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基礎理論供中醫(yī)學、針灸推拿、中醫(yī)骨傷、護理等專業(yè)用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第四章經絡學說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目錄第一節(jié)
經絡的概念與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第二節(jié)
十二經脈第三節(jié)
奇經八脈第四節(jié)
經絡的生理功能第五節(jié)
經絡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重點與難點重點:經絡的概念、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十二經脈的走向交接規(guī)律、分布規(guī)律、流注次序和大體循行路線奇經八脈的概念、主要功能難點:經絡的生理功能經絡學說的臨床應用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經絡學說的概念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形體官竅、氣血津液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說,是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樞·經脈篇》:“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睆垙恼骸安徽b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崩铊瑁骸搬t(y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苯浗j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一節(jié)
經絡的概念與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一)概念經絡,即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調節(jié)機能平衡的通路系統(tǒng)一、經絡的概念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經脈與絡脈的區(qū)別與聯系1.區(qū)別經脈絡脈位置深而不見淺而常見形態(tài)粗大細小循行直行(除帶脈)縱橫交錯數量主干,較少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分支,較多十五別絡,浮絡,孫絡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經脈與絡脈的區(qū)別與聯系2.聯系:二者密不可分,故常合稱經絡經與絡相互貫穿,交叉穿插,共同構成人體經絡系統(tǒng),完成體內氣血的運行、聯絡、溝通的作用,并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脈聯結成一個有機整體。二者密不可分,故常合稱經絡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經脈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絡脈別絡(大絡)浮絡孫絡連屬部分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內屬外連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二節(jié)十二經脈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一、命名(一)概念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體,又稱十二正經包括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命名原則:結合陰陽、手足、臟腑來命名內為陰,外為陽;上為手,下為足;臟為陰,腑為陽手太陰肺經內側——手三陰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外側——手三陽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內側——足三陰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外側——足三陽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上肢——手下肢——足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手三陽經
足三陽經足三陰經
手三陰經胸手足頭二、走向與交接規(guī)律(一)十二經脈的走向規(guī)律手三陰經,從胸走手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足三陰經,從足走腹胸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十二經脈交接規(guī)律1.互為表里的陰陽兩經在四肢末端相交接2.同名的陽經在頭面部相交接3.不同名的陰經與陰經在胸部相交接手三陽經
足三陽經足三陰經
手三陰經胸手足頭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三、分布規(guī)律(一)四肢部的分布規(guī)律:以大指向前、小指向后的體位描述手足六陰經上肢內側手三陰經下肢內側足三陰經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后手足六陽經上肢外側手三陽經下肢外側足三陽經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后其中,需注意的是內踝尖上8寸以下,是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后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頭面部分布規(guī)律六條陽經經脈,皆上循頭面,故有“頭為諸陽之會”之說1.手足陽明經脈——面部、額部2.手足少陽經脈——側頭部3.足太陽經脈——頭頂部、后頭部4.手太陽經脈——頭頰部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三)軀干部分布規(guī)律1.手三陰經均起于胸部,從腋下走出2.手三陽經經過肩部,頸部而上達頭面3.足三陽經:陽明經行于前,太陽經行于后,少陽經行于側4.足三陰均行于腹胸5.循行于腹面的經脈,自內向外的順序為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和足厥陰肝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
四、表里配合
十二經脈內屬于臟腑,與臟腑有相應的表里相合關系。臟腑之間有表里關系,所屬的經脈間也有表里屬絡關系陰經屬臟絡腑,陽經屬腑絡臟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五、流注次序十二經脈中的氣血運行,是按十二經脈的前后銜接的順序,依次流注而循環(huán)往復的。即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至足厥陰肝經,最后又回到肺經,首尾相貫,如環(huán)無端流注次序歌訣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循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
六、十二經脈的循行部位
(一)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通過膈肌,屬肺,至喉,橫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前緣下行,過肘窩,入寸口,上魚際,直出拇指橈側端分支:從手腕的后方分出,沿掌背側走向食指橈側端,交于手陽明大腸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手陽明大腸經于食指橈側端,經過手背部行于上肢外側前緣,上肩,至肩關節(jié)前緣,向后到第七頸椎棘突下與督脈交會,再折向前下行入缺盆,進入胸腔絡肺,向下通過膈肌下行至大腸,屬大腸分支:從鎖骨上窩上行,經頸部到面頰,入下齒中,回出挾口兩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對側鼻翼旁,交于足陽明胃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三)足陽明胃經起于鼻翼旁,挾鼻上行,左右交會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內眥,與足太陽經相交,向下沿鼻柱外側,入上齒中,還出挾口兩旁,環(huán)繞口唇,在頦唇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頜骨后下緣到大迎穴處,沿下頜角上行過耳前,經上關穴,沿發(fā)際到達額前分支:從頜下緣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向下后行到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胸腔,下行穿過膈肌,屬胃,絡脾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三)足陽明胃經直行者: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挾臍兩旁,下行至腹股溝處的氣街穴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分出,沿腹腔內下行至氣街穴,與直行之脈會合,而后沿大腿之前側下行,至膝臏,向下沿脛骨前緣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側端分支:從膝下三寸處分出,下行入中趾外側端分支:從足背上沖陽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內側端,交于足太陰脾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四)足太陰脾經起于足大趾內側端,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至內踝上八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中,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陰心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五)手少陰心經起于心中,走出后屬心系,向下穿過膈肌,絡小腸分支:從心系分出,挾食道上行,連于目系直行者:從心系出來,退回上行經過肺,向下淺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后緣,過肘中,經掌后銳骨端,進入掌中,沿小指橈側,出小指橈側端,交于手太陽小腸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六)手太陽小腸經起于小指外側端,沿手背尺側上腕部,循上肢外側后緣,過肘部,到肩關節(jié)后面,繞行于肩胛部,交會于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體腔,絡心,沿食道下行,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小腸分支:從缺盆出來,沿頸部上行到面頰,至目外眥后,退行進入耳中分支:從面頰部分出,向上行于目眶下,至目內眥,交于足太陽膀胱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七)足太陽膀胱經起于目內眥,向上到達額部,左右交會于頭頂部分支: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者:從頭頂部分出,向后下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絡腦,回出后下行到項部,再下行交會于大椎穴,然后分左右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下行,到達腰部,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七)足太陽膀胱經分支: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后側外緣下行至腘窩中分支:從項部分出下行,經肩胛內側,從附分穴挾脊下行至髀樞,經大腿后側至腘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后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交于足少陰腎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八)足少陰腎經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內踝后,分出進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內側后緣,至腘窩內側,上股內側后緣入脊內,穿過脊柱至腰部,屬腎,絡膀胱直行者:從腎上行,穿過肝和膈肌,進入肺,沿喉嚨,到舌根兩旁分支:從肺中分出,絡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陰心包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九)手厥陰心包經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向下穿過膈肌,依次絡于上、中、下三焦分支:從胸中分出,沿胸淺出脅部當腋下三寸處,向上至腋窩下,沿上肢內側中線入肘,過腕部,入掌中,經中指橈側,出中指橈側端分支:從掌中分出,沿無名指出其尺側端,交于手少陽三焦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
(十)
手少陽三焦經起于無名指尺側端,向上沿無名指尺側至手腕背面,上行于前臂外側尺、橈骨之間,過肘尖,沿上臂外側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絡心包,穿過膈肌,依次屬上、中、下三焦分支:從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會于大椎,分開上行到項部,沿耳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經面頰部至目眶下分支:從耳后分出,進入耳中,出走耳前,經上關穴前,在面頰部與前一支相交,至目外眥,交于足少陽膽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十一)足少陽膽經起于目外眥,向上至額角,然后向下到耳后,再折向上行,經額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至風池穴,沿頸下行至肩上,左右交會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分支:從耳后完骨穴分出,經翳風穴進入耳中,出走于耳前,過聽宮穴至目外眥后方分支:從目外眥分出,下行至下頜部的大迎穴處,同手少陽三焦經分布于面頰部的支脈相合,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經過下頜角部下行至頸部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十一)足少陽膽經經頸前人迎穴旁,與前脈會合于缺盆后,下行進入胸腔,穿過膈肌,絡肝,屬膽,沿脅里淺出氣街,繞毛際,橫向至髖關節(jié)環(huán)跳穴處直行者:從缺盆下行至腋,沿胸側,過季脅,下行至髖關節(jié)環(huán)跳穴處與前脈會合,再向下沿大腿外側、膝關節(jié)外緣,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淺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側端分支:從足背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側端,折回穿過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叢毛處,交于足厥陰肝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十二)
足厥陰肝經起于足大趾爪甲后叢毛處,向上沿足背至內踝前一寸處,向上沿脛骨內緣,在內踝上八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后,上行過膝內側,沿大腿內側中線進入陰毛中,繞陰器,至小腹,挾胃兩旁,屬肝,絡膽,向上穿過膈肌,分布于脅肋部,沿喉嚨的后邊,向上進入鼻咽部,上行相連目系,出于額,上行與督脈會于頭頂部分支:從目系分出,下行頰里,環(huán)繞口唇的里邊分支:從肝分出,穿過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陰肺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三節(jié)
奇經八脈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一、奇經八脈的概念及生理特點(一)奇經八脈的概念“奇”有“奇特”、“奇異”之意,奇經是指與十二經脈不同的經脈。奇經八脈是不同于十二經脈的“別道而行”的八條經脈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總稱《十四經發(fā)揮》認為:“脈有奇常,十二經者,常脈也,奇經八脈則不拘于常,故謂之奇經?!苯浗j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奇經八脈的特點及生理功能1.特點:(1)有一定的循行路線(2)不直屬臟腑(3)無表里關系(4)無逐經相接的關系(5)除任、督脈外無腧穴分布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奇經八脈的特點及生理功能2.生理功能:(1)密切加強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督脈:陽脈之海任脈:陰脈之海沖脈:十二經脈之海;血海帶脈:約束縱行諸經,溝通腰腹部的經脈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奇經八脈的特點及生理功能2.生理功能:(2)調節(jié)十二經脈的氣血除任、督直接參與十四經氣血循環(huán)外,其他奇經還具有涵蓄和調節(jié)十二經氣血的功能《十四經發(fā)揮》:“蓋以人之氣血常行十二經脈,其諸經滿溢,則流入奇經焉?!苯浗j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奇經八脈的特點及生理功能2.生理功能:(3)奇經與肝、腎、腦、髓、胞宮等臟腑有較密切的生理和病理上的聯系奇經八脈雖然不似十二經脈那樣與臟腑有直接的屬絡關系,但它們在循行分布過程中與腦、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腎臟有較為密切的聯系,從而加強了某些臟腑之間的相互溝通葉天士:“八脈隸于肝腎”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
二、奇經八脈的循行和功能
(一)督脈循行:人體后正中線基本功能:陽脈之海,總督一身陽氣與腦,脊髓,腎關系密切(二)任脈循行:人體前正中線基本功能:陰脈之海,總任一身之陰經任主胞胎,與女子妊娠有關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奇經八脈的循行和功能(三)沖脈循行:與足少陰經相并,挾臍上行基本功能:十二經脈之海,調節(jié)十二經脈氣血;沖為血海,同婦女的月經有關(四)帶脈循行:繞身一周基本功能:約束縱行諸脈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奇經八脈的循行和功能(五)陰蹺脈、陽蹺脈循行:陰蹺脈行于下肢內側,上至頭面、眼部,交會于足少陰腎經;陽蹺脈行于下肢外側,上至肩部、頭部,交會于足太陽經及足少陽經基本功能:濡養(yǎng)眼目,司眼瞼開合和下肢運動之功。“分主一身之陰陽”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奇經八脈的循行和功能(六)陰維脈、陽維脈循行:陰維脈行于下肢內側,腹部第三側線和頸部,交會于足少陰經、任脈等;陽維脈行于下肢外側、肩和頭部,交會于足太陽經及督脈等基本功能:陰維脈“維絡諸陰”,主一身之里。陽維脈“維絡諸陽”,主一身之表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第四節(jié)
經絡的生理功能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一、溝通聯系作用經絡具有聯絡臟腑器官,溝通上下內外的作用主要表現:1.臟腑與外周肢節(jié)的聯系——經筋、皮部2.臟腑與五官九竅的聯系——經別3.臟腑之間的聯系(1)十二經脈分別絡屬一臟一腑,加強了相為表里關系的臟腑之間的聯系(2)有的經脈聯系多個臟腑,如足少陰腎經貫肝入肺絡心(3)有的臟腑又有多條經脈循至。如聯絡肺的經脈有手陽明經、足厥陰經、手足少陰經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一、溝通聯系作用主要表現:4.經脈之間的聯系(1)十二經脈之間的表里陰陽相接,并與督、任二脈相連(2)十二經脈之間通過經別、別絡聯絡(3)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之間縱橫交錯,密切聯系(4)奇經八脈之間亦彼此相互聯系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二、運輸滲灌作用經脈為運行氣血的主要通道,具有運行氣血,營養(yǎng)臟腑組織的作用《靈樞·脈度》:“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者也”《靈樞·脈度》:“內溉臟腑,外濡腠理”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三、感應傳導作用經絡系統(tǒng)對針刺或其他刺激具有傳遞和通導作用感應:又稱“得氣”,刺激穴位,所產生的酸、麻、脹、重的感覺傳導:又稱“行氣”,得氣的感覺沿經脈走向傳導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四、調節(jié)平衡作用經絡通過接收、傳遞信息,調節(jié)氣血運行,協調陰陽、臟腑關系,使人體機能協調平衡當氣血不和,陰陽偏盛偏衰,發(fā)生疾病時,可運用針灸治法,以激發(fā)經絡的調節(jié)作用實驗證明:針刺穴位,對相關臟腑有調節(jié)作用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第五節(jié)
經絡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經絡學說,中醫(yī)基礎理論
一、闡釋疾病病理變化
(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業(yè)演出服務合同書
- 游戲開發(fā)公司游戲引擎升級與技術培訓方案
- 物聯網安全系統(tǒng)合同
- 智慧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及效率提升策略
- 農業(yè)技術研發(fā)協議
- 物流快遞行業(yè)無人配送技術與應用推廣方案
- 智能安防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與實施計劃書
- 國際貿易融資協議
- 數據采集與分析作業(yè)指導書
- 環(huán)保行業(yè)廢物處理與回收利用方案
- 大學生勞動教育課件:發(fā)展專業(yè)技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
- 2024年意識形態(tài)工作專題會議記錄【6篇】
- 北師大版九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 人民大會堂介紹課件
- 建行家裝貸產品介紹
- 護理分級標準2023版(新舊標準對比詳解)
- 《比特幣完整介紹》課件
- 機電運輸安全基本知識
- XX藥業(yè)公司受試者日記卡
- 連鎖藥店GSP質量管理體系詳細文件
- 《電氣工程講》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