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三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三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三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三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三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三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但究竟在什么時候開始有茶,在考古學對茶葉、茶器等尚無新的發(fā)現(xiàn)以前,還不能提供出具體的年代來??梢钥隙ǖ氖牵蚤_始有茶起,直到戰(zhàn)國時代以前的很長時期內(nèi),有茶的地方還僅限于茶樹原產(chǎn)地的西南地區(qū)。當然,在這個期間內(nèi),西南地區(qū)中巴蜀一帶的茶,曾以“貢品”的形式,進入到中原地區(qū)。到了戰(zhàn)國時代,七雄并起,戰(zhàn)事頻繁,茶才由茶樹原產(chǎn)地的四川、貴州、云南等省經(jīng)由水路和陸路先后傳入后來的產(chǎn)茶地區(qū)。不過,還應(yīng)指出的是,在戰(zhàn)國或秦代以前,基本上仍是茶的藥用時期,因此,《六之飲》[注]中把晏嬰所處的春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以前的周公時代,并上溯到神農(nóng)氏時代,都作為茶的飲用時期,這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陸羽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的根據(jù),是神農(nóng)氏撰有《食經(jīng)》,其中曾提到飲茶。實際上,古代人往往匯錄議論性質(zhì)相關(guān)的文字成書,而用一位思想或行事與此議論相稱的古人題名,由于神農(nóng)氏是傳說中的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方面的創(chuàng)始者,所以就把《食經(jīng)》托為神農(nóng)氏所撰。陸羽據(jù)此而把神農(nóng)氏說成是飲茶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茶由藥用時期發(fā)展為飲用時期,是在戰(zhàn)國或秦代以后,因而《六之飲》中舉出司馬相如和揚雄,認為他們是漢代有著飲茶風尚的人,是合乎歷史事實的。三國以后的兩晉時代,《六之飲》中舉出了飲茶的劉琨、張載、陸納、謝安、左思等五人,另再參照《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也以兩晉時代的為多,說明兩晉時代已是一個飲茶風尚迅速普及的時代;到了唐代,飲茶之風大盛,并進而說明有不少地方已形成了“比屋之飲”,這也是合乎歷史事實的。但是,從《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來分析,在兩晉時代,南方的飲茶風尚已較北方為盛,而陸羽并未就此加以闡述,同時,他也未參照《七之事》中所引史料,在《六之飲》中舉出南北朝時代有著飲茶風尚的人,這都不能不說是《茶經(jīng)》中的不足之處。由此可知,《六之飲》所說的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這段飲茶歷史,是存在一些問題的。為了指出這段飲茶歷史中的關(guān)鍵性史實,這里要加以補充的有兩件事。一是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之句,這說明自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飲茶風尚已開始向陜西進而向中原地帶傳播。二是晉代以后的南北朝前期,南方的飲茶風尚仍較北方為盛。如北朝西魏楊街之在所著《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報德寺》中,述及北魏有些人鄙薄地把茶稱為“酪奴”,并說“自是朝貴宴會,雖設(shè)茗飲,皆恥不復食,惟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所謂好,即是喜好飲茶。(摘編自吳覺農(nóng)《茶經(jīng)述評》)材料二:由于交通與通訊技術(shù)都十分落后,因此僧侶求學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茶文化的傳播。我國茶文化依賴這種人際傳播形式,在日本、朝鮮等鄰邦得到了普及,而這些國家也則通過將我國茶文化與自身本土文化相融合,創(chuàng)造了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體系。另外,人口遷移在我國茶文化傳播中也發(fā)揮出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茶文化的國內(nèi)傳播來看,西晉遷都導致茶文化中心南移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出了人口遷移在茶文化傳播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從茶文化的國外傳播來看,廣州、福建等茶文化發(fā)展繁盛的地區(qū)所出現(xiàn)的勞動力輸出等現(xiàn)象,也推動著我國茶文化向東南亞國家的傳播。茶專著、茶文學的流通,則在我國茶文化的國內(nèi)傳播與對外傳播中發(fā)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如陸羽所創(chuàng)作的《茶經(jīng)》作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不僅在我國國內(nèi)的茶文化普及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而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guān)注,直至今日,已經(jīng)被翻譯為多個版本的《茶經(jīng)》仍舊在中外茶文化交流中持續(xù)做出著貢獻。與此同時,許多國外茶文化愛好者也在對我國茶文化做出了解的基礎(chǔ)上,通過創(chuàng)作專著的形式推動著我國茶文化的海外傳播,如日本榮西法師在結(jié)束中國之行之后,創(chuàng)作了《吃茶養(yǎng)生記》這一日本第一部與茶文化相關(guān)的著作,這部著作在日本社會的茶文化普及過程中彰顯出了重要價值。事實上,當茶葉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時,在此基礎(chǔ)之上的跨區(qū)域傳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從這種模式的表現(xiàn)形式來看,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跨區(qū)域傳播途徑包括漢朝時期出現(xiàn)的絲綢之路、唐宋時期出現(xiàn)的茶馬古道?;谶@種形式的茶文化傳播,讓我國茶葉與茶文化在國內(nèi)的影響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并且在我國茶文化向西方國家、東南亞地區(qū)傳播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了不可替代的價值。(摘編自欒著《淺談茶文化的傳播途徑及歷史演變過程》)【注】《六之飲》和《七之事》都是陸羽《茶經(jīng)》中的篇章。(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戰(zhàn)國以前,茶只產(chǎn)于西南地區(qū);戰(zhàn)國后,由于戰(zhàn)爭,茶才由水、陸兩路傳向中原地區(qū)。B.西晉時,茶文化中心南移與西晉遷都是分不開的;飲茶風尚由蜀地向中原傳播,則與秦攻取蜀國有關(guān)。C.從在我國茶文化輸出中所承擔的角色來看,《茶經(jīng)》作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有著重要地位。D.如果沒有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作用,茶文化向西方國家、東南亞地區(qū)的傳播力度將會大大削弱。(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早在春秋時代,甚至追溯到神農(nóng)氏撰寫《食經(jīng)》的時候,已有飲茶。B.兩晉時,南方飲茶的風尚比北方更為突出,《六之飲》就證明了這一觀點。C.戰(zhàn)國或秦之前,茶基本作為藥用;秦人取蜀后,茶才開始用于飲用。D.從《洛陽伽藍記》可知,北魏有些人把茶稱為“酪奴”,認為茶不及奶飲品。(3)下列詩句中,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一提及的茶的兩種功用的一項是A.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全七碗茶。B.湯發(fā)云腴酬白,盞浮花乳輕圓。C.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D.春醒茶可解,詩病藥難痊。(4)根據(jù)材料二,概括茶文化的傳播途徑。(5)簡要分析材料一最后一段補充兩則史料的用意。(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差半車麥秸姚雪垠“瞧,這家伙,又是一個‘差半車麥秸’!”雖然我們用“差半車麥秸”這綽號互相叫著,但真正的“差半車麥秸”他本人卻早就離開我們的隊伍了。一個寒冷的黃昏,弟兄們把一個新捉到的漢奸圍了起來。漢奸兩只手背綁著,臉黃得沒一絲血色,兩條腿顫抖得幾乎站立不住。脖頸后插一把舊鐮刀,頭上戴一頂古銅色的破氈帽。隊長拿著一面從他身上搜出來的太陽旗,表情嚴肅得像一尊鐵人。大家叫喊著:“槍斃他!槍斃漢奸!”“老爺,俺是好人吶!”他顫抖著替自己辯護,“我叫王啞巴,人人都知道的?!薄笆切∶謫??”隊長問?!笆切∶郑蠣?。小名字是爺起的,爺說起個壞名字壓壓災星……”“你的大名字叫什么?……站起來說!”“沒有,老爺?!薄皢“伞泵H坏恼玖⑵饋?,“爺說莊稼人一輩子不進學屋門兒,不登客房臺兒,用不著大名兒。”“有綽號沒有?”“差,差,老爺,‘差半車麥秸’?!蓖緜兌夹α似饋怼j犻L不笑,追問他的家鄉(xiāng)和當漢奸的原因?!鞍呈峭跚f人,”“啞巴”說,“北軍來啦,看見屋里人就糟蹋,看見外廂人就打呀,砍呀,槍斃呀。俺帶著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來啦。小狗子娘已經(jīng)兩天兩夜水米沒打牙,小狗子也餓得吱咩咩地哭著……”他開始哽咽起來。“不要哭!”隊長低聲命令,“因此你就當漢奸了,是不是?”“鬼孫才是漢奸吶!別人告訴我說,要拿一個太陽旗北軍就不管啦,小狗子娘就做了個小旗交給我。老爺,你想,我是中國人還會當漢奸嗎?小狗子娘真壞事,她叫我拿倒霉的太陽旗!”他一邊哽咽著,一邊憤怒地咬著牙,一邊又用恐懼的眼光看著隊長。“以后別再把鬼子兵叫做‘北軍’了。”隊長一邊和善地說,一邊把小太陽旗還給他:“你就在我們這里‘喝湯’吧。”晚上我同“差半車麥秸”睡在一塊兒,問他:“你為什么要加入我們的游擊隊?”“我為啥不加入呢?”他說,“你們都是好人呵?!庇旨由线@么一句:“鬼子不打走,莊稼做不成!”我忽然笑著問:“你的小太陽旗呢?”“給小狗子做尿布了?!彼路鸷敛辉谝獾鼗卮鹫f。他是一個頂有趣的莊稼人。有時候并不想念他的女人和孩子,會用一種抱怨的口氣望著田里說:“你看這地里的草呀,唉!平穩(wěn)年頭,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能會長這么深的草!”他從地里捏起來一小塊土,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捻碎,細細的看一看,拿近鼻尖聞一聞,再放一點到舌頭尖上品一品,然后垂下頭輕輕地點幾點,喃喃地說:“這地是一腳踩出油的好地………”隊伍出發(fā)的那天晚上,我問“差半車麥秸”:“怕么?”“不,”他說,“俺打過土匪……”“喂,你撒謊!”我小聲叫道,“我聽見你的心跳啦!”他露出來慌窘的樣子,喃喃地說:“我一點也不怕,怕死不算好漢!鄉(xiāng)下人就怕官吶……”我們在離敵人村莊三四里遠的一座小墳園停下了。“差半車麥秸”忽然從隊長面前站了起來,搶著說:“隊長,這條路我熟,讓我先進村子去!”“好吧,可是你得特別小心!”隊長扭過臉來命令我說,“你得跟他一道去,千萬不要大意了!”村子里一點動靜也沒有。“鬼子們?nèi)?。你等著我……”他把鞋脫下來插在腰里,彎著腰向村里走去。約摸有二十分鐘光景,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晃動的黑影,并且有一種東西拉在地上的微聲。我把槍口瞄準了黑影,低聲喝問:“誰?”“是我呀,同志!”是“差半車麥秸”的聲音回答,“鬼子們早就跑光啦!”“你為什么不早咳嗽一聲呢?”“我,我……”差半車麥秸吞吞吐吐地說,“俺家里還少一根牛繩哩,拿回去一根礙事嗎?俺以前打土匪的時候拿老百姓一點東西都不算事的。”他把牛繩頭舉到我的眼前,嘻嘻地笑了起來?!胺畔?!”我命令說,“隊長看見要槍斃你了!”“差半車麥秸”遲疑著把圍在腰里的牛繩解下來?!澳憧?,我把牛繩放下啦……”“差半車麥秸”用一種恐怖的,將要哭泣的低聲說?!澳阒牢覀?yōu)槭裁床荒苣弥傩盏臇|西?”“我們是革命的隊伍吶?!彼卮鸬馈S殖聊粫?,“差半車麥秸”用一種感慨的聲調(diào)問我:“同志,干革命就得不到一點好處么?”“革命是為著自己也為著大家的,”我向他解釋說?!案锩且约菏茳c子苦,打下了江山,大家享福吶。要能把鬼子打跑,幾千萬人都能夠過安生日子,咱們不也一樣能得到好處嗎?”“我說呢,革命同志不敬神……不敬神也能當菩薩吶!”于是他又快活的笑了起來。從此他越發(fā)地活潑起來,工作緊張,為掛念女人和孩子而苦悶的時候也不多了。一個月色蒼茫的夜晚,我們二十個游擊隊員奉命去破壞鐵道?!颁摾省钡穆曧懺谖缫沟脑吧锨宕嗟叵蜻h處飛去,立刻引回來幾響比這更清脆,更尖銳的槍聲,從我們的頭上急速地掠過,驚得月色突然暗了下來?!芭P倒!”口令剛剛發(fā)出,敵人的機關(guān)槍就達達地響了起來……“掛彩了么?能跑不能跑?”“腿上吶,”他說,“我留下?lián)Q他們幾個吧……”我把他背起來,只知道拼命地跑,而且是非跑不可……回到隊里,才發(fā)現(xiàn)“差半車麥秸”已昏迷不醒。我們把他救醒過來,知道槍彈并沒有射進致命的地方,決定送他到后方醫(yī)院去醫(yī)治。當把他抬上擔架的時候,他嘴里不住地說著胡話:“嗒嗒!咧咧!黃牛呀……嗒嗒……”一九三八年四月(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大家喜歡互稱“差半車麥秸”這個綽號,是出于戰(zhàn)友間的友誼,以此表達對戰(zhàn)友的想念。B.“差半車麥秸”被抓獲后,哽咽著,咬著牙,看著隊長,表現(xiàn)了他對戰(zhàn)士們的憤怒和恐懼。C.隊長作為指揮員,為人嚴肅,待人嚴厲,他收留“差半車麥秸”的決定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D.加入革命隊伍后,“差半車麥秸”思想上的進步并不明顯,這從他稱同志為“菩薩”可知。(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通過“我”來串聯(lián)情節(jié),塑造人物?!拔摇笔枪适碌挠H歷者和見證者,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同時讓情節(jié)更為緊湊。B.小說以農(nóng)村為背景,以地道莊稼人為主人公,使用“家里人”“外廂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體現(xiàn)了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C.小說生動的語言描寫讓“差半車麥秸”這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讓我們不但看清了他的外形,而且看到了他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D.小說除了正面交代了時代大背景,還通過“太陽旗”“土匪”“鬼子”等敘述,讓我們清晰地感知到宏闊的社會背景。(3)小說以“差半車麥秸”的胡話作為結(jié)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全文分析。(4)茅盾曾贊揚作者“透過表面觀察到內(nèi)層”,認為姚雪垠的這篇小說深入地剖析了中國的農(nóng)民性格。請結(jié)合小說分析“農(nóng)民性格”的“內(nèi)層”。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zhèn)m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jié)。游于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平原君曰:“前亡四十萬之眾于外,今又內(nèi)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逼皆唬骸皠僬垶榻B介而見之于先生?!逼皆煲娦略茉唬骸皷|國有魯仲連先生者,今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交之于將軍。”新垣衍曰:“吾聞魯仲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愿見魯仲連先生?!逼皆唬骸皠偌纫研怪??!毙略茉S諾。魯連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quán)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齊湣王之魯,夷維子為執(zhí)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木S子曰:‘子安取禮而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筦籥,攝衽抱機,視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聽朝也?!斎送镀浠a,不果納。不得入于魯,將之薛,假途于鄒。當是時,鄒君死,湣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倍殯棺,設(shè)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u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滩桓胰胗卩u。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yǎng),死則不得賻襚,然且欲行天子之禮于鄒魯,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也,梁亦萬乘之國也。俱據(jù)萬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zhàn)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毙略芷穑侔葜x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鼻貙⒙勚?,為卻軍五十里。平原君欲封魯連,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彼燹o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節(jié)選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B.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C.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D.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高士,指品行高尚,超脫世俗的人,也指隱士。文中是指后者。B.南面,帝位坐北朝南,文中齊滑王以天子自居,欲坐北朝南吊唁。C.三晉,戰(zhàn)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國,因春秋末年三家分晉而得名。D.為壽,祝頌之辭,指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魯仲連目光敏銳,見微知著。他洞悉強秦并吞天下的野心,深諳各國力量變化的影響,危難之際,為齊國及其余諸國利益存亡拼死一辯。B.魯仲連正直耿介,扶危濟困。強秦圍趙之時,他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向新垣衍展示了不畏強暴、反抗虐行的決心,終解邯鄲被圍之危。C.魯仲連善于謀略,有膽有識。他先一針見血地指出秦乃虎狼之邦的本質(zhì),繼而指明了救趙的策略,終于說服新垣衍放棄尊秦為帝的想法。D.魯仲連口才超群,能言善辯。他舉鄒、魯拒絕以天子禮接待齊湣王的事來警示新垣衍,若尊秦為帝,魏國將失去尊嚴,任人宰割。(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②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5)李白有詩贊魯仲連:“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闭埥Y(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李白如此稱贊魯仲連的原因。(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木蘭花慢?滁州送范碎[注]辛棄疾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滯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注】本詞作于乾道八年,作者時任滁州知州。范昂任滁州通判(停),是辛棄疾副手,這年秋天,范昂任職期滿,調(diào)至臨安,詩人作此詞為他送別。(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點題,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詞人因年華老去而產(chǎn)生的驚恐之情,暗含了他功業(yè)無成的感嘆。B.“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以責備口吻寫流水的無情,含蓄表達了詞人的孤獨境況和對友人的不舍之情。C.“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滯酒只依然”與“歸去朝端如有問,玉關(guān)門外老班超”寫法相同,兩者表達的意思也相近。D.結(jié)句寫詞人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借“在醉中挽弓搭箭,頻頻射落大雁”來抒發(fā)報國無門的無限悲憤與凄涼之意。(2)這首詞多處運用了虛寫的藝術(shù)手法,請找出兩例并作簡要賞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處的兩句是:“,?!保?)《春江花月夜》中運用想象和“魚雁傳書”的典故,含蓄地表達書信不能往來,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3)《將進酒》中以曹植痛飲為例,呼應(yīng)只有飲者留其名,表現(xiàn)自我憂憤不平的句子是:“,?!比?、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費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我們的生活時空里,美和美的藝術(shù)是如此豐富著人們的心靈:在面對自然奇景時,我們常常會有一種無言以對的震撼。在大自然的面前。一切描墓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而當我們在美術(shù)家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天地徜徉流連時,同樣也會有一種直指人心的感動,似乎連一聲驚嘆都會是一種打擾和。對美的向往和追求,是眾多美術(shù)家們窮其一生所冀望達成的藝術(shù)使命。當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使得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答案。而對于我這樣的文字工作者,能夠?qū)嵺`“美美與共”的精神,我想,應(yīng)該就是以文字記錄美術(shù)家們對于美的追求歷程,以文字分享美術(shù)家們對于美的表達和闡釋,以此來傳遞美的精神。作家和美術(shù)家的勞動雖然有異,但是,操筆為鋤,耕耘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山水領(lǐng)域,乃是大家的共同目標。(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茿.美輪美奐鬼斧神工侮辱事必躬親B.美不勝收巧奪天工褻瀆事必躬親C.美輪美奐巧奪天工侮辱身體力行D.美不勝收鬼斧神工褻瀆身體力行(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使得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答案。B.當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答案。C.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使得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闡釋。D.當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闡釋。(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提到肥胖比較嚴重的國家,大家①。如今,美國有將近70%的人超重或肥胖。不過,美國人也并非天生這么胖,體重失控大概是近30年來的事。美國的肥胖率已從1990年的12%增長到2018年的42.4%。變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美國食品工業(yè)過于發(fā)達。高糖高脂的食物在美國本就深受喜旁再加上②,使得獲得這種不健康食品的成本降低。例如常見于零食中的添加脂肪,自1950年代消費量猛增了約三分之二。(),中部與南部州肥胖率明顯高于東北部與西部地區(qū)。黑人成年人肥胖率高達49.6%,西班牙裔與白人肥胖率在40%以上,只有亞洲裔的肥胖率較低,僅有17.4%。而且,肥胖率與收入整體上負相關(guān),即③。既然都已經(jīng)這么窮了,不如吃吃喝喝瀟瀟灑灑。(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同時,地域特征和族裔特征對肥胖的影響也很明顯B.同時,地理特征和人種特征對肥胖的影響也很明顯C.同時,美國人的體重分布有非常明顯的地域特征和族裔特征D.同時,美國人的體重分布有非常明顯的地理特征和人種特征(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有人認為,生活中要努力把精力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也有人認為,生活中一些看似無意義的事情,其實也是有其價值的。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三中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1.(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但究竟在什么時候開始有茶,在考古學對茶葉、茶器等尚無新的發(fā)現(xiàn)以前,還不能提供出具體的年代來??梢钥隙ǖ氖牵蚤_始有茶起,直到戰(zhàn)國時代以前的很長時期內(nèi),有茶的地方還僅限于茶樹原產(chǎn)地的西南地區(qū)。當然,在這個期間內(nèi),西南地區(qū)中巴蜀一帶的茶,曾以“貢品”的形式,進入到中原地區(qū)。到了戰(zhàn)國時代,七雄并起,戰(zhàn)事頻繁,茶才由茶樹原產(chǎn)地的四川、貴州、云南等省經(jīng)由水路和陸路先后傳入后來的產(chǎn)茶地區(qū)。不過,還應(yīng)指出的是,在戰(zhàn)國或秦代以前,基本上仍是茶的藥用時期,因此,《六之飲》[注]中把晏嬰所處的春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以前的周公時代,并上溯到神農(nóng)氏時代,都作為茶的飲用時期,這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陸羽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的根據(jù),是神農(nóng)氏撰有《食經(jīng)》,其中曾提到飲茶。實際上,古代人往往匯錄議論性質(zhì)相關(guān)的文字成書,而用一位思想或行事與此議論相稱的古人題名,由于神農(nóng)氏是傳說中的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方面的創(chuàng)始者,所以就把《食經(jīng)》托為神農(nóng)氏所撰。陸羽據(jù)此而把神農(nóng)氏說成是飲茶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茶由藥用時期發(fā)展為飲用時期,是在戰(zhàn)國或秦代以后,因而《六之飲》中舉出司馬相如和揚雄,認為他們是漢代有著飲茶風尚的人,是合乎歷史事實的。三國以后的兩晉時代,《六之飲》中舉出了飲茶的劉琨、張載、陸納、謝安、左思等五人,另再參照《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也以兩晉時代的為多,說明兩晉時代已是一個飲茶風尚迅速普及的時代;到了唐代,飲茶之風大盛,并進而說明有不少地方已形成了“比屋之飲”,這也是合乎歷史事實的。但是,從《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來分析,在兩晉時代,南方的飲茶風尚已較北方為盛,而陸羽并未就此加以闡述,同時,他也未參照《七之事》中所引史料,在《六之飲》中舉出南北朝時代有著飲茶風尚的人,這都不能不說是《茶經(jīng)》中的不足之處。由此可知,《六之飲》所說的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這段飲茶歷史,是存在一些問題的。為了指出這段飲茶歷史中的關(guān)鍵性史實,這里要加以補充的有兩件事。一是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之句,這說明自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飲茶風尚已開始向陜西進而向中原地帶傳播。二是晉代以后的南北朝前期,南方的飲茶風尚仍較北方為盛。如北朝西魏楊街之在所著《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報德寺》中,述及北魏有些人鄙薄地把茶稱為“酪奴”,并說“自是朝貴宴會,雖設(shè)茗飲,皆恥不復食,惟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彼^好,即是喜好飲茶。(摘編自吳覺農(nóng)《茶經(jīng)述評》)材料二:由于交通與通訊技術(shù)都十分落后,因此僧侶求學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茶文化的傳播。我國茶文化依賴這種人際傳播形式,在日本、朝鮮等鄰邦得到了普及,而這些國家也則通過將我國茶文化與自身本土文化相融合,創(chuàng)造了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茶文化體系。另外,人口遷移在我國茶文化傳播中也發(fā)揮出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茶文化的國內(nèi)傳播來看,西晉遷都導致茶文化中心南移的現(xiàn)象展現(xiàn)出了人口遷移在茶文化傳播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從茶文化的國外傳播來看,廣州、福建等茶文化發(fā)展繁盛的地區(qū)所出現(xiàn)的勞動力輸出等現(xiàn)象,也推動著我國茶文化向東南亞國家的傳播。茶專著、茶文學的流通,則在我國茶文化的國內(nèi)傳播與對外傳播中發(fā)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如陸羽所創(chuàng)作的《茶經(jīng)》作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不僅在我國國內(nèi)的茶文化普及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影響力,而且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guān)注,直至今日,已經(jīng)被翻譯為多個版本的《茶經(jīng)》仍舊在中外茶文化交流中持續(xù)做出著貢獻。與此同時,許多國外茶文化愛好者也在對我國茶文化做出了解的基礎(chǔ)上,通過創(chuàng)作專著的形式推動著我國茶文化的海外傳播,如日本榮西法師在結(jié)束中國之行之后,創(chuàng)作了《吃茶養(yǎng)生記》這一日本第一部與茶文化相關(guān)的著作,這部著作在日本社會的茶文化普及過程中彰顯出了重要價值。事實上,當茶葉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時,在此基礎(chǔ)之上的跨區(qū)域傳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從這種模式的表現(xiàn)形式來看,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跨區(qū)域傳播途徑包括漢朝時期出現(xiàn)的絲綢之路、唐宋時期出現(xiàn)的茶馬古道?;谶@種形式的茶文化傳播,讓我國茶葉與茶文化在國內(nèi)的影響力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并且在我國茶文化向西方國家、東南亞地區(qū)傳播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了不可替代的價值。(摘編自欒著《淺談茶文化的傳播途徑及歷史演變過程》)【注】《六之飲》和《七之事》都是陸羽《茶經(jīng)》中的篇章。(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戰(zhàn)國以前,茶只產(chǎn)于西南地區(qū);戰(zhàn)國后,由于戰(zhàn)爭,茶才由水、陸兩路傳向中原地區(qū)。B.西晉時,茶文化中心南移與西晉遷都是分不開的;飲茶風尚由蜀地向中原傳播,則與秦攻取蜀國有關(guān)。C.從在我國茶文化輸出中所承擔的角色來看,《茶經(jīng)》作為世界上最早的茶文化典籍,有著重要地位。D.如果沒有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作用,茶文化向西方國家、東南亞地區(qū)的傳播力度將會大大削弱。(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DA.早在春秋時代,甚至追溯到神農(nóng)氏撰寫《食經(jīng)》的時候,已有飲茶。B.兩晉時,南方飲茶的風尚比北方更為突出,《六之飲》就證明了這一觀點。C.戰(zhàn)國或秦之前,茶基本作為藥用;秦人取蜀后,茶才開始用于飲用。D.從《洛陽伽藍記》可知,北魏有些人把茶稱為“酪奴”,認為茶不及奶飲品。(3)下列詩句中,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一提及的茶的兩種功用的一項是BA.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全七碗茶。B.湯發(fā)云腴酬白,盞浮花乳輕圓。C.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D.春醒茶可解,詩病藥難痊。(4)根據(jù)材料二,概括茶文化的傳播途徑。(5)簡要分析材料一最后一段補充兩則史料的用意?!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yīng)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2)本題考查根據(jù)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nèi)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nèi)容的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結(jié)合選項和文本概念意思,仔細辨別分析,認真推敲。(4)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guān)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nèi)容要點的基礎(chǔ)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yīng)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5)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答題時應(yīng)首先通讀全文明確論述話題,然后篩選出每一段的關(guān)鍵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窘獯稹浚?)A.依據(jù)材料一“到了戰(zhàn)國時代,七雄并起,戰(zhàn)事頻繁,茶才由茶樹原產(chǎn)地的四川、貴州、云南等省經(jīng)由水路和陸路先后傳入后來的產(chǎn)茶地區(qū)”,“中原地區(qū)“應(yīng)為“后來的產(chǎn)茶地區(qū)“。故選:A。(2)A.依據(jù)材料一“不過,還應(yīng)指出的是,在戰(zhàn)國或秦代以前,基本上仍是茶的藥用時期,因此,《六之飲》[注]中把晏嬰所處的春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以前的周公時代,并上溯到神農(nóng)氏時代,都作為茶的飲用時期,這是沒有科學根據(jù)的……由于神農(nóng)氏是傳說中的農(nóng)業(yè)和醫(yī)藥方面的創(chuàng)始者,所以就把《食經(jīng)》托為神農(nóng)氏所撰”,《食經(jīng)》是古代人托神農(nóng)氏所撰的,春秋時代仍是茶的藥用而非飲用時期。B.依據(jù)材料一“但是,從《七之事》中所引的史料來分析,在兩晉時代,南方的飲茶風尚已較北方為盛”,“《六之飲》就證明了這一觀點”錯,《七之事》證明了這一觀點。C.材料一“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這說明四川的飲茶風尚已開始向陜西進而向中原地帶傳播,而不是“茶才開始用于飲用“。D.正確。故選:D。(3)B.“湯發(fā)云腴酬白,盞浮花乳輕圓”講的是煎茶,與茶的藥用和飲用無關(guān)。故選:B。(4)①依據(jù)材料二“由于交通與通訊技術(shù)都十分落后,因此僧侶求學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茶文化的傳播”,人際傳播。②依據(jù)材料二“茶專著、茶文學的流通,則在我國茶文化的國內(nèi)傳播與對外傳播中發(fā)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有關(guān)茶的專著、文學傳播。③依據(jù)材料二“事實上,當茶葉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時,在此基礎(chǔ)之上的跨區(qū)域傳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商品流通(傳播)。(5)補充兩則史料指出了《茶經(jīng)》的錯誤,完善了我們對茶的認識:依據(jù)材料一“一是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曾有‘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之句,這說明自公元前316年以后,四川的飲茶風尚已開始向陜西進而向中原地帶傳播”,《茶經(jīng)》沒有明確北方飲茶風尚傳播的具體時間,而《日知錄》明確到了公元前316年這個時間節(jié)點;依據(jù)材料一“二是晉代以后的南北朝前期,南方的飲茶風尚仍較北方為盛。如北朝西魏楊街之在所著《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報德寺》中,述及北魏有些人鄙薄地把茶稱為‘酪奴’,并說‘自是朝貴宴會,雖設(shè)茗飲,皆恥不復食,惟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所謂好,即是喜好飲茶”,《茶經(jīng)》沒有明確南方茶文化盛于北方的時間區(qū)域,而《洛陽伽藍記》把南方茶文化盛于北方的時間區(qū)域后推到南北朝前期。答案:(1)A(2)D(3)B(4)①人際傳播。②有關(guān)茶的專著、文學傳播。③商品流通(傳播)。(5)補充兩則史料指出了《茶經(jīng)》的錯誤,完善了我們對茶的認識:《茶經(jīng)》沒有明確北方飲茶風尚傳播的具體時間,而《日知錄》明確到了公元前316年這個時間節(jié)點;《茶經(jīng)》沒有明確南方茶文化盛于北方的時間區(qū)域,而《洛陽伽藍記》把南方茶文化盛于北方的時間區(qū)域后推到南北朝前期。(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差半車麥秸姚雪垠“瞧,這家伙,又是一個‘差半車麥秸’!”雖然我們用“差半車麥秸”這綽號互相叫著,但真正的“差半車麥秸”他本人卻早就離開我們的隊伍了。一個寒冷的黃昏,弟兄們把一個新捉到的漢奸圍了起來。漢奸兩只手背綁著,臉黃得沒一絲血色,兩條腿顫抖得幾乎站立不住。脖頸后插一把舊鐮刀,頭上戴一頂古銅色的破氈帽。隊長拿著一面從他身上搜出來的太陽旗,表情嚴肅得像一尊鐵人。大家叫喊著:“槍斃他!槍斃漢奸!”“老爺,俺是好人吶!”他顫抖著替自己辯護,“我叫王啞巴,人人都知道的?!薄笆切∶謫??”隊長問?!笆切∶?,老爺。小名字是爺起的,爺說起個壞名字壓壓災星……”“你的大名字叫什么?……站起來說!”“沒有,老爺?!薄皢“伞泵H坏恼玖⑵饋恚盃斦f莊稼人一輩子不進學屋門兒,不登客房臺兒,用不著大名兒?!薄坝芯b號沒有?”“差,差,老爺,‘差半車麥秸’?!蓖緜兌夹α似饋?。隊長不笑,追問他的家鄉(xiāng)和當漢奸的原因?!鞍呈峭跚f人,”“啞巴”說,“北軍來啦,看見屋里人就糟蹋,看見外廂人就打呀,砍呀,槍斃呀。俺帶著俺的屋里人跟俺的小狗子跑出來啦。小狗子娘已經(jīng)兩天兩夜水米沒打牙,小狗子也餓得吱咩咩地哭著……”他開始哽咽起來?!安灰蓿 标犻L低聲命令,“因此你就當漢奸了,是不是?”“鬼孫才是漢奸吶!別人告訴我說,要拿一個太陽旗北軍就不管啦,小狗子娘就做了個小旗交給我。老爺,你想,我是中國人還會當漢奸嗎?小狗子娘真壞事,她叫我拿倒霉的太陽旗!”他一邊哽咽著,一邊憤怒地咬著牙,一邊又用恐懼的眼光看著隊長?!耙院髣e再把鬼子兵叫做‘北軍’了?!标犻L一邊和善地說,一邊把小太陽旗還給他:“你就在我們這里‘喝湯’吧?!蓖砩衔彝安畎胲圎溄铡彼谝粔K兒,問他:“你為什么要加入我們的游擊隊?”“我為啥不加入呢?”他說,“你們都是好人呵。”又加上這么一句:“鬼子不打走,莊稼做不成!”我忽然笑著問:“你的小太陽旗呢?”“給小狗子做尿布了?!彼路鸷敛辉谝獾鼗卮鹫f。他是一個頂有趣的莊稼人。有時候并不想念他的女人和孩子,會用一種抱怨的口氣望著田里說:“你看這地里的草呀,唉!平穩(wěn)年頭,人能安安生生地做活,好好的地里哪能會長這么深的草!”他從地里捏起來一小塊土,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捻碎,細細的看一看,拿近鼻尖聞一聞,再放一點到舌頭尖上品一品,然后垂下頭輕輕地點幾點,喃喃地說:“這地是一腳踩出油的好地………”隊伍出發(fā)的那天晚上,我問“差半車麥秸”:“怕么?”“不,”他說,“俺打過土匪……”“喂,你撒謊!”我小聲叫道,“我聽見你的心跳啦!”他露出來慌窘的樣子,喃喃地說:“我一點也不怕,怕死不算好漢!鄉(xiāng)下人就怕官吶……”我們在離敵人村莊三四里遠的一座小墳園停下了。“差半車麥秸”忽然從隊長面前站了起來,搶著說:“隊長,這條路我熟,讓我先進村子去!”“好吧,可是你得特別小心!”隊長扭過臉來命令我說,“你得跟他一道去,千萬不要大意了!”村子里一點動靜也沒有?!肮碜觽?nèi)恕D愕戎摇彼研撓聛聿逶谘?,彎著腰向村里走去。約摸有二十分鐘光景,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晃動的黑影,并且有一種東西拉在地上的微聲。我把槍口瞄準了黑影,低聲喝問:“誰?”“是我呀,同志!”是“差半車麥秸”的聲音回答,“鬼子們早就跑光啦!”“你為什么不早咳嗽一聲呢?”“我,我……”差半車麥秸吞吞吐吐地說,“俺家里還少一根牛繩哩,拿回去一根礙事嗎?俺以前打土匪的時候拿老百姓一點東西都不算事的?!彼雅@K頭舉到我的眼前,嘻嘻地笑了起來?!胺畔?!”我命令說,“隊長看見要槍斃你了!”“差半車麥秸”遲疑著把圍在腰里的牛繩解下來?!澳憧?,我把牛繩放下啦……”“差半車麥秸”用一種恐怖的,將要哭泣的低聲說?!澳阒牢覀?yōu)槭裁床荒苣弥傩盏臇|西?”“我們是革命的隊伍吶?!彼卮鸬馈S殖聊粫?,“差半車麥秸”用一種感慨的聲調(diào)問我:“同志,干革命就得不到一點好處么?”“革命是為著自己也為著大家的,”我向他解釋說?!案锩且约菏茳c子苦,打下了江山,大家享福吶。要能把鬼子打跑,幾千萬人都能夠過安生日子,咱們不也一樣能得到好處嗎?”“我說呢,革命同志不敬神……不敬神也能當菩薩吶!”于是他又快活的笑了起來。從此他越發(fā)地活潑起來,工作緊張,為掛念女人和孩子而苦悶的時候也不多了。一個月色蒼茫的夜晚,我們二十個游擊隊員奉命去破壞鐵道。“鋼朗”的聲響在午夜的原野上清脆地向遠處飛去,立刻引回來幾響比這更清脆,更尖銳的槍聲,從我們的頭上急速地掠過,驚得月色突然暗了下來?!芭P倒!”口令剛剛發(fā)出,敵人的機關(guān)槍就達達地響了起來……“掛彩了么?能跑不能跑?”“腿上吶,”他說,“我留下?lián)Q他們幾個吧……”我把他背起來,只知道拼命地跑,而且是非跑不可……回到隊里,才發(fā)現(xiàn)“差半車麥秸”已昏迷不醒。我們把他救醒過來,知道槍彈并沒有射進致命的地方,決定送他到后方醫(yī)院去醫(yī)治。當把他抬上擔架的時候,他嘴里不住地說著胡話:“嗒嗒!咧咧!黃牛呀……嗒嗒……”一九三八年四月(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A.大家喜歡互稱“差半車麥秸”這個綽號,是出于戰(zhàn)友間的友誼,以此表達對戰(zhàn)友的想念。B.“差半車麥秸”被抓獲后,哽咽著,咬著牙,看著隊長,表現(xiàn)了他對戰(zhàn)士們的憤怒和恐懼。C.隊長作為指揮員,為人嚴肅,待人嚴厲,他收留“差半車麥秸”的決定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D.加入革命隊伍后,“差半車麥秸”思想上的進步并不明顯,這從他稱同志為“菩薩”可知。(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DA.小說通過“我”來串聯(lián)情節(jié),塑造人物?!拔摇笔枪适碌挠H歷者和見證者,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同時讓情節(jié)更為緊湊。B.小說以農(nóng)村為背景,以地道莊稼人為主人公,使用“家里人”“外廂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語言,體現(xiàn)了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C.小說生動的語言描寫讓“差半車麥秸”這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讓我們不但看清了他的外形,而且看到了他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D.小說除了正面交代了時代大背景,還通過“太陽旗”“土匪”“鬼子”等敘述,讓我們清晰地感知到宏闊的社會背景。(3)小說以“差半車麥秸”的胡話作為結(jié)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全文分析。(4)茅盾曾贊揚作者“透過表面觀察到內(nèi)層”,認為姚雪垠的這篇小說深入地剖析了中國的農(nóng)民性格。請結(jié)合小說分析“農(nóng)民性格”的“內(nèi)層”?!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鑒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T诶斫饷恳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nèi)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jié)合語境。(2)本題考查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這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nèi)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3)本題考查結(jié)尾段的作用。解答這類題常見答題思路為:首先歸納內(nèi)容,即段意;然后看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看是否照應(yīng)標題,呼應(yīng)結(jié)尾,總結(jié)全文,明確或升華、深化中心思想等等;最后結(jié)合主旨分析表達技巧,即藝術(shù)特色。可以提煉出三個關(guān)鍵詞:內(nèi)容主旨、結(jié)構(gòu)思路、語言修辭。(4)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題時,要結(jié)合原文進行概括,有理有據(jù),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以及正面和側(cè)面等描寫進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說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情節(jié)的推進和主題的體現(xiàn)兩個方面。【解答】(1)B.“表現(xiàn)了他對戰(zhàn)士們的憤怒和恐懼”錯誤,原文信息有“小狗子娘真壞事,她叫我拿倒霉的太陽旗!”“他一邊哽咽著,一邊憤怒地咬著牙,一邊又用恐懼的眼光看著隊長”,可見憤怒的對象應(yīng)該是小狗子娘;C.“為人嚴肅,待人嚴厲”錯誤,結(jié)合與“我”對話時“他露出來慌窘的樣子,喃喃地說”,可見應(yīng)該是憨厚老實的;D.“思想上的進步并不明顯”錯誤,結(jié)合自告奮勇先進村探路“我們在離敵人村莊三四里遠的一座小墳園停下了?!畎胲圎溄铡鋈粡年犻L面前站了起來,搶著說:‘隊長,這條路我熟,讓我先進村子去!’”受傷后還主動請纓說“我留下?lián)Q他們幾個吧……”可知,他有了很大的進步。故選:A。(2)D.“小說除了正面交代了時代大背景”錯誤,沒有正面交代時代大背景。故選:D。(3)“咧咧!黃牛呀……”,寫了“差半車麥秸”在昏迷中依然在趕著老黃牛在土地上耕作的勞動畫面,可見他骨子里的莊稼人特性,想念家鄉(xiāng)熱愛土地,不怕苦累,表現(xiàn)了人物內(nèi)心渴望戰(zhàn)爭早日結(jié)束,趕走日本侵略者,過上幸福安穩(wěn)太平的生活。在人物受傷后的胡話中結(jié)束,與開頭“瞧,這家伙,又是一個‘差半車麥秸’!”“雖然我們用‘差半車麥秸’這綽號互相叫著,但真正的‘差半車麥秸’他本人卻早就離開我們的隊伍了”相照應(yīng),暗示人物因為受傷而離開,他的生死作者并沒有明確說明,這是留白的藝術(shù),由讀者去自由聯(lián)想想象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我們可以設(shè)置圓滿的結(jié)局,傷者痊愈,戰(zhàn)爭結(jié)束,人物過上了心心念念在土地上帶著耕牛勞作的安寧日子,豐富文本內(nèi)容,委婉含蓄,耐人尋味。(4)結(jié)合“‘老爺,俺是好人吶!’他顫抖著替自己辯護,‘我叫王啞巴,人人都知道的’”“俺家里還少一根牛繩哩,拿回去一根礙事嗎?俺以前打土匪的時候拿老百姓一點東西都不算事的”“他把牛繩頭舉到我的眼前,嘻嘻地笑了起來”“同志,干革命就得不到一點好處么?”可得出答案①具有農(nóng)民身上的劣根性,貪小便宜、有思想局限性等落后的一面。結(jié)合“他從地里捏起來一小塊土,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它捻碎,細細的看一看,拿近鼻尖聞一聞,再放一點到舌頭尖上品一品,然后垂下頭輕輕地點幾點,喃喃地說:‘這地是一腳踩出油的好地……’”,以及結(jié)尾的胡話中分析,可得出答案②具有農(nóng)民身上樸實的優(yōu)點,熱愛土地,渴望和平生活。結(jié)合“鬼子不打走,莊稼做不成!”,結(jié)合自告奮勇先進村探路“我們在離敵人村莊三四里遠的一座小墳園停下了?!畎胲圎溄铡鋈粡年犻L面前站了起來,搶著說:‘隊長,這條路我熟,讓我先進村子去!’”受傷后還主動請纓說“我留下?lián)Q他們幾個吧……”,得出答案③作為農(nóng)民,王啞巴身上具有民族大義、勇于獻身等抗爭的一面,勇敢頑強無畏無懼。答案:(1)A(2)D(3)①寫了“差半車麥秸”在昏迷中干農(nóng)活的場景,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對安穩(wěn)生活的渴望。②和開頭“差半車麥秸”早就離開隊伍相呼應(yīng),留給讀者想象空間,豐富了小說的意蘊。(4)①貪小便宜、有思想局限性等落后的一面:他搞不清軍閥和日寇,卑躬屈膝稱“老爺”,順手帶走牛繩。②熱愛土地,熱愛和平生活等本分的一面:他感慨土地荒蕪,民不聊生。③有民族大義、勇于獻身等抗爭的一面:他堅決不做漢奸,危難關(guān)頭肯挺身而出。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zhèn)m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jié)。游于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平原君曰:“前亡四十萬之眾于外,今又內(nèi)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紹介而見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見新垣衍曰:“東國有魯仲連先生者,今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交之于將軍?!毙略茉唬骸拔崧勽斨龠B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愿見魯仲連先生?!逼皆唬骸皠偌纫研怪?。”新垣衍許諾。魯連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quán)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齊湣王之魯,夷維子為執(zhí)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筦籥,攝衽抱機,視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聽朝也?!斎送镀浠a,不果納。不得入于魯,將之薛,假途于鄒。當是時,鄒君死,湣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倍殯棺,設(shè)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滩桓胰胗卩u。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yǎng),死則不得賻襚,然且欲行天子之禮于鄒魯,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也,梁亦萬乘之國也。俱據(jù)萬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zhàn)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毙略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鼻貙⒙勚?,為卻軍五十里。平原君欲封魯連,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彼燹o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節(jié)選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B.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C.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D.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A.高士,指品行高尚,超脫世俗的人,也指隱士。文中是指后者。B.南面,帝位坐北朝南,文中齊滑王以天子自居,欲坐北朝南吊唁。C.三晉,戰(zhàn)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國,因春秋末年三家分晉而得名。D.為壽,祝頌之辭,指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CA.魯仲連目光敏銳,見微知著。他洞悉強秦并吞天下的野心,深諳各國力量變化的影響,危難之際,為齊國及其余諸國利益存亡拼死一辯。B.魯仲連正直耿介,扶危濟困。強秦圍趙之時,他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向新垣衍展示了不畏強暴、反抗虐行的決心,終解邯鄲被圍之危。C.魯仲連善于謀略,有膽有識。他先一針見血地指出秦乃虎狼之邦的本質(zhì),繼而指明了救趙的策略,終于說服新垣衍放棄尊秦為帝的想法。D.魯仲連口才超群,能言善辯。他舉鄒、魯拒絕以天子禮接待齊湣王的事來警示新垣衍,若尊秦為帝,魏國將失去尊嚴,任人宰割。(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②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5)李白有詩贊魯仲連:“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李白如此稱贊魯仲連的原因?!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jié)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jié)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魏王派來客藉將軍新垣衍讓趙國尊奉秦國為帝,如今這個人還在這兒。我哪里還膽敢議論國家大事!”魯仲連說:“我當初還覺得您是天下賢能的公子,我今天才明白您其實不是?!拔和跏箍蛯④娦略芰钰w帝秦”中“魏王”是動詞“使”的主語,而“令趙帝秦”的主語是“客將軍新垣衍”,所以“客將軍新垣衍”與“令趙帝秦”之間不能斷開,據(jù)此排除AC;“勝也何敢言事”中“勝”是平原君的字,是該句的主語,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D。(2)A.“文中是指后者”說法錯誤。根據(jù)原文“吾聞魯仲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可知文中的“高士”指魯仲連,但魯仲連當時不是隱士,所以“高士”在這里是指“品行高尚的人”。故選:A。(3)C.“繼而指明了救趙的策略”說法錯誤。根據(jù)原文“魯連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quán)使其士,虜使其民……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略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可知,魯仲連見到新垣衍只是講了齊湣王到魯國的故事,并沒有指明救趙的策略,選項無中生有。故選:C。(4)“本”,根本;“薄”,疏遠;“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正確語序“未有之也”。譯文: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所看重的反而疏遠了,所疏遠的卻厚待于他,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的。②“貴”,看重;“所貴于天下之士者”,被動句,“于”表被動;“釋”,消解,消除。譯文:被天下才德非凡的人看重的(天下才德非凡的人所看重的),就在于(是)替人排除禍患,消解災難,解決紛爭,而不索取報酬。(5)依據(jù)原文“平原君欲封魯連,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燹o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可知,魯仲連是一個急公好義、才華高卓而又不貪戀富貴的士子形象。他解趙被圍之急,事成之后卻不居功自傲,不慕名利,拒收千金。這是李白如此稱贊魯仲連的原因之一;魯仲連棄金錢如糞土,視富貴如浮云,在他身上表現(xiàn)出了齊國高士的愛國、清廉、仗義的高尚德操?!百脙薄板J帯保仁囚斨龠B的人格寫照,也是李白一直以來的精神追求,他追求的淡泊閑適、瀟灑放達在魯仲連身上得到完美的詮釋,所以他與魯仲連志趣相投,能夠?qū)ζ洚a(chǎn)生共鳴。這也是李白如此稱贊魯仲連的原因。答案:(1)D(2)A(3)C(4)①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所看重的反而疏遠了,所疏遠的卻厚待于他,這樣的事情是沒有的。②被天下才德非凡的人看重的(天下才德非凡的人所看重的),就在于(是)替人排除禍患,消解災難,解決紛爭,而不索取報酬。(5)魯仲連解趙被圍之急而不居功自傲,不慕名利,拒收千金;李白以淡泊閑適、瀟灑放達為精神追求,與魯仲連志趣相投,對其產(chǎn)生共鳴。參考譯文:魯仲連,齊國人。他善于謀劃一些奇妙宏偉、卓越不凡的謀略,但又不愿出來做官,喜歡保持高尚節(jié)操。魯仲連前往趙國游歷,適逢秦軍圍攻趙國國都,聽說魏國派來的將軍想讓趙國尊奉秦昭王為帝,就去求見平原君,對平原君說:“這件事您想怎么處理?”平原君說:“前不久,趙國在外面損失四十萬大軍,現(xiàn)在秦軍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可我卻不能讓他們撤兵。魏王派客籍將軍新垣衍讓趙國尊奉秦國為帝,現(xiàn)在這個人還在這兒。我哪里膽敢議論國家大事!”魯仲連說道:“我當初還認為您是天下賢能的公子,今天才明白您其實不是。從大梁來趙國的客人新垣衍在哪呢?我請求替您斥責他一番,讓他回到魏國去?!逼皆f道:“那就讓我來替您介紹,讓你跟他見面?!逼皆谑且娦略苷f道:“東方的齊國有位魯仲連先生,現(xiàn)在他就在這里,我來替您介紹,讓他和您成為好友。”新垣衍說:“我聽人說魯仲連是齊國志行高尚的賢士。我是魏王的臣子,我出使趙國是因為自己有事要辦,我不愿意見魯仲連先生?!逼皆f道:“我已經(jīng)將你在這里的事透露給他了?!毙略苤荒艽饝?yīng)。魯仲連見到新垣衍,說道:“那秦國,是一個鄙棄禮節(jié)道義卻崇尚以斬獲敵人計功的國家,國君靠著權(quán)術(shù)來駕馭各級官僚士人,像對待奴仆一樣役使本國百姓。他假如無所顧忌地稱帝,進而統(tǒng)治天下,那么我就只能跳進東海去死了,我不甘心當他的順民。齊湣王去魯國的時候,夷維子替他拿著鞭子像隨從一樣替他趕車,向魯國人問:‘貴國將要用什么來招待我們國君呢?’魯國人說道:‘我們會用十太牢的禮數(shù)來招待您的國君?!木S子說道:‘你們從哪兒學來的禮節(jié),竟然這樣接待我們國君?我們的那位國君,是天子。天子巡查各個諸侯國,諸侯應(yīng)遷出正宮,移居別的地方,交出鑰匙,撩起衣襟,安排桌案,站在大堂下面伺候天子用飯,等天子吃完飯后,才可以退出去處理本國朝政。魯國人把關(guān)口的大門鎖上,不肯接納他們?nèi)刖场}R湣王沒有辦法進入魯國,就想去薛地,但要從鄒國借路前往。就在這時,鄒國國君去世了,潘王想進入鄒國國都吊喪,夷維子又對鄒國新君說:‘天子到鄒國來吊喪,喪主一定要把靈柩轉(zhuǎn)換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靈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喪?!u國大臣們說道:‘如果一定要這樣做的話,我們寧可拿著寶劍自殺?!札R洛王不敢進入鄒國。鄒國和魯國的大臣,在國君還活著的時候沒能盡心盡力地侍奉和供養(yǎng),國君死后又不能周全地完成葬禮,可是齊湣王想在鄒、魯兩國行天子的禮儀,鄒、魯兩國的大臣們卻能夠堅決不接納齊湣王。現(xiàn)在秦國是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梁也是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都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在名分上都是王,看到它打了一次勝仗,便想順從地尊奉它為帝,這使得韓、趙、魏三國的臣子比不上鄒、魯兩國的奴仆、婢妾?!毙略苷酒饋?,向他拜了兩拜,道歉說:“起初,我認為先生只是個普通人,直到今天才明白先生是才德非凡的士人啊。請讓我離開趙國,我不敢再勸趙國尊奉秦國為帝了?!鼻剀姷闹鲗⒙犝f這件事,為此向后退兵五十里。平原君想要封賞魯仲連,把千金送給魯仲連為他祝壽。魯仲連笑著說道:“被天下才德非凡的人看重的,就在于替人排除禍患,消解災難,解決紛爭而不索取報酬。如果收取酬勞,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為了?!濒斨龠B于是向平原君告辭,離開了趙國,到死也沒有跟平原君再見面。(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木蘭花慢?滁州送范碎[注]辛棄疾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滯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注】本詞作于乾道八年,作者時任滁州知州。范昂任滁州通判(停),是辛棄疾副手,這年秋天,范昂任職期滿,調(diào)至臨安,詩人作此詞為他送別。(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點題,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詞人因年華老去而產(chǎn)生的驚恐之情,暗含了他功業(yè)無成的感嘆。B.“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以責備口吻寫流水的無情,含蓄表達了詞人的孤獨境況和對友人的不舍之情。C.“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滯酒只依然”與“歸去朝端如有問,玉關(guān)門外老班超”寫法相同,兩者表達的意思也相近。D.結(jié)句寫詞人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借“在醉中挽弓搭箭,頻頻射落大雁”來抒發(fā)報國無門的無限悲憤與凄涼之意。(2)這首詞多處運用了虛寫的藝術(shù)手法,請找出兩例并作簡要賞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提干提示“多處”“虛寫”,要結(jié)合全詞至少找到兩處作分析,分析表達效果以及傳達的詞人的感情?!窘獯稹浚?)D.“在醉中挽弓搭箭,頻頻射落大雁”錯誤?!澳繑嗲锵雎溲?,醉來時響空弦”大意是“遙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見,我沉醉中聽到有誰奏響了空弦”,詞人醉中張弓滿月,空弦虛射,卻驚落了秋雁,并非真的彎弓頻頻射落了大雁。故選D。(2)“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為虛寫想象,詞人想象友人在歸途中享受美食,回家之后享受天倫之樂的情景,飽含對友人的美好祝愿,情感的表達較為含蓄?!伴L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滯酒只依然”也是想象虛寫,大意是“都故友倘若問到我,只說我依然是愁腸滿腹借酒澆愁愁難遣”,含蓄地表達自己壯志難酬、報國無路的苦悶之情。答案:(1)D(2)①“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描寫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品嘗美食、回家后享受兒女團聚的天倫之樂的情景。運用想象與列錦的手法(眾多的名詞意象組合),強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團聚的畫面感,情感由送別的悲傷轉(zhuǎn)為對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達了情感。②“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滯酒只依然”,想象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訴他們,自己仍然是借酒銷愁,為酒所困。表露出自己報國無門的無限悲憤。譯文: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懷、趣味全減,面對著送別酒,怯懼年華流變。何況屈指指計算中秋佳節(jié)將至,那一輪美好的圓月,偏不照人的團圓。無情的流水全不管離人的眷戀,與西風推波助瀾,只管將歸舟送歸。祝愿你在這晚秋的江面,能將莼菜羹、鱸魚膾品嘗,回家后懷兒女團取在夜深的燈前。趁旅途的征衫未換,正好去朝見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賢訪賢。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廬,正留下來教你檢視翰林院草擬的文件,還派遣籌劃邊防軍備。說都故友倘若問到我,只說我依然是愁腸滿腹借酒澆愁愁難遣。遙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見,我沉醉中聽到有誰奏響了空弦!賞析:這首詞是作者贈與范昂的,這次范昂被召回臨安,作者對他寄與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能受到皇帝的重用,并熱情地鼓勵他到前方去籌劃軍事,充分發(fā)揮他的才能。作者借送別的機會,傾吐自己滿腹的憂國深情,在激勵友人奮進之時,又宣泄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慷慨悲涼之情,磊落不平之氣,層見疊出。上闋頭三句“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倍溉欢穑笔阈匾?,以高屋建瓴之勢籠罩全篇。蘇軾有“對尊前,惜流年”的詞句(《江神子?冬景》),此處便化用了但感覺更深沉悲慨。詞人意有所郁結(jié),面對別酒隨事觸發(fā)。本意雖含而未露,探其幽眇,“老來”兩字神貌可鑒。詞人作此詞時正值壯年,何以老邁自居,心情蕭索至此呢?詞人存其弱冠之年“突騎渡江”,率眾南歸后,正擬做一番扭轉(zhuǎn)乾坤的事業(yè),不料竟沉淪下僚,輾轉(zhuǎn)宦海。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詞人出任滁州知州,當時朝廷茍安,北伐無期,旌旗未展頭先白,作者只能“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弊髡呱硖幷文婢持校瑢τ诤钜坠?jié),素魄盈虧,特別敏感,雙眼看友人高蹈離去,惜別而外,另有衷曲,于是浮想聯(lián)翩,情思奔涌?!盁o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都不管”和“只管”道盡“水”與“西風”的無情,一語雙關(guān)。既設(shè)想了友人別后歸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離任乃朝中局勢所致。以西風喻惡勢力,在辛詞中不乏其例。如“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保ā稘M江紅》)“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筆鋒陡轉(zhuǎn),變剛為柔,一種渾厚超脫的意境悠然展現(xiàn)出來,前句用張翰的故事,后句用黃庭堅的詩意,使人讀之翕然而有“歸歟”之念。此二句當是懸想范倅離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倫之樂。下闋,轉(zhuǎn)到送別主旨上?!罢魃?,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庇缮祥犇┚涑醯觯裾{(diào)轉(zhuǎn)亢,與上面“歸歟”之境構(gòu)成迥然不同的畫面。詞人有意用積極精神,昂揚語調(diào),為友人入朝壯色。頭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勞忠奮,三句言朝廷求賢若渴?!跋胍拱氤忻?,留教視草,卻遣籌邊”,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興國的景象!夜里在承明廬修改詔書,又奉命去籌劃邊事,極言恩遇之深。承明,廬名,是漢代朝官值宿(猶后代的值班)之地,詞里借指宮廷。這幾句寄托了詞人的理想,表明愿為光復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大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白《永王東巡歌》)的氣概。下面再一轉(zhuǎn)折,將滔滔思潮訇然閘住?!伴L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變奮激昂揚為紆徐低沉。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訴他們,自己仍然是借酒銷愁,為酒所困。長安,這里代指南宋都城臨安?!俺钅c殢酒”乃化用唐未韓偓《有憶》詩“腸殢?酒人千里”句,殢是困擾之意。話語外表露出自己報國無門的無限悲憤。前面幾經(jīng)翻跌,蓄意蓄勢,至結(jié)尾,突然振拔:“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詞人醉中張弓滿月,空弦虛射,卻驚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澳繑唷眱勺謽O有神韻,其實是翻用《戰(zhàn)國策》“虛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著痕跡。一個壯懷激烈、無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過這兩句顯現(xiàn)出來,他的情懷只能在酒醉后發(fā)泄出來。正如清陳廷焯說:“稼軒有吞吐八荒之慨而機會不來,……故詞極豪雄而意極悲郁?!保ā栋子挲S詞話》)這首詞在藝術(shù)手法上的高明之處在于聯(lián)想與造境上。豐富的聯(lián)想與跌宕起伏的筆法相結(jié)合,使跳躍性的結(jié)構(gòu)顯得整齊嚴密。全詞的感情由聯(lián)想展開。“老來情味減”一句實寫,以下筆筆虛寫,以虛襯實。由“別酒”想到“西風”“歸船”;由“西風”“歸船”想到“江上”,燈前下邊轉(zhuǎn)到朝廷思賢,再轉(zhuǎn)到托愁腸殢酒,最后落到醉中發(fā)泄。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濤大起大落,通篇蘊含著開闔頓挫、騰挪跌宕的氣勢,與詞人沉郁雄放的風格相一致。(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5.(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處的兩句是:“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保?)《春江花月夜》中運用想象和“魚雁傳書”的典故,含蓄地表達書信不能往來,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3)《將進酒》中以曹植痛飲為例,呼應(yīng)只有飲者留其名,表現(xiàn)自我憂憤不平的句子是:“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薄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guān)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guān)名句?!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重點字:伐、矜)(2)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重點字:雁、潛、躍)(3)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重點字:恣、謔)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11分)6.(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費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我們的生活時空里,美和美的藝術(shù)是如此豐富著人們的心靈:在面對自然奇景時,我們常常會有一種無言以對的震撼。在大自然的面前。一切描墓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而當我們在美術(shù)家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天地徜徉流連時,同樣也會有一種直指人心的感動,似乎連一聲驚嘆都會是一種打擾和。對美的向往和追求,是眾多美術(shù)家們窮其一生所冀望達成的藝術(shù)使命。當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使得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答案。而對于我這樣的文字工作者,能夠?qū)嵺`“美美與共”的精神,我想,應(yīng)該就是以文字記錄美術(shù)家們對于美的追求歷程,以文字分享美術(shù)家們對于美的表達和闡釋,以此來傳遞美的精神。作家和美術(shù)家的勞動雖然有異,但是,操筆為鋤,耕耘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山水領(lǐng)域,乃是大家的共同目標。(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荄A.美輪美奐鬼斧神工侮辱事必躬親B.美不勝收巧奪天工褻瀆事必躬親C.美輪美奐巧奪天工侮辱身體力行D.美不勝收鬼斧神工褻瀆身體力行(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荂A.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使得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答案。B.當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答案。C.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使得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闡釋。D.當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便是對“美美與共”一詞的最好闡釋。(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痉治觥浚?)本題考查的是詞語的辨析能力。解答時注意要從詞語意義輕重、意義側(cè)重點、感情色彩和語境等方面綜合考慮分析。(2)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常見的類型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gòu)混亂、語意不明、不合邏輯等。(3)本題考查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賞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運用的手法,然后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是如何運用該手法,最后指出句子運用該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或者表達作者什么情感?!窘獯稹浚?)美輪美奐: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眾多,富麗堂皇。美不勝收:好的東西太多,欣賞不過來。用于“自然奇景”空一應(yīng)選擇“美不勝收”。鬼斧神工:形容技能的精巧如同神鬼制作出來一般。巧奪天工: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高超絕妙。用于“大自然”空二應(yīng)選擇“鬼斧神工”。侮辱:欺負,羞辱。褻瀆:輕慢,不尊敬。語境說的是“我們在美術(shù)家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天地徜徉流連時”,連“一聲驚嘆”都是打擾和不尊重,故空三應(yīng)選擇“褻瀆”。事必躬親:凡事都一定要自己親自去做。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行?!吧眢w力行”和“事必躬親”都有“親身做”的意思。但“身體力行”偏重于“努力去實踐”;“事必躬親”偏重于“凡事一定要親自做”,并有“不放心別人去做”的意思。語境側(cè)重“實踐”,故空四應(yīng)選擇“身體力行”。故選D。(2)劃線句有兩處錯誤。一是成分殘缺,“當……使得”主語殘缺,應(yīng)刪去“當”。如果刪去“使得”是不正確的,因為“蕓蕓眾生能夠欣賞到美和美的藝術(shù)”的緣由是“他們將這種追求在美術(shù)作品中表達出來”。二是搭配不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