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王權具有神秘色彩的原因:1.國王將自己的行為稱為天的意志。2.國家大事通過占卜決定。宗法制目的: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土地繼承上的矛盾。宗法制影響: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特權地位,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團結與穩(wěn)定。秦朝中央集權制皇帝制度特點:皇權至上,皇帝獨尊,皇位世襲。中央集權制形成背景:1.分封、禮樂、宗法制遭到破壞2.秦滅六國,天下一統(tǒng)。3.君主專制加強,東周已有郡縣機構。秦朝中樞權力體系特點:各官員在地位、職責、權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權于皇帝手中??たh制形成背景:1.東周已有郡縣制度。2.秦統(tǒng)一后疆域空前擴大。3.皇帝采納李斯建議,推行郡縣制度??たh制影響:1.實現了中央對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2.將全國各地每戶人家只接納于國家政治體制中。3.加強了中央集權。中央集權制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為歷朝所沿用。漢至元的政治制度北宋中央機構:參知政事(行政權)樞密使(軍事權)三司使(財政權)通判(監(jiān)督權)中書門下(最高行政機構)唐朝地方行政等級:道州縣宋朝地方行政等級:路州縣元朝設行省的目的:改變地方無權,人浮于事的局面行省制意義:1.利于中央對地方管理2.加強了中央集權3.鞏固了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唐朝中樞機構:中書?。Q策權)門下?。▽徸h權)尚書省(執(zhí)行權)科舉制意義:1.將讀書做官緊密相連,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2.將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婆e制局限性:通過考試選拔的人才執(zhí)政效率不一定高,實用性不大。三省六部制影響:1.制約皇權2。相互配合,加大行政效率3.分割相權,加強皇權。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內閣特點:1.始終不是法定中央一級行政決策機構(地位)2.閣臣職權由皇帝而定,票擬是否被采納取決于皇帝的批紅。清朝中樞機構: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軍機處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全國軍政大權盡握于皇帝,大大加強了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中外內閣差異:中國內閣是封建君主專制的產物,西方內閣為民主政治象征,二者本質不同。古希臘民主政治希臘文明形成的地理條件:1.海岸線曲折,天然良港眾多,海島星羅棋布,海外貿易得天獨厚。2.沒有大河流域和廣闊平原,山嶺河流縱橫交錯,將希臘人分割,在彼此相對孤立的山谷海島上。城邦基本特點:小國寡民,獨立自主。雅典沖突雙方:新興工商業(yè)階層+平民VS舊氏族貴族(海岸派+山地派VS平原派)前594年梭倫改革:1.據財產多寡,將公民分為四個等級。2.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立法)3.建立四百人議事會,處理臨時事件,前三級公民可入選(行政)4.建立公民陪審法庭(司法)5.廢除債奴制梭倫改革意義:1.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權力2.保障了公民民主權利3.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死锼固崮岣母铮?.建立十個地區(qū)部落,以部落為單位進行選舉。2.設五百人議事會,各部落輪流執(zhí)政3.組建十將軍委員會4.繼續(xù)擴大公民大會權利克里斯提尼改革意義:1.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政治特權2.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3.雅典民主政治確立了起來。伯利克里改革:1.成年男性公民可擔任幾乎一切官職,參加公民大會,商定城邦重大事務。2.五百人議事會的職能進一步擴大3.陪審法庭成為最高司法與檢察機關4.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fā)放工資。5.向觀賞戲劇的公民發(fā)放“觀劇津貼”。雅典民主的影響:1.為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2.民主氛圍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3.推動了城邦政治經濟發(fā)展繁榮。雅典民主制度局限性:1.雅典民主制度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是小國寡民的產物,過于泛濫的直接民主,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隱患。雅典民主制度導致社會動蕩的原因:雅典民主思想是人是萬物的尺度,導致了道德倫理的淪喪。雅典民主的特點:主權在民,輪番而治,抽簽選舉,權力分割,權力制衡。羅馬法的起源與發(fā)展羅馬法核心: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對債權作出規(guī)定和解釋。羅馬法原則:自然理性習慣法特點: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確界限《十二銅表法》特點:1.內容相當廣泛2。條紋比較清晰3.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影響:使羅馬的審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貴族對于法律的隨意解釋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了保護?!妒~表法》本質: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的法律。《十二銅表法》地位: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淵源。萬民法形成背景:民族矛盾、帝國擴大、經濟發(fā)展、皇帝重視、法家篡釋。羅馬法律適用范圍:不包括奴隸、婦女、兒童羅馬法對帝國的影響:維護帝國統(tǒng)治,提供法律依據,穩(wěn)定社會秩序,緩解社會矛盾。羅馬法局限性:保護奴隸制度,維護奴隸主對奴隸的剝削和壓迫。羅馬法地位: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步比較系統(tǒng)完備的法律體系,影響廣泛而深遠。羅馬法影響:1.對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和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2.近代時期,資產階級根據羅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3.是反對封建制度,推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有力武器。推動羅馬發(fā)演進的因素:羅馬國家發(fā)展,民眾政治訴求,上層適當妥協(xié),皇帝注重法律,法律統(tǒng)治支柱,專業(yè)人士努力。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君主立憲制確立原因:1.政治上的英國革命。2.經濟上的資產階級原始積累(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圈地運動)文化上:注重中庸,崇尚傳統(tǒng)。歷史上:《大憲章》曾限制王權?!稒嗬ò浮肪瘢合拗仆鯔啵康模稒嗬ò浮愤M步性:將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按法律形式保留了下來?!稒嗬ò浮穬热荩?.以明確法律條文規(guī)定,限制國王權力2.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稒嗬ò浮芬饬x:議會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英國君主立憲制度開始確立起來。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意義:1.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強了在議會中的作用。2.為工業(yè)資產階級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保障。英國君主立憲制特點:1.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的混合物。2.國家權力中心在議會,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3.內閣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4.君主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作為國家象征地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影響:1.鞏固了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tǒng)治,為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提供了保障。2.利于科技文化近代化3.保證了社會穩(wěn)定,建立了近代民主政治體系。4.削弱了國王權力,使議會逐漸掌握了治國大權,使英國更為民主5.創(chuàng)立了君主立憲制及民主演進方式,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沿用6.實現了“主權在君”到“主權在民”的歷史性進步八.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建立邦聯(lián)制弊端:1.不利于美國資產階級發(fā)展2.不利于美國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3.不利于美國統(tǒng)一,易造成社會動蕩美國共和政體三大原則:民主政治、分權制衡、中央集權美國聯(lián)邦政府權力中樞:國會(立法權。參議員任期六年,眾議員任期兩年)總統(tǒng)(行政權,任期四年,為國家元首,政治首腦和軍隊總司令)最高法院(司法權,大法官九名,除非犯法,終身任職)兩黨政治局限性:1.皆為資產階級政黨,都代表資產階級利益。2.不利于決策的統(tǒng)一,國家難以度過危急關頭1787年憲法影響:1.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2.利于國家統(tǒng)治鞏固,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3.維護了獨立戰(zhàn)爭成果,利于美國長期的穩(wěn)定發(fā)展4.地方與中央形成較為和諧的統(tǒng)一關系,維護了國家主權,調動了地方積極性九.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法國共和制的中樞權力機構:議會(立法權,參議員任期九年,眾議員任期四年)總統(tǒng)(行政權,任期七年,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tǒng)帥)德意志帝國的中樞權力機構:皇帝(國家元首,軍隊統(tǒng)帥)宰相(主持內閣工作,由皇帝任命)議會(立法權,聯(lián)邦議會帝國議會組成)普魯士統(tǒng)一德國的局限性:將普魯士的軍國主義和專制傳統(tǒng)帶到了德意志帝國,造成了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徹底。德意志帝國建立意義:1.推動德國進入了資本主義近代化的歷史發(fā)展時期2.使德國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大大提高了德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的地位。十.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南京條約》內容:1.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領土主權)2.賠款2100萬銀元(加劇了財政危機)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作為通商口岸(利于經濟侵略)4.中國海關稅由中英雙方協(xié)定(破壞了關稅自主權)鴉片戰(zhàn)爭影響:1.中國的領土主權等權利遭到了破壞2.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3.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利于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內容:給予英國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的土地房屋居留的特權。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內容:1.允許在通商口岸軍艦巡查2.允許外國人在中國傳教1844年中法《黃埔條約》內容:1.允許外國人在中國傳教2.允許在中國建墳地1858年《天津條約》內容:1.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方便列強侵略)2.開沿海十處通商口岸3.賠償英法巨額白銀3.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游歷,經商和傳教4.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任意在長江各口岸通航1860年《北京條約》內容:1.承認《天津條約》有效2.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3.割讓九龍司給英國4.賠償英法各800萬兩白銀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影響:1使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主權受到更加嚴重的侵害2.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發(fā)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zhèn)壓中國人民的反抗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太平天國運動性質: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天朝田畝制度》核心: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天朝田畝制度》思想主義:平等主義、絕對平均主義、大同主義,具有空想性太平天國運動影響:1.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利于社會進步2.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3.導致中國江南人口銳減(近一億)4.導致江南經濟遭到嚴重損失十一.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馬關條約》內容:1.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日本軍費兩億兩白銀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4.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辦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恶R關條約》影響:1.中國領土主權進一步遭受重大損失2.巨額賠款,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3.新通商口岸的開辟,使列強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4.允許外國在華投資設廠,拓展了列強在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5.掀起了新一輪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1897年德意志帝國強租山東膠州灣)6.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義和團運動興起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宗教沖突(直接原因)、民族矛盾加劇,民族危機加深(根本原因)《辛丑條約》內容:1.清朝賠款列強4.5億兩白銀,以關稅和鹽稅做抵押2.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保護3.拆毀北京到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zhàn)略要地4.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反帝斗爭的官員,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組織5.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條約影響:1.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使中國稅收受到列強控制2.“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成為列強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3.清王朝腹地被置于列強武裝控制之下,列強通過外務部外交途徑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4.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十二.辛亥革命《臨時約法》內容:1.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2.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3.國民享有人身,居住等基本權利4.國民享有選舉和被選舉權5.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4.實行責任內閣制辛亥革命意義: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2132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體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2.民主共和觀逐漸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為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十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五四運動的參加者:學生(先鋒),工人(主力),商人五四運動的意義: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走向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工人中去,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中共一大內容:1.確定黨名為“中國共產黨”2.黨的奮斗目標是用革命軍隊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3.大會決定今后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4.成立了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總書記北伐戰(zhàn)爭影響:動搖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根基,推動了工農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十四.國共的十年對峙南昌起義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八七會議內容: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jié)發(fā)動武裝起義。工農武裝割據內容:根據地建設(政權建設為工農民主政權,經濟為農業(yè)改革,軍需供給)土地革命(變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武裝斗爭,反圍剿中華蘇維埃一大會議內容:1.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2.制定憲法大綱3.定都瑞金4.選舉毛澤東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朱德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遵義會議內容:1.糾正博古等人“左傾”軍事路線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2.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張文天為最高領導)3.取消博古等人的軍事指揮權長征勝利意義:1.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2.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黨和人民繼續(xù)前進的巨大動力。3.革命由南方到北方的新革命局面開始了十五.抗日戰(zhàn)爭全面抗戰(zhàn)路線: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人民戰(zhàn)爭路線百團大戰(zhàn)影響:在華北兩千多千米的戰(zhàn)線上,拔掉了敵人據點近三千個百團大戰(zhàn)地位:使中國軍隊再抗日戰(zhàn)爭中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2.中共黨領導的敵后根據地軍民,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zhàn)爭,抗擊了半數以上的侵華日軍,成為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箲?zhàn)勝利影響:1.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中國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做出了重大貢獻3.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十六.解放戰(zhàn)爭1947年土地改革意義:1.使農民分到了土地2.激發(fā)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3.翻身農民踴躍參軍,支援前線。三大戰(zhàn)役影響:共消滅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主力基本上被消滅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影響:1.結束了中國近代以來110年的屈辱歷史,迎來了一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3.大大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爭的時期4.是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十七.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空想社會主義代表人物:圣西門,傅里葉,歐文(1825年辦理新和諧公社)《共產黨宣言》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知道,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fā)展起來巴黎公社本質:城市自治政權巴黎公社革命主要措施內容:(1)公社委員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擁有立法,行政大權(2)廢除舊軍隊,舊警察,代之以國民自衛(wèi)軍(3)取消資產階級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機構(4)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巴黎公社失敗原因:敵人過于強大(客觀原因),沒有沒收法蘭西銀行,沒有乘勝追擊,沒有科學領導基礎巴黎公社意義: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國際工人運動組織時間:1847年共產主義者同盟,1864年國際工人協(xié)會1889年社會主義國際,1919年第三國際十八.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二月革命后俄國內的政權:工農代表蘇維埃,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四月提綱》內容: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yōu)樯鐣髁x革命,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土地法令》內容:沒收地主的土地,實現土地國有化(中國為農民土地私有),將土地分配給勞動者適用《土地法令》意義: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俄國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階級,推動了俄國民主革命進程十月革命意義:(1)成功地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tǒng)治(2)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3)將社會主義理論變?yōu)楝F實,開創(chuàng)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新局面,為俄國社會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社會主義道路)十九.新中國的民主建設我國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憲法性文件:1908年清朝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影響民主法制進步的因素:(1)時代潮流發(fā)展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2)民眾民主與法制素養(yǎng)提升(3)民眾民主與法制的訴求和爭?。?)統(tǒng)治集團適應性妥協(xié)(5)民主制度的設計者和法律修訂者專業(yè)素養(yǎng)與努力第一屆政協(xié)全體會議內容:(1)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2)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當選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為副主席,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3)定都北京,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采用公元紀年政協(xié)主要職能:作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存在,政治協(xié)商和民主監(jiān)督第一屆政協(xié)召開的意義:籌建了新中國,制訂了國家大政方針,標志著政黨政治初步建立人大制度確立背景:(1)《共同綱領》規(guī)定,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大規(guī)模發(fā)展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憲法》的原則:人民民主與社會主義第一屆人大意義: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大會的地位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民主政治的核心人民代表大會大會制度原則:民主集中制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意義:(1)利于國家統(tǒng)一,鞏固政權(2)真正實現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3)發(fā)展了民主政治和實現了民族當家做主(4)有利于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中共黨與民主黨派關系發(fā)展:1956年,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1982年,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新中國的基層民主建設: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通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二十.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fā)展:民主與法制的關系:民主發(fā)展推動法制進度,法制建設為民主發(fā)展提供保障文革后法制走向健全的措施:(1)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2)為劉少奇等人在全國范圍內平反(1968年劉少奇去世)(3)加緊立法工作,1982年,通過第四部憲法,使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制度化、法律化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時間:1978年——至今民主制度建設重建和完善的措施:(1)恢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開各級人大和政協(xié)會議(2)1982年,中共黨確立了于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3)1984年實施《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確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基層民主建設:通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海選制度的實施二十一.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港澳回歸原因:(1)中國國力的提升(2)近代西方殖民體系進一步瓦解,世界民族解放運動進一步發(fā)展(3)一國兩制方案符合國情,人民的根本利益(4)中國政府領導人(鄧小平1997年去世)堅決的立場和努力兩岸關系發(fā)展:1979年?;穑?987年允許臺灣居民探親并與大陸進行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1992年達成“九二共識”2008年,實現三通二十二.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影響外交成敗因素:外交團體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及努力,國際關系格局和外交對象,外交政策方針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另起爐灶(不承認屈辱條約)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清除舊社會勢力)一邊倒(堅定站在社會主義陣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實質:維護國家主權,促進世界和平發(fā)展,發(fā)對霸權與強權統(tǒng)治中蘇關系破裂:1956年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演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意義:在國際上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上的成熟1955年萬隆會議中國方針:求同存異(同為共同遭遇,反對殖民霸權主義,發(fā)展獨立民族經濟;異為社會形態(tài)意識不同,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二十三.開創(chuàng)外交新局面中美關系正?;颍海?)緊張的中美關系不利于中美兩國的利益(2)美蘇爭霸第二階段,蘇攻美守,美國處于不利地位(3)西歐、日本崛起,對美國的競爭和沖擊(4)中蘇關系惡化,蘇聯(lián)陳兵中國北部,爆發(fā)武裝沖突(珍寶島之戰(zhàn))(5)美國爆發(fā)經濟危機,經濟處于滯漲時期(6)中國經濟發(fā)展需要(美國有資金技術和優(yōu)越的生產模式)中美關系發(fā)展:1971.4兵乓外交,打開中美外交大門;1971.7基辛格訪華,發(fā)表公告1972.2.尼克松訪華,于上海簽訂聯(lián)合公告;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外交發(fā)展:1972年中日關系正?;?,1964年法國(西歐最早)與中國建交新時期的外交建樹:中國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維護世界和平與發(fā)展;2001年形成“上海共識”,參加上海亞太經濟合作會議;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加強與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合作,解決中國油氣問題,進行反恐軍演二十四.兩極世界的形成雅爾塔體系實質:美蘇霸權主義的兩分天下霸權主義及強權政治的體現:朝鮮、蒙古以及雅爾塔秘密協(xié)定馬歇爾計劃目的:(1)扶持西歐經濟恢復與發(fā)展(2)穩(wěn)定西歐乃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秩序(3)控制西歐,拉攏東歐冷戰(zhàn)表現:政治上(杜魯門主義VS斯大林模式擴散)經濟上(馬歇爾計劃VS經濟互助委員會)軍事上(北約VS華約)越南戰(zhàn)爭時間:1961年~1973年冷戰(zhàn)影響:(1)美蘇兩極爭霸,軍備競賽給世界帶來了嚴重威脅(2)軍事科技的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發(fā)展(3)是世界處于相對長期和平的狀態(tài)二十五.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兩極格局解體的原因:(1)美蘇對峙,軍備競賽,經濟拖累,斯大林模式下的蘇聯(lián)最終不堪重負而解體(2)不結盟運動(1961年)興起,沖擊兩極格局(3)中國崛起,成為一支重要的國際政治力量(4)歐共體成立,沖擊兩極格局歐共體形成原因:(1)相似的歷史文化因素(2)歐洲中心地位的喪失,于冷戰(zhàn)中處于不利地位(3)避免歐洲內部發(fā)生戰(zhàn)爭(4)加速二戰(zhàn)后經濟恢復發(fā)展(根本原因)歐共體形成過程:1951年《巴黎條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7年成立經濟、原子能同體歐共體影響:(1)西歐經濟發(fā)展,成為一個經濟力量中心(2)開始擺脫美國控制,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64年中法建交),加強了政治合作不結盟運動行動綱領: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平等互惠互利為基礎)不結盟運動重要任務:反對美蘇霸權主義現代日本崛起之因:(1)美國推動民主改革,消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因素(2)美國對日政策變化,由軍占領變?yōu)榉龀郑?)朝鮮戰(zhàn)爭軍購刺激日本經濟發(fā)展(4)日本制訂了符合國情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5)政府重視教育發(fā)展,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6)提出“貿易立國”“出口第一”的口號,發(fā)展了外向型經濟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影響:(1)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沖擊了殖民體系(2)標志著發(fā)展中國家作為一直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3)極大程度上沖擊了兩極格局二十六.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兩極格局結束標志: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共同原因:(1)斯大林模式制度的弊端(2)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lián)解體主要原因)(3)共產黨的長期執(zhí)政,脫離了人民群眾(4)西方和平演變(馬歇爾計劃、杜魯門主義等)當代世界形勢相對緩和的原因:兩極格局瓦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峙威脅解除,多極化趨勢加強當代世界形勢相對緊張的原因:(1)一些地區(qū)內部長期壓抑的民族、種族等矛盾相繼爆發(fā)(2)美國企圖獨霸全球,建立單極世界,插手別國內政(3)國際恐怖主義泛濫(21世紀政治瘟疫)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1)美國極力構筑單極世界,其他國家則主張多極化進程(2)1992年,歐共體于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簽訂馬約;1993年成立歐盟(3)日本將兩極格局瓦解看作躋身政治大國的好機會,爭取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4)俄羅斯取代了蘇聯(lián)在聯(lián)合國的位置,并且擁有與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5)中國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歐盟東擴影響:(1)歐盟經濟政治實力進一步加強(2)使歐洲成為多極化趨勢下的重要一強(3)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差距拉大(4)使歐盟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必修二》一.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1.影響農業(yè)發(fā)展因素:農作品的引進創(chuàng)新、生產工具革新(東漢出現一牛挽犁,隋唐出現曲轅犁)、耕作技術發(fā)展(東周壟作法,西漢代田法,魏晉耕耙耱技術)、耕作制度改善(漢朝一年一熟,宋朝一年兩至三熟)、水利工程建設(漢朝漕渠,白渠,龍首渠)、農業(yè)灌溉(三國翻車,唐朝筒車,宋朝高轉筒車,明清風力水車)、制度與政策(重農抑商)、耕地面積擴大及人口增長2.古代農民生產主要目的:滿足基本生活、繳納賦稅3.封建小農經濟特點及其影響:封閉性、分散性,易致山頭主義、宗派主義4.封建小農經濟與封建集權制度關系:封建小農經濟是封建集權制度的經濟基礎,封建集權制度則保護封建小農經濟二.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1.古代手工業(yè)內容:民間手工業(yè)(家庭手工業(yè)、民營手工業(yè)),官營手工業(yè)2.官營手工業(yè)特點: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大作坊生產;征調優(yōu)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精美3.中國銅鐵制造技術發(fā)展:西周晚期,出現鐵器;漢朝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南北朝的灌鋼法4.瓷器發(fā)展:商朝出現原始瓷器,東漢燒成青瓷,北朝出現白瓷,唐朝出現南青北白制瓷系統(tǒng),宋朝出現五大名窯,元朝出現青花瓷,明朝時江西景德鎮(zhèn)成為著名瓷都5.宋朝五大名窯:定窯(河北曲陽,以白瓷為主,瓷釉潔白瑩潤)汝窯(河南寶豐,以天青色為主,青中帶藍,主要燒制宮廷用瓷)哥窯(浙江龍泉,以青瓷為主,以冰裂紋瓷器最為有名)官窯(河南開封,專為宮廷燒制瓷器,釉色以青為主,淡白次之)鈞窯(河南禹州,青中帶紅)6.絲織品發(fā)展:商朝已有織機,可織出絲織品;西周能生產斜紋提花織物;西漢設在長安的東西織室有數千工人;唐朝吸收了波斯織法和圖案風格;宋朝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清朝時細密的緞成為絲織品代表7.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原因: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商品經濟發(fā)展三.古代商業(yè)發(fā)展和經濟政策1.古代商業(yè)發(fā)展:商朝人善經商,被冠以“商人”,西周鼓勵商業(yè)發(fā)展并出現工商食官,東周時期官府控制商業(yè)局面被打破,秦漢后封建統(tǒng)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魏晉動蕩南方商業(yè)優(yōu)于北方,隋唐開通大運河利于商品流通(唐朝出現邸店、早期銀行雛形柜坊與飛錢)兩宋出現世界最早紙幣交子并商稅成為政府主要財源,元朝大都成為世界都會,明清出現地域性商人群體——商幫(最強大的為晉商和徽商)2.商業(yè)貿易發(fā)展:宋朝時,時空限制被打破,草市興起,并出現了四大商業(yè)名鎮(zhèn)(漢口鎮(zhèn)、佛山鎮(zhèn)、景德鎮(zhèn)、朱仙鎮(zhèn))3.封建土地所有制影響:造成土地兼并,社會兩極分化嚴重4.明清兩代“專賣制度”影響:破壞了工商業(yè)正當經營,影響到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5.重農抑商政策影響: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利于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與社會進步6.海禁與閉關鎖國原因:保護小農經濟(經濟)、西方殖民者東來,防范海外敵對勢力(政治)、天朝上國,無需交流(思想)7.閉關鎖國影響:一定程度起到了殖民自衛(wèi)作用,妨礙了海外市場開拓,抑制資本原始積累,使中國與世隔絕落后于世界潮流四.新航路的開辟與世界市場擴張1.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內容:(1)資本主義世界政治制度體系(最終形成于19世紀中后期)(2)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于20世紀初)(3)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于20世紀初)2.新航路開辟原因及條件:(1)15世紀前后,歐洲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2)黃金白銀需求量日益增加,人們對黃金白銀渴望日趨強烈(3)長期以來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壟斷東西方貿易(4)1453年奧斯曼帝國控制色雷斯地區(qū),占領東地中海廣大地區(qū),控制東西方商路(5)葡萄牙西班牙1492年完成中央集權,希望獲取海外財富增強歐洲地位(6)歐洲航海技術發(fā)展以及火藥傳入(7)科技知識進步(地圓學說)(8)基督教傳播的理念3.四大航海家:1487年葡萄牙迪亞士、1492年意大利哥倫布(西班牙支持)、1497年葡萄牙達伽馬、1519年葡萄牙麥哲倫(西班牙支持)4.新航路開辟影響:(1)打破了世界相對孤立的局面,使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2)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雛形出現(3)商品種類日益增多,股份公司,證券交易紛紛出現,發(fā)生“商業(yè)革命”(4)物價上漲,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瓦解,利于資產階級發(fā)展(5)證明了地圓學說正確性(6)殖民擴張運動興起5.荷蘭崛起原因:地處貿易中心大西洋沿岸(區(qū)域優(yōu)勢),尼德蘭革命獲得獨立(政治優(yōu)勢),重商主義政策實行(政策優(yōu)勢)6.英國崛起原因:(1)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2)爆發(fā)了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確立了君主立憲制(3)以手工業(yè)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日益繁榮,為殖民活動奠定了物質基礎(4)大力發(fā)展海軍力量,為殖民爭奪提供了武力保障(5)1651年克倫威爾頒布《航海條例》,以政策保護商業(yè)7.世界市場拓展表現及手段:海外貿易、殖民擴張、三角貿易8.世界市場拓展影響:(1)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2)給亞非拉美帶來了災難導致其長期落后(3)沖擊了亞非拉封建體系(4)客觀上傳播了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價值體系(5)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發(fā)展9.自由資本主義三大特征:自由經營、自由貿易、自由競爭五.工業(yè)革命1.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條件:(1)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fā)展(政治)(2)廣大殖民地市場需求(根本原因)(3)圈地運動創(chuàng)造大量剩余勞動力(勞動力)(4)資本主義工廠手工業(yè)時期的技術積累(1733年凱伊發(fā)明飛梭)(5)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資金)(6)煤鐵資源豐富2.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紡織領域與交通主要成就: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紡紗機,1769年阿克萊特發(fā)明水力紡紗機,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1807年美國富爾頓發(fā)明汽船、1810年史蒂芬孫發(fā)明火車3.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影響(科學理論與生產技術未結合):(1)經濟上推動了生產力和資本主義發(fā)展(2)生產組織方式由工場變?yōu)楣S(3)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4)資本主義社會日益分為兩大階級(工業(yè)資產階級和工業(yè)無產階級)(5)資本主義國家侵略擴張,東方開始從屬于西方,資本主義市場基本形成(歐美主導)(6)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興起(7)自由資本主義取代了重商主義(8)生活觀念改變,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9)女權運動興起(10)破壞了環(huán)境,帶來了污染4.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條件:(1)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定(2)資本主義市場擴張,世界市場基本形成(3)資金因第一次紡織領域大量積累(4)勞動力、人才充足(如《北京條約》允許華工出國)(5)科學理論研究突破與生產技術相結合(最大特點)5.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表現: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fā)明發(fā)電機成功標志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開始,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問世,1876年美國貝爾發(fā)明電話,1885年德國本茨和戴勒姆發(fā)明三輪汽車,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fā)明飛機,1925年貝爾德發(fā)明電視6.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新興工業(yè):電力工業(yè)、石油工業(yè)、汽車工業(yè)7.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工業(yè)生產結構變化:重工業(y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中已經產生)取代輕工業(yè),成為工業(yè)生產主成分8.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影響:(1)推動生產力發(fā)展,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2)以重工業(yè)為主導的工業(yè)化生產形成(3)帝國主義資產階級掌控了資本主義國家政權(4)壟斷組織跨出國界,加緊了對世界的擴張和控制(5)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于1900年前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6)國際分工日益明顯六.近代中國經濟結構變動1中國無產階級誕生時間:19世紀四五十年代(體現了兩半社會性質)于外商2.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表現:(1)洋紗傳入,取代土紗,紡與織分離(2)洋布傾銷,取代土布,織與耕分離(3)原料商業(yè)化,商品經濟進一步發(fā)展3.洋務運動內容和表現:(1)創(chuàng)辦軍工企業(yè),前期求自強(2)后期求富,解決資金、運輸、燃料等問題(3)籌劃海防,建立近代海軍(南洋、福建、北洋水師)(4)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派留學生出國留學4.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企業(yè):(1)軍事工業(yè):曾國潘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貴族崇厚的天津機械制造總局(2)民用工業(yè):李鴻章的輪船招商局(1873年)和開平煤礦、張之洞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5.洋務運動軍事民用工業(yè)區(qū)別:軍事工業(yè)資金來自政府,封建衙門式管理,產品不投放市場,封建性質;民用工業(yè)資金來自政府、民間,官商合辦,官督商辦,產品投放市場,資本主義性質6.洋務運動影響:(1)引進了西方近代科學技術,培養(yǎng)了一批科技人才(2)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3)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yè)在洋務派倡導下出現了,對抵御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4)對瓦解本國封建經濟起到一定作用7.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代表表現:上海的發(fā)昌機器廠,廣東南海的繼昌隆繅絲廠,天津的貽來牟機器磨坊等8.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原因:(1)西方經濟侵略,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為民資創(chuàng)造了市場和勞動力(2)外商企業(yè)利潤刺激(3)洋務企業(yè)誘導9.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影響:(1)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經濟)(2)民族資產階級的誕生(3)早期維新思想興起(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代表王韜、鄭觀應)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1.歐美列強對中國資本輸出表現:開礦設廠、投資鐵路、開設銀行、強迫貸款2.民資初步發(fā)展原因及條件(1)西方經濟侵略加劇,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為民資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市場(2)清廷為擴大稅源,放棄了對民間辦廠的限制(1895年)(3)早期實業(yè)救國理念興起3.民資較快發(fā)展(1912~1919)原因:(1)一戰(zhàn)歐洲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2)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掃除了一些民資發(fā)展障礙(3)群眾性反帝運動,抵制日貨,提倡國貨(4)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鼓勵實業(yè)(5)實業(yè)救國運動推動(6)民資受利潤驅使4.民資較快發(fā)展影響:(1)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進入短暫的春天(2)資產階級進入捍衛(wèi)民主共和制時期,繼續(xù)斗爭(3)無產階級壯大,為民主革命轉型奠定了階級基礎(4)新文化運動興起,傳播了馬克思主義5.民資萎縮(1937~1945)原因:(1)淪陷區(qū)內,來不及遷移的民企被日軍毀滅或吞并(2)在華北,日軍采用“軍管理”方法將中國民企整個吞并,洗劫金銀,頒布偽鈔(3)在國統(tǒng)區(qū),國民政府實行戰(zhàn)時體制,強化了對經濟的全面控制(4)四大家族(蔣宋孔陳)官僚資本主義(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壓迫6.民資陷入絕境(1946~1949)原因:(1)國民政府與美國簽訂《中美友好通商條約》,美國商品涌入中國市場,排擠國貨(2)官僚資本進行經濟壟斷,擠壓民族企業(yè)(3)國民政府加收苛捐雜稅,濫發(fā)紙幣(法幣),導致通貨膨脹,國民政府金融體系崩潰7.民資恢復與發(fā)展(1949~1952)原因:新中國政府合理調整工商業(yè),提供了原料與市場,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計民生問題8.民資退出歷史舞臺(1953~1956)原因:新中國政府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改造,贖買政策(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因為蘇聯(lián)沒有實行贖買政策),公私合營八.經濟建設曲折和發(fā)展1.經濟體制定義:一定經濟和經濟制度基礎上的,經濟管理和運行機制2.公有制分類:國有制、集體所有制3.國民經濟恢復計劃(1949~1952)影響: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了條件,鞏固了新政權4.社會主義改造表現: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農業(yè))、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手工業(yè))、贖買政策,公私合營(資本主義工商業(yè))九.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1.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內容及過程:1978年安徽四川農村自發(fā)實行包產到戶,包產到組的農業(yè)生產責任制;1980年全國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983年中央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撤銷作為村行政機構的生產大隊,建立村委會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中心環(huán)節(jié):增強企業(yè)活力,把企業(yè)搞活,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2)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開,檢放政權(之前為黨管企業(yè)),使企業(yè)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3)所有制改革:變單一公有制經濟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4)分配制度改革: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取代平均分配十.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對外開放背景:多極化趨勢沖擊兩極格局,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專題經濟特區(qū)集團化與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相對封閉的計劃經濟建設阻礙了國民經濟發(fā)展2.沿海地區(qū)開放歷程:1984年開放14個沿海城市,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環(huán)渤海),1992年形成沿海經濟開放地帶,1996年開始設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最早為深圳)3.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意義:利于引進外資,利于生產高新技術產品或加工出口產品,利于學習先進管理經驗,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利于了解國際行情4.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全方位(對不同類型國家都開放,無論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多層次(據各地實際和特點,通過各種行使全國范圍內的對外開放)寬領域(不僅經濟、還在科技教育文化領域對外開放)5.對外開放影響:(1)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2)引進了外資、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了中國經濟發(fā)展(3)推動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發(fā)展(4)對外開放使我國經濟逐漸融入世界經濟(5)對中國落后的本土企業(yè)造成沖擊,甚至被淘汰(6)經濟和金融發(fā)展的風險性加大十一.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1.變遷原因:(1)西方文明傳入(器物與制度及思想)(2)社會階層變動與政治力量分化,政治制度的演進(如辛亥革命)(3)生產力發(fā)展,近代化進程加快(4)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受到沖擊(5)人民素養(yǎng)提升,物質與經濟需求多樣化2.中國鐵路的發(fā)展:1876年淞滬鐵路(后被拆除,因為與等級觀念發(fā)生了沖突),1881年唐胥鐵路,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國近代鐵路網基本格局3.中國近現代航運發(fā)展:1909年馮如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志中國航空事業(yè)的開始),4.中國近現代通訊工具的變遷:1871年丹麥在中國建立第一個電報機房,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1906年上海崇明裝置無線電臺并設立無線電報局5.中國影視業(yè)發(fā)展表現:1905年,中國人自己攝制的電影《定軍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yè)起步;1931年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出現;1935年《風云兒女》成為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6.中國電視業(yè)的發(fā)展表現:1958年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中央電視臺前身,標志中國電視業(yè)誕生)十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1.經濟危機實質:生產與消費問題2.柯立芝繁榮原因:一戰(zhàn)、二工、自由放任政策、分期付款消費方式3.經濟危機原因:社會生產化與生產資料所有制相矛盾、貧富差距過大、分期付款、股票投機、生產無序化4.經濟危機影響:加深了資本主義國家社會危機、加劇了世界緊張局勢,導致二戰(zhàn)爆發(fā)5.胡佛應對經濟危機措施:反對政府直接干預,實行由聯(lián)邦政府與私人企業(yè)合作、扶持私人企業(yè)以擺脫危機的政策6.對胡佛措施評價:(1)減緩了經濟危機的激化(2)為羅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礎(3)采取政府干預,并非完全自由放任(4)其失敗原因是因為經濟危機的慣性7.羅斯福新政背景: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tǒng),胡佛政策失敗,實用主義浪潮興起(凱恩斯主義)8.羅斯福新政影響:(1)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經濟發(fā)展不平等現象(2)緩和了美國社會矛盾,擴大了聯(lián)邦政府職能,建立了社保體系(3)開辟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避免了美國走向軍國主義道路(4)告別了自由主義時代,迎來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十三.戰(zhàn)后資本主義新變化1.戰(zhàn)后資本主義兩個發(fā)展階段:1945年~1973年,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黃金時期;1973年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后,國家干預力度減弱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表現形式:實行國有化,建立國有經濟;指定經濟計劃,避免無政府生產;擴大政府開支3.福利國家本質: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與資本主義體制,無法克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生產與消費的矛盾)4.福利國家影響:(1)減少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2)加劇了政府負擔,易致人才流失(3)杜絕了因貧困引發(fā)的社會矛盾問題(4)引發(fā)了社會道德危機(如希臘債務危機)(5)降低了工人工作積極性5.第三產業(yè)興起影響:促進了經濟競爭力提高、拓展了經濟活動領域、增加了就業(yè)、擴大了市場、改善了資源配置、緩和了經濟周期性波動(經濟危機)6.戰(zhàn)后企業(yè)經營變化:(1)人民資本主義:股票分散化,緩和了社會矛盾(2)經營者革命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提高了生產效率,形成了中產階級)十四.蘇聯(lián)初期的國家制度1.戰(zhàn)時共產主義(1918年~1920年)內容:實行余糧收集制,工業(yè)企業(yè)全部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實行普遍義務勞動制2.戰(zhàn)時共產主義影響:損害了地方自主權與中央地方協(xié)調性,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3.新經濟政策(1921年~1936年)概述:(1)糧食稅取代余糧收集制(2)允許私人企業(yè)存在,取消了一些企業(yè)的國有化(3)將國家無力開發(fā)的地區(qū)租讓給資本家經營(4)恢復貨幣流通與商品交換和自由貿易(5)廢除實物分配制,實施按勞分配4.新經濟政策影響:提高了人民生產積極性,恢復了經濟,穩(wěn)定了政治形勢,創(chuàng)新了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5.斯大林模式概述:(1)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實行單一公有制與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2)農業(yè)集體化運動(實質為轉變?yōu)樯鐣髁x農業(yè))(3)管理體制方面采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管理6.斯大林模式評價:(1)開辟了計劃經濟體制和新興工業(yè)化模式,蘇聯(lián)迅速實現了工業(yè)化(2)農業(yè)輕工業(yè)長期落后,人民生活提高緩慢,降低了生產積極性(3)計劃指令壓制了地方和企業(yè)積極性,阻礙了蘇聯(lián)經濟持續(xù)發(fā)展(4)導致民主與法制不健全,對外實行大國沙文主義,國家機構官僚化十五.二戰(zhàn)后的蘇聯(lián)經濟改革1.赫魯曉夫改革(1953年~1964年)內容:農業(yè):(1)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收購制,提高了收購價格,增加了農民收入(2)擴大了農民權力,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自主權(3)開墾荒地(粗放式,破壞了環(huán)境)工業(yè):(1)中央企業(yè)管理權權力下放加盟共和國,給企業(yè)部分權利(2)承認企業(yè)和個人利益(部分運用市場經濟,仍為計劃經濟)政治:(1)恢復集體領導(有利于民主政治發(fā)展)(2)平反冤假錯案2.赫魯曉夫失敗原因:急于求成,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赫魯曉夫晚年變得保守3.赫魯曉夫改革評價:(1)沖擊了斯大林模式,有利于人民思想解放(2)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改革新時代(3)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引起了思想混亂(否認斯大林)4.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1982年)內容概述:恢復部門管理體制,加強對經濟集中領導;堅持集中計劃管理前提下,擴大國企經營自主權;刺激企業(yè)改進經營管理;擴大農場自主權,發(fā)展重工業(yè)5.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年~1991年)內容概述:經濟改革(1985年~1988年):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減少指令性計劃指標,代之以指導性計劃指標);高度集權——地方自主;單一公有制——多種所有制并存政治改革(1988年~1991年)6.戈爾巴喬夫改革失敗原因:缺少宏觀決策和配套措施;沒有放棄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做法,導致人民生活水平持續(xù)下降十六.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1.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年~1973年)形成背景:美國稱霸需要、原世界貨幣體系崩潰、吸收經濟危機教訓、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教訓、戰(zhàn)后的國際資本流通需要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宗旨是穩(wěn)定國際貨幣體系;主要任務是穩(wěn)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3.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世行):宗旨是致力于歐洲戰(zhàn)后經濟復興,后變?yōu)橄蛉蛐缘陌l(fā)展援助,為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4.布雷頓森林體系影響:為世界貨幣關系提供了統(tǒng)一標準和基礎,利于維護戰(zhàn)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恢復了世界經濟,加強了(不是使得)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霸權地位)5.關貿總協(xié)定(1947年)宗旨: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在實施互惠和非歧視的基礎上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6.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IMF、WB、關貿總協(xié)定十七.世界經濟區(qū)域集團化1.1993年歐盟成立,1999年歐元問世2.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特點:大國主導,南北合作,減免關稅同步性,戰(zhàn)略過渡性3.NAFTA近十五年任務:逐步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勞務、資本的自由流通4.APEC(1989年堪培拉成立)宗旨和目標: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qū)域貿易壁壘5.APEC特點:開放性,松散型,自愿性,區(qū)域次區(qū)域邊緣性6.發(fā)展中國家加入區(qū)域經濟集團影響:技術援助支持,引入資金,擴大就業(yè),民族經濟受到沖擊,環(huán)境問題,國家經濟安全面臨風險十八.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1.經濟全球化要點概述:前提為冷戰(zhàn)結束;動力及物質基礎為生產力發(fā)展;主要載體是跨國公司;直接動力是經濟活動自由化;促進因素是國際型經濟組織(IMF、WB、WTO等)2.發(fā)展中國家對策:保持清醒頭腦,制定合理政策,積極主動謀求發(fā)展3.經濟全球化影響:使世界緊密聯(lián)系,促進世界經濟發(fā)展,利于世界產業(yè)結構調整,協(xié)調國際關系,利于世界反腐;南北貧富差距拉大,加劇了世界經濟的投機性與風險性,引發(fā)全球生態(tài)危機,文明沖突4.WTO成立背景:關貿總協(xié)定存在弊端,經濟全球化下各國經濟摩擦加劇5.WTO(1995年成立)任務:促進各國市場開放,調解經濟糾紛,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取消貿易壁壘。(WTO獨立于聯(lián)合國之外,而IMF與WB有聯(lián)合國性)6.中國加入WTO影響:促進經濟發(fā)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貿易體系;使國內產業(yè)受到沖擊,引發(fā)中西文明沖突,利于我國產業(yè)升級《必修三》一.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形成1.百家爭鳴原因:井田制瓦解(經濟)周王朝衰落,士大夫崛起(政治)士階層——知識分子崛起(階層)教育私學興起(教育)2.儒家孔子主張:(1)孔子思想核心:仁,仁者愛人;禮,克己復禮(主張恢復西周禮樂制度)(2)孔子政治思想:為政以德(3)孔子教育方面主張: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3.儒家孟子主張:(1)思想核心:仁政、民本(2)政治方面:提倡仁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3)倫理觀:人性本善,惻隱(仁)、羞惡(義)、恭敬(禮)、是非(智)(后演變?yōu)槌讨炖韺W的格物致知及王陽明的致良知)(4)教育思想:易子而教4.儒家荀子主張:(1)政治方面:以仁義、王道統(tǒng)治天下(2)倫理觀:人性本惡,強調用禮樂規(guī)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3)主張以德服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民本思想),強調禮法并施(外儒內法)5.道家老子主張:(1)世界萬物本原是道,一切要順應自然,清靜無為,知足寡欲(2)政治方面:無為而治(無妄為),回到小國寡民理想社會(3)世界萬物與人類社會在運動,貴賤、福禍相互依存,不斷轉化6.法家韓非主張:依法治國,權術統(tǒng)御大臣(提出了系統(tǒng)的法治理論,迎合了大一統(tǒng)專制國家的發(fā)展趨勢)7.墨家墨子主張:(1)兼愛:消除親疏貴賤之分,同等去愛所有人(2)非攻:譴責戰(zhàn)爭(3)節(jié)儉:反對奢侈浪費(4)尚賢:反對任人唯親8.諸子百家代表的社會階級:儒家、道家沒落奴隸主舊貴族階級,法家地主階級,墨家平民百姓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漢初無為弊端后果:諸侯勢力膨脹,土地兼并劇烈,匈奴與南方少數民族挑戰(zhàn)王朝權威2.董氏儒學主張(吸收了道家、法家、陰陽家思想)(1)加強中央集權方面:春秋大一統(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加強君主專制方面:宣揚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3)倫理方面:三綱五常作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4)限田薄斂省役:限制田地最高限額,少征賦稅以及徭役(5)主張以刑輔德3.漢武帝使儒學成為正統(tǒng)措施:(1)漢武帝接受董氏儒學的思想(2)漢武帝啟用儒士為官(3)儒家壟斷教育,興辦太學(前124,打破了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陳規(guī)),創(chuàng)辦地方教育系統(tǒng)4.影響思想發(fā)展因素:思想主體發(fā)展、適應時代需要、適應統(tǒng)治者需要、群眾基礎、專業(yè)人員努力、寬松政治環(huán)境三.宋明理學1.宋明理學特點:儒學進一步思辨化,更為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吸收了佛道因素(傳教、禁欲、宇宙本體論)2.隋唐時期儒學表現:三足鼎立(儒道釋),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三教合一3.宋朝儒教復興之因(類似于文藝復興):政治需要,經濟發(fā)展,思想史的演進,科技發(fā)展,專業(yè)人士努力4.程頤、程顥主張:(1)哲學觀:天理是宇宙萬物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客觀唯心主義)(2)認識論:格物致知(目的為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學之真,最終目的為恢復人內心的天理)5.朱熹主張:(1)思想核心:存天理,滅人欲(主要為了規(guī)范社會秩序)(2)強調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綱五常,是人性最高境界(3)方法論:知先行后,格物致知(4)工夫論:主靜涵養(yǎng)6.陸九淵主張:(1)萬物本原為心,心就是理(主觀唯心主義)(2)方法論:反省內心,不必向外探索7.心學(廣義理學)取代理學(狹義理學)背景:明朝中期后,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封建專制統(tǒng)治陷入危機;理學失去了學說精神,成為追求功名的手段,導致了道德淪喪8.王陽明主張:(1)思想核心:致良知(2)方法論與認識論:致良知,知行合一(最終目的為恢復良知)(3)主張以良知支配自己的行為實踐四.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1.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出現背景(原因):(1)政治:專制統(tǒng)治腐敗,農民起義沖擊,封建社會危機日益加深(2)經濟:商品經濟繁榮,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3)思想:綱常禮教腐朽、文化專制,嚴重束縛了人民思想,西學東漸2.李贄主張:(1)挑戰(zhàn)孔子及儒家思想正統(tǒng),批判道學家虛偽(2)批判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主張正當私欲,強調人的個性發(fā)展(3)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是非標準(4)男女平等3.黃宗羲(字太沖,梨洲先生)主張:(1)反對君主專制,呼吁君臣平等(2)提出限制君權,學校為決定是非的最高機構(3)反對重農抑商,主張工商皆本4.顧炎武(亭林先生,開清代考證之學風)主張:(1)批判官僚士大夫的腐?。?)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3)主張“眾治”,反對君主專制5.王夫之(字而農,船山先生)主張:(1)唯物論:世界是物質的,一切事物都是可知的(2)反對“天下王土”,主張耕者有其田(3)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五.西方人文主義思想起源1.智者學派出現背景:古希臘經濟繁榮、民主政治發(fā)展、人的地位提高2.古希臘神話故事特點:人格化、人性化3.智者學派代表:普羅泰格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安提豐:(人生而平等)4.智者學派主張:(1)強調人的價值,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給極端個人主義打開方便之門,導致道德淪喪)(2)反對迷信,強調人的自由(3)在社會道德方面,人各有主張,不必強求一致(忽視了道德建設)5.智者學派思想影響:(1)否定神,突出人的價值,體現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本質(2)對雅典民眾思想啟蒙及解放起了積極作用(3)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最初體現(4)過分強調人的個性,忽略了共性,否定事物客觀性及制度、法律和公眾道德對人行為的約束6.希臘三杰主張:(1)蘇格拉底:思想主張:美德即知識、知德合一,有思想的人是萬物的尺度(主觀唯心主義)政治主張:有德性有主張的少數人治國倡導精神:懷疑精神、批判精神(2)柏拉圖(使唯心論系統(tǒng)化,理想主義奠基人):政治主張:主張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治國,構建和諧社會思想主張:獨立理性思考、關注人類社會、人的理念是萬物本源、男女平等(3)亞里士多德(唯物主義)思想主張: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人是最高級的、以科學調查方式研究自然界(使哲學成為真正的哲學)六.文藝復興1.意大利為什么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1)環(huán)境:著名航運中心、西方貿易中心(2)經濟:城市經濟繁榮,商品經濟發(fā)達(3)政治:鼓勵工商業(yè)政策2.文藝復興(實質為資產階級反封建思想運動)原因:(1)中世紀歐洲,天主教會壟斷了歐洲教育和思想文化,壓抑了人與人性(社會背景)(2)14、15世紀意大利發(fā)展工商業(yè),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經濟基礎)(3)新興資產階級形成,希望創(chuàng)造財富,追求現世享樂(階級基礎)(4)意大利為古羅馬發(fā)源地,有古希臘羅馬文化的遺存及文化典籍(文化、人才基礎)3.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思想主張:薄伽丘(歐洲短篇小說之父):抨擊封建道德和教會禁欲思想,宣揚人類平等,發(fā)展人的個性,代表作《十日談》(被稱為“人曲”)但丁:抨擊封建教會,代表作《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提出“人的學問”取代“神的學問”,貴族并非天生,代表作《歌集》莎士比亞:人是宇宙精華、萬物靈長4.文藝復興內容形象概述:神性VS人性-肯定人的價值神學束縛VS人權自由來世禁欲VS現世幸福蒙昧主義VS理性經驗-崇尚科學,追求知識5.文藝復興影響:(1)沖破了神學束縛,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2)否定了封建特權,為后人留下了寶貴藝術財富(3)利于世俗哲學興起(4)導致私欲膨脹,過分強調人的價值七.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歷史背景:封建教廷的神權統(tǒng)治、宗教異端學說刺激、資本主義產生發(fā)展2.天主教神權統(tǒng)治確立原因:羅馬教廷拓展勢力與封建王權展開權力之爭、十字軍東征(1095~1291,八次)3.天主教神權統(tǒng)治表現:經濟:擁有天主教世界三分之一的耕地,征收“什一稅”、“贖罪券”政治:鼓吹教權高于王權,控制各國高級教職任命權和教會司法權,干涉各國政治思想:壟斷學校教育,宗教神學是學校主修科目4.馬丁路德宗教改革(1517)主張:理論基礎:因信稱義(代替因行稱義)(1)信仰即可得救,人人都可與上帝直接溝通(根本否定僧侶與教會特權)(2)簡化宗教儀式,神職人員可以娶妻生子(體現了資產階級要求)(3)《圣經》是人們唯一信仰的神圣權威,人人都可以自己的理解對《圣經》加以判斷和理解(從神學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4)教會是教徒結社,教士是教徒選舉出的公仆(5)國家權力為神授予,王權高于教權,取消教廷最高宗教司法權,建立本民族教會(6)人人在上帝與《圣經》前平等(7)鎮(zhèn)壓農民起義(鎮(zhèn)壓閔采爾起義)5.路德敢于改革之因:路德本人對上帝的虔誠信仰,世俗力量的支持6.加爾文宗教改革(1536)主張(代表作《基督教原理》):思想核心:先定論,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已經決定了是選民還是棄民(標準為財富多少,體現了資產階級意識)(1)《圣經》是最高權威,反對教皇權威(2)簡化宗教儀式,強調教會按照《圣經》傳播上帝旨意(3)人人可與上帝直接聯(lián)系,不需要教會中介(4)提出自由、平等、個人主義是真正的宗教精神(5)主張廢除天主教助教制度與宗教儀式,代之以共和式長老制(對資產階級革命產生影響,英國清教、法國胡格諾派)(6)提出“宗教獨裁”,鎮(zhèn)壓不同信仰的教派與個人7.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529)背景: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新興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貴族開始崛起,國王權力加強,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思想傳播8.宗教改革影響:加強了君主專制與各國封建統(tǒng)治者權力,打擊了天主教在歐洲的神權統(tǒng)治,促進了歐洲民族意識高漲和民族國家發(fā)展,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興起發(fā)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促進了西歐教育發(fā)展八.啟蒙運動1.啟蒙運動(打破蒙昧主義,迷信與無知)指導思想:理性主義2.啟蒙運動背景:文藝復興推動自然科學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封建專制制度成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嚴重阻礙3.啟蒙運動內容綜述:批判專制主義與教權主義,追求民主平等與自由,消滅專制王權、貴族特權、等級制度與教會權威4.英國霍布斯啟蒙運動主張:提出“社會契約”,不反對君主專制,君主可以干涉私人財產5.英國洛克啟蒙運動主張:提出“社會契約”、“三權分立”(立法、行政、外交),主張君主立憲制,保護私有財產6.伏爾泰(思想之王、歐洲的良心)啟蒙運動主張:(1)抨擊天主教會,不反對天主教(2)反對君主專制,倡導開明君主制(3)天賦人權,人生來平等自由(4)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fā)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信仰自由,歐洲統(tǒng)一,信仰上帝(6)代表作《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7.孟德斯鳩啟蒙運動主張:(1)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三權分立”,主張君主立憲制(2)法律應當體現理性,不能違背人的理性(奠定了資產階級有關國家和法的理論基礎)(3)代表作《論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8.盧梭啟蒙運動主張: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論,反對私有制(認為人類不平等根源在于財產私有),主張民主共和制,及歐洲統(tǒng)一,主張“自然神論”,代表作《社會契約論》、《懺悔錄》9.康德(啟蒙運動集大成者,百科全書派,哲學界的哥白尼)啟蒙運動主張:(1)認為啟蒙運動核心是人的獨立思考、理性判斷(2)強調人的重要性,人不是工具(強調人的獨立意識、平等關系,人的自我發(fā)展與完善)(3)主權在民,自由與平等人生來就有(4)堅持人要自律,不能因為個人自由妨礙他人自由(5)自由與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圍之內(6)代表作《純粹理性批判》(7)人必須有永遠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10.啟蒙運動新觀念:天賦人權、主權在民、社會契約、三權分立11.啟蒙運動影響:解放了思想,沖擊了歐洲專制統(tǒng)治,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為資產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奠定了基礎12.人文精神在啟蒙運動批判對象由天主教會轉為封建專制制度,提出了未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構想九.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及發(fā)現1.紙發(fā)明前:殷商龜甲牛骨、青銅器玉石器。春秋竹木簡牘和絲帛(魏晉時期,紙成為主要書寫材料)2.印刷術的發(fā)展:隋唐之際出現雕版印刷術,北宋畢昇發(fā)明膠泥活字印刷術(1450年德意志人古騰堡改良膠泥活字印刷術,形成金屬活字印刷術)3.火藥的發(fā)現與發(fā)展:戰(zhàn)國道家發(fā)明火藥,唐末火藥開始運用于軍事,宋朝廣泛于軍事使用火藥4.指南針的發(fā)現與發(fā)展:戰(zhàn)國時期司南,北宋時期指南針應用于航海5.《九章算術》內容及意義:采用十進位值制計數法,標志著中國古代以算數為中心的數學形成了完整體系6.古代計算工具的演變:唐朝出現算籌;明朝出現算盤;明清商業(yè)繁榮,穿珠算盤(珠算)得以廣泛運用7.古代天文學發(fā)展原因:采集、農牧業(yè)需要;封建王朝專設天象觀測機構8.《石氏星表》(戰(zhàn)國石申)的內容:保留了一百多顆恒星的赤道坐標數據,記錄了日月食及太陽黑子和哈雷彗星9.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涉及方面及地位:生產工具改革方面,囊括古今中外,吸收西方農業(yè)思想和方法,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10.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內容:介紹了季節(jié)、氣候、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系,強調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農業(yè)精耕細作,記載了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北魏時期的農業(yè)生產經驗(最早最完整最系統(tǒng)的農業(yè)書)11.東漢張仲景代表作《傷寒雜病論》,人稱“坐堂先生”;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體現了“生物進化”思想12.中國古代四大農書:西漢汜勝之的《汜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朝王禎的《農書》、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十.古代中國文學1.《詩經》特點:四言為主,多重章疊句,內容豐富,語言質樸,現實感強(孔子整理編訂,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基礎,被后世奉為儒家經典)2.風取于百姓、雅取于貴族、頌取于祭祀3.《離騷》特點:以南方民歌為基礎,采用楚國方言,句式靈活,易于表達情感4.漢賦特點:以楚辭為基礎,辭藻華麗,手法夸張,內容豐富,表現出大一統(tǒng)帝國恢弘的文化氣度5.唐詩繁榮之因:經濟發(fā)達、科舉導向、開明文化政策、中外文化交流、帝國統(tǒng)一、庶族地主需了解社會現實、文學藝術的發(fā)展6.宋詞興起之因:宋朝手工業(yè)商業(yè)發(fā)展;市民階層擴大(文學世俗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宋朝社會矛盾尖銳7.元曲內容:散曲(始于宋民間)與雜?。ㄐ纬芍饕蚴鞘忻耠A層需要)8.明清小說繁榮之因:手工業(yè)商業(yè)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市民階層擴大,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十一.古代中國的書畫與戲曲藝術漢字演變過程: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標志漢字成熟)魏晉之前書法藝術為自發(fā)階段,魏晉之后進入自覺階段(審美超過實用)秦朝官方文字為小篆(筆畫圓弧、富有奇趣),民間文字為隸書(形成于秦,結構扁平、方勁古拙,多長方形)各階段書法代表人物:魏晉楷書:鐘繇,王羲之唐朝楷書:柳公權(柳體),歐陽詢(歐體),顏真卿(顏體)草書: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唐朝張旭、懷素(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社區(qū)便利店水果專柜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牌照租賃與二手車置換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車司機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合同樣本4篇
- 2025年度土地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圖書編輯出版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智慧社區(qū)綜合服務平臺合同范本3篇
- 普洱云南普洱市孟連縣融媒體中心招聘合同制采編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綠色糧油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合作合同3篇
- 2025車位轉讓合同協(xié)議書
- 個人承包2024年度生產線物料管理合同3篇
-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領域學習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課
- 2025警察公安派出所年終總結工作匯報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卷(含答案)
- 2024年決戰(zhàn)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培優(yōu)b卷)
- 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24秋《小學學霸單元期末標準卷》考前專項沖刺訓練
- 中國游戲發(fā)展史課件
- (完整版)減數分裂課件
- 銀行辦公大樓物業(yè)服務投標方案投標文件(技術方案)
- 第01講 直線的方程(九大題型)(練習)
- 微粒貸逾期還款協(xié)議書范本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全冊課時練習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