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紀錄片與專題片的區(qū)別_第1頁
電視紀錄片與專題片的區(qū)別_第2頁
電視紀錄片與專題片的區(qū)別_第3頁
電視紀錄片與專題片的區(qū)別_第4頁
電視紀錄片與專題片的區(qū)別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視紀錄片與專題片的區(qū)別:1、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電視紀錄片,是社會生活的“客觀”的“再現(xiàn)”,主要是“再現(xiàn)生活的具體情境,較多地采用長鏡頭或同期聲展現(xiàn)生活的真實,不允許創(chuàng)作者主觀意識的直接表露,主體意識要盡量隱蔽,讓事實不允許創(chuàng)作者主觀意識的直接表露,主體意識要盡量隱蔽,讓事實本身說話”。故而,電視紀錄片是一種“以事信人”的電視節(jié)目形態(tài)。電視專題片反映社會生活的時候,具有較強主體意識的滲透,它直接表現(xiàn)創(chuàng)造者對生活的看法和主張,允許采用“表現(xiàn)”的手段,藝術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故而,電視專題片多是一種“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的電視節(jié)目形態(tài)。2.表現(xiàn)生活的手段不同電視紀錄片更多地屬于“新聞”的范疇,所以紀實手法較為單一,主要以新聞鏡頭紀錄社會生活,它的藝術性主要體現(xiàn)在挖掘聲、光、色、畫面、剪輯、音響的內部藝術潛力。故而,電視紀錄片具有較強的“新聞屬性”。電視專題片,由于“表現(xiàn)”生活的需要,允許較多地運用象征、隱喻、聯(lián)想、對比、渲染等藝術手法表現(xiàn)社會生活,根據(jù)特殊的創(chuàng)作需求,甚至允許在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補拍、追述和擺拍。故而,電視專題片具有較鏹的“紀實屬性”乃至于“藝術屬性”。3.時空處理不同電視紀錄片,在時空的處理上,一般是“現(xiàn)在進行時”,也就是紀錄“正在發(fā)生的生活”,甚至是未知最終生活去向的生活。所以,有人說,紀錄片是:跟隨、跟隨、再跟隨。也就是跟隨正在發(fā)生中的事件。電視專題片,在時空的處理上,比較自由,它既可以表現(xiàn)現(xiàn)在時,也可表現(xiàn)過去時,甚至可以表現(xiàn)將來時。因為它不像紀錄片那樣,只是紀錄生活,只要是對展現(xiàn)思想有好處,什么樣的時空都可以運用。4.鏡頭運用不同電視紀錄片,因為主要是紀錄片現(xiàn)在進行時的生活,所以只能運用表現(xiàn)現(xiàn)在時的鏡頭,諸如跟拍、抓拍、偷拍、隱拍等。而電視專題片,不僅可以運用表現(xiàn)現(xiàn)在進行時的鏡頭,而且可以運用表現(xiàn)過去時的鏡頭,諸如追述鏡頭、擺拍鏡頭、補拍鏡頭,甚至“扮演”鏡頭。因為它還可以表現(xiàn)將來時空,當然可以運用將來時的鏡頭,諸如幻覺鏡頭、夢鏡鏡頭,乃至于意識流的鏡頭。5.結構形態(tài)不同電視紀錄片的結構,一般是以“時間”變化為依據(jù)的“縱向結構”;電視專題片,一般是以“空間”變化為依據(jù)的“橫向”結構。前者,要紀錄生活的流程,故而多以時間為序;后者,因為以思想闡釋為主,故而是依據(jù)思想的需求而選材,材料與材料之間,都是斷續(xù)的、不連貫的材料組合,故而采用的是以空間變化為依據(jù)的橫向結構。6.思維方式不同電視紀錄片和電視專題片創(chuàng)作的以上不同點,集中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的思維不同,因為一切創(chuàng)作方式的變化,基礎都在于不同的思維方式。簡而言之,電視紀錄片的基本思維方式是——展現(xiàn)生活。那么,紀錄片的思想哪里呢?紀錄片的思想是滲透在對生活的展現(xiàn)之中。電視專題片的基本思維方式是——揭示思想。那么,專題片的生活在哪能里呢?專題片的生活是被思想統(tǒng)帥著。一切生活畫面都是為說明某種思想服務的。在電視理論研究中,所謂“專題片”與“紀錄片”之爭由來已久,可說是一個極富“中國特色”的理論話題。關于二者之間的異同探討,學術界已出現(xiàn)了多種觀點;當然,還有的人認為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在國外沒有分開的說法,“專題片”之說只是中國獨產的一個“怪胎”。應當承認,在當下的創(chuàng)作實踐、學術評獎以及學術研討中,不僅“專題片”的存在、它與“紀錄片”的并存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二者在創(chuàng)作和理論中確實存在著某些差異。下面我們就從美學思想、敘事形態(tài)和鏡語方式三個方面,對專題片與紀錄片的異同作一簡要的比較談。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與美是生活專題片與紀錄片,二者在審美特質或形態(tài)上是有所不同的。換句話說,二者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實踐過程中所遵循的美學指導思想是有區(qū)別的。專題片的審美形態(tài)是什么?在我們看來,它在創(chuàng)作中所遵循的是“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這一美學創(chuàng)作原則,即:專題片是對特定的理念作“形象”的表達?!懊朗抢砟畹母行燥@現(xiàn)”,是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的一個著名的美學觀點或定義?!袄砟睢笔敲赖膬热?,“感性顯現(xiàn)”是美的表現(xiàn),是理念要表現(xiàn)為或客觀化為感性事物的外形,直接呈現(xiàn)于意識,訴諸人感官和心靈的形象。美和藝術作為它們的統(tǒng)一,意味著內容與形式、理性與感性以及主觀與客觀等等的統(tǒng)一。所以,美的理念有別于邏輯理念,是一種可以外化為現(xiàn)實的具體形象并且能與這種形象融合為統(tǒng)一體的理念。美是在美的理念顯現(xiàn)為感性形象過程中產生的,這一過程就是對象化,它要求實現(xiàn)理性思想與感性形象的統(tǒng)一。如何把抽象的理念感性化,以一種藝術圖像化的方式讓受眾自然地接受、認同,這是專題片要面對的首要問題。專題片是將抽象的理念通過畫面、聲音等感性形式、感性手段呈現(xiàn)出來的,感性形象成為抽象理念的對象化顯現(xiàn)。二者統(tǒng)一的過程體現(xiàn)了黑格爾“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的審美理念在電視傳播具體領域中的適宜性與有效性。一般來說,專題片在拍攝之前都預先設定好了一個主題概念和大體脈絡框架,即是“主題先行”,是“戴著鐐銬的舞蹈”。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拍攝中往往運用“擺拍”手段、剪輯中抓取富有說服力的畫面和聲音進行不斷的意象疊加,所有的感性形式內容統(tǒng)統(tǒng)圍繞所要表現(xiàn)的抽象理念對受眾進行視覺和心理的沖擊,都指向最后所要推導出的結果亦即所要傳達的理念。這一過程,恰好契合了黑格爾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所蘊涵的要義。特別是與紀錄片相較而言,編導匠心對專題片的掌控更多,痕跡更重,所要傳達的理念更多的是以論證的形式實現(xiàn)。正如有人所說,專題片作為傳播思想的工具,在更多時候像是一種“命題作文”。這樣,“主題先行”是必然的,既然確立了中心意旨,即是一種“立論”,那么之后的敘述就應該緊緊圍繞“論點”鋪排充分的論據(jù),展開有理有據(jù)的論證。“論證”的過程即是其獨特的敘述方式。那么紀錄片的審美形態(tài)是什么呢?在我們看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關于“美是生活”的美學思想,正適用于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指導原則。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任何事物,我們在那里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他強調藝術美是現(xiàn)實美的反映,藝術的目的和本質在于再現(xiàn)生活,藝術家應該“說明生活”,“對生活現(xiàn)象下判斷”,通過描寫生活所提出的主題,來展現(xiàn)一定的思想。與專題片相比,紀錄片是對生活的一種“發(fā)現(xiàn)”和“選擇”性的再現(xiàn),而不是“意造”或“美化”性的表現(xiàn)。它具有如同生活一樣的豐富、真實而完整的氣息或情狀,它的主要作用或功能是“再現(xiàn)生活中引人興趣的一切事物”(車爾尼雪夫斯基語),“顯示生活的實際存在的樣子”(別林斯基語)。在紀錄片中,形象是永遠大于思想的。電視紀錄片對“非虛構性”的強調體現(xiàn)了車爾尼雪夫斯基所倡導的美學精神內核,同時,對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藝術化表現(xiàn)則對“美是生活”有了新的演繹。電視紀錄片應該是紀實風格與藝術表現(xiàn)風格有機結合為一體的電視藝術節(jié)目。首先可以確認的是,紀錄片不是虛構文學,而是一種“非虛構性”的電視作品。真實是紀錄片最根本的特性,是紀錄片的靈魂。也可以說,真實本身就是紀錄片最高的美學追求。此外,紀錄片內蘊的人文關懷精神能增強紀錄片的真實感與感染力,從而彰顯出紀錄片這種審美形式的獨特魅力。紀錄片源于生活,無論是它的題材、內容,還是所采用的敘事方式、表現(xiàn)手法,都要建基于生活本身。生活本身就是美的,豐富多彩的,羅丹曾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睆纳鲜鲆饬x來看,紀錄片的“美”是生活。當然,“源于生活”并不等于照搬生活,“紀錄”不僅僅是“記錄”。紀錄片又是美學性很強的藝術品,其價值不在于說教功能,而是要反映歷史,解釋歷史,要“載道”。這一切都需要藝術化地呈現(xiàn)出來,這種呈現(xiàn),要“非虛構”、“不失其真”,要巧妙、不留痕跡不動聲色,要隱藏和內在于真實的聲畫之中。我們認為,運用“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和“美是生活”這兩個傳統(tǒng)經典的美學理念來分別對應于專題片與紀錄片的美學指導思想,這對于認識或把握專題片與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特質,無疑具有著一種“實踐性”的理論品格。表意敘事與紀實敘事電視專題片與紀錄片,無疑都是一種“敘事”的傳媒藝術,但二者在敘事形態(tài)上是有所差異的。簡而言之,專題片的敘事,主要是一種“表現(xiàn)”性的,是一種“對現(xiàn)實的營造”;而紀錄片的敘事,則主要是一種“再現(xiàn)”性的,是一種“對現(xiàn)實的記錄”。如此便見出了“表現(xiàn)性”敘事藝術和“再現(xiàn)性”敘事藝術的不同。專題片的基本的敘事形態(tài)是“表意”的。專題片的創(chuàng)作或編導,呈現(xiàn)著一種“主體性”或“主觀性”的心態(tài)特征,營造著一種“有我之境”。專題片往往不是按生活的自然流程來進行敘事的,換句話說,其敘事是為“論斷”服務的。它是用充分的論據(jù)——聲音和畫面來證明觀點、得出結論,每個所運用的聲音和畫面要圍繞核心理念,來實現(xiàn)對“已知”的求證,往往思想大于形象。專題片的編導往往借助于重復、強調、排比、對比等文學修辭手法來進行對理念的解說,即“說道理”;在畫面的處理上,必要的擺拍,“累積式蒙太奇”,將聲畫“論據(jù)”進行意象疊加,隱喻性、象征性的“貼話”鏡頭等,都可以增強“言說”的表現(xiàn)力與擴張力。在聲音的處理上,專題片解說詞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解說詞是專題片“說道理”的主線,往往具有強有力的引導作用。專題片如此這般地將形象化的畫面和聲音進行藝術編排,推導出所要傳達的理念,是將美的內容、目的和意蘊統(tǒng)一起來。這樣,對“理念”的表現(xiàn)就是內容的深化和具體化,是對其背后編導思想的詮釋和演繹,透顯出“我”來。黑格爾強調藝術的理性內容,強調“理性”通過感性渠道的最終顯現(xiàn),在這一點上專題片結合得很好,某種程度上歸因于主體的主導和把控作用。如果說紀錄片強調的是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是一段時空中的流動,那么專題片則更重視的是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是一個觀點、理念的層層推導和強調突顯。在專題片中,聲音和畫面都只是“感性顯現(xiàn)”的工具,它并非單純地展現(xiàn)存在的事物,而是要慢慢引導觀眾了解、接受它所要闡發(fā)的觀念,是有“義”要“表”的,著力點在所宣講的意義上,在聲畫背后的理念上。當然,“表現(xiàn)”必須建立在“非虛構”的基礎之上。從受眾接受與作品的關系來看,專題片是屬于理性維度的,其心理訴求在于以“理”服人,即理性訴求。它力圖通過一種“意象”的感性疊加,向受眾說清楚一個理念、表述一種主體(觀)性的看法或結論,實現(xiàn)一種“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之美。而作為“再現(xiàn)”性的紀錄片,其敘事的基本形態(tài)就是“紀實”。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客體性的,整個作品呈現(xiàn)的是一種“無我之境”。紀錄片寓論斷于敘事,在“發(fā)現(xiàn)”和“選擇”的影像背后,“我”的主體意識“藏而不露,隱而不發(fā)”。從受眾接受與作品的關系來看,紀錄片是屬于感性維度的,心理訴求點在于“以情動人”,通過感性渠道來通達一種具有形上意味的無限延伸的“意境”。如果說專題片的講述過程是羅列一個個相關聯(lián)的“點”,那么紀錄片的敘事流程就是鋪展一條“線”,它側重于“故事”的線性發(fā)展,關注的是過程,是一段相對完整時空的流動,而編導的思想就隱藏在聲畫的選擇與編排運用當中,隱藏在故事的敘述過程中,是藉由生活本身來隱喻、暗示的。整個紀錄片的敘事就像編導在不斷“系扣”與“解扣”的過程,但這個過程又是不露痕跡,不動聲色的,用生活本身“呈現(xiàn)”一切,所有的聲畫形象都蘊含著生活本身的動人力量,飽蘸著情感,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這是一種指向“未知”,指向無限領域的探索。“講故事”是紀錄片感性呈現(xiàn)的有效手段。紀錄片的敘事講求畫面事實與話語事實的統(tǒng)一并構,是生動形象地講故事,是娓娓道來。其敘事策略包括敘事方式、省略與鋪墊、懸念設置、交叉敘事與平行敘事、節(jié)奏與情緒的起伏等,故事性要強,既不能拉雜、瑣碎,也不能人為制造戲劇性的封閉結構來滿足觀眾期待的“心理完型”,重要的是將內容寓于生動的敘事形式——聲音和畫面之中,將觀點隱藏于被攝者的動作、表情、言談和經歷描述中或者“貼話”鏡頭的背后,給受眾留出一個無限的開放性的讀解空間。紀錄片關注生活和情感的自然流程,關注生活本身蘊藏的因果性和情節(jié)化過程,它的敘事具有開放性、流動性的特征,所講述的故事是“紀實”性的,這與自然“呈現(xiàn)”的特點相得益彰;但這個“紀實”除了它本身所特有的客體性色彩外,還是一種建立在“感性”敘事基礎上的特殊“編織”。這種“編織”又是非戲劇性、非虛構性意義上的,它試圖在感性形式層面、內容意義和美學價值之間建立起一種特殊和諧的關系,強調“新聞意識”與“藝術感覺”的并駕齊驅。蒙太奇鏡語與長鏡頭鏡語電視專題片與紀錄片,作為一種“敘事”的傳媒藝術,二者不僅在美學思想、敘事形態(tài)方面有所不同,而且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中,其鏡語方式也是有所差異的。如所周知,“蒙太奇”與“長鏡頭”,可謂是影視藝術(語言)的兩種基本的鏡語方式,不論是專題片的思想、理念,還是紀錄片的故事、情感,最終都要依靠鏡頭語言(畫面+聲音)來表達。鏡頭語言有著自身獨特的美學價值,它用自己的語言、語法和修辭對現(xiàn)實起著再現(xiàn)或表現(xiàn)的作用。在專題片中,“蒙太奇”是其主要的鏡語方式,常常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體現(xiàn)或運用。蒙太奇的涵義是十分豐富的,在蒙太奇理論的創(chuàng)建和實際運用上,蘇聯(lián)蒙太奇學派貢獻卓著。蒙太奇式的思維特征,總是通過先中斷再連接的方式來構筑意義,它往往通過時空分割來闡明甚至創(chuàng)造含義,具有敘事的強制性和話語的霸權性,強調單義性畫面的造型與連接,認為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會產生單個鏡頭所不具有的含義,即1+1大于2,不同的組接方法又會創(chuàng)造新的地理或時空,從而構筑出新的意義。在專題片中,蒙太奇思維體現(xiàn)于它的節(jié)目形態(tài)及結構之中,這使得它的敘述享有很大時空自由,使“理念”的表述也有了多維的闡釋空間。專題片在推進它的結論時,蒙太奇能為之形成嚴密而又自然的邏輯結構,并且能夠協(xié)助題旨表達情感、闡述思想和創(chuàng)造風格?!半s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等,都是專題片中常用的鏡語方式。愛森斯坦曾說過,將對列鏡頭組接在一起時,其效果“不是兩數(shù)之和,而是兩數(shù)之積”。這正是蒙太奇為我們創(chuàng)作專題片所奠定的觀念基石:富于表現(xiàn)力,增強說服力,將所要傳達的理念闡發(fā)得淋漓盡致。此外,對與內容、思想表達相關的“貼話”空鏡頭進行大膽組接,其所構筑的新意也是專題片思想內蘊力度、深度與厚度的外化表現(xiàn)。專題片的聲音處理是與蒙太奇思維和諧統(tǒng)一的,“聲畫對位”常用于專題片中以產生獨特的表現(xiàn)或審美效果。在專題片中,聲音和畫面往往圍繞同一個理念,在各自相對獨立表現(xiàn)的基礎上,又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差異來達成和諧,共同為說理服務。專題片中的聲音處理重心在于解說詞,“主題先行”在很多時候也意味著“解說詞先行”。專題片聲畫對位的特點是利用聲音和畫面不同步產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調動人的視覺和聽覺,引導人們把聲音和畫面聯(lián)系起來思考,聲畫互補,從而加深對于所要傳達的理念的認識。當然,這是以聲畫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為基礎的,涉及到語境和意義的構筑問題。而紀錄片的鏡語方式,應當說主要是“長鏡頭”。有關長鏡頭的源頭,可上溯到早期電影的那些具有一鏡拍完紀實風格的影片,其理論以法國的電影理論家巴贊為主要代表。長鏡頭所具有的時空完整、統(tǒng)一性以及景深性、多義性的“生活流”特質,是紀錄片完整再現(xiàn)生活,增強真實感的主要及重要的鏡語方式,符合紀錄片“美是生活”的美學指導思想以及“紀實”性的敘事形態(tài)或風格。紀錄片多運用長鏡頭推進敘事進程,把鏡頭中的各種內部運動方式統(tǒng)一起來,時間上保持了客觀事物的流程完整,空間上保證了關系的整體性,自然流暢又富有變化,為畫面造成多種角度和景別,往往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tài)引領觀眾靜觀關注事件的發(fā)展。紀錄片盡可能多地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