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切花栽培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芍藥切花栽培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芍藥切花栽培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芍藥切花栽培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芍藥切花栽培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芍藥切花栽培技術規(guī)程范圍本文件描述了芍藥鮮切花生產(chǎn)的的方法與技術規(guī)范。本文件適用于芍藥切花生產(chǎn),規(guī)定了種苗要求、種苗栽植及在生產(chǎn)管理、鮮切花采收、病蟲害防治等內容。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LY/T2747-2016芍藥無土栽培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LY/T2325-2014芍藥切花露地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LY/T2137-2013切花芍藥分株繁殖技術規(guī)程和種苗質量分級LY/T1733-2008芍藥鮮切花質量等級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pH值氫離子濃度指數(shù)的數(shù)值俗稱“pH值”。表示溶液酸性或堿性程度的數(shù)值,即所含氫離子濃度的常用對數(shù)的負值。

EC值EC值是用來測量溶液中可溶性鹽濃度的,也可以用來測量液體肥料或種植介質中的可溶性離子濃度。種苗要求品種選擇生長勢強,分蘗力強,花梗長、粗壯、挺直,成花率高,花期長。種苗規(guī)格參照LY/T2747-2016。種苗栽植栽植時間宜在秋季進行,日均氣溫15℃~20℃,最低溫不低于10℃?;|配比及消毒可采用地栽方式或無土栽培方式。采用地栽方式時,應選擇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且平整的土地進行生產(chǎn),土壤pH值以6.5~7.8之間、EC值以不超過0.8mS/cm為宜。也可以無土栽培方式生產(chǎn),推薦使用纖維長度在20mm~40mm的純草炭或在草炭中加入蛭石與珍珠巖,其比例為草炭:蛭石:珍珠巖=3:1:1,pH5.5~6.5,EC值≤0.8mS/cm。無土栽培栽植前先將種苗挖出,晾曬1~2d使根變軟,將過長根和病殘根剪去,修剪后根長短于容器深度4cm;并將根系用50mg/l的ABT生根粉浸泡3min,晾干后再定植。無土栽培時,應在栽培槽或盆器底部墊3cm~5cm厚粗陶粒,然后栽入種苗,株距60cm,邊填基質邊搗實,且肉質根底端距離容器底部4cm~5cm,芽頂部覆蓋基質2cm~3cm。定植完成后澆透水。田間栽培去除腐根,留10cm~15cm老根,并將根系用50mg/l的ABT生根粉浸泡3min,定植時芽子頂部稍低于地面1cm為宜,栽植密度60cm×80cm,穴深30cm~40cm,穴口直徑20cm~25cm。定植完成后澆透水。定植后管理栽植后至越冬前期栽植后3d~5d澆透水一次,之后10d施氮磷鉀平衡型水溶肥800倍液1次。之后當盆內基質濕度低于30%時即需澆水。田間栽培需在入冬前灌冬水。低溫處理參照LY/T2747-2016。每15d交替使用多菌靈800倍液及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噴施。萌發(fā)期萌芽后3d~5d及時去除弱芽,萌芽后隨澆水施花多多1號800倍液。莖葉生長期隨澆水施花多多1號800倍液,另外可使用400倍磷酸二氫鉀每10d噴施1次,根外追肥至花蕾顯色時停止?,F(xiàn)蕾期當日氣溫高于25℃,濕度大于80%,每隔7d采用50%百菌清800倍液和75%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交替噴霧消毒,空氣濕度過高時可用45%百菌清煙熏劑進行熏蒸。剛現(xiàn)蕾時要把側蕾抹去只留1個主蕾。隨澆水施花多多2號800倍液。采收期在已有2~3朵花完全開放,其余花蕾顯色變軟,用手指輕壓花蕾頂部有彈性,而未開花時進行采收。在每天08:00-10:00、16:00-18:00進行剪切。剪切位置在距地面第3片葉以上。采后管理參照LY/T2747-2016。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常見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煤污病、莖腐病、根腐病等,具體見附錄A。蟲害主要為蚜蟲、根結線蟲、金龜子等,具體見附錄B。(資料性)芍藥鮮切花質量等級標準表A.1序號評價項目一級二級三級1整體效果具有品種特征;花枝完整、新鮮;成熟度一致;無污染物;花葉協(xié)調具有品種特征;花枝完整、新鮮;成熟度一致;無污染物;花葉協(xié)調具有品種特征;花枝完整、新鮮;成熟度稍有差異;污染物不影響外觀;花葉基本協(xié)調2花枝花莖粗壯、挺直、粗細均勻;主花蕾端正,無側蕾;帶3片~4片復葉;花莖長度≥65cm花莖粗壯、挺直、粗細均勻;主花蕾端正,無側蕾;帶2片~3片復葉;花莖長度≥55cm花莖挺直、粗細基本均勻;花頭端正,無側蕾;帶2片~3片復葉;花莖長度≥55cm3花朵花色純正;花瓣舒展;花形完整優(yōu)美花色純正;花瓣無明顯焦邊、失水;花形基本完整4葉葉片完整、分布均勻,排列整齊;葉色新鮮,無干尖;葉面清潔葉片完整、分布基本均勻;葉色新鮮,偶有干尖;葉面基本清潔5病蟲害無感病蟲花枝數(shù)≤3%感病蟲花枝數(shù)≤5%6損傷無機械損傷、化學傷害、冷害等機械損傷、化學傷害、冷害等花枝數(shù)≤3%機械損傷、化學傷害、冷害等花枝數(shù)≤5%7水養(yǎng)壽命新鮮切花不低于5d新鮮切花不低于4貯存20d時感病率d8耐貯性貯存20d時感病率≤3%,花朵95%以上正常開放貯存20d時感病率≤5%,花朵90%以上正常開放貯存20d時感病率≤10%,花朵80%以上正常開放9采收期花萼松動、花蕾顯色,宜根據(jù)品種不同在花蕾松動或緊實時采收10裝箱處理切口以上10cm去葉;10枝捆為一扎;每扎中最長與最短花枝長度差不超過1cm切口以上10cm去葉;10枝捆為一扎;每扎中最長與最短花枝長度差不超過2cm切口以上10cm去葉;10枝捆為一扎;每扎中最長與最短花枝長度差不超過3cm(規(guī)范性)

芍藥常見病害及其防治表B.1病害名稱危害部位危害特征防治方法褐斑病葉片嚴重時葉片干枯,整株芍藥大片枯死。=1\*GB2⑴及時摘除病葉深埋或銷毀;=2\*GB2⑵發(fā)病早期用75%的百菌清800倍液加蕓苔素1000倍液,每7~10d噴1次,連續(xù)噴3~4次。白粉病葉片發(fā)病初期葉片上能看到少量由菌絲形成的白色斑點,若遇高熱高濕天氣,短期內迅速蔓延周圍葉片,葉面出現(xiàn)白霉層,后葉漸干枯?;ㄆ谶^后就用多菌靈1000倍液或其它殺菌劑噴施1次進行預防,發(fā)病后每7d噴施一次,連續(xù)3~4次,同時摘除病葉?;颐共∪~、莖和花葉部病斑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以葉尖和葉緣較多,呈褐色或紫褐色,具不規(guī)則輪紋。當氣候相對濕度較高時,病部可見灰白色霉狀物。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隔10~15d噴1次,連噴2~3次。葉斑病葉、莖和花葉片上下表面產(chǎn)生病斑,褐色,近圓形,且邊緣不明顯,嚴重時葉片扭曲、干枯。50%多菌靈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600倍液,7~10d噴1次,連續(xù)噴3~4次。莖腐病莖莖基部形成褐色水漬狀病區(qū),隨后病區(qū)腐爛,植株枯萎直至死亡。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10d噴1次,連續(xù)噴3~4次。根腐病根須根、側根先變褐后腐爛,逐漸向主根蔓延,最后導致全根腐爛,地上部莖葉自下而上枯萎,全株枯死。70%代森錳鋅1000倍液、45%咪鮮胺2000倍液交替灌根使用。(規(guī)范性)

芍藥常見蟲害及其防治表C.1蟲害名稱危害部位危害特征防治方法蝸牛嫩芽、嫩葉葉片呈穿孔狀6%密達殺螺顆粒劑或8%滅蝸靈顆粒劑,拌干細土均勻撒施于田間。蚜蟲嫩梢、花柄、葉片葉片變黃、卷曲莖葉片常卷曲而枯萎,嚴重時影響開花,甚至死亡。用40%氧化樂果2000倍液葉面噴施進行防治。金龜子幼蟲啃食根部,成蟲取食葉片和花。根系被蠐螬嚴重啃食,地上部分變黃出現(xiàn)枯萎。施肥時每667m2用3~4Kg顆粒辛硫磷施于土中;50%辛硫磷乳液、25%乙酰甲胺磷1000~1500倍液在基質上打洞灌根,殺滅幼蟲,成蟲可用黑光燈誘殺。根結線蟲根首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