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總復習-教師版-專題04:文言文閱讀之斷句(練習)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總復習-教師版-專題04:文言文閱讀之斷句(練習)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總復習-教師版-專題04:文言文閱讀之斷句(練習)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總復習-教師版-專題04:文言文閱讀之斷句(練習)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總復習-教師版-專題04:文言文閱讀之斷句(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總復習-教師版——專題04:文言文閱讀之斷句(練習)題型1.請用“/”為下面句子劃分朗讀停頓。(一般劃一處或兩處)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嶠,字巨山,趙州人。十五通五經(jīng),二十擢進士,累遷為監(jiān)察御史。武后時,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因罪貶廬州別駕,卒。嶠富才思,有所屬綴①,人輒傳諷。明皇將幸蜀,登花萼樓,使樓前善《水調(diào)》者奏歌,歌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钡蹜K愴,移時顧侍者曰:“誰為此?”對曰:“故宰相李嶠之詞也?!钡墼唬骸罢娌抛?!”不待曲終而去。嶠前與王勃接,中與崔融齊名,晚諸人沒,為文章宿老,學者取法焉。今集五寸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為注,傳于世。(選自《唐才子傳》)【注】①屬(zhǔ)綴:指寫作。②幸蜀:指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1.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①十五通五經(jīng)()

②唯有年年秋雁飛()③帝慘愴()

④為文章宿老()(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故宰相李嶠之詞也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B.不待曲終而去

言和而色夷(《送東陽馬生序》)C.學者取法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D.傳于世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2.?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中與崔融齊名3.翻譯下列句子。(1)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輒傳諷。(2)使樓前善《水調(diào)》者奏歌。4.帝慨嘆李嶠為“真才子”,含義豐富,意味深長。請結(jié)合全文,談?wù)勀愕睦斫??!敬鸢浮?.精通,通曉只悲傷成為,成了A2.中/與崔融/齊名3.(1)李嶠才思敏捷,他作有文章,常被人傳誦。(2)讓樓前擅長唱《水調(diào)》的人來演奏歌唱。4.“真才子”是唐明皇夸贊李嶠的話;李嶠才思敏捷,文章被世人傳誦,且與文學大家崔融、蘇味道齊名,可見李嶠確實有才華,是真才子;安史之亂后,唐明皇“幸蜀”,境遇大變,由高高在上的帝王成了倉皇出逃之人,此時善《水調(diào)》者所歌李嶠之詞,符合唐明皇的心境,更是觸發(fā)了唐明皇的感慨;由此可以看出,李嶠的詩對生活的體驗也是很深刻的,贏得了唐明皇的共鳴,所以“真才子”是唐明皇對李嶠的贊賞與肯定?!窘馕觥?.(1)本題考查詞語解釋。①句意:十五通曉五經(jīng);通:通曉;②句意:只有秋雁年年從天上飛過;唯:只;③句意:唐玄宗很悲傷凄愴;愴:凄愴;④句意:他成了文壇宿老;為:成為。(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助詞,的/助詞,的;B.表承接/表并列;C.相當于“于之”/哪里;D.在/對于;故選A。2.本題考查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句意:任官時,與崔融、蘇味道齊名;“中”指科舉考試中舉,這里指做官時,點明時間;“與崔融”點明主語;“齊名”點明事件;故可斷為:中/與崔融/齊名。3.本題考查翻譯。(1)重點詞:才思:才思敏捷;屬綴:寫作;輒:總是;傳諷:傳誦。(2)重點詞:使:讓;奏:彈奏;歌:唱歌。4.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結(jié)合“帝曰:‘真才子!’”可知,這是唐明皇夸贊李嶠的話;結(jié)合“十五通五經(jīng),二十擢進士,累遷為監(jiān)察御史”,“嶠富才思,有所屬綴,人輒傳諷”句可知,李嶠學識淵博,有才華;結(jié)合安史之亂的背景和“帝慘愴,移時顧侍者曰:‘誰為此?’對曰:‘故宰相李嶠之詞也’”句當明皇被唱李嶠的詞的歌聲感動。由此可知,李嶠被稱贊“真才子”,不但是因為學識淵博而且還是因為李嶠的作品能夠達到與人共情。“嶠前與王勃接,中與崔融齊名,晚諸人沒。為文章宿老,學者取法焉。今集五十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一百二十首,張方為注,傳于世”句可知,李嶠被稱為“真才子”還是因為他給后世留下了很多作品?!军c睛】參考譯文:李嶠,字巨山,是趙州人。十五通曉五經(jīng),二十考中進士,多次升遷為監(jiān)察御史。武則天時候,擔任同鳳閣鸞臺平幸事。后來因為犯罪被貶做廬州別駕,然后去世。嶠富有才華思維靈敏,常常寫作,他寫的文章常被人傳誦。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登上花萼樓,讓樓前擅長《水調(diào)》的人彈奏唱歌,歌聲唱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令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碧菩诤鼙瘋鄲恚x開時回頭對侍者說:“誰寫的?”回答說:“以前的宰相李嶠的詞?!被实壅f:“真的才子啊!”沒等到曲子結(jié)束就離開了。李嶠在做官以前,與王勃、楊盈川交往,任官時,與崔融、蘇味道齊名。晚年時,當時的文人都不在了,他成了文壇宿老,當時的學者都向他學習,取法于他?,F(xiàn)在有集子五十卷,《雜詠詩》十二卷,單題詩有一百二十首,張方為之作注,留傳后世。題型2.選出句子朗讀停頓劃分錯誤(正確)的一項。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題。先子①諱序,字仲先,生于開寶六年,而歿于慶歷七年。娶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長曰澹,次曰渙,季則洵也。先子少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晚乃為詩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數(shù)十年得數(shù)千篇。上自朝廷郡邑之事,下至鄉(xiāng)閭子孫畋②漁治生之意,皆見于詩。觀其詩雖不工,然有以知其表里洞達,豁然偉人也。性簡易,無威儀,薄于為己而厚于為人,與人交,無貴賤皆得其歡心。見士大夫曲躬盡敬,人以為諂,及其見田父野老亦然,然后人不以為怪。居鄉(xiāng)閭,出入不乘馬,曰:“有甚老于我而行者,吾乘馬,無以見之?!北忠聬菏程幹粣u,務(wù)欲以身處眾之所惡,蓋不學《老子》而與之合。居家不治家事,以家事屬諸子。至族人有事就之謀者,常為盡其心,反復而不厭。兇年嘗鬻③其田以濟饑者。既豐,人將償之,曰:“吾自有以鬻之,非爾故也?!弊洳豢鲜?。力為藏退之行,以求不聞于世。然行之既久,則鄉(xiāng)人亦多知之,以為古之隱君子莫及也。先公十五年而卒,追封蓬萊縣太君。(節(jié)選自蘇洵《嘉祐集》卷十四)【注】①先子:已經(jīng)去世的父親。②畋:打獵。③鬻:賣。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先子少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晚乃為詩/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數(shù)十年得數(shù)千篇B.先子少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晚乃為詩/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數(shù)十年/得數(shù)千篇C.先子少/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晚乃為詩/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數(shù)十年得數(shù)千篇D.先子少/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晚乃為詩/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數(shù)十年/得數(shù)千篇6.下面對句中加點詞的語境意義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聯(lián)系成語“平易近人”,可推知“性簡易,無威儀”中“易”意義為“平和”“溫和”。B.查字典,“怪”有“奇怪”“責怪”等義項,“然后人不以為怪”中“怪”應(yīng)選擇“奇怪”。C.“敝衣惡食”中依據(jù)“敝衣”,可推斷“惡”義為粗劣,與“眾之所惡”中“惡”意義相同。D.回顧課文“屬予作文以記之”,可以推知“以家事屬諸子”中“屬”的意義為“囑托”。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父作詩內(nèi)容涉及甚廣,既有朝廷大事也有民間小事,從詩中還可讀出許多道理。B.先父生活簡樸,不在意吃穿等外物,無論到哪里也不乘坐馬車,怕引起老人誤會。C.先父樂善好施,常周濟窮人,災(zāi)荒年賣田幫助饑民,豐收后鄉(xiāng)民償還,他卻不肯接受。D.先父不求世俗功名,不求聞名于世,但仍被鄉(xiāng)人知曉,大家贊譽他超過“古之隱君子”。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薄于為己而厚于為人,與人交,無貴賤皆得其歡心。(2)至族人有事就之謀者,常為盡其心,反復而不厭?!敬鸢浮?.A6.C7.B8.(1)他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與人交往,無論貴賤貧富都能與他快樂相處。(2)等到同族人中有要事需要謀劃(商議),他就常常盡心竭力,反反復復幫忙卻不感到厭煩?!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文斷句應(yīng)先翻譯句子,然后根據(jù)句意進行斷句。句意為:先父小時候是個孤兒,喜歡做好事但不愛好讀書。晚年才開始作詩,能清楚其中的規(guī)律,反應(yīng)敏捷立即完成,總共幾十年就有寫有幾千篇。根據(jù)句意可知,句子斷句應(yīng)為:先子少孤/喜為善而不好讀書/晚乃為詩/能白道/敏捷立成/凡數(shù)十年得數(shù)千篇。故選A。6.本題考查文言實詞。C.有誤,意義不同。“眾之所惡”句意為:不遭到眾人討厭。“惡”指討厭,不喜歡。故選C。7.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B.有誤,根據(jù)“見士大夫曲躬盡敬,人以為諂,及其見田父野老亦然,然后人不以為怪。居鄉(xiāng)閭,出入不乘馬,曰:‘有甚老于我而行者,吾乘馬,無以見之’”可知,“無論到哪里也不乘坐馬車,怕引起老人誤會”錯誤。根據(jù)文意得知,他住在鄉(xiāng)下,出入不乘坐馬車的原因是有比他年齡大的人在步行,自己乘坐馬車顯得不尊重老人。故選B。8.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注意重點字詞的翻譯。①重點詞:?。簢栏?。厚:寬厚。交:交往。②重點詞:至:等到。謀:謀劃、商議。厭:厭煩、厭倦?!军c睛】參考譯文:??先父名序,字仲先,生在開寶六年,逝世于慶歷七年。娶妻史夫人,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是蘇澹,二兒子是蘇渙,三兒子是蘇洵。先父年少時是個孤兒,喜歡做好事但不愛讀書。晚年才開始作詩,能清楚事物的規(guī)律,反應(yīng)敏捷完成迅速,總共幾十年就寫了幾千篇。上從朝廷郡縣的事情寫起,下到鄉(xiāng)間老百姓打獵捕魚等生活的情趣,都可以在詩中見到。觀看他的詩雖然不是很精巧,但可以憑借字里行間知曉透徹豁達的道理,心胸開闊是個才識卓越的人。他的性格平易近人,從不令人感到害怕,他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與人交往,無論貴賤貧富都能與他快樂相處。他看見士大夫畢恭畢敬,人們認為他在巴結(jié)奉承,待看見他對田間老農(nóng)和鄉(xiāng)野百姓也是這樣,這以后人們就不再感到奇怪。居住在鄉(xiāng)下,出入不乘坐馬車,他說:“有比我年長而走路的人,我若乘坐馬車,不好意思見到他們?!币路婆f飲食粗劣,他卻不認為可恥,他喜歡身處人群中而不不遭到眾人討厭,大概是沒有學過《老子》而與老子思想相通吧。在家不管理家里的事情,把家里的事情囑托他的幾個兒子。等到同族人中有要事需要謀劃商議),他就常常盡心竭力,反反復復幫忙卻不感到厭煩。災(zāi)荒年月曾賣田來接濟饑民。豐收之后,別人將償還他,他說:“我自己賣田,不是因為你們的緣故?!弊罱K他不肯接受。他不想在世俗中求取功名,不求聞名于世。然而他長時間做好事,鄉(xiāng)上有很多人也了解他,認為古代隱居的君子也比不上他。先父逝后十五年,被追封為蓬萊縣太君。一、(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題?!炯住渴甏?,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保ü?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乙】凡與敵戰(zhàn),士卒蹈萬死一生之地,而無悔懼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三國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馬懿督張郃諸軍,雍、涼①勁卒二十萬,潛軍密進,窺向劍閣②。蜀相諸葛亮時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險要。會兵交換,在者八萬。參佐咸以賊眾強盛,非力不制,宜權(quán)停下兵③一月,以并聲勢。亮曰:“吾統(tǒng)武行師,以大信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裝以待期,妻子鵠立④而計日,雖臨征難,義所不廢?!苯源吡钊?。于是,去者皆悅,愿留一戰(zhàn);征者奮勇,思致死命。臨戰(zhàn)之日,莫不拔劍爭先一戰(zhàn)大克信之由也。(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信戰(zhàn)》,有刪改)【注】①雍、涼:雍州和涼州(今均屬甘肅武威)。②劍閣:在今四川劍閣縣北,古時為軍事要隘。③下兵:換下來的士兵。④鵠立:像天鵝一樣伸長脖子站著,引申為殷切盼望。1.?請用“/”給下面的語句斷句。(斷兩處)莫不拔劍爭先一戰(zhàn)大克信之由也2.根據(jù)提示的方法,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詞語方法義項、例詞及例句釋義獄查工具書①爭訟②訴訟案件③罪,過失④牢房,監(jiān)獄潛關(guān)聯(lián)成語潛移默化會課內(nèi)遷移會天大雨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士卒蹈萬死一生之地,而無悔懼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4.【甲】【乙】兩文都提到了“信”,從中可以看出“信”在戰(zhàn)爭中的重要作用。曹劌認為得到“信”的途徑是,諸葛亮堅守“信”的原則是。(請用原文回答)5.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分別談?wù)勀銓Σ軇ズ椭T葛亮這兩個人物的認識?!敬鸢浮?.莫不拔劍爭先/一戰(zhàn)大克/信之由也2.獄:指訴訟事件(訴訟案件)或②;潛:秘密地、偷偷地(暗中);會:適逢,恰巧遇到3.(1)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夸,一定以實情相告。(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2)士卒們踏上萬死一生的戰(zhàn)場,卻無后悔畏懼之心的,都是誠信不欺的命令使他們這樣做的。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以大信為本或雖臨征難,義所不廢5.①曹劌具有政治上的遠見卓識。他非常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認為“民從”才是戰(zhàn)爭取勝的重要保證;曹劌能在國家危亡的時候挺身而出,積極向莊公出謀獻策,說明他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獻身精神與愛國情懷。②諸葛亮守信,雖然面臨征戰(zhàn)的困難,但仍然恪守信義讓換下來的士兵離開;諸葛亮理解關(guān)愛士卒,理解換防的士兵已經(jīng)打點好行裝,他們的妻兒也殷切盼望他們歸來,便下令催促他們盡快離開?!窘馕觥?.本題考查斷句。本句句意:(蜀軍)沒有誰不拔出劍來爭著沖上前去殺敵,這一仗大獲全勝,(正是諸葛亮)以信義為治軍根本的原因呀。分析句意可知,因為“莫不拔劍爭先”,所以“一戰(zhàn)大克”。“信之由也”強調(diào)這是因為諸葛亮講求誠信。故斷句為:莫不拔劍爭先/一戰(zhàn)大克/信之由也。2.本題考查字義。(1)根據(jù)方法是查工具書,“小大之獄”意為:大大小小的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獄,訴訟案件。故選②。(2)根據(jù)方法是關(guān)聯(lián)成語,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影響而發(fā)生了變化。潛,秘密地、偷偷地(暗中)。故“潛”的意思是秘密地、偷偷地(暗中)?!皾撥娒苓M”的意思是部隊隱蔽起來秘密前進。(3)根據(jù)方法是課內(nèi)遷移法,“會天大雨”意為:正好趕上天下大雨?!皶钡囊馑际沁m逢,恰巧遇到?!皶粨Q”意為:恰巧遇到部隊換防。3.本題考查文言譯句。重點詞語:(1)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玉器。帛,絲織品。加,虛報夸大。以,按照。(2)蹈,踏上。萬死一生之地,指戰(zhàn)場。而,卻。之,的。皆,都。然,這樣。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第一空:根據(jù)甲文中的“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笨芍?,曹劌認為莊公能做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即做到了取信于民。故曹劌認為得到“信”的途徑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第二空:根據(jù)乙文中的“吾統(tǒng)武行師,以大信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裝以待期,妻子鵠立而計日,雖臨征難,義所不廢”可知,諸葛亮認為統(tǒng)領(lǐng)士兵、行軍打仗,一向把信義作為根本,(那種)得到利益卻失去信用(的做法),是被古人所痛惜的;該離開的士兵已經(jīng)打點好行裝等待約定回家的時間了,(他們的)妻子兒女像天鵝一樣伸長脖子殷切盼望著,計算(他們)回來的日期,雖然面臨征戰(zhàn)的困難,但恪守信義的原則不可廢棄。他堅守“信”的原則是“以大信為本”或“雖臨征難,義所不廢”。5.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①根據(jù)甲文中的“問:‘何以戰(zhàn)?’”“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瘜υ唬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可知,曹劌見到莊公之后,第一句話就是問他憑什么作戰(zhàn)。并且認為只有在政治上做到了取信于民才是戰(zhàn)爭取勝的先決條伯。這說明他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工作,認為取信于民是取勝的先決條件。根據(jù)“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可知,國家危難之際,曹劌挺身而出,面見莊公進言,這說明他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獻身精神與愛國情懷。②根據(jù)乙文中的“吾統(tǒng)武行師,以大信為本,得利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裝以待期,妻子鵠立而計日,雖臨征難,義所不廢”可知,諸葛亮認為統(tǒng)領(lǐng)士兵、行軍打仗,一向把信義作為根本,(那種)得到利益卻失去信用(的做法),是被古人所痛惜的;該離開的士兵已經(jīng)打點好行裝等待約定回家的時間了,(他們的)妻子兒女像天鵝一樣伸長脖子殷切盼望著,計算(他們)回來的日期,雖然面臨征戰(zhàn)的困難,但恪守信義的原則不可廢棄。由此可知,他是一個守信的人。根據(jù)“去者束裝以待期,妻子鵠立而計日”可知,他理解關(guān)愛士卒。因為該離開的士兵已經(jīng)打點好行裝等待約定回家的時間了,(他們的)妻子兒女像天鵝一樣伸長脖子殷切盼望著,計算(他們)回來的日期,所以他執(zhí)意按約定讓士兵離開?!军c睛】參考譯文:【甲】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xiāng)說:“當權(quán)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quán)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侨氤ヒ婔斍f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yǎng)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辈軇セ卮鹫f:“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對上天說實話。”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濒斍f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jù)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薄疽摇看蠓矊辰粦?zhàn)時,士卒們踏上萬死一生的戰(zhàn)場,卻無后悔畏懼之心的,都是誠信不欺的命令使他們這樣做的。三國時期,魏明帝曹叡親自征討蜀國,派遣司馬懿督統(tǒng)張郃的軍隊和雍州、涼州的精兵二十萬人,部隊隱蔽起來秘密前進,暗中接近劍閣。蜀國丞相諸葛亮當時(正駐屯)在祁山,裝備精良的軍士,防守在地勢險峻而處于要沖(的地方)。恰巧遇到部隊換防,要留在戰(zhàn)場的將士只有八萬人。(諸葛亮的)僚屬都認為敵軍人多強盛,沒有足夠的兵力不能戰(zhàn)勝(對方),應(yīng)該讓換下來的士兵暫時停留一個月,來壯大蜀軍的聲勢。諸葛亮說:“我統(tǒng)領(lǐng)士兵、行軍打仗,一向把信義作為根本,(那種)得到利益卻失去信用(的做法),是被古人所痛惜的;該離開的士兵已經(jīng)打點好行裝等待約定回家的時間了,(他們的)妻子兒女像天鵝一樣伸長脖子殷切盼望著,計算(他們)回來的日期,雖然面臨征戰(zhàn)的困難,但恪守信義的原則不可廢棄。”便下令催促(他們)都盡快離開。于是,該離開的人都很高興,愿意留下來打一仗;該留下的人斗志昂揚,想著拼死戰(zhàn)斗到底。到了交戰(zhàn)那天,(蜀軍)沒有誰不拔出劍來爭著沖上前去殺敵,這一仗大獲全勝,(正是諸葛亮)以信義為治軍根本的原因啊。二、(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有蜀君子曰蘇君,諱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義修于家,信①于鄉(xiāng)里,聞于蜀之人久矣。當至和、嘉祐之間,與其二子軾、轍偕至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其所著書二十二篇,獻諸朝。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君之文博辯宏偉,讀者悚然想見其人。既見,而溫溫似不能言,及即之,與居愈久,而愈可愛。父諱序,贈尚書職方員外郎。職方君三子:曰澹,曰渙,皆以文學舉進士,而君少,獨不喜學,年已壯,猶不知書。職方君縱而不問,鄉(xiāng)閭親族皆怪之?;騿柶涔?,職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發(fā)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戶讀書,為文辭。歲余,舉進士,再不中,又舉茂才異等,不中,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毕と∷鶠槲臄?shù)百篇焚之。絕筆不為文辭者五六年,乃大究百家之說,以考質(zhì)古今治亂成敗、圣賢窮達出處之際,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發(fā)。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筆,頃刻數(shù)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來京師,一時后生學者皆尊其賢,學其文,以為師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節(jié)選自歐陽修《故霸州文安縣主簿蘇君墓志銘并序》)[注]①信:通“伸”,伸張,這里是影響的意思。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B.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C.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D.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7.下面對句中加點詞意義的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課文“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可推知“及即之”中“及”字意義為“與,和”。B.聯(lián)系成語“閉門謝客”,可以推知“謝其素所往來少年”中“謝”字的意義為“謝絕”。C.查字典,“究”有“探究”“追究”等義項,“大究百家之說”中“究”應(yīng)選擇“探究”。D.由名句“窮則獨善其身”,可以推知“窮達出處”中“窮”字意義為“困厄,處于困境”。8.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洵在家修養(yǎng)自己的品行和德義,影響到家鄉(xiāng)的父老們,后來在整個蜀郡也頗有聲名。B.蘇洵的兩位兄長都憑借才學中舉,而他年少時不喜歡讀書,直到二十七歲才發(fā)奮努力。C.蘇洵參加科考,屢試不中,感嘆自己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學習,有五六年時間不寫文章。D.蘇洵為人溫和,大器晚成,寫文章有真知灼見,京師的學子們都尊崇他,效法其文。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悉取所為文數(shù)百篇焚之。(2)以其父子俱知名,故號“老蘇”以別之?!敬鸢浮?.B7.A8.C9.(1)把自己先前寫的數(shù)百篇文章拿來全部燒掉。(2)因為他們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稱他“老蘇”來區(qū)別他們?!窘馕觥?.本題考查斷句。句意:文章印刷后,公卿士大夫們爭相傳閱。他的兩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并且都在前列,在當時也因文采學識而受到人們的贊許。“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都是獨立的主謂句,故斷為:書既出/而公卿士大夫爭傳之/其二子舉進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學稱于時。故選B。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A.及即之:等到接近了他。及:等到。故選A。8.本題考查理解材料內(nèi)容。C.“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币馑际牵夯丶液蟾袊@道:“這些都不值得我學習?!笨芍?,“感嘆自己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學習”錯誤,故選C。9.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1)句中的“悉(全部)、為(寫)、焚(燒掉)”幾個詞是重點詞語。(2)句中的“俱(都)、知名(出名)、號(稱)”幾個詞是重點詞語。【點睛】參考譯文:蜀地有一個姓蘇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眉山縣人。蘇君的品行和道義,在家里修養(yǎng)而成,在家鄉(xiāng)廣為傳播,在蜀地的百姓中出名已經(jīng)很久了。在至和、嘉佑年間,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一起來到京城,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到蘇洵所寫的二十二篇文章,把它獻給了朝廷。文章印刷后,公卿士大夫們爭相傳閱。他的兩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并且都在前列,在當時也因文采學識而受到人們的贊許。蘇洵的文章廣博雄辯,氣勢宏大,讀到的人感到驚訝并由此想到他(神采飛揚)的樣子。不過,見到了他,卻溫和得好像不會說話。等到接近了他,跟他相處越久,就會發(fā)現(xiàn)他越發(fā)可愛。他的父親名序,曾被朝廷授予尚書職方員外郎之職,蘇序有三個兒子,長子蘇澹,次子蘇渙,兩人都靠文章考中了進土,蘇洵最小,唯獨(他)不喜歡學習,已經(jīng)成人后還不知道讀書。他的父親也放任他而不過問,鄉(xiāng)鄰和親戚都感到奇怪,有人詢問原因,他的父親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而蘇洵本人也依然我行我素。到二十七歲時才發(fā)憤努力學習,謝絕了先前交往的伙伴,關(guān)起門來讀書寫文章。一年后,去考進士,連考兩次都沒考中,又考秀才還是沒有考中。回家后感嘆道:“這些都不值得我學習。”于是把自己先前寫的數(shù)百篇文章拿來全部燒掉,有五六年時間不動筆寫文章。于是潛心地研究了百家的學說,考證古今太平與動亂、成功與失敗的變遷和圣賢們的挫折、順利、出仕、退隱的原因,獲得了它們的精華,涵養(yǎng)、積蓄豐富。但抑制著不表達出來。這樣很長時間后,自己感慨地說:“可以了!”從此文思敏捷,頃刻之間下筆千言,文章縱橫馳騁,思路開闔自如,必定達到深入細微的地方才停下來。從他來到京城,一時之間,年輕人、求學者都尊崇他的賢能,學習他的文章,并當作典范來效仿。因為他們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稱他“老蘇”來區(qū)別他們。三、(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小題。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吳王闔閭葬以扁諸之劍,白虎之氣騰上,而見怪于秦皇也。墓今不知其處,或曰浮圖①下,又云劍池下,劍池兩崖如裂,側(cè)立十仞,蓋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竇②而停滀焉。墓不當在其下,意浮圖者近之。自閶門買舟,五里即達寺門。初入,酌憨憨泉坐吳王試劍石摩挲石縫為凝睇而沉思久之。再入,則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鉅坂④如砥,可羅胡床百座,號千人石。石咬水處,為白蓮池。近池而灌葬塞焉者,為清遠道士放鶴澗,循澗上,登大雄閣,右行過劍池石粱,望浮圖而息焉。既暢,復下可中亭,觀生公點頭石。復右上而嘗陸羽泉,石竇似慧山,而味劣之。此地游蹤成市,要以秋月為勝。千人石古株輪囷,把酒問月,醉而枕之,仰視碧落⑥垂垂。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若上浮圖之巔,蒼然平楚,遠瞰湖天內(nèi)捧一輪月色遍照蘇州,又昔人所稱絕景云。(選自《王士性集》,有刪減)【注釋】①浮圖:佛塔。②竇:洞。③龂腭(yínè):像露齒的樣子。④鉅坂:堅硬的坡石。⑤輪囷(qūn):盤繞高大。⑥碧落:天空。⑦槎:木筏。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虎丘寺[唐]張籍望月登樓海氣昏①,劍池無底浸云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鎖寺門。【注釋】①海氣昏:水汽迷蒙。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10.根據(jù)提示,解釋加點詞的意思。文言詞句方法提示解釋或曰浮圖下[語境分析法]上一句為“墓今不知其處”(1)墓不當在其下[課內(nèi)遷移法]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2)龂腭益奇[成語關(guān)聯(lián)法]精益求精(3)要以秋月為勝[查閱詞典法]①經(jīng)得住;②勝利;③美好、美景;④超過。(4)(填序號)1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標出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酌憨憨泉坐吳/王試劍石摩挲/石縫為凝睇而沉思/久之。B.酌憨憨泉/坐吳王試劍石摩挲/石縫為凝睇而沉思/久之。C.酌憨憨泉/坐吳王試劍石/摩挲石縫/為凝睇而沉思久之。D.酌憨憨泉坐吳/王試劍石/摩挲石縫/為凝睇而沉思久之。12.“劍池無底浸云根”中的“浸”字,有的版本作“鎮(zhèn)”字。你覺得哪個字更貼合詩意?請聯(lián)系詩、文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陳述理由。13.山并不會移動,但作者卻故意說老僧是因擔心山移去而鎖寺門。請結(jié)合全詩說說作者為什么這樣寫。14.把文中畫直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可羅胡床百座,號千人石。(2)又昔人所稱絕景云。15.不同人望月有不同的感受。結(jié)合《游虎丘以望后五日》《虎丘寺》中相關(guān)句子與鏈接材料,簡述望月這一行為會給人帶來哪些感悟或收獲。[鏈接材料]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鸥Α对乱箲浬岬堋啡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K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答案】10.有人應(yīng)當更加③11.C12.示例一:“浸”更好。“浸”有浸泡之意,形象地寫出了山石沒于劍池水中的景象,突出了劍池水深而清的特點,給人一種寧靜、幽美之感。示例二:“鎮(zhèn)”更好?!版?zhèn)”有壓的意思,寫出了劍池崖壁側(cè)立直上的氣勢。突出了劍池崖高水深,給人以莊嚴之感。(言之成理,意對即可)13.老僧鎖門是日常動作,作者卻故意說老僧是因為怕風景優(yōu)美的虎丘山離去。含蓄詼諧地表達對虎丘寺風景的喜愛與贊美。(意對即可)14.(1)(坡石)可以排列幾百座胡床,稱作千人石。(2)(這)又是以前的人所稱贊的極為美妙的景色。15.望月時可以欣賞到美景,從而獲得審美體驗:月亮引人遐想,望月令人產(chǎn)生豐富想象:望月寄托情感,抒發(fā)思念之情:望月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收獲人生啟迪。(意對即可)【解析】10.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句中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第一空,上一句“墓今不知其處”意為:如今闔閭王的墓穴已不知道在哪里了。據(jù)此可推斷“或曰浮圖下”一句應(yīng)是對闔閭王墓位置的推測,意為:有人說在塔的下面?!盎颉痹诖颂幰鉃椤坝械娜恕?。第二空,《陳涉世家》中“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一句意為:應(yīng)當立為國君的是公子扶蘇。“當”在這句話中意為“應(yīng)當”。據(jù)此可推斷該句意為:吳王的墓穴應(yīng)當不在劍池下面?!爱敗币鉃椋簯?yīng)當。第三空,精益求精:意思是事物已經(jīng)非常出色了,卻還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還求更好?!耙妗币鉃椤案印?。據(jù)此可推斷該句意為:石縫間齜牙咧嘴的怪石更加奇特?!耙妗币鉃椋焊?。第四空,該句意為:但要以秋天來游覽最為美好。這句話中“勝”修飾“秋月”,應(yīng)作形容詞,意為:美好、美景,故選“③”。11.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句子意思讀不懂的時候,也可根據(jù)虛詞、對話、修辭、句子結(jié)構(gòu)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習慣句式等斷句。該句意為:先喝了憨憨泉的泉水,再坐在試劍石上,用手摩挲著石頭的縫隙,長時間地凝視著并陷入深深的沉思?!白煤┖┤笔且粋€動詞短語,表示完整的動作,應(yīng)獨立成句。“坐吳王試劍石”是一個地點狀語,“坐”是動詞,而“吳王試劍石”是地點狀語中的賓語,表示作者坐在了試劍石上,也是一個獨立的部分,需要斷開。“摩挲石縫”描述了坐在石頭上的人正在摩挲石頭的縫隙,與“坐吳王試劍石”在邏輯上是并列的,因此需要分別斷開?!盀槟了季弥笔且粋€完整的表述,表示因為長時間凝視而陷入深思,且持續(xù)了一段時間,是在上一動作之后的又一個動作,因此應(yīng)該作為一個整體。據(jù)此可斷句為:酌憨憨泉/坐吳王試劍石/摩挲石縫/為凝睇而沉思久之;故選C。12.本題考查詩歌的煉字。答案不唯一,結(jié)合“浸”或“鎮(zhèn)”字的本意,體會其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分析其貼合詩意的合理性,言之有理即可?!敖弊忠鉃榕菰谝后w里,在詩歌中形象地描繪了劍池仿佛深不見底,仿佛能夠浸入到云層的根部,給人一種深邃、幽遠的感覺。聯(lián)系文章第一段“池兩崖如裂,側(cè)立十仞,蓋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竇而停滀焉”可知,王士性用簡短的一句話就表現(xiàn)出劍池的雄偉壯麗。詩歌中用“浸”,這種描繪使得劍池顯得神秘而壯麗,與周圍的山川云霧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同時,“浸”字也帶有一種濕潤、浸透的意味,表現(xiàn)出劍池水深而清的特點,給人一種寧靜、幽遠的感覺?!版?zhèn)”字含有鎮(zhèn)壓,用強力壓服的意思。在詩歌中,“鎮(zhèn)”字可以解讀為劍池的氣勢能夠鎮(zhèn)壓住云層的根部,顯示出一種強大而威嚴的力量。聯(lián)系文章第一段“墓不當在其下,意浮圖者近之”可知,劍池作為吳王闔閭墓的象征,本身就帶有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氣息。使用“鎮(zhèn)”字,能夠更好地表達出這種氛圍,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沉。據(jù)此,“鎮(zhèn)”不但寫出了劍池“側(cè)立十仞”的氣勢,突出其山高水深,更能給人莊嚴肅穆之感。據(jù)此任選角度作答即可。13.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詩歌前兩句意為:詩人登上虎丘寺的樓閣,眺望遠方,只見海氣彌漫,月色朦朧。劍池深不見底,連云彩的根部都浸沒其中。詩人在前兩句中詳細描寫了劍池的壯麗景色,而“老僧只恐山移去”一句是夸張的表達,巧妙地以老僧擔心山移去而鎖寺門的情節(jié)作為點睛之筆。雖然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山是不會移動的,但作者在此處用詼諧的手法,故意將老僧每天晚上鎖門的日常動作說成是他因為害怕美麗的風景從虎丘山離開,才在日暮時分先鎖寺門。從中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對虎丘寺優(yōu)美風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1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注意重點字詞的翻譯。重點詞:(1)羅:排列;百座:虛數(shù)詞,指幾百座;號:稱作。(2)昔:從前,過去;稱:稱贊;絕景:美好無比的風景。15.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根據(jù)文章第三段“此地游蹤成市,要以秋月為勝”“若上浮圖之巔,蒼然平楚,遠瞰湖天內(nèi)捧一輪月色遍照蘇州,又昔人所稱絕景云”可知,王士性在登上虎丘塔頂時,看到蒼茫的原野,遠望湖天之間,一輪明月高懸,遍照蘇州城。通過望月,他看到了前人所稱贊的美好景象。這說明望月可以讓人欣賞美景,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根據(jù)《虎丘寺》中“望月登樓海氣昏,劍池無底浸云根”可知,詩人由望月看到了海氣彌漫、月色朦朧的美好景象,產(chǎn)生了無限的遐想,仿佛看到了云彩浸沒在劍池的奇景。這說明望月可以引人深思,產(chǎn)生豐富的遐想。根據(jù)材料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可知,作者既寫景,也點明節(jié)候。那是在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詩人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xiāng)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感懷。這說明望月可以寄托情感,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根據(jù)材料“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知,人生充滿了悲歡離合,就像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是自然規(guī)律,也是人生常態(tài)。作者借此啟示我們要以超脫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無常和變化,珍惜眼前人、事、物,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這說明望月可以讓我們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收獲人生哲理。據(jù)此總結(jié)作答即可。【點睛】參考譯文:虎丘山,是吳王闔閭用“扁諸”名劍埋葬自己的地方,有白虎蹲踞在墓上的氣勢,秦始皇曾在這里尋找過寶劍,因此留下了奇異的傳說。如今闔閭王的墓穴已不知道在哪里了,有人說在塔的下面,有人說在劍池的下面。劍池的兩岸像刀劈開似的,直立的石壁高達十多丈,大概是天然形成的石頭裂縫。寒冷的泉水從裂縫中涌出,積水成為深潭。吳王的墓穴應(yīng)當不在劍池下面,大概是靠近塔的地方。從閶門進去,雇小船到虎丘山,走五里路就到了虎丘寺的大門。剛進去以后,先喝了憨憨泉的泉水,再坐在試劍石上,用手摩挲著石頭的縫隙,長時間地凝視著并陷入深深的沉思。再進去,就看見清澈的泉水、潔白的石頭,石縫間齜牙咧嘴的怪石更加奇特。一塊平整的大石頭像磨刀石一樣,可以排列幾百座胡床,稱作千人石。石頭正對著泉水的地方,是一個石砌的池塘,池塘中開著白色的蓮花。近池塘的地方有灌溉用的水閘,像門一樣,叫做“放生池”,通向虎丘山的石橋,就在閘門的上面。走過石橋,登上虎丘山,向右轉(zhuǎn),走過劍池、石橋和墳?zāi)?,就到了虎丘塔前。參觀完后,我們又下山來到可中亭,觀賞生公點頭石。再往上走,又品嘗了陸羽泉的泉水,泉水的石竇和慧山相似,但味道稍遜一籌。這地方游覽的人眾多,但要以秋天來游覽最為美好。在千人石上,古老的樹木盤根錯節(jié),我們舉杯向月,醉了就枕著石頭躺下,仰望碧空如洗的天空,這時,我們好像已經(jīng)駕著小船,在斗牛星和織女星的中間遨游了。如果登上虎丘塔頂,可以看到蒼茫的原野,遠望湖天之間,一輪明月高懸,遍照蘇州城,又是以前的人所稱贊的極為美妙的景色。(2024·江蘇揚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片段,完成后面小題?!镀缴教糜洝饭?jié)選鄭興裔①天地間無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為人所注意,而人為存之也。非然,則歷變故、經(jīng)歲月,雖以金石之質(zhì),猶不能與天地以不敝。慶歷間,廬陵歐陽公實守是邦,為堂于蜀岡之上,負高眺遠,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與堂平,故名。堂之左右,碧樹參天,清風徐來,雖盛夏亦不知其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傳花飲酒,分韻賦詩,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亦風流逸事也,心竊向往焉。及蒞任維揚,訪平山故跡,而荊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頹垣斷棟,率剝爛不可支撐。去隆興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殘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國家多故,戎馬蹂躪,先賢遺地,半為樵牧之區(qū),騷人逸士,罕有過而問焉,又誰為保護而愛惜之,樸斫而丹雘⑥之哉?無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節(jié)選自《鄭忠肅奏議遺集》,有刪減)【注】①鄭興裔,宋朝人,曾任揚州知州,有政績。②荊榛,灌木樹叢。③涂,道路。④隆興,南宋孝宗的年號。⑤周君淙,即周淙,曾在揚州駐軍抗金。⑥樸斫而丹雘,修繕裝飾。⑦圮,毀壞、坍塌。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為堂于蜀岡之上()

(2)延四方之名俊()(3)心竊向往焉()

(4)無怪乎斯堂之旋圮也()17.?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18.翻譯句子。堂之左右,碧樹參天,清風徐來,雖盛夏亦不知其為暑也。19.作者詳細描述平山堂優(yōu)美的風光和歐陽修等先賢的“風流逸事”,有什么作用?【答案】16.建造邀請私下不久,隨即17.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18.平山堂的左右,碧綠的大樹聳入云端,清風慢慢地吹來,即使是最炎熱的盛夏,也感覺不到暑熱。19.體現(xiàn)平山堂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表現(xiàn)詩人對歷史文化古物被破壞而無人維護的惋惜以及對戰(zhàn)爭的厭倦之情,表達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渴望?!窘馕觥?6.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在蜀岡之上建造了平山堂。為:建造;(2)句意:邀請四面八方的知名才俊。延:邀請;(3)句意:我內(nèi)心私下很是向往。竊:私下;(4)句意:怪不得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旋:不久,隨即。17.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句意:安閑自在地在其中游樂,不喝醉不回去,帶著月光返回?!搬溽嗪跗渲小本湟馔暾?,寫歐陽修與賓客們盡情沉醉游玩之中的愜意;“不醉無歸”“載月而返”為人們游玩結(jié)束返回時描述;故斷句為: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18.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之:的;參天:高懸或高聳于天空;徐:慢慢地;雖:即使;亦:也;暑:酷熱。19.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概括。結(jié)合“慶歷間,廬陵歐陽公實守是邦,為堂于蜀岡之上,負高眺遠,江南諸山,拱揖檻前,若與堂平,故名”可知,描寫歐陽修在鎮(zhèn)守該地時在蜀岡之上建造了平山堂,并解釋平山堂命名的由來,體現(xiàn)平山堂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結(jié)合“堂之左右,碧樹參天,清風徐來,雖盛夏亦不知其為暑也。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傳花飲酒,分韻賦詩,徜徉乎其中不醉無歸載月而返,亦風流逸事也,心竊向往焉”可知,作者描寫山堂優(yōu)美的風光以及歐陽修與知名才俊們在此采摘邵伯湖的荷花,傳遞花朵飲酒,分韻賦詩,安閑自在地在其中游樂,表達作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渴望與向往之情;結(jié)合“訪平山故跡,而荊榛塞道,荒葛胃涂,頹垣斷棟,率剝爛不可支撐。去隆興癸未周君淙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殘零落,遂至于此。吁嗟乎!自國家多故,戎馬蹂躪,先賢遺地,半為樵牧之區(qū),騷人逸士,罕有過而問焉,又誰為保護而愛惜之,樸斫而丹雘之哉?無怪乎斯堂之旋圮也”可知,作者描寫去揚州任職后尋訪平山堂,看到平山堂被破壞,滿目衰敗凄涼。進而聯(lián)想到國家動亂對先賢遺跡的影響和破壞,表現(xiàn)詩人對歷史文化古物被破壞而無人維護的惋惜以及對戰(zhàn)爭的厭倦之情?!军c睛】參考譯文:天地間沒有長久而不毀壞的東西,那些還有留存的,必定是被人所關(guān)注,而人去保存它。不是這樣的話,歷經(jīng)變故、經(jīng)過歲月,即使是金石的質(zhì)地,也還是不能跟天地一樣長久不毀壞。慶歷年間,廬陵的歐陽先生(歐陽修)實際上鎮(zhèn)守這個地方,在蜀岡之上建造了平山堂,背靠著高處眺望遠方,江南的眾多山巒,在欄桿前拱手作揖,好像與堂是平齊的,所以取名叫平山堂。平山堂的左右,碧綠的樹木高聳入云,清風緩緩吹來,即使是盛夏也感覺不到它的暑熱。政事處理完后的閑暇時間,邀請四面八方的知名才俊,采摘邵伯湖的荷花,傳遞花朵飲酒,分韻賦詩,安閑自在地在其中游樂,不喝醉不回去,帶著月光返回,也是風流瀟灑的事跡啊,我內(nèi)心私下很是向往。等到到揚州任職,探訪平山堂的舊跡,卻是荊棘堵塞道路,荒草覆蓋路途,殘垣斷梁,大多已經(jīng)破敗腐爛無法支撐。距離隆興癸未年周淙重新修建的日子,不到三十年就凋零殘破到了這種地步。唉!自從國家多有變故,兵馬踐踏,先賢遺留的地方,一半成為砍柴放牧的區(qū)域,文人雅士,很少有經(jīng)過而詢問的,又有誰去保護和愛惜它,去砍伐整理和涂飾它呢?怪不得這座堂很快就倒塌了。一、(2024·湖南長沙·三模)閱讀下列文言文選段回答問題孔子遷于蔡三歲①,楚王聞孔子在陳、蔡之間,使人聘孔子??鬃訉⑼荻Y,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shè)行皆非仲尼之意。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②”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鬃硬坏眯校^糧七日,外無所通,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孔子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③矣?!鳖伝厝胍?,孔子曰:“回,吾道非邪④?吾何為于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推而行之,不容于天下,何?。坎蝗萑缓笠娋?!”孔子欣然而笑。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⑤”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鬃硬家拢瑐魇嗍?,學者宗之,可謂至圣矣!——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注釋:①孔子(公元前551年一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因失望于魯王,59歲帶著弟子離開魯國周游諸侯,游說其大道。經(jīng)曹、宋、鄭至陳國、蔡國。②用事:當權(quán)執(zhí)政;③斯濫:就胡作非為。④吾道非邪:我們的學說錯誤了嗎?⑤高山仰止:喻高尚的德行讓人仰視;景行行止:比喻行為正大光明就像大路,導人踐行。1.下列各項中對于文中帶點詞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從偏旁推測,“疾”字本義為“疾病”,文中“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就是此義,與《三峽》中“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中一樣。B.“絕”字含義很多,有:斷絕;盡、完;隔絕;橫渡;副詞最、極等。文中“絕糧七日”中的“絕”是動詞,斷絕。C.漢語中常見一詞多義,如文中“夫子之道至大”與文中“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保瑑蓚€“至”含義、用法都不一樣。D.《史記》有五種體例,分別是本紀、世家、書、表、列傳,“世家”是世代相傳的諸侯王,司馬遷將布衣孔子列入“世家”,表明其贊譽之情。2.?下列各項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B.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C.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D.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3.請說說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可謂至圣矣!4.“孔子受厄于陳蔡”是孔子周游列國中最為艱難的一次。在困厄面前,子路、顏回、孔子分別有不同的態(tài)度,請結(jié)合選文和鏈接材料,簡要說說你認為君子應(yīng)該如何對待困境、磨難?鏈接材料: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墩撜Z·雍也》【答案】1.A2.B3.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或流傳十幾代),學者尊崇他,可說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4.①應(yīng)從容不迫:要像文中孔子那樣臨危不懼,絕糧七日仍然誦讀、弦歌。②應(yīng)堅守道義,不為窮困改節(jié):要像鏈接材料中顏回那樣,安守貧困、怡然自樂。(或像孔子那樣堅守道義、不改氣節(jié)、信仰堅定)。③應(yīng)自我反思、另尋出路:要像孔子那樣,大道不能施行,就自我反省,周游列國,另尋出路?!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的理解。A.文中“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的意思是“(他)所指責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凹病笔恰氨撞 敝?;《三峽》中“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意思是“即使騎上奔馳的快馬,駕馭長風,都沒有它快啊”?!凹病笔恰翱臁敝狻_x項中的解釋有誤。故選A。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根據(jù)語意完整原則來斷句。句意:楚國是大國,派人前來聘請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國被起用,我們這些在陳國、蔡國當權(quán)的大夫就危險了。“楚大國也”與“來聘孔子”與“孔子用于楚”以及“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語意層次清楚。故語句停頓為: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則陳蔡用事大夫危矣。故選B。3.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翻譯。重點字詞:布衣:沒有官職的人,平民。傳:流傳。世:父子相繼為一世,一代。學者:指讀書人。宗:尊崇,敬仰。至圣:至高無上的圣人。4.本題考查開放性作答。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不衰”可知,面對困境、磨難,君子應(yīng)該從容不迫,而不是胡作非為;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不衰”和鏈接材料“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知,面對困境、磨難,君子應(yīng)該安貧樂道,有自信,能堅守,而不是見異思遷、背叛理想;根據(jù)文段內(nèi)容“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可知,面對困境、磨難,君子應(yīng)該行而不得,反求諸己(自我反思),而不是不切實際,怨天尤人?!军c睛】參考譯文:孔子遷居到蔡國的第三年,楚王聽說孔子在陳、蔡兩國之間,派人聘請孔子??鬃訙蕚淝巴菀娀囟Y,陳、蔡兩國的大夫謀劃說:“孔子是個賢人,他所指責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如今他長久停留在陳國、蔡國之間,眾大夫所作所為都違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國是大國,派人前來聘請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國被起用,我們這些在陳國、蔡國當權(quán)的大夫就危險了?!庇谑蔷凸餐{(diào)發(fā)役徒將孔子圍困在野外??鬃記]法行路,斷絕了糧食七天。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很生氣,來拜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厄嗎?”孔子說:“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動搖,小人一遇困厄就胡作非為了?!鳖伝厝腴T進見。孔子說:“回啊,我們的學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顏回說:“老師的學說極其宏大,推廣而實行它,不被天下所容納擔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納,然后才現(xiàn)出君子本色!”孔子開心地笑了。太史公說:《詩經(jīng)》中有這樣的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然我不能達到這種境地,但是內(nèi)心非常向往。我閱讀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為人??鬃邮且粋€平民,他的名聲和學說已經(jīng)流傳十幾代人,讀書人尊奉他,孔子稱得上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二、(2024·安徽亳州·三模)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后面小題?!炯住抗c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保ㄟx自《曹劌論戰(zhàn)》)【乙】周亞夫至淮陽,問父絳侯故客鄧都尉曰:“策安出?”客曰:“吳兵銳甚,難與爭鋒。楚兵輕,不能久。方今為將軍計,莫若引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吳,吳必盡銳攻之。將軍深溝高壘,使輕兵絕淮泗口,塞吳餉道①。彼吳梁相敝②而糧食竭,乃以全強制其罷極,破吳必矣?!睏l侯曰:“善?!睆钠洳咚靾员冖鄄啬陷p兵絕吳餉道。(選自《史記?吳王濞列傳》,有改動)【注】①餉(xiǎng)道:運糧的道路。②相敝:指因互相攻戰(zhàn)而共同疲敝。③堅壁:堅守營壘。5.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公將馳之

馳:

(2)既克

克:(3)策安出

安:

(4)彼吳梁相敝而糧食竭

竭:6.?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從其策遂堅壁昌邑南輕兵絕吳餉道7.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2)吳兵銳甚,難與爭鋒。8.結(jié)合【甲乙】兩文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曹劌和鄧都尉在軍事謀略上有何相同之處?!敬鸢浮?.驅(qū)車追趕戰(zhàn)勝怎么,如何盡,完6.從其策/遂堅壁昌邑南/輕兵絕吳餉道7.(1)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車輪碾出的痕跡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2)吳國的士兵銳氣正盛,跟(他們)交戰(zhàn)很難取勝。8.二人在軍事上都能深謀遠慮,強調(diào)“敵疲我打,后發(fā)制人”的戰(zhàn)略。其中曹劌強調(diào)作戰(zhàn)靠的是勇氣,當敵軍的士氣已經(jīng)窮盡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時,就能夠打敗他們;鄧都尉提出:當吳、梁兩國因相持疲憊而耗盡糧食時,用士氣強盛的軍隊攻打這兩國疲憊至極的軍隊,大敗吳國是必然的。【解析】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馳:驅(qū)車追趕;(2)句意:戰(zhàn)勝齊軍后??耍簯?zhàn)勝;(3)句意:怎樣才能拿出好的計策呢?安:怎么,如何;(4)句意:那時吳梁之間因相持疲弊而且糧草耗盡。竭:盡,完。6.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句意:按照他的計策,堅守在昌邑南邊,接著派輕裝的軍隊斷絕吳軍糧道?!皬钠洳摺北磉_聽從了某個策略,語意完整;“遂堅壁昌邑南”意思是于是在昌邑南邊堅固壁壘,是一個完整的行為表述;“輕兵絕吳餉道”說的是出動輕裝部隊斷絕吳地的糧餉通道,是另一個具體的行動,這三部分在語義和邏輯上相對獨立完整;故斷句為:從其策/遂堅壁昌邑南/輕兵絕吳餉道。7.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重點詞語有:(1)轍:車輪碾出的痕跡。靡:倒下。逐:追趕,這里指追擊。(2)銳:銳氣;甚:很,十分;爭鋒:爭高下、爭勝。8.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概括。曹劌和鄧都尉都重視觀察分析。曹劌在作戰(zhàn)中通過“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來觀察齊軍的車轍和軍旗情況,以此判斷是否追擊;鄧都尉則通過分析吳楚軍隊的特點,如“吳兵銳甚,難與爭鋒。楚兵輕,不能久”,來制定相應(yīng)策略。曹劌和鄧都尉都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曹劌根據(jù)“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選擇在齊軍士氣衰竭時出擊;鄧都尉提出“莫若引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吳”,采取以逸待勞、斷其糧道的策略,都是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巧妙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曹劌和鄧都尉都冷靜謹慎。曹劌在作戰(zhàn)過程中不急于進攻,而是等待合適時機,如“公將鼓之。劌曰:‘未可?!薄肮珜ⅠY之。劌曰:‘未可?!保秽嚩嘉疽步ㄗh周亞夫不要輕易與精銳的吳軍正面交鋒,要謹慎布局,體現(xiàn)出冷靜謹慎的特點。【點睛】參考譯文:【甲】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zhàn)。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戰(zhàn)現(xiàn)在不行?!钡鹊烬R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戰(zhàn)可以擊鼓進軍了?!饼R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戰(zhàn)還不行?!闭f完就向下看,查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zhàn)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戰(zhàn)可以追擊了?!庇谑亲窊酏R軍。戰(zhàn)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戰(zhàn)作戰(zhàn),是靠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盛,所以才戰(zhàn)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設(shè)下埋伏。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薄疽摇恐軄喎虻竭_淮陽。詢問父親周勃的老部下鄧都尉說:“怎樣才能拿出好的計策呢?”門客說:“吳國的士兵銳氣正盛,和(他們)交戰(zhàn)很難取勝。楚兵浮躁,(銳氣)不能保持長久?,F(xiàn)在為將軍提出一個計策。不如率軍在東北的昌邑筑壘堅守。把梁國放棄給吳軍,吳軍一定會用全部精銳軍隊攻打梁。將軍挖深溝筑高壘堅守。派輕裝的軍隊斷絕淮河泗水交匯處。阻塞吳軍的糧道。那時吳梁之間因相持疲弊而且糧草耗盡,然后用保持強盛銳氣的軍隊制服那些疲弊已極的軍隊。打敗吳國是必然的?!敝軄喎蛘f:“好?!卑凑账挠嫴?,堅守在昌邑南邊,接著派輕裝的軍隊斷絕吳軍糧道。三、(2024·安徽合肥·三模)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后面小題?!炯住繌男∏鹞餍邪俣?,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修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選自元結(jié)《右溪記》)注釋:①欹嵌(qīqiàn):石塊錯斜嵌插溪岸的樣子。②洄:水回旋而流。③垂陰:投下陰影。④逸民:不仕的隱者。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1)日光下澈

澈:(2)悄愴幽邃

邃:(3)不可名狀

名:(4)乃疏鑿蕪穢

乃:10.?請用“/”給文中畫線句斷句。(斷兩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11.翻譯下列句子。(1)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12.【甲】【乙】兩文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答案】9.(1)穿透(2)深(3)說出

(4)于是10.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11.(1)那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知道潭水的源頭在哪里。(2)但是自從道州成為州的治所以來,至今也沒有人來欣賞和關(guān)愛(它)。12.【甲】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被貶后內(nèi)心的孤寂悲涼之情;【乙】文表達了對秀美山水的熱愛之情以及懷才不遇的感慨?!窘馕觥?.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句意為: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澈:穿透;(2)句意為: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邃:深。(3)句意為:無法用言語形容它們的狀態(tài)。名:說出。(4)句意為:于是疏通水道,開挖亂石,去除荒草雜樹。乃:于是。10.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如果它在人煙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為都會城鎮(zhèn)居民游覽的勝地,喜好清凈的人休憩的園林?!霸谌碎g”表示地點,其后斷開;“都邑之勝境”和“靜者之林亭”是一組句式相同的并列短語,所以在二者中間需要斷開;故斷句為: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11.本題考查翻譯句子。(1)重點詞語:岸勢,溪岸的形狀;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差互,相互交錯;源,源頭。(3)重點詞語:而,可是;置,設(shè)置。12.本題考查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據(jù)【甲】文“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可知,表達了作者發(fā)現(xiàn)小石潭及看到美好景致后的喜悅之情,之后寫“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描繪了小石潭的幽美、凄寒的環(huán)境,觸發(fā)了作者凄涼的心境,抒發(fā)了被貶謫后孤寂悲涼的心情。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被貶后內(nèi)心的孤寂悲涼之情?!疽摇课拿鑼懥擞蚁淖匀伙L光,記敘了對它整修的過程。文章感慨于道州城邊一條無名小溪,這里石奇泉清、草木蔥郁,環(huán)境優(yōu)美異常,但長期不為人所知。因無人賞愛而蕪穢冷落,結(jié)合作者被貶的經(jīng)歷,可知,借此托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身世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愛惜才用的情懷。表達了對秀美山水的熱愛之情以及懷才不遇的感慨?!军c睛】參考譯文:【甲】我從小山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珮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心里為之高興??撤ブ褡樱_辟道路,向下就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島,也有高低不平的石頭和小巖石(露了出來)。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托也沒有。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水流)像北斗星一樣曲折,像蛇一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我坐在潭邊,四面都被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那種環(huán)境太過凄清,不能長時間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疽摇康乐莩窍蛭髯咭话俣嗖?,有一條小溪。小溪向南流幾十步的距離,就匯入營溪。江水拍打著兩岸,岸邊全是一些奇石,這些石頭有的傾斜嵌疊,有的盤曲回旋,無法用言語形容它們的狀態(tài)。清澈的溪流撞擊著巖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觸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