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7 遺傳和進化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1/13/wKhkGWekX9uAdmnEAAKYwG9xf1k512.jpg)
![專題07 遺傳和進化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1/13/wKhkGWekX9uAdmnEAAKYwG9xf1k5122.jpg)
![專題07 遺傳和進化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1/13/wKhkGWekX9uAdmnEAAKYwG9xf1k5123.jpg)
![專題07 遺傳和進化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1/13/wKhkGWekX9uAdmnEAAKYwG9xf1k5124.jpg)
![專題07 遺傳和進化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1/13/wKhkGWekX9uAdmnEAAKYwG9xf1k51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7遺傳和進化考點分布考查頻率命題趨勢考點1生物的遺傳☆☆①識別遺傳與變異的現(xiàn)象,描述DNA、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②知道生命起源,生物進化現(xiàn)象③說出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考點2生物的變異和進化☆☆知識導圖考點梳理■考點一生物的遺傳?遺傳:生物體子代和親代、子代和子代之間的性狀都很相似,這種現(xiàn)象稱為遺傳。性狀: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遺傳學上稱為性狀。如:人的身高、膚色、單雙眼皮、酒窩、花的形狀等等。遺傳物質在細胞核中,染色體與生物遺傳現(xiàn)象有關。親代與子代生物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量和種類保持著高度的穩(wěn)定性1、遺傳物質的載體——染色體染色體位于細胞核中,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最明顯現(xiàn)象是出現(xiàn)了染色體的復制。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2、遺傳物質——DNA分子DNA是決定生物體遺傳性狀的遺傳物質。DNA分子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堿基和磷酸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3、遺傳物質的單位——基因起遺傳作用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在一個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個基因存在。生物體每一個性狀都由特定基因來控制,如人的膚色、色覺,花的形狀等。生物體內的基因是可以改變的,而基因的改變往往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變化。1.染色體不是遺傳物質,只是遺傳物質的載體。DNA是一種大分子物質,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某些病毒沒有DNA)。2.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3.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隹键c二生物的變異和進化?米勒實驗只能說明化學進化說的第一步驟,即在原始條件下無機小分子變成有機小分子的可能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內因)、生存斗爭(外因)、遺傳變異(動力)、適者生存(結果)。生物的進化歷程: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變異:不同的生物個體在性狀上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生物的子代與親代及子代不同個體之間的性狀差異的現(xiàn)象。遺傳和變異都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生物遺傳與變異對生物來說的意義是:遺傳——使生物的種族得以穩(wěn)定。變異——是生物發(fā)展進化的內動力??键c突破■考點一生物的遺傳?
典例1:(2022·杭州)如圖所示人體細胞的部分結構。其中X最可能表示()A.一個基因 B.一條染色體 C.一個細胞核 D.一個DNA分子◆變式訓練1:如圖是關于遺傳知識的概念圖,圖中的代碼1、2、3、4依次為()A.細胞核、染色體、基因、雙螺旋結構 B.染色體、雙螺旋結構、遺傳信息、基因C.遺傳信息、染色體、基因、雙螺旋結構 D.遺傳信息、細胞核、雙螺旋結構、基因
典例2:(2023·蕭山模擬)遺傳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右圖表示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①表示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B.②表示DNA,是生物體的主要遺傳物質C.③表示蛋白質,是染色體的重要組成成分D.⑤表示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變式訓練2:如圖所示,某科研小組利用基因“魔剪”編輯技術,開發(fā)出一種破壞艾滋病病毒(HIV—1)基因的有效方法,成功抑制HIV—1在感染細胞內的增殖。下列關于艾滋病病毒基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能控制某些性狀 B.位于DNA上C.具有遺傳作用 D.是一種蛋白質■考點二生物的變異和進化?
典例1:(2023·金華模擬)下列關于遺傳與進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凡是外界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都是可遺傳變異B.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它由染色體和蛋白質組成C.在有毒農藥的長期作用下,農田害蟲逐漸產生了抗藥性D.“雜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親代更優(yōu)良的性狀,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yōu)勢”◆變式訓練1:(2023·上城模擬)在太平洋加拉巴戈斯群島上生活的地雀各有差異。如它們的喙,有的像大號的核桃夾子,適合于吃小島上大的硬殼果:有的像小號的核桃夾子,適合于吃島上小的硬殼果:有的像鑷子,適合吃巖縫里的小昆蟲;有的像剪刀,適合吃大的甲蟲。關于上述現(xiàn)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B.控制地雀性狀遺傳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C.部分地雀因為常吃大的硬殼果而使其喙像大號的核桃夾子D.生物體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而不斷變異
典例2: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但在生活中卻發(fā)現(xiàn)了一些白化的烏鴉(如圖)。白化動物除體色呈現(xiàn)異常白色外,體內結構和各種臟器同其他個體并無差異,也具有繁殖能力。(1)黑色烏鴉數(shù)量多于白色烏鴉是的結果。(2)黑色烏鴉后代出現(xiàn)白化現(xiàn)象說明生物有的特性?!糇兪接柧?:(2023·樂清模擬)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由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獲得,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fā)現(xiàn)。他首次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發(fā)現(xiàn)尼安德特人是當今人類的一個滅絕親戚。他還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信息中發(fā)現(xiàn)了新冠肺炎的易感單倍型,解釋現(xiàn)代人對新冠病毒易感的性狀,可能來源于古人類。(1)根據(jù)達爾文的進化論,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是的結果。(2)如圖有關遺傳物質的概念層次示意圖空缺的是。(3)請簡要說明斯萬特·帕博對古人類基因研究的意義:。真題演練1.(2021·金華)新疆地區(qū)不僅棉花產量大,而且所產棉花品質好,特別是新疆長絨棉因其棉纖維長、柔軟細膩、光澤度好,成為棉花界的明星。決定棉纖維長短這一性狀的是()A.基因 B.DNA C.染色體 D.細胞核2.(2023·麗水)2022年諾貝爾生現(xiàn)學或醫(yī)學獎授予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滅絕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方面的發(fā)現(xiàn)”。其研究成果包括發(fā)現(xiàn)了此前不為人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并完成對人類已經滅絕的近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測序等。智人和已滅絕的古人類的演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黑猩猩由智人演化而來 B.丹尼索瓦人出現(xiàn)在700萬年前C.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是從高等到低等 D.智人、尼安德特人有共同的祖先3.(2023·杭州)青霉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濫用青霉素導致其使用效果下降。下列解釋符合達爾文進化理論的是()A.自然界中本來沒有耐藥細菌個體,濫用青霉素才導致耐藥細菌出現(xiàn)B.細菌對青霉素進行定向選擇,導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C.在長期濫用青霉素的環(huán)境中,耐藥細菌比不耐藥細菌更具生存優(yōu)勢D.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時,細菌體內的某些結構會發(fā)生“用進廢退”現(xiàn)象4.(2021·寧波)寧波月湖景區(qū)的梧桐樹因被天牛的幼蟲蛀食,生長受到影響。化學防治以噴灑農藥為主,導致抗藥性天牛數(shù)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顯。2021年5月初,園林部門通過釋放花絨寄甲成蟲(花絨寄甲是天牛的天敵之一)的方法,以蟲治蟲。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月湖景區(qū)內所有的梧桐樹構成一個群落B.天牛的抗藥性只與生物的遺傳有關C.花絨寄甲與天牛構成一條食物鏈:天?!ńq寄甲D.“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具有環(huán)保、無污染等優(yōu)點5.(2022·衢州)太空育種為衢州增添新活力。搭乘神舟十二號飛船的15.3克“江山黃精”種子和663粒辣椒種子,在太空旅行3個月后回到家鄉(xiāng)。(1)太空的特殊環(huán)境誘發(fā)種子的突變,引起性狀改變。返回地面進行培育時,通過人工選擇的方法獲得優(yōu)良品種。(2)為了使育苗間內的“太空辣椒苗”長勢更好,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一種即可)。6.(2023·麗水)2023年全球首創(chuàng)的架空式糧食氣膜倉在四川建成使用(如圖)。氣膜倉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和隔熱性。倉內溫度常年保持15℃以下,單倉能儲糧7500噸。(1)雜交水稻能遺傳的高產的性狀是由決定;(2)稻谷所含的營養(yǎng)素主要是糖類(淀粉),在消化系統(tǒng)內消化分解成后才能被吸收;(3)低溫使酶的活性降低,種子的作用減弱,從而缺少有機物消耗。7.(2021·衢州)新疆棉以絨長、品質好、產量高著稱于世,深受各國人民喜愛。(1)棉花是被子植物,小科利用以下二歧分類檢索表對新疆棉花進行分類,它對應檢索表中字母。(2)新鍋棉的棉紗纖維長度比普通棉的長,這一性狀是由控制的。植物檢索表la有種子……21b無種子……32a有花……P2b無花……Q3a有根……R3b無根……S8.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經歷了幾百年。拉馬克、達爾文等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①1809年,拉馬克認為:現(xiàn)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生物體某些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變得發(fā)達,不常使用的逐漸退化,這種后天得來的性狀可遺傳給下一代。②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在不斷進化、物種是漸變的;現(xiàn)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并且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1)達爾文汲取了拉馬克的進化思想,經過研究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學說與拉馬克的進化觀有何不同之處?(寫出一點)(2)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深入研究,逐漸建立了物種可變的進化觀。當不同地層發(fā)現(xiàn)不同馬的化石時,為研究不同馬之間的進化關系,以及解釋其進化的原因,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有__________。(可多選)A.比較不同馬的化石數(shù)量的多少B.調查不同馬的化石被發(fā)現(xiàn)的時間C.分析不同馬的化石的地質年代先后順序D.比較化石中不同馬的相同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E.分析化石中不同馬的生活環(huán)境(3)針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有同學作出如下評價:自然選擇學說能對“長頸鹿的頸和腿都很長”等生物進化中的諸多現(xiàn)象作出解釋,因此是正確的理論。自然選擇學就無法解釋生物體的性狀如何傳遞給后代等系列問題,因此是錯誤的理論。你如何評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專項提升1.(2022·濱江模擬)下列關于生命演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化石證據(jù)顯示出人類起源于類人猿B.比較蛋白質的結構,可準確判斷生物間的親緣關系C.人類的進化遵循從低等到高等的規(guī)律D.定向選擇使生物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2.(2022·麗水模擬)若△、□、☆表示具有親緣關系的三類生物,如圖所示為這三類生物的化石在未經變動的新老不同地層中出現(xiàn)的情況,則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A.△→□→☆ B.☆→□→△△ C.△→☆→□ D.☆→△→□3.太空育種一直是航天任務之一,我國利用神舟飛船、天宮空間實驗室等航天器搭載植物種子,借助太空特殊環(huán)境誘發(fā)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太空育種日的是改變種子胚中的遺傳物質B.太空環(huán)境下誘發(fā)的種子變異都是定向變異C.經歷太空環(huán)境后所有種子結構都會發(fā)生改變D.太空育種與轉基因技術改變基因原理相同4.如圖所示,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的地雀種類存在差異。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多種地雀具有共同的祖先B.地雀不同的喙型由基因控制C.地雀為適應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異D.不同喙型的地雀是自然選擇的結果5.太空育種一直是航天任務之-,我國利用神舟飛船、天宮空間實驗室等航天器搭載植物種子,借助太空特殊環(huán)境誘發(fā)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太空育種目的是改變種子胚中的遺傳物質B.太空環(huán)境下誘發(fā)的種子變異都是定向變異C.太空環(huán)境經歷后所有種子結構都會發(fā)生改變D.太空有種與轉基因技術改變基因原理相同6.(2022·杭州模擬)圖甲表示昆蟲的發(fā)育過程,圖乙表示我省某地區(qū)關停小煤窯后某種昆蟲體色的變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圖甲中的昆蟲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分解者B.圖甲中的昆蟲發(fā)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受精過程是在體外完成的C.昆蟲的體色是由基因決定的D.圖乙中昆蟲體色的變化,是由于生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發(fā)生有利變異的結果7.(2023·定海模擬)自然界中樹木種類繁多,它們的樹冠、樹葉、果實的形狀千變萬化,但幾乎所有樹木的樹干都是圓柱形的,某同學嘗試對此作出解釋,下列說法錯誤的()A.圓柱形樹干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所有具有圓柱形樹干的植物體內基因都相同C.圓柱形樹干有利于樹木生長D.圓柱形樹干是植物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8.學習了生物進化后,小永進行了如下梳理歸納,以下推論正確的是()A.長頸鹿具有較長的頸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害蟲體內出現(xiàn)了抗藥性,是農藥使它發(fā)生了定向變異C.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們的身體就變白D.生物變異永遠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9.(2023·杭州模擬)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能控制生物的可遺傳性狀B.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C.轉基因生物的所有性狀都是由轉入基因控制的D.DNA分子呈雙螺旋結構,一個DNA分子中有多個基因10.(2021·嵊州模擬)人類大約有2萬個基因,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發(fā)現(xiàn)的許多惡性腫瘤都是由基因突變引發(fā)的。利用基因檢測技術,可以減少人體患遺傳性癌癥的可能,腫瘤學家也可以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治療。(1)如圖表示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之間的關系。其中數(shù)字“2”表示。(2)基因突變引發(fā)的變異屬于變異。(選填“可遺傳”或“不可遺傳”)11.(2022·溫州模擬)浙江稻魚共生系統(tǒng)被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也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世界農業(yè)文化遺產。稻魚共生系統(tǒng)是在水田里既能種水稻,也能養(yǎng)魚,實現(xiàn)稻魚共生。水稻成為魚的食物來源與休息場所,而魚又能為水稻除蟲、翻松泥土,稻魚相互幫助、和諧共生,充分發(fā)揮了水田的使用價值。(1)請寫出其中一條食物鏈:。(2)把鯉魚放進稻田里養(yǎng)殖,通過不斷篩選,經過近千年終于培育出了適合養(yǎng)在田里的鯉魚變種------田魚,這是長期的結果。(3)田魚通體鮮紅,外形美觀。田魚的體色是由控制的。12.“油湯圓”是溫州的一種特色小吃,如圖甲。其配料有:糯米粉、紅糖、料酒、食用油。(1)因糯米具有良好的粘性,糯米粉做成的湯圓軟糯有嚼勁。糯米這一性狀由決定。(2)進入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后,“油湯圓”中的糯米在中被徹底消化。(3)“油湯圓”軟糯香甜,有一定滋補作用。請結合圖乙,從平衡膳食的角度說明是否可以多食用13.如圖是表示長期使用某一種農藥后馬鈴薯甲蟲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曲線AB段沒有下降到零的原因是;(2)馬鈴薯甲蟲群體抗藥性逐漸增強是該農藥對甲蟲定向的結果。14.(2021·越城模擬)某海島上生活著一種昆蟲,經調查其翅的長度與個體數(shù)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已知翅越長昆蟲的飛翔能力越強,翅較短的不能飛翔。(1)昆蟲翅的長度不一,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現(xiàn)象;(2)該島上經常刮大風,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你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選填字母)。15.下圖是我國科學家完成的首例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1)熒光豬的后代也能發(fā)光,這種現(xiàn)象在生物學上稱為。(2)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則丁豬在性狀上最接近豬。(3)轉基因技術是高端科技研究,但其應用中可能會有未預料到的風險。下列觀點屬于不支持轉基因技術的是________。A.轉基因生物從本質上講屬于新物種,可能威脅其他生物的生存。B.轉基因技術改變了生物的基因組成,植入的基因片段可能存在未知的風險。C.轉基因技術在農業(yè)、工業(yè)、環(huán)保、醫(yī)藥等領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可造福于人類。D.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證據(jù)來自短期的實驗結果,對人的危害可能是長期的、潛在的。E.轉基因食品能幫助解決因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人口劇增而造成的糧食短缺問題。16.(2021·鄞州模擬)如圖是某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攜帶外源賴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的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雄牛A是黃色,雌牛B是黑色,奶牛C是黑白相間的,這種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屬于。(2)奶牛F的毛色一定是黑白相間,原因是。(3)奶牛F能分泌含有賴氨酸的乳汁是因為其細胞內DNA中含有。17.(2021·寧波模擬)如圖為一塊馬鈴薯地中甲蟲成災后,在該區(qū)域先后使用兩種殺蟲劑的實驗結果曲線圖,請據(jù)圖回答:(1)害蟲個體間有的有抗藥性,有的沒有抗藥性,這種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稱為。(2)兩次使用殺蟲劑,害蟲的數(shù)量都沒有下降到零,說明。(3)分析曲線可知,使用殺蟲劑Ⅰ后的第六年,害蟲適應了具有殺蟲劑的環(huán)境,這種適應的形成是的結果。18.(2023·寧波模擬)刀嘴蜂鳥是世界上唯一種喙長過身子的鳥類,西番蓮的花蜜是它的主要食源。西番蓮喇叭型的花冠有十多厘米長,刀嘴蜂鳥的喙剛好能夠到,而其他蜂鳥則由于喙短而夠不到。刀嘴蜂鳥的喙也不能太長,否則在爭奪食物時會競爭不過其他刀嘴蜂鳥。利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刀嘴蜂鳥的喙長為何剛好和西番蓮的花冠差不多吻合。
專題7遺傳和進化考點突破■考點一生物的遺傳?
典例1:(2022·杭州)如圖所示人體細胞的部分結構。其中X最可能表示()A.一個基因 B.一條染色體 C.一個細胞核 D.一個DNA分子【答案】A【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DNA分子為雙螺旋結構,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驔Q定生物的性狀?!窘獯稹炕蛟贒NA上,DNA在染色體上,染色體在細胞核上。因此: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根據(jù)圖示分析,X最可能表示一個基因?!糇兪接柧?:如圖是關于遺傳知識的概念圖,圖中的代碼1、2、3、4依次為()A.細胞核、染色體、基因、雙螺旋結構 B.染色體、雙螺旋結構、遺傳信息、基因C.遺傳信息、染色體、基因、雙螺旋結構 D.遺傳信息、細胞核、雙螺旋結構、基因【答案】C【解析】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的;DNA位于染色體中,DNA上的具有遺傳信息的有效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決定了生物的形狀,DNA是雙螺旋結構;【解答】DNA儲存1遺傳信息,主要存在于染色體中,DNA上的有效片段叫做基因,決定了生物的形狀,DNA是雙螺旋結構;故答案為:C.
典例2:(2023·蕭山模擬)遺傳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右圖表示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①表示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B.②表示DNA,是生物體的主要遺傳物質C.③表示蛋白質,是染色體的重要組成成分D.⑤表示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答案】B【解析】①表示細胞核;②表示染色體;③表示蛋白質;④代表DNA;⑤代表基因;【解答】A.①表示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A正確;B.②表示染色體,染色體包括④DNA和③蛋白質,④是生物體的主要遺傳物質,B錯誤;C.③表示蛋白質,是染色體的重要組成成分,C正確;D.⑤表示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D正確;◆變式訓練2:如圖所示,某科研小組利用基因“魔剪”編輯技術,開發(fā)出一種破壞艾滋病病毒(HIV—1)基因的有效方法,成功抑制HIV—1在感染細胞內的增殖。下列關于艾滋病病毒基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能控制某些性狀 B.位于DNA上C.具有遺傳作用 D.是一種蛋白質【答案】D【解析】病毒的基本化學結構包括外殼的蛋白質以及內部的遺傳物質,內部的遺傳物質有控制性狀的基因;【解答】A.能控制某些性狀,正確;B.位于DNA上,正確;C.具有遺傳作用,正確;D.病毒的基本化學結構包括外殼的蛋白質以及內部的遺傳物質,即病毒的核酸。D錯誤;故答案為:D.■考點二生物的變異和進化?
典例1:(2023·金華模擬)下列關于遺傳與進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凡是外界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都是可遺傳變異B.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它由染色體和蛋白質組成C.在有毒農藥的長期作用下,農田害蟲逐漸產生了抗藥性D.“雜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親代更優(yōu)良的性狀,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yōu)勢”【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概念及種類。(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子代與親代之間的差異,子代個體之間的差異的現(xiàn)象。(2)按照變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蛇z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窘獯稹緼.由環(huán)境改變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故A錯誤;B.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主要遺傳物質,故B錯誤;C.農田害蟲本身存在著有強有弱抗藥性的變異,在有毒農藥長期的自然選擇作用下,農田害蟲抗藥性得到積累加強,故C錯誤;D.雜交可能具有原來兩個親代的優(yōu)良性狀,這是因為雜交的新個體是來自兩個不同的親代,且雜交時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發(fā)生了重新組合,使雜交的基因組成發(fā)生了改變,從而使原來表現(xiàn)在兩個不同親代的優(yōu)良性狀組合在一起,在雜交后代表現(xiàn)出來。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yōu)勢,故D正確。故選D?!糇兪接柧?:(2023·上城模擬)在太平洋加拉巴戈斯群島上生活的地雀各有差異。如它們的喙,有的像大號的核桃夾子,適合于吃小島上大的硬殼果:有的像小號的核桃夾子,適合于吃島上小的硬殼果:有的像鑷子,適合吃巖縫里的小昆蟲;有的像剪刀,適合吃大的甲蟲。關于上述現(xiàn)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B.控制地雀性狀遺傳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C.部分地雀因為常吃大的硬殼果而使其喙像大號的核桃夾子D.生物體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而不斷變異【答案】A【解析】變異是不定向的,選擇是定向的,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的體內本身就存在著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最終有利的變異被環(huán)境選擇下來了;【解答】A.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xiàn)象,正確的;B.控制地雀性狀遺傳的主要物質是DNA上基因,B錯誤;C.大號喙的雀和小號喙的雀的變異都存在著,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所以C錯誤;D.變異是客觀存在的,有好的變異,也有不好的變異,適應環(huán)境的變異特征被選擇了下來,生物體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錯誤;故答案為:A
典例2: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但在生活中卻發(fā)現(xiàn)了一些白化的烏鴉(如圖)。白化動物除體色呈現(xiàn)異常白色外,體內結構和各種臟器同其他個體并無差異,也具有繁殖能力。(1)黑色烏鴉數(shù)量多于白色烏鴉是的結果。(2)黑色烏鴉后代出現(xiàn)白化現(xiàn)象說明生物有的特性?!敬鸢浮浚?)自然選擇(2)變異【解析】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fā)育而實現(xiàn)的。遺傳和變異是對立的統(tǒng)一體,遺傳使物種得以延續(xù),變異則使物種不斷進化。變異主要是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與染色體變異。達爾文認為,在變化著的生活條件下,生物幾乎都表現(xiàn)出個體差異,并有過度繁殖的傾向;在生存斗爭過程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能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逐漸被淘汰。此種汰劣留良或適者生存的原理,達爾文稱之為自然選擇。他認為應用自然選擇原理可以說明生物界的適應性、多樣性和物種的起源。【解答】(1)黑色烏鴉數(shù)量多于白色烏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黑色烏鴉后代出現(xiàn)白化現(xiàn)象說明生物有變異的特性。故答案為:(1)自然選擇(2)變異◆變式訓練2:(2023·樂清模擬)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由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獲得,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fā)現(xiàn)。他首次對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發(fā)現(xiàn)尼安德特人是當今人類的一個滅絕親戚。他還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信息中發(fā)現(xiàn)了新冠肺炎的易感單倍型,解釋現(xiàn)代人對新冠病毒易感的性狀,可能來源于古人類。(1)根據(jù)達爾文的進化論,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是的結果。(2)如圖有關遺傳物質的概念層次示意圖空缺的是。(3)請簡要說明斯萬特·帕博對古人類基因研究的意義:?!敬鸢浮浚?)自然選擇(2)DNA(3)認識現(xiàn)代人的疾病來源進行醫(yī)治或研究人類的起源【解析】染色體包含了蛋白質和DNA,DNA上的有效片段叫做基因;達爾文認為,生物之間存在著生存爭斗,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者則被淘汰,這就是自然的選擇。生物正是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種類由少到多地進化著、發(fā)展著。一、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現(xiàn)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二、共同祖先學說: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學發(fā)現(xiàn)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遺傳密碼,生物化學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終證實了達爾文這一遠見卓識。所以,這也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科學事實。三、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的存在,是已被無數(shù)觀察和實驗所證實的,這也是一個科學事實?!窘獯稹浚?)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生物能夠存活下來還是被淘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所以根據(jù)達爾文的進化論,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染色體包含了蛋白質和DNA,DNA上的有效片段叫做基因;(3)他還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信息中發(fā)現(xiàn)了新冠肺炎的易感單倍型,解釋現(xiàn)代人對新冠病毒易感的性狀,可能來源于古人類。所以研究意義是通過認識現(xiàn)代人的疾病來源進行醫(yī)治或研究人類的起源;故答案為:(1)自然選擇(2)DNA(3)認識現(xiàn)代人的疾病來源進行醫(yī)治或研究人類的起源真題演練1.(2021·金華)新疆地區(qū)不僅棉花產量大,而且所產棉花品質好,特別是新疆長絨棉因其棉纖維長、柔軟細膩、光澤度好,成為棉花界的明星。決定棉纖維長短這一性狀的是()A.基因 B.DNA C.染色體 D.細胞核【答案】A【解析】細胞核內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作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基因,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窘獯稹可锏男誀钍怯苫蚩刂?,性狀是指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決定棉纖維長短這一性狀的是基因,基因決定性狀。故答案為:A2.(2023·麗水)2022年諾貝爾生現(xiàn)學或醫(yī)學獎授予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滅絕人類基因組和人類演化方面的發(fā)現(xiàn)”。其研究成果包括發(fā)現(xiàn)了此前不為人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并完成對人類已經滅絕的近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測序等。智人和已滅絕的古人類的演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黑猩猩由智人演化而來 B.丹尼索瓦人出現(xiàn)在700萬年前C.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是從高等到低等 D.智人、尼安德特人有共同的祖先【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內容是人類的生命起源及人類最早的祖先?!窘獯稹緼.黑猩猩的祖先和人類的祖先早在500-600萬年前就已經分家,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獨立演化,它們就算會慢慢演化成高智慧生物,也永遠不可能進化成人。B.丹尼索瓦人出現(xiàn)在100萬年前;C.生物進化的規(guī)律是從低等到高等;D.由圖可知智人,尼安德特人均有共同的祖先;故答案為:D3.(2023·杭州)青霉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濫用青霉素導致其使用效果下降。下列解釋符合達爾文進化理論的是()A.自然界中本來沒有耐藥細菌個體,濫用青霉素才導致耐藥細菌出現(xiàn)B.細菌對青霉素進行定向選擇,導致青霉素的使用效果下降C.在長期濫用青霉素的環(huán)境中,耐藥細菌比不耐藥細菌更具生存優(yōu)勢D.在抵抗青霉素作用時,細菌體內的某些結構會發(fā)生“用進廢退”現(xiàn)象【答案】C【解析】達爾文進化論認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存的各種生物擁有共同的祖先。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則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窘獯稹緼.變異會出現(xiàn)耐藥菌和不耐藥菌,青霉素選擇了耐藥菌;B.青霉素對細菌進行了定向選擇;C.青霉素對細菌進行了定向選擇,使大量的耐藥菌存活了下來;D.用進廢退為拉馬克的進化理論。4.(2021·寧波)寧波月湖景區(qū)的梧桐樹因被天牛的幼蟲蛀食,生長受到影響?;瘜W防治以噴灑農藥為主,導致抗藥性天牛數(shù)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顯。2021年5月初,園林部門通過釋放花絨寄甲成蟲(花絨寄甲是天牛的天敵之一)的方法,以蟲治蟲。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月湖景區(qū)內所有的梧桐樹構成一個群落B.天牛的抗藥性只與生物的遺傳有關C.花絨寄甲與天牛構成一條食物鏈:天?!ńq寄甲D.“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具有環(huán)保、無污染等優(yōu)點【答案】D【解析】種群指同一時間生活在一定自然區(qū)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食物鏈亦稱“營養(yǎng)鏈”。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為維持其本身生命活動,必須以其他生物為食物的這種由生物聯(lián)結起來鏈鎖關系?!窘獯稹緼、景區(qū)內所有的梧桐樹是同一物種,構成了一個種群;故A錯誤;B、天牛的抗藥性與生物的遺傳、環(huán)境有關;故B錯誤;C、花絨寄甲與天牛構成一條食物鏈:梧桐樹→天?!ńq寄甲;故C錯誤;D、以蟲治蟲的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學藥劑,沒有污染;故D正確;故答案為:D。5.(2022·衢州)太空育種為衢州增添新活力。搭乘神舟十二號飛船的15.3克“江山黃精”種子和663粒辣椒種子,在太空旅行3個月后回到家鄉(xiāng)。(1)太空的特殊環(huán)境誘發(fā)種子的突變,引起性狀改變。返回地面進行培育時,通過人工選擇的方法獲得優(yōu)良品種。(2)為了使育苗間內的“太空辣椒苗”長勢更好,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一種即可)。【答案】(1)基因(2)適當提高育苗間內二氧化碳的含量【解析】1.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2.根據(jù)光合作用原理分析。【解答】(1)太空的特殊環(huán)境誘發(fā)種子的基因突變,引起性狀改變。返回地面進行培育時,通過人工選擇的方法獲得優(yōu)良品種。(2)為了使育苗間內的“太空辣椒苗”長勢更好,可采取的措施有適當提高育苗間內二氧化碳的含量。6.(2023·麗水)2023年全球首創(chuàng)的架空式糧食氣膜倉在四川建成使用(如圖)。氣膜倉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和隔熱性。倉內溫度常年保持15℃以下,單倉能儲糧7500噸。(1)雜交水稻能遺傳的高產的性狀是由決定;(2)稻谷所含的營養(yǎng)素主要是糖類(淀粉),在消化系統(tǒng)內消化分解成后才能被吸收;(3)低溫使酶的活性降低,種子的作用減弱,從而缺少有機物消耗?!敬鸢浮浚?)基因(2)葡萄糖(3)呼吸【解析】本題考查植物的性狀和呼吸作用,以及人體對淀粉的消化吸收?!窘獯稹浚?)高產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2)糖類(淀粉),在消化系統(tǒng)(小腸)內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3)種子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故低溫使呼吸酶活性降低,減少有機物的消耗;7.(2021·衢州)新疆棉以絨長、品質好、產量高著稱于世,深受各國人民喜愛。(1)棉花是被子植物,小科利用以下二歧分類檢索表對新疆棉花進行分類,它對應檢索表中字母。(2)新鍋棉的棉紗纖維長度比普通棉的長,這一性狀是由控制的。植物檢索表la有種子……21b無種子……32a有花……P2b無花……Q3a有根……R3b無根……S【答案】(1)P(2)基因【解析】生物檢索表是以區(qū)分生物為目的,采用二歧分類檢索的方法所制成的表?;蚴钱a生一條多肽鏈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窘獯稹浚?)棉花是有種子且能夠開花的植物,即P符合題意;(2)生物的性狀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故答案為:(1)P;(2)基因。8.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經歷了幾百年。拉馬克、達爾文等學者通過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①1809年,拉馬克認為:現(xiàn)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生物體某些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變得發(fā)達,不常使用的逐漸退化,這種后天得來的性狀可遺傳給下一代。②1859年,達爾文發(fā)表《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在不斷進化、物種是漸變的;現(xiàn)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并且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1)達爾文汲取了拉馬克的進化思想,經過研究提出了自然選擇學說。自然選擇學說與拉馬克的進化觀有何不同之處?(寫出一點)(2)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深入研究,逐漸建立了物種可變的進化觀。當不同地層發(fā)現(xiàn)不同馬的化石時,為研究不同馬之間的進化關系,以及解釋其進化的原因,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有__________。(可多選)A.比較不同馬的化石數(shù)量的多少B.調查不同馬的化石被發(fā)現(xiàn)的時間C.分析不同馬的化石的地質年代先后順序D.比較化石中不同馬的相同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E.分析化石中不同馬的生活環(huán)境(3)針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有同學作出如下評價:自然選擇學說能對“長頸鹿的頸和腿都很長”等生物進化中的諸多現(xiàn)象作出解釋,因此是正確的理論。自然選擇學就無法解釋生物體的性狀如何傳遞給后代等系列問題,因此是錯誤的理論。你如何評價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答案】(1)拉馬克認為生物由各自的祖先進化而來,達爾文認為生物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2)C;D;E(3)任何科學理論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正確與錯誤,自然選擇學說能解釋諸多的生物進化現(xiàn)象,具有一定價值,其缺陷會隨科技發(fā)展被修正、完善【解析】(1)拉馬克的觀點為:現(xiàn)存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生物體某些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變得發(fā)達,不常使用的逐漸退化,這種后天得來的性狀可遺傳給下一代;(2)研究不同馬的進化關系時,一般研究其化石年代,器官差異,生活環(huán)境等;(3)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核心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窘獯稹浚?)不同之處為:拉馬克認為生物由各自的祖先進化而來,達爾文認為生物由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2)一般研究其化石年代,器官差異,生活環(huán)境等,故為CDE;(3)評價為:任何科學理論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正確與錯誤,自然選擇學說能解釋諸多的生物進化現(xiàn)象,具有一定價值,其缺陷會隨科技發(fā)展被修正、完善。專項提升1.(2022·濱江模擬)下列關于生命演化的說法錯誤的是()A.化石證據(jù)顯示出人類起源于類人猿B.比較蛋白質的結構,可準確判斷生物間的親緣關系C.人類的進化遵循從低等到高等的規(guī)律D.定向選擇使生物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答案】A【解析】證明生物進化還可以通過對不同種生物的同一種蛋白質(如細胞色素C)的分子結構或DNA分子的結構的研究。研究表明: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質分子具有越多的相同性;親緣關系越遠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質分子的差別就越大?!窘獯稹緼.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符合題意;B.利用分子生物學比較不同生物體內蛋白質的結構,可根據(jù)其差異程度,判斷生物間的親緣關系,B不符合題意;C.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因此人類的進化遵循著從低等到高等的規(guī)律,C不符合題意;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定向選擇使生物更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D不符合題意。故選A。2.(2022·麗水模擬)若△、□、☆表示具有親緣關系的三類生物,如圖所示為這三類生物的化石在未經變動的新老不同地層中出現(xiàn)的情況,則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A.△→□→☆ B.☆→□→△△ C.△→☆→□ D.☆→△→□【答案】A【解析】化石都是生物的遺體、遺物(如卵、糞便等)或生活痕跡(如動物的腳印、爬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jù)?!窘獯稹炕诘貙又谐霈F(xiàn)的順序,是人們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xiàn)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底層出現(xiàn)的較單一,說明生物較簡單、低等,上一層出現(xiàn)“口”較高等,最上一層出現(xiàn)☆說明更高等,因此三類生物的進化關系最可能是△→□→☆.故選A。3.太空育種一直是航天任務之一,我國利用神舟飛船、天宮空間實驗室等航天器搭載植物種子,借助太空特殊環(huán)境誘發(fā)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太空育種日的是改變種子胚中的遺傳物質B.太空環(huán)境下誘發(fā)的種子變異都是定向變異C.經歷太空環(huán)境后所有種子結構都會發(fā)生改變D.太空育種與轉基因技術改變基因原理相同【答案】A【解析】太空育種即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是將作物種子或誘變材料搭乘返回式衛(wèi)星或高空氣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環(huán)境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種的育種新技術。太空育種改變了種子胚中的遺傳物質,這種變異是不定向的;轉基因技術是將高產、抗逆、抗病蟲、提高營養(yǎng)品質等已知功能性狀的基因,通過現(xiàn)代科技手段轉入到目標生物體中,使受體生物在原有遺傳特性基礎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獲得新的品種,生產新的產品。自然界中同樣廣泛存在自發(fā)的轉基因現(xiàn)象,譬如植物界的異花授粉、天然雜交以及農桿菌天然轉基因系統(tǒng)等等。【解答】A.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fā)育成新的植株,太空育種的目的是改變種子胚中的遺傳物質,A正確。B.太空環(huán)境下誘發(fā)的種子變異是不定向的,B錯誤C.經歷太空環(huán)境后,種子中的遺傳物質可能會發(fā)生改變,而不是所有種子結構都會發(fā)生改變,C錯誤。D.太空育種是通過太空射線微重力環(huán)境等條件誘發(fā)基因突變,轉基因技術是將一種生物體的某個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基因組中,二者改變基因原理不同,D錯誤。故答案為:A.4.如圖所示,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生活的地雀種類存在差異。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多種地雀具有共同的祖先B.地雀不同的喙型由基因控制C.地雀為適應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異D.不同喙型的地雀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答案】C【解析】A.判斷其分支是否有共同起點則可判斷其是否有共同的祖先;B.生物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C.變異是不定向的;D.自選選擇使那些適應環(huán)境的生物保留下來,不適應環(huán)境的被淘汰?!窘獯稹緼.多種地雀具有相同的祖先鶯雀;B.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C.環(huán)境使適應生存的地雀生存下來;D.不同喙型的地雀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答案為:C5.太空育種一直是航天任務之-,我國利用神舟飛船、天宮空間實驗室等航天器搭載植物種子,借助太空特殊環(huán)境誘發(fā)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太空育種目的是改變種子胚中的遺傳物質B.太空環(huán)境下誘發(fā)的種子變異都是定向變異C.太空環(huán)境經歷后所有種子結構都會發(fā)生改變D.太空有種與轉基因技術改變基因原理相同【答案】A【解析】變異可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判斷依據(jù)是遺傳物質是否改變?!窘獯稹緼.太空育種使其中的遺傳物質發(fā)生基因突變,故改變了其中的遺傳物質;B.變異是不定向的;C.太空的特殊環(huán)境并不一定使種子的所有結構都會發(fā)生改變;D.轉基因是引入新的基因,而太空育種是原有的基因發(fā)生變異;故答案為:A6.(2022·杭州模擬)圖甲表示昆蟲的發(fā)育過程,圖乙表示我省某地區(qū)關停小煤窯后某種昆蟲體色的變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圖甲中的昆蟲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分解者B.圖甲中的昆蟲發(fā)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受精過程是在體外完成的C.昆蟲的體色是由基因決定的D.圖乙中昆蟲體色的變化,是由于生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發(fā)生有利變異的結果【答案】C【解析】A.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復雜的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并釋放能量到生態(tài)環(huán)境當中,供生產者再次利用;B.昆蟲的受精方式為體內受精;C.基因決定生物的各種性狀;D.變異是不定向的;【解答】A.昆蟲屬于消費者,故不符合題意;B.昆蟲的受精是在體內完成的,故不符合題意;C.昆蟲的基因是由基因決定的,故符合題意;D.變異是普遍存在的,不是生物為了適應環(huán)境發(fā)生有利變異的結果,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7.(2023·定海模擬)自然界中樹木種類繁多,它們的樹冠、樹葉、果實的形狀千變萬化,但幾乎所有樹木的樹干都是圓柱形的,某同學嘗試對此作出解釋,下列說法錯誤的()A.圓柱形樹干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所有具有圓柱形樹干的植物體內基因都相同C.圓柱形樹干有利于樹木生長D.圓柱形樹干是植物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答案】B【解析】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要點:大量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其中,“大量繁殖少量存在”和“遺傳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去的客觀事實,而“生存斗爭”和“適者生存”是達爾文根據(jù)前面的事實所作出的兩個科學推論.【解答】A.圓柱形樹干是自然選擇的結果,A正確;B.所有具有圓柱形樹干的植物體內基因都相同是錯誤的,生物體內存在的變異,所以B錯誤;C.圓柱形樹干有利于樹木生長,正確;D.圓柱形樹干是植物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正確;故答案為:B8.學習了生物進化后,小永進行了如下梳理歸納,以下推論正確的是()A.長頸鹿具有較長的頸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害蟲體內出現(xiàn)了抗藥性,是農藥使它發(fā)生了定向變異C.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們的身體就變白D.生物變異永遠有利于該生物的生存【答案】A【解析】(1)在自然界中,生活環(huán)境的各種因素都會影響生物的生存,同時生物都存在差異,同種個體之間并不都是一樣的,這種差異在一定條件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現(xiàn)存于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不同的生物個體在性狀表現(xiàn)上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生物的子代只是與親代相似,絕不會與親代完全相同。這種子代與親代及子代不同個體間的性狀差異叫做變異?!窘獯稹緼.在干旱時,頸和前肢長些的個體,因為能夠吃到樹上高處的樹葉,比頸和前肢短些的個體有更多的生存機會,并通過繁殖將這種特征傳遞給后代。這樣通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就形成了現(xiàn)代所看到的長頸鹿,故選項正確。B.害蟲的抗藥性是原來就存在的,并不是因為農藥的長期作用才產生的;農藥對害蟲起到了自然選擇的作用,選擇了具有抗藥性的害蟲,淘汰了沒有抗藥性的害蟲個體,故選項錯誤。C.變異是不定向的,環(huán)境對變異起選擇作用,北極熊的體色是與環(huán)境一致的白色,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不是“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們的身體就變白”,故選項錯誤。D.有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不利,故選項錯誤。9.(2023·杭州模擬)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能控制生物的可遺傳性狀B.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C.轉基因生物的所有性狀都是由轉入基因控制的D.DNA分子呈雙螺旋結構,一個DNA分子中有多個基因【答案】C【解析】基因是包含特定蛋白質編碼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片段,這些蛋白質在人體內的一種或多種細胞中發(fā)揮作用。染色體是人體細胞內含有基因的結構?;虬谌旧w中,而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中。一條染色體包含數(shù)百至數(shù)千個基因。每個正常人體細胞含有23對染色體,總共46條染色體。轉基因技術是利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將人們期望的目標基因,經過人工分離、重組后,導入并整合到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從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狀或賦予其新的優(yōu)良性狀。除了轉入新的外源基因外,還可以通過轉基因技術對生物體基因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改變生物體的遺傳特性,獲得人們希望得到的性狀。這一技術的主要過程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達載體構建、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遺傳轉化體的篩選、遺傳穩(wěn)定性分析和回交轉育等【解答】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能控制生物的可遺傳性狀,A正確;B.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B正確;C.轉基因生物的某些性狀都是由轉入基因控制的,轉基因生物只能控制自己轉入的基因的那部分性狀,C錯誤;D.DNA分子呈雙螺旋結構,一個DNA分子中有多個基因,D正確;故答案為:C.10.(2021·嵊州模擬)人類大約有2萬個基因,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發(fā)現(xiàn)的許多惡性腫瘤都是由基因突變引發(fā)的。利用基因檢測技術,可以減少人體患遺傳性癌癥的可能,腫瘤學家也可以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治療。(1)如圖表示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之間的關系。其中數(shù)字“2”表示。(2)基因突變引發(fā)的變異屬于變異。(選填“可遺傳”或“不可遺傳”)【答案】(1)DNA(2)可遺傳【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內具有遺傳性質的物體,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D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片段叫基因,即基因有規(guī)律地排列在DNA分子上,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體,染色體在細胞核里。【解答】(1)細胞中細胞核內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染色體,它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分子是由兩條長鏈狀盤旋而成的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有許多個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因此圖中1基因、2DNA、3染色體、4細胞核。所以數(shù)字2表示DNA。(2)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所以基因突變引發(fā)的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故答案為:(1)DNA(2)可遺傳11.(2022·溫州模擬)浙江稻魚共生系統(tǒng)被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也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世界農業(yè)文化遺產。稻魚共生系統(tǒng)是在水田里既能種水稻,也能養(yǎng)魚,實現(xiàn)稻魚共生。水稻成為魚的食物來源與休息場所,而魚又能為水稻除蟲、翻松泥土,稻魚相互幫助、和諧共生,充分發(fā)揮了水田的使用價值。(1)請寫出其中一條食物鏈:。(2)把鯉魚放進稻田里養(yǎng)殖,通過不斷篩選,經過近千年終于培育出了適合養(yǎng)在田里的鯉魚變種------田魚,這是長期的結果。(3)田魚通體鮮紅,外形美觀。田魚的體色是由控制的?!敬鸢浮浚?)水稻→魚/水稻→蟲→魚(2)自然選擇/選擇(3)基因【解析】(1)食物鏈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2)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自然選擇。(3)生物的各種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窘獯稹浚?)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綠色植物是水稻,兇猛動物是魚。所以答案為:水稻→魚/水稻→蟲→魚。(2)把鯉魚放進稻田里養(yǎng)殖,通過不斷篩選,培育出了適合養(yǎng)在田里的田魚,所以答案為:自然選擇/選擇。(3)體色是一個性狀,所以答案為:基因。12.“油湯圓”是溫州的一種特色小吃,如圖甲。其配料有:糯米粉、紅糖、料酒、食用油。(1)因糯米具有良好的粘性,糯米粉做成的湯圓軟糯有嚼勁。糯米這一性狀由決定。(2)進入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后,“油湯圓”中的糯米在中被徹底消化。(3)“油湯圓”軟糯香甜,有一定滋補作用。請結合圖乙,從平衡膳食的角度說明是否可以多食用【答案】(1)基因(2)小腸(3)不可多食,“油湯圓”含有較多的糖和脂肪【解析】(1)生物的形狀都是由基因決定的;(2)人體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為小腸;(3)糖類物質攝入過多,易轉化為脂肪;【解答】(1)糯米這一性狀由基因決定;(2)糯米在小腸處被消化成葡萄糖;(3)油湯圓不可多食用,油湯圓含有較多的糖和脂肪。13.如圖是表示長期使用某一種農藥后馬鈴薯甲蟲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曲線AB段沒有下降到零的原因是;(2)馬鈴薯甲蟲群體抗藥性逐漸增強是該農藥對甲蟲定向的結果?!敬鸢浮浚?)馬鈴薯甲蟲群體中存在抗藥性個體(2)選擇【解析】(1)每種生物都有少數(shù)的變異個體可以抵御環(huán)境的變化。(2)自然選擇是定向的,遺傳變異是不定向的。【解答】(1)應對環(huán)境的變化,生物體內都有些對應的變異,保證生物不會滅絕。馬鈴薯甲蟲群體中存在抗藥性個體,所以種群數(shù)量不會減為零。(2)生物要生存,必須適應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生物定向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著淘汰。14.(2021·越城模擬)某海島上生活著一種昆蟲,經調查其翅的長度與個體數(shù)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已知翅越長昆蟲的飛翔能力越強,翅較短的不能飛翔。(1)昆蟲翅的長度不一,說明生物界普遍存在著現(xiàn)象;(2)該島上經常刮大風,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你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是(選填字母)?!敬鸢浮浚?)變異(2)B【解析】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達爾文從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fā),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解答】(1)生物的變異是指生物體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的現(xiàn)象。變異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2)一開始在海島上中等翅長的昆蟲個體最多,而短翅和長翅個體數(shù)量較少,但因為島上經常刮大風,中等翅長的個體抗風能力比較弱,會被大風吹走,短翅的個體飛不起來,會躲在地面上避免了被風吹走,而長翅的個體抗風能力強,生存下來的機會大增,因此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短翅和長翅個體數(shù)量多,中等翅長的個體少。故答案為:(1)變異;(2)B15.下圖是我國科學家完成的首例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1)熒光豬的后代也能發(fā)光,這種現(xiàn)象在生物學上稱為。(2)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則丁豬在性狀上最接近豬。(3)轉基因技術是高端科技研究,但其應用中可能會有未預料到的風險。下列觀點屬于不支持轉基因技術的是________。A.轉基因生物從本質上講屬于新物種,可能威脅其他生物的生存。B.轉基因技術改變了生物的基因組成,植入的基因片段可能存在未知的風險。C.轉基因技術在農業(yè)、工業(yè)、環(huán)保、醫(yī)藥等領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可造福于人類。D.轉基因食品安全的證據(jù)來自短期的實驗結果,對人的危害可能是長期的、潛在的。E.轉基因食品能幫助解決因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人口劇增而造成的糧食短缺問題?!敬鸢浮浚?)遺傳(2)乙(3)A;B;D【解析】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轉基因技術是指運用科學手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21.2.4《因式分解法》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2017年新編)《第6課戊戌變法》(聽課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聽評課記錄《4-3實數(shù)(1)》
- 新版華東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18.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2》聽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聽評課記錄12.2證明1
- 人教版部編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聽課評課記錄2
- 2022版新課標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五課交友的智慧第二課時網上交友新時空聽課評課記錄
- 創(chuàng)業(yè)糕點店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專利技術許可證合同范本
- 廠房出租安全生產管理協(xié)議書范本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獎勵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與法治真題試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測量、控制和實驗室用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guī)范
- 項目人員管理方案
-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
- 挖掘機售后保養(yǎng)及維修服務協(xié)議(2024版)
- 2024年電工(高級技師)考前必刷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必會題)
- 2024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匯編:名著閱讀
- 公司組織架構與管理體系制度
- 2024-2030年中國涂碳箔行業(yè)現(xiàn)狀調查與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派對用品行業(yè)供需規(guī)模調研及發(fā)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