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龍東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黑龍江省龍東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黑龍江省龍東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黑龍江省龍東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黑龍江省龍東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級高一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nèi)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第三單元,第六單元。一、現(xiàn)代文閱讀(31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4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何謂“意象”?人們對此言人人殊,本文試圖運用“意象”這個概念對唐詩作一些具體的分析,為免纏夾,本文擇取前人定義中最為平實的一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情意。”“意象”,必須兼有客觀物象與主觀情意兩個基本要素,缺一不可。中國古典詩歌是極其精煉的語言藝術(shù),言約而意豐是歷代詩人共同的追求目標。劉勰云:“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惫诺湓姼璧钠喈斢邢蓿髡哂窒M谟邢薜钠鶅?nèi)承載更多的意蘊,所以不能容忍蕪辭贅句的存在。從意象的角度來思考這種原則,顯然會推導出對于意象密度的追求。假如同樣長短的詩句或詩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當然前者所承載的意蘊更加豐富,或者說所傳達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達到言約意豐的效果。我們看一組關(guān)于絕句的例子:縣依陶令想嫌迂,營畔將軍即大粗。此日與君除萬恨,數(shù)篇風調(diào)更應無。(薛能《柳枝四首》之三)陶令門前四五樹,亞夫營里百千條。何似東都正二月,黃金枝映洛陽橋。(白居易《楊柳枝八首》之二)兩首詩都是詠楊柳,也都用了五柳先生陶淵明和周亞夫細柳營的典故,然而白詩風姿綽約,含情宛轉(zhuǎn),薛詩卻丑陋笨拙,毫無動人之處。若從意象的角度來看,其關(guān)鍵在于二者的意象密度不同。即使把意蘊含混的“縣”及“營畔”也算作意象,薛詩中也只有五個意象,而白詩卻有九個意象。這樣,白詩中的楊柳顯得形象生動,意蘊豐富,而薛詩中的楊柳卻只是干巴巴的概念。與絕句相比,律詩的篇幅擴大了一倍,似乎不必像絕句那樣關(guān)注意象的密度。其實不然。由于律詩中對仗藝術(shù)的重要性非常突出,而對句最適宜密集意象的安排,所以唐代律詩的意象密度并不比絕句低。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詩一定是好詩呢?或者說,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詩就越好呢?讓我們以五律為例來做些分析??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后人的贊揚之詞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貶議,清人沈德潛就說:“中二聯(lián)不宜純乎寫景……景象雖工,詎為模楷?”雖然僅是針對“寫景”而言,但其實正是指此詩意象過于單一、密集。那么,為什么意象過于單一、密集也會是一種缺點呢?簡單地說,原因在于意象過密會妨礙詩歌意脈的流動,從而顯得堆垛、板滯。王維此詩在這方面尚不嚴重,因為詩中多用動態(tài)意象,從而有助于意脈的流動。如果說一首詩作中意象過密在王維詩中只是白璧微瑕,那么在李商隱、李賀等人筆下就是較嚴重的缺點了,如李商隱的《燕臺四首》、李賀的《天上謠》等詩。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缺點的主要因素就是意象密度太大,以至于字句繁密而意脈欠暢,雕繢滿眼而真趣不足。對于詩句來說,意象密集往往會產(chǎn)生精警的名句;對于詩篇來說,意象密集則是利弊參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見勝,有些作品卻因意象過密而受損。這又是什么原因呢?一般說來,凡是萬口傳誦的名句都具備某種獨立的價值,即使把名句從原詩中徹底剝離出來,它們的價值也幾乎不受損傷。既然名句字數(shù)寥寥,要想在如此短小的篇幅內(nèi)表達充沛的意蘊和完整的意境,意象較為密集便是一個基本條件。盛唐詩人劉灣的《出塞曲》中有句云:“死是征人死,功是將軍功。”晚唐詩人曹松的《己亥歲二首》之一中有句云:“一將功成萬骨枯?!倍叩囊馑挤浅=咏?,不同之處僅在后者的意象密度更大,從而更加精警。假如一首詩通篇意象密集,也許對意境并無妨害,但對意脈肯定會造成損害,這種損害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意象太密會造成詩意的蕪雜和主題的破碎,正像一幅景象太密的圖畫容易產(chǎn)生構(gòu)圖零亂之?。欢且庀筇軙璧K意脈的流動,正像一條塞滿了亂石和雜草的溪流很難順暢地流淌一樣。那么,對于詩篇來說,什么樣的意象密度才恰到好處呢?筆者認為一首詩中的意象密度最好是“疏密相半”,也即有疏有密,疏密相濟,才能恰到好處。事實上唐代的優(yōu)秀詩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很好地貫徹了這種精神。如,李白《渡荊門送別》中間二聯(lián),意象密度都不小,但是它們所展現(xiàn)的是一幅幅動態(tài)的畫面,句中的意象都呈流動之姿,故毫無板實之弊。首聯(lián)與尾聯(lián)的意象密度都比較小,而且全詩都是順著時間的次序逐步推進,意脈非常流暢。唐詩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較高,這是唐代詩人寫詩時精雕細琢的自然結(jié)果。唐詩名篇的意象則以疏密相濟為普遍規(guī)律,唐代的優(yōu)秀詩人有意無意地把詩歌意象的密度控制在比較合理的程度,從而寫出許多疏密有致的佳作。(摘編自莫礪鋒《論唐詩意象的密度》)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古典詩歌的篇幅相當有限,詩人應在詩中納入盡可能多的意象,來達到言約意豐的效果。B.在篇幅上,律詩比絕句大,能承載更多的意蘊,律詩不必同絕句那樣關(guān)注意向密度。C.沈德潛指出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存在意象過于單一、密集的問題,但還不嚴重。D.“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句與“死是征人死,功是將軍功”兩句意思相近,而前者更加精警。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們對“意象”的理解各有不同,而本文則主張意象是客觀物象和主觀情意的統(tǒng)一體。B.劉勰重視語言的精煉,認為可以刪去的字句應當刪去,這一觀點得到了本文的贊同。C.李商隱、李賀的詩存在的真趣不足的問題,在李白《渡荊門送別》中也有所體現(xiàn)。D.唐詩名句意象密集,意蘊豐富,意境完整,即使脫離原詩,價值也幾乎不受損失。3.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從概念入手,明確“意象”的內(nèi)涵,使后文的論證邏輯更加清晰。B.文章對比薛能和白居易的詠柳絕句,是為了證明白居易更擅長寫作詠物詩。C.文章從詩篇和詩句兩個方面論述了唐詩的意向密度,論證全面,深入淺出。D.文章運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論證有理有據(jù)。4.運用本文中的觀點,簡要分析“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兩句詩的妙處。(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他回來了柯崗這是一九四七年九月中旬的一個夜晚。①山里實在黑,走在白馬后邊的人,往往當自己的胸脯碰上了馬屁股的時候,才知自己并沒有掉隊。二十一團在這一夜的行軍序列中,是全軍的后衛(wèi)。隊伍不斷地跑跑停停,這是因為天黑,路滑,常常有人不自覺地拉長了距離的緣故。雖然前面不斷地傳來“跟上!”“跟上!”的口令,然而這種現(xiàn)象始終很難消滅。后面有人壓著嗓子吵起來:“快走!快走!你怎么不跟上呢?”“掉進田里啦!你急啥?”“可不敢掉隊呵!后面有敵人,你沒看隊伍走多快?”“誰掉隊啦?”管理主任一面往后走,一面問?!肮┙o處的挑夫王德勝。”不知是誰這樣順口回答著。管理主任仍舊向后走?!巴醯聞?!爬起來了沒有?擔動擔不動?”管理主任拉長嗓音問?!捌饋砹?,擔動了!你放心走吧!”王德勝回答著,開始用盡吃奶的力氣,拼命追趕隊伍,小擔子在肩膀上咯吱咯吱地響著,好像有人在他的耳朵邊低聲說:“王德勝:你是好戰(zhàn)士,你是翻身農(nóng)民,大家相信你,叫你挑著公家的財物。”于是他越發(fā)著急了,他覺得他肩上的擔子幾乎完全失掉了重量,只是路太小,太滑,天太黑,差不多走不到五十米,就要有一只腳掉進田埂下面的淤泥里。就這樣,他一氣跑了十幾里路以后,實在累了,打算坐下來休息兩三分鐘再走。但當他把擔子放下之后,忽然靜得可怕,一點也聽不見“跟上,跟上!”的命令了,連馬蹄踩進泥坑里的聲音也沒有了,他發(fā)現(xiàn)自己掉隊走錯了路。細雨迷蒙著漆黑的山道,雨絲在桐子葉上聚成了水珠,“滴嗒,滴嗒”地滑落下來。往哪里去找隊伍呢?他確實有些著急了。他擔心兩包錢會淋濕,心里也明白要想馬上找到一個村子是不可能的。他很想找到一座小廟,哪怕是小得連人也進不去,只要能把兩包錢放進去就行;要不然,這樣淋到天明,都會濕透的。但,小廟又到哪里去找呢?他無可奈何地把擔子上那用油布包得方方正正的兩包錢取下來,并排放在路邊,然后又用自己的袖子把油布上面的水擦了一下,便一屁股坐在錢包上,兩手緊緊握著扁擔的中間,筆直地豎在臉前,接著就把腦袋往手上一靠,“反正我現(xiàn)在是不能走了,索性等天明,但是千萬不能把錢濕透!”這一夜,王德勝覺得比一年還長。黎明的時候,雨停了,陰云漸漸炸開縫來,東方泛起魚肚白。他現(xiàn)在知道他昨夜把方向走錯了,本來是向南的,可是他向了東。他挑起了擔子,離開了道路,向左穿過沒腰的荒草,攀登著生滿小樹的高山。在一座濃密的杉樹林里,他找到一個相當隱蔽的石縫。他把扁擔和錢包都放在石縫的頂里邊,迅速用石塊蓋起來,然后自己坐在口上。他決定等到下午再下山,免得碰到敵人和土匪,晚上順公路走。他感到困得很,想睡覺,但又怕有土頑來,怎么辦呢?他用雙手扶著額角想了半天,然后把兩顆炸彈的火索統(tǒng)統(tǒng)拉出來,掛在襯衣鈕子上,把炸彈掛在胸膛上,用外衣包著,再用皮帶在外面拴起來,而后側(cè)身睡了。他想:如果土頑在他沒有醒來的時候到了跟前,只要他們一拉他的衣裳,炸彈就會響的,叫他們也不能活。就在這種情況下,王德勝甜蜜蜜地睡熟了。太陽從杉樹的葉子上滑過去,在他那濕透了的軍衣和帽子上,在他那圓臉、寬肩和露在袖口外的棒棰似的粗胳膊上,劃著一條條的花紋。確實,這一天,全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知道王德勝帶著這么一擔子公款,在這里得到了平安的睡眠。他做了一個夢:他已經(jīng)回到了團里,管理主任把他挑的錢拿出來,買了好幾頭肥豬,大家在會餐,許多人和平時一樣,把一些實在太膩人的肥肉塊子,都往他的碗里送,他張著大嘴不停地嚼著。但忽然一不小心,自己咬住了自己的舌頭。他醒來了,太陽已經(jīng)偏西。王德勝弄好擔子,束緊皮帶,順著公路往南趕。突然啪的一聲,一顆子彈從頭頂飛過,兩個著便衣持步槍的土頑從樹林里竄了出來,沖到王德勝身邊。“不準動!”他們之中的一個,用槍威脅著王德勝,就動手解他的外衣,待另一個家伙正要解皮帶的時候,那個解衣服的人突然連聲喊著:“炸彈!炸彈!”回頭就跑。解皮帶的家伙并不知道炸彈在哪里,也跑了。王德勝趁勢抽出一顆炸彈,朝他們的屁股投去,然后迅速沖向樹林深處,在一條十分曲折的羊腸小道上繼續(xù)向南行進。②轉(zhuǎn)眼工夫天就黑了,他加快了行進速度,一氣走了八十里。拂曉,他餓得有些不能支撐,坐下去幾乎起不來。剛咬牙站起,前邊忽然打起機關(guān)槍來,聲音很近,子彈嗦嗦地穿著樹枝。他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前邊山根下就是公路,路東是自己的隊伍,路西是白軍。從這里下去,過了公路,跳進田里,就能回到自己的隊伍。王德勝丟掉竹扁擔,把兩包錢捆在一起,像背包一樣緊緊地綁在背上。弄好了鞋帶子,拴緊了皮帶,右手提著炸彈,火索已經(jīng)掛在指頭上,彎著身子走到小路轉(zhuǎn)彎處,順著沒有路的山坡沖下去。天大亮的時候,王德勝像泥人一樣,被這里的警戒部隊護送到自己的團部里來。他站在管理主任的門口,用他那高亢的魯西口音喊著:“報告!”剛把右腳跨進門檻,他就大聲說道:“擔子丟了,可是三百七十萬零三十二元五角六分全在這里!”管理主任馬上拉住了他那沾著很多汗泥的雙手。(有刪改)5.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德勝挑著公款跟著隊伍前行,多次摔倒后,與隊伍拉開了距離,他全力追趕,但卻走錯了方向。B.王德勝擔心擔子上的兩包錢被淋濕,于是就在包著錢的油布包上坐了一個晚上,用身體擋住雨水。C.王德勝熟悉當?shù)氐那闆r,于是離開道路,爬上“生滿小樹的高山”,在山上“甜蜜蜜地睡熟了”。D.王德勝向管理主任報出了公款的具體數(shù)額,讓管理主任放心,表現(xiàn)出他完成任務后的愉快心情。6.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描寫王德勝與戰(zhàn)友們的對話時,多處使用感嘆號,寫出了戰(zhàn)士們語氣的急切,反映出當時緊張的氛圍。B.王德勝跑十幾里路打算休息時,才感到周圍“靜得可怕”,可見他一心想著趕路,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著急。C.小說寫了王德勝的夢境,表現(xiàn)出王德勝想要趕上隊伍、回到團里的愿望,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D.小說使用了“累”“困”“餓”等字眼,這些對王德勝身體狀況的描繪,隱喻了當時中國社會貧弱的狀況。7.文章畫橫線處都寫到了“天黑”,請簡要分析兩句的作用。(4分)8.小說塑造了王德勝戰(zhàn)士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4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材料一:辱書云,欲相師。仆道不篤,業(yè)甚淺近,環(huán)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庇晌?、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逼屯勈裰?,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shù)州。數(shù)州之犬,皆倉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鬧取怒乎?(節(jié)選自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材料二:嗟乎!師道之不傳也,豈特弟子之過哉?亦為師者有以致之耳。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道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本無可師,強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師、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師習其句讀,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授以藝術(shù)者之有其實也。傳道受業(yè)解惑,既無所籍于師,則生不為之憐,死不為之喪,亦非過也。遂以為古之師弟子皆然,而使師之為道,出于童子、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下,則是為師者之罪也。(節(jié)選自黃宗羲《續(xù)師說》)9.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非獨A見病B亦以病C吾子D然雪與日E豈有F過哉G顧吠者H犬耳!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眾人,一般人,與《師說》中“今之眾人”的“眾人”意思相同。B.因,于是,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我欲因之夢吳越”的“因”意思不同。C.居,住、處,與《琵琶行并序》中“謫居臥病潯陽城”的“居”意思相同。D.然,這樣,與《勸學》中“輮使之然也”的“然”意思不同。1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韋中立寫信給柳宗元,請求拜他為師,柳宗元有拒絕之意,令柳宗元沒想到的是,韋中立竟然從京師來到蠻夷之地,向他求教。B.柳宗元指出,當時人們不拜師的風氣由來已久,但韓愈不顧時俗,招收后輩學生,這一行為遭到了世人的指責。C.柳宗元曾對蜀犬吠日、粵犬吠雪這兩個傳聞感到懷疑,但是當他親眼見到這些事實后,就不再懷疑了,并從中領(lǐng)悟到違逆時俗的危害。D.黃宗羲贊同韓愈《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這一觀點,并進一步指出,老師如果不能解惑,就不是真正的老師。1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4分)(2)師道之不傳也,豈特弟子之過哉?(4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3~14題。寄崔侍御①李白宛溪②霜夜聽猿愁,去國長為不系舟。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高人屢解陳蕃榻③,過客難登謝朓樓④。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咀ⅰ竣俦驹娛翘鞂毷辏?53)李白自宣城前往金陵時創(chuàng)作的。②宛溪:在安徽宣城。③陳蕃榻:東漢陳蕃為太守時,在郡不接賓客,唯徐稚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后以“陳蕃榻”為禮賢下士之典。④謝朓樓:在安徽宣城,南朝謝朓擔任宣城太守時,在此修建一樓。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以哀景襯哀情,深秋之夜,霜飛凄寒,猿聲悲戚,襯托詩人的愁緒。B.詩人自比為“不系舟”,并用“長”字來形容,凸顯了他漂泊不定的生活狀態(tài)。C.頸聯(lián)寫崔侍御多次以禮招待詩人,但詩人行色匆匆,沒有機會登上謝朓樓。D.樹葉到秋天就會凋零,詩人由此想到,人世沒有長相聚,別離終將到來。14.《夢游天姥吟留別》作于745年,本詩作于753年,兩首詩表現(xiàn)出了李白對仕宦的不同態(tài)度,請結(jié)合兩首詩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兩句化用《詩經(jīng)·鄭風》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渴望得到賢才的心愿。(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兩句,通過對家畜、家禽的日常生活情態(tài)的描寫,來表現(xiàn)他歸隱田園的生活。(3)數(shù)字入詩隱含著古人的時空觀和生命體驗,比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兩句數(shù)字對舉,拓展了時間和空間。(4)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兩句,以“木”和“金”為喻來說明客觀事物經(jīng)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5)韓愈在《師說》中說明從師標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四)課內(nèi)基礎(chǔ)知識(本題共4小題,8分)16.下列選項中,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圣人無常師常:長久的 B.而絕江河絕:橫渡C.君子不齒齒:并列 D.金石可鏤鏤:雕刻17.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歌以贈之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B.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其可怪也歟C.順風而呼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D.而寒于水 師不必賢于弟子18.下列選項中,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其聞道也固先乎吾C.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19.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詞類活用相同的一組是(2分)()A.非能水也吾師道也 B.非利足也小學而大遺C.下飲黃泉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D.愚益愚不恥相師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家鄉(xiāng),三月的草,是有靈性的。三月的柔軟,先是從土地開始的。三月,隨手抓起一把土,是松軟的,有一種近乎體溫的暖。春風暖暖地一吹,春雨細細地飄落后,草兒便有了回應。起初,它們是小心翼翼的,探頭探腦,仿佛是和人們捉迷藏一般,它們躲在枯草根下,躲在墻角,躲在石縫間??勺屑毜赜^察,還是能發(fā)現(xiàn)那些柔弱的星星點點?!癬_____”,是初春里草的神韻。春草是不需要任何攪擾的,它們毫不張揚,安靜地蓄積力量,等待著一夜間的綠遍山野。三月的草,裹挾著生命的力量。在鄉(xiāng)村,草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的布景。草綠了,鳥兒也就來了,嘰嘰喳喳的,一個個珠圓玉潤。這時,水清了,亮了,流動了,歡快了,像珍珠落在玉盤里似的。在鄉(xiāng)村,草的一丁點兒綠都逃不過牛羊們的眼睛。此時,吃了一冬干草料的牛羊們眼里柔柔的,它們都分明嗅到了青草的氣息,聽到了草兒們的呼喚。草是不懼怕牛羊的,我甚至相信,在千萬年的對視中,牛羊們早已和草兒達成了某種默契,不是生與死的對立,而是彼此對生命的敬畏。20.將下列詩句填入文中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A.草色遙看近卻無 B.草色人心相與閑C.嫩綠柔香遠更濃 D.淺草才能沒馬蹄21.下列句子中的“就”與文中加點的“就”,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我就不信我學不會。 B.送他上車,我就回來了。C.昨天就他沒來。 D.你不同意就算了。2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題。哀牢山,位于我國云南省,以古代哀牢部落在此繁衍生息而得名。【甲】“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形象地描述了哀牢山的景象。這里密林重重,溝壑縱橫,信號空白,當?shù)匕傩辗Q其為【乙】“死亡森林”。哀牢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橫亙在云貴高原與橫斷山脈分界線上綿延數(shù)百公里的群山。這里保存了世界同緯度面積最大、人為干擾最少、最完整的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哀牢山腹地山高林密,山坡坡度較大且多懸崖峭壁,無可供正常通行的道路。①這里常出現(xiàn)暴雨、暴雪、冰雹等。②在雨霧天氣下,③森林在晚上會大量二氧化碳釋放,④人如果長時間停留在山中,⑤就有可能因為缺氧而消失意識。23.文中畫橫線的兩處雙引號作用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2分)24.文中標序號的部分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3分)四、寫作(60分)2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學不可以已”,任何時代的人都需要學習,否則就難以進步,難以推動時代的發(fā)展。在不同的時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會有所不同。一千多年前,韓愈對“恥學于師”的現(xiàn)象提出了批評。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在學習中又遇到了很多新的問題。請你針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學習中存在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問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級高一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D(A項,“詩人應在詩中納入盡可能多的意象”錯,原文指出詩篇的意向密度應該要疏密參半,不能過于密集。B項,“律詩不必同絕句那樣關(guān)注意向密度”錯,根據(jù)原文“由于律詩中對仗藝術(shù)的重要性非常突出,而對句最適宜密集意象的安排,所以唐代律詩的意象密度并不比絕句低”可知,律詩同樣需要關(guān)注意象密度。C項,“沈德潛指出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存在意象過于單一、密集的問題,但還不嚴重”錯,根據(jù)原文中沈德潛“中二聯(lián)不宜純乎寫景……景象雖工,詎為??钡挠^點,沈德潛沒有說問題不嚴重,問題不嚴重是本文的觀點。)2.C(李商隱、李賀的一些詩由于意象過密,而真趣不足,李白《渡荊門送別》的意象則疏密參半,沒有這種問題。)3.B(“是為了證明白居易更擅長寫作詠物詩”錯,文章對比薛能和白居易的詠柳絕句,是為了論證絕句的意象密度越大,傳達的信息越多,更可能達到言約意豐的效果。)4.①這兩句詩寫了“風”“天”“猿”“渚”“沙”“鳥”六個意象,意象密度高,內(nèi)涵豐富。②這兩句詩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角度寫景,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張有弛,意脈流暢,毫無堆砌之感。③這兩句詩的意象共同描繪出了三峽地區(qū)的深秋景象,透露出凄涼悲哀的情感,表達充沛的意蘊和完整的意境。(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5.C(“王德勝熟悉當?shù)氐那闆r”錯,文中沒有提到。)6.D(“隱喻了當時中國社會貧弱的狀況”過度解讀,小說中“累”“困”“餓”是對王德勝身體狀況的描繪,這是阻礙王德勝追趕隊伍的負面因素,小說描寫這一內(nèi)容,更能凸顯王德勝的人物形象。)7.①句中,“實在”一詞凸顯了“山里天黑”的狀況,反映出部隊行軍的艱難,為后文寫王德勝掉隊埋下伏筆。②句寫出了時間的變化,使敘事速度加快,在結(jié)構(gòu)上承上啟下,引出了后面的情節(jié)。(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8.①王德勝為了護送公款,奮不顧身,是一位富有強烈的責任感和犧牲精神的戰(zhàn)士。②王德勝面對敵人的威脅,積極準備,果斷抗擊,是一位富有經(jīng)驗、有勇有謀的戰(zhàn)士。③王德勝克服了各種不利因素,圓滿完成任務,是一位意志堅定、頑強不屈的戰(zhàn)士。(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9.BDG(原文標點為: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0.D(兩個“然”都是這樣的意思。)11.C(“柳宗元曾對蜀犬吠日、粵犬吠雪這兩個傳聞感到懷疑”錯,柳宗元聽過蜀犬吠日的傳聞,他感到懷疑,但是當他到嶺南看到粵犬吠雪的情景,就不再懷疑傳聞了。)12.(1)我估量自己本來就沒有什么可取之處,即使有可取之處,也不敢做別人的老師。(“自卜”“固”“假令”各1分,句意通順1分)(2)尊師學習的風尚沒有流傳下來,難道僅僅是學生的過錯嗎?(“師道”“特”“過”各1分,句意通順1分)13.D(選項對尾聯(lián)的理解有誤,尾聯(lián)以落葉為喻,點明了詩人明天要與友人分別。)14.①《夢游天姥吟留別》表達了詩人希望飽覽山水和追求自由的強烈愿望,從中透露出對仕途的心灰意冷。其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直接表達了對權(quán)貴的蔑視和對仕途的厭棄。②本詩首聯(lián)寫“愁”,“去國”,即遠離長安,是詩人“愁”的重要原因;頷聯(lián)寫詩人對孤雁南飛感到憐憫,對雙溪北流羨慕不已,表現(xiàn)出詩人想要回到長安的愿望。詩人對長安的眷戀,反映了他對仕宦的渴望。(每點3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1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4)(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5)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每空1分,錯字、漏字、添字則該空不給分)16.A(常:固定的。)17.D(A項,代詞,她/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代詞,它的/語氣副詞,表反詰語氣,難道,真的。C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并列。D項,介詞,比。)18.B(例句與B項都是狀語后置句。A項,定語后置句。C項,判斷句。D項,賓語前置句。)19.A(A項,“水”,名詞活用為動詞,游泳;“師”,名詞活用為動詞,學習。B項,“利”,使動用法,使……走得快;“小”,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小的方面。C項,“下”,名詞活用為狀語,向下?!跋隆保~活用為動詞,低于。D項,“愚”,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愚人;“恥”,意動用法,以……為恥。)20.A(根據(jù)文中“它們躲在枯草根下……還是能發(fā)現(xiàn)那些柔弱的星星點點”可知,初春的草較少,填“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恰當。)21.B(文中加點的“就”與B項加點的“就”都是副詞,表示兩件事情緊接著發(fā)生。A項,副詞,表示意志堅決,不容改變。C項,副詞,只。D項,副詞,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jié)論。)22.運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2分)語句簡潔明快,節(jié)奏感強,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流水的動態(tài),表現(xiàn)作者的歡喜之情。(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23.甲處雙引號表示直接引用。乙處雙引號表示特定稱謂。(每處1分,意對即可)24.句①改為:這里常出現(xiàn)暴雨、暴雪、冰雹等(惡劣)天氣;句③改為:森林在晚上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句⑤改為:就有可能因為缺氧而失去意識。(改對一處給1分,如有其他修改方法,修改正確即可給分)25.【寫作指導】材料首先明確了學習的重要性,進而提及了古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于當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材料使用了“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這個短語進行限定,寫作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