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4 空氣和氧氣-2022-2023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浙教版)(解析版)_第1頁
專題14 空氣和氧氣-2022-2023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浙教版)(解析版)_第2頁
專題14 空氣和氧氣-2022-2023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浙教版)(解析版)_第3頁
專題14 空氣和氧氣-2022-2023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浙教版)(解析版)_第4頁
專題14 空氣和氧氣-2022-2023學年八年級科學下冊期中期末考點大串講(浙教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4空氣和氧氣空氣的成分和應用1.

空氣的成分和組成。第一個對空氣組成進行探究的化學家:拉瓦錫(第一個用天平進行定量分析)。空氣成分O2N2CO2稀有氣體其它氣體和雜質體積分數(shù)21%78%0.04%0.93%0.03%注:空氣成分含量是按體積分數(shù)計算的,而且是個粗略值。2.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1)測定原理:在一個密閉容器內,用一種足量的易燃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一種固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倒吸入密閉容器內的體積,即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2)實驗裝置:如右圖(3)實驗步驟:A先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將集氣瓶內水面上的容積分成五等分并做上記號。B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C用止水夾夾緊橡皮管,點燃紅磷,迅速伸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D燃燒結束,冷卻至室溫后,打開止水夾。(4)實驗現(xiàn)象:紅磷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有大量白煙生成;冷卻后打開止水夾,水經導管進入集氣瓶,約占集氣瓶內空氣總體積的1/5。(5)反應的文字表達式:。(6)結論: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注:①實驗前,導管應預先注滿水,否則在燃燒完畢,裝置冷卻后打開止水夾時,進入的水會有一部分留在導管內。②實驗時,確保氣密性良好。③實驗時,藥品必須過量,燃燒后才能完全消耗掉瓶內空氣中的氧氣。④實驗結束后,帶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才能打開止水夾。⑤可用來反應的物質必須是易于氧氣反應而不與空氣中其他氣體反應,且沒有氣體生成的物質。(不采用硫、木炭、鐵絲等物質代替)3.空氣的利用:(1)O2的用途:供給呼吸;支持燃燒,也叫助燃,常用于焊接、切割金屬等方面。(2)N2:a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不支持燃燒。化學性質較穩(wěn)定。b用途:燈泡中充氮氣可延長使用壽命;食品包裝充入氮氣可防腐;制造化肥、炸藥的重要原料;液氮可以做冷凍劑,醫(yī)療上用液氮冷凍麻醉或冷藏人體細胞組織等。(3)稀有氣體:a氦、氖、氬、氪、氙和氡等氣體的總稱,是混合物。b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化學性質不活潑。c用途:常用作保護氣;做光源(稀有氣體通電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諝獾奈廴緦諝庠斐晌廴镜闹饕怯泻怏w(CO、SO2、NO2)和煙塵;目前計入空氣污染指數(shù)的項目為CO、SO2、NO2、O3和可吸入顆粒物等。氧氣的制取1.氧氣的實驗室制法:(1)過氧化氫制氧氣:A藥品:過氧化氫、二氧化錳。B反應原理:2H2O2MnO22H2O+O2↑C實驗裝置:如圖D步驟:a檢查氣密性:將橡皮管用彈簧夾夾住,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水后,燒瓶與漏斗形成液面差,說明裝置不漏氣。b裝藥品:將黑色二氧化錳加入圓底燒瓶,另將帶有分液漏斗和導管的雙孔橡皮塞塞緊瓶口,放置好集氣瓶。最后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過氧化氫。c打開活塞進行反應:打開活塞,讓過氧化氫溶液從分液漏斗滴入圓底燒瓶,觀察現(xiàn)象。d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氧氣密度比空氣大,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于集氣瓶口,若復燃則氧氣已經收集滿。e收集完畢,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回收二氧化錳:待氧氣收集滿后,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回收分液漏斗剩余的過氧化氫和圓底燒瓶中的二氧化錳固體。洗滌儀器并整理器材。(2)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A藥品: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B原理:;.C裝置:此處是利用固體加熱制取氧氣,所以可選用儀器名稱:酒精燈、試管、鐵架臺、導管、集氣瓶、水槽。D操作步驟: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并排水法收集氧氣。步驟可概括為連—查—裝—定—點—收—移—熄。a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導管一端進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壁,若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或手撤離后在導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則裝置不漏氣。否則更換橡皮塞。b將藥品裝入試管:取少量高錳酸鉀裝入試管,平鋪在試管底部,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顆粒隨氧氣進入水槽、集氣瓶或堵塞導管。c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鐵夾夾在距離試管口三分之一處,試管口要低于試管底部(防止冷凝水倒流,導致試管口破裂)d點燃酒精燈加熱:先使酒精燈外焰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后對準試管中的藥品部位加熱。e集氣瓶內裝滿水,不留空氣,當導管口產生連續(xù)氣泡時才開始收集,瓶中水排盡,瓶中氧氣集滿。f收集完畢:導管不離開水槽,不能熄滅酒精燈。熄滅酒精燈:當導管撤離水槽后才能熄滅酒精燈,否則倒吸,引起試管破裂。2.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氧氣已滿。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3.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物質的化學反應速度,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4.氧氣的工業(yè)制備: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原理: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氧氣的性質和燃燒1.O2的物理性質:在通常狀況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稍大

,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2.氧氣三態(tài)變化:降溫后,氧氣可以變?yōu)榈{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3.O2的化學性質:a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條件下可與許多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釋放熱量。b特有的性質:支持燃燒,供給呼吸。4.物質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現(xiàn)象的比較反應物發(fā)生反應的條件反

現(xiàn)

象生成物在空氣中在氧氣中C+O2點燃持續(xù)紅熱,無煙、無焰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氣體盛有黑色木炭的燃燒匙應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氣瓶中S+O2點燃淡藍色火焰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S的用量不宜過多,實驗前,在瓶底放少量水P(紅)+O2點燃黃白色火焰,伴隨放熱和大量白煙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白煙,白煙易溶于水實驗前在瓶中放少量水,吸收生成的固體顆粒Fe+O2點燃灼成紅熱,離火后變冷用木條引燃后,能持續(xù)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將鐵絲熔成小球,生成黑色固體實驗前在瓶中放少量水或細沙,防止高溫熔融濺落到瓶底受熱不均而炸裂5.氧化反應①定義:物質跟氧反應叫做氧化反應。②類型:A緩慢氧化:氧化過程中進行得非常緩慢,甚至在短期內不易察覺,如鋼鐵生銹,生物呼吸作用等。B劇烈氧化:氧化過程進行得很劇烈,如硫、鐵磷等物質的燃燒。③燃燒: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劇烈的氧化反應。條件:a有可燃物;b要有助燃劑,常用助燃劑為氧氣;c溫度達到該可燃物的著火點。④爆炸:如果燃燒以極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間里發(fā)生,瞬間積累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急劇的膨脹,就會引起爆炸。一、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1.(2023八下·義烏期中)為了測定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時氧氣的最低含量是多少,活動小組的同學們進行了實驗探究。他們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先將氧氣和空氣按不同的體積比收集在集氣瓶里。集氣體的裝置如圖所示,收集氣體的方法是:在100mL集氣瓶里裝滿水,塞緊膠塞并關閉活塞b,打開活塞a通入氧氣,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當量筒內的水達到設定的體積后立即關閉活塞a,然后打開活塞b通入空氣,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36%的氣體,則通入氧氣的體積和通入空氣的體積約是()A.50mL和50mL B.60mL和40mL C.40mL和60mL D.20mL和80mL【答案】D【解析】設通入氧氣的體積為xmL,則通入空氣的體積為(100-x)mL,

那么空氣中的氧氣體積為:(100-x)×15mL,

依據(jù)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36%建立等式:x+(100-x)×15=100×36%,2.(2023八下·義烏期中)某班同學用下圖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廣口瓶內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瓶內空氣體積的1/5,乙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大于瓶內空氣體積的1/5。下列對這兩種現(xiàn)象解釋合理的是()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的紅磷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空氣受熱逸出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的紅磷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會使測量結果偏小,故①合理;

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從而使瓶內氣壓減小,導致進入集氣瓶內的水變少,那么測量結果偏小,故②合理;

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這會導致集氣瓶內外氣壓差增大,則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偏大,那么測量結果偏大,故③合理;

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空氣受熱逸出,也會造成集氣瓶內外氣壓差偏大,最終測量結果偏大,故④合理。故選D。3.(2022八下·溫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圖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下列操作中不會造成測量結果偏小的是()A.燃燒匙中的紅磷不足B.紅磷熄滅時瓶內還有氧氣剩余C.點燃紅磷后塞緊瓶塞時瓶內有部分氣體逸出D.紅磷熄滅后未冷卻至室溫便立即打開止水夾讀數(shù)【答案】C【解析】A.燃燒匙中的紅磷不足,則集氣瓶中的氧氣不能被完全消耗,那么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故A不合題意;

B.紅磷熄滅時瓶內還有氧氣剩余,也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小,故B不合題意;

C.點燃紅磷后塞緊瓶塞時瓶內有部分氣體逸出,會導致集氣瓶內氣體體積變小,集氣瓶內外的氣壓差增大,從而導致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偏大,即導致測量結果偏大,故C符合題意;

D.紅磷熄滅后未冷卻至室溫便立即打開止水夾讀數(shù),由于集氣瓶內溫度較高,則氣壓較大,導致集氣瓶內外氣壓差減小,即測量結果偏小,故D不合題意。故選C。4.(2022八下·新昌期末)納米鐵粉在空氣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熱即可劇烈燃燒(與普通鐵在氧氣中燃燒相似),如圖是納米鐵粉在錐形瓶中燃燒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納米鐵粉屬于化合物B.錐形瓶中放水可以吸收生成物C.實驗中可觀察到氣球先變大后變小D.激光手電照射使納米鐵粉的著火點降低【答案】C【解析】A.納米鐵粉是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故A錯誤;

B.錐形瓶內的水可以吸收鐵燃燒生成的熱量,防止熔融物直接低落瓶底,造成瓶底炸裂,故B錯誤;

C.在實驗過程中,鐵粉消耗氧氣,使氣壓減?。欢懦龅臒崃渴蛊績葰怏w體積膨脹壓強增大。由于后者對壓強的影響大于前者,所以氣球體積增大。當反應結束后,由于溫度降低,因此氣壓減小,則此時氣球體積減小,故C正確;

D.著火點是可燃物的性質,不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故D錯誤。故選C。5.(2022八下·婺城期末)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有a、b、c、d四種物質,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關系如圖刻度紙所示(例如:a的質量為5g,d的質量為2g)。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反應結束后,再次測得各物質的質量變化,并通過刻度的移動來表示,且記錄在同一張刻度紙上:刻度線Ⅰ向右移動9格;刻度線Ⅱ向左移動8格;刻度線Ⅲ向左移動8格。請回答:(1)該反應的類型是。(2)a、b變化的質量比為。【答案】(1)分解反應(2)9:17【解析】由圖可知,開始時,a=5g、b=22g-5g=17g、c=28g-22g=6g、d=30g-28g=2g。反應后,刻度線Ⅰ向右移動9格,刻度線Ⅱ向左移動8格,刻度線Ⅲ向左移動8格,故a=5g+9g=14g、b=22g-14g-8g=0g、c=28g-8g-14g=6g、d=2g+8g=10g,故反應后,a質量增加,是生成物;b質量減小,是反應物;c質量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是不參與反應的雜質;d質量增加,是生成物。

(1)a、d是生成物,b是反應物,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則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2)a、b變化的質量比為:(14g-5g):(17g-0g)=9:17。6.(2022八下·諸暨期末)小敏用圖甲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1)紅磷點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瓶塞,此時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2)火焰熄滅后振蕩集氣瓶,等裝置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內的部分水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集氣瓶中消耗的氧氣體積可用表示。(3)小敏將裝置改成圖乙所示,點燃紅磷前先塞緊瓶塞,再用電熱棒給紅磷加熱。請分析改進后的優(yōu)勢:。【答案】(1)紅磷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大量熱量(2)進入集氣瓶的水的體積(3)能避免甲實驗中將燃燒匙伸入時因受熱導致部分空氣逸出而形成的誤差,從而使實驗結果更準確。【解析】(1)紅磷點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瓶塞,此時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紅磷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出大量熱量。

(2)火焰熄滅后振蕩集氣瓶,等裝置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內的部分水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集氣瓶中消耗的氧氣體積可用進入集氣瓶的水的體積表示。

(3)小敏將裝置改成圖乙所示,點燃紅磷前先塞緊瓶塞,再用電熱棒給紅磷加熱,改進后的優(yōu)勢為:能避免甲實驗中將燃燒匙伸入時因受熱導致部分空氣逸出而形成的誤差,從而使實驗結果更準確。7.(2022八下·麗水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①按圖甲所示組裝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后,調節(jié)右邊敞口容器和集氣瓶的水面相平,此時集氣瓶內氣體的體積為V1;②關閉活塞,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塞緊瓶塞,火焰熄滅后,冷卻至室溫,打開活塞,觀察到集氣瓶中的水面上升。待水面不再上升時,集氣瓶內的氣體體積為V2;③向敞口容器內加入一定量的水至兩邊水面再次相平,此時集氣瓶內的氣體體積為V3。整個實驗過程中,壓強傳感器測得的壓強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請回答:(1)點燃燃燒匙內紅磷,立即塞緊瓶塞,觀察到紅磷劇烈燃燒,產生并放出熱量;(2)根據(jù)圖乙中壓強變化曲線,de段壓強增大對應的操作是;(3)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集氣瓶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表達式為。(用字母表示)【答案】(1)大量白煙(2)打開活塞(3)V【解析】(1)點燃燃燒匙內紅磷,立即塞緊瓶塞,觀察到紅磷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并放出熱量;(2)根據(jù)圖乙可知,de段氣壓增大的操作應該為:打開活塞;

(3)根據(jù)描述可知,集氣瓶內空氣的體積為V1,氧氣的體積為:V1-V3;

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V18.(2022八下·舟山月考)兩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定量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小金仿照這個歷史上著名實驗的原理,用如圖2所示的裝置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寫出上述實驗中氮氣的物理性質:(2)小金在用如圖的裝置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進入集氣瓶的水大于集氣瓶容積的15,導數(shù)這一結果的原因是①燃燒匙中的紅磷放少了②實驗前橡皮管上的彈簧夾沒有夾緊③集氣瓶口上的瓶塞沒有塞緊④紅磷停止燃燒后立即打開彈簧夾⑤把點燃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后沒有立即塞緊瓶塞(3)改進后,小金發(fā)現(xiàn)在用圖乙所示的裝置做實驗時,即使在裝置氣密性良好,且操作正確的情況下,吸入的水也往往小于集氣瓶容積的15查閱資料可知,拉瓦錫實驗測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造成上述實驗偏差的原因可能是【答案】(1)不溶于水(2)②⑤(3)氧氣不能完全反應【解析】(1)氮氣的物理性質有:不溶于水。

(2)①燃燒匙中的紅磷放少了,會造成氧氣不能被完全消耗,即測量結果偏小,故①不合題意;

②實驗前橡皮管上的彈簧夾沒有夾緊,會造成燃燒時的瓶內氣體溢出,從而使瓶內外氣壓差增大,導致測量結果偏大,故②符合題意;

③集氣瓶口上的瓶塞沒有塞緊,冷卻到室溫后,外面的空氣會進入瓶內,導致進入瓶內水的質量偏小,故③不合題意;

④紅磷停止燃燒后立即打開彈簧夾,由于瓶內溫度較高,氣壓較大,那么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偏小,故④不合題意;

⑤把點燃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后沒有立即塞緊瓶塞,會導致瓶內氣體膨脹而溢出,使流入瓶內水的體積偏大,故⑤符合題意。故選②⑤。

(3)改進后,小金發(fā)現(xiàn)在用圖乙所示的裝置做實驗時,即使在裝置氣密性良好,且操作正確的情況下,吸入的水也往往小于集氣瓶容積的15。查閱資料可知,拉瓦錫實驗測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9.(2022八下·浙江期中)學校多元課外活動小組在學習了教材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得知五氧化二磷不能隨便排放到空氣中,否則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所以對該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密閉系統(tǒng)內共有50mL空氣)。然后給裝有紅磷的玻璃管加熱,同時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內的紅磷變成白煙,且較長時間內無進一步變化時停止加熱。停止加熱后,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請根據(jù)你對上述實驗的理解,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結束后,注射器內的氣體體積理論上應該減少約mL。(2)在實驗的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3)上述實驗只是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一種方法,測量過程通常會使測得的體積百分比小于1/5,你認為造成該實驗誤差的原因可能是,(寫出其中兩種)。(4)該小組同學反思上述實驗的探究過程后認為: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時,在藥品的選擇和生成物的要求上應考慮的是,(各答一條)?!敬鸢浮浚?)10(2)使裝置內氧氣被充分反應完(3)放入的紅磷太少;裝置漏氣等(4)藥品要能在空氣中燃燒且燃燒時只消耗氧氣;反應的生成物不能是氣體(合理即可)【解析】(1)注射器內氧氣的體積為:50mL×15=10mL,則氣體體積理論上的減小量為10mL。

(2)在實驗的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裝置內氧氣被充分反應完。

(3)上述實驗只是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一種方法,測量過程通常會使測得的體積百分比小于1/5,我認為造成該實驗誤差的原因可能是:放入的紅磷太少,裝置漏氣等。

10.(2023八下·浙江期末)小金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所示。實驗步驟如下:①取足量鐵粉、活性炭混合均勻制得脫氧劑,平鋪在錐形瓶內拱形有孔塑料板上,迅速塞緊瓶塞,用記號筆標記瓶塞下端位置;②在量筒中加入體積為V1的紅墨水,導管插入液面以下;③一段時間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時,此時量筒內紅墨水的體積為V2;④實驗結束后,將錐形瓶內注水至記號筆標記處,測得整瓶水的體積為V3,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卮鹣铝袉栴}:(1)檢查圖中裝置氣密性的基本操作:。(2)該實驗測得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為(用V1、V2、V3表示)。(3)與課本中燃燒紅磷進行實驗相比,本實驗的主要優(yōu)點是(寫1點)。(4)小金通過該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比實際數(shù)據(jù)大,請推測可能的原因:?!敬鸢浮浚?)將導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握緊錐形瓶,觀察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手拿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且水柱高度不變,則說明裝置不漏氣(合理即可)(2)V(3)拱形有孔塑料板增加了鐵粉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氧氣消耗更加充分(或減少點燃紅磷導致氣體外逸對實驗的影響等;合理即可)(4)導管內含有的一定體積氧氣也被消耗,導致實際空氣的體積比V3大(合理即可)【解析】(1)檢查圖中裝置氣密性的基本操作:將導管一端插入水中,用手握緊錐形瓶,觀察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手拿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且水柱高度不變,則說明裝置不漏氣。

(2)根據(jù)描述可知,量筒內減小水的體積等于氧氣的體積,即氧氣體積=V2-V1;

錐形瓶內到達記號處水的體積等于里面空氣的體積,即空氣體積為V3;

則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為:V1?V2V3×100二、氧氣的制取11.(2022八下·浙江期中)小明在做氯酸鉀制取氧氣實驗時,繪制了試管中固體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a點表示氯酸鉀的質量B.b點表示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質量C.c點表示氯酸鉀、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質量D.d點表示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質量【答案】D【解析】氯酸鉀的分解需要達到一定溫度才能進行,因此在開始一段時間內氯酸鉀的質量保持不變,那么a段的固體質量應該是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質量之和,故A錯誤;

開始分解后,二氧化錳的質量保持不變,氯酸鉀的質量不斷減小。b點時氯酸鉀正在分解,則此時固體包括二氧化錳、氯酸鉀和生成的氯化鉀,故B錯誤;

c點時固體質量保持不變,即此時氯酸鉀已經完全分解,則此時固體為氯化鉀和二氧化錳,故C錯誤;

d點時固體質量保持不變,即氯酸鉀完全分解,則表示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質量,故D正確。故選D。12.(2023八下·義烏期中)如圖為用一定質量和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和一定質量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實驗中數(shù)據(jù)分析圖象,其中不正確的是()A.B.C.D.【答案】C【解析】在反應結束前,生成氧氣的質量逐漸變大。當反應結束后,生成氧氣的質量保持不變,故A正確不合題意;

隨著反應的進行,過氧化氫的質量逐漸減小,最終減小到零,故B正確不合題意;

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氧氣和水,則反應過程中,水的質量逐漸增大。反應結束后,水的質量保持不變,故C錯誤符合題意;二氧化錳為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保持不變,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3.(2023八下·義烏期中)實驗室常用如圖甲、乙的發(fā)生裝置制取氧氣,小金又設計了如圖丙、丁的裝置用于制取氧氣,以及測量氧氣體積,相關敘述合理的是()A.分解雙氧水制取氧氣時,需定期向甲圖燒瓶中添加二氧化錳粉末B.乙圖中先關閉止水夾a再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放手后若活塞下落到原位置則裝置氣密性良好C.利用丙圖二氧化錳粉末與雙氧水制取氧氣可實現(xiàn)“隨開隨用、隨關隨?!钡牟僮鱀.若用裝置丁測量生成氧氣的體積,集氣瓶上方原有的空氣會使測量結果偏大【答案】B【解析】A.使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的過程中是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會改變,用裝置乙分解雙氧水制取氧氣時,不需定期向燒瓶中添加二氧化錳粉末,故A錯誤;

B.向上拉裝置丙中注射器的活塞并關閉止水夾a,若活塞下落到原位置則裝置氣密性良好,故B正確;

C.裝置丁中二氧化錳粉末與雙氧水不能徹底分開,不能實現(xiàn)“隨開隨用、隨關隨?!钡牟僮鳎蔆錯誤;

D.在圖丁中,依靠生成氧氣的壓強將水壓入量筒,而空氣起到傳遞壓強的作用,對氧氣體積的測量沒有影響,故D錯誤。故選B。14.()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的步驟主要有①向試管中加入藥品,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用排水法收集氣體,④加熱盛有藥品的試管,⑤停止加熱,⑥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正確的操作順序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④③⑤⑥【答案】B【解析】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的步驟主要有:

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①向試管中加入藥品;④加熱盛有藥品的試管;③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⑥將導管從水槽中取出;⑤停止加熱。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15.(2022八下·柯橋期末)某同學誤將少量KMnO4當成MnO2加入KClO3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部分物質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A.c代表氧氣B.t2時刻,KClO3開始分解C.t3時刻,KMnO4恰好完全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質的質量一直保持不變【答案】B【解析】根據(jù)圖片可知,b物質的質量少,則b是高錳酸鉀,a是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鉀分解產生氯化鉀和氧氣,所以c可以表示氯化鉀,故A錯誤;

根據(jù)圖片可知,a是氯酸鉀,在t2時質量開始減小,那么它開始分解,故B正確;

b為高錳酸鉀,當它的質量為零時,時間還沒有達到t3,故C錯誤;

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由于高錳酸鉀分解生成二氧化錳,因此它的質量先不變,再增大然后再保持不變,故D錯誤。故選B。16.(2022八下·東陽期末)一種用軟錳礦(主要成分是MnO2)制備KMnO4的工藝中主要涉及下列反應: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②2K2MnO4+2H2O通電__2KMnO4+2KOH+H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KMnO4是由離子構成的物質 B.K2MnO4中錳元素顯+7價C.反應②屬于分解反應 D.該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答案】A【解析】A.根據(jù)KMnO4化學式可知,它由鉀離子和錳酸根離子構成,故A正確;

B.在K2MnO4中,K的化合價為+1,O的化合價為-2,根據(jù)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得到:(+1)×2+x+(-2)×4=0,解得:x=+6,故B錯誤;

C.反應②中的反應物有兩種,肯定不是分解反應,故C錯誤;

D.該制法中K2MnO4是生成物,而不是主要原料,故D錯誤。故選A。17.(2023八下·義烏期中)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D可替代裝置C,E,F(xiàn)。若選用裝置D,采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氧氣應從(填a或b)管進入。(2)用制得的氧氣完成G裝置所示實驗,該實驗的實驗現(xiàn)象是?!敬鸢浮浚?)a(2)劇烈燃燒,火星四射【解析】(1)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進入集氣瓶后會沉積在集氣瓶底部,則應該讓氧氣從長導管a進入,讓空氣從短導管b排出。

(2)用制得的氧氣完成G裝置所示實驗,該實驗的實驗現(xiàn)象是:劇烈燃燒,火星四射。18.(2022八下·麗水期末)如圖所示,甲裝置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制取氧氣,乙裝置收集氧氣。請回答:(1)檢查甲裝置的氣密性:連接好發(fā)生裝置,將導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微熱試管,如果觀察到導管口,說明裝置不漏氣;(2)甲裝置有一處明顯錯誤,需要調節(jié)A螺母和(填字母)螺母改正錯誤;(3)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氣體應從(填“a”或“b”)管通入?!敬鸢浮浚?)有氣泡冒出(2)B(3)b【解析】(1)檢查甲裝置的氣密性:連接好發(fā)生裝置,將導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微熱試管,如果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不漏氣;(2)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固體制取氧氣的實驗中,為了防止水蒸氣液化后倒流進試管底部造成炸裂,要求試管口略微向下傾斜,則需要調整試管在鐵架臺上的高度和試管的傾角,因此需要調節(jié)螺母A和B。

(3)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因為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因此氧氣應該從長導管b通入,空氣從短導管A排出。19.(2022八下·杭州期末)實驗室提供H2O2、MnO2和KMnO4三種藥品及下列裝置。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問題:(1)使用B裝置制取氧氣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原因是。(2)選擇裝置A和D制取并收集氧氣。儀器a的名稱是,D中的導管靠近集氣瓶的底部,目的是。(3)選擇裝置B和C制取氧氣的步驟有:①將導氣管移出水槽;②加熱;③裝藥品;④收集;⑤熄滅酒精燈:⑥檢查裝置氣密性。正確的操作順序為?!敬鸢浮浚?)防止水分倒流,引起試管炸裂(2)長頸漏斗;將氧氣直接通入底部,減小和空氣的混合,保證氧氣的純凈(3)⑥③②④①⑤【解析】(1)使用B裝置制取氧氣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原因是:防止水分倒流,引起試管炸裂。(2)根據(jù)圖片可知,儀器a為長頸漏斗。D中的導管靠近集氣瓶的底部,目的是:將氧氣直接通入底部,減小和空氣的混合,保證氧氣的純凈。

(3)選擇裝置B和C制取氧氣的步驟有:⑥檢查裝置氣密性。③裝藥品;②加熱;④收集;

①將導氣管移出水槽;⑤熄滅酒精燈。則正確順序為:⑥③②④①⑤。20.(2023八下·舟山期中)科學興趣小組學習了二氧化錳(MnO2)催化分解過氧化氫的實驗后,進行如下實驗。(一)選擇裝置并檢查氣密性。(二)稱取0.1克的二氧化錳粉末加入容器中。(三)量取50毫升溶質質量分數(shù)約1%的過氧化氫溶液加入容器中,記錄一定時間內收集到的氣體體積。(四)改變二氧化錳的質量,重復上述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時間/秒生成氧氣的體積/延升0.1克MnO20.2克MnO20.3克MnO20.4克MnO2404961758680778790921208992929216092929292(1)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2)實驗中除了量筒外,還需要用到的測量儀器有(3)為完成本實驗,應選擇下圖氣體發(fā)生和收集裝置中的最佳組合是,(選填序號)【答案】(1)二氧化錳的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快慢的影響(2)天平、秒表(3)②⑤【解析】(1)根據(jù)表格可知,二氧化錳的質量不斷增大,則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二氧化錳的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快慢的影響。

(2)在實驗中,還需要測量二氧化錳的質量和記錄時間,則還需要天平和秒表。

(3)過氧化氫為液態(tài),而二氧化錳為固態(tài),則發(fā)生裝置選擇“固液常溫型”,故選②;

氧氣不易溶于水,則可使用排水法進行收集,故選⑤。21.(2022八下·浙江期中)下面是學習“制取氧氣”后進行“氧氣的性質”的探究實驗,(1)如圖所示是甲同學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裝置。請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是為了。(2)停止加熱時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這是為了。(3)乙同學利用雙氧水制取氧氣連接儀器組裝成如上中圖所示實驗的裝置。乙學生用抽拉法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請寫出具體操作過程。(4)用上圖裝置收集產生的氧氣,氣體應從(填“c”或“d”)端進入。(5)兩位同學利用制取的氧氣在探究其化學性質時,將點燃的鐵絲放入收集到的集氣瓶中時,并未出現(xiàn)預期的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現(xiàn)象,請分析原因可能是什么?【答案】(1)高錳酸鉀加熱→(2)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試管中,使試管炸裂(3)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向右拉動注射器活塞,放手后又回到原位置(4)C(5)收集的氧氣不純或火柴剛被點燃就放入集氣瓶或鐵絲中沒有碳(合理即可)【解析】(1)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則反應的方程式為:高錳酸鉀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2)停止加熱時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這是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3)乙同學利用雙氧水制取氧氣連接儀器組裝成如上中圖所示實驗的裝置。乙學生用抽拉法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請寫出具體操作過程:關閉分液漏斗活塞,向右拉動注射器活塞,放手后又回到原位置。

(4)根據(jù)圖片可知,生成的氧氣產生的壓強,將集氣瓶中的水排出瓶外,因為水的密度大集中在瓶子底部,所以氧氣從短導管c進入,水從長導管d排出。

22.(2023八下·義烏期中)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條件進行如下探究實驗。(1)為探究催化劑的種類對氯酸鉀分解速度的影響,甲設計以下對比實驗:Ⅰ.將3.0gKClO3與1.0gMnO2均勻混合加熱;Ⅱ.將xgKClO3與1.0gCuO均勻混合加熱;在相同溫度下,比較兩組實驗產生O2的快慢。在甲實驗的Ⅱ中x的值應為。(2)乙探究了影響雙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種因素。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雙氧水的質量雙氧水的濃度MnO2的質量Ⅰ50.0g1%0.1g9mLⅡ50.0g2%0.1g16mLⅢ50.0g4%0.1g31mL上表中橫線上需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本實驗中,測量O2體積的裝置是(填編號)。該實驗結論是:?!敬鸢浮浚?)3.0(2)相同時間內收集氧氣的體積;c;其他條件相同時,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大,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速率越快【解析】(1)探究催化劑的種類對氯酸鉀分解速度的影響時,應該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催化劑的種類,即氯酸鉀和催化劑的質量應該相同,那么x=3.0g。

(2)根據(jù)表格可知,三個實驗中氣體的體積不同,則比較雙氧水分解速度的方法為:相同時間內收集氧氣的體積。在收集氧氣時,利用氧氣的氣壓將集氣瓶中的水排出流入量筒。則量筒內水的體積等于生成氧氣的體積,那么氧氣應該從短導管進入集氣瓶,而水從長導管排入量筒,故選c。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雙氧水的質量和二氧化錳的質量相同,不同的是雙氧水的濃度,那么得到結論:其他條件相同時,過氧化氫溶液濃度越大,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速率越快。三、氧氣的性質與燃燒23.(2022八下·浙江期中)下列對有關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A.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鐵絲在空氣中點燃,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白霧【答案】B【解析】A.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紅光,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故A錯誤;

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B正確;

C.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C錯誤;

D.紅磷在空氣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白煙,故D錯誤。故選B。24.(2023八下·義烏期中)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xiàn)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BCD實驗裝置排水法收集氧氣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硫在氧氣中燃燒解釋集氣瓶中的水;水先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凈,后便于觀察氧氣何時收集滿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O2體積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融熔物,防止集氣瓶炸裂集氣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熱量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中的水先將集氣瓶內的空氣排凈,后便于觀察氧氣何時收集滿,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O2體積,故B正確不合題意;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中的水冷卻濺落融熔物,防止集氣瓶炸裂,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硫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中的水主要用來吸收反應生成的有毒氣體二氧化硫,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5.(2022八下·浦江期末)下列屬于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描述錯誤的是()A.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B.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時,生成大量白煙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防止集氣瓶炸裂D.探究燃燒的條件——燒杯中的水:加熱銅片;隔絕空氣【答案】A【解析】A.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A錯誤符合題意;

B.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時,生成大量白煙,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的水:防止集氣瓶炸裂,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探究燃燒的條件——燒杯中的水:加熱銅片;隔絕空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26.(2023八下·義烏期中)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升溫至60℃的過程中,僅①燃燒;繼續(xù)升溫至260℃,③燃燒。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①燃燒,說明白磷是可燃物B.對比①③,可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C.對比②③,可驗證燃燒需助燃劑D.④未燃燒,說明無煙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解析】A.①燃燒,說明白磷是可燃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對比①③,可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對比②③,②中紅磷不能與氧氣接觸,而③中紅磷與氧氣接觸,可驗證燃燒需助燃劑,故C正確不合題意;

D.④未燃燒,說可能是還沒有達到無煙煤的著火點,不能說明它不是可燃物,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7.()調查統(tǒng)計表明,火災傷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識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發(fā)生火災時,要保持鎮(zhèn)定,先了解火源的準確位置,判斷逃生方向B.在逃離火災現(xiàn)場途中,要關上大門,以減低火勢及煙霧蔓延的速度C.若沒辦法離開現(xiàn)場,要用濕毛巾等物品塞住門和窗戶的縫隙,以免濃煙滲入D.室內起火時,應立即乘坐電梯逃離【答案】D【解析】A.發(fā)生火災時,要保持鎮(zhèn)定,先了解火源的準確位置,判斷逃生方向,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在逃離火災現(xiàn)場途中,要關上大門,以減低火勢及煙霧蔓延的速度,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若沒辦法離開現(xiàn)場,要用濕毛巾等物品塞住門和窗戶的縫隙,以免濃煙滲入,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室內起火時,一旦發(fā)生電路故障,電梯就會停止運行,因此乘坐電梯逃生是非常危險的,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28.()下列關于燃燒現(xiàn)象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圖a中火柴頭垂直向上燃燒時容易熄滅,是因為熱空氣增大了火柴梗的著火點B.a中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火柴梗不斷被加熱C.b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圈吸收熱量,使溫度降低到蠟燭著火點以下D.煤球制成蜂窩煤后燃燒更劇烈是因為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答案】A【解析】A.圖a中火柴頭垂直向上燃燒時容易熄滅,是因為燃燒時不能對火柴梗加熱,它達不到著火點而熄滅,故A錯誤符合題意;

B.a中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燃燒,是因為火柴梗不斷被加熱,故B正確不合題意;

C.b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圈吸收熱量,使溫度降低到蠟燭著火點以下,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煤球制成蜂窩煤后燃燒更劇烈是因為增大了煤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答案為:A29.(2022八下·東陽期末)在幫助學生建構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從實驗出發(fā)。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的敘述,存在錯誤的是()選項實驗操作與現(xiàn)象實驗結論A將1g白磷、1g紅磷分別放入兩支帶有橡皮塞的試管中再將試管同時浸入約80℃的熱水里,只有白磷燃燒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B將呼出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空氣中有二氧化碳C在常溫常壓下,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氧氣的濃度越大,硫燃燒得越劇烈D將天竺葵暗處理一晝夜后再光照4h,選取一張葉片進行脫色處理,滴上碘液,葉片變成藍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將1g白磷、1g紅磷分別放入兩支帶有橡皮塞的試管中再將試管同時浸入約80℃的熱水里,只有白磷燃燒,主要因為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A正確。

B:將呼出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的是呼出的氣體有二氧化碳,B錯誤。

C:在常溫常壓下,硫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因為氧氣的濃度越大,硫燃燒得越劇烈,C正確。

D:將天竺葵暗處理一晝夜后再光照4h,選取一張葉片進行脫色處理,滴上碘液,葉片變成藍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D正確。故選B。30.(2022八下·南潯期末)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和許多物質發(fā)生反應:(1)上述甲、乙、丙三個反應的相同點是(多選,填序號)。A.都是化合反應B.都是氧化反應C.生成物都是固體D.都需要點燃E.都是非金屬與氧氣反應(2)將裝置乙改裝為如圖丁所示裝置還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經測定,集氣瓶的容積為250mL,在此實驗中,觀察到量筒中減少的水的體積為50mL,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在保證整個裝置不漏氣的前提下,如果未冷卻到室溫便打開彈簧夾觀察量筒內減少的水的體積,則實驗結果將(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敬鸢浮浚?)A、B、D(2)20%;偏小【解析】(1)鐵和氧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磷和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則三者的生成物只有一種,都是化合反應,故A正確;

三者都是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反應,故B正確;

二氧化硫為氣體,故C錯誤;三個反應都需要點燃,故D正確;鐵為金屬,故E錯誤。故選ABD。

(2)在此實驗中,觀察到量筒中減少的水的體積為50mL,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為50mL,那么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50mL250mL31.(2022八下·永康期中)根據(jù)如圖的實驗,并閱讀小資料,回答問題(1)甲實驗中應預先在集氣瓶底部鋪設水或細沙,這樣做的目的是。(2)二氧化硫是一種大氣污染物。根據(jù)小資料,集氣瓶乙中添加的液體是水(或氫氧化鈉),其目的是?!敬鸢浮浚?)防止反應生成的熔融物掉落瓶底使瓶底受熱不均勻破裂(2)利用水或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氣【解析】(1)甲實驗中應預先在集氣瓶底部鋪設水或細沙,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反應生成的熔融物掉落瓶底使瓶底受熱不均勻破裂。

(2)二氧化硫是一種大氣污染物。根據(jù)小資料,集氣瓶乙中添加的液體是水(或氫氧化鈉),其目的是:利用水或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氣。32.()如圖所示,將白磷和紅磷分別裝在Y形管的支管中,管口系牢氣球,將Y形管伸入熱水中。(1)能燃燒的是(填“a”“b”或“c”)處,能正確反映氣球內壓強(p)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是(填“A”“B”或“C”)。(2)管口的小氣球可以防止(填物質名稱)進入空氣中,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敬鸢浮浚?)a;B(2)五氧化二磷【解析】(1)因為熱水的溫度高于白磷的著火點,低于紅磷的著火點,因此能燃燒的是白磷,故選a。氣球內氣壓先變大后變小,故選B。

(2)管口的小氣球可以防止五氧化二磷進入空氣中,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33.(2022八下·杭州期末)1830年,法國科學家用白磷、硫磺(易燃物)、木條發(fā)明了“摩擦火柴”(如圖甲),將火柴頭在粗糙的界面上輕輕劃動,便可引燃火柴桿,這種火柴會因為踩踏或老鼠啃食引發(fā)火災。1855年,瑞典科學家發(fā)明了“安全火柴”(如圖乙),只需將火柴頭快速從火柴盒側面劃過,便可引燃火柴,且保存和使用比“摩擦火柴”更加方便和安全。資料一:白磷和紅磷的部分性質如表。資料二:玻璃粉是一種顆粒粗糙、化學性質穩(wěn)定的粉末,能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資料三:氯酸鉀受熱易分解。

白磷紅磷著火點40℃260℃毒性劇毒無毒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解釋:(1)使用“安全火柴”時,氯酸鉀受熱分解產生氧氣的化學方程式。(2)“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學原理。(寫出一條)【答案】(1)2KClO【解析】(1)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方程式為:

2(2)“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學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溫度高于白磷,因此可防止誤劃造成危害,生成氧氣使燃燒更充分。同時白磷有毒,而紅磷無毒,可防止誤食造成中毒。34.(2022八下·溫嶺期末)在進行燃燒需要什么條件的活動中,將一個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點燃的蠟燭上,如圖甲所示,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為探究蠟燭熄滅是因為氧氣減少還是二氧化碳增多,進行下列實驗。實驗1:如圖乙所示,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用數(shù)字傳感器測量容器內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丙數(shù)據(jù)。實驗2:收集一瓶20%氧氣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將點燃的蠟燭伸入瓶中?,F(xiàn)象:蠟燭繼續(xù)燃燒,沒有立刻熄滅。(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原因:。(2)有同學認為蠟燭熄滅的原因是因為氧氣耗盡,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請說明理由?。(3)實驗2的目的是驗證?!敬鸢浮浚?)防止外界空氣進入玻璃杯,干擾實驗(2)不贊同,由圖丙數(shù)據(jù)可知,蠟燭熄滅后容器內還有氧氣剩余。(3)蠟燭熄滅不是因為二氧化碳增多導致的。(回答“蠟燭熄滅是因為氧氣減少導致的”等類似的答案,不給分)【解析】(1)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原因:防止外界空氣進入玻璃杯,干擾實驗。

(2)有同學認為蠟燭熄滅的原因是因為氧氣耗盡,我不贊同他的觀點,理由:由圖丙數(shù)據(jù)可知,蠟燭熄滅后容器內還有氧氣剩余。

(3)實驗2的目的是驗證蠟燭熄滅不是因為二氧化碳增多導致的。35.(2022八下·柯橋期末)STEAM小組利用圖1裝置探究物質燃燒實驗。實驗時先點燃蠟燭后立即塞緊橡皮塞,待蠟燭熄滅后,將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氣瓶中,使生石灰與水接觸,鋁盒中的白磷燃燒。圖2是瓶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含量隨時間變化的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