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9單元戊戌變法課時分層作業(yè)29戊戌政變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9單元戊戌變法課時分層作業(yè)29戊戌政變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9單元戊戌變法課時分層作業(yè)29戊戌政變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1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時分層作業(yè)(二十九)戊戌政變(建議用時:30分鐘)1.戊戌政變后,傾向于變法的總理衙門大臣張蔭桓遭到彈劾并充軍新疆,在路過保定時,觀者數(shù)萬,直呼他為“大奸臣”。材料主要表明()A.維新變法危害了廣闊人民利益B.變法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C.總理衙門出賣了民族利益D.列強侵略激起國人的抗拒B[維新變法過快過急,很多人處于觀望中,無所適從,故A項錯誤;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變法運動缺乏一個廣泛的群眾基礎,故B項正確;戊戌變法意在挽救民族危亡,故C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列強侵略,故D項錯誤。]2.在百日維新期間,譚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虛一無可冀(期望)??顧M目,徒具深悲。平常所學,至此竟茫無可倚?!边@段話表明譚嗣同()A.放棄了變法維新救國救民的理想B.脫離群眾,找不到變法的出路C.悲觀悲觀,打算向頑固派妥協(xié)D.對維新派不滿,起先轉(zhuǎn)向革命B[解答此題關鍵是要理解該段文言文史料,“茫無可倚”尤其反映了譚嗣同對于變法沒有強大的依靠力氣而感到前途茫然的一種心態(tài)。]3.下圖是一則晚清時期的報紙摘要,其記錄的主要歷史事務是()A.維新思潮的興起 B.康梁公車上書C.光緒帝“百日新政” D.慈禧太后“戊戌政變”D[材料中報紙記錄的是“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殺害的公告,這是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4.戊戌變法期間,光緒帝共計發(fā)布變法詔令184條,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化等各個方面。對此,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指出:“他們把足夠九年吃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實力,在三個月之內(nèi),都填塞給它吃了。”可見變法失敗的緣由是()A.變法過程過分急于求成B.變法內(nèi)容涉及領域過寬C.變法沒有推動社會進步D.變法主持屬于封建皇帝A[戊戌變法前后歷時僅103天。從材料中“詔令184條”可知政令頒發(fā)之多,改革者改革之心切?!安活櫵奈噶亢拖瘜嵙Α边M一步佐證改革進度超出了正常幅度,急于求成,故選A項;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歷史發(fā)展與社會進步,故解除C項;B、D兩項與題干主旨不符,解除。]5.在老百姓眼里,“康黨”根本不值得半點憐憫,他們都是一群瞎折騰的“白臉奸臣”,正如維新派也將一般老百姓說成“愚民”“群盲”不行救藥一樣。這主要說明()A.維新變法的失敗是因為百姓的反對B.民主憲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會認同C.維新變法時期的中國民眾愚昧落后D.維新變法違反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潮流B[題干材料中“在老百姓眼里,‘康黨’根本不值得半點憐憫,他們都是一群瞎折騰的‘白臉奸臣’”干脆說明老百姓并不認同維新派的民主憲政思想,故選B項。]6.梁啟超認為:“戊戌維新,雖時日極短,現(xiàn)效微小,而實二十世紀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也?!毕铝嘘P于戊戌變法的評價,與此相吻合的是()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紹到中國B.掀起了愛國救亡運動的高潮C.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覺醒D.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打算了條件C[戊戌變法最宏大的歷史功績是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啟蒙。維新派提倡新學,主見興民權,對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猛烈地抨擊,為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蓬勃發(fā)綻開拓了道路,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御史楊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稱:“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將專政柄?!本S新派人士譚嗣同深夜密訪袁世凱,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徹底交權。9月19日9月20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宣布“臨朝聽政”。當晚,袁世凱從楊崇伊處獲悉太后重新訓政,為保全自己,和盤托出維新派的密謀,致使事態(tài)擴大,導致后來大批維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殺。材料二關于戊戌變法的探討,所依據(jù)的材料主要是運動過后不久出現(xiàn)的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和康有為后來的陳述如《康南海自編年譜》。由于作者就是當事者,所以很難作為信史。但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強化了康梁系話語,而來自清政府方面的說明幾乎始終沒有看到?!痘仡櫸煨缰販貧v史》(1)依據(jù)材料一,你認為引發(fā)戊戌政變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變發(fā)生的緣由?(2)依據(jù)材料二,說明文中提到的兩部文獻在探討戊戌變法運動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認為史學探討應留意什么?[解析]第(1)問,從御史楊崇伊、慈禧太后、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維新派等力氣分析因素及緣由。第(2)問,從材料二中作者明確這些都屬于當事人的文獻資料可知帶有主觀性;史學探討應留意的問題結(jié)合所學學問分析即可。[答案](1)因素:楊祟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光緒帝接見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引起守舊勢力的恐慌;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反對變法??创何煨缯?/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