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6-李憑箜篌引(針對訓練)(原卷版)_第1頁
專題16-李憑箜篌引(針對訓練)(原卷版)_第2頁
專題16-李憑箜篌引(針對訓練)(原卷版)_第3頁
專題16-李憑箜篌引(針對訓練)(原卷版)_第4頁
專題16-李憑箜篌引(針對訓練)(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6李憑箜篌引一、文言文閱讀(2021·全國·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元和中,進士李賀善為歌篇。韓文公深所知重,于縉紳之間每加廷譽,由此聲華藉甚。時元相國稹年老,以明經(jīng)擢第,亦攻篇什,常愿交結賀。一日,執(zhí)贄造門,賀覽刺不容,遽令仆者謂曰:“明經(jīng)擢第,何事來看李賀?”相國無復致情,慚憤而退、其后自左拾遺制策登科日當要路及為禮部郎中因議賀祖禰諱進不合應進士舉。賀亦以輕薄為時輩所排,遂成轗軻。文公惜其才,為著《諱辯錄》明之,然竟不成事。選自康軿《劇談錄》卷下材料二李藩侍郎嘗綴李賀歌詩,為之集序。未成,知賀有表兄與賀筆硯之舊者,召之見,托以搜訪所遺。其人敬謝,且請曰:“某盡記其所為,亦見其多點竄者,請得所輯者視之當為改正?!崩罟玻⒏吨?,彌年絕跡。李公怒,復召詰之。其人曰:“某與賀中外,自小同處,恨其傲忽,??謭笾?,所得兼舊有者一時投于潿中矣?!崩罟笈吵鲋?,嗟恨良久。故賀詩篇什流傳者少。選自張固《幽閑鼓吹》)材料三《劇談錄》:“元和中,進士李賀善歌詩,元相國稹年老,以明經(jīng)擢第,常愿交結。執(zhí)贄造門,賀覽刺,遽令閽者謂曰:‘明經(jīng)擢第,何事來看李賀?’相國慚憤而退?!卑矗涸诩确沁t墓、于賀亦稱前,詎容執(zhí)貲造門,反遭輕薄?小說之不根如此。一選自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卷二材料四走馬引李賀我有辭鄉(xiāng)劍,玉鋒堪裁云。襄陽走馬客,意氣自生春。朝嫌劍花凈,暮嫌劍光冷。能持劍向人,不解持照身。材料五劍客賈島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1.對上述材料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其后自左拾遺制登科日當要路/為禮部/郎中因議賀祖禰進/不合進士舉B.其后自左拾遺制策登科/日當要路/及為禮部郎中因議賀/祖禰諱進/不合應進士舉C.其后自左拾遺制策登科/日當要路/及為禮部郎中/因議賀祖禰諱進/不合應進士舉D.其后自左拾遺制策登科日/當要路及為禮部郎中因議賀/祖禰諱進/不合應進士舉2.對上述材料中加點詞句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縉紳”,原指將笏板插于衣帶,是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為官宦的代稱。B.“轗軻”,原指道路起伏不平,這里比喻朋友之間產生誤會,發(fā)生矛盾。C.“筆硯”,筆墨硯臺是學習時的必備文具,也可以指在一起學習的同學。D.“中外”,古代稱父系血統(tǒng)的親戚為“內”,父系血統(tǒng)之外的親戚為“外”3.對上述材料所作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李賀發(fā)現(xiàn)元稹在來信中暗含譏諷,所以一氣之下拒絕與他會面。B.韓愈欣賞李賀的才能,希望調解他和元稹的矛盾,但未能如愿。C.李賀的表兄覺得李藩傲慢無禮,因而不愿為他整理搜集的資料。D.李賀拒見元稹的傳聞雖不可信,但反映了唐代注重進士科的風氣。4.把上述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某盡記其所為,亦見其多點竄者,請得所輯者視之,當為改正。(2)元擢第既非遲暮,于賀亦稱前輩,詎容執(zhí)贄造門,反遭輕???5.下列對李賀《走馬引》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辭鄉(xiāng)遠游,仗劍獨行,充分展現(xiàn)了襄陽走馬客縱橫灑脫、快意恩仇的風采。B.“玉鋒堪裁云”形容劍刃明凈鋒利,可以剪裁浮云,想象奇特,氣勢雄壯。C.“朝嫌”與“暮嫌”互文見意,感嘆寶劍雖鋒利,卻未能受到主人的重視。D.同樣是借劍打情,李賀的《走馬引》和賈島《劍客》表達的情感并不相同。6.前人認為這首詩的主旨是“言己能持劍向人,而不能自照,所以不免于見嫌,感己不遇故云爾耳”請結合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詩人的性格和遭遇,對此做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歌閱讀(2022·江蘇徐州·高二期中)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李憑箜篌引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吳絲蜀桐張高秋”,開門見山,“吳絲蜀桐”突出箜篌構造精良、工藝精湛,借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即寫人。B.“李憑中國彈箜篌”,點出演奏者名姓和演奏地點,在寫琴、寫聲之后寫人,安排精巧,有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C.“老魚跳波瘦蛟舞”,“老”和“瘦”兩個看似干枯的字眼突出了行動艱難的魚蛟形象,也襯托出了音樂的艱澀。D.“露腳斜飛濕寒兔”,玉兔任憑露水把自己浸濕也不肯離去,形象優(yōu)美。此處沒有對李憑技藝作直接評判,卻飽含情思。8.詩歌五、六句描寫音樂有不同之處,請簡要分析。(2022·湖南師大附中高二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李憑箜篌引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詩的首句開門見山,以“吳絲”“蜀桐”突出箜篌構造精良、工藝精湛,借此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嫻熟。B.前四句先寫琴、聲,再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C.“夢入”兩句,用“老”和“瘦”突出羸弱乏力的魚龍竟伴著音樂騰躍起舞,形象地寫出了音樂的神奇魅力。D.詩人通過對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達了對李憑技藝的贊賞,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10.清人方扶南把這首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推為“摹寫聲音之至文”,請結合全詩分析本詩是如何摹寫琴聲及其效果的。(2021·浙江省桐廬中學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李憑箜篌引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11.對這首詩理解和敘述有誤的一項是(

)A.本詩想象豐富,色彩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并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B.詩歌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照順序交代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后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后,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C.詩中“夢入”兩句,用“老”和“瘦”兩個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飾魚、蛟,突出本已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的魚、蛟,竟伴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寫出了音樂的神奇魅力。D.本詩不但成功地描寫了李憑彈的箜篌聲之神奇美妙,而且直抒胸臆,贊美了他的高超技藝并寄托了自己的情思。12.這是一首描摹音樂的詩歌,詩人是如何將抽象無形的音樂寫得形象生動、具體可感?請結合詩句進行賞析。(2021·全國·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長歌續(xù)短歌①李賀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發(fā)。秦王②不可見,旦夕成內熱??曙媺刂芯疲嚢坞]頭粟。凄涼四月闌,千里一時綠。夜峰何離離,明月落石底。徘徊沿石尋,照出高峰外。不得與之游,歌成鬢先改?!咀ⅰ竣俦驹妼懹诶钯R考進士受到排擠打壓之后。②秦王:指唐憲宗。李賀在世時,憲宗有一定作為。李賀對這樣的君主是寄予希望的。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化用樂府詩題,用語新穎奇特,體現(xiàn)李賀詩歌長于煉字的特點。B.五、六句寫內熱之因,百姓忍饑挨餓,自己不能面陳“秦王”,只能借酒澆愁。C.七、八句寫夏日之景,草木蔥蘢,自己卻倍感凄涼,樂景寫哀情,意味深長。D.本詩感情深沉,一唱三嘆,反復渲染,抒發(fā)了政治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悲憤之情。14.前人評李賀詩“感怨刺懟,寄托遙深,頗得《離騷》的神髓”,請結合“夜峰何離離,明月落石底”二句談談你的理解。(2021·全國·高二課時練習)聽穎師彈琴韓愈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李憑箜篌引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匯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15.對這兩首詩的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聽穎師彈琴》起調輕柔細碎,音調纏綿婉轉,用一對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做比,讓人聯(lián)想到他們在切切私語、談笑、傾訴。B.“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寫聲音舒緩、悠揚,好像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像那柳絮隨風癲狂、飄蕩,使人也為之神游四方。C.在描繪李憑箜篌彈奏的樂聲時,詩人馳騁自己大膽的幻想和豐富的聯(lián)想,形成神奇變幻、令人應接不暇的藝術境界。D.李詩脈絡沒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隨著詩人想象的流動,想象所至,筆之所至,故而使人難以把握詩中描寫的音樂美。16.試比較《琵琶行并序》《聽穎師彈琴》兩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