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賀新郎·國脈微如縷》教材外古詩詞(注釋+譯詩+鑒賞+練習+名默)_第1頁
37《賀新郎·國脈微如縷》教材外古詩詞(注釋+譯詩+鑒賞+練習+名默)_第2頁
37《賀新郎·國脈微如縷》教材外古詩詞(注釋+譯詩+鑒賞+練習+名默)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教材外古詩詞《賀新郎·國脈微如縷》賀新郎·國脈微如縷【宋】劉克莊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試看取當年韓五。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快投筆,莫題柱?!咀g詩】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用原韻第三次作詞唱和王實之,有憂慮邊境被敵人侵犯的話,回筆疾書回答這件事。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國家命脈日漸衰弱,不知何時才能請得長纓,將敵方首領擒縛!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試看取當年韓五。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驪山母。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吧。他并沒有經過谷城公那樣的名師傳授指點,也不曾遇到過如像驪山圣母那樣的神仙傳授法術。談笑起,兩河路??伤粯幽茉谡勑χ兄笓]大軍,在河北東西兩路大敗金兵。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在軍營中一邊下棋一邊聯句??涩F在人老了,登樓遠望,已力不從心,多次誤了從軍的機會。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聽說北面蒙古騎兵來勢洶洶,進攻時利用的沖梯,屢次狂舞于邊城。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不要再大談空想而不以身抗敵,自古以來,用一個賢能的人,就能解除國家的危難。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焱豆P,莫題柱。有志兒郎,不要在發(fā)無聊呻吟,趕快投筆從戎,不要再想用文辭來博得高官厚祿了!【鑒賞】這首詞是作者和朋友王實之六首唱和詞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韓世忠為例,提出在大敵當前時,應放寬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撫今追昔,指出國勢垂危的情況下,不應幻想依靠天險,而應依靠能拯世扶傾的英雄。全詞感情豐沛流暢,詞句凝練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氣風發(fā)、朗朗上口。此詞慷慨陳詞,議論風發(fā),筆力雄壯,又極盡抑揚頓挫之致;運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貼切,蘊義豐富。這是宋末詞壇上議論化、散文化與形象性、情韻美相結合的代表作?!居柧殹?.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即是形象的比喻,國脈存續(xù),宛若游絲,說明國勢危急,千鈞一發(fā)。B.本詞議論較多,如上片以問句形式表達了大敵當前應放寬尺度、重用人才的觀點。C.用“舞”字形容敵方攻城用的沖車云梯,寫出了敵軍攻勢兇猛張狂之情態(tài)。D.末兩句句短氣促,感情噴涌,是對讀書人國難當頭依舊無聊題字的憤慨。

2.詞人提出了怎樣的人才觀?對此是如何表達的,請結合全詞具體分析。3.理解性默寫。①(

)是對愛國志士的期望,也是作者和王實之共勉之語,句短氣促,噴涌而出,極富鼓舞力量。

②詞一開頭”(

)”就運用比喻尖銳地指出國家的安危存亡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③(

)詞人發(fā)出不拘一格、任人唯賢的議論,識見卓越。

④(

)極能表達作者報國從軍的夙愿。

⑤(

)既點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帶來的殺伐之氣。

⑥(

)連用西漢張良遇谷城公(即黃石公)傳授《太公兵法》和唐將李筌得驪山老母講解《陰符經》而俱立大功的兩個典故,來說明即使沒有承授與憑借,照樣也可以保家衛(wèi)國建立功勛。

⑦(

)傷感容顏日老,一事無成,痛心金甌殘缺,國勢日非,愁腸百轉、感慨萬千。一聲長嘆,將那長期以來懷才不遇、屢屢喪失殺敵報國之機的心情,盡數進發(fā)了出來。

⑧(

)運用反問,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賢的重要性。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⑨作者以“(

)”兩句大聲疾呼:好漢們,不需再計較個人得失,不需發(fā)無聊之呻吟,趕快投筆從戎,共赴國難吧!

⑩(

)栩栩如生地寫出了韓世忠從容鎮(zhèn)定、運籌帷幄的大將風范,生動而形象地再現了劍拔弩張的戰(zhàn)陣中的別一番景象。

⑾敵方進攻用的沖梯,屢次狂舞于邊城,蒙古軍隊攻勢的兇猛和情勢的危急,由(

)可以看出。

⑿(

)運用苻堅的典故,與全詞開頭的“國脈微如縷”相呼應,具體寫出了時局的危險,而且擴充了詞的意蘊,增強了說服力。【答案】1.D4.本詞提出任人唯賢的觀點。①設問。以“未必”二字起句,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舉韓世忠的例子作答,提醒注意,引發(fā)讀者思考。②用典。借用韓世忠的典故,希望朝廷能夠放寬尺度,提拔人才,讓有識之士有用武之地。③對比、反問。把張巡、許遠等人才與“金湯”等自然條件進行對比,借反問語氣強調任人唯賢的重要性,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④表達方式多樣。在寫景、抒情手法之外,夾以敘事、說理,于詩中發(fā)表議論,直接表達作者任人唯賢的觀點。3.①快投筆,莫題柱②國脈微如縷③未必人間無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