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四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四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四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四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校2025屆高三上學期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含答案)廣東省汕尾市四校2025屆高三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題。

材料一: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這一新詞匯,強調通過整合科技創(chuàng)新資源,引領發(fā)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和未來產業(y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于“生產力”。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實驗置里的新技術,還需要通過新產業(yè)不斷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tǒng)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創(chuàng)新驅動是其中關鍵。新質生產力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huán)保,以及空天海洋產業(yè)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綜合實力特別是核心競爭力。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塑造發(fā)展新動能新優(yōu)勢的必然要求。其主要載體是產業(yè),核心引擎是創(chuàng)新。新質生產力的“新”主要包括四個維度:一是新勞動者,他不同于傳統(tǒng)以簡單重復勞動為主的普通技術工人,參與新質生產力的勞動者是能夠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適應現(xiàn)代高端先進設備、具有知識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勞動對象,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不僅包括物質形態(tài)的高端智能設備,還包括數(shù)據(jù)等新型生產要素和新勞動對象;三是新勞動工具,如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和增強現(xiàn)實設備、自動化制造設備等;四是新型基礎設施,要適應科技創(chuàng)新范式變革、模式重構的新需求,統(tǒng)籌布局大科學裝置,圍繞促進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和未來產業(yè)發(fā)展,優(yōu)化升級傳統(tǒng)基礎設施,完善新型基礎設施。

新質生產力的作用重大。首先,新質生產力具有強大的戰(zhàn)略引領力。新質生產力在帶動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方面,具有引導產業(yè)發(fā)展方向,形成強大引領力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集群的作用。其次,新質生產力具有不可估量的發(fā)展?jié)摿?。新質生產力表現(xiàn)為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它不是靜態(tài)的、停滯的、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的,“新興"的內涵處于不斷衍變過程中。最后,新質生產力具有顯著的競爭優(yōu)勢。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就是國際市場競爭中可以出擊對手的“拳頭”,擁有核心競爭力。新質生產力代表生產力的躍升,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不僅蠢昧著以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產業(yè)創(chuàng)新,更體現(xiàn)了以產業(yè)升級構筑新競爭優(yōu)勢,贏得發(fā)展的主動權。

(摘編自《什么是新質生產力》)

材料二:

什么是新質生產力?.如何全面理解其內涵與深意?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楊丹輝、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研究院教授龐瑞芝為您解讀。

張樂: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生產力是塑造現(xiàn)實的力量,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改造自然界的人力與物力的統(tǒng)一。生產力有多種劃分方式,有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力之別,也有先進生產力和落后生產力之分,也可以從生產力的屬性特征上將其分為傳統(tǒng)生產力和新質生產力。

楊丹輝:理解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可從其區(qū)別于傳統(tǒng)生產力的“新"和“質”兩個維度出發(fā)。其中,新能源、新基建、新要素、新產業(yè)體現(xiàn)出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生產方式的“新".,高素質人才、高質量發(fā)展、高水平開放構成了勞動者和生產力發(fā)展模式的“質”。

李曉華:新質生產力的“新"表現(xiàn)在構成生產力的要素發(fā)生了新變化,不僅有量的變化更要有質的躍升?!百|”的躍升表現(xiàn)在主導技術、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發(fā)生質的變化,進而使產品形態(tài)、產業(yè)結構和發(fā)展質量發(fā)生明顯的改善。

龐瑞芝:新質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是科技創(chuàng)新密集型生產力,其核心特征是創(chuàng)新驅動。從“投入——產出"的生產經濟學視角看,新質生產力代表對傳統(tǒng)生產力的躍遷和能級的提升。

楊丹輝:新質生產力具有先進性、引領性,其最核心的內涵和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科技創(chuàng)新,這也是新質生產力與傳統(tǒng)生產力最大的差別??傮w來看,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發(fā)展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勞動投入和資本積累。對于后發(fā)國家而言,工業(yè)化往往采取趕超式發(fā)展模式,以此形成的生產力則帶有鮮明的“量”的擴張。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影響日益鞏固強化。近十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為生產力發(fā)展注入了新活力。前沿科技和新興產業(yè)所涉及的創(chuàng)新活動與知識傳播對生產力的再造超越了傳統(tǒng)生產力的范疇,特別是當數(shù)據(jù)成為要素,既作為生產資料又作為勞動對象參與到生產和交易過程中,大大豐富了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的類型,生成了以更新質態(tài)、更高質量為本質特征的新質生產力,從而實現(xiàn)生產力發(fā)展“量與質"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張樂:新質生產力在性質上屬于創(chuàng)新驅動型生產力,其中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是推動其發(fā)展的恒久動力。農耕時代生產力的發(fā)展主要依賴人力的大量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實施精耕細作來換取有限的產出,以維持個體生存和社會緩慢發(fā)展;在工業(yè)時代,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更多依靠資本擴張、高能耗生產資料的使用和低廉勞動力的投入;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核心驅動力量來自于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

馬克思認為,“科學就是生產力”;鄧小平同志進一步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高新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新發(fā)現(xiàn)、技術新發(fā)明、產品新研發(fā)、服務流程再造,使全社會的生產效率得到質的躍升,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社會財富,極大地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編自《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要義》)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tǒng)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其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驅動。

B.新質生產力就是指新勞動者、新勞動對象、新勞動工具和新型基礎設施四個維度。

C.新質生產力表現(xiàn)為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其“新興"的內涵處于動態(tài)的衍變過程之中。

D.新質生產力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綜合實力特別是核心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新質生產力不僅以產業(yè)升級構筑新競爭優(yōu)勢,更以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產業(yè)創(chuàng)新,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擁有核心競爭力。

B.新質生產力和傳統(tǒng)生產力一樣,都是人類改造自然過程中人力與物力的統(tǒng)一,都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

C.傳統(tǒng)生產力很大程度上依靠勞動投入和資本積累,十分注重“量”的擴張,而新質生產力只注重“質"的提升。

D.新勞動者和傳統(tǒng)勞動者的不同在于能否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適應現(xiàn)代高端先進設備,具有知識快速迭代的能力。

3.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的一項是()

A.大型工廠不同工組分別負責生產流水線上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以最大效率生產智能機器人。

B.利用工業(yè)機器人在紡織工廠自動化生產傳統(tǒng)紋飾的絲綢,增強穩(wěn)定性,提高精確度。

C.利用5G傳感器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無人植保機和逆滲透純水機組等黑科技開展智慧春耕。

D.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和生物農藥技術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4.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對以下圖表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2012-2022年中國新質生產力指數(shù)及其分項指數(shù)(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

A.2012~2022年,我國新質生產力指數(shù)及其各分項指數(shù)整體水平均不斷提升。

B.2013~2022年,我國綠色分項指數(shù)相對于數(shù)字分項指數(shù)整體增長速度更快。

C.2012~2022年,我國科技分項指數(shù)逐年上升,科技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發(fā)展。

D.2020~2022年,我國數(shù)字分項指數(shù)仍然保持上升趨勢,但增長率相對偏低。

5.新質生產力與科技創(chuàng)新關系密切,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6-9題。

看菜

白金科

徒弟是半道上撿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見了這個十三四歲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襤褸,正站在雪地里瑟瑟發(fā)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木匠停下來細問,敢情這孩子是無家可歸的。木匠于心不忍,說:“跟著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撲通"跪在雪地里,磕了個頭,就跟他來了。

木匠是這一帶方圓幾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兒做得扎實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圖案,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鳥魚蟲,總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圓幾十里的人家都喜歡找木匠做活兒。

木匠現(xiàn)在在榆樹溝一戶姓殷的人家做活兒。殷家只有母女倆,閨女叫梅,十八歲了,母親為她招了個上門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親過日子,就請了木匠。

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帶來上工,安排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順便看看徒弟的天資。木匠知道,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

但有些事說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說這吃飯上的事,木匠一個說不及,就出岔子了。

手藝人上門做活兒,不住宿的,主家要管兩頓飯。木匠的家離著榆樹溝十里掛零,一早一晚打來回就行,用不著住宿。再說了,殷家只有母女倆,住下也不合適。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飯和晚飯都會上四個菜,這叫開工飯,再往后,午飯就只有兩個菜了,但晚飯會保持四個菜。這幾乎是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

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藝人管這叫“看菜”,比如說這魚。所有的主家會在晚飯時上一條咸魚,這條咸魚手藝人是不會動筷子的。如若保存得當,咸魚好些日子也壞不了,讓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來,好湊齊四個菜。日子艱難,大家都懂。

殷家沒有男人,也就沒人陪木匠吃飯。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師徒倆一塊兒用飯了。

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閉雙目細細品著。等到他睜開眼來,要去夾菜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徒弟已經破了魚身了。

木匠趕緊制止,趕緊給徒弟說一些飯桌上的規(guī)矩,徒弟羞愧難當,可是于事無補了。

盤子里是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好看。現(xiàn)在,朝上的這面的中間部位已經被徒弟夾走了一塊魚肉,有了一個不大的豁口,已經不是一條完整的魚了。這樣的話,這條魚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動那魚。

吃完了飯,木匠用筷子夾起那條魚,翻個個兒,在盤子里擺好。

師徒倆走后,殷家母女開始收拾碗筷。細心的母親一眼就看出了那條魚的端倪。③母親知道這是木匠在體諒她們母女,木匠這是告訴她這條魚不需換,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于是,這條魚又被來來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殷家的活兒做完了。這天晚上,師徒倆在殷家吃收工飯。拿起筷子,術匠對徒弟說:“孩子,今天晚上,別的菜都別動,咱爺倆只吃魚,把這條魚吃完。"

吃完飯,師徒倆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門口。在院門口,木匠扔下一句話:“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

母女倆面面相覷。

等到去師徒倆吃飯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時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話——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擺在那兒。

日月如梭。一轉眼,梅的兒子也十八歲了。梅要為兒子娶媳婦,要做家具。這時候木匠已經老了,做不動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梅便請了一個新木匠。

新木匠是個年輕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學的徒,那是見過大世面,見過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臉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許多早畫好的新樣子給梅看。梅就說,咱莊戶人家,結實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悶。

吃午飯了。這第一頓飯是開工飯,按規(guī)矩上了四個菜,梅的男人陪著后生,入了席。

一開吃,后生就看上那條咸魚了。盤子里擺著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這一說,他的師父就沒教過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夾那魚。

④卻是怎么也夾不動。

梅的男人臉上露出許多尷尬來。

后生明白了,這是一條木頭魚,是人工雕刻的。

后生的臉騰地紅了。

自此,后生少了話語,活兒卻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原載《小小說月刊》2020年9月上)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生活氣息濃郁。語言平白曉暢,同時又不失生動形象,這與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韻味無窮的語言風格類似。

B.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講述故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視野開闊,自由靈活地展現(xiàn)了跨度較長的鄉(xiāng)村生活。

C.見過大世面、洋玩意兒的新木匠來梅家里上工后,經歷了由驕傲不屑到郁悶不解,再到尷尬羞愧,最后端正態(tài)度的心理變化。

D.木匠把徒弟帶著一起上工,教他技藝和規(guī)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綜合運用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了徒弟當時的落魄可憐。

B.句子②展現(xiàn)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閑適愜意,與后文發(fā)現(xiàn)徒弟吃魚之后的緊張焦急形成對比。

C.句子③中的“這條魚”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增強了情節(jié)的連貫性。

D.句子④聚焦新木匠的動作,單獨成段,似電影的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了“木魚"的栩栩如生。

8.看起來“煞是喜人”的咸魚卻是條“木魚”,這一結果雖出人意料,但前文多處伏筆又使之合情合理。除開頭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還有哪些伏筆?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5分)

9.小說描寫了特定時代的鄉(xiāng)村風俗和手藝人的人情世故,有評論家稱“《看菜》透露出苦澀,但也不乏溫情”,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該評價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當殷之亡、周之興,微子賢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未嘗聞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由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今世之所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余;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為不足。彼獨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萬世之標準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獨行,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

(節(jié)選自《昌黎先生集·伯夷頌》)

材料二:

夫伯夷,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孔孟皆以伯夷遭紂之惡,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號為圣人耳。然則司馬遷以為武王伐紂,伯夷叩馬而諫①,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為《采薇》之歌;韓子因之,亦為之頌,以為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紂以不仁殘?zhí)煜拢煜率氩徊〖q?而尤者,伯夷也。嘗與太公②聞西伯③善養(yǎng)老,則往歸焉。當是之時,欲夷紂者,二人之心豈有異邪?及武王一奮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與。何哉?蓋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濱而趨文王之都,計亦數(shù)千里之遠,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來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義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獨以為非,豈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與不仁也。紂之為君,不仁也;武王之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紂,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則伯夷何處乎?余故曰:圣賢辯之甚明,而后世偏見獨識者之失其本也。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減太公哉!

(節(jié)選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論》)

【注】①叩馬而諫:武王伐紂,伯夷與叔齊拉著武王的馬勸諫阻止。②太公:姜子牙。③西伯:周文王。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及武王A一奮B太公C相之D遂出E元元F于涂炭之中G伯夷H乃不與。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孰不病紂"與成語“病入膏肓”中“病"詞義相同。

B.“信道篤而自知明也”與《陳情表》“則劉病日篤"中“篤”詞義不同。

C.“欲夷紂者"與《蘇武傳》“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中“夷"詞義相同。

D.“太公相而成之”與《孔雀東南飛》“好自相扶將"中“相”詞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認為伯夷在商朝滅亡后寧可餓死也不吃周粟的行為,是為了堅守自己的道。

B.王安石通過推論,否定了孔子、孟子二人認為伯夷為追求“仁"而餓死的說法。

C.王安石認為,韓愈寫《伯夷頌》是依據(jù)司馬遷的觀點,而司馬遷的觀點有失偏頗。

D.韓愈通過贊頌伯夷“特立獨行”“信道篤"的精神,批評當時士人中存在的不良風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每小題4分)

(1)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

(2)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減太公哉!

14.王安石認為司馬遷、韓愈對伯夷的評價是片面的,依據(j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和子由四首·送春①

宋·蘇軾

夢里青春可得追?欲將詩句絆馀暉。

酒闌病客惟思睡,蜜熟黃蜂亦懶飛。

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榻兩忘機②。

憑君借取法界觀,一洗人間萬事非。

【注】:①本首詩是蘇軾《和子由四首》中的一首。蘇轍于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春末任齊州(治所在今山東濟南)掌書記時,作《次韻劉敏殿丞送春》,蘇軾詩就是和這一首的,可稱和詩的和詩。一般認為此詩是蘇軾于熙寧八年(1075)任密州知州時作。②忘機:沒有機心,言心無得失,無紛擾。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以反問語氣開頭,呼應題目,表明“青春”雖然已難挽回,但仍能以寫詩度過余生的積極心態(tài)。

B.頷聯(lián)前句寫我像一個喝醉的病人來到異鄉(xiāng)作客,昏昏欲睡,以“惟"字加強語氣;后句用一“亦”字,以黃蜂之懶比己之懶。

C.頸聯(lián)化用杜牧《題禪院》“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句意,出句寫景,對句抒情,花已謝,年漸老,心漸平,是“酒闌”句的進一步發(fā)揮。

D.尾聯(lián)進一步抒情,詩人想要借《法界觀》里的“圓融無礙之說"洗刷世間之煩惱。

16.本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歷來為人所稱道,元代方回認為其情與景相互交織,一來一往,已達“神妙流動”之境,請加以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漏寫,錯寫,該空不得分。

(1)小剛和爺爺聊天時,爺爺回憶起自己幼年的境況,用《陳情表》中的“______,______"來形容外面沒有可以依靠的親戚、家里也無人照看門戶的情形。

(2)學校舉辦了一場有關秋天的畫展,小李按照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的句意繪出落葉紛紛、江水滔滔的畫面,吸引了很多學生駐足欣賞。

(3)在班會課上,老師鼓勵學生:“正如李白《將進酒》中所說的‘______,______’,遭遇挫折時,我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價值。"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秋季來故宮參觀,你或許會注意到不少區(qū)域種有紫薇。

紫薇樹皮平滑略帶灰色。紫薇花是因為花序造型優(yōu)美、花瓣繁密、花色豐富,甚從初夏可以一直開到晚秋,所以成為夏秋時節(jié)紫禁城中的一個靚麗風景線。

紫薇樹除了外形優(yōu)美,與紫禁城內的景致(A)外,其歷史文化內涵也十分豐富。

紫薇花與紫薇星有所關聯(lián)。紫微星是古人對北極星的稱呼。古人經過長期觀測,認為紫微星位于中天,位置永恒不移,為天帝的居所,因此①______。紫薇花與紫微星相關聯(lián)的記載,較早的可見東晉王嘉的《拾遺記》。書中載,西晉時期,民間園圃雜草滋生、狐貍兔子頻頻出沒;朝中官員認為此象出現(xiàn),是因為②______,如不制止,都城洛陽很可能被毀,于是皇帝下令在全國園林中廣栽紫薇花,以壓制這種不祥之兆。宋代劉敞在《答黃寺丞紫藏五言》中稱,紫薇“名與星垣同”“應是天上花”,亦反映古人對紫薇花、紫微星的理解。

③______。唐代的中書省設在皇宮內,為中央最高權力機關,其主官為中書令。唐玄宗開元時期,中書省曾改名為“紫微省”。相應的,唐代宮中廣植紫薇花。明代周祈在《名義考》中分析認為:中書令掌佐天子執(zhí)政,與天宮中“藩臣匡衛(wèi)"之星功能相似,因而作此改名。所謂“藩臣匡衛(wèi)”,即古人認為紫微宮周邊有星星環(huán)繞,它們被視為藩臣,用于護衛(wèi)天帝的安全。唐代詩人杜牧曾在中書省任中書舍人,掌傳宣詔命,古人有時會將紫薇與紫微混用,因此,他又被稱為“紫薇舍人"杜紫薇”。

紫薇花陪伴紫禁城走過了一歲又一歲,一團團(B)豐富了紫禁城的色彩,也飄散著歷史的芬芳。

18.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shù)某烧Z。(2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4分)

20.下列句子中的引號與文中第5段畫橫線句子中的引號,表達效果相同的一項是()

A.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筍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

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詩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p>

C.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D.檢驗真理的標準是什么?這是早被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解決了的問題。但是這些年來,由于“四人幫”的破壞和他們控制下的輿論工具大量的歪曲宣傳,把這個問題搞得混亂不堪。

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6分)

22.該文段中多處引用典籍,試分別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秋時期,孔子帶著學生游學諸侯,希望一展身手,實現(xiàn)以禮儀道德治國的理想。他的理想最終破滅了,68歲,他灰溜溜地回到魯國,開始潛心整理研究六經,為弘揚六經經義作出了原典性貢獻。

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渝矩”,“從心所欲”,庶幾是一種“人生妥協(xié)"。

英國小說家毛姆的自傳體小說《人性的枷鎖》,主人公名叫菲利普,他年少時想學德語,不久又想去學會計,之后他又懷揣大畫家的夢想去巴黎學畫畫,可惜,大畫家的夢想很快就破滅了。最后,他回到倫敦學醫(yī),嘗試“接納自己”,與自己和解,終于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專業(yè)和職業(yè)。

毛姆“接納自己"的態(tài)度,與孔子的“人生妥協(xié)”頗為相似。當我們?yōu)檎也坏阶约赫嬲奶熨x或理想而郁郁寡歡時,不妨借鑒孔子和毛姆的人生智慧。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自主立意自主命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體不限,但文體特征要明確。

廣東省汕尾市四校2025屆高三10月聯(lián)考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題。

材料一: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這一新詞匯,強調通過整合科技創(chuàng)新資源,引領發(fā)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和未來產業(y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于“生產力”。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實驗置里的新技術,還需要通過新產業(yè)不斷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動能。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tǒng)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創(chuàng)新驅動是其中關鍵。新質生產力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huán)保,以及空天海洋產業(yè)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綜合實力特別是核心競爭力。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塑造發(fā)展新動能新優(yōu)勢的必然要求。其主要載體是產業(yè),核心引擎是創(chuàng)新。新質生產力的“新”主要包括四個維度:一是新勞動者,他不同于傳統(tǒng)以簡單重復勞動為主的普通技術工人,參與新質生產力的勞動者是能夠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適應現(xiàn)代高端先進設備、具有知識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勞動對象,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不僅包括物質形態(tài)的高端智能設備,還包括數(shù)據(jù)等新型生產要素和新勞動對象;三是新勞動工具,如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和增強現(xiàn)實設備、自動化制造設備等;四是新型基礎設施,要適應科技創(chuàng)新范式變革、模式重構的新需求,統(tǒng)籌布局大科學裝置,圍繞促進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和未來產業(yè)發(fā)展,優(yōu)化升級傳統(tǒng)基礎設施,完善新型基礎設施。

新質生產力的作用重大。首先,新質生產力具有強大的戰(zhàn)略引領力。新質生產力在帶動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方面,具有引導產業(yè)發(fā)展方向,形成強大引領力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集群的作用。其次,新質生產力具有不可估量的發(fā)展?jié)摿?。新質生產力表現(xiàn)為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它不是靜態(tài)的、停滯的、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的,“新興"的內涵處于不斷衍變過程中。最后,新質生產力具有顯著的競爭優(yōu)勢。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就是國際市場競爭中可以出擊對手的“拳頭”,擁有核心競爭力。新質生產力代表生產力的躍升,新質生產力的提出,不僅蠢昧著以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產業(yè)創(chuàng)新,更體現(xiàn)了以產業(yè)升級構筑新競爭優(yōu)勢,贏得發(fā)展的主動權。

(摘編自《什么是新質生產力》)

材料二:

什么是新質生產力?.如何全面理解其內涵與深意?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二級研究員楊丹輝、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研究院教授龐瑞芝為您解讀。

張樂: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生產力是塑造現(xiàn)實的力量,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改造自然界的人力與物力的統(tǒng)一。生產力有多種劃分方式,有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力之別,也有先進生產力和落后生產力之分,也可以從生產力的屬性特征上將其分為傳統(tǒng)生產力和新質生產力。

楊丹輝:理解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可從其區(qū)別于傳統(tǒng)生產力的“新"和“質”兩個維度出發(fā)。其中,新能源、新基建、新要素、新產業(yè)體現(xiàn)出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生產方式的“新".,高素質人才、高質量發(fā)展、高水平開放構成了勞動者和生產力發(fā)展模式的“質”。

李曉華:新質生產力的“新"表現(xiàn)在構成生產力的要素發(fā)生了新變化,不僅有量的變化更要有質的躍升?!百|”的躍升表現(xiàn)在主導技術、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發(fā)生質的變化,進而使產品形態(tài)、產業(yè)結構和發(fā)展質量發(fā)生明顯的改善。

龐瑞芝:新質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是科技創(chuàng)新密集型生產力,其核心特征是創(chuàng)新驅動。從“投入——產出"的生產經濟學視角看,新質生產力代表對傳統(tǒng)生產力的躍遷和能級的提升。

楊丹輝:新質生產力具有先進性、引領性,其最核心的內涵和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科技創(chuàng)新,這也是新質生產力與傳統(tǒng)生產力最大的差別。總體來看,世界范圍內生產力發(fā)展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勞動投入和資本積累。對于后發(fā)國家而言,工業(yè)化往往采取趕超式發(fā)展模式,以此形成的生產力則帶有鮮明的“量”的擴張。20世紀6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影響日益鞏固強化。近十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為生產力發(fā)展注入了新活力。前沿科技和新興產業(yè)所涉及的創(chuàng)新活動與知識傳播對生產力的再造超越了傳統(tǒng)生產力的范疇,特別是當數(shù)據(jù)成為要素,既作為生產資料又作為勞動對象參與到生產和交易過程中,大大豐富了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的類型,生成了以更新質態(tài)、更高質量為本質特征的新質生產力,從而實現(xiàn)生產力發(fā)展“量與質"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張樂:新質生產力在性質上屬于創(chuàng)新驅動型生產力,其中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是推動其發(fā)展的恒久動力。農耕時代生產力的發(fā)展主要依賴人力的大量投入,在有限的土地上實施精耕細作來換取有限的產出,以維持個體生存和社會緩慢發(fā)展;在工業(yè)時代,生產力的快速發(fā)展更多依靠資本擴張、高能耗生產資料的使用和低廉勞動力的投入;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核心驅動力量來自于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

馬克思認為,“科學就是生產力”;鄧小平同志進一步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高新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新發(fā)現(xiàn)、技術新發(fā)明、產品新研發(fā)、服務流程再造,使全社會的生產效率得到質的躍升,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社會財富,極大地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編自《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要義》)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tǒng)生產力,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其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驅動。

B.新質生產力就是指新勞動者、新勞動對象、新勞動工具和新型基礎設施四個維度。

C.新質生產力表現(xiàn)為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其“新興"的內涵處于動態(tài)的衍變過程之中。

D.新質生產力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綜合實力特別是核心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新質生產力不僅以產業(yè)升級構筑新競爭優(yōu)勢,更以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產業(yè)創(chuàng)新,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擁有核心競爭力。

B.新質生產力和傳統(tǒng)生產力一樣,都是人類改造自然過程中人力與物力的統(tǒng)一,都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

C.傳統(tǒng)生產力很大程度上依靠勞動投入和資本積累,十分注重“量”的擴張,而新質生產力只注重“質"的提升。

D.新勞動者和傳統(tǒng)勞動者的不同在于能否充分利用現(xiàn)代技術,適應現(xiàn)代高端先進設備,具有知識快速迭代的能力。

3.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的一項是()

A.大型工廠不同工組分別負責生產流水線上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以最大效率生產智能機器人。

B.利用工業(yè)機器人在紡織工廠自動化生產傳統(tǒng)紋飾的絲綢,增強穩(wěn)定性,提高精確度。

C.利用5G傳感器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無人植保機和逆滲透純水機組等黑科技開展智慧春耕。

D.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和生物農藥技術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4.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對以下圖表的解讀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2012-2022年中國新質生產力指數(shù)及其分項指數(shù)(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

A.2012~2022年,我國新質生產力指數(shù)及其各分項指數(shù)整體水平均不斷提升。

B.2013~2022年,我國綠色分項指數(shù)相對于數(shù)字分項指數(shù)整體增長速度更快。

C.2012~2022年,我國科技分項指數(shù)逐年上升,科技促進了新質生產力發(fā)展。

D.2020~2022年,我國數(shù)字分項指數(shù)仍然保持上升趨勢,但增長率相對偏低。

5.新質生產力與科技創(chuàng)新關系密切,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6分)

【答案】

1.B2.D3.A4.B

5.①科技創(chuàng)新是新質生產力最核心的內涵和最突出的特征;②科技創(chuàng)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恒久動力和核心驅動力;③高新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解析】

【導語】兩篇文章系統(tǒng)闡述了“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強調其創(chuàng)新驅動的特征。材料一側重在介紹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構成、重要性及其戰(zhàn)略意義,強調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升級塑造國家競爭優(yōu)勢。材料二則通過專家視角,深入解析新質生產力與傳統(tǒng)生產力的區(qū)別,以及科技創(chuàng)新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fā)展中的核心作用。這兩篇文章相輔相成,展現(xiàn)了新質生產力作為未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源,并凸顯了科技創(chuàng)新的決定性影響。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

B.“新質生產力就是指新勞動者、新勞動對象、新勞動工具和新型基礎設施四個維度"錯,材料一中提到“新質生產力的‘新’主要包括四個維度”,應該是“新質生產力的‘新’,主要包括四個維度”,偷換了概念,且是“主要”,不是“就是"。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新質生產力不僅以產業(yè)升級構筑新競爭優(yōu)勢,更以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產業(yè)創(chuàng)新,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擁有核心競爭力”錯,張冠李戴和搞錯關系。原文是“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就是國際市場競爭中可以出擊對手的‘拳頭’,擁有核心競爭力”,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是“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原文“不僅意味著以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產業(yè)創(chuàng)新,更體現(xiàn)了以產業(yè)升級構筑新競爭優(yōu)勢”,選項遞進關系顛倒;

B.“都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錯,材料二是“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梢?,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是物質生產。

C.“而新質生產力只注重‘質’的提升”錯,范圍縮小。原文“……新質生產力,從而實現(xiàn)生產力發(fā)展‘量與質’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可見“量與質”都關注。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

新質生產力強調的是高技術含量和創(chuàng)新驅動。

A.流水線生產屬于傳統(tǒng)生產力,依靠勞動投入,缺少科技創(chuàng)新,故不能體現(xiàn)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故選A。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圖表,比較信息的能力。

B.“整體增長速度更快"錯。根據(jù)“綠色分項指數(shù)”圖表,可見2013~2022年,我國綠色分項指數(shù)從大約0.8增長到約1.1,從“數(shù)字分項指數(shù)"圖表,可見2013~2022年,我國數(shù)字分項指數(shù)從大約0.5增長到約1.1,綜合增長指數(shù)變化,我國綠色分項指數(shù)相對于數(shù)字分項指數(shù)整體增長速度更慢一些,選項表意相反。

故選B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從“新質生產力具有先進性、引領性,其最核心的內涵和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科技創(chuàng)新”可知,科技創(chuàng)新是新質生產力最核心的內涵和最突出的特征;

從“新質生產力在性質上屬于創(chuàng)新驅動型生產力,其中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是推動其發(fā)展的恒久動力……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核心驅動力量來自于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可知,科技創(chuàng)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恒久動力和核心驅動力;

從“高新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發(fā)展決定性因素,科學新發(fā)現(xiàn)、技術新發(fā)明、產品新研發(fā)、服務流程再造,使全社會的生產效率得到質的躍升,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社會財富,極大地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可知,高新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6-9題。

看菜

白金科

徒弟是半道上撿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見了這個十三四歲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襤褸,正站在雪地里瑟瑟發(fā)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木匠停下來細問,敢情這孩子是無家可歸的。木匠于心不忍,說:“跟著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撲通”跪在雪地里,磕了個頭,就跟他來了。

木匠是這一帶方圓幾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兒做得扎實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圖案,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鳥魚蟲,總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圓幾十里的人家都喜歡找木匠做活兒。

木匠現(xiàn)在在榆樹溝一戶姓殷的人家做活兒。殷家只有母女倆,閨女叫梅,十八歲了,母親為她招了個上門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親過日子,就請了木匠。

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帶來上工,安排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順便看看徒弟的天資。木匠知道,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

但有些事說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說這吃飯上的事,木匠一個說不及,就出岔子了。

手藝人上門做活兒,不住宿的,主家要管兩頓飯。木匠的家離著榆樹溝十里掛零,一早一晚打來回就行,用不著住宿。再說了,殷家只有母女倆,住下也不合適。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飯和晚飯都會上四個菜,這叫開工飯,再往后,午飯就只有兩個菜了,但晚飯會保持四個菜。這幾乎是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

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藝人管這叫“看菜”,比如說這魚。所有的主家會在晚飯時上一條咸魚,這條咸魚手藝人是不會動筷子的。如若保存得當,咸魚好些日子也壞不了,讓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來,好湊齊四個菜。日子艱難,大家都懂。

殷家沒有男人,也就沒人陪木匠吃飯。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師徒倆一塊兒用飯了。

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閉雙目細細品著。等到他睜開眼來,要去夾菜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徒弟已經破了魚身了。

木匠趕緊制止,趕緊給徒弟說一些飯桌上的規(guī)矩,徒弟羞愧難當,可是于事無補了。

盤子里是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好看?,F(xiàn)在,朝上的這面的中間部位已經被徒弟夾走了一塊魚肉,有了一個不大的豁口,已經不是一條完整的魚了。這樣的話,這條魚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動那魚。

吃完了飯,木匠用筷子夾起那條魚,翻個個兒,在盤子里擺好。

師徒倆走后,殷家母女開始收拾碗筷。細心的母親一眼就看出了那條魚的端倪。③母親知道這是木匠在體諒她們母女,木匠這是告訴她這條魚不需換,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于是,這條魚又被來來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殷家的活兒做完了。這天晚上,師徒倆在殷家吃收工飯。拿起筷子,術匠對徒弟說:“孩子,今天晚上,別的菜都別動,咱爺倆只吃魚,把這條魚吃完?!?/p>

吃完飯,師徒倆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門口。在院門口,木匠扔下一句話:“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

母女倆面面相覷。

等到去師徒倆吃飯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時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話——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擺在那兒。

日月如梭。一轉眼,梅的兒子也十八歲了。梅要為兒子娶媳婦,要做家具。這時候木匠已經老了,做不動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梅便請了一個新木匠。

新木匠是個年輕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學的徒,那是見過大世面,見過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臉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許多早畫好的新樣子給梅看。梅就說,咱莊戶人家,結實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悶。

吃午飯了。這第一頓飯是開工飯,按規(guī)矩上了四個菜,梅的男人陪著后生,入了席。

一開吃,后生就看上那條咸魚了。盤子里擺著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這一說,他的師父就沒教過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夾那魚。

④卻是怎么也夾不動。

梅的男人臉上露出許多尷尬來。

后生明白了,這是一條木頭魚,是人工雕刻的。

后生的臉騰地紅了。

自此,后生少了話語,活兒卻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原載《小小說月刊》2020年9月上)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生活氣息濃郁。語言平白曉暢,同時又不失生動形象,這與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韻味無窮的語言風格類似。

B.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講述故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視野開闊,自由靈活地展現(xiàn)了跨度較長的鄉(xiāng)村生活。

C.見過大世面、洋玩意兒的新木匠來梅家里上工后,經歷了由驕傲不屑到郁悶不解,再到尷尬羞愧,最后端正態(tài)度的心理變化。

D.木匠把徒弟帶著一起上工,教他技藝和規(guī)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綜合運用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了徒弟當時的落魄可憐。

B.句子②展現(xiàn)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閑適愜意,與后文發(fā)現(xiàn)徒弟吃魚之后的緊張焦急形成對比。

C.句子③中的“這條魚"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增強了情節(jié)的連貫性。

D.句子④聚焦新木匠的動作,單獨成段,似電影的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了“木魚”的栩栩如生。

8.看起來“煞是喜人"的咸魚卻是條“木魚”,這一結果雖出人意料,但前文多處伏筆又使之合情合理。除開頭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還有哪些伏筆?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5分)

9.小說描寫了特定時代的鄉(xiāng)村風俗和手藝人的人情世故,有評論家稱“《看菜》透露出苦澀,但也不乏溫情”,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該評價的理解。(6分)

【答案】

6.D7.A

8.①收工飯時,木匠交代徒弟這頓只吃魚,且要吃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時候,看到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②木匠臨走時告訴梅母女說:“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暗示他留下了個東西。③結尾后生看到的那條魚與多年前木匠師徒吃的那條魚一模一樣。這說明這個魚很有可能是假的,為結尾部分揭示魚的身份埋下了伏筆。

9.苦澀:①文中描繪的可看卻不可吃的看菜是特定時代背景的產物,它顯示了當時的物質條件之艱苦、貧乏。②技藝精湛的木匠悉心教導徒弟,徒弟卻沒能成才;自幼呆在城里、見過洋玩意兒的新木匠看不上梅用的家具,但技術也不如老木匠。這種種現(xiàn)象顯示了面對新時代的沖擊,傳統(tǒng)技藝沒有得到傳承并日漸遭受冷落。

溫情:①木匠知曉看菜的規(guī)矩,在魚身遭破壞后給魚翻面來讓這道菜繼續(xù)出現(xiàn)在飯桌上,他體諒農戶的艱難,積極主動維護農戶的體面和尊嚴。②木匠對徒弟有愛心,有耐心。面對處境艱難的徒弟,主動提出收他為徒。同時,他把徒弟帶在身邊上工,細心教授技藝,徒弟犯錯把看菜給吃了之后,他也沒有太過苛責,并趕緊給徒弟講了相應的規(guī)矩。

【解析】

【導語】這篇小說描繪了濃厚的鄉(xiāng)村風情和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生活細節(jié)。木匠手藝精湛,善于雕刻,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工藝的精妙。通過徒弟誤食“看菜"和最終揭曉“木魚”的過程,展現(xiàn)了代際間傳承與理解誤會中的溫情和智慧。小說的看似平淡實則蘊含濃厚的人情味,反映了手藝人在艱苦環(huán)境中的堅守與體察人心的細膩情感,也通過新木匠的做法與傳統(tǒng)老木匠的做法對比,探討了時代與技藝的交融與變遷。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表述有誤,根據(jù)文章提到的徒弟觀“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可知,徒弟沒能成才可能是沒有天分,也可能是上進心不強。

故選D。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文中句子能力。

A.“句子①綜合運用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錯,句子①綜合運用外貌描寫(衣衫襤褸)、動作描寫(站在雪地里瑟瑟發(fā)抖)和神態(tài)描寫(茫然不知所措)來刻畫人物,沒有運用心理描寫。

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藝術手法的能力。

伏筆就是在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因此,答題時要重點關注情節(jié)前后能夠相互照應的內容。

文章前面說因為體諒主家生活貧苦,木匠們盡量不吃主家的咸魚,但吃收工飯時,木匠特意對徒弟強調說:“孩子,今天晚上,別的菜都別動,咱爺倆只吃魚,把這條魚吃完?!倍笪乃麄冏吆?,梅母女收拾飯桌時卻發(fā)現(xiàn)“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擺在那兒"。吃完了魚,本應該只剩三個菜,那么這四個菜又從哪里來呢?可見是木匠雕刻了一條魚放在那里。

木匠走時,特意對梅母女說“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說明木匠還特意留下一個東西,但小玩意兒是什么呢?這也是一個伏筆。

文章前半部分特意介紹梅母女給木匠們準備的咸魚“盤子里是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好看"。而后來,梅為兒子娶媳婦做家具,給小木匠準備開工飯時,所做的魚竟也是“盤子里擺著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喜人”。時隔多年,兩條魚竟然一模一樣,這說明這個魚很有可能是假的,為結尾部分揭示魚的身份埋下了伏筆。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品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能力。

文中“所有的主家會在晚飯時上一條咸魚,這條咸魚手藝人是不會動筷子的。如若保存得當,咸魚好些日子也壞不了,讓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來,好湊齊四個菜"描繪了給木匠的菜可看不可吃這一種特殊的情況,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日子艱難,大家都懂”。那是個艱難貧苦的年代,人們吃穿艱難,才不得不如此,透露出苦澀。

文中說“木匠有了徒弟,便帶來上工,安排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順便看看徒弟的天資。木匠知道,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可見木匠教導徒弟非常用心,而結合文中最后新木匠一開始沒認出木頭魚也可看出老木匠技藝精湛。盡管如此,最后“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梅便請了一個新木匠”,這也是一處苦澀。此外,梅請來的新木匠“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臉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許多早畫好的新樣子給梅看"說明自幼呆在城里、見過洋玩意兒的新木匠看不上老木匠所做的傳統(tǒng)工藝,但沒認出木頭魚也從側面反映出他的技術也不如老木匠。這種種現(xiàn)象顯示了面對新時代的沖擊,傳統(tǒng)技藝沒有得到傳承并日漸遭受冷落,這也透露出苦澀。

在老木匠徒弟因不了解情況誤吃咸魚后,同樣吃不飽穿不暖的老木匠本也可以索性將魚吃掉,但最終老木匠的選擇是“吃完了飯,木匠用筷子夾起那條魚,翻個個兒,在盤子里擺好”“母親知道這是木匠在體諒她們母女,木匠這是告訴她這條魚不需換,以后再端上桌就是"。這體現(xiàn)了木匠知曉看菜的規(guī)矩,在魚身遭破壞后給魚翻面來讓這道菜繼續(xù)出現(xiàn)在飯桌上,他體諒農戶的艱難,積極主動維護農戶的體面和尊嚴的溫情。

在那個艱難的年代,看待無家可歸的孩子,“木匠停下來細問,敢情這孩子是無家可歸的。木匠于心不忍,說:‘跟著我吧,做我徒弟?!辈⑶摇澳窘持溃瑢W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可見他耐心教導徒弟,以及小徒弟誤食咸魚后,木匠只是“趕緊制止,趕緊給徒弟說一些飯桌上的規(guī)矩,徒弟羞愧難當,可是于事無補了”。這都體現(xiàn)了木匠對徒弟有愛心,有耐心的溫情。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當殷之亡、周之興,微子賢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往攻之,未嘗聞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恥食其粟,餓死而不顧。由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今世之所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余;一凡人沮之,則自以為不足。彼獨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萬世之標準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獨行,窮天地亙萬世而不顧者也。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

(節(jié)選自《昌黎先生集·伯夷頌》)

材料二:

夫伯夷,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酌辖砸圆脑饧q之惡,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號為圣人耳。然則司馬遷以為武王伐紂,伯夷叩馬而諫①,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周粟而為《采薇》之歌;韓子因之,亦為之頌,以為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紂以不仁殘?zhí)煜?,天下孰不病紂?而尤者,伯夷也。嘗與太公②聞西伯③善養(yǎng)老,則往歸焉。當是之時,欲夷紂者,二人之心豈有異邪?及武王一奮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與。何哉?蓋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濱而趨文王之都,計亦數(shù)千里之遠,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來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義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獨以為非,豈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與不仁也。紂之為君,不仁也;武王之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紂,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則伯夷何處乎?余故曰:圣賢辯之甚明,而后世偏見獨識者之失其本也。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減太公哉!

(節(jié)選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論》)

【注】①叩馬而諫:武王伐紂,伯夷與叔齊拉著武王的馬勸諫阻止。②太公:姜子牙。③西伯:周文王。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及武王A一奮B太公C相之D遂出E元元F于涂炭之中G伯夷H乃不與。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下孰不病紂"與成語“病入膏肓”中“病"詞義相同。

B.“信道篤而自知明也”與《陳情表》“則劉病日篤"中“篤”詞義不同。

C.“欲夷紂者"與《蘇武傳》“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中“夷"詞義相同。

D.“太公相而成之”與《孔雀東南飛》“好自相扶將"中“相”詞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認為伯夷在商朝滅亡后寧可餓死也不吃周粟的行為,是為了堅守自己的道。

B.王安石通過推論,否定了孔子、孟子二人認為伯夷為追求“仁"而餓死的說法。

C.王安石認為,韓愈寫《伯夷頌》是依據(jù)司馬遷的觀點,而司馬遷的觀點有失偏頗。

D.韓愈通過贊頌伯夷“特立獨行”“信道篤"的精神,批評當時士人中存在的不良風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每小題4分)

(1)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

(2)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烈豈減太公哉!

14.王安石認為司馬遷、韓愈對伯夷的評價是片面的,依據(jù)是什么?請簡要概括。(5分)

【答案】

10.BDG11.A12.B

13.(1)雖然這樣,如果沒有這兩個人,亂臣賊子在后世就會接連出現(xiàn)。

(2)唉,假使伯夷不死,趕上武王的時代,他的功業(yè)難道比姜太公少嗎?

14.①伯夷特別怨恨紂王;②伯夷未能趕上助武王伐紂;③伯夷尊奉“仁”。

【解析】

【導語】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討論了伯夷的行為和道德評價。韓愈在材料一中頌揚伯夷的節(jié)操,認為其堅定追求己道是士人的楷模。材料二中王安石則質疑傳統(tǒng)觀點,認為伯夷未能投奔仁君武王,不符合“仁者無敵"的大義,并批評司馬遷、韓愈的偏見。王安石強調,伯夷的節(jié)操應放在具體的歷史背景中考量,他認為伯夷若能活到武王時代,其貢獻不會亞于太公。兩者體現(xiàn)了人物評價在歷史語境中多維度解讀的重要性。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武王起事,姜太公輔佐他,于是就把黎民百姓從水火中拯救出來,這時伯夷卻沒參與。

“及武王一奮”作時間狀語,其后B處斷開;

“太公相之"主謂賓結構完整,其后D處斷開;

“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省略主語“武王”,“于涂炭之中”是后置的介詞短語作狀語,修飾“出”,其后G處斷開。

故選BDG。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錯誤。兩個“病”詞義不同,病,怨恨;/病情。句意:天下人誰不怨恨紂王呢?/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yī)治。

B.正確。篤,忠實,專一;/病重。句意:是因為忠實地相信自己的道并且清楚知道自己罷了。/劉氏的病情在一天天加重。

C.正確。兩個“夷"都是“消滅”的意思。句意:想要消滅商紂的心情。/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

D.正確。相,輔佐;/偏指一方,指代“姥"或“她”。句意:在太公輔佐下終于完成。/好好地服侍老人家。

故選A。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否定了孔子、孟子二人認為伯夷為追求‘仁’而餓死的說法"錯誤,原文“夫伯夷,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酌辖砸圆脑饧q之惡,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號為圣人耳”可知,王安石引用孔子、孟子的觀點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論點。

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雖然”,雖然這樣;“微”,如果沒有;“接跡”,接連出現(xiàn);“接跡于后世”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于后世接跡"。

(2)“使”,假使;“及”,趕上;“烈”,功業(yè);“豈”,難道。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夫商衰而紂以不仁殘?zhí)煜?,天下孰不病紂?而尤者,伯夷也”可知,伯夷特別怨恨紂王;

原文“自海濱而趨文王之都,計亦數(shù)千里之遠,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來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可知,伯夷未能趕上助武王伐紂;

原文“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紂,以待仁而后出”是說伯夷堅持不侍奉不仁義的商紂而等待仁義的君王,可見可知,伯夷尊奉“仁"。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當殷商要滅亡而周要興盛時,微子這樣的賢人都抱著祭祀的器具離開殷商。武王、周公是圣人,率領天下的賢士和諸侯前去進攻殷商,未曾聽說有人批評過他們。獨有伯夷、叔齊認為他們不該。殷商滅亡后,天下承認周為宗主國,伯夷、叔齊二人獨認為吃周的糧食是羞恥的,即使餓死也不后悔。由此說來,他這樣做難道是要博取什么嗎?是因為忠實地相信自己的道并且清楚知道自己罷了?,F(xiàn)今的所謂讀書人,當有一人稱譽他,自以為該得到更高的贊譽。有一人不滿他,自以為別人的話未盡正確。他可以獨自批評圣人而自以為是到如此的地步。圣人的行事是萬世的標準啊。所以我認為,好像伯夷這樣的人,是立身行事獨特,窮盡天地,經歷萬世也不會回頭的人啊。雖然這樣,如果沒有他們二人,亂臣賊子在后世就會接連出現(xiàn)。

材料二:

伯夷,古代論述他的有孔子和孟子??鬃用献佣颊J為他趕上了殘暴的紂王,不記舊怨,又不忍屈心侍奉,來求得他的仁義,甘心受餓,退避隱居,不肯自己降低自己去受污辱,等待天下政治清明,從而有了圣人的稱號。然而,司馬遷卻認為武王伐紂時,伯夷敲著馬進諫,天下歸周后,伯夷感到恥辱,堅持道義不吃周的糧食,而做《采薇》這首歌。韓愈根據(jù)這個說法,也為他寫了篇《伯夷頌》,認為沒有伯夷叔齊這兩個人,亂臣賊子會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于后世。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商朝衰落,紂王因不仁殘害天下人,天下人誰不怨恨紂王呢?而最怨恨的,是伯夷了。伯夷與姜太公曾經聽說西伯侯善于奉養(yǎng)老人,就打算歸附他。在這個時候,想要消滅商紂的心情,他們二人會有什么不同嗎?等到武王起事,姜太公輔佐他,于是就把黎民百姓從水火中拯救出來,這時伯夷卻沒參與,這是為什么呢?原來伯夷、呂尚都是八十多歲了,年事已高。從海邊趕到文王的邦都,算起來也有幾千里遠,難道伯夷想歸附西伯侯愿望沒等實現(xiàn),就死在渤海邊了嗎?或許死在奔赴西伯的道路上了?也許到了文王的邦都卻沒有等到武王的時代就死了嗎?根據(jù)這種分析推論,也不會有像司馬遷所說的伯夷“叩馬而諫”這種說法成立的道理。況且武王向天下人倡導大義,在太公輔佐下終于完成,可唯獨他不認為是正義的,難道這個人會是伯夷嗎?天下的政道有兩種,仁義的和不仁義的。商紂為王,不仁義;武王為王,仁義。伯夷堅持不侍奉不仁義的商紂而等待仁義的君王,后來出現(xiàn)了仁義的武王,又不侍奉他,那么伯夷是想把自己處于何種境地呢?所以我說:古圣先賢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后世人持有偏見靠自己的見識把事情搞得失去本來面目。唉,假使伯夷不死,趕上武王的時代,他的功業(yè)難道比姜太公少嗎?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和子由四首·送春①

宋·蘇軾

夢里青春可得追?欲將詩句絆馀暉。

酒闌病客惟思睡,蜜熟黃蜂亦懶飛。

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榻兩忘機②。

憑君借取法界觀,一洗人間萬事非。

【注】:①本首詩是蘇軾《和子由四首》中的一首。蘇轍于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春末任齊州(治所在今山東濟南)掌書記時,作《次韻劉敏殿丞送春》,蘇軾詩就是和這一首的,可稱和詩的和詩。一般認為此詩是蘇軾于熙寧八年(1075)任密州知州時作。②忘機:沒有機心,言心無得失,無紛擾。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以反問語氣開頭,呼應題目,表明“青春"雖然已難挽回,但仍能以寫詩度過余生的積極心態(tài)。

B.頷聯(lián)前句寫我像一個喝醉的病人來到異鄉(xiāng)作客,昏昏欲睡,以“惟”字加強語氣;后句用一“亦"字,以黃蜂之懶比己之懶。

C.頸聯(lián)化用杜牧《題禪院》“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句意,出句寫景,對句抒情,花已謝,年漸老,心漸平,是“酒闌"句的進一步發(fā)揮。

D.尾聯(lián)進一步抒情,詩人想要借《法界觀》里的“圓融無礙之說”洗刷世間之煩惱。

16.本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歷來為人所稱道,元代方回認為其情與景相互交織,一來一往,已達“神妙流動"之境,請加以賞析。(6分)

【答案】

15.A

16.①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巧妙地將情感與自然景物交織。

②詩人沉醉病懶,黃蜂亦懶采蜜,花草凋零,皆呈現(xiàn)出一種人與自然、心境與景色的互動。

③通過景物描寫,進一步表達詩人心灰意懶之情和時光流逝的無奈之情,達到情景交融的“神妙流動”境界。

【解析】

【導語】該詩表現(xiàn)詩人蘇軾灑脫的心境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反問開篇,表達青春不再可追,仍以詩抒懷;通過病客懶飛的自嘲,表現(xiàn)出釋然超脫。更以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融禪意于詩中,展現(xiàn)世事煩惱的超脫,并追求內心的平和。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的形象的能力。

A.“仍能以寫詩度過余生的積極心態(tài)"理解錯誤,“欲將詩句絆余暉”意思是我想用作詩吟句留住夕陽的光輝,所以應是用寫詩消磨時光,隱含無奈之情。

故選A。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思想寫景和情感的能力。

首先解釋題干,根據(jù)“本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歷來為人所稱道,元代方回認為其情與景相互交織”,可概括出“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巧妙地將情感與自然景物交織”。

頷聯(lián)以“酒闌病客惟思睡"寫人的懶倦狀態(tài),以“蜜熟黃蜂亦懶飛”寫景,花蜜已經熟了,黃蜂卻懶得去采,此景與詩人的心情相映,體現(xiàn)了詩人的心灰意懶。

頸聯(lián)以“芍藥櫻桃俱掃地"寫景,芍藥花和櫻桃花都已凋謝了,詩人卻是“鬢絲禪榻兩忘機”,淡泊寧靜,泯除機心,不把老病放在心上,表達了詩人對青春易逝的感慨,進一步深化了詩人的人生感悟與自然景色交融。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漏寫,錯寫,該空不得分。

(1)小剛和爺爺聊天時,爺爺回憶起自己幼年的境況,用《陳情表》中的“______,______"來形容外面沒有可以依靠的親戚、家里也無人照看門戶的情形。

(2)學校舉辦了一場有關秋天的畫展,小李按照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的句意繪出落葉紛紛、江水滔滔的畫面,吸引了很多學生駐足欣賞。

(3)在班會課上,老師鼓勵學生:“正如李白《將進酒》中所說的‘______,______’,遭遇挫折時,我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價值。"

【答案】①.外無期功強近之親②.內無應門五尺之僮③.無邊落木蕭蕭下④.不盡長江滾滾來⑤.天生我材必有用⑥.千金散盡還復來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僮”“蕭"材”“復"。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

秋季來故宮參觀,你或許會注意到不少區(qū)域種有紫薇。

紫薇樹皮平滑略帶灰色。紫薇花是因為花序造型優(yōu)美、花瓣繁密、花色豐富,甚從初夏可以一直開到晚秋,所以成為夏秋時節(jié)紫禁城中的一個靚麗風景線。

紫薇樹除了外形優(yōu)美,與紫禁城內的景致(A)外,其歷史文化內涵也十分豐富。

紫薇花與紫薇星有所關聯(lián)。紫微星是古人對北極星的稱呼。古人經過長期觀測,認為紫微星位于中天,位置永恒不移,為天帝的居所,因此①______。紫薇花與紫微星相關聯(lián)的記載,較早的可見東晉王嘉的《拾遺記》。書中載,西晉時期,民間園圃雜草滋生、狐貍兔子頻頻出沒;朝中官員認為此象出現(xiàn),是因為②______,如不制止,都城洛陽很可能被毀,于是皇帝下令在全國園林中廣栽紫薇花,以壓制這種不祥之兆。宋代劉敞在《答黃寺丞紫藏五言》中稱,紫薇“名與星垣同”“應是天上花”,亦反映古人對紫薇花、紫微星的理解。

③______。唐代的中書省設在皇宮內,為中央最高權力機關,其主官為中書令。唐玄宗開元時期,中書省曾改名為“紫微省”。相應的,唐代宮中廣植紫薇花。明代周祈在《名義考》中分析認為:中書令掌佐天子執(zhí)政,與天宮中“藩臣匡衛(wèi)"之星功能相似,因而作此改名。所謂“藩臣匡衛(wèi)”,即古人認為紫微宮周邊有星星環(huán)繞,它們被視為藩臣,用于護衛(wèi)天帝的安全。唐代詩人杜牧曾在中書省任中書舍人,掌傳宣詔命,古人有時會將紫薇與紫微混用,因此,他又被稱為“紫薇舍人"杜紫薇”。

紫薇花陪伴紫禁城走過了一歲又一歲,一團團(B)豐富了紫禁城的色彩,也飄散著歷史的芬芳。

18.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shù)某烧Z。(2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4分)

20.下列句子中的引號與文中第5段畫橫線句子中的引號,表達效果相同的一項是()

A.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筍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

B.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詩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p>

C.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D.檢驗真理的標準是什么?這是早被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解決了的問題。但是這些年來,由于“四人幫”的破壞和他們控制下的輿論工具大量的歪曲宣傳,把這個問題搞得混亂不堪。

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6分)

22.該文段中多處引用典籍,試分別分析其表達效果。(3分)

【答案】

18.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