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nèi)…………○…………裝…………○…………內(nèi)…………○…………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nèi)※※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中圖版必修2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用甲種病毒的DNA與乙種病毒的蛋白質(zhì)外殼組成丙種病毒,以丙種病毒侵染宿主細胞,在宿主細胞中產(chǎn)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A.甲種病毒的特征B.乙種病毒的特征C.丙種病毒的特征D.子代獨具的特征2、下圖為中心法則圖解,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a表示DNA復制B.b表示轉(zhuǎn)錄,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C.e表示RNA復制D.c過程不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3、下圖為動物體內(nèi)某卵原細胞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示意圖;圖中字母表示基因。不考慮突變的情況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不發(fā)生交叉互換,卵細胞的基因型為Ef或eFB.若不發(fā)生交叉互換,次級卵母細胞的基因型可能為EEffC.若發(fā)生交叉互換,卵細胞基因型可能為EfD.若發(fā)生交叉互換,次級卵母細胞的基因型可能為eeFF4、如圖表示真核生物鏈孢霉的幾個基因的表達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核膜的存在使圖中基因的轉(zhuǎn)錄和翻譯在不同的區(qū)域進行B.遺傳信息的復制和表達都是以基因為單位進行的C.基因1和基因2是等位基因D.從圖中可知,基因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5、下列有關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孟德爾選擇豌豆是因為其自然條件下是純合子,且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B.豌豆雜交時對父本的操作程序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C.F1測交將產(chǎn)生4種(1∶1∶1∶1)表現(xiàn)型的后代,是孟德爾假說的內(nèi)容D.自由組合定律是指F1產(chǎn)生的4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自由結(jié)合評卷人得分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6、先天性肌強直病有顯性突變型和隱性突變型兩種。它們是由同一基因發(fā)生不同突變引起的。下圖是其中某一類先天性肌強直病系譜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家族所患遺傳病很可能是顯性突變型病B.上述兩種突變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C.該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位于X染色體上D.9號與另一突變類型的患者婚配,則子代一定患病7、遺傳印記是因親本來源不同而導致等位基因表達差異的一種遺傳現(xiàn)象;DNA甲基化是遺傳印記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記是在配子發(fā)生和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獲得的,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時印記重建。下圖為遺傳印記對轉(zhuǎn)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無功能型a兩種基因)表達和傳遞影響的示意圖,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雌配子中印記重建后,A基因堿基序列保持不變B.由圖中配子形成過程中印記發(fā)生的機制,可以斷定親代雌鼠的A基因來自它父方C.親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為Aa,但表型不同D.親代雌鼠與雄鼠雜交,子代小鼠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生長正常鼠:生長缺陷鼠=3:18、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A.大多囊性纖維病患者編碼某跨膜蛋白的基因突變,導致肺功能嚴重受損B.先天愚型患者第五號染色體上缺失部分染色體片段,患兒哭聲似貓叫C.苯丙酮尿癥患者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導致不能生成苯丙氨酸而患病D.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多基因遺傳病,個體是否患病與基因與環(huán)境因素均有關9、兩點測驗法是指每次只測定兩個基因間的遺傳距離,是基因定位的最基本方法。例如,某雌雄同株植物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選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個體進行雜交得F1,讓F1進行測交,所得F2中,重組類型所占的比率即可代表兩個基因間的遺傳距離(若所占比率為5%,則遺傳距離為5cM)。已知玉米粒糊粉層有色C(或無色c)、胚乳飽滿Sh(或凹陷sh)、胚乳非糯性Wx(糯性wx)三對相對性狀表現(xiàn)連鎖遺傳。利用兩點測交法,每次就兩對性狀進行測定,通過三次雜交和三次測交就可以測定出這三個基因位點之間的距離和順序,測交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親本組合CSh/CSh×csh/cshWxsh/Wxsh×wxSh/wxShF2中籽粒的基因型及數(shù)量CSh/csh4032WxSh/wxsh1448Csh/csh149Wxsh/wxsh59915991cSh/csh152wxSh/wxsh58855885csh/csh4035wxsh/wxsh15311531
A.基因C和Sh,Wx和sh之間的遺傳距離依次約為3.6cM,20cMB.若親本組合為CWx/CWx與cwx/cwx計算所得遺傳距離為22cM,則三個基因的位置關系只有一種可能,即Sh位于C和Wx之間C.若C和Wx的遺傳距離為18cM,不等于Wx和Sh的遺傳距離與C和Sh的遺傳距離之差,原因可能是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互換,卻未導致3對相關基因的互換D.根據(jù)兩點測驗法,若要確定4個基因的位置,則需要做4次雜交和4次測交10、基因突變不具有的特點是()A.不定向B.多利少害C.隨機D.高頻率11、下列有關教材實驗中涉及分離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在觀察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解離的目的是使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彼此分離B.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中,鹽酸能夠使染色質(zhì)中的蛋白質(zhì)與DNA分離C.在觀察植物細胞質(zhì)壁分離的實驗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細胞質(zhì)與細胞壁分離D.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離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表面的噬菌體外殼與細菌分離12、科研人員從腫瘤細胞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蛋白S,為研究其功能做了如下實驗:將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時間后加入原料,其中鳥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標記,一起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加入的肝素可與RNA聚合酶結(jié)合,然后再加入蛋白S,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DNA模板上可能有多個位點同時被RNA聚合酶識別并結(jié)合B.對照組先后加入肝素和等量不含蛋白S的緩沖液C.肝素與RNA聚合酶結(jié)合后RNA聚合酶因空間結(jié)構(gòu)改變而失活D.腫瘤細胞大量的蛋白S可能具有促進抑癌基因和凋亡相關基因的表達能力13、某鐮狀細胞貧血患者因血紅蛋白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組成血紅蛋白分子的肽鏈上,某位氨基酸由谷氨酸變成纈氨酸。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患者細胞中攜帶谷氨酸的tRNA與正常人不同B.患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空間結(jié)構(gòu)與正常人相同C.患者血紅蛋白對應的mRNA的堿基序列與正常人不同D.鐮狀細胞貧血可用顯微鏡進行檢測評卷人得分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純種黃色圓粒和純種綠色皺粒豌豆的遺傳因子組成分別是YYRR和_____,它們產(chǎn)生的F1遺傳因子組成是_____,表現(xiàn)為_____。15、用豌豆做遺傳實驗容易成功的原因:_____傳粉、_____受粉;具有_____。16、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可以從_____流向_____,即D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_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進而流向蛋白質(zhì),即遺傳信息的轉(zhuǎn)錄和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_____傳遞到____,也不能從蛋白質(zhì)流向_____。遺傳信息從RNA流向_____以及從RNA流向_____兩條途徑,是中心法則的補充。17、達爾文的學說是_____,中心內(nèi)容為_______。18、一條染色體上有_____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有____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現(xiàn)_____排列。每一個基因都是特定的____片段,有著特定的______,這說明DNA中蘊涵了大量的____。19、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20、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_____染色體,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fā)育的全部遺傳信息。21、____叫做地理隔離。隔離是指_____,它是______的必要條件。評卷人得分四、判斷題(共2題,共20分)22、人類基因組測序是測定人的23條染色體的堿基序列。(______)A.正確B.錯誤23、孟德爾在實驗選材時利用了豌豆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的特性,且豌豆的花冠形狀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A.正確B.錯誤評卷人得分五、非選擇題(共4題,共40分)24、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妻子染色體正常,丈夫染色體的異常如圖一所示:9號染色體有一片段轉(zhuǎn)接到7號染色體上(7、9示正常染色體,7+和9+分別表示異常染色體,減數(shù)分裂時7與7+、9與9+正常聯(lián)會及分離)。圖二示該家庭遺傳系譜及染色體組成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上述可知,癡呆患者發(fā)生的變異是___________。
(2)若此夫婦再生一個小孩,其染色體組成與父親具有相同缺陷的可能性為_____。
(3)該夫婦生下相應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子代的概率為______,故在產(chǎn)前應對胎兒做診斷,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胎兒細胞中處于分裂______期的染色體結(jié)構(gòu)。
(4)已知7號染色體含有控制拇指能否向背側(cè)彎曲的基因(A,a),一對拇指均能彎曲的眼色正常(B,b)的夫婦,生下一個拇指不能彎曲的色盲男孩;則該夫婦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下圖是某高等動物器官中細胞分裂的三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能進行上述細胞分裂的器官名稱是_______________。
(2)該生物體細胞中一般含有_______條染色體;圖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_________;不含染色單體的細胞是_________
(3)處于B圖分裂時期的細胞名稱是______________,該細胞中含有_________條染色單體,含有_________個DNA,它產(chǎn)生的子細胞名稱是_______,C圖處于的分裂時期__________,它產(chǎn)生的子細胞名稱是_______。26、山葡萄以釀酒的獨特口味;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以及極強抗寒性在葡萄育種領域占據(jù)重要地位??茖W家對“雙優(yōu)”(品種名)山葡萄幼苗進行多倍體誘導;幼苗成活數(shù)和變異數(shù)見下表:
。誘變劑濃度%
處理24小時。
處理48小時。
處理72小時。
莖(芽)分生組織(個)
成活數(shù)。
變異數(shù)。
成活數(shù)。
變異數(shù)。
成活數(shù)。
變異數(shù)。
變異數(shù)。
0
30
30
0
30
0
27
0
0.1
30
24
0
20
0
16
0
0.2
30
12
1
10
1
5
3
0.4
30
5
2
3
1
3
0
0.6
30
0
0
0
0
0
0
(1)誘導多倍體形成的常用誘變劑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誘導植物發(fā)生_________________。
(2)設置零濃度組的目的______________;山葡萄的成活率隨______________而下降。
(3)多倍體誘變劑多數(shù)為有毒害的化學試劑。在誘導多倍體育種過程中,研究人員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原種群中沒有的,抗旱但不耐寒型的植株,這一變異最可能是誘變劑誘發(fā)了__________導致的。研究人員想利用此變異植株選育既抗旱又抗寒的新品種,最簡單的辦法是_____________。27、一個Pendred綜合征(又稱耳聾-甲狀腺腫綜合征)家系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圖1判斷;該病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__遺傳。
(2)科研人員研究發(fā)現(xiàn)該病致病基因為PDS基因;對Ⅱ-4進行基因檢測,部分結(jié)果如圖2。該患者的PDS基因的2168號位點發(fā)生了__________,導致其編碼的肽鏈第723位的組氨酸變?yōu)榫彼帷?/p>
采用同樣的方法對Ⅱ-5、Ⅲ-1和Ⅲ-2進行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該家系的四名患者的PDS基因發(fā)生了不同的突變(結(jié)果如下表),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具有__________性。四名患者都攜帶__________種突變的PDS基因的等位基因,導致體內(nèi)無法合成正確的P蛋白,這與Pendred綜合征的遺傳模式一致。Ⅲ-1突變基因的最可能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颊呔幪?。
PDS基因的等位基因一。
PDS基因的等位基因二。
核苷酸改變。
氨基酸改變。
核苷酸改變。
氨基酸改變。
氨基酸改變。
Ⅱ-4
1174A→T
N392Y
2168A→G
H723R
Ⅱ-5
1548插入C
移碼。
1541A→C
Q514P
Ⅲ-1
1541A→C
Q514P
2168A→G
H723R
Ⅲ-2
1174A→T
N392Y
1548插入C
移碼。
(3)研究者發(fā)現(xiàn),P蛋白是膜上的一種陰離子轉(zhuǎn)運蛋白,主要在甲狀腺和內(nèi)耳等器官表達,說明基因在不同細胞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P蛋白在甲狀腺細胞膜上參與I-的轉(zhuǎn)移而使碘活化,PDS患者的碘活化障礙。患者表現(xiàn)為甲狀腺腫大,推測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P蛋白在內(nèi)耳具有Cl-轉(zhuǎn)運功能;PDS患者內(nèi)耳液體的離子平衡受損,導致聽神經(jīng)纖維萎縮,興奮無法傳到__________,聽覺喪失。
(4)結(jié)合以上研究,神經(jīng)性耳聾沒有好的治療方法,為緩解PDS患者的甲狀腺腫大癥狀,提出可行的方案:__________。建議通過__________預防該病患兒的出生。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1題,共3分)28、已知果蠅的A/a、B/b這兩對等位基因分別控制一對相對性狀。
(1)相對性狀是指________,由位于__________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2)若這兩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體上。將基因型為aaBB與AAbb的果蠅雜交得到F1,F(xiàn)1自由交配得到F2,若F2中___________,則可確定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則可確定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3)若另有一對等位基因C/c,選擇純合顯性性狀雄性果蠅和純合隱性性狀的雌性果蠅進行雜交,產(chǎn)生F1;試推斷:
如果這對基因在常染色體上,推斷F1測交結(jié)果表現(xiàn)型______種,基因型______種。
如果這對基因僅在X染色體上,推斷F1表現(xiàn)型______種,基因型______種。
如果這對基因在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推斷F1表現(xiàn)型______種,基因型______種。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5題,共10分)1、A【分析】【分析】
DNA病毒由蛋白質(zhì)和DNA組成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
【詳解】
由題意可知;重組病毒丙的DNA來自甲種病毒,由于DNA是遺傳物質(zhì),因此病毒丙侵染宿主細胞,在宿主細胞內(nèi)產(chǎn)生大量子代病毒是由甲種病毒的DNA控制合成的,病毒特征與甲種病毒相同.故選A。
【點睛】
解答本題關鍵要抓住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來源,進而根據(jù)遺傳物質(zhì)控制其蛋白質(zhì)合成,進而體現(xiàn)病毒的性狀特征。2、D【分析】【分析】
中心法則內(nèi)容:
(1)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復制;
(2)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zhì),即遺傳信息的轉(zhuǎn)錄和翻譯。后來中心法則又補充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兩條途徑。
【詳解】
A;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復制,a表示DNA復制,A正確;
B、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RNA,即遺傳信息的轉(zhuǎn)錄,b表示轉(zhuǎn)錄;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B正確;
C;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e表示RNA復制,C正確;
D;c表示翻譯;翻譯過程中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D錯誤。
故選D。3、D【分析】【分析】
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卵原細胞體積增大,染色體進行復制(染色體上的基因也隨之復制),成為初級卵母細胞,此時每條染色體形成了由一個著絲點連著的兩條染色單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初級卵母細胞中的同源染色體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子細胞中,導致所形成的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極體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中,次級卵母細胞和極體中的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導致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使得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暫時加倍。加倍的染色體伴隨著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結(jié)束平均分配到子細胞中。減數(shù)分裂的結(jié)果,一個卵原細胞形成了一個卵細胞和三個極體。
【詳解】
A;B、卵原細胞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進行復制;這對染色體上的基因也隨之復制,復制后的相同基因位于組成一條染色體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的相同位置上,導致所形成的初級卵母細胞的基因型為EEeeFFff,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會隨著所在的染色體一起移動,若不發(fā)生交叉互換,則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由于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導致所形成的次級卵母細胞的基因型為EEff或eeFF,該次級卵母細胞進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卵細胞的基因型為Ef或eF,A、B正確;
C;D、若發(fā)生交叉互換;則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結(jié)束后所形成的次級卵母細胞的基因型為EEFf或eeFf,該次級卵母細胞進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所形成的卵細胞的基因型為Ef或EF或eF或ef,C正確,D錯誤。
故選D。
【點睛】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不發(fā)生交叉互換與發(fā)生交叉互換時的染色體與基因的位置關系。
4、A【分析】【分析】
1;真核細胞基因表達:先轉(zhuǎn)錄后翻譯;
2;原核細胞基因表達:邊轉(zhuǎn)錄邊翻譯。
3;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的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
【詳解】
A;真核細胞具有核膜;其轉(zhuǎn)錄和翻譯不能同步進行,轉(zhuǎn)錄發(fā)生在細胞核,翻譯發(fā)在核糖體上,A正確;
B;遺傳信息的復制是以NDA為單位進行的;遺傳信息的表達都是以基因為單位進行的,B錯誤;
C;基因1和基因2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不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C錯誤;
D;圖中反映了不同基因?qū)ν浑逆湹牟煌饔?;但圖中不能反映出基因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D錯誤;
故選A。5、A【分析】【分析】
孟德爾選擇豌豆是因為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自然條件下是純合子,且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豌豆雜交時操作程序為: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假說─演繹法是指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jié)論,在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孟德爾作出的解釋是:F1形成配子時,每對遺傳因子彼此分離,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F1產(chǎn)生四種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結(jié)合機會相同。F1測交將產(chǎn)生四種表現(xiàn)型的后代;比例為1:1:1:1,屬于演繹推理。
【詳解】
A;孟德爾選擇豌豆是因為其自然條件下是純合子;且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A正確;
B;豌豆雜交時對母本的操作程序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B錯誤;
C、F1測交將產(chǎn)生四種表現(xiàn)型的后代;比例為1:1:1:1,這是演繹推理,C錯誤;
D、自由組合定律指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F1產(chǎn)生的4種類型的精子和卵隨機結(jié)合是受精作用;D錯誤。
故選A。二、多選題(共8題,共16分)6、C:D【分析】【分析】
據(jù)圖分析;圖中1號有病,2號正常,他們的女兒5號有病,則該病不可能為伴X隱性遺傳病;3號正常,4號有病,其兒子9號有病,女兒10號正常,說明該病不可能為伴X顯性遺傳??;綜上所述,該病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又因為該病表現(xiàn)為代代相傳,且發(fā)病率較高,則最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詳解】
A;根據(jù)以上分析已知;該病最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即很可能是顯性突變型病,A正確;
B;先天性肌強直病有顯性突變型和隱性突變型兩種;它們是由同一基因發(fā)生不同突變引起的,說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B正確;
C;根據(jù)以上分析已知;該病為常染色體遺傳病,其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體上,C錯誤;
D、若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則9號為雜合子(設為Aa),則另一突變類型的患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其為隱性基因的純合子(設為a,a,);因此9號與另一突變類型的患者婚配,后代有正常的,也有患病的,D錯誤。
故選CD。7、A:B:C【分析】【分析】
據(jù)圖分析可知;雄配子中印記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記重建甲基化。設甲基化分別用A';a'表示。功能型A和無功能型a,即顯性有功能(生長正常),隱性無功能(生長缺陷)。
【詳解】
A;遺傳印記是對基因進行甲基化;影響其表達,堿基序列并沒有改變,故雌配子中印記重建后,A基因堿基序列保持不變,A正確;
B;由圖中配子形成過程中印記發(fā)生的機制可知;雄配子中印記重建去甲基化,雌配子中印記重建甲基化,雌鼠的A基因未甲基化,可以斷定親代雌鼠的A基因來自它父方,B正確;
C;親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體細胞里發(fā)生甲基化的等位基因不同,且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達,C正確;
D;親代雌鼠基因型為Aa;產(chǎn)生配子為甲基化A':甲基化a'=1:1,雄鼠基因型為Aa,產(chǎn)生的配子為未甲基化A:未甲基化a=1:1。由于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達,所以子代小鼠基因型及比例為AA'(生長正常鼠):Aa'(生長正常鼠,):A'a(生長缺陷鼠):aa'(生長缺陷鼠)=1:1:1:1,即子代小鼠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生長正常鼠:生長缺陷鼠=1:1,D錯誤。
故選ABC。8、A:D【分析】【分析】
人類遺傳病分為單基因遺傳??;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p>
(1)單基因遺傳病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并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ㄈ绨谆。?、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ㄈ缪巡 ⑸ぃ?、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ㄈ缈咕S生素D佝僂?。?;
(2)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等位基因異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包括染色體結(jié)構(gòu)異常遺傳?。ㄈ缲埥芯C合征)和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遺傳?。ㄈ?1三體綜合征)。
【詳解】
A;大多囊性纖維病患者是由于編碼某跨膜蛋白的基因突變;導致跨膜蛋白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異常,進而引起肺功能嚴重受損,A正確;
B;先天愚型患者是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B錯誤;
C;苯丙酮尿癥患者體內(nèi)缺乏苯丙氨酸羥化酶;導致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徑轉(zhuǎn)變成酪氨酸,而只能轉(zhuǎn)變成苯丙酮酸,使苯丙酮酸在體內(nèi)積累過多而患病,C錯誤;
D;原發(fā)性高血壓是多基因遺傳??;個體是否患病與基因與環(huán)境因素均有關,D正確。
故選AD。
【點睛】
本題考查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危害,掌握基因控制性狀的兩條途徑,能結(jié)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9、C:D【分析】【分析】
由題意可知;C和Sh的遺傳距離等于Csh/csh和cSh/csh所占的比率,Wx和sh之間的遺傳距離等于WxSh/wxsh和wxsh/wxsh所占的比率。
【詳解】
A;根據(jù)題意;C和Sh的遺傳距離等于Csh/csh和cSh/csh所占的比率,即(149+152)/(4032+149+152+4035)=3.6%,Wx和sh之間的遺傳距離等于WxSh/wxsh和wxsh/wxsh所占的比率,即(1448+1531)/(1448+5991+5885+1531)=20%,故基因C和Sh,Wx和sh之間的遺傳距離依次約為3.6cM,20cM,A正確;
B;若親本組合為CWx/CWx與cwx/cwx計算所得遺傳距離為22cM;大于Wx和sh之間的遺傳距離,說明三個基因的位置關系只有一種可能,即Sh位于C和Wx之間,B正確;
C;若C和Wx的遺傳距離為18cM;不等于Wx和Sh的遺傳距離與C和Sh的遺傳距離之差,原因可能發(fā)生了雙交換,C錯誤;
D;根據(jù)兩點測驗法;若要確定4個基因的位置,則需要做6次雜交和6次測交實驗,D錯誤。
故選CD。10、B:D【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基因突變;考查對基因突變特點的理解和識記。明確基因突變各特點及其含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詳解】
A;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可形成不同的復等位基因,A項不符合題意;
B;基因突變打破了原有的基因平衡;具有多害少利性,B項符合題意;
C;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均可以發(fā)生基因突變;表現(xiàn)為基因突變的隨機性,C項不符合題意;
D;遺傳物質(zhì)可以保持相對穩(wěn)定;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D項符合題意。
故選BD。
【點睛】11、A:C:D【分析】【分析】
1;觀察有絲分裂實驗中制作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解離: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剪去洋蔥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入有鹽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溫室下解離。目的:用藥液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
2;“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原理:
①DNA主要分布于細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細胞質(zhì)中。
②甲基綠和吡羅紅對DNA;RNA的親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③鹽酸(HCl)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zhì)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jié)合。
【詳解】
A;在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細胞彼此分離開來,A錯誤;
B;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中;鹽酸能夠使染色質(zhì)中的蛋白質(zhì)與DNA分離,有利于給DNA染色,B正確;
C;觀察植物細胞質(zhì)壁分離實驗中;蔗糖溶液使原生質(zhì)層與細胞壁分離,C錯誤;
D;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細菌表面的噬菌體外殼與細菌分離,D錯誤。
故選ACD。12、A:B【分析】1;轉(zhuǎn)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以四種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形成RNA的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以游離的氨基酸為原料在核糖體上形成具有一定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zhì)的過程。
2、由題意知,將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時間后加入原料,其中鳥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標記;模板是DNA,酶是RNA聚合酶,標記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因此是模擬轉(zhuǎn)錄過程,由題圖曲線可知,加入肝素之前,產(chǎn)物中的放射性增加,加入肝素后,產(chǎn)物中的放射性不變,說明肝素與RNA聚合酶結(jié)合后,不能進行轉(zhuǎn)錄過程,一段時間后,一組加入蛋白S,一組不加蛋白S,加入蛋白S的一組產(chǎn)物中放射性增加,不加蛋白S的產(chǎn)物中的放射性不變,說明蛋白S能解除肝素對轉(zhuǎn)錄過程的抑制作用。
【詳解】
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NA模板上可能具有多個基因,因此可能有多個位點同時被RNA聚合酶識別并結(jié)合,同時合成多種RNA,A正確;
B;按照實驗設計的單一變量原則;不加蛋白S的一組應該加入等量不含蛋白S的緩沖液,B正確;
C;由圖可知;加入肝素后,轉(zhuǎn)錄停止,產(chǎn)物中的放射性不變,然后再加入蛋白S,轉(zhuǎn)錄繼續(xù),產(chǎn)物中的放射性增加;由此可推斷,肝素使RNA聚合酶活性受抑制,加入蛋白S后RNA聚合酶活性恢復,C錯誤;
D;實驗結(jié)果說明蛋白S能解除肝素對轉(zhuǎn)錄過程的抑制作用;促進轉(zhuǎn)錄正常進行,由此可推測,腫瘤細胞大量的蛋白S可能具有抑制抑癌基因和凋亡相關基因的表達能力,以保證其不斷增殖,D錯誤。
故選AB。13、C:D【分析】【分析】
1;基因突變是DNA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的基因結(jié)構(gòu)的改變;叫基因突變;
2;由于基因突變;通過轉(zhuǎn)錄形成的mRNA的堿基序列會發(fā)生改變,由于翻譯過程是以mRNA為模板進行的,因此突變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質(zhì)中的氨基酸序列可能發(fā)生改變;
3;蛋白質(zhì)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和蛋白質(zhì)的空間結(jié)構(gòu)不同。
【詳解】
A;患者細胞中攜帶谷氨酸的tRNA沒有發(fā)生變化;與正常人相同,A錯誤;
B;血紅蛋白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血紅蛋白的氨基酸種類發(fā)生改變;因此患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空間結(jié)構(gòu)與正常人不同,B錯誤;
C;由于患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基因結(jié)構(gòu)發(fā)生改變;因此轉(zhuǎn)錄形成的mRNA的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從而與正常人不同,C正確;
D;此病癥可通過顯微觀察紅細胞的形態(tài)來確定;D正確。
故選CD。三、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4、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yyrrYyRr黃色圓粒15、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自花閉花易于區(qū)分的性狀16、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DNADNADNARNA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RNA或DNARNADNA17、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18、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許多很多線性DNA遺傳效應遺傳信息19、略
【解析】種群的基因頻率20、略
【解析】非同源21、略
【分析】【分析】
【詳解】
略【解析】同一物種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xiàn)象物種形成四、判斷題(共2題,共20分)22、B【分析】【詳解】
人類基因組測序是測定人的24條染色體(22條常染色體+X+Y)的堿基序列;
故錯誤。23、A【分析】略五、非選擇題(共4題,共40分)24、略
【分析】【分析】
本題考查染色體變異、減數(shù)分裂、伴性遺傳,考查對染色體變異種類、減數(shù)分裂過程和伴性遺傳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減數(shù)分裂時7與7+、9與9+正常聯(lián)會及分離。
【詳解】
(1)9號染色體有一片段轉(zhuǎn)接到7號染色體上;說明癡呆患者發(fā)生的變異是染色體結(jié)構(gòu)變異(易位)。
(2)兩對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父親產(chǎn)生的精子中,同時具有7+和9+異常染色體的比例為(1/2)×(1/2)=1/4;該精子與母方產(chǎn)生的正常卵細胞結(jié)合,所得后代染色體組成與父親具有相同的缺陷。
(3)父親產(chǎn)生的精子中;同時具有7和9正常染色體的比例為(1/2)×(1/2)=1/4,則該夫婦生下相應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子代的概率為1/4,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通過顯微鏡觀察胎兒細胞中染色體是否正常,應選擇處于中期的染色體結(jié)構(gòu)。
(4)色盲遺傳屬于伴X隱性遺傳,已知7號染色體含有控制拇指能否向背側(cè)彎曲的基因(A,a),一對拇指均能彎曲的眼色正常(B,b)的夫婦,生下一個拇指不能彎曲的色盲男孩,說明拇指不能彎曲為隱性性狀,雙親均含有a,且母親含有色盲基因,該夫婦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
【點睛】
計算圖2中子代染色體正?;虍惓5谋壤龝r,由于母親染色體正常,只需要分析父親產(chǎn)生對應染色體組成精子的概率即可,父親產(chǎn)生對應染色體組成精子的概率即為子代對應染色體組成個體的概率?!窘馕觥竣?染色體(或染色體結(jié)構(gòu))②.1/4③.1/4④.中⑤.AaXBXb⑥.AaXBY25、略
【分析】【分析】
A圖著絲點分裂;有同源染色體,為有絲分裂的后期;B圖同源染色體分離,且為均等分裂,故為初級精母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圖著絲點分裂,無同源染色體,故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詳解】
(1)B圖中均等分裂;故為雄性個體的初級精母細胞,又該器官既可以進行有絲分裂,又可以進行減數(shù)分裂,故為雄性的睪丸。
(2)B時期細胞內(nèi)有4條染色體;與該生物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一致。A是有絲分裂的后期;B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均含有同源染色體,C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含同源染色體。A、C發(fā)生著絲點的分離,無姐妹染色單體。
(3)B圖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均等分裂,故為雄性,細胞名稱為初級精母細胞,含有4條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8個DNA分子。經(jīng)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形成的子細胞為次級精母細胞。圖C著絲點分裂,無同源染色體,故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該細胞的名稱是次級精母細胞,其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為精細胞。
【點睛】
1.二倍體生物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
2.判斷雌雄的方法:初級精母細胞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是均等分裂,初級卵母細胞是不均等分裂?!窘馕觥坎G丸4A、BAC初級精母細胞88次級精母細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精細胞26、略
【分析】試題分析:根據(jù)表格分析;實驗的自變量是誘變劑濃度;處理時間,因變量是莖(芽)分生組織的變異數(shù)和成活數(shù);其中誘變劑濃度為0的組是對照組,隨著濃度的增加和處理時間的延長,成活數(shù)都在逐漸增加,且誘變劑濃度過高時成活數(shù)為0。
(1)誘導多倍體常用的誘變劑是秋水仙素;其可以抑制細胞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2)根據(jù)以上分析已知;零濃度組為對照組,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和藥物濃度的增加,山葡萄的成活率之間下降。
(3)在誘導多倍體育種過程中;研究人員偶然發(fā)現(xiàn)一株原種群中沒有的,抗旱但不耐寒型的植株,說明最可能是誘變劑誘發(fā)了基因突變導致的。研究人員想利用此變異植株選育既抗旱又抗寒的新品種,最簡單的辦法是用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綜合授信貸款合同范文
- 個人房屋租賃合同樣本范本
- 個人房產(chǎn)轉(zhuǎn)讓合同樣本修訂版
- 中小學教師工資集體合同范本
- 業(yè)務員委托合同范本
- 個人小額信貸合同樣本
- 個人設備租賃標準合同
- 個人車輛保險合同標準模板
- 個人友情借款合同樣本
- 個人合伙投資合同格式范本
- 神經(jīng)外科課件:神經(jīng)外科急重癥
- 頸復康腰痛寧產(chǎn)品知識課件
- 2024年低壓電工證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微電網(wǎng)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民航服務溝通技巧》教案第14課民航服務人員上行溝通的技巧
- MT/T 538-1996煤鉆桿
-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理解100篇(及答案)
- CB/T 467-1995法蘭青銅閘閥
- 氣功修煉十奧妙
- 勾股定理的歷史與證明課件
- 中醫(yī)診斷學八綱辨證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