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 復分解反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頁
2023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 復分解反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頁
2023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 復分解反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頁
2023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 復分解反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頁
2023九年級化學下冊 第十一單元 鹽 化肥 課題1 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 復分解反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一單元鹽化肥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復分解反應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學校授課教師課時授課班級授課地點教具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選自2023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一章鹽、化肥中的課題1“生活中常見的鹽”第2課時,主要圍繞復分解反應展開。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將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進一步理解鹽的性質,探索復分解反應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本課時與新人教版教材緊密相關,以教材中提供的實驗和案例為依據(jù),深化學生對化學反應類型的認識,強化化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學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掌握復分解反應的實質,理解其發(fā)生的條件和特點,從而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常見的鹽的化學性質。教學目標分析本節(jié)課以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緊密圍繞新人教版教材內容,注重知識、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有機融合。通過學習復分解反應,旨在引導學生形成以下核心素養(yǎng):

1.科學理解:學生能夠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和特點,掌握其發(fā)生的條件,從微觀角度解釋化學反應過程,深化對鹽的性質的認識。

2.科學探究:培養(yǎng)學生運用實驗、觀察、分析等方法探究復分解反應的能力,提高實驗操作技能,形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3.科學思維:通過案例分析和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運用化學知識進行推理、判斷和評價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維。

4.科學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科學問題的精神,使其認識到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社會責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分析緊密結合教材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旨在提高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重點:

1.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及其特點。

2.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3.常見鹽的復分解反應實例分析。

難點:

1.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微觀過程。

2.判斷并解釋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3.設計并完成相關實驗,分析實驗現(xiàn)象。

解決辦法及突破策略:

1.利用多媒體動畫和實物模型,直觀展示復分解反應的微觀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認識。

2.通過對比不同反應類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總結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并提供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加強理解。

3.組織小組合作實驗,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現(xiàn)象,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釋實驗結果。

4.設計問題鏈和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把握重點和難點。

5.針對難點問題,設置課后思考題和拓展閱讀材料,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及時給予反饋,指導學生突破難點。教學資源準備1.教材:

-確保每位學生都備有九年級化學下冊教材,特別是第十一章鹽、化肥的相關內容。

-準備新人教版教材中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教學活動、習題和實驗指導。

2.輔助材料:

-收集和整理與復分解反應相關的圖片、圖表、動畫和視頻等多媒體資源,以便在課堂上直觀展示復分解反應的原理和過程。

-準備思維導圖模板,幫助學生梳理復分解反應的知識點和反應類型。

-搜集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以圖片或視頻形式展示復分解反應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

-設計和打印學習指導卡片,包含關鍵概念、反應方程式和實驗步驟等,方便學生快速回顧和復習。

3.實驗器材:

-確保實驗室內有足夠的實驗器材,如試管、燒杯、滴定管、天平、酒精燈、石蕊試液、酚酞試液等。

-準備實驗所需的化學試劑,包括氯化鈉、硝酸銀、硫酸銅、氫氧化鈉、鹽酸、硫酸等,并確保它們的安全存儲和使用。

-檢查實驗器材的功能性和安全性,確保所有設備都能正常工作,避免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意外。

4.教室布置:

-根據(jù)教學需要,將教室分為學習區(qū)、實驗操作臺和小組討論區(qū)。

-在學習區(qū)配置多媒體設備,用于展示教學資源和輔助材料。

-實驗操作臺應靠近水源和通風設備,并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如實驗服、手套、護目鏡等。

-小組討論區(qū)應設置在教室的方便位置,配備白板或掛圖,便于學生記錄和展示討論成果。

-確保教室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過程設計1.導入新課(5分鐘)

目標:激發(fā)學生興趣,建立新舊知識聯(lián)系。

過程:教師通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鹽的圖片,如食鹽、純堿等,引導學生回顧鹽的性質和用途。隨后提出問題:“這些鹽是如何形成的?它們之間能否發(fā)生反應?”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復分解反應。

2.知識講解(10分鐘)

目標:讓學生理解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過程:教師講解復分解反應的定義、特點及發(fā)生的條件,通過多媒體動畫和實物模型展示復分解反應的微觀過程。結合教材中的實例,解釋反應原理,強調關鍵知識點。

3.實驗演示與觀察(20分鐘)

目標: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加深對復分解反應的理解。

過程:教師演示教材中的實驗,如硫酸銅與氫氧化鈉的復分解反應。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結果,并分析反應過程。然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親身體驗復分解反應的過程。

4.學生小組討論(10分鐘)

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

過程:學生根據(jù)實驗結果,在小組內展開討論,分析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特點及其實驗現(xiàn)象。每個小組選派代表,準備匯報本組的討論成果。

5.課堂展示與點評(15分鐘)

目標: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過程:各小組代表進行課堂展示,分享實驗觀察和討論成果。其他學生認真聆聽,進行點評,提出疑問。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糾正錯誤,鞏固知識點。

6.課堂小結(5分鐘)

目標: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

過程: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總結復分解反應的概念、特點、條件及實驗操作方法。強調復分解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布置課后作業(yè),鞏固所學知識。拓展與延伸1.提供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

-《化學與社會》中關于鹽和化肥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章節(jié)。

-《身邊的化學》一書中關于復分解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分析。

-《化學實驗手冊》中更多關于復分解反應的實驗操作指導和注意事項。

2.鼓勵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和探究:

-研究復分解反應在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回收中的應用,例如探討如何利用復分解反應處理工業(yè)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

-調查生活中常見的鹽及其來源,分析它們在食品加工、醫(yī)藥、化工等領域的應用。

-探索不同類型的復分解反應,如酸堿中和反應、沉淀反應等,并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

-設計實驗,探究影響復分解反應速率的因素,如溫度、濃度、催化劑等。

-研究復分解反應在實驗室分離和提純化合物的方法,了解其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分析復分解反應在自然界中的實例,如礦物沉淀、地下水化學成分變化等。課后作業(yè)1.寫出教材中提到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復分解反應方程式,并解釋每個反應的原理。

示例:NaCl(aq)+AgNO3(aq)→AgCl(s)+NaNO3(aq)

原理:此反應為雙替換反應,銀離子與氯離子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氯化銀沉淀。

2.描述教材中演示的復分解反應實驗,包括實驗步驟、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反應結果。

示例:將硫酸銅溶液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到藍色沉淀生成,反應方程式為:CuSO4(aq)+2NaOH(aq)→Cu(OH)2(s)+Na2SO4(aq)。

3.設計一個簡單的復分解反應實驗,用于鑒別硬水和軟水,并給出實驗步驟和預期結果。

示例:取等量的水樣分別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蕩。軟水中肥皂水能產生豐富泡沫,而硬水中的泡沫較少。

4.解釋為什么復分解反應在工業(yè)廢水處理中非常重要,并給出一個具體的例子。

示例:復分解反應可以用于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如通過加入氫氧化物使重金屬離子形成不溶性沉淀。例如,Cr3+與3OH-反應生成Cr(OH)3沉淀。

5.分析以下反應是否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并簡述理由。

示例:BaCl2(aq)+Na2SO4(aq)→BaSO4(s)+2NaCl(aq)

答案:符合。因為反應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硫酸鋇沉淀,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課堂小結,當堂檢測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復分解反應的概念、特點、發(fā)生的條件以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復分解反應是指兩種鹽溶液混合后,生成兩種新的鹽類,其中至少有一種是不溶于水的沉淀。這種反應的特點是離子交換,其實質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離子,形成兩種新的化合物。復分解反應的發(fā)生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如反應物必須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不溶的,反應過程中有能量的變化等。

當堂檢測:

一、判斷題:

1.復分解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鹽。()

2.復分解反應發(fā)生時,一定會生成沉淀。()

3.復分解反應可以用于金屬離子的去除。()

二、填空題:

1.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_________,形成兩種新的化合物。

2.在復分解反應中,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種是_________。

三、簡答題:

1.請列舉三種常見的復分解反應類型,并簡要說明其特點。

2.解釋復分解反應在環(huán)境保護和工業(y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四、實驗題:

1.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用于鑒別硬水和軟水。

2.描述教材中演示的復分解反應實驗,包括實驗步驟、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反應結果。

五、計算題:

1.如果有10g的硫酸銅(CuSO4)溶液和5g的氫氧化鈉(NaOH)溶液進行復分解反應,計算反應后生成的氫氧化銅(Cu(OH)2)沉淀的質量。

參考答案:

一、判斷題:

1.√

2.×

3.√

二、填空題:

1.離子

2.不溶的沉淀

三、簡答題:

1.三種常見的復分解反應類型:

a.雙替換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陽離子和陰離子,如AgNO3和NaCl的反應。

b.置換反應:一種化合物中的陽離子被另一種化合物中的陽離子替換,如FeCl3和NaOH的反應。

c.沉淀反應:兩種可溶性鹽反應生成不溶性鹽沉淀,如BaCl2和Na2SO4的反應。

特點:反應過程中有沉淀生成,反應物的溶解性影響反應的進行。

2.復分解反應在環(huán)境保護和工業(y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復分解反應可以用于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如通過加入氫氧化物使重金屬離子形成不溶性沉淀,從而實現(xiàn)廢水凈化。

四、實驗題:

1.實驗步驟:

a.分別取等量的水樣加入兩個試管中。

b.向每個試管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

c.振蕩兩個試管,觀察泡沫的豐富程度。

預期結果:泡沫豐富的是軟水,泡沫較少的是硬水。

2.實驗步驟、現(xiàn)象和結果見教材中的描述。

五、計算題:

1.根據(jù)反應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

可以看出,1mol的CuSO4和2mol的NaOH反應生成1mol的Cu(OH)2。

計算CuSO4和NaOH的摩爾質量:

CuSO4:Cu(63.55)+S(32.07)+4O(16.00)=159.61g/mol

NaOH:Na(22.99)+O(16.00)+H(1.01)=39.99g/mol

根據(jù)比例關系計算:

10gCuSO4*(1molCuSO4/159.61gCuSO4)*(1molCu(OH)2/1molCuSO4)*(97.56gCu(OH)2/1molCu(OH)2)=6.10gCu(OH)2

5gNaOH*(1molNaOH/39.99gNaOH)*(1molCu(OH)2/2molNaOH)*(97.56gCu(OH)2/1molCu(OH)2)=6.10gCu(OH)2

因此,反應后生成的氫氧化銅沉淀的質量為6.10g。反思改進措施教學特色創(chuàng)新:

1.本節(jié)課采用了多媒體動畫和實物模型相結合的方式,直觀地展示了復分解反應的微觀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認識。

2.組織小組合作實驗,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現(xiàn)象,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釋實驗結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