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地區(qū)2024-2025學(xué)年上學(xué)期高三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天津市部分地區(qū)2024-2025學(xué)年上學(xué)期高三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天津市部分地區(qū)2024-2025學(xué)年上學(xué)期高三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天津市部分地區(qū)2024-2025學(xué)年上學(xué)期高三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天津市部分地區(qū)2024-2025學(xué)年上學(xué)期高三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天津市部分區(qū)2024-2025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卷三、(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先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xué)為詩。以至?xí)円雇鼘嬍?,惟讀書是務(wù)。及舉進士時,學(xué)者方為四六,號時文,公已獨步其間。天圣七年,補國子監(jiān)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試,皆為第一人,由是名重當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嘗以矜人。初奉敕撰《唐書》,而《列傳》則宋公祁所撰。書成奏御,舊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當書。公曰:“宋公于傳,功深而日久,豈可掩其名,奪其功?”于是《列傳》書宋公。先公平生以獎進賢材為己任。今湖州孫覺為合肥主薄,未與公相識??な嘏苁耙宰?。時胡侍講在太學(xué)以屬公,公為作手書與其寮佐,令保全之,遂獲免。福州處士陳烈,素不與公相識。公聞其名,知其行義,屢薦于朝,乞賜召用,朝廷即召烈為國子監(jiān)直講。先公天性勁正,不顧仇怨。雖以此屢被讒謗,至于貶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顧惜,尤務(wù)直道而行,橫身當事,不恤浮議。是時,今司徒韓魏公當國,每諸公聚議,事有未可,公未嘗不力爭?;蜃嗍律锨埃娮h未合,公亦往返折難,無所顧避。(《文忠集·附錄二·先公事跡》,有刪節(jié))(乙)嗚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國有蓍龜;斯文有傳,學(xué)者有師;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為。譬如大川喬岳,不見其運動,而功利之及于物者,蓋不可以數(shù)計而周知。今公之沒也,赤子無所仰芘,朝廷無所稽疑。昔我先君,懷寶遁世,非公則莫能致。而不肖無狀,因緣出入,受教于門下。聞公之喪義當匍匐往吊而懷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緘詞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蓋上以為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嗚呼哀哉!尚享?。ㄌK軾《祭歐陽文忠公》,有刪節(jié))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初奉敕撰《唐書》敕:皇帝的詔令B.素不與公相識素:平時、平素C.橫身當事,不恤浮議恤:救濟D.今公之沒也沒:同“歿”,死亡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太夫人以荻畫地樂琴書以消憂B.公為作手書與其寮佐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C.屢薦于朝同俗自媚于眾D.小人有所畏而不為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聞公之喪/義當匍匐往吊/而懷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B.聞公之喪/義當匍匐/往吊而懷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C.聞公之喪/義當匍匐/往吊而懷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D.聞公之喪義/當匍匐往吊/而懷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國子監(jiān),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關(guān),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xué)府。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學(xué)生稱為“監(jiān)生”B.省試,明清時稱會試,由禮部主持,第一名稱為會元。從文中可知歐陽修是省試的會元。C.文忠,是歐陽修的謚號。古代很多文學(xué)家的作品集常以謚號命名,例如《歐陽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D.尚享,也作“尚饗”,是舊時祭文結(jié)語,表示希望死者來享用祭品,表達對逝者的悼念。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時他就獨步其間;修撰《唐書》完成后,皇帝贊其為修史第一人。B.歐陽修舉賢好士。湖州孫覺與歐陽修還未相識時,郡守欲加罪于孫覺,歐陽修親寫書信使其獲免;陳烈亦曾得其相助。C.歐陽修性情耿直。韓琦主持國政時,公卿聚集議事,歐陽修都會據(jù)理力爭;上朝奏事,眾議不合時,也會反復(fù)爭辯,無所顧忌。D.歐陽修德高望重。蘇軾贊其“大川喬岳”般的地位,由衷贊美歐陽修一生的人品功業(yè),情真意切。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嘗以矜人。(2)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顧惜,尤務(wù)直道而行。13.從表達方式和語言風(fēng)格的角度比較甲文和乙文的不同?!敬鸢浮?.C8.C9.A10.C11.A12.(1)歐陽修平生寫文章勝過他人,(卻)從不向別人夸耀自己。(2)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堅定而毫不顧全愛惜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13.①甲文多記敘,語言平實自然,情感真摯;②乙文多議論、抒情,語言典雅莊重、情感濃烈?!窘馕觥俊緦?dǎo)語】甲文通過敘述歐陽修的生平事跡,展現(xiàn)了他在文學(xué)、品德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尤其是他不計個人得失、舉賢薦能的高尚品格。乙文則是蘇軾對歐陽修的悼念,表達了對其去世的深切哀悼和對其德行的高度贊美。兩篇文章共同塑造了歐陽修作為一代文宗的形象,甲文側(cè)重于事跡的敘述,乙文則以情感的抒發(fā)為主,語言上更為感人?!?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句意:當初歐陽修奉詔撰寫《唐書》。B.正確。句意:平時和歐陽修并不認識。C.錯誤。恤:顧及,在乎。句意:親自料理事情,不在乎沒有根據(jù)的議論。D.正確。句意:現(xiàn)在先生逝世了。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不相同。介詞,用/連詞,表順承。句意:他母親用蘆葦稈在地上畫寫。/以彈琴讀書為樂,從而使我忘記憂愁。B.不相同。動詞,交給/連詞,和。句意:歐陽修為此親手寫信交給他的下屬。/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的變故。C.兩個“于”用法相同,都是介詞,向。句意:多次向朝廷舉薦他。/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D.不相同。表因果關(guān)系連詞,所以/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卻。句意:小人有所畏懼所以還有不敢做的事情。/沒有固定的財產(chǎn)卻有堅定的心志。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聽說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應(yīng)當盡力前去憑吊,但是身有公務(wù)不能前往,我也因未能仿效古人(棄官奔師喪)而感到羞愧?!皢省笔恰肮钡闹^語,語意完整,其后停頓;“義”是“往”的狀語,所以應(yīng)從“喪”后邊斷開,排除D;“匍匐”是“往吊”的狀語,中間不能分開;后句“而”表轉(zhuǎn)折,領(lǐng)起下文,其前停頓,排除BC。故選A?!?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C.“昌黎”不是謚號,是地名。故選C?!?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皇帝贊其為修史第一人”錯誤。選文甲中提到“舊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指的是歐陽修是當時修史的人中官職最高的一人,并非“修史第一人”。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文章”,名詞作動詞,寫文章;“擅”獨攬,勝過;“矜”,夸耀。(2)“大位”,高位;“顧惜”,珍惜,愛惜;“務(wù)”追求?!?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及語言風(fēng)格的能力。首先從表達方式上看,甲文多記敘歐陽修生平的事跡,采用的是記敘手法;乙文多發(fā)表對歐陽修的評論,采用的是議論、抒情的手法。從語言風(fēng)格上看,甲文敘述故事,把他小時母親教他寫字、鄉(xiāng)試、省試考試都是第一名、奉詔撰寫史書、推薦人才事情一一敘述出來,語言平實自然,主要交代事情的經(jīng)過,情感真摯;乙文是一篇祭文,從歐陽修做學(xué)問、人品等方面對其進行贊賞,語言典雅莊重,感情色彩比較濃厚。參考譯文:(甲)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可供他讀書),他母親用蘆葦稈在地上畫寫,教給他寫字,還教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xué)習(xí)寫詩。以至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于讀書。等到考中進士時,求學(xué)的人才開始寫四六文,號稱時文,歐陽修此時已獨步其中了。天圣七年,歐陽修補任為國子監(jiān)生。這一年秋天考鄉(xiāng)試,第二年考省試,都是第一名,因此在當時名聲很響亮。歐陽修平生寫文章勝過他人,(卻)從不向別人夸耀自己。當初歐陽修奉詔撰寫《唐書》,而《列傳》則由宋祁所撰寫。書寫完之后歐陽修上奏皇帝,當時的規(guī)定是只有編寫者當中官職最高的一個人才能列上名字,歐陽修的官職高,應(yīng)當寫上。歐陽修說:“宋祁對于撰書,功勞很高而且耗時很久,怎么能掩蓋掉他的名字,奪取他的功勞呢?”于是《列傳》附上了宋祁的名字。歐陽修平生把獎勵、推薦賢才當作自己的責(zé)任?,F(xiàn)在的湖州正言孫覺(當時)擔(dān)任合肥主簿,和歐陽修并不相識??な貙λ浅嵑?,想搜集證據(jù)治他的罪。當時胡侍講在太學(xué)把這件事告訴了歐陽修,歐陽修為此親手寫信交給他的下屬,讓(下屬)保全孫覺,于是孫覺得以免罪。福州處士陳烈,平時和歐陽修并不認識。歐陽修聽說了他的名字,知道了他的道義,多次向朝廷舉薦他,請求皇上任用他,朝廷于是任命陳烈為國子監(jiān)直講。歐陽修天性正直,不在乎仇恨埋怨。雖然因為這多次被讒毀誹謗,到了被貶謫放逐的地步。等到他官居高位,仍然堅定而毫不顧全愛惜自己,更加致力于正道直行,親自料理事情,不在乎沒有根據(jù)的議論。這個時候,現(xiàn)在的司徒韓魏公把持朝政,每當諸位大臣聚會議事時,有沒有定論的事情,歐陽修都要據(jù)理力爭。有時上奏到皇上面前,眾人的議論不一致,歐陽修也會反復(fù)爭辯,沒有顧忌逃避的地方。(乙)悲痛??!先生到這世上來,已經(jīng)有六十六年了。(因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國家有了可以像耆草和龜甲一樣解決疑問的人;文化因而得到傳授,求學(xué)的人有了老師;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會害怕,小人有所畏懼所以還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像高山大川,看不到他運動,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夠用數(shù)字來衡量、不能全部地被知曉?,F(xiàn)在先生逝世了,有抱負的人沒有了仰仗庇護的人,朝廷沒有了考察疑事的人。以前我的父親胸懷大略隱居于世,不是先生就不能夠招致到他;而那時沒有才能的我,因為這樣才得以跟隨先生,在先生的門下受到教育。聽說先生逝世的消息,按情理應(yīng)當盡力前去憑吊,但是身有公務(wù)不能前往,我也因未能仿效古人(棄官奔師喪)而感到羞愧。只能從千里之外寫信,來抒發(fā)心中的悲哀而已!這樣做是為天下蒼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對先生的痛哭。悲痛??!請享用祭品吧!天津市第一百中學(xué)、咸水沽第一中學(xué)2024-2025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飲泉亭記【明】劉基昔司馬氏有廉臣焉,曰吳君隱之,出刺廣州,過貪泉而飲之,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逼浜螅[之卒以廉終其身,而后世之稱廉者,亦必曰“吳刺史”焉。有元憲副吳君為廣西時,名其亭曰“飲泉”,慕刺史也,而憲副之廉,卒與刺史相先后。至正十四年,憲副之孫以時,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書“飲泉亭”三字,征予言。予舊見昔人論刺史飲泉事,或病其為矯心,甚不以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公論,皆當見而為之,又何可病而譏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爭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飲之者死,我乃奮其不畏之氣,冒而飲之,死非我能奪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是矯也,是無益而沽名也,則君子病而不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禮以立之,驅(qū)之以刀劍而不為不義屈,臨之以湯火而不為不義動,夫豈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人之好利與好名,皆蠱于物者也,有一焉,則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決非矯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篤也,故飲之以示人,使人知貪廉之由乎內(nèi),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內(nèi)貪濁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謂植正道,遏邪說,正人心,揚公論,真足以啟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齊下矣。番禺在嶺嶠外,去天子最遠。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貪。貪相承習(xí)為故,民無所歸咎,而以泉當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與物皆受其賜。嗚呼,偉哉!以時尚氣節(jié),敢直言,見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祿位者,多不與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風(fēng)也,是為記。(選自《誠意伯文集》卷六)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惟其知道道:道義 B.得以逞其貪逞:放任C.貪相承習(xí)為故故:緣故 D.民無所歸咎咎:罪過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故吏于其地者不能喻之于懷B人命之修短系乎天蚓無爪牙之利C.卒以廉終其身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D過貪泉而飲之縵立遠視,而望幸焉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為爭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B.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爭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C.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爭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D.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爭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已/人心之貪與廉/自我作之/豈外物所能易哉10.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屬于贊揚吳刺史的一組是()①其后,隱之卒以廉終其身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③明而自信,篤也④有一焉,則其守不固⑤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⑥敢直言,見貪夫疾之如仇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段概述吳刺史飲貪泉、賦詩,廉潔終老,憲副吳君用“飲泉”給亭命名等事情,為下文議論張本。B.第②③段中作者批評一些人對吳刺史飲貪泉事的非議,認為吳刺史冒死飲泉,具有無所畏懼的勇氣,是大丈夫之所為,值得世人學(xué)習(xí)。C.末段指出以“貪”命名泉的原因,表達了百姓對貪官污吏的憎恨,并點明寫這篇記的緣由。D.本文議論深刻,且有針對性,駁斥小人“病其為矯心”的觀點,用“君子以身立教”,與貪廉乃“自我作之”為論據(jù),說明貪廉“由乎內(nèi)”,語言質(zhì)樸自然,記述清晰,議論深刻。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是矯也,是無益而沽名也,則君子病而不為之矣。(2)驅(qū)之以刀劍而不為不義屈,臨之以湯火而不為不義動。13.作者用“偉哉”概括吳隱之飲“貪泉”之事,你認為其“偉”在何處?請結(jié)合原文簡要分析?!敬鸢浮?.C8.A9.B10.A11.B12.(1)這就是矯情,這是沒有好處而沽名釣譽(的行為),那么君子就會指責(zé)并且不去做這樣的事。(2)用刀劍逼迫卻不被不義之行屈服,面對如滾水似火焰一樣的險境而不被不義之行撼動。13.①不矯情,不沽名釣譽;②深知道義,明智自信,忠心實意;③讓嶺外之民蒙受天子的恩惠;④讓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窘馕觥俊緦?dǎo)語】《飲泉亭記》通過敘述吳刺史廉潔飲貪泉的事跡,強調(diào)了君子以身立教、行事自省的重要性。文章指出真正的廉潔源于內(nèi)心,而不是外物能改變的,并批評了對吳刺史行為的誤解。作者通過論述與對比,揭示了個體行為對社會風(fēng)氣的影響。文末,則贊揚了吳刺史帶給百姓的清明治理,體現(xiàn)了對氣節(jié)的高度贊美。整篇文章語言質(zhì)樸,自然流暢,論述深刻?!?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句意:只因為他深知道義。B.正確。句意:能夠放縱貪婪之心。C.故:舊例。句意:貪婪互相沿襲,成為慣例。D.正確。句意:百姓沒有可以歸罪的對象。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介詞,在。句意:所以在那個地方做官的人。/不能在內(nèi)心明白。B.助詞,的/助詞,定語后置標志。句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是上天決定的。/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C.介詞,憑借/副詞,才。句意:吳隱之最終憑借其廉潔自律而終其一生。/冒著寒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D.表承接,可不譯/表目的,來。句意:經(jīng)過貪泉飲水。/遠遠地探視,盼望著皇帝來臨。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是上天決定的,不可以憑借人力爭取就能得到的,然而做惡事或善事卻是由自己決定的。人心的貪婪與清廉,是從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的,難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所能改變的嗎?“系乎天”是狀語后置句,不能斷開,排除AC;“行事之否臧”是偏正結(jié)構(gòu),不能斷開,排除D。故選B?!?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是作者對飲貪泉水一事的評論,與吳刺史無關(guān);④“有一焉,則其守不固”是作者對于“人之好名與好利”的議論;⑥“敢直言,見貪夫疾之如仇”是對憲副之孫吳以時品行的贊揚。這三個句子都不屬于“贊揚吳刺史”的內(nèi)容。故選A?!?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吳刺史冒死飲泉”這一說法于原文無據(jù)。文中第一段只提到吳刺史“過貪泉而飲之”。后文中的“向使有泉焉,曰飲之者死,我乃奮其不畏之氣,冒而飲之,死非我能奪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強飲焉,是矯也”是作者批評一些人對吳刺史飲貪泉事的非議的話,并不是說吳刺史冒死飲貪泉水。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矯也”,判斷句,這就是矯情;“無益”,沒有好處;“病”,指責(zé)。(2)“驅(qū)之以刀劍”,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以刀劍驅(qū)之”;“為”,被;“而”,都表轉(zhuǎn)折,卻?!?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若刺史,吾知其決非矯以沽名者也”可知,不矯情,不沽名釣譽;②由“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篤也”可知,深知道義,明智自信,忠心實意;③由“刺史此行,非惟嶠外之民始獲沾天子之惠”可知,讓嶺外之民蒙受天子恩惠;④由“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可知,讓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參考譯文:飲泉亭記【明】劉基從前西晉有一個廉潔的官員,名叫吳隱之,出任廣州刺史,經(jīng)過貪泉飲水,賦詩說:“古人說此水,飲一杯值千金。如果讓伯夷、叔齊來飲,應(yīng)當是始終不變心的?!焙髞?,吳隱之最終憑借其廉潔自律而終其一生。后人稱道廉潔之士時,也一定會稱(他)為“吳刺史”。元代憲副吳君任職廣西時,把(貪泉邊)的亭子命名為“飲泉”,是欽慕吳刺史的(緣故);而憲副的廉潔,最終可與吳刺史相提并論。至正十四年,憲副的孫子吳以時,拿著以前的征士京兆杜伯原所寫的“飲泉亭”三個字,來征求我的意見(向我求取文章)。我過去看過前人談?wù)搮谴淌凤嬋氖?,有人指?zé)他矯情(或“故作姿態(tài)”,“掩飾真心”),很不認為他的行為是對的。君子用自身的行為來樹立榜樣,能用來培植正道,遏制邪說,匡正人心,弘揚公道的,(大家)都應(yīng)當看到并且學(xué)習(xí),又怎么可以指責(zé)并譏諷他呢?一個人的壽命長短是上天決定的,不可以憑借人力爭取就能得到的,然而做惡事或善事卻是由自己決定的。人心的貪婪與清廉,是從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的,難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所能改變的嗎?假如那里有(一口)泉水,說是喝了的人會死,我卻奮發(fā)那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冒死飲用。死亡不是我能決定的,而懷抱必死的念頭而勉強飲用,這就是矯情,這是沒有好處而沽名釣譽(的行為),那么君子就會指責(zé)并且不去做這樣的事。大丈夫的心胸,要用仁義充實,要用禮儀確立,用刀劍逼迫卻不被不義之行所屈服,面對如湯似火一樣的險境而不被不義之行所撼動,那難道是一勺水所能惑亂和改變的嗎?人們喜好名利,都是被外物所蠱惑,(只要)在這二者之中有一樣,那么他的操守就不能穩(wěn)固,因而外物就能夠改變他了。像吳刺史這樣的人,我知道他決不是矯情來沽名釣譽的人。只因為他深知道義,明智而自信,忠心實意,所以(他)飲了泉水來昭示世人,讓人知道貪婪與廉潔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不是借助外物的(力量)的,讓那些表面上追求名聲然而內(nèi)心貪婪污濁的人,不能用借口來減輕自己的罪過,這就是所說的扶植正道,遏制邪說,匡正人心,弘揚公道,真的是能夠使愚頑的人開啟心智,使懦弱的人變得自立,他的功績不在伯夷、叔齊之下啊。番禺在嶺嶠之外,距離天子最遠。所以在那個地方做官的人,能夠放縱貪婪之心。貪婪互相沿襲,成為慣例,百姓沒有可以歸罪的對象,于是讓泉水承擔(dān)(這個罪名),(喝了貪泉之水的人會變貪)這是怨恨激憤的人的說法。吳刺史這種行為,不只是使嶺外之民開始蒙受天子的恩惠,而且也讓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百姓,是上天的子民;泉水,是蒼天的賜物。一個刺史的職位如果能有合適的人(來擔(dān)任),那么百姓與萬物都蒙受恩賜。啊,真是偉大??!吳以時崇尚高尚的氣節(jié),敢于直言,看見貪婪之人嫉恨如仇人。所以凡是有俸祿爵位的人,大多不能與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輩的風(fēng)范,因此寫了這篇記。天津市北辰區(qū)2024-2025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卷3.(2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張守珪,陜州河北人也。守珪儀形瑰壯,善騎射,性慷慨,有節(jié)義。時盧齊卿為幽州刺史,深禮遇之,常共榻而坐,謂曰:“足下數(shù)年外必節(jié)度幽、涼,為國之良將,方以子孫相托,豈得以僚屬常禮相期耶?”先是,契丹及奚連年為邊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驍勇有謀略,頗為夷人所伏。趙含章、薛楚玉等前后為幽州長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頻出擊之,每戰(zhàn)皆捷。契丹首領(lǐng)屈剌與可突干恐懼,遣使詐降。守珪察知其偽,遣右衛(wèi)騎曹王悔詣其部落就謀之?;谥燎輲?,賊徒初無降意,乃移其營帳漸向西北,密遣使引突厥,將殺悔以叛。會契丹別帥李過折與可突干爭權(quán)不葉,悔潛誘之,斬屈剌、可突干,盡誅其黨,率余眾以降。守珪因出師次于紫蒙川,大閱軍實,宴賞將士,傳屈剌、可突干等首于東都,梟于天津橋之南。

(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三》)材料二:(開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斬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傳首。時可突干連年為邊患,趙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討。守珪到官,屢擊破之??赏桓善壤?,遣使詐降,守珪使管記王悔就撫之。悔至其牙帳,察契丹上下初無降意,但稍徙營帳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謀殺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過折與可突干分典兵馬,爭權(quán)不葉,悔說過折使圖之。過折夜勒兵斬屈剌及可突干,盡誅其黨,帥余眾來降。守珪出師紫蒙川,大閱以鎮(zhèn)撫之。

(開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張守珪之功,欲以為相。張九齡諫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賞功之官也?!鄙显唬骸凹僖云涿皇谷纹渎?,可乎?”對曰:“不可。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為宰相若盡滅奚厥將以何官賞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詣東都獻捷,拜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賜二子官,賞賚甚厚。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三十》)(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實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深禮遇之 遇:碰到,見到B.悔潛誘之 潛:暗中C.察契丹上下初無降意 初:原本,本來D.過折夜勒兵斬屈剌及可突干 勒:指揮(2)下列加橫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為國之良將如 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B.方以子孫相托 木欣欣以向榮C.守珪使管記王悔就撫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D.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職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為宰相/若盡滅奚厥將/以何官賞之

B.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為宰相/若盡滅奚厥/將以何官賞之

C.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為宰相/若盡滅奚厥/將以何官賞之

D.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為宰相/若盡滅奚厥將/以何官賞之

(4)下列文化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足下,古代下稱上或稱同輩的敬詞?!犊兹笘|南飛》中“足下躡絲履”的“足下”與此不同。

B.東都,歷代王朝在京師以東的都城,具體城市不一。隋唐時期指洛陽,當時京都在長安。

C.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開元二十二年,屬于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

D.乙亥,中國傳統(tǒng)紀年歷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它的前一個是甲酉,后一個是丙丑。

(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記載歷史力求客觀公允。如用“驍勇有謀略,頗為夷人所伏”這樣不乏褒揚的語言評論犯邊的契丹將領(lǐng)可突干。

B.材料二的對話描寫能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可圈可點。如張九齡勸阻皇帝的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了張九齡敢于直諫的性格特點。

C.在契丹王屈剌、可突干被李過折斬除后,張守珪舉行大規(guī)模閱兵活動,以鎮(zhèn)撫突厥:將屈剌、可突干的頭顱傳送到東都。

D.皇帝贊賞張守珪的戰(zhàn)績,并要拜他為宰相,遭到大臣張九齡的極力反對;后來皇帝對他加官并賞賜,賜其子以官職。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守珪察知其偽,遣右衛(wèi)騎曹王悔詣其部落就謀之。

②牙官李過折與可突干分典兵馬,爭權(quán)不葉,悔說過折使圖之。

(7)司馬遷認為“列傳者,謂列敘人臣事跡,令可傳于后世”,宋神宗認為《資治通鑒》“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請依據(jù)兩則材料分別概括說明這種觀點?!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掌握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除了在平時學(xué)習(xí)中多積累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結(jié)合句子的上下語境,對實詞的意義進行揣測。

(2)本題考查掌握文言虛詞的意義與用法的能力。做好這類題,前提是我們必須熟知整個文言句子的含義,還必須熟悉語法。

(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文意、虛詞和結(jié)構(gòu)判斷。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5)本題考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

(6)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7)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nèi)容的篩選和理解能力。找到相關(guān)內(nèi)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chǔ)上,抓住關(guān)鍵信息,仔細概括?!窘獯稹浚?)A.有誤,句意:以優(yōu)厚的禮節(jié)相待。遇:對待。

故選A。

(2)A.動詞,成為;語氣助詞,呢。

B.介詞,把;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不譯。

C.代詞,代可突干;動詞,到。

D.都是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卻。

故選D。

(3)“且守珪才破契丹”主謂賓完整,“陛下”是后句主語,其前斷開,排除AC;“滅”的賓語為“奚厥”,“奚厥”后斷開,排除D。譯文:再說張守珪剛打敗了契丹,陛下就要任命他為宰相,如果以后消滅了奚與突厥,再加給他什么官呢?

故選B。

(4)D.“它的前一個是甲酉,后一個是丙丑”有誤,乙亥前一個應(yīng)是甲戌年,后一個應(yīng)是丙子年。

故選D。

(5)C.“以鎮(zhèn)撫突厥”錯,從原文“會契丹別帥李過折與可突干爭權(quán)不葉,悔潛誘之,斬屈刺、可突干,盡誅其黨,率余眾以降。守珪因出師次于紫蒙川,大閱軍實,宴賞將士,傳屈刺、可突干等首于東都”來看,鎮(zhèn)撫的是李過折及其降兵。

故選C。

(6)①偽:有詐;詣:動詞,到;就謀:謀劃。譯文:張守珪覺察出他有詐,派右衛(wèi)騎曹王悔到契丹的部落,接觸他們,謀劃這件事。

②分典:分別掌管;葉:和諧;圖:對付。譯文:契丹牙官李過折與可突干分掌兵馬,因爭權(quán)不和,于是王悔游說李過折,讓他對付可突干。

(7)相同之處:從材料一“及守珪到官,頻出擊之,每戰(zhàn)皆捷。契丹首領(lǐng)屈刺與可突干恐懼,遣使詐降……”和材料二“守珪到官,屢擊破之??赏桓善壤?,遣使詐降,守珪使管記王悔就撫之……”來看,兩則材料的相同之處在于都記載了與張守珪守邊除患有關(guān)的史實。

不同之處:材料一重在敘述張守珪守邊除患的經(jīng)歷,反映他作戰(zhàn)中的智謀與勇氣,體現(xiàn)的是列傳“敘事”“傳世”的特點。材料二將他守邊的時間交代得很清楚,也選取了有代表性的時間反映其才干與品性。另外“上美張守珪之功,欲以為相。張九齡諫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賞功之官也?!显唬骸僖云涿皇谷纹渎?,可乎?’對曰:‘不可……’”這些是記載的張九齡與皇帝討論如何賞賜軍功一事,體現(xiàn)了《資治通鑒》“資于治道”的特點。

答案:

(1)A

(2)D

(3)B

(4)D

(5)C

(6)①張守珪覺察出他有詐,派右衛(wèi)騎曹王悔到契丹的部落,接觸他們,謀劃這件事。

②契丹牙官李過折與可突干分掌兵馬,因爭權(quán)不和,于是王悔游說李過折,讓他對付可突干。

(7)相同:兩則材料均記載了與張守珪守邊除患有關(guān)的史實。相異:材料一重在通過記敘張守珪的事跡反映其才干和品行,體現(xiàn)了“敘事”“傳世”的特點。材料二以時間為經(jīng)、事件為緯、在敘述張守珪事跡之后,還記載了張九齡與皇帝討論如何賞賜軍功一事,體現(xiàn)了“資于治道”的特點。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張守珪是陜州河北人。守珪身軀魁偉,善于騎射,生性慷慨,有節(jié)義。當時盧齊卿擔(dān)任幽州刺史,以優(yōu)厚的禮節(jié)相待,常常拉他同坐榻上,對他說:“你幾年之后,一定會做幽州、涼州的節(jié)度使,成為國家的重要將領(lǐng),(我)正想把子孫托付給你,怎么能用對待下屬的平常禮節(jié)來對待你呢?”原先,契丹、及奚連年侵擾為患,契丹衙官可突干勇猛而又有計謀,講策略,很受夷人欽佩。趙含章、薛楚玉等前后擔(dān)任幽州長史,始終不能抵抗他們。張守珪到任后,經(jīng)常出擊契丹,每次交戰(zhàn)都能取勝。契丹首領(lǐng)屈刺與可突干恐懼,派遣使者前來假裝投降。張守珪覺察出他們有詐,派右衛(wèi)騎曹王悔到契丹的部落,接觸他們,謀劃這件事。王悔到屈刺帳營,賊人起初沒有歸降的意思,把軍營逐漸遷往西北,暗中派使者招引突厥,準備殺掉王悔反叛。適逢契丹另一首領(lǐng)李過折與可突于爭權(quán)不和,王悔暗中勸誘李過折,李過折殺掉了屈刺及可突干,并殺掉了他們的全部黨羽,率契丹余部投降唐朝。張守珪于是進駐紫蒙川,大規(guī)模演習(xí)軍隊,犒賞將士,把屈刺和可突于首級送到東都,懸掛在天津橋的南門示眾。

材料二:

(開元二十二年甲戊,冬,十二月)乙巳(十八日),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殺了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并傳他們的頭顱到京城。當時可突千連年侵擾唐朝的邊疆,趙含章和薛楚玉都無法討平,張守珪任節(jié)度使后,多次擊敗了可突干??赏桓商幘称D難窘迫,就派使者假意歸順投降,張守珪就派管記王悔前去安撫。王悔到了可突干的牙帳,覺察到契丹上下并沒有真心降附的意思,只不過是把軍營稍往西北移了一些,并秘密地派人去聯(lián)兵突厥,陰謀殺掉王悔而反叛。王悔知道了可突干是詐降,契丹牙官李過折與可突干分掌兵馬,因爭權(quán)不和,于是王悔游說李過折,讓他對付可突干。李過折就在夜間領(lǐng)兵殺了屈烈及可突干,并殺掉了他們的黨羽,然后率領(lǐng)其他部眾來降附唐朝。張守珪率兵來到紫蒙川,大張旗鼓地率兵以安撫契丹。

(開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玄宗贊美張守珪的功勞,想要任命為宰相。張九齡進諫說:“宰相是代表天子治理天下的,不是為了賞功而封的官?!毙谡f:“只讓他掛宰相的虛名,而不讓他任實職,是否可以?”張九齡回答說:“不可以。權(quán)柄官位是天子所掌管的,不能隨便授與人。再說張守珪剛打敗了契丹,陛下就要任命他為宰相,如果以后消滅了奚與突厥,再加給他什么官呢?”玄宗于是中止了拜相的打算。二月,張守珪至東都報捷。拜官為右羽林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又贈兩個兒子官位,賞賜的東西很多。天津市河北區(qū)2024-2025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卷4.(2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游學(xué)徐土,兼通數(shù)經(jīng)。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yǎng)性之術(shù),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shù)種,心解分劑,不復(fù)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若當灸,不過一兩處,病亦應(yīng)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辈≌哐浴耙训健保瑧?yīng)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jié)積在內(nèi),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fù)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な毓笈钊俗窔⑼???な刈又?,囑使勿逐,守嗔恚,吐黑血數(shù)升而愈。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太祖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fēng),每發(fā),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后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辟⒕眠h家思歸,因曰:“當?shù)眉視?,方欲暫還耳。”到家,辭以妻病,數(shù)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于是傳付許獄,考驗首服。荀彧請曰:“佗術(shù)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太祖曰:“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崩粑贩ú皇?,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后,太祖頭風(fēng)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及后愛子曹沖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p>

選自陳壽《三國志?華佗傳》史稱華佗以恃能厭事,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請曰:“佗術(shù)實工,人命系焉,宜議能以宥?!辈芄唬骸皯n天下無此鼠輩邪!”遂考竟佗。至倉舒②病且死,見醫(yī)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嘆。嗟乎!以操之明略見幾,然猶輕殺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猶不能返其志。執(zhí)柄者之恚,真可畏諸,亦可慎諸。

原夫史氏之書于冊也,是使后之人寬能者之刑,納賢者之諭,而懲暴者之輕殺。故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焉。后之惑者,復(fù)用是為口實。悲哉!夫賢能不能無過,茍置于理矣,或必有寬之之請。彼壬人皆曰:“憂天下無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虮赜邢е畤@。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將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刹恢^大哀乎?

夫以佗之不宜殺,昭昭然不可言也。獨病夫史書之義,是將推此而廣耳。吾觀自曹魏以來,執(zhí)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殺材能眾矣。又焉用書佗之事為?嗚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勸且懲也。而暴者復(fù)借口以快意。孫權(quán)則曰:“曹孟德殺孔文舉矣,孤于虞翻③何如?”而孔融亦以應(yīng)泰山殺孝廉④自譬。仲謀近霸者,文舉⑤有高名,猶以可懲為故事,矧他人哉?

選自劉禹錫的《華佗論》【注】①荀文若:即荀彧。②倉舒:即曹沖。③虞翻:吳國官員,歷事孫策、孫權(quán),屢犯顏諫諍,獲罪被貶官交州(今廣州)。④應(yīng)泰山:即應(yīng)劭,曾任泰山太守,故稱應(yīng)泰山?!度龂尽份d,孔融任北海太守曾用一人,后又要殺死他。有人問原因,孔融解釋此人初時好就提拔他,今日變壞就要殺掉他,并以“應(yīng)泰山也曾舉薦一孝廉,后又把其殺了”舉例。⑤文舉,孔融的字。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祖累書呼,猶不上道 上道:上路B.彼壬人皆曰 壬人:巧言諂媚的人C.史稱華佗以恃能厭事 厭:厭惡D.原夫史氏之書于冊也 原:原來(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無所知,因破取/因擊沛公于坐

B.乃多受其貨不加治/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C.為曹公所怒/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D.執(zhí)死生之柄者/蚓無爪牙之利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B.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C.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D.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

(4)下列六句分為四組,能直接表現(xiàn)華佗醫(yī)術(shù)高超的一組是()

①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

②若當灸,不過一兩處,病亦應(yīng)除

③多受其貨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

④佗針鬲,隨手而差

⑤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

⑥佗術(shù)實工,人命系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陳壽的《三國志?華佗傳》記敘了華佗一生的主要事跡,華佗雖身為名醫(yī),卻常為自己選擇的職業(yè)感到后悔。

B.華佗為曹操治了一段時間的病后回了家,以妻子生病為由不肯回,沒過多久被曹操發(fā)現(xiàn)這是借口,于是他被押解到許昌。

C.《華佗論》的第二段強調(diào)史書記載華佗被殺是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卻常以此誤導(dǎo)糊涂的當權(quán)者。

D.在劉禹錫看來,曹操惱恨華佗不能醫(yī)治小兒子的病就殺死他,此事和“曹操殘殺孔融,孫權(quán)流放虞翻”性質(zhì)一樣。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荀彧請曰:“佗術(shù)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p>

②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p>

③獨病夫史書之義,是將推此而廣耳。

(7)同樣寫“華佗之死”這件事,陳壽和劉禹錫表達的感情卻不盡相同,請簡要分析。【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實詞意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用“代入法”,即將各選項意義代入原文,考察其與上下文語境是否相符。

(2)本題考查理解虛詞的意義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用結(jié)構(gòu)分析法,分析該虛詞在句中的結(jié)構(gòu)作用,從而推測其意義。

(3)本題考查斷句能力,注意句意,抓好常見的文言虛詞這些斷句標志和主謂結(jié)構(gòu)。

(4)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題干中的要求。

(5)本題考查考生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將題干與原文進行對比。

(6)本題考查句子翻譯能力。翻譯句子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達到“信、達、雅”的標準。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要注意一些虛詞,一些虛詞也有實在意義;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到位。

(7)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用簡明的語言概括?!窘獯稹浚?)D.“原”在這里應(yīng)解釋為“推究本原”,句意:推究史官把這件事記載在史冊上的原因。

故選:D。

(2)C.“為曹公所怒”和“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的“為”都是表被動,意思是“被”,二者相同。

故選:C。

(3)句意: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留著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這辦法來使自己顯得重要??墒俏也粴⒌暨@小子,他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p>

“佗能愈此”意思是華佗能治好這個病,“小人養(yǎng)吾病”是說華佗這個小人故意拖延我的病,“欲以自重”是目的,即想要以此來抬高自己,所以“小人養(yǎng)吾病”不能斷開,排除BC選項?!叭晃岵粴⒋俗印敝小叭弧北磙D(zhuǎn)折,“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是說最終也不會為我斷絕病根,“然吾不殺此子”應(yīng)斷開,排除D選項。

故選:A。

(4)①“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這體現(xiàn)的是華佗知曉養(yǎng)性之術(shù),使得自己外表看起來年輕有活力,并非直接展現(xiàn)其醫(yī)術(shù)高超,不符合要求。

⑤“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這主要是華佗對病情及治療效果的一種判斷和預(yù)估,更多體現(xiàn)的是他對病癥的認識和看法,而非直接彰顯其醫(yī)術(shù)的高超之處,不符合要求。

⑥“佗術(shù)實工,人命系焉”,這是別人的評價,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D.“曹操惱恨華佗不能醫(yī)治小兒子的病就殺死他”說法錯誤。原文“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的意思是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故意留著我的病,想用這辦法來使自己顯得重要??墒俏也粴⒌暨@小子,他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可見曹操認為華佗是“小人”,是故意不給自己根治疾病,所以曹操并非惱恨華佗不能醫(yī)治小兒子的病就殺死他。

故選:D。

(6)①重點詞語:“請”,求情;“工”,高明;“縣”,通“懸”,關(guān)系;“含宥”,寬容、赦免。句意: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yī)術(shù)確實高明,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guān),應(yīng)該寬宥包容他。

②重點詞語:“與”,給;“活人”,使動用法,使……活,救活。句意: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yī)書給獄吏,說:“這書是可以用來救活人的。”

③重點詞語:“病”,擔(dān)憂;“推”,推論;“廣”,發(fā)揮。句意:我只是擔(dān)心那史書上的意義闡發(fā)不足,這才把這層意思推論發(fā)揮罷了。

(7)①“佗針鬲,隨手而差”,簡單一句話就體現(xiàn)出華佗針刺治病效果立竿見影,再次強調(diào)了他醫(yī)術(shù)的厲害,也表達出陳壽的贊賞之意?!百⑴R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粑贩ú皇?,佗亦不強,索火燒之”,這里描述了華佗臨死前想把能治病救人的醫(yī)書傳下去,卻因獄吏不敢接受而無奈燒掉的情節(jié),讓人深感惋惜,那么珍貴的醫(yī)術(shù)就此失傳,而華佗這樣的神醫(yī)也即將死去,陳壽通過這一情節(jié)的敘述傳達出對華佗之死以及醫(yī)術(shù)失傳的遺憾之情。

②“原夫史氏之書于冊也,是使后之人寬能者之刑,納賢者之諭,而懲暴者之輕殺。故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焉。后之惑者,復(fù)用是為口實。悲哉!”劉禹錫認為史書記錄此事本是為了警示后人要善待人才,不要輕易殺害賢能之人,可還有糊涂的當權(quán)者拿此事當借口,繼續(xù)隨意殺害人才,這是可悲的,而華佗就是這樣被曹操殘暴殺害的賢能之人,話語中透露出對華佗無辜被害的深深憤慨,認為他本不該遭此厄運,是曹操的錯誤行為導(dǎo)致了這樣的悲劇發(fā)生。

答案:

(1)D

(2)C

(3)A

(4)B

(5)D

(6)①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yī)術(shù)確實高明,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guān),應(yīng)該寬宥包容他。

②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yī)書給獄吏,說:“這書是可以用來救活人的?!?/p>

③我只是擔(dān)心那史書上的意義闡發(fā)不足,這才把這層意思推論發(fā)揮罷了。

(7)陳壽:對華佗的高超醫(yī)術(shù)的贊美,對華佗之死以及醫(yī)術(shù)失傳深感惋惜;

劉禹錫:強烈譴責(zé)曹操“輕殺材能”的殘暴行為,表達了對華佗被害的憤慨。

參考譯文:

華佗字元化,是沛國譙縣人。外出到徐州求學(xué),同時通曉幾種儒家經(jīng)典。沛國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華佗懂得養(yǎng)生的方法,當時的人認為他年齡將近一百歲,可外表還像壯年的容貌。他又精通處方醫(yī)藥,他給人治病,配制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心里明了藥劑的分量,不用再稱重量,藥煮熟就讓病人飲服,告訴病人服藥的注意事項,病人離開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病痛就應(yīng)手消除。如果需要針療,也不過扎一兩個穴位,下針時對病人說:“針感應(yīng)當延伸到某處,如果到了,告訴我?!碑敳∪苏f“已經(jīng)到了”,應(yīng)聲便起針,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結(jié)郁積在體內(nèi),應(yīng)須剖開身體割除的,就飲服他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便像醉死一樣,沒有什么知覺,于是開刀后取出結(jié)積物。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切斷腸子進行清洗,再縫合腹部刀口,抹上藥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覺得,一個月之內(nèi),就痊愈復(fù)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華佗認為這人發(fā)一下大怒病就會好。于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禮物卻不給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辭而別,留下一封信大罵太守。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殺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內(nèi)情,囑咐使吏不要追趕。太守更加生氣,接著吐出很多(數(shù)升)

黑血,病就完全好了。

華佗的卓絕醫(yī)技,大都像這些。曹操聽說了,就召喚華佗來。曹操為頭痛病所苦,每當發(fā)作,就心情煩亂,眼睛眩暈。華佗只要針刺鬲這個部位(膈俞穴),病隨手就好了。不過華佗本來是讀書人,用行醫(yī)作為自己的職業(yè),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會醫(yī)生被視為“賤業(yè)”)。后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生病很沉重,讓華佗專為他看病。華佗說:“這病短時間難以治好,只有經(jīng)常進行治療,才能延長壽命?!比A佗長期遠離家鄉(xiāng),想回去,于是說:“剛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钡郊液?,用妻子有病做托辭,多次請假不回來。曹操多次寫信召喚,華佗還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氣,派人前往查看。如果華佗妻子確實有病,就賜給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時間;如果他虛假欺騙,就逮捕押送他回來。于是用傳車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jiān)獄,核實證據(jù),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yī)術(shù)確實高明,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guān),應(yīng)該包涵寬容他?!辈懿僬f:“不用擔(dān)憂,天下就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于把華佗在獄中拷問致死。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yī)書給獄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也不勉強,討取火來把書燒掉了。華佗死了以后,曹操頭痛病沒有好。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留著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這辦法來使自己顯得重要??墒俏也粴⒌暨@小子,他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钡鹊胶髞硭膼圩觽}舒(曹沖的字)

病危,曹操才感嘆說:“我后悔殺了華佗,使這個兒子活活地死去了。”

選自陳壽《三國志?華佗傳》

史書上說華佗因自恃才能而厭惡服侍權(quán)貴,為曹操所惱恨。荀彧請求說:“華佗的醫(yī)術(shù)確實高明,這關(guān)系到人命,應(yīng)該考慮他醫(yī)術(shù)高明而寬恕他?!辈懿僬f:“何必擔(dān)憂天下沒有這樣的鼠輩呢!”最終因為拷打而使華佗死在獄中。直到他的愛子曹沖生病將死,他發(fā)現(xiàn)救治也挽救不了兒子性命的時候,才有后悔殺死華佗的嘆息。唉,憑著曹操能夠洞察事物細微變化的深明韜略,然而還是如此輕易地殺掉人材。荀彧有這樣高的智謀、門第和名望,用十分明白的道理來責(zé)問他,然而還是不能使他的怒氣平息。掌權(quán)者發(fā)怒,真害怕這樣的事情啊,對這樣的事情也是執(zhí)柄者要謹慎的啊!

推究那些史學(xué)家在史冊上記載這件事的原因,這是為了使后人放寬對有才能的人的刑罰,采納賢德的人的勸告,而懲戒殘暴者的輕率殺戮。因此從華佗恃能到曹操后悔,全都詳細地記載在史書上了。后來的糊涂人,又用這作為輕易殺人的借口,真可悲啊!賢能的人不會沒有過失,假如按法理處置,有的人一定會提出寬恕他的請求。這時候,那些奸佞小人都會說:“何必擔(dān)憂天下沒有人材呢!”竟不知道到了后悔之時,才會痛惜人材的不可多得。有人一定會發(fā)出惋惜人材的嘆息。這時候,那些奸佞小人都會說:“譬如他死了,又會怎么樣?”竟不知道到了后悔的時候,才會痛惜被處死的人才不能夠重新獲得生命。這能不說是極大的悲哀嗎?

華佗不應(yīng)該被殺,這是明明白白不言而喻的。只是為史書的意義而擔(dān)憂,這是要把這件事推而廣之罷了。我看自曹魏以來,掌握生殺大權(quán)的人,因一時之怒而殺害有才能的人太多了。又哪里用得著記載華佗的事呢?唉!不忘記以前的事,是希望能起到勸誡和懲戒的作用。然而殘暴的人卻又拿它作為借口來滿足自己的快意。孫權(quán)就說:“曹操殺了孔融,我對虞翻又怎么樣呢?”而孔融也用應(yīng)劭殺孝廉的事來打比方。孫權(quán)是近乎稱霸的人,孔融有很高的名望,還把可以懲戒作為舊例,何況其他人呢?

選自劉禹錫的《華佗論》天津市河西區(qū)2024-2025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期中試卷語文試題三、(15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材料一: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已者不能忍見,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學(xué),游俠,任氣節(jié),內(nèi)行修潔,好直諫,數(shù)犯主之顏色,常慕傅柏、袁盎之為人也。善灌夫、鄭當時及宗正劉棄。亦以數(shù)直諫,不得久居位。上方向儒術(shù),尊公孫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別文法,湯等數(shù)奏決讞以幸。而黯常毀儒,上愈益貴弘、湯,弘、湯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說也,欲誅之以事。弘為丞相,乃言上曰:“右內(nèi)史界部中多貴人宗室,難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請徙黯為右內(nèi)史?!睘橛覂?nèi)史數(shù)歲,官事不廢。天子既數(shù)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為九卿,而公孫弘、張湯為小吏。及弘、湯稍益貴,與黯同位,黯又非毀弘、湯等。已而弘至丞相,封為侯;湯至御史大夫;故黯時丞相史皆與黯同列,或尊用過之。黯褊心,不能無少望,見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鄙夏?。有間黯罷,上曰:“人果不可以無學(xué),觀黯之言也日益甚。”(節(jié)選自《史記·汲鄭列傳》)材料二:汲黯進積薪之言,武帝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已而曰:“人果不可以無學(xué),觀黯之言也日益甚?!碧肥贤圃涔?,謂黯褊心,不能無少望,果足以知黯之心乎?天子招文學(xué)儒者,告廷臣以所欲為,則對曰:“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群臣或數(shù)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謂公孫弘徒懷詐飾智以阿人主取容,謂張湯深文巧詆,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勝為功。誰實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與兒童之見何異?淮南謀反,獨憚黯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感以非,卒以不敢。若黯雖日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帝自為太子時固已憚其嚴矣。即位既久,大將軍青侍中,帝踞廁而視之。丞相弘燕見,或時不冠。至黯見不冠不見也嘗坐武帳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為中大夫,固以切諫不得久留,出守東海,大洽。帝聞而召之,列于九卿。(節(jié)選自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雜著》)7.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好直諫,數(shù)犯主之顏色 數(shù):屢次B.上方向儒術(shù),尊公孫弘 向:傾心C.及弘、湯稍益貴,與黯同位 稍:漸漸D.固以切諫不得久留 固:頑固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士亦以此不附焉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B.為右內(nèi)史數(shù)歲,官事不廢 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C.陛下內(nèi)多欲而外施仁義 某所,而母立于茲D.此與兒童之見何異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至黯見/不冠不見也/嘗坐武帳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B.至黯見/不冠不見也/嘗坐武帳/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C.至黯見/不冠不見也/嘗坐武帳/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D.至黯見/不冠不見也/嘗坐武帳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合己者善待之”中的“善”,文中指交好,與“善萬物之得時”的“善”意思不同。B.“不能無少望”中的“望”,文中指希望,與“源不深而望流之遠”的“望”意思相同。在天津考生領(lǐng)取答案C.“太史氏推原其故”中的“原”,文中指推究,與“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相同。D.“群臣或數(shù)黯”中的“數(shù)”,文中指責(zé)備,與“范增數(shù)目項王”的“數(shù)”意思不同。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汲黯不講究禮數(shù),常當面頂撞人,朝堂之上也直言進諫,招來其他臣子忌恨,但陸九淵認為汲黯是一個品行正直高潔的人。B.從前汲黯位列九卿時,公孫弘、張湯還只是小吏,但二人后來也身居高位,一些昔日的丞相史,在地位上甚至超越了他。C.在陸九淵看來,汲黯認為公孫弘等人內(nèi)懷詭詐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諛主上,而湯巧言詆毀,善于構(gòu)陷,使真相不得昭示。D.汲黯總是耿直上言,堅守氣節(jié)大義,并且難以被不正當手段誘惑,這不僅令淮南王在謀反時忌恨他,也讓皇帝感到畏懼。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1)弘、湯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說也,欲誅之以事。(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詞多義等。考生要根據(jù)課內(nèi)的積累并結(jié)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

(2)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言虛詞的意義及用法的能力。作答此類題目時,需要結(jié)合句子的意思分析。

(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句意、虛詞和結(jié)構(gòu)判斷。

(4)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重點考查一詞多義。考生要根據(jù)課內(nèi)的積累并結(jié)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

(5)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

(6)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窘獯稹浚?)D.由于堅持向皇上直言進諫不得長久留在京城任職。固:堅持。

故選:D。

(2)A.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以:介詞,因為/百姓都認為大王是吝嗇的。以:動詞,認為。

B.汲黯當了幾年右內(nèi)史,從未廢弛荒疏過政事。為:擔(dān)任/蘇武年輕時,因為父親職任的關(guān)系而被任用,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官?。為:擔(dān)任。

C.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卻只在表面上施行仁義。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某個地方,你的母親曾經(jīng)站在這里。而:同“爾”,你的。

D.這種做法又與孩童之見有什么不同呢?何:什么/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何:多么。

故選:B。

(3)“武帳”為名詞,作“坐”的賓語,其后斷句,排除D;“黯”為人名,作“奏事”的主語,其前斷句,其后不可斷,排除B、C。句子翻譯為:等到汲黯去進見的時候,武帝不戴上帽子絕不接見。漢武帝曾經(jīng)正坐在陳列兵器的帳中,當時沒戴帽子,汲黯前來奏事,武帝臨時躲避,派人傳話,批準汲黯所奏之事。

故選:A。

(4)B.“文中指希望,與‘源不深而望流之遠’的‘望’意思相同”錯。不可能沒有一點兒怨言。望:怨恨,怨言/源頭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望:希望。

故選:B。

(5)D.“這不僅令淮南王在謀反時忌恨他,也讓皇帝感到畏懼”錯誤。根據(jù)材料二原文“淮南謀反,獨憚黯好直諫,守節(jié)死義,難感以非,卒以不敢”“帝自為太子時固已憚其嚴矣”可知,“耿直上言,堅守氣節(jié)大義,并且難以被不正當手段誘惑”是淮南王畏懼的原因,“堅守氣節(jié)大義”不應(yīng)是皇帝畏懼的原因;除此,淮南王是畏懼汲黯,而非“忌恨”;“謀反時”錯誤,后文指出“卒以不敢”。

故選:D。

(6)①疾:憎恨;唯:即使;說:同“悅”,高興。句子翻譯為:公孫弘、張湯心中十分憎恨汲黯,即使天子也對他感到不高興,想要憑借事端殺死他。

②且:況且;奈……何:怎么能夠……呢。句子翻譯為:何況我已經(jīng)身居九卿之位,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又怎么能夠辱沒朝廷呢!

答案:

(1)D

(2)B

(3)A

(4)B

(5)D

(6)①公孫弘、張湯心中十分憎恨汲黯,即使天子也對他感到不高興,想要憑借事端殺死他。

②何況我已經(jīng)身居九卿之位,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又怎么能夠辱沒朝廷呢!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汲黯為人性情傲慢,缺少禮數(shù),當面指摘別人,不能容忍別人的過錯。與自己合得來的人,他就善待人家;與自己合不來的人,就不肯耐心接見,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喜好學(xué)習(xí),又好行俠仗義,很注重志氣節(jié)操,他喜歡直言進諫,屢次當面冒犯皇上,時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為人處世之道。他與灌夫、鄭當時和宗正劉棄交好。他們也因為數(shù)次直言進諫不能夠久居其位。皇上正傾心于儒家學(xué)說,尊寵公孫弘。等到政事增多,官吏和百姓多取巧逃避法令。皇上這才要分增條文,嚴明法紀,張湯等人也便屢次進奏所審判的案件,因而受到皇上的寵幸。而汲黯常常詆毀儒學(xué),皇上愈加看重公孫弘、張湯,公孫弘、張湯心中十分憎恨汲黯,即使天子也對他感到不高興,想要憑借事端殺死他。公孫弘做了丞相,向皇上進言說:“右內(nèi)史所管轄的地區(qū)多有達官貴人和皇室宗親居住,很難管理,不是素來有聲望的大臣不能當此重任,請調(diào)任汲黯為右內(nèi)史。”汲黯當了幾年右內(nèi)史,從未廢弛荒疏過政事。

皇上多次征討匈奴頗有戰(zhàn)功,汲黯的話愈加不被采用。當初汲黯位列九卿時,公孫弘、張湯不過是一般小吏。等到公孫弘、張湯日漸顯貴,和汲黯官位相當時,汲黯又責(zé)難詆毀他們。不久,公孫弘官至丞相,被封為侯;張湯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丞相史也都和汲黯同級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還超過了他。汲黯心地狹隘,不可能沒有一點兒怨言,朝見皇上時,他走上前說道:“陛下任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樣,后來的反而堆在上面?!被噬铣聊徽Z。一會兒汲黯退了下去,皇上說:“一個人確實不可以沒有學(xué)識,看汲黯這番話,他是一天比一天過分了?!?/p>

(節(jié)選自《史記?汲鄭列傳》)

材料二:

汲黯進積薪之言,武帝因為他的話沉默不語,這一定是汲黯說中了什么。不久武帝說:“一個人確實不可以沒有學(xué)識,看汲黯這番話,他是一天比一天過分了?!彼抉R遷推究其中的原因,認為汲黯心胸狹隘,不可能內(nèi)心沒有一點怨恨,他果真足夠了解汲黯的內(nèi)心嗎?

皇上招攬文學(xué)之士和崇奉儒學(xué)的儒生,告訴朝廷的大臣自己所想要做的,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卻只在表面上施行仁義,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堯虞舜的政績呢!”皇上沉默不語,心中惱怒,臉色一變就罷朝了。群臣中有人責(zé)怪汲黯,汲黯說:“天子設(shè)置公卿等輔佐之臣,難道是讓他們跟從阿諛,奉承圣意,把君主陷于不義的境地嗎?何況我已經(jīng)身居九卿之位,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又怎么能夠辱沒朝廷呢!”認為公孫弘等人內(nèi)懷詭詐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諛主上取得歡心,又認為張湯深摳法律條文,巧言加以詆毀,構(gòu)陷他人有罪,使事實真相不得昭示,并把案獄穩(wěn)操勝券作為邀功的資本。有誰真的了解汲黯呢?如果一定要信說他心胸狹隘的言論,這種做法又與孩童之見有什么不同呢?淮南王謀反,唯獨忌憚汲黯的直言進諫,堅守節(jié)操為正義而死,很難用不正當?shù)氖虑檎T惑他,最終因為他的緣故沒敢(謀反)。像汲黯這樣的人,雖然別人說他沒有學(xué)識,但我卻認為他已經(jīng)具有學(xué)識了。

武帝從身為太子的時候本來就已經(jīng)忌憚汲黯的嚴厲。即位之后很久,大將軍衛(wèi)青擔(dān)任侍中,武帝在如廁時接見他。丞相公孫弘私下見皇帝,有時武帝帽子都不帶。等到汲黯去進見的時候,武帝不戴上帽子絕不接見。漢武帝曾經(jīng)正坐在陳列兵器的帳中,當時沒戴帽子,汲黯前來奏事,武帝臨時躲避,派人傳話,批準汲黯所奏之事。汲黯擔(dān)任中大夫,由堅持向皇上直言進諫不得長久留在京城任職,離京出任東海太守,東??s政治清明。漢武帝聽到了,召(汲黯入朝),使其位列九卿。

(節(jié)選自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雜著》)天津市南開區(qū)2024-2025學(xué)年高三上學(xué)期11月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三、(1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材料一:萬安劉先生,來教昆山學(xué),匾其居曰耐齋。予嘗訪先生于齋中,于時秋風(fēng)颯然,黃葉滿庭,戶外無履跡。獨一卒衣皂衣,承迎左右,為進茗漿。因坐語久之。先生曰:“吾為是官,秩卑而祿微,月費廩米三石具饘粥養(yǎng)妻子常不給,為耐貧:上官行縣,吾于職事無所轄,往往率諸生郊迎,至則隨令、丞、簿拜趨唯諾,為耐辱:久任之法不行,官無崇卑,率以期月遷徙速化,而吾官常不遷,為耐久。有是三耐,吾是以名吾齋。”予既別去,一日,使弟子沈孝來求《齋記》。昔孟子論士不為道,至于為貧而仕,惟抱關(guān)擊柝為宜。夫舍學(xué)者之職業(yè)而為抱關(guān)擊柝,蓋亦有甚不得已者矣。惟近代學(xué)官與書院山長之設(shè),以待夫士之有道而不任職者,蓋為貧與為道兼行而不悖。此其法足以優(yōu)天下之學(xué)士,為特愈于前世也,故當時號博士官為清高。雖然,求為清高,而其間容有不能耐者。夫使其不能耐,則雖博士官不可為矣。使其能耐,如孟子所謂抱關(guān)擊柝可也。揚雄有言:“非夷、齊而是柳下息?!薄笆钻枮樽?,柱下為工?!笔恐⑸?,各有所處。夫使其能耐,雖至于大臣宰相可也。因書其說,使孝歸而質(zhì)之先生云。(節(jié)選自歸有光《耐齋記》)材料二:(佘)以為君子之處世,輕重之衡,常在于我,決不當以一時之所遭,而身與之遷徙上下。設(shè)不幸而處其窮,則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閭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動于眉眥之間哉?蓋孔子亟美顏淵,而賁子路之慍見,古之難其人久矣。已而觀陶子之集,則其平淡沖和,瀟灑脫落,悠然勢分之外,非獨不困于窮,而直以窮為娛。百世之下,諷詠其詞,融融然塵查俗垢與之俱化:信乎古之善處窮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進于孔氏之門。夫窮苦迫于外,饑寒憎于膚,而性情不撓,則于晉、宋間,真如蚍蜉聚散耳。(節(jié)選自歸有光《陶庵記》)7.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秩卑而祿微卑:低微B.為特愈于前世也愈:勝過C.輕重之衡,常在于我衡:尺度,標準D.而責(zé)子路之慍見責(zé):要求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匾其居曰耐齋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B.至于為貧而仕泉涓涓而始流C.夫使其不能耐,則雖博士官不可為矣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D.夫窮苦迫于外良曰:“長于臣。”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月費廩米三石/具饐粥/養(yǎng)妻子/常不給B.月費廩米三石/具饐粥養(yǎng)/妻子常不給C.月費廩米/三石具/餖粥養(yǎng)妻子/常不給D.月費廩米/三石具飽粥養(yǎng)/妻子常不給10.下列關(guān)于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耐庵記》《陶庵記》《項脊軒志》《石鐘山記》四篇文章皆以記事、抒情為內(nèi)容,文體完全相同。B.諸生,明清時經(jīng)省各級考試錄取入府、州、縣學(xué)者稱生員,亦稱諸生。此文中“諸生”指縣學(xué)里的生員。C.遷,可指晉升或調(diào)動官職;也可以指貶謫,放逐,如《屈原列傳》中“頃襄王怒而遷之”的“遷”。D.孔子曾因“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而哂子路;孔子曾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而贊顏回。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歸有光以傳統(tǒng)儒家思想為據(jù),就劉先生所言“耐貧”“耐辱”“耐久”立論,引經(jīng)據(jù)典,闡發(fā)了“士之立身”的原則。B.《耐齋記》一文記述劉先生的居住環(huán)境,引用劉先生自述的語言,含有同情的成分;而在議論時,則表現(xiàn)了作者不妥協(xié)、不退讓的思想立場。C.歸有光認為,君子處世,輕重之衡,決不應(yīng)該由一時的遭遇、處境而改變,這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相近。D.歸有光認為,后人品味陶淵明對“窮”的態(tài)度,他們的俗念會全都消失,目陶淵明可與孔子比肩。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1)惟近代學(xué)官與書院山長之設(shè),以待夫士之有道而不任職者。(2分)(2)夫使其能耐,雖至于大臣宰相可也。(2分)(3)非獨不困于窮,而直以窮為娛。(3分)13.文中“貧”與“窮”為何意?歸有光認為應(yīng)如何面對“貧”“窮”之境。(4分)【分析】(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應(yīng)明確要求,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運用語法知識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話及其語境的基礎(chǔ)上,針對題干要求做具體分析。

(3)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中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表述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jié)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6)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

(7)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jié)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窘獯稹浚?)D.“責(zé)子路之慍見”中“責(zé)”譯為“責(zé)怪”。“責(zé)子路之慍見”意思是:(孔子)卻責(zé)怪子路的惱怒。

故選D。

(2)A.代詞,他的/其中。句意:給他的書齋命名為“耐齋”/虞常等七十多人準備動手,其中一個人夜里逃走,向別人告發(fā)了這件事。

B.連詞,表順承/連詞,表修飾。句意:至于因為貧窮而做官/泉水細細流淌,開始流淌。

C.兩個“則”都是連詞,表假設(shè),就。句意:如果他們不能忍耐,那么即使當了博士官也不可能做好/大王您如果痛惜它沒有罪過卻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D.介詞,被/介詞,比。句意:因為窮困在外的逼迫/張良說:“比臣下年紀大?!?/p>

故選C。

(3)“月費廩米三石”“具饐粥”“養(yǎng)妻子”“常不給”表示老人的生活開銷,“月費廩米三石”是說“一個月吃糧三石”,“具饐粥”是說“備有粗劣的食物”,這是具體生活開銷的兩個方面,中間應(yīng)斷開;“養(yǎng)妻子”是說“養(yǎng)活妻子兒女”,“常不給”是說“常常不夠”,這是從開銷與收入的對比角度說,中間應(yīng)斷開。故本句斷句為“月費廩米三石/具饐粥/養(yǎng)妻子/常不給”,排除BCD。

故選A。

(4)A.“四篇文章皆以記事、抒情為內(nèi)容,文體完全相同”錯誤。這四篇文章的文體并不完全相同。《石鐘山記》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記,而《項脊軒志》則是明代文學(xué)家歸有光的作品,以記敘家庭瑣事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抒發(fā)作者感情。

故選A。

(5)D.“他們的俗念會全都消失”“可與孔子比肩”錯,原文“百世之下,諷詠其詞,融融然塵查俗垢與之俱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