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簡單機械
教材分析與復習建議
民族中學王恩紅
1、知道簡單機械。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2、知道機械效率。了解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
3、了解人類使用機械的歷程。了解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課程標準要求考綱分析知道什么是杠桿平衡;能正確作出杠桿所受動力和阻力的力臂,知道什么是杠桿(能正確作出力的力臂)、什么是杠桿平衡,能對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的過程做出正確說明,以及如何得出正確的結論等;能利用杠桿平衡條件的關系式F1L1=F2L2進行簡單的計算。(B)知道使用定滑輪和動滑輪施加力的特點,能根據具體要求組裝滑輪組。(B)能說明機械效率的普遍意義,并能根據公式η=W有/W總×100%進行一般的計算。(B)本章地位和作用本章第一節(jié)杠桿在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好這部分知識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杠桿是一種重要的簡單機械,也是學習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
第二節(jié)滑輪的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滑輪是繼上一節(jié)“杠桿”之后學生學習的又一種重要的簡單機械,滑輪實質上是杠桿的變形,可以通過杠桿平衡條件來分析,同時滑輪也是后面學習機械效率的基礎。
第三節(jié)機械效率是對前面滑輪知識的綜合、擴展和運用。這一部分的內容體現了物理知識最終要服務于生產和生活的理念。所以本節(jié)課無論從課標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fā)展要求上看都處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過程與方法認識杠杠、定滑輪和動滑輪。知道簡單機械的一些應用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課程目標要求通過了解杠杠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通過探究了解杠杠的平衡條件,能在實際操作中選擇合適的杠杠通過實驗,探究滑輪、斜面和輪軸的特點課程目標知道輪軸和斜面也能省力編寫體例和意圖開頭語
教材體例安排章首圖利于學生整體把握本章的知識框架和布局
章節(jié)用以開拓視野了解前沿科技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引起學生對生活中熟悉或不熟悉問題的發(fā)現
用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問題的關注
增強學生動腦動手能力標題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引起學生的注意內容用于表述和分析基本事實、概念定律和結論。教材總覽教材總覽教材總覽教材總覽教材總覽1、緊密聯系日常生活。本章所選取的內容注重從與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實例入手,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例如,在杠桿一節(jié)教材選用的“賽艇的漿”、“各種剪刀”、“指甲刀”、“鉗子”、“自行車的車閘”、“獨輪車”等。在滑輪一節(jié)“旗桿頂的定滑輪”、“自來水龍頭”、“門把手”、“自行車腳踏板”、“自行車把手”等。大量的這類生活現象,由于跟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能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他們思考這些現象背后的物理知識。在思考、分析這些現象的過程中,學生既能學到物理知識,也能夠經歷科學研究的分析過程,認識到在不同的現象中會蘊含著相同的物理規(guī)律的認識體驗。編寫意圖和特點利用圖片生動直觀地提供信息。
本章圖片較多,蘊藏豐富的信息,恰到好處地分布在教材的不同位置,起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圖片編寫意圖和特點直觀圖片的作用位于節(jié)首的圖片,穿插在教材中的圖片,如圖12.1--3中的稱象圖片、12.1-4中的賽舟圖P76頁的搬動木料的場景、P81頁的漫畫等,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思維,對每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起著啟動和引領作用;編寫意圖和特點艇的漿、12.1-8中的獨輪車、12.2-2中的旗桿頂的定滑輪和起重機上的動滑輪、12.2—5中的各種輪軸、12.2-6中的盤山公路等,能夠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性認識;編寫意圖和特點編寫意圖和特點
將機械效率和功的原理的內容有機整合。新教材不再明確提出功的原理的內容,而是在機械效率引入的過程中自然的滲透了該內容,其用意是降低難度,但還要給學生一定的感性認識,使學生能體會出人類發(fā)明和研究各種機械的意義。
編寫意圖和特點新舊F1F2沿光滑斜面拉到頂端,F1
F2,W1
W2.F1S1F2S2Gh關于功的原理的處理建議:BB定滑輪漫畫3、新教材將一些結論具體的呈現出來,減去了學生要在教材上再填寫該內容的麻煩。比如:79頁三種類型杠桿的名稱、83頁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83頁使用滑輪組時提起物體的力與繩子段數的關系。編寫意圖和特點4、將“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改為“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在學習過機械效率后,往往對哪些因素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總是感到比較困惑,盡管可以通過公式的推導給學生一定的認識,但還是會比較困難。而通過實驗就會給學生充分的感性認識,利于學生接受。但該實驗在操作過程中又需要解決另一方面的難題: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和物體上升的高度不易測量。編寫意圖和特點將“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改為“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關于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建議:CC22.斜面是一種簡單機械,盤山公路可看成是斜面.如圖所示,一輛客車在盤山公路上行駛,假如客車質量為7000kg,向上行駛過程中牽引力保持30000N不變。行駛了2000m的路程時,客車升高了300m.在此期間,求:
(1)牽引力做了多少功?(2)盤山公路的“機械”效率是多少?安徽考題7關于科學世界17.如圖所示,有一斜面長為L,高為h,現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為G的物體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已知物體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為f則下列關于斜面機械效率η的表達式正確的是D2012年安徽中考題1、教學目標:認識杠桿;認識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器中識別出杠桿;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杠桿的應用;經歷繪制杠桿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2、教學重難點本節(jié)教學重點:杠桿平衡條件是人們分析、計算杠桿問題的理論依據,也是研究其他各種簡單機械的基礎,所以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并運用它分析有關問題是本節(jié)的重點。
本節(jié)教學難點:很多學生盡管能正確說出力臂的定義,但遇到實際問題時仍把支點到動力或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作為力臂,所以力臂的概念及其畫法是本節(jié)的難點。
F1F2這樣畫的動力與阻力對嗎?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一、杠桿的概念: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O。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動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l1。阻力臂:從支點O到阻力F2作用線的距離l2。F1F2l1o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O。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動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l1。阻力臂:從支點O到阻力F2作用線的距離l2。l2一、杠桿的作圖: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O。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動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l1。阻力臂:從支點O到阻力F2作用線的距離l2。F1F2l1o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O。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動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l1。阻力臂:從支點O到阻力F2作用線的距離l2。l23、難點形成的原因分析:第一,從教材的編排上看,課本從尋找各種類型杠桿的共同點得出杠桿的定義,引出杠桿的五個名詞,再進入到怎樣找力臂,這樣雖然簡潔,但不明了,特別是力臂,書本沒有說明為什么要這樣定義力臂,但要求學生會畫出各種杠桿中的力臂,而力臂又不一定在杠桿上,這樣的編排過程,缺少了必要的解釋和說明,給學生正確作圖帶來了困難。第二,從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來看,初二學生的幾何作圖雖有一定的基礎。但是,應用到物理學上還有一段距離;其次要作好圖,還必須要求學生對以前所學的“力的三要素”作圖及“物體受力分析”有較好的掌握。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生產經驗,綜合概括能力較差,所以很難從日常工具中抽象出杠桿模型,更難畫出一些變形的杠桿的示意圖。學生對支點理解具有局限性,不少學生誤以為支點是固定不動的一點,遇到運動的物體如動滑輪這一特殊杠桿時,如何確定支點就難了,部分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誤以為動力和阻力的方向總是相反的。有的同學在具體畫力臂時,常把支點到力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錯誤地當成力臂,遇到較“復雜”的問題時感到無從下手,學生往往很難全面照應,要正確地作好杠桿的示意圖,要求學生要有較好的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的能力。杠桿的五要素的處理4、突破難點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二,增強實驗教學,教師使用基本的實驗儀器及多媒體課件等,培養(yǎng)學生進行觀察和實驗、總結實驗結果的能力;第三,通過練習教學,注意培養(yǎng)分析物理條件,抽象出杠桿的理想模型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第三,盤山路抽象出斜面。畫力臂學生常把支點到力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即點到點的距離錯誤地當成力臂。為了克服這一難點,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力臂的概念;其次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如圖示畫力F1的力臂時,不能把OA當作F1的力臂,而是點O到F1的作用線的距離。因而畫力臂先要畫力的作用線,簡單通俗講就是將“力”進行正向或反向“延長”,延長線用虛線,結合數學上的點到直線的距離,利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作出支點到力的作用垂直距離,畫好垂足,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支點O與垂足間的這一線段用大括號括起來就是力臂。教師板演,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分別作出力F1及F2的力臂L1和L1。按這樣的作法就不難作出力臂。4、突破難點的幾個環(huán)節(jié)我們要面向多數學生的實際,符合中等學生的認知水平,適合一般思維的發(fā)展狀況,貫徹因材施教原則,使學生的品德和心理得到同步和諧的發(fā)展,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程序,通過下面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第一,通過書本內容的教學,抽象概括出杠桿的物理概念,總結歸納杠桿的共同特性;2.在A點畫最省力的力的示意圖;2.在A點畫最省力的力的示意圖;F1F14、突破難點的幾個環(huán)節(jié)第四,通過復習教學,注意引導學生做好總結,整理知識,歸納研究物理方法。杠桿中9+4=4+9的問題6.如圖,AB為能繞B點轉動的輕質杠桿,中點C處用細線懸掛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個豎直向上大小為10N的拉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物重G=
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變,將A端緩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離,在提升的過程中,拉力F將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20不變
安徽中考力F始終與杠桿垂直杠桿由圖中位置到豎直位置的過程中,力F如何變化?MFM安徽中考7.如圖所示,不計重力的杠桿OB可繞O點轉動,重為6N的重物P懸掛在杠桿的中點A處,拉力F1與杠桿成30o角,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請在圖中畫出拉力
F1的力臂,并可求出拉力的大小F1=
N.畫出下圖中力臂的力20.圖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中:(1)首先應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這一調節(jié)過程的目的是為了使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不產生影響,這時杠桿重力的力臂為
。(2)實驗過程中,給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狀態(tài),這時就可讀出相應的數據。當然也可通過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傾斜狀態(tài)下達到平衡,并進行相關數據的測量。但我們總是選取杠桿的水平平衡狀態(tài)進行實驗,其原因主要是
。安徽2007
評析:對于杠桿,就理論而言沿一定的角度斜,也依然可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但動手做過實驗的學生都知道,力臂測量不易把握,更不要說力臂的直接讀數了。所以我們平時要引導學生勤于動手、積極的思考、主動探索。選取杠桿的水平平衡狀態(tài)進行實驗,其原因主要是
。教學目標: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知道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了解其他簡單機械的一些使用。教學重難點本節(jié)教學重點: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在生活、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機械效率等知識的基礎,所以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是本節(jié)的重點。
本節(jié)教學難點:把滑輪看作是變形的杠桿,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尤其是確定動滑輪的支點,學生不容易想象;根據滑輪組的組裝情況,判斷繩子的股數,學生容易把握不準。所以滑輪的實質(尤其是動滑輪)和判定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本節(jié)的難點。
教學建議本節(jié)課實驗器材比較簡單,知識的難度也不大,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親身實踐,讓他們通過實驗探究,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老師當好組織者、引導者。
一、簡單機械
2.動滑輪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1.定滑輪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滑輪F1F2l2l1OF1F2l2l1O
動滑輪的支點在分析時學生易出錯,可設法化解,如:推圓輪(圓柱)上臺階,找出圓輪繞著轉動的點不在圓心而在輪邊緣。F1F2l2l1O
如何判斷繩子的段數?例如圖1所示的滑輪組。為了使學生容易理解用一條橫線將定滑輪與動滑輪分開,并將橫線上方的定滑輪那部分全部遮蓋,如圖2所示(我把圖2稱為圖1的等效圖)。這樣就很容易看出圖1甲所示的滑輪組承重繩子為4段,那么,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1/4。圖1乙滑輪組為5段,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1/5。若配合實驗并運用物體平衡條件加以分析,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從以上分析得:滑輪組中承重繩子的段數,就是跟動滑輪(包括動滑輪框)直接接觸的繩子段數。1、教學目標: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知道什么是機械效率;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2、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知道解機械效率的概念。教學難點:通過實驗,分析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教學建議(一)對機械效率的認識導出機械效率概念后,讓學生計算起重機的機械效率,通過分析使學生明確:機械效率越大,說明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比例越大,這正為我們所需,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討論機械效率總小于1的道理,并啟發(fā)進一步思考: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二)關于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實驗前要明確的注意點:彈簧測力計應勻速緩緩向上拉如何正確測出鉤碼上升高度h和手移動距離S?教師應作適當指導:一把尺較難同時測出S和h,可只測h,再利用S=3h的關系求出S的數值從實驗數據中分析介紹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概念時,學生對總功、有用功往往區(qū)分不清,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完成工作的目的是將重物舉高,即機械(動滑輪)對重物做的功為有用功,而動力對機械(手拉動滑輪的繩)做的功(包括舉高重物、提升機械自身、克服摩擦做的功)為總功。方式實驗后通過分析額外功產生的原因,了解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原因,明確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措施。19.某同學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G,按圖示組裝好器材,拉動彈簧測力計使物體勻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別測出物體上升的高度h和繩端移動的距離s,在物體靜止時讀出拉力的大小F,最后,根據公式η
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以上操作過程存在一處錯誤,請在錯誤的句子下面畫上橫線,并寫出正確的操作方法:
.
(2)為了提高滑輪組提升物體時的機械效率,請?zhí)岢鰞蓷l措施:①
.
②
.
安徽中考題-0918、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
①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在A點用輕繩懸掛總重為G的鉤碼,在B點用輕繩豎直懸掛一個彈簧測力計,使杠桿保持水平;
②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緩慢勻速上升(保持0點位置不變),在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F,利用刻度尺分別測出A、B兩點上升的高度為h1、h2回答下列問題:(1)杠桿機械效率的表達式為η=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
(2)本次實驗中,若提升的鉤碼重一定,則影響杠桿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若只將鉤碼的懸掛點由A移至C,O、B位置不變,仍將鉤碼提升相同的高度,則杠桿的機械效率將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安徽間接考題11第一輪教材復習建議(討論稿)學生先畫阻力方向與力臂之后讓學生對照定義理解支點、A(1)實驗前應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目的:
(2)實驗過程中,給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目的:這一調節(jié)過程的目的是為了使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不產生影響。方便直接讀出力臂實驗過程還原(3)小明做實驗記錄如下,便得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對嗎?為什么?B1拉桿式旅行箱可看成杠桿,如圖所示·已知OA=1.0m.OB=0.2m,箱重G=120N.請畫出使箱子在圖示位置靜止時,施加在端點A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圖,且F=
N.2.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同用一根重力不計的均勻扁擔抬起一個900N的重物。已知扁擔長為1.8m,重物懸掛點與哥哥的肩之間的距離OA=0.8m,如圖所示。則
A.以哥哥的肩A為支點,可計算出弟弟承擔的壓力為400NB.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4:9C.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9:5D.以弟弟的肩B為支點,可計算出哥哥承擔的壓力為600NC3.如圖,輕質杠桿AB可以繞O點轉動,在A點用細線懸掛一重物,在B點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動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若將動力的方向改為沿虛線方向,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A.動力臂增大,動力增大
B.動力臂增大,動力減小C.動力臂減小,動力減小
D.動力臂減小,動力增大D4.如圖,AB為能繞B點轉動的輕質杠桿,中點C處用細線懸掛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個豎直向上大小為10N的拉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物重G=
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變,將A端緩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離,在提升的過程中,拉力F將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20不變
安徽中考E力F始終與杠桿垂直5杠桿由圖中位置到豎直位置的過程中,力F如何變化?MFM同學們,你掌握了嗎?測測你F舉例說明生活中你了解的這三種杠桿的應用G1定滑輪實質是什么?
有什么特點?2動滑輪實質是什么?
有什么特點?H1怎樣理解?1不考慮G動和摩擦2考慮G動,不考慮摩擦3考慮G動與摩擦IJ1輪軸實際是個:1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總功?2從井中打水和撈桶時,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分別是什么?3下圖中,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分別是什么?KF1測哪些量?2怎樣設計實驗表格?4怎樣提高機械效率?3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5由掛2個鉤砝變成掛4個,
機械效率變大原因是什么?LJ1斜面的機械效率:2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因素是什么?怎樣提高斜面機械效率?F1F2沿光滑斜面拉到頂端,F1
F2,W1
W2.F1S1F2S2GhAAN延伸: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裝置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如下:
若只將鉤碼的懸掛點由A移至C,O、B位置不變,仍將鉤碼提升相同的高度,則杠桿的機械效率將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O.(2016?濱州)利用四個相同的滑輪,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用同樣的時間,把質量相等的重物G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甲、F乙,拉力做的功分別為W甲、W乙,拉力的功率分別為P甲、P乙,機械效率分別是η甲、η乙(忽略繩重與摩擦),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A.F甲<F乙
η甲=η乙B.F甲>F乙
η甲>η乙C.W甲>W乙P甲>P乙D.W甲=W乙P甲=P乙ADQ安徽省中考解析7拉桿式旅行箱可看成杠桿,如圖所示·已知OA=1.0m.OB=0.2m,箱重G=120N.請畫出使箱子在圖示位置靜止時,施加在端點A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圖,且F=
N.安徽間接考題1620.圖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實驗中:(1)首先應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這一調節(jié)過程的目的是為了使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不產生影響,這時杠桿重力的力臂為
。(2)實驗過程中,給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狀態(tài),這時就可讀出相應的數據。當然也可通過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傾斜狀態(tài)下達到平衡,并進行相關數據的測量。但我們總是選取杠桿的水平平衡狀態(tài)進行實驗,其原因主要是
。安徽2007評析:對于杠桿,就理論而言沿一定的角度斜,也依然可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但動手做過實驗的學生都知道,力臂測量不易把握,更不要說力臂的直接讀數了。所以我們平時要引導學生勤于動手、積極的思考、主動探索。21.斜面是一種常見的簡單機械,在生產和生活中利用斜面提升物體可以省力。圖示為傾角θ=30。的固定斜面,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4N,將一物體從斜面底端勻速拉上斜面,已知物體上升的高度h=1m
(1)求拉力F做的功;
(2)若斜面的高度H一定,傾角θ可以改變,試推導:在不考慮摩擦時,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將重為G的物體勻速拉上斜面頂端.θ越小,F越小。安徽間接考題-1117.如圖所示,有一斜面長為L,高為h,現用力F沿斜面把物重為G的物體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已知物體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為f則下列關于斜面機械效率η的表達式正確的是D安徽間接考題-15特別注意:學生常將功率和效率混為一談,應在習題教學時讓學生加以辨析,使之明白兩者為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機械效率不一定高,兩者間無因果關系。功率和效率處理方式: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G=12N的物體勻速提升20cm。所用的拉力F=5N,所做的有用功為
J,機械效率為
,當改為提升18N的重物時,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忽略繩重和滑輪與軸的摩擦)
2.480%85.7%FG在建筑工地上,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運送建筑材料.在l00s內將重4400N的建筑材料勻速提升了20m,拉力F做功為1.1×105J,則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為
J,機械效率為
,拉力F的大小是
N.
8.8×104
80%2.75×103安徽中考題19.某實驗小組進行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先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所受的重力G(如圖甲),再按圖乙所示的連接方式組裝好滑輪組,并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1)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2)圖乙中,為了測量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A同學認為應該在彈簧測力計靜止時讀數,B同學認為應該在緩慢勻速提升時讀數,正確的是
(選填“A”或“B”)同學的方法。(3)按照正確的測量方法,測出的拉力F與鉤碼所受重力G的大小關系為F
。(選填“>”“<”或“=”)(4)實驗中要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是為了
.
19(1)2.0(2)B(3)>(4)測量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從而計算有用功和總功安徽中考題-1320156.如圖,AB為能繞B點轉動的輕質杠桿,中點C處用細線懸掛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個豎直向上大小為10N的拉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物重G=
N。若保持拉力
方向不變,將A端緩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離,在提升的過程中,拉力F將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工人師傅使用一個動滑輪將400N的重物勻速提升3m高處,假如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大小為250N,則
A.拉力所做的功為750JB.機械的效率為80%C.若用該動滑輪提升更重的貨物,機械效率將保持不變D.若采用輕質滑輪完成原任務,機械效率將保持不變安徽中考題-1417.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同用一根重力不計的均勻扁擔抬起一個900N的重物。已知扁擔長為1.8m,重物懸掛點與哥哥的肩之間的距離OA=0.8m,如圖所示。則
A.以哥哥的肩A為支點,可計算出弟弟承擔的壓力為400NB.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4:9C.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9:5D.以弟弟的肩B為支點,可計算出哥哥承擔的壓力為600N安徽中考題-1414.如圖,輕質杠桿AB可以繞O點轉動,在A點用細線懸掛一重物,在B點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動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若將動力的方向改為沿虛線方向,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A.動力臂增大,動力增大
B.動力臂增大,動力減小C.動力臂減小,動力減小
D.動力臂減小,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紅薯代銷協議合同范本
- 無償贈與房屋合同范本
- 簡易送餐合同范本
- 高樓出租轉讓合同范本
- 清包工路面合同范本
- 電力改造簡易合同范本
- 產品售后合同范本格式
- 汽水代理合同范本
- 異地定制裝修合同范本
- 2025技術學院勞動合同
- 數學-河南省湘豫名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春季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湘豫二模)試題和答案
- 中央2025年中國殘聯直屬單位招聘26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青秀區(qū)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GB/T 10810.2-2025眼鏡鏡片第2部分:漸變焦
- (2025)會計基礎考試題庫及答案(帶答案解析)
- 2025年暖通空調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鐵塔安全考試試題及答案
- AI技術在舞蹈實訓空間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 《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特點》課件
- TEE在心臟手術中的應用
- 田徑運動會各種記錄表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