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二單元第4課燭之武退秦師學案5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語文第二單元第4課燭之武退秦師學案5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語文第二單元第4課燭之武退秦師學案5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語文第二單元第4課燭之武退秦師學案5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語文第二單元第4課燭之武退秦師學案5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8燭之武退秦師【學習目標】1.學問與技能:扎實駕馭1-3段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提升文言文翻譯實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析歸納詞類活用的推斷方法。3.情感看法與價值觀:初步感知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機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維護國家平安的愛國主義精神。4.重點難點:文言實虛詞意義的積累和詞類活用與文言句式的辨析。【學問鏈接】1.簡介《左傳》《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具體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次,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務,是探討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左傳》擅長描寫斗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晰,詳略得當;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是歷代散文的典范?!蹲髠鳌返膭e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2.秦晉圍鄭背景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鄭有兩事得罪了晉國:其一,晉文公重耳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其二,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出兵幫楚國。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須要向外擴張。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就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斗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斗爭時,自然要找尋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始終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定的了?!咀灾鲗W習檢測】一、背誦《曹劌論戰(zhàn)》,并說說其內容和和寫斗爭的突出特點。二、自讀課文,駕馭基礎學問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A.秦軍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縋(Chuì)而出B.越國以鄙(bǐ)遠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濟(jì)而夕設版焉秦伯說(yuè)失其所與(yǔ)D.若不闕(qué)秦,將焉取之?使杞子、逢(páng)孫、楊孫戍之2.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屬予作文以記之失其所與,不知B.夜縋而出,見秦伯使杞子、逢孫C.才美不外現(xiàn)秦伯說,與鄭人盟D.無能為也已若不闕秦,將焉取之3.說明每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歸納一詞多義若A、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有是哉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C、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夫A、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B、夫晉,何厭之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A、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微斯人。吾誰與歸焉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B、焉用亡鄭以陪鄰C、若不闕秦,將焉取之D、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E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4.找出文中特別的文言現(xiàn)象(A展示)(1)詞類活用(3個)①夜縋而出②越國以鄙遠③既東封鄭(2)特別句式(3種)①闕秦以利晉②夫晉,何厭之有?③以其無禮于晉5.①本文主要人物是誰?②本文主要事務是什么?以上兩問可從題目進行分析三、合作探究(一)朗讀展示:1.讀準字音,讀通文章。2.邊聽邊思索各自然段的大意。(二)合作探究(含自主學習時發(fā)覺的疑難問題)1.“燭之武退秦師”的“退”是什么意思?2.導學第一段(1)重點駕馭以下詞句:①且貳于楚也②晉軍函陵③以其無禮于晉(2)翻譯第一段:(3)請歸納本段大意,并思索以下問題。①秦晉兩國為什么圍攻鄭國?②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3.導學其次段(1)重點駕馭以下詞句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②無能為也已③是寡人之過也(2)翻譯其次段:(3)請歸納本段大意,并思索以下問題。①佚之狐的話對刻劃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②鄭伯是如何勸服燭之武的?4.導學第三段(1)重點句子翻譯:①敢以煩執(zhí)事②焉用亡鄭以陪鄰③夫晉,何厭之④秦伯說,與鄭人盟(2)請歸納第三段大意,并思索以下問題。①燭之武能勸服秦穆公退兵的緣由是什么?說秦的結果如何?②本段的重點在“說”,說辭雖僅百余字,卻委婉曲折,開闔跌蕩,步步進逼,層層深化。燭之武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勸服秦穆公退兵的?其中哪一點最關鍵?【限時訓練】一、課內訓練:翻譯句子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3.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5.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6.夫晉,何厭之有?二、拓展練習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題。介之推不言祿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逼淠冈唬骸邦烈嗲笾??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逼淠冈唬骸耙嗍怪艉??”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逼淠冈唬骸澳苋缡呛??與女偕隱。”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保ㄟx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1.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說明,不正確的是()A.外內棄之棄:厭棄B.不亦誣乎誣:荒謬C.焉用文乎文:文飾,動詞D.以綿上為之田田:田地2.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推斷正確的是()①祿亦弗及②罪又甚焉③盍亦求之④焉用文之A.兩個“亦”字相同,兩個“焉”字不同B.兩個“亦”字相同,兩個“焉”字也相同C.兩個“亦”字不同,兩個“焉”字也不同D.兩個“亦”字不同,兩個“焉”字相同3.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A.上下相蒙,難與處矣。B.不食其食,身將隱C.介之推不言祿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4.對介之推讓祿一事的分析,最準確的一項是()A.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看法和在榮譽地位面前的謙讓精神。B.介母三次設問,表明她是一個關切兒子但并不愿違反兒子意愿的人。C.本篇頌揚介之推母子不求賞賜,不圖浮名的品德。D.晉侯是個卑鄙小人,可共患難,不行共富貴。5.對文章寫介母三次設問的目的,推斷不正確的是()A.誘導兒子追求名利。B.考驗兒子是否堅決隱退。C.使文章曲折跌宕。D.寫介母是個深明大義教子有方人。6.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下義其罪,上賞其奸。譯文:②尤而效之,罪又甚焉。譯文:③以志吾過,且旌善人。譯文:

【參考答案】自主學習檢測一、內容:第1段記敘論戰(zhàn)前政治打算的內容;第2段記敘戰(zhàn)斗經(jīng)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斗爭成功的緣由。本文論述了必需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駕馭戰(zhàn)機才能取得斗爭成功的道理。特點:文章圍繞“論戰(zhàn)”來進行選材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此文雖然寫斗爭,但斗爭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中心始終扣住曹劌這一人物,運用對話來寫論作戰(zhàn)前的政治打算(第1段)及戰(zhàn)勝齊國的緣由(第3段),重點突出,中心明確,詳略得當。二、基礎學問1.A(縋:zhuì)2.B3.若A.像B.假如、假如C.你夫A.成年男子B.句首語氣詞,無實際意義C.那,那個微A.略微B.假如、沒有C.假如、沒有,假如不是之A.往,到B.的C.代秦軍焉A.助詞B.何,為什么C.哪里D.兼詞“于之”在這里E.代詞,它4.特別文言現(xiàn)象(1)詞類活用①夜縋而出(名詞作狀語)②越國以鄙遠(名詞用作動詞)③既東封鄭(名詞用作動詞)(2)特別句式(3種)①闕秦以利晉(使動句)②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③以其無禮于晉(狀語后置)5.燭之武。燭之武退秦師。三、合作探究1.退:使動用法,使……撤退2.導學第一段(1)重點詞句:①且貳于楚也--在與晉國結盟的狀況下又與楚國結盟。②晉軍函陵--軍,名詞活用為動詞,駐軍、駐扎。(省略句)③以其無禮于晉--(倒裝句)(2)譯文: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攻打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理,并且在與晉國結盟的狀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3)解析:秦晉圍鄭。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②寥寥25字,寫出了形勢(“晉侯、秦伯圍鄭”,兩大國圍一小國--兵臨城下,形勢嚴峻);寫出圍鄭緣由(“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兩事與晉利害相關,和秦利害關系不大--秦可以爭取);寫出駐軍位置(“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分兵駐扎--鄭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秦晉圍鄭,來勢猛烈,鄭形勢緊急,渲染了氣氛。同時,晉國要報復其無禮,與秦沒有多大的利害關系。敵我雙方力氣對比懸殊,但鄭是有機可乘的,這就為下文燭之武智退秦師的成功埋下了伏筆。3.導學其次段(1)重點駕馭以下詞句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之:助詞,不譯②無能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無能:不能。已:同“矣”。③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是:這。(推斷句)(2)譯文:佚之狐對鄭伯說:“國家很緊急了,假如派燭之武去見秦王,秦軍肯定會撤退?!编嵅爮牧素目捶ā#T之武)推辭說:“老臣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编嵅f:“我不能早點重用您,現(xiàn)在緊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您也有不利啊?!保T之武)答應了。(3)解析:臨危受命①“師必退”表現(xiàn)了佚之狐對燭之武的了解與信任,使讀者未見其人,先知其才,從側面表現(xiàn)了燭之武的才能。②當鄭伯打算使燭之武見秦君時,卻遭到拒絕:“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憋@明地流露出對年輕時未被重用而產(chǎn)生的牢騷與不滿。而鄭伯則表現(xiàn)得大度寬容而不卑不亢?!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毕惹鹱载煟瑒又郧?;后以國家大義警之,曉之以理。于是,燭之武只得“許之”。4.導學第三段(1)重點句子翻譯:①敢以煩執(zhí)事--冒昧地拿(這件事)麻煩你。意思是說,(假如滅了鄭國對你秦國有好處,)那麻煩你就來滅了我們吧。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么要幫晉國來滅了鄭國,而增加你的鄰邦晉國的土地呢?③夫晉,何厭之有--晉國有什么時候會滿意的呢?這是個用“之”來提賓的疑問句。④秦伯說,與鄭人盟--秦伯興奮了,與鄭國訂立了盟約。盟,名詞做動用,釋為訂立盟約。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沒有那個人(秦穆公)的力氣,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2)第三段大意:說退秦師①燭之武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他之所以能勸服秦穆公主要緣由是到處為秦國著想(表面看來),擅長利用秦晉之間的沖突,言談中又好像到處都在為秦國的利益著想,從而打動了秦伯,讓秦怕欣然接受了他的看法。說秦的結果是:秦鄭訂立盟約;秦國駐兵守鄭。②本段的重點在“說”,說辭雖僅百余字,卻委婉曲折,開闔跌蕩,步步進逼,層層深化。第一步:欲揚先抑,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