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名師對話】2020-2021學年高中歷史必修一課后作業(yè):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1頁
【與名師對話】2020-2021學年高中歷史必修一課后作業(yè):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2頁
【與名師對話】2020-2021學年高中歷史必修一課后作業(yè):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3頁
【與名師對話】2020-2021學年高中歷史必修一課后作業(yè):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作業(yè)(三)一、選擇題1.為解決下圖所反映的問題,當時政府所實行的措施是()A.實行郡縣制 B.設立中朝C.頒布“推恩令” D.設立藩鎮(zhèn)解析:圖中反映了漢初實行的郡國并行制,這一制度后來嚴峻威逼了中心集權。為解決這一問題,漢武帝頒布了“推恩令”,使得中心集權得以加強。答案:C2.下圖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在地方設置節(jié)度使 B.加強中心集權C.分割宰相職權 D.改革科舉制度解析:本題考查同學的分析理解力氣。漫畫反映了北宋把地方的兵權、財權收歸中心,加強中心集權。答案:B3.下圖為元朝疆域圖局部,行省轄區(qū)不僅地域?qū)拸V,且省界犬牙交叉,使其無山川險阻可依,從其布局特點可以推斷元統(tǒng)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A.擴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圍及權限B.促進各地區(qū)間的經(jīng)濟平衡進展C.防范地方割據(jù)以鞏固中心集權D.南北縱向分區(qū)有利于民族融合解析:本題考查提取圖片信息并綜合分析問題的力氣。從圖片及材料可看出元朝設立行省制度是為了防范地方割據(jù)勢力以鞏固中心集權。故選C。答案:C4.“從理論上講,秦漢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分,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獨主,是國家全部人唯一的君主?!睂Υ瞬牧侠斫庹_的是()A.共主說明周王實現(xiàn)了高度集權B.獨主是指皇帝實行地方長官任命制C.本質(zhì)上都以血緣親疏支配權力D.兩者在統(tǒng)治方式上并無實質(zhì)性區(qū)分解析:材料表明,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是天下的共主,而當時的各諸侯國具有相對獨立性,“周王實現(xiàn)了高度集權”觀點錯誤,排解A項。C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也不符合史實。D項觀點錯誤。材料表明,秦漢以后的皇帝是天下的獨主,是國家全部人唯一的君主,即皇帝獨欖大權,包括任免官吏的權力,故B項正確。答案:B5.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頻繁更換宰相。僅開元元年至開元八年短短八年間,先后更換的宰相就有12人之多,下表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唐玄宗這樣做的目的是()劉幽求5個月張說6個月魏知古1年10個月姚崇3年2個月陸象先1年7個月盧懷慎3年郭元振5個月宋璟3年2個月A.遴選合適的政務助手B.防止毀滅宰相的專權C.確保人才的合理利用D.讓宰相之間相互牽制解析:頻繁更換宰相,目的是避開宰相在位時間太久,導致權力過重威逼皇權。這是唐玄宗抑制相權的措施,故選B項。答案:B6.唐太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寫《唐律疏議》解釋律令條文。這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為完整的法典。它頒布前審批時需要通過()①尚書省②中書?、坶T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在唐朝的三省中,負責審議的是門下省,但最終打算權把握在皇帝的手中,故法典的頒布要通過門下省批閱,最終由皇帝定奪。答案:A7.隋唐時期社會全面富強,具體表現(xiàn)在國力的強盛、經(jīng)濟的發(fā)達、文化的興盛等方面。史學家們在總結(jié)其緣由時,曾歸結(jié)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創(chuàng)新、成熟與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與完善體現(xiàn)在()A.既減弱了相權,鞏固了皇權,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員責任明確,分工細密C.機構(gòu)運作程序合理D.負責皇家與國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脫離而自成系統(tǒng)解析:本題實際考查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的進展。從秦創(chuàng)立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以來,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減弱。三省六部制體現(xiàn)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主要是在機構(gòu)的設置和運行方式上,既減弱了相權,鞏固了皇權,又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A8.“(宋)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尚書、門下并列于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對掌大政。天下財賦,內(nèi)庭諸司,中外管庫,悉隸________?!本渲袡M線部分文字可能是()A.中書門下B.戶部C.三司D.通判解析:宋代為減弱相權,分別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故天下財賦、中外管庫悉隸三司。答案:C9.范仲淹于公元1015年中進士,曾先后做過河中府通判、饒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并于1043年回朝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繼而推行新政。以下對范仲淹仕途中職位的描述,錯誤的是()A.通判負責監(jiān)督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C.樞密使的設置有利于加強君權D.參知政事行使地方監(jiān)察權解析:宋代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地方長官;派文臣擔當知州,管理地方行政;設參知政事和樞密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和軍權。故D表述錯誤。答案:D10.《元史》載:“行中書省,凡十(一),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為表里”,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轉(zhuǎn)變了宋朝地方無權、人浮于事的局面B.行省設丞相,擁有行政大權C.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D.官職有明確分工并相互協(xié)調(diào)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同學從材料中獵取信息的力氣。從材料里無法得出B、D的信息,C是行省制度的影響。從材料里可以看出其對地方的有效管轄。答案:A11.有學者認為:社會階層之間的流淌性影響到社會開放的程度。從這一觀點動身,唐朝社會開放程度較高,主要得益于實行()A.三省六部制B.科舉制C.察舉制D.行省制解析:科舉制下,以考試成果作為錄用官員的依據(jù),士子來自社會各階層,造成各階層之間地位的浮動性大,從而帶來了社會的開放和變化,故選B。答案:B12.閱讀下列依據(jù)《中國古代職官》編制的表格,這一表格反映了科舉制度()時期兩宋明清項目50%以上的進士43%的進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貧寒家庭A.實質(zhì)是地主階級的選官制度B.扭轉(zhuǎn)了傳統(tǒng)等級和門第的觀念C.促進部分社會階層變動D.完全實現(xiàn)了官員選拔的公正、公正解析:由表格中出身“平民”“貧寒家庭”的進士比例可以看出,科舉制促進了部分社會階層的變動,擴大了官吏來源,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答案:C二、非選擇題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賤有常辱,貴有常榮,賞不能勸其努力,罰不能戒其怠惰?!抖Y記》材料二兩漢的察舉制,大體可分為在先的“賢良”與后起的“孝廉”兩大項。“賢良”所舉大抵為現(xiàn)任之官,“孝廉”為孝子廉吏之稱……——《國史大綱》材料三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事倉卒,權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yōu)劣,非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為成法,自魏至晉,莫之能改……而舉世人才,升降蓋寡,徒以馮(憑)籍世資……劉毅云“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者也。——《宋書·恩幸傳》材料四大唐貢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貢之科,有秀才,有明經(jīng),有時法,有書,有算。自京師、郡、縣,皆有學焉?!锻ǖ洹みx舉·歷代制下》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時期官職任用的主要途徑是什么?與材料一相比較,材料二所反映的選官制度在選拔標準上有何進步性?(2)材料三反映的又是什么選官制度?結(jié)合所學可知此制度有哪些弊端?(3)材料四反映的選官制度是什么制度?結(jié)合所學學問指出此制度的主要特點。(4)上述材料對今日的干部任用、公務員考試有何啟示?解析:本題考查古代選官制度,旨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綜合概括歷史問題的力氣。答案:(1)世襲。留意品德和才學。(2)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選拔,任人唯親,壓制人才。(3)制度:科舉制。特點: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4)留意德才兼?zhèn)?;推舉與考試相結(jié)合;反對任人唯親等不正之風。1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貞觀政要·論政體》材料二隋唐時期正式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門下省就負責諫議和封駁,不僅有權對宰相作出的決策提出異議,也可以對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見。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認為“穩(wěn)便”的方法是什么?(2)唐太宗認為宰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唐朝宰相的權力主要受哪些因素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