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3_第1頁
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3_第2頁
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3_第3頁
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3_第4頁
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內(nèi)江市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是儒家哲學根本精神的觀念表達,是源自儒家哲學最高范疇的要求。儒家重“仁”,但仁只是儒家倫理的最高范疇,而不是儒家哲學的最高范疇。儒家哲學的最高范疇是“道"。從孔子“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主張來看,道在孔子思想中占據(jù)最高地位;宋明理學重“理”,而萬理之“總稽”是“道”,就此而言,新儒家的最高范疇也是道;現(xiàn)代新儒家雖強調(diào)心性之學,但也承認心性是由天命(道)下貫而來。儒家所謂道,不同于道家之道。道家之道是“有”與“無"的聯(lián)結(jié)者——老子之道是聯(lián)結(jié)有無的“路徑”,莊子之道是聯(lián)結(jié)有無的“樞紐"。而儒家所謂道,則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條“無過無不及"于某種邊界的道路,這個邊界,就是《中庸》所說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庸之道是無過無不及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這一終極邊界的道路,這意味著,“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是源自“道"的要求,是儒家思想中最具范導性的原理。

仁是儒家倫理的核心范疇,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則的范導下,儒家之仁的范圍和內(nèi)涵都發(fā)生了變化。在宋明理學中,不僅仁所指向的對象由親、民擴展到萬物,仁的內(nèi)容也有多維擴展,宋儒稱之為“萬物一體之仁"。萬物一體之仁要求“仁”應(yīng)以“萬物共生"為念。即仁的對象要從人擴展至萬物,仁就要重視知覺能力的擴展,仁就要克服一己一類的利、欲之蔽,強調(diào)公而不私?!叭f物一體之仁”對孔子之仁的推進,使得儒家倫理超越了人與人的倫理關(guān)系,與當代的責任倫理、生態(tài)倫理、技術(shù)倫理產(chǎn)生了共鳴,而這種共鳴產(chǎn)生的精神基礎(chǔ),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儒家所期望的社會,是體現(xiàn)“萬物并育而不相害”之理想的大同社會。王道之治、協(xié)和萬邦乃至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都折射著“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要求。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2年02月14日15版)

材料二:

“和合”理念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識,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對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在歷史上,漢字“和"與“合"有相近涵義。唐代學者孔穎達在解釋《禮記·郊特牲》時說:“和,猶合也”。“和合"理念強調(diào)世界是人與萬物的一體性存在,構(gòu)成世界的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關(guān)系,它們在矛盾與融合中共同發(fā)展演變,然后產(chǎn)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觀世界因而不斷發(fā)展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和合”是變化之源、運動之力、發(fā)展之本、生長之根。

“和合"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首先體現(xiàn)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發(fā)軔于先秦?!吨芤住诽岢觥芭c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內(nèi)在統(tǒng)一思想?!蹲髠鳌氛f:“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實則之。"意思是說,禮是天道與人道相統(tǒng)一的自然法則,必須按禮行事。莊子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直言天人一體。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內(nèi)含著一種相互聯(lián)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視角,這讓中國人很早就產(chǎn)生了“天下"的觀念,視天下為一體。在“天下”觀的滋養(yǎng)下,中國人生發(fā)出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責任擔當。

和而不同的社會觀是“和合"理念在社會領(lǐng)域的展開。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秩序。人與人之間有性別、年齡、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別,社會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階層、文化、職業(yè)等形成的差異,只有在承認和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凝聚最大共識,社會才能真正實現(xiàn)和諧有序。

在調(diào)適具體的人與人關(guān)系上,“和合"理念表現(xiàn)為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其核心是“仁”。“仁"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著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將“仁”解釋為普遍道德原則,漢代儒學將“仁"解釋為“天心”,宋明儒學以“仁"為核心構(gòu)筑價值體系。千百年來,與人為善、人際和睦,立己達人、推己及人等道德準則已經(jīng)深深烙印于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之中。

中華民族對“和合”理念的認知和踐行一以貫之。吸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把握當代中國與當今世界的發(fā)展實際,我們就可以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摘編自2018年11月8日《人民日報》)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梳理,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哲學最高范疇→道→中庸之道→無過無不及

B.儒家倫理最高范疇→仁→人心和善→萬物一體之仁

C.儒家哲學最高范疇→道→萬物并育而不相害→萬物一體之仁

D.儒家倫理最高范疇→仁→萬物一體之仁→“和合"理念

2.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倫理和當代倫理都以“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基礎(chǔ),從而在多個方面產(chǎn)生共鳴。

B.孔子之仁是“萬物一體之仁”,在宋明理學中,“仁”的對象和內(nèi)容都有所擴展。

C.“和合"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強調(diào)一體性,具有發(fā)展性、變化性和創(chuàng)新性。

D.“仁”極為重要,被孔子解釋為普遍道德原則,因而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影響深遠。

3.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采用引用論證的方法,闡明儒家學派觀點——“道"與“仁”,以及各自的發(fā)展和影響。

B.材料二闡述“和而不同"的社會觀,指出只有承認、尊重差異,才能真正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有序。

C.材料二運用并列式結(jié)構(gòu)全文,作者提出“和合”理念,從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重點進行分析。

D.材料一、二相關(guān),分別從儒家觀點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角度探討了人與萬物之間的關(guān)系。

4.結(jié)合兩則材料中“仁"的闡述,談?wù)勀銓σ韵戮渥拥睦斫狻?/p>

(1)樊遲問仁。子曰:“愛人?!?/p>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習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到“和合"理念,并進一步提出社會是一個整體,要“和合共生”。請結(jié)合材料二,簡述中國在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應(yīng)采取的具體做法。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父親(節(jié)選)

粱曉聲

小時候,父親在我心目中,是嚴厲的一家之主,絕對權(quán)威,靠出賣體力供我們吃穿的人,恩人,令我懼怕的人。

父親板起臉,母親和我們弟兄四個,就忐忑不安,如對大風暴有感應(yīng)的鳥兒。

父親難得心里高興,表情開朗。

那時妹妹未降生,爺爺在世,老得無法行動了,整天躺在炕上咳嗽不止,但還很能吃。全家七口人高效率的消化系統(tǒng),僅靠吮咂一個三級抹灰工的汗水。用母親的話說,全家天天都在“吃"父親。

父親是個剛強的山東漢子,從不抱怨生活,也不嘆氣。父親板著臉任我們“吃”他。父親的生活原則萬事不求人。鄰居說我們家:“房頂開門,屋地打井。"

我常常祈禱,希望父親也抱怨點什么,也唉聲嘆氣。因為我聽一位會算命的鄰居老太太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人胸中一口氣?!卑凑瘴业奶煺嬗字傻南敕ǎ赣H如果能唉聲嘆氣,則會少發(fā)脾氣了。

父親就是不肯唉聲嘆氣。

這大概是父親的“命"所決定的吧?真很不幸!我替父親感到不幸,也替全家感到不幸。但父親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卻非常能諒解他,甚至同情他。一個人對自己的“命”是沒辦法的,別人對這個人的“命"也是沒辦法的。何況我們天天在“吃”父親,難道還不允許天天被我們“吃"的人對我們發(fā)點脾氣嗎?

父親第一次對我發(fā)脾氣,就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一個慣于欺負弱小的大孩子,用碎玻璃在我剛穿到身上的新衣服背后劃了兩道口子。父親不容我分說,狠狠打了我一記耳光。我沒哭,沒敢哭,卻委屈極了,三天沒說話。在擁擠著七口人的不足十六平方米的空間內(nèi),生活絕不會因為四個孩子中的一個三天沒說話而變得異常的。全家都沒注意我三天沒說話。

第四天,在學校,在課堂,老師點名,要我站起來讀課文。那是一篇我早已讀熟了的課文。我站起來后,許久未開口。老師急了,同學們也急了。老師和同學,都用焦急的目光看著我,教室的最后一排,坐著七八位外校的聽課老師。

我不是不想讀,不是存心要使我的班級丟盡榮譽。我是讀不出來,讀不出課文題目的第一個字。我心里比我的老師,比我的同學們還焦急。

“你怎么了?你為什么不開口讀?”老師生氣了,臉都氣紅了。

我“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從此我們小學二年級三班,少了一名老師喜愛的“領(lǐng)讀生”,多了一個“結(jié)巴磕子”,我也從此失掉了一個孩子的自尊心……

我的口吃,直至上中學以后,才自我矯正過來。我變成了一個說話慢言慢語的人。有人因此把我看得很“成熟”,有人因此把我看得“胸有城府"。而在需要“據(jù)理力爭”的時候,我往往成了一個“結(jié)巴磕子”,或是一個“理屈詞窮”者。父親從來也沒對我表示過歉意。因為他從來也沒將他打我那一耳光和我以后的口吃聯(lián)系在一起……

關(guān)于“出息”,父親是有他獨到的理解的。

一天吃飯的時候,我喝光了一碗苞谷面粥,端著碗又要去盛,瞥見父親在瞪我。我膽怯了,猶猶豫豫地站在粥盆旁,不敢再盛。

父親卻鼓勵我:“盛呀!再吃一碗!”

父親見我只盛了半碗,又說:“盛滿!"接著,用筷子指著哥哥和兩個弟弟,異常嚴肅地說:“你們都要能吃!能吃,才長力氣!你們眼下靠我的力氣吃飯,將來,你們是都要靠自己的力氣吃飯的!”

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父親臉上呈現(xiàn)出一種真實的慈祥、一種由衷的喜悅、一種殷切的期望、一種欣慰、一種光彩、一種愛。

我將那滿滿一大碗苞谷面粥喝下去了,還強吃掉半個窩窩頭。為了報答父親,報答父親臉上那種稀罕的慈祥和光彩。盡管撐得夠嗆,但心里幸福。因為我體驗到了一次父愛。我被這次寶貴的體驗深深感動。

我以一個小學生的理解力,將父親那番話理解為對我的一次教導、一次具有征服性的教導、一次不容置疑的現(xiàn)身說法。我心領(lǐng)神會,虔誠之至地接受這種教導。從那一天起我飯量大了,覺得自己的肌肉也仿佛日漸發(fā)達,力氣也似乎有所增長。

“老梁家的孩子,一個個都像小狼崽子似的!窩窩頭,苞谷面粥,咸菜疙瘩,瞧一頓頓吃得多歡,吃得多饞人喲!"這是鄰居對我們家的唯一羨慕之處。父親引以為豪。

我十歲那年,父親隨東北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父親離家不久,爺爺死了。爺爺死后不久,妹妹出生了。妹妹出生不久,母親病了。醫(yī)生說,因為母親生病,妹妹不能吃母親的奶。哥哥已上中學,每天給母親熬藥,指揮我們將家庭樂章繼續(xù)下去。我每天給妹妹打牛奶,在母親的言傳下,用奶瓶喂妹妹。

我極希望自己有一個姐姐。母親曾為我生育過一個姐姐。然而我未見過姐姐長得什么樣,她不滿三歲就病死了。姐姐死得很冤,因為父親不相信西醫(yī),不允許母親抱她去西醫(yī)院看病。母親偷偷抱著姐姐去西醫(yī)院看了一次病,醫(yī)生說晚了。母親由于姐姐的死大病了一場。父親卻從不覺得應(yīng)對姐姐的死負什么責任。父親認為,姐姐純粹是因為吃了兩片西藥被藥死的。

“西藥,是治外國人的病的!外國人,和我們中國人的血脈是不一樣的!難道中國人的病是可以靠西藥來治的嗎?!西藥能治中國人的病,我們中國人還發(fā)明中醫(yī)干什么?!"

父親這樣對母親吼。

母親辯駁:“中醫(yī)先生也叫抱孩子去看看西醫(yī)?!?/p>

“說這話的,就不是好中醫(yī)!"父親更惱火了。

母親,只有默默垂淚而已。

鄰居那個會算命的老太太,說按照麻衣神相,男屬陽,女屬陰,說我們家的血脈陽盛陰衰,不可能有女孩。說父親的秉性太剛,女孩不敢托生到我們家。說我夭折的姐姐,是被我們家的陽剛之氣“克”逃了,又托生到別人家中去了。

一天晚上,我親眼看見,父親將一包中草藥偷偷塞進爐膛里,滿屋彌漫一種苦澀的中草藥味。父親在爐前呆呆站立了許久,從爐蓋子縫隙閃耀出的火光,忽明忽暗地映在父親臉上。父親的神情那般肅穆,肅穆中呈現(xiàn)出一種哀……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的父是一個剛強的山東漢子,是個三級抹灰工。他靠著微薄的工資供養(yǎng)一大家子人,脾氣暴躁,不善言辭,卻也吃苦耐勞。

B.“房頂開門,屋地打井"一句指父親“萬事不求人”的生活原則,即使生活非常困難,也不向親朋或鄰居尋求幫助,要自力更生。

C.父親第一次對“我"發(fā)脾氣這一情節(jié),揭示許多父母沒有精力去關(guān)注孩子的喜怒哀樂,最終給孩子造成了終身難以擺脫的心理陰影。

D.盡管父親母親在如何救治姐姐上有尖銳的矛盾,但姐姐的去世都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我”也敏銳感知到了父親的痛苦。

7.下列對小說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一個兒子眼光記錄父親,通過幾件典型的事件描繪了父親鮮明的性格,真切自然。如父親對“出息"的理解體現(xiàn)了他樸素的人生觀。

B.文本善于使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如母親的溫柔隱忍,與父親的暴躁易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比中突出父親在家“絕對權(quán)威”的地位。

C.作者梁曉聲善于苦難敘事,既能夠通過具體的生活展現(xiàn)苦難的物質(zhì)生存狀態(tài),也能夠由此挖掘人物內(nèi)心,展現(xiàn)他們苦難的精神狀態(tài)。

D.作品情感豐盈,矛盾、誤解、沖突、埋怨、委屈、慶幸、感恩等交織在一起,揭示出父與子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及親情中那些不愿被提起的話題。

8.文中畫線句子連用了三個整齊的短句并都以“了"字結(jié)尾,簡要分析作者這樣處理的用意。

9.有人說:“在批評父輩狹隘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忘記他們的深沉。”請結(jié)合文本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泌,字長源,七歲知為文。玄宗開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難禁中。有員俶者,九歲升坐,詞辨注射,坐人皆屈。帝異之,因問:“童子豈有類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钡奂瘩Y召之。泌既至,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弈,因使說試其能。說請賦“方圓動靜”,泌逡巡曰:“愿聞其略?!闭f因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闭f因賀帝得奇童。帝大悅,賜束帛,敕其家曰:“善視養(yǎng)之。"張九齡尤所獎愛,常引至臥內(nèi)。九齡與嚴挺之、蕭誠善,挺之惡誠佞,動九齡謝絕之。九齡忽獨念曰:“嚴太苦勁,然蕭軟美可喜?!狈矫笥艺偈?,泌在旁,帥爾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九齡驚,改容謝之,因呼“小友”。

及長,博學,善治《易》,常游嵩、華、終南間。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秦東宮皇太子遇之厚。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國忠疾之,詔斥置蘄春郡。

肅宗即位靈武,物色求訪,會泌亦自至。已謁見,陳天下所以成敗事,帝悅,欲授以官,固辭,愿以客從。入議國事,出陪輿輦,眾指曰:“著黃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初,帝在東宮,李林甫數(shù)構(gòu)譖,勢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家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廣。帝不悅,曰:“往事卿忘之乎?”對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氣候惡,且春秋高,聞陛下錄故怨,將內(nèi)慚不懌,萬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廣不能安親也。"帝感悟,抱泌頸以泣曰:“朕不及此。”

泌為常袞所忌,出為楚州刺史,辭不行,帝亦留之。會澧州缺,袞盛言南方凋瘵,請輟泌治之,乃授澧、朗、峽團練使,徙杭州刺史,皆有風績。

(選自《新唐書·李泌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

B.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

C.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

D.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禁中,指宮中,又稱禁內(nèi)。宮禁,指帝王、后妃所居的宮苑,因嚴禁隨便出入得名。

B.注射,傾瀉,文中比喻文詞流暢?,F(xiàn)在指用注射器把液體藥劑輸送到機體內(nèi)。

C.《易》,也叫做《易經(jīng)》或《周易》,是我國最早的占卜用書,“五經(jīng)"之一。

D.山人,山居者,多指隱士,也指掌管山林的官員,文中指不愿為官的高人。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泌年少聰慧多智。言辭流暢,通過員俶推薦被皇帝召見,皇帝出題考驗他的才華,給予他賞賜。

B.李泌正直不阿。直言勸告張九齡要遠離阿諛奉承的小人;因賦詩譏諷楊國忠、安祿山等,被放逐。

C.李泌博學多才。他擅長研究《易經(jīng)》,常游歷名山。肅宗在靈武即位,想要授予他官職,李泌堅決推辭。

D.李泌善于進諫。肅宗想報復李林甫,李泌認為天子應(yīng)該心胸寬廣,勸告天子要考慮太上皇和天下民心。

13.文言句子翻譯。

(1)會澧州缺,袞盛言南方凋瘵,請輟泌治之。

(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

14.李泌雖喜談黃老之說,但他幾度入朝,請簡要概述李泌的從政經(jīng)歷。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高陽臺·西湖春感①

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②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③,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④,草暗斜川⑤。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⑥。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注釋】①張炎:南宋詞人。宋亡后,家道中落。因不愿北向俯首事敵,長期寓居臨安。②③斷橋、西泠:均為西湖橋名。④韋曲:地名,在長安城南。⑤斜川:此處指西湖邊文人雅士游覽集會之地。⑥辛棄疾有“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15.下面對詞的內(nèi)容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從寫景起筆,用平和舒緩的筆調(diào)寫出春深美景,與結(jié)尾呼應(yīng),章法謹嚴。

B.上闋六、七句,寫春光已無幾時,薔薇轉(zhuǎn)眼就要被風雨葬送,所以連春都憐惜即將凋零的薔薇。

C.“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既說現(xiàn)在的倦怠失意,又點出自己從前貴公子的身份。

D.這首婉約詞以細膩的筆墨寫清麗柔美之景與深郁沉痛之思,于和婉中寓深意。

16.有人評價張炎此詞情感“郁之至,厚之至”。請分析詩歌是如何體現(xiàn)情之“郁"厚”的?

(三)情景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____?____?"

(2)蘇軾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以“______,______”寫與亡妻在夢中重逢時深情難訴情景,筆力奇崛,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3)李白的《將進酒》展現(xiàn)了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______”一句以不屑的口吻吐露對權(quán)貴的蔑視,“______"一句則以要強的口吻宣言自我的價值。

三、語言文字綜合運用(20分)

(一)(本題共2小題,共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不用綁定銀行卡,“碰一碰”即可支付,離開網(wǎng)絡(luò)一樣好使;資金實時到賬,無須等待,沒有手續(xù)費;交易實現(xiàn)可控匿名,保護消費者隱私……數(shù)字人民幣正與我們的生活___________。作為數(shù)字經(jīng)濟時代的一種新型支付方式,數(shù)字人民幣。在試點城市,隨著多家銀行深度參與,數(shù)字人民幣__________,已經(jīng)涵蓋餐飲服務(wù)、生活繳費、購物消費、交通出行等多個使用場景,并產(chǎn)生了手機掃碼、碰一碰支付、脫離手機的可視卡式“硬錢包"、與現(xiàn)鈔雙向兌換等支付模式。數(shù)字人民幣未來有望向電商、短視頻等線上領(lǐng)域滲透,并在企業(yè)貿(mào)易、供應(yīng)鏈金融等實體經(jīng)濟領(lǐng)域___________。

為何要研發(fā)數(shù)字人民幣?因為中國發(fā)展數(shù)字人民幣有很多優(yōu)勢。一方面,中國發(fā)展數(shù)字人民幣所需的基礎(chǔ)設(shè)施、支付體系相對完備;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商家等對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數(shù)字人民幣的發(fā)行不是靠行政強制來實現(xiàn)的,反而市場化方式進行。在可預(yù)見的將來,紙幣、電子支付和數(shù)字人民幣將___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息息相關(guān)前程似錦大顯身手平分秋色

B.息息相關(guān)大有可為大顯身手并駕齊驅(qū)

C.休戚與共前程似錦牛刀小試并駕齊驅(qū)

D.休戚與共大有可為牛刀小試平分秋色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設(shè)問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gòu)成和表達效果。

(二)(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2022年10月12日15時45分,“天宮課堂”再次開啟,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xù)采用天地互動模式,航天員演示水球變“懶"等實驗。

本次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與以往大有不同,不光是“主講老師"由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首次擔任,____①_____。“天宮課堂”的“講堂"在以往天和核心艙的基礎(chǔ)上,新增了問天實驗艙。

為確保回傳到地面的圖像話音,科技人員制訂了周密的方案,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向廣大青少年呈現(xiàn)精彩的一堂太空投課。在設(shè)備層面,圖像和話音傳輸都采用了主備份的實施方案,在鏈路傳輸上也采用了專線和聯(lián)通線路的雙備份方式。此外還采用了央視光端機作為第三路由,進一步提高②和傳輸?shù)目煽啃浴?/p>

“天宮課堂”第一課主要面向小學生,注重趣味性。③,向下輻射小學生,向上輻射高中生和全社會的愛好者,增加了有關(guān)空間科學實驗的內(nèi)容,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時,讓大家了解科學家在上面干什么,科學實驗做什么?!疤鞂m課堂"第三課將更深入更立體,參與性更強。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2.下列各項中的引號與文段中“懶”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日本舊軍人的一個組織也送來了信和禮物,還稱我是什么“活菩薩"。

B.“阿Q精神”也隨著小說的傳播,成了一個廣為人知的代名詞,融入人們的日常語言中。

C.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

D.在這里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一種人格像“牛油果”,當你不斷往下挖時,會發(fā)現(xiàn)一顆堅硬的內(nèi)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堅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風雨飄搖,也影響不了他們堅定的內(nèi)心。

而老子卻說:“上善若水。事善能?!奔蠢硐肴烁袢缫汇逅?,它能沖開堤壩,隨物賦形,融江入海,讓生命得以進一步提升。

在繼往開來的新時代,對于想擁有高質(zhì)量青春的高中生來說,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我?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內(nèi)江市第一中學高二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是儒家哲學根本精神的觀念表達,是源自儒家哲學最高范疇的要求。儒家重“仁”,但仁只是儒家倫理的最高范疇,而不是儒家哲學的最高范疇。儒家哲學的最高范疇是“道"。從孔子“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主張來看,道在孔子思想中占據(jù)最高地位;宋明理學重“理”,而萬理之“總稽”是“道”,就此而言,新儒家的最高范疇也是道;現(xiàn)代新儒家雖強調(diào)心性之學,但也承認心性是由天命(道)下貫而來。儒家所謂道,不同于道家之道。道家之道是“有”與“無"的聯(lián)結(jié)者——老子之道是聯(lián)結(jié)有無的“路徑”,莊子之道是聯(lián)結(jié)有無的“樞紐"。而儒家所謂道,則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條“無過無不及"于某種邊界的道路,這個邊界,就是《中庸》所說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庸之道是無過無不及于“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這一終極邊界的道路,這意味著,“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是源自“道"的要求,是儒家思想中最具范導性的原理。

仁是儒家倫理的核心范疇,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則的范導下,儒家之仁的范圍和內(nèi)涵都發(fā)生了變化。在宋明理學中,不僅仁所指向的對象由親、民擴展到萬物,仁的內(nèi)容也有多維擴展,宋儒稱之為“萬物一體之仁"。萬物一體之仁要求“仁”應(yīng)以“萬物共生"為念。即仁的對象要從人擴展至萬物,仁就要重視知覺能力的擴展,仁就要克服一己一類的利、欲之蔽,強調(diào)公而不私?!叭f物一體之仁”對孔子之仁的推進,使得儒家倫理超越了人與人的倫理關(guān)系,與當代的責任倫理、生態(tài)倫理、技術(shù)倫理產(chǎn)生了共鳴,而這種共鳴產(chǎn)生的精神基礎(chǔ),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儒家所期望的社會,是體現(xiàn)“萬物并育而不相害”之理想的大同社會。王道之治、協(xié)和萬邦乃至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都折射著“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要求。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2年02月14日15版)

材料二:

“和合”理念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識,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對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在歷史上,漢字“和"與“合"有相近涵義。唐代學者孔穎達在解釋《禮記·郊特牲》時說:“和,猶合也”?!昂秃?理念強調(diào)世界是人與萬物的一體性存在,構(gòu)成世界的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關(guān)系,它們在矛盾與融合中共同發(fā)展演變,然后產(chǎn)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觀世界因而不斷發(fā)展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和合”是變化之源、運動之力、發(fā)展之本、生長之根。

“和合"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首先體現(xiàn)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發(fā)軔于先秦?!吨芤住诽岢觥芭c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內(nèi)在統(tǒng)一思想。《左傳》說:“夫禮,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實則之。"意思是說,禮是天道與人道相統(tǒng)一的自然法則,必須按禮行事。莊子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直言天人一體。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內(nèi)含著一種相互聯(lián)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視角,這讓中國人很早就產(chǎn)生了“天下"的觀念,視天下為一體。在“天下”觀的滋養(yǎng)下,中國人生發(fā)出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責任擔當。

和而不同的社會觀是“和合"理念在社會領(lǐng)域的展開??鬃诱f:“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秩序。人與人之間有性別、年齡、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別,社會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階層、文化、職業(yè)等形成的差異,只有在承認和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凝聚最大共識,社會才能真正實現(xiàn)和諧有序。

在調(diào)適具體的人與人關(guān)系上,“和合"理念表現(xiàn)為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其核心是“仁”?!叭?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著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將“仁”解釋為普遍道德原則,漢代儒學將“仁"解釋為“天心”,宋明儒學以“仁"為核心構(gòu)筑價值體系。千百年來,與人為善、人際和睦,立己達人、推己及人等道德準則已經(jīng)深深烙印于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之中。

中華民族對“和合”理念的認知和踐行一以貫之。吸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把握當代中國與當今世界的發(fā)展實際,我們就可以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摘編自2018年11月8日《人民日報》)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梳理,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哲學最高范疇→道→中庸之道→無過無不及

B.儒家倫理最高范疇→仁→人心和善→萬物一體之仁

C.儒家哲學最高范疇→道→萬物并育而不相害→萬物一體之仁

D.儒家倫理最高范疇→仁→萬物一體之仁→“和合"理念

2.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倫理和當代倫理都以“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為基礎(chǔ),從而在多個方面產(chǎn)生共鳴。

B.孔子之仁是“萬物一體之仁”,在宋明理學中,“仁”的對象和內(nèi)容都有所擴展。

C.“和合"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它強調(diào)一體性,具有發(fā)展性、變化性和創(chuàng)新性。

D.“仁”極為重要,被孔子解釋為普遍道德原則,因而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影響深遠。

3.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采用引用論證的方法,闡明儒家學派觀點——“道"與“仁”,以及各自的發(fā)展和影響。

B.材料二闡述“和而不同"的社會觀,指出只有承認、尊重差異,才能真正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有序。

C.材料二運用并列式結(jié)構(gòu)全文,作者提出“和合”理念,從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重點進行分析。

D.材料一、二相關(guān),分別從儒家觀點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角度探討了人與萬物之間的關(guān)系。

4.結(jié)合兩則材料中“仁"的闡述,談?wù)勀銓σ韵戮渥拥睦斫狻?/p>

(1)樊遲問仁。子曰:“愛人?!?/p>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習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提到“和合"理念,并進一步提出社會是一個整體,要“和合共生”。請結(jié)合材料二,簡述中國在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應(yīng)采取具體做法。

【答案】1.C2.A3.D

4.(1)孔子所謂“愛人”,指出孔子之“仁”的對象是“人”,就是要把“仁”作為普遍道德原則,與人為善。

(2)這體現(xiàn)了孔子“推己及人"的理念。仁就要克服一己一類的利、欲之蔽,強調(diào)公而不私,在想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別人的利益。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傷害別人的利益。

5.①“和合共生”的理念,就是要將世界看做一個整體,中國人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責任擔當。②要堅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各國文化,在承認和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凝聚最大共識,實現(xiàn)世界和諧有序。③要秉持與人為善、人際和睦,立己達人、推己及人等道德準則,團結(jié)全世界各國人民,實現(xiàn)世界團結(jié)共榮。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從材料一第一段“而儒家所謂道,則是“中庸之道"”可知,儒家之道與“中庸之道"是一樣的概念,既然選項中寫了“道”,就不應(yīng)再寫“中庸之道"?!盁o過無不及”的最終邊界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的下一階段應(yīng)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

B.通過材料一第一段“仁是儒家倫理的核心范疇,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則的范導下,儒家之仁的范圍和內(nèi)涵都發(fā)生了變化。在宋明理學中,不僅仁所指向的對象由親、民擴展到萬物,仁的內(nèi)容也有多維擴展,宋儒稱之為‘萬物一體之仁’”可知,儒家倫理最高范疇為“仁”,“仁”受到“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則的范導,在宋明理學中,將“仁”擴充為“萬物一體之仁"。推不出“人心和善”。

D.通過材料一第一段“仁是儒家倫理的核心范疇,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則的范導下,儒家之仁的范圍和內(nèi)涵都發(fā)生了變化"和材料一第二段“‘萬物一體之仁’對孔子之仁的推進,……而這種共鳴產(chǎn)生的精神基礎(chǔ),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可知,儒家倫理最高范疇為“仁”,“仁”受到“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則的范導,在宋明理學中,將“仁”擴充為“萬物一體之仁"。然后再結(jié)合材料二第一段“‘和合’理念強調(diào)世界是人與萬物的一體性存在”,故正確的梳理為:儒家倫理最高范疇→仁→萬物并育而不相害→萬物一體之仁→“和合"理念。

從材料一第一段“儒家哲學的最高范疇是‘道’”“而儒家所謂道,則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條‘無過無不及’于某種邊界的道路,這個邊界,就是《中庸》所說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可知,儒家哲學最高范疇為道,儒家“道”的邊界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從材料一第二段“仁是儒家倫理的核心范疇,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原則的范導下,儒家之仁的范圍和內(nèi)涵都發(fā)生了變化”“在宋明理學中,不僅仁所指向的對象由親、民擴展到萬物,仁的內(nèi)容也有多維擴展,宋儒稱之為‘萬物一體之仁’"。從以上內(nèi)容可以歸納出:儒家哲學最高范疇為道,儒家“道”的邊界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萬物并育而不相害”范導這一原則儒家倫理的核心范疇“仁”,“仁”在宋儒的理論中為“萬物一體之仁"。故可梳理為“儒家哲學最高范疇→道→萬物并育而不相害→萬物一體之仁”。

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孔子之仁是‘萬物一體之仁’"說法錯誤,從材料一第二段“在宋明理學中,不僅仁所指向的對象由親、民擴展到萬物,仁的內(nèi)容也有多維擴展,宋儒稱之為‘萬物一體之仁’”可知,“萬物一體之仁"是宋儒之仁。

C.“具有發(fā)展性、變化性和創(chuàng)新性”中“創(chuàng)新性"無中生有。從材料二第一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和合’是變化之源、運動之力、發(fā)展之本、生長之根”可知,“和合"具有發(fā)展性、變化性、運動性和生長性,并沒有“創(chuàng)新性”。

D.“因而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影響深遠"強加因果。從材料二第四段“孔子將‘仁’解釋為普遍道德原則……千百年來,與人為善、人際和睦,立己達人、推己及人等道德準則已經(jīng)深深烙印于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之中”可知,“‘仁’極為重要,被孔子解釋為普遍道德原則"與“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影響深遠”沒有因果關(guān)系。

故選A。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能力。

A.“材料一采用引用論證的方法"分析錯誤。材料一并沒有運用引用論證的方法,而是采用道理論證的方法。

B.“指出只有承認、尊重差異,才能真正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有序”說法片面。從材料二第三段“只有在承認和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凝聚最大共識,社會才能真正實現(xiàn)和諧有序"可知,要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有序,不僅要承認、尊重差異,還要在承認、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凝聚最大共識。

C.“材料二運用并列式結(jié)構(gòu)全文”分析錯誤。材料二采用的是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的意思是:樊遲問什么是仁??鬃诱f:“愛人。體現(xiàn)了孔子“仁者愛人”的理念。在孔子“仁"的概念中,“仁”的對象是“人”,這一點與宋儒的理解不同。從材料二第四段“‘仁’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占據(jù)著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將‘仁’解釋為普遍道德原則……千百年來,與人為善、人際和睦,立己達人、推己及人等道德準則已經(jīng)深深烙印于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之中”可知,這句話將“仁"作為普遍道德原則,提倡與人為善。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要站穩(wěn),也要讓別人站穩(wěn),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如果自己身體不想要的結(jié)果或精神不情愿被這樣對待,就不要使得別人遭受不想要的結(jié)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對待。這體現(xiàn)了孔子“推己及人"的理念。從材料一第二段“仁就要克服一己一類的利、欲之蔽,強調(diào)公而不私”中,材料二第二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內(nèi)含著一種相互聯(lián)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視角”,第三段“與人為善、人際和睦,立己達人、推己及人等道德準則已經(jīng)深深烙印于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之中”等內(nèi)容可知,仁就要克服一己一類的利、欲之蔽,強調(diào)公而不私,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別人的利益。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傷害別人的利益。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

從材料二第二段“‘和合’理念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首先體現(xiàn)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內(nèi)含著一種相互聯(lián)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視角,這讓中國人很早就產(chǎn)生了‘天下’的觀念,視天下為一體。在‘天下’觀的滋養(yǎng)下,中國人生發(fā)出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責任擔當”等內(nèi)容可以總結(jié)出,要實現(xiàn)“和合共生"的理念,中國人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責任擔當。

從材料二第三段“和而不同的社會觀是‘和合’理念在社會領(lǐng)域的展開”“人與人之間有性別、年齡、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別,社會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階層、文化、職業(yè)等形成的差異,只有在承認和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凝聚最大共識,社會才能真正實現(xiàn)和諧有序"可以總結(jié)出:實現(xiàn)“和合共生”的理念,要堅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各國文化,在承認和尊重差異的基礎(chǔ)上尋求最大公約數(shù)、凝聚最大共識,實現(xiàn)世界和諧有序。

從材料二第四段“在調(diào)適具體的人與人關(guān)系上,‘和合’理念表現(xiàn)為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其核心是‘仁’"千百年來,與人為善、人際和睦,立己達人、推己及人等道德準則已經(jīng)深深烙印于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之中”等內(nèi)容可以總結(jié)出,要實現(xiàn)“和合共生"的理念,中國人應(yīng)秉持與人為善、人際和睦,立己達人、推己及人等道德準則,團結(jié)全世界各國人民,實現(xiàn)世界團結(jié)共榮。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父親(節(jié)選)

粱曉聲

小時候,父親在我心目中,是嚴厲的一家之主,絕對權(quán)威,靠出賣體力供我們吃穿的人,恩人,令我懼怕的人。

父親板起臉,母親和我們弟兄四個,就忐忑不安,如對大風暴有感應(yīng)的鳥兒。

父親難得心里高興,表情開朗。

那時妹妹未降生,爺爺在世,老得無法行動了,整天躺在炕上咳嗽不止,但還很能吃。全家七口人高效率的消化系統(tǒng),僅靠吮咂一個三級抹灰工的汗水。用母親的話說,全家天天都在“吃”父親。

父親是個剛強的山東漢子,從不抱怨生活,也不嘆氣。父親板著臉任我們“吃"他。父親的生活原則萬事不求人。鄰居說我們家:“房頂開門,屋地打井?!?/p>

我常常祈禱,希望父親也抱怨點什么,也唉聲嘆氣。因為我聽一位會算命的鄰居老太太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人胸中一口氣。"按照我的天真幼稚的想法,父親如果能唉聲嘆氣,則會少發(fā)脾氣了。

父親就是不肯唉聲嘆氣。

這大概是父親的“命”所決定的吧?真很不幸!我替父親感到不幸,也替全家感到不幸。但父親發(fā)脾氣的時候,我卻非常能諒解他,甚至同情他。一個人對自己的“命"是沒辦法的,別人對這個人的“命”也是沒辦法的。何況我們天天在“吃"父親,難道還不允許天天被我們“吃”的人對我們發(fā)點脾氣嗎?

父親第一次對我發(fā)脾氣,就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一個慣于欺負弱小的大孩子,用碎玻璃在我剛穿到身上的新衣服背后劃了兩道口子。父親不容我分說,狠狠打了我一記耳光。我沒哭,沒敢哭,卻委屈極了,三天沒說話。在擁擠著七口人的不足十六平方米的空間內(nèi),生活絕不會因為四個孩子中的一個三天沒說話而變得異常的。全家都沒注意我三天沒說話。

第四天,在學校,在課堂,老師點名,要我站起來讀課文。那是一篇我早已讀熟了的課文。我站起來后,許久未開口。老師急了,同學們也急了。老師和同學,都用焦急的目光看著我,教室的最后一排,坐著七八位外校的聽課老師。

我不是不想讀,不是存心要使我的班級丟盡榮譽。我是讀不出來,讀不出課文題目的第一個字。我心里比我的老師,比我的同學們還焦急。

“你怎么了?你為什么不開口讀?"老師生氣了,臉都氣紅了。

我“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從此我們小學二年級三班,少了一名老師喜愛的“領(lǐng)讀生”,多了一個“結(jié)巴磕子”,我也從此失掉了一個孩子的自尊心……

我的口吃,直至上中學以后,才自我矯正過來。我變成了一個說話慢言慢語的人。有人因此把我看得很“成熟”,有人因此把我看得“胸有城府”。而在需要“據(jù)理力爭"的時候,我往往成了一個“結(jié)巴磕子”,或是一個“理屈詞窮"者。父親從來也沒對我表示過歉意。因為他從來也沒將他打我那一耳光和我以后的口吃聯(lián)系在一起……

關(guān)于“出息”,父親是有他獨到的理解的。

一天吃飯的時候,我喝光了一碗苞谷面粥,端著碗又要去盛,瞥見父親在瞪我。我膽怯了,猶猶豫豫地站在粥盆旁,不敢再盛。

父親卻鼓勵我:“盛呀!再吃一碗!"

父親見我只盛了半碗,又說:“盛滿!”接著,用筷子指著哥哥和兩個弟弟,異常嚴肅地說:“你們都要能吃!能吃,才長力氣!你們眼下靠我的力氣吃飯,將來,你們是都要靠自己的力氣吃飯的!"

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父親臉上呈現(xiàn)出一種真實的慈祥、一種由衷的喜悅、一種殷切的期望、一種欣慰、一種光彩、一種愛。

我將那滿滿一大碗苞谷面粥喝下去了,還強吃掉半個窩窩頭。為了報答父親,報答父親臉上那種稀罕的慈祥和光彩。盡管撐得夠嗆,但心里幸福。因為我體驗到了一次父愛。我被這次寶貴的體驗深深感動。

我以一個小學生的理解力,將父親那番話理解為對我的一次教導、一次具有征服性的教導、一次不容置疑的現(xiàn)身說法。我心領(lǐng)神會,虔誠之至地接受這種教導。從那一天起我飯量大了,覺得自己的肌肉也仿佛日漸發(fā)達,力氣也似乎有所增長。

“老梁家的孩子,一個個都像小狼崽子似的!窩窩頭,苞谷面粥,咸菜疙瘩,瞧一頓頓吃得多歡,吃得多饞人喲!”這是鄰居對我們家的唯一羨慕之處。父親引以為豪。

我十歲那年,父親隨東北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西北去了。父親離家不久,爺爺死了。爺爺死后不久,妹妹出生了。妹妹出生不久,母親病了。醫(yī)生說,因為母親生病,妹妹不能吃母親的奶。哥哥已上中學,每天給母親熬藥,指揮我們將家庭樂章繼續(xù)下去。我每天給妹妹打牛奶,在母親的言傳下,用奶瓶喂妹妹。

我極希望自己有一個姐姐。母親曾為我生育過一個姐姐。然而我未見過姐姐長得什么樣,她不滿三歲就病死了。姐姐死得很冤,因為父親不相信西醫(yī),不允許母親抱她去西醫(yī)院看病。母親偷偷抱著姐姐去西醫(yī)院看了一次病,醫(yī)生說晚了。母親由于姐姐的死大病了一場。父親卻從不覺得應(yīng)對姐姐的死負什么責任。父親認為,姐姐純粹是因為吃了兩片西藥被藥死的。

“西藥,是治外國人的病的!外國人,和我們中國人的血脈是不一樣的!難道中國人的病是可以靠西藥來治的嗎?!西藥能治中國人的病,我們中國人還發(fā)明中醫(yī)干什么?!"

父親這樣對母親吼。

母親辯駁:“中醫(yī)先生也叫抱孩子去看看西醫(yī)。"

“說這話的,就不是好中醫(yī)!”父親更惱火了。

母親,只有默默垂淚而已。

鄰居那個會算命的老太太,說按照麻衣神相,男屬陽,女屬陰,說我們家的血脈陽盛陰衰,不可能有女孩。說父親的秉性太剛,女孩不敢托生到我們家。說我夭折的姐姐,是被我們家的陽剛之氣“克"逃了,又托生到別人家中去了。

一天晚上,我親眼看見,父親將一包中草藥偷偷塞進爐膛里,滿屋彌漫一種苦澀的中草藥味。父親在爐前呆呆站立了許久,從爐蓋子縫隙閃耀出的火光,忽明忽暗地映在父親臉上。父親的神情那般肅穆,肅穆中呈現(xiàn)出一種哀……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的父是一個剛強的山東漢子,是個三級抹灰工。他靠著微薄的工資供養(yǎng)一大家子人,脾氣暴躁,不善言辭,卻也吃苦耐勞。

B.“房頂開門,屋地打井”一句指父親“萬事不求人"的生活原則,即使生活非常困難,也不向親朋或鄰居尋求幫助,要自力更生。

C.父親第一次對“我”發(fā)脾氣這一情節(jié),揭示許多父母沒有精力去關(guān)注孩子的喜怒哀樂,最終給孩子造成了終身難以擺脫的心理陰影。

D.盡管父親母親在如何救治姐姐上有尖銳的矛盾,但姐姐的去世都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我"也敏銳感知到了父親的痛苦。

7.下列對小說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一個兒子的眼光記錄父親,通過幾件典型的事件描繪了父親鮮明的性格,真切自然。如父親對“出息”的理解體現(xiàn)了他樸素的人生觀。

B.文本善于使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如母親的溫柔隱忍,與父親的暴躁易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比中突出父親在家“絕對權(quán)威"的地位。

C.作者梁曉聲善于苦難敘事,既能夠通過具體的生活展現(xiàn)苦難的物質(zhì)生存狀態(tài),也能夠由此挖掘人物內(nèi)心,展現(xiàn)他們苦難的精神狀態(tài)。

D.作品情感豐盈,矛盾、誤解、沖突、埋怨、委屈、慶幸、感恩等交織在一起,揭示出父與子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及親情中那些不愿被提起的話題。

8.文中畫線句子連用了三個整齊的短句并都以“了”字結(jié)尾,簡要分析作者這樣處理的用意。

9.有人說:“在批評父輩狹隘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忘記他們的深沉。"請結(jié)合文本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答案】6.C7.B

8.①連用短句,意在表明生活中的意外波折來勢迅疾,接連不斷,讓人措手不及。

②都用“了”字結(jié)尾,表示結(jié)果之意,意在揭示這些意外給我們帶來的苦難,表現(xiàn)我們內(nèi)心的悲痛與無奈。

9.①父親有他頑固狹隘的一面。如他不求人,不信西醫(yī),說外國人和我們中國人的血脈不一一樣,這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他對母親及全家人形成威壓,帶有封建家長色彩。

②父親對家庭也有深沉的愛。如面對艱苦的生活,他任勞任怨,有擔當,挑起一家的重擔;他鼓勵孩子多吃,為鄰居的贊揚感到自豪,都能夠體現(xiàn)對孩子樸素的愛。

③父親狹隘的一面,固然應(yīng)該受到批評;但是他的狹隘,更多的是由落后的時代、貧窮的生活導致,而父親骨子里深沉的責任擔當與對家人的深厚關(guān)愛,才是父親的本質(zhì),因而不可忘記。這種父輩深沉的愛因為“狹隘"而不能更好地傳遞,更應(yīng)喚起我們的理解與反思,所以“切”不可忘記。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C.“終身難以擺脫的心理陰影"表述過于絕對,原文“我的口吃,直至上中學以后,才自我矯正過來”,可見選項不合文意。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

B.“突出父親在家‘絕對權(quán)威’的地位"錯,對比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突出父親承受生活重壓的真實境況。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的能力。

從句式看,“父親離家不久,爺爺死了”“爺爺死后不久,妹妹出生了"妹妹出生不久,母親病了”這是三個句式整齊的短句,前句交代時間,后句交代結(jié)果,把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件以短句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給人緊張、壓迫的感覺,凸顯這些生活意外和波折來得迅疾,讓人猝不及防。

從用詞看,“爺爺死了"妹妹出生了”“母親病了"三組短句的句尾都用了一個“了”字,“了"表示陳述語氣,作者看似在陳述一個個事件,但在平淡的語氣中蘊含著生活的苦難和無奈。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父親有他頑固狹隘的一面?!案赣H板起臉,母親和我們弟兄四個,就忐忑不安,如對大風暴有感應(yīng)的鳥兒”“父親的生活原則萬事不求人"外國人,和我們中國人的血脈是不一樣的!難道中國人的病是可以靠西藥來治的嗎?”他不求人,不信西醫(yī),說外國人和我們中國人的血脈不一一樣,這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他對母親及全家人形成威壓,帶有封建家長色彩。

父親對家庭也有深沉的愛。“父親是個剛強的山東漢子,從不抱怨生活,也不嘆氣"你們都要能吃!能吃,才長力氣!你們眼下靠我的力氣吃飯,將來,你們是都要靠自己的力氣吃飯的!”“這是鄰居對我們家的唯一羨慕之處。父親引以為豪"面對艱苦的生活,他任勞任怨,有擔當,挑起一家的重擔;他鼓勵孩子多吃,為鄰居的贊揚感到自豪,都能夠體現(xiàn)對孩子樸素的愛。

文中的父是一個剛強的山東漢子,是個三級抹灰工。他靠著微薄的工資供養(yǎng)一大家子人,脾氣暴躁,不善言辭,卻吃苦耐勞,自力更生。這樣的父親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苦難與真實。父親有思想狹隘的一面,固然應(yīng)該受到批評;但是他的狹隘,與落后的時代、貧窮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我們不應(yīng)該一味地去指責父親。而父親骨子里深沉的責任擔當與對家人的深厚關(guān)愛,才是父親的本質(zhì),因而不可忘記文中的“我”對父親情感復雜,有矛盾、誤解、沖突、埋怨、委屈,也有慶幸和感恩,揭示出父與子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及親情中那些不愿被提起的話題,更應(yīng)喚起我們的理解與反思,所以“切"不可忘記。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泌,字長源,七歲知為文。玄宗開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難禁中。有員俶者,九歲升坐,詞辨注射,坐人皆屈。帝異之,因問:“童子豈有類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馳召之。泌既至,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弈,因使說試其能。說請賦“方圓動靜”,泌逡巡曰:“愿聞其略。"說因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說因賀帝得奇童。帝大悅,賜束帛,敕其家曰:“善視養(yǎng)之?!睆埦琵g尤所獎愛,常引至臥內(nèi)。九齡與嚴挺之、蕭誠善,挺之惡誠佞,動九齡謝絕之。九齡忽獨念曰:“嚴太苦勁,然蕭軟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蕭,泌在旁,帥爾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軟美者乎?”九齡驚,改容謝之,因呼“小友"。

及長,博學,善治《易》,常游嵩、華、終南間。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秦東宮皇太子遇之厚。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國忠疾之,詔斥置蘄春郡。

肅宗即位靈武,物色求訪,會泌亦自至。已謁見,陳天下所以成敗事,帝悅,欲授以官,固辭,愿以客從。入議國事,出陪輿輦,眾指曰:“著黃者圣人,著白者山人?!背酰墼跂|宮,李林甫數(shù)構(gòu)譖,勢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家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廣。帝不悅,曰:“往事卿忘之乎?"對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氣候惡,且春秋高,聞陛下錄故怨,將內(nèi)慚不懌,萬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廣不能安親也。”帝感悟,抱泌頸以泣曰:“朕不及此。"

泌為常袞所忌,出為楚州刺史,辭不行,帝亦留之。會澧州缺,袞盛言南方凋瘵,請輟泌治之,乃授澧、朗、峽團練使,徙杭州刺史,皆有風績。

(選自《新唐書·李泌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

B.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

C.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

D.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禁中,指宮中,又稱禁內(nèi)。宮禁,指帝王、后妃所居的宮苑,因嚴禁隨便出入得名。

B.注射,傾瀉,文中比喻文詞流暢。現(xiàn)在指用注射器把液體藥劑輸送到機體內(nèi)。

C.《易》,也叫做《易經(jīng)》或《周易》,是我國最早的占卜用書,“五經(jīng)”之一。

D.山人,山居者,多指隱士,也指掌管山林的官員,文中指不愿為官的高人。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泌年少聰慧多智。言辭流暢,通過員俶推薦被皇帝召見,皇帝出題考驗他的才華,給予他賞賜。

B.李泌正直不阿。直言勸告張九齡要遠離阿諛奉承的小人;因賦詩譏諷楊國忠、安祿山等,被放逐。

C.李泌博學多才。他擅長研究《易經(jīng)》,常游歷名山。肅宗在靈武即位,想要授予他官職,李泌堅決推辭。

D.李泌善于進諫。肅宗想報復李林甫,李泌認為天子應(yīng)該心胸寬廣,勸告天子要考慮太上皇和天下民心。

13.文言句子翻譯。

(1)會澧州缺,袞盛言南方凋瘵,請輟泌治之。

(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

14.李泌雖喜談黃老之說,但他幾度入朝,請簡要概述李泌的從政經(jīng)歷。

【答案】10.C11.A

12.A13.(1)恰巧澧州缺刺史,常袞于是大談南方凋敝,請求停止李泌現(xiàn)在的職位讓李泌去治理。

(2)現(xiàn)在你有可容五石的大葫蘆,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卻擔憂它大得無處可容?

14.①天寶中李泌任翰林侍招,在東宮當職;②李泌寫詩諷刺楊國忠、安祿山等人,楊國忠記恨他,讓天子下詔書把他放逐到蘄春郡;③李泌以賓客的身份跟隨肅宗,規(guī)勸肅宗;④李泌為澧、郎、峽州團練使,后改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間,有政績。

【解析】

【導語】本文展現(xiàn)了李泌的出眾才華和智識,從童年時期的機智應(yīng)對,到成年后的博學多才,以及他在朝廷的正直進諫。文章通過生動的對話與歷史事件,塑造出一個既聰穎又忠誠、正直的賢才形象。他不僅在文學和學術(shù)上有所建樹,也善于政治謀略,敢于直言進諫,用寬廣的視野為國家著想。他與皇帝之間的互動,展示了他在帝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整體上,文章通過具體事例和對話對白,勾勒出一個有智慧、有理想的人物形象。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天寶年間,李泌到皇宮進獻《復明堂九鼎議》,皇帝想起他早年聰明的事情,召見他講《老子》,他講論有方,因而得以任翰林侍招,仍在東宮當職,皇太子以優(yōu)厚的禮遇對待他。

“天寶中”,時間狀語,一般單獨成句,其后應(yīng)斷開;“獻《復明堂九鼎議》”是“詣闕"的目的,句意完整,中間不應(yīng)斷開,排除AD;

“召講《老子》”的主語是“帝”,“召講”是連動謂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A.“因嚴禁隨便出入得名"錯誤,是臣下不得任意出入。

故選A。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皇帝出題考驗他的才華”錯誤,原文“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弈,因使說試其能”,可知是皇帝讓張說試試他的才能。

故選A。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會”,恰巧;“凋瘵”,凋敝;“輟”,停止。

(2)“慮”,用繩結(jié)綴;“乎”,于,在;“憂”,擔憂。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觀點的能力。

①“天寶中,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帝憶其早惠,召講《老子》,有法,得待詔翰林,仍供奉東宮,皇太子遇之厚”,天寶中李泌任翰林侍招,在東宮當職;

②“嘗賦詩譏誚楊國忠、安祿山等,國忠疾之,詔斥置蘄春郡”,李泌寫詩諷刺楊國忠、安祿山等人,楊國忠記恨他,讓天子下詔書把他放逐到蘄春郡;

③“固辭,愿以客從”“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廣”,李泌以賓客的身份跟隨肅宗,規(guī)勸肅宗;

④“乃授澧、朗、峽團練使,徙杭州刺史,皆有風績”,李泌為澧、郎、峽州團練使,后改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間,有政績。

參考譯文:

李泌,字長源,七歲就懂得寫文章。玄宗開元十六年,天子召集所有能講論佛、道、孔子的人,在宮中相互答對問難。有個叫員俶的人,年僅九歲就登上講席,他能言善辯,談吐流暢鋒利,座上的人都被他折服了?;实蹖λ牟拍芨械襟@訝,就問他:“小孩子還有能這樣的嗎?"他跪下奏道:“我舅舅的兒子李泌就是這樣?!被实劬土⒓疵搜杆僬僖娎蠲谌雽m。李泌到宮中后,皇帝正和燕國公張說一起觀看別人下棋,于是讓張說試試他的才能。張說請李泌詠“方圓動靜”,李泌作思考,說:“希望知道這個題目的大意。”張說于是說:“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李泌立即回答說:“方如實行仁義,圓如運用才智,動如施展才能,靜如暗自得意?!睆堈f于是恭賀皇上得到了一個神童?;实鄯浅8吲d,于是賞賜李泌五匹帛,并且吩咐他的家人說:“好好培養(yǎng)他。"張九齡特別欣賞、喜愛李泌,常常把他領(lǐng)進自己的臥房。張九齡和嚴挺之、蕭誠都很友好,嚴挺之厭惡蕭誠,說他很奸詐,勸張九齡和他絕交。一天,張九齡忽然自言自語道:“嚴挺之太剛強嚴厲,而蕭誠柔美可喜?!闭钏磉叺娜税咽捳\召來,李泌在張九齡身邊,忽然說道:“您出身平民,憑借遵循正直之道官至宰相,卻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嗎?"張九齡很吃驚,改變?nèi)輵B(tài)向他表示感謝,于是稱他為“小友”。

李泌長大后,博學多才,擅長研究《易經(jīng)》,常游于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天寶年間,李泌到皇宮進獻《復明堂九鼎議》,皇帝想起他早年聰明的事情,召見他講《老子》,他講論有方,因而得以任翰林侍招,仍在東宮當職,皇太子以優(yōu)厚的禮遇對待他。李泌曾經(jīng)寫詩諷刺楊國忠、安祿山等人,楊國忠記恨他,讓天子下詔書把他放逐到蘄春郡。

肅宗在靈武即位,物色訪求人才,恰巧李泌自己也來到了靈武。李泌拜見肅宗后,陳述了天下大事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皇帝很高興,想要授予他官職,李泌堅決推辭,愿意以賓客的身份跟隨。李泌入朝議論國事,外出陪從天子車駕,大家都指著說:“穿黃衣服的是圣人,白衣服的是山人。"當初,肅宗在東宮,李林甫多次誣陷他,情形十分危急,等到繼位,肅宗怨恨李林甫,想挖他的墳?zāi)狗贌氖?。李泌認為天子念念不忘舊怨,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心胸不夠?qū)拸V。皇帝不高興,說:“從前的事,愛卿忘記了嗎?”李泌回答說:“我考慮的事情還不在這里。太上皇擁有天下五十年,一下子忽然失意,南方天氣不好,而且他年紀又大,若聽說陛下記念舊怨,內(nèi)心會感到慚愧和不快樂,萬一染病,這就表明陛下憑借天下之大卻不能使親人安樂了。"皇帝有所感悟,抱著李泌的脖子哭著:“朕沒有想到這一點?!?/p>

李泌被宰相常袞忌恨,常袞派他出任楚州刺史,李泌推辭,不愿前行,皇帝也留他。恰巧澧州缺刺史,常袞于是大談南方凋敝,請求停止李泌現(xiàn)在的職位讓李泌去治理,于是任命李泌為澧、郎、峽州團練使,后改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間,都有政績。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高陽臺·西湖春感①

張炎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②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凄然。萬綠西泠③,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④,草暗斜川⑤。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⑥。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注釋】①張炎:南宋詞人。宋亡后,家道中落。因不愿北向俯首事敵,長期寓居臨安。②③斷橋、西泠:均為西湖橋名。④韋曲:地名,在長安城南。⑤斜川:此處指西湖邊文人雅士游覽集會之地。⑥辛棄疾有“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15.下面對詞的內(nèi)容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從寫景起筆,用平和舒緩的筆調(diào)寫出春深美景,與結(jié)尾呼應(yīng),章法謹嚴。

B.上闋六、七句,寫春光已無幾時,薔薇轉(zhuǎn)眼就要被風雨葬送,所以連春都憐惜即將凋零的薔薇。

C.“無心再續(xù)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既說現(xiàn)在的倦怠失意,又點出自己從前貴公子的身份。

D.這首婉約詞以細膩筆墨寫清麗柔美之景與深郁沉痛之思,于和婉中寓深意。

16.有人評價張炎此詞情感“郁之至,厚之至"。請分析詩歌是如何體現(xiàn)情之“郁”“厚"的?

【答案】15.B16.郁,指沉郁;厚,指深厚。這里是評價本詞情感濃厚沉郁之意。

本詞上片寫春景,愉悅之情濃厚?!敖尤~巢鶯,平波卷絮”“薔薇"開處,令人“堪憐”,寫鶯歌燕舞、春意深厚,體現(xiàn)了“厚"字。春色無邊,可惜“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可見惜春之情濃厚,東風已逝,薔薇花開,只留下一抹荒煙。

下片寫國破家亡的哀傷之情,情感沉郁?!爱斈暄嘧又翁?用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詩意,見今昔盛衰。寫盡漂泊在外,愁思滿懷,怕見落花,怕聽杜鵑啼叫?!耙娬f"兩句,以鷗之愁襯人之愁?!盁o心”兩句,實寫人之愁態(tài)。江山換劫,閉門醉眠,此心真同槁木死灰矣。末以撇筆作收,飛花、啼鵑,徒增人之愁思,故不如不聞不見也。體現(xiàn)了“郁之至,厚之至"的情感。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

B.“所以連春都憐惜即將凋零的薔薇”分析錯誤。這里表達了詞人惜春之意,原句“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是說,薔薇開了,春已接近尾聲,令人憐惜。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詞情感能力。

題干要求分析此詞情感“郁之至,厚之至”的特點。答題時,要先理解整首詞的內(nèi)容,然后抓住詞中描寫的景物所傳達出的不同的情感,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并扣住“郁、厚"的特點。

上闋起筆寫景極盡贊美,“接葉巢鶯,平波卷絮”,一派平和的深春美景,表達了看到美麗春景的愉悅之情,情感濃厚;

“能幾番游"筆鋒一轉(zhuǎn),寫到“東風”“薔薇"暮春之景,體現(xiàn)惜春之情,情感也很濃厚;

下闋“當年燕子知何處”化用“舊時王謝堂前燕"的典故點明故國之思,在這種情懷下“怕見飛花,怕聽啼鵑”就抒發(fā)了強烈的國破家亡的哀傷。這是宋亡后,作者重到西湖春景闌珊,而生亡國思。自南宋建都杭州,西湖是都人游樂宴會之地。起首三句即從游歸著筆?!敖尤~"二句乃春晚之景?!敖尤~”用杜甫“接葉暗巢鶯"詩句?!澳軒追巍倍?,誦之使人有朝不保夕之感?!皷|風"二句尤令人懷好景無多之懼。“薔薇”開花于春末夏初,故有“到薔薇春已堪憐"之句。過拍“萬綠”八字,則將亂后西湖殘破景象全面寫出。換頭以下,更將家國興亡之感詠嘆一番?!爱斈暄嘧?用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詩意,見今昔盛衰。“韋曲"本在陜西長安皇子陂西,唐時諸韋聚居之地。“斜川”在江西,陶潛有正月五日《游斜川詩》,此以古地寓南北淪喪,故有“苔深"、“草暗”之語?!靶鲁钜驳晋t邊"仍歸到游湖有感。“無心”二句正感傷之情緒?!帮w花"、“啼鵑”,雖亦春晚之物候,實指故宮人及遺民之流落者,曰“怕見”,曰“怕聽”,作者之哀思深矣。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西湖春感,沈哀沁人?!敖尤~"三句,平起,點明地時景物?!澳軒追眱删洌皋D(zhuǎn),嘆盛時無常,警動之至?!皷|風"兩句,自為開合,寄慨京深。“更”字進一層寫景,“萬綠"八字,寫足湖上春盡,一片慘淡迷離之景。換頭承上,提問燕歸何處?!暗弊诸I(lǐng)兩句,嘆春去、燕去,繁華都歇?!耙娬f"兩句,以鷗之愁襯人之愁?!盁o心”兩句,實寫人之愁態(tài)。江山換劫,閉門醉眠,此心真同槁木死灰矣。末以撇筆作收,飛花、啼鵑,徒增人之愁思,故不如不聞不見也。

結(jié)合以上分析,扣住“郁、厚"二字即可。

(三)情景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