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T/CFCATXX—2024可持續(xù)時尚紡織品數(shù)字化色彩管理規(guī)范本文件定義了可持續(xù)時尚紡織品色彩管理的基本要求、技術路徑、實施方法、應用規(guī)則和評估方法。用于對可持續(xù)時尚紡織品色彩的定量評價和定性評估。本文件適用于不同印染方式(傳統(tǒng)印花/數(shù)碼印花)、不同織物介質(絲綢、棉麻織物、化纖及混紡)、不同印染墨水(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涂料)所生產的可持續(xù)時尚紡織品。本文件規(guī)定了在可持續(xù)時尚紡織品色彩定量評價和定性評估中色彩觀察條件、色彩數(shù)據(jù)采集設定、色彩特征描述、色彩評估的參數(shù)要求。本文件規(guī)定了在可持續(xù)時尚紡織品在完整色彩管理流程(色彩創(chuàng)意、色彩選擇或采集、色彩傳遞、色彩再現(xiàn)、色彩品控和色彩評價)流程中,每個階段涉及的過程控制與描述,并對于從業(yè)的相關知識內容給出了指導性的建議。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5610—2008同色異譜的目視評價方法GB/T18721—2002印刷技術印前數(shù)據(jù)交換CMYK標準彩色圖像數(shù)據(jù)GB/T21898—2023紡織品色彩表示方法GB/T43856印刷技術印刷工作流程的色彩一致性ISO2813:2014Paintsandvarnishes—Determinationofglossvalueat20°,60°and85°ISO3664Graphictechnologyandphotography—ViewingconditionsISO11664—4:2019色度學第4部分:CIE1976L*a*b*顏色空間ISO12639印刷技術印前數(shù)據(jù)交換用于圖像技術的標簽圖像文件格式(TIFF/IT)ISO12646:2015印刷技術彩色打樣用顯示器性能指標ISO13655:2017印刷技術印刷圖像的光譜測量和色度計算ISO14861:2015印刷技術彩色軟打樣系統(tǒng)要求ISO15076—1:2010Imagetechnologycolourmanagement—Architecture,profileformatanddatastructure—Part1:BasedonICC.1:2010ISO15930—3:2002印刷技術印前數(shù)據(jù)交換PDF的使用第3部分:色彩管理工作流程中的完整數(shù)據(jù)交換(PDF/X—3)ISO17972-3:2017GraphictechnologyColourdataexchangeformat(CxFX)Outputtargetdata(CxFX-3)ISO19302:2018印刷技術印刷工作流程的色彩一致性ASTME1499—16StandardGuideforSelection,Evaluation,andTrainingofObservers4T/CFCATXX—20243術語和定義GB/T15610—2008界定的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色彩管理colourmanagement通過對輸入設備、顯示設備和輸出設備進行校準與描述(ICC特征文件),并使用標準光源及標準觀察條件,使色彩在不同介質和設備間達到一致性的技術過程。[來源:ISO15076—1:2010,3.1.11]3.2一致色彩外觀consistentcolourappearance通過ICC色彩管理體系在標準觀察條件下,以及不同設備上實現(xiàn)圖像的色彩一致性。[來源:Fogra10.059,有修改]3.3色刺激函數(shù)colorstimulusfunction進人人眼能引起有彩色和無彩色感覺的可見光輻射,即色刺激用光譜密度的波長函數(shù)來表示。以Φ(λ)來表示。[來源:GB/T5698—2001,4.17]3.4三刺激值tristimulusvalues在給定的三色系統(tǒng)中,匹配所考慮的刺激的色彩所需要的參照色刺激的量。注:CIE標準色度系統(tǒng)中,三刺激值用符號,例如R,G,B;X,Y,Z;R10,G10,[來源:GB/T2900.65—2023/IEC60050—845:2020,845—23—038,有修改]3.5同色異譜性metamerism光譜不同的色刺激(845—23—002)在特定的色度系統(tǒng)中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845—23—038)的特性。[來源:GB/T2900.65—2023/IEC60050—845:2020,845—23—006]3.6一般顯色指數(shù)generalcolorrenderingindex光源對CIE規(guī)定的8種色彩的特殊顯色指數(shù)的平均值,符為Ra。[來源:GB/T5698—2001,4.79]3.7光源同色異譜性illuminantmetamerism具有不同光譜特性的樣本在特定照明體下被正常觀察者觀察時色彩相同,但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不同照明體下觀察時表現(xiàn)為不同色彩的現(xiàn)象。3.8觀察者同色異譜性observermetamerism具有不同光譜特性的樣本在同一個觀察者看來色彩相同,但在不同觀察者在相同條件下觀察時色彩不同的現(xiàn)象3.9特殊同色異譜指數(shù)specialmetamerismindex5T/CFCATXX—2024同色異譜刺激在參照的照明體,觀察者和幾何條件下等色時,將參照的照明體改為其他照明體或模擬光源,或將參照的觀察者改為其他測試觀察者,引起的色差。[來源:GB/T21898—2023,3.4,有修改]3.10日光模擬器的可見光范圍同色異譜指數(shù)metamerismindexinthevisiblerangefordaylightsimulators針對日光模擬器在可見光范圍內的光譜分布,衡量光源在可見光范圍(380nm至780nm)內的光譜分布與標準參考光源(如D65/D50)相比,對標準色樣色彩一致性影響的光源同色異譜指數(shù)。[來源:ISO/CIE23603:2024,,有修改]3.11日光模擬器的紫外光范圍同色異譜指數(shù)UVmetamerismindexfordaylightsimulators用于評價光源在紫外光譜范圍(300nm至380nm)的輻射分布差異對熒光材料(如熒光增白劑)色彩呈現(xiàn)一致性影響的光源同色異譜指數(shù)。[來源:ISO/CIE23603:2024,,有修改]3.12色域colorgamut能夠滿足一定條件的色彩的集合在色品圖或色空間內的范圍。[來源:GB/T5698—2001,4.58]3.13CIELAB色差CIELABcolordifference在L*、a*、b*空間兩點之間,符合歐幾里德距離定義的兩個色刺激(845—23—002)的差異,由以下公式計算:22[來源:GB/T2900.65—2023/IEC60050—845:2020,845—23—077,有修改]3.14CIEDE2000色差公式CIEDE2000colour—differenceformula用于計算兩個色彩之間視覺差異的公式,通過修正后的明度、色度和色相差,以及標準化權重和交互項,準確反映了人眼對色彩差異的感知,公式如下:[來源:CIE015:2018,8.3.1,有修改]3.15色度計colorimeter用以測量色的三刺激值或色品坐標的儀器。[來源:GB/T5698—2001,4.81]3.166T/CFCATXX—2024CMC色差公式CMCcolordifferenceformula基于視覺感知的色差評價標準,通過調整亮度和色度的權重來衡量兩種色彩之間差異的公式,其中參數(shù)l和c分別控制明度和色度的權重。[來源:CIE015:2018,A.6,有修改]3.17光譜光度計spectrophotometer能測量介質的光譜反射比或光譜透射比的儀器。[來源:GB/T5698—2001,4.82]3.18雙向反射率分布函數(shù)bi—directionalreflectancedistributionfunction;BRDFρ(θi,?i,θr,?r,xr,yr,λ)描述在給定觀察方向、給定的波長λ下,面元(xr,yr)上相對于輻照方向(θi,?i)和觀察方向(θr,?r)的輻亮度Lr(θr,?r,xr,yr,λ)相對于與以給定波長從給定輻照方向入射到介質上的輻照度Ei(θi,?i,λ)的變化的函數(shù)。P(θi,φi,θr,φr,xr,yr,λ)=[來源:GB/T2900.65—2023/IEC60050—845:2020,845—25—089,有修改]3.19數(shù)字硬打樣樣張digitalhard-copyproof采用印前數(shù)據(jù)和數(shù)字硬拷貝系統(tǒng)模擬最終印刷成品視覺效果的樣品。[來源:ISO12647—7:2016,3.4]3.20數(shù)字硬打樣digitalhard-copy在紙張或者紡織品介質上打印出模擬最終批量紡織品印刷的色彩效果,以用于實樣制作,以檢驗和改進設計方案。3.21軟打樣樣張softproof在規(guī)定的照明和觀察條件下,顯示器用圖像數(shù)據(jù)合成色彩外貌,顯示出的可視化圖像,又稱數(shù)字打樣。[來源:GB/T41466—2022/IS014861:2015,3.4,有修改]3.22色彩評估colorevaluation在評估樣品色彩時,考慮到樣品透明度的影響,通過選擇適當?shù)囊r板材料放置于樣品背面來確保評價結果的準確性的方式。襯板的選擇應符合以下要求之一:使用相同材料制作的襯板,其材料和色彩具備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或使用具有相同光反射性的材料;或使用黑色板(如涂漆色板或黑玻璃或使用已知反射率的白板。[來源:GB/T15610—2008,6.2.2,有修改]3.23呈色意圖colourrenderingintent用于描述在色彩管理過程中處理色域映射時的策略或意圖。它主要用于定義如何將輸入設備色彩空間中的色彩映射到輸出設備的色彩空間中,以實現(xiàn)色彩再現(xiàn)。7T/CFCATXX—2024[來源:ISO15076—1:20106.2]3.24外觀apperance在心理物理學研究中,指的是感知過程,其中視覺刺激的光譜特性和幾何特征與其照明條件及觀察環(huán)境相結合。[來源:ASTME1499—16,3.2.1,有修改]3.25色覺檢查colorvisiontests評估個體辨別和識別不同色彩的能力、對各種光譜色彩的感知能力和準確度的測試,通常用于檢測色覺異常,如色盲或色弱。[來源:ASTME1499—16,6.2,有修改]3.26觀察員observer經(jīng)過培訓和色覺檢查(見3.25具備符合要求的視覺感知和色彩辨別能力的人員,且能通過視覺判斷一個或多個外觀屬性,定性或定量地評估一組物體或刺激中的每個個體。[來源:ASTME1499—16,3.2.2,有修改]3.27異常色覺anomalouscolorvision不能正常辨別色彩的色覺。異常色覺包括色弱和色盲。[來源:GB/T5698—2001,5.63]4總則本標準適用于指導可持續(xù)時尚紡織品,從設計到制造全過程中的色彩管理流程和方法。4.1色彩管理基本原則4.1.1在紡織品的數(shù)字化采集、創(chuàng)意設計、顯示,以及實樣制作過程中,應標準化傳遞和還原色彩,色彩的傳遞應具有真實性和一致性。4.1.2在不同設備間色彩數(shù)據(jù)傳遞時,應使用統(tǒng)一的色彩模型和對應的色彩管理數(shù)據(jù)。4.1.3應在標準光源下觀察樣品,避免環(huán)境光對色彩感知的干擾,使用的顯示設備應符合專業(yè)色彩顯示要求,且完成色彩校準和色彩管理配置。4.1.4色彩管理人員應進行專業(yè)色彩管理培訓,具備基本色彩科學知識,熟悉色彩感知及其影響因素,色度數(shù)據(jù)化與標準化,色差評估和色彩管理流程的原理和方法。4.2可持續(xù)性要求4.2.1應積極采用數(shù)字化工具或軟打樣技術,在色彩設計階段實現(xiàn)精準的色彩預覽與驗證,以減少物理樣品的使用次數(shù),從而降低資源浪費和能源消耗。4.2.2在設計和開發(fā)階段,應系統(tǒng)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包括采用遠程打樣技術以減少物流碳足跡,以及優(yōu)化設備能耗管理系統(tǒng),提升能源利用效率。4.2.3應選擇低能耗設備并優(yōu)先采用高效節(jié)能光源,如LED或其他高性能照明技術,同時確保設備符合相關性能指標要求,不降低生產質量或影響色彩再現(xiàn)的精度。8T/CFCATXX—20244.2.4應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原則,優(yōu)化設計、生產、使用及廢棄階段的資源使用效率。通過資源回收利用、減少廢棄物產生以及推廣再生材料的應用,有效降低產品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4.2.5應在色彩管理流程中全面引入數(shù)字化技術,通過使用標準化的數(shù)字色彩設計和生產控制方法,降低色彩傳遞中的不一致性和流程資源浪費,確保生產流程的高效性和可持續(xù)性。5色彩管理的基本內容與要求5.1色彩采集5.1.1概述應結合接觸式設備和非接觸式設備的特點對紡織品進行色彩數(shù)據(jù)采集。接觸式設備主要用于高精度局部測量,非接觸式設備則適合快速獲取大面積樣本的整體色彩信息。5.1.2設備類型及應用接觸式設備采用分光光度計采集紡織品的局部色度和光譜數(shù)據(jù),以保證測量的高精度和可重復性。非接觸式設備使用光譜輻射計、標定后的RGB相機或高光譜相機的圖像采集設備,用于快速采集大面積樣本的色彩信息、紋理特征、或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BRDF)信息。平板掃描儀可用于記錄紡織品表面紋理細節(jié)。5.1.3數(shù)據(jù)精度與重復性要求分光光度計采集精度測量平均色差應滿足ΔE00≤xxx或CMC≤xxx。測量短期重復性應滿足ΔE00≤xxx或CMC≤xxx。非接觸式設備色彩校正在成像采集設備中,需進行色彩管理校正以保證采集圖像的色彩還原真實可靠。色度采集的平均色差應滿足ΔE00≤xxx,宜控制在ΔE00≤xxx(以ColorChecker24色塊為標準)。標準光源與測量幾何條件應使用D65標準光源進行測量。應根據(jù)樣品光澤的不同條件,選擇相應的測量幾何結構:a)-45°/0°幾何結構:適用于低光澤或低鏡面樣品;b)-d/8°幾何結構:適用于高光澤樣品(需記錄包含和排除鏡面反射的兩組色度數(shù)據(jù))??梢姽庾V測量范圍可見光譜測量范圍應不小于400~700nm的可見光范圍,并使用CIE標準觀察者(2°或10°視角)計算CIEL*a*b*及光譜數(shù)據(jù)。對于高澤樣品,應同時記錄包含和排除鏡面反射的兩組數(shù)據(jù)。5.1.4校準與維護9T/CFCATXX—2024使用分光光度計時,宜根據(jù)不同的應用環(huán)節(jié)以及對質量要求,選擇不同精度(短期重復性和臺間差)的設備,精度可根據(jù)BCRA系列色板的測量重復性判定。對于成像色彩分析設備,應通過標準色卡(如ColorChecker24)來驗證色彩采集的精度。宜按照設備廠商的使用要求,定期做校準,以保證采集精度和穩(wěn)定性。5.2色彩及圖像數(shù)據(jù)的存儲和管理5.2.1與設備相關色彩數(shù)據(jù)管理使用與設備相關的色彩數(shù)據(jù)或圖像時(如RGB,CMYK),應同時指定與設備匹配的ICC特性文件或標注通用色彩空間(如sRGB,AdobeRGB,BT2020等)。5.2.2圖像與設計文件的存儲格式圖像及設計文件的存儲格式應符合ISO15930:2002和ISO12639印前數(shù)據(jù)交換標準,數(shù)據(jù)應在不同設備和系統(tǒng)之間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用性,特別是在數(shù)碼印花流程中的應用。5.2.3供應鏈色彩數(shù)據(jù)傳遞用于供應鏈傳遞的圖像數(shù)據(jù)應通過符合ISO15076—1:2010的ICC特性文件進行管理和設置,以確保不同環(huán)節(jié)中的色彩傳遞一致且可控。專色色彩數(shù)據(jù)應包括色度(及光譜)數(shù)據(jù)含測量條件,或在供應鏈中使用包含色度定義的色彩命名體體系(如Pantone,Coloro等)。5.2.4測量色彩和光譜數(shù)據(jù)存儲格式通過分光光度儀采集的色彩數(shù)據(jù),應至少保存光譜數(shù)據(jù)和CIELAB數(shù)據(jù),推薦使用符合ISO28178:2022或ISO17972-3:2017要求的數(shù)據(jù)格式(包含測量數(shù)據(jù)和相關元數(shù)據(jù))進行存儲和傳遞。以利于跨流程、跨設備(包括測試設備、顯示和生產設備),以及跨供應鏈色彩數(shù)據(jù)自動交換的準確性和一致性。5.2.5數(shù)據(jù)存儲系統(tǒng)要求數(shù)據(jù)存儲系統(tǒng)應配備完善的版本管理和定期備份機制,確保數(shù)據(jù)在更新和恢復時的完整性與安全性。5.3色彩信息數(shù)據(jù)的傳遞5.3.1跨平臺色彩數(shù)據(jù)管理應建立功能完善的跨平臺色彩數(shù)據(jù)管理系統(tǒng),色彩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應支持跨平臺訪問和可視化功能,使用戶能夠在不同平臺上高效管理和分析色彩數(shù)據(jù)。這一系統(tǒng)應支持多設備間的無縫數(shù)據(jù)共享和管理,提升色彩數(shù)據(jù)的應用效率。5.3.2標準化數(shù)據(jù)傳遞流程色彩數(shù)據(jù)的傳遞應嚴格遵循GB/T43856或ISO19302:2018中定義的色彩管理工作流程。在數(shù)據(jù)傳遞過程中,軟打樣和硬打樣需確保ICC特性文件、設備相關色彩特性、專色描述與圖像數(shù)據(jù)同時傳輸,保持數(shù)據(jù)完整性與兼容性。5.3.3色域映射與色差評估在不同設備(如圖像采集設備、顯示器、噴墨打樣機和數(shù)碼印花機)之間進行數(shù)據(jù)傳遞時,在不同設備色域轉換和匹配過程中,應根據(jù)具體應用選擇適當?shù)某噬鈭D(如相對色度或絕對色度)進行色域T/CFCATXX—2024映射。同時,依據(jù)CIEdE2000色差公式進行色彩差異的評估,以分析色彩再現(xiàn)的精度和一致性。5.3.4統(tǒng)一標準格式色彩數(shù)據(jù)的傳輸應采用統(tǒng)一且兼容的標準格式,如CGATS、CxF、PDF/X或TIFF/IT等常見標準色彩及圖像傳輸格式。這些格式有助于確保數(shù)據(jù)在不同設備和平臺上的兼容性與易用性。5.4數(shù)字軟打樣及評估方法5.4.1系統(tǒng)組成一個軟打樣系統(tǒng),通常包括以下組件:a)一臺達到軟打樣性能要求的專業(yè)顯示器(含有校準和創(chuàng)建顯示器配置文件的軟件);b)一個用于模擬顯示目標色彩、基材色(或含紋理),以及專色數(shù)據(jù)的軟打樣軟件;c)一臺顯示色測量設備;d)一個標準光源觀察箱。5.4.2觀察條件和環(huán)境要求觀察條件軟打樣應在符合ISO14861:2015規(guī)定的條件下進行,軟打樣應用中通常會遇到三種觀察條件:a)顯示器位于觀察箱旁邊;b)顯示器集成到觀察箱內,做為觀察箱的一部分;c)顯示器獨立使用,無關聯(lián)觀察箱。環(huán)境要求顯示器的邊框、顯示器周圍環(huán)境(例如桌面、墻壁)及觀察者視野范圍內的所有物體應盡可能接近中性,避免飽和色彩元素對觀察者的色彩適應造成影響。應使用顯示器遮光罩來最大程度減少周圍照明對顯示器表面的反射影響。遮光罩應覆蓋顯示器的頂部和兩側。5.4.3硬件校準應按照制造商的要求對顯示器進行定期硬件校準,并可以對軟打樣系統(tǒng)進行視覺微調。顯示器硬件校準后應達到標準色彩集(附錄A)平均色差ΔE00≤1.5以內,標準色彩集從GB/T21898—2023中采樣色彩。顯示器在定期校準的情況下,應長期保持上述要求。5.4.4顯示器性能應達到ISO12646:2015規(guī)定的B類顯示器的性能要求,宜達到A類的性能要求。顯示器的最大色域應支持BT2020色域。顯示器亮度、色溫、伽瑪值以及環(huán)境光條件應符合ISO12646:2015要求。硬校準白點采用D65或D50,Gamma為2.2,最大亮度設定在120~250cd/m2。對于配合標準觀察箱配合使用的場景,顯示最大亮度應與標準光源下白色介質(如硬打樣用的介質)反射的亮度,做適配調整。使用4小時以上時,不同區(qū)域的亮度變化不得超過±5%,ΔE00的色差在屏幕任意兩點之間不得超過2.0。5.4.5觀察環(huán)境宜符合ISO3664:2012的照明要求,宜采用接近于標準光源D65或D50的太陽光模擬光源,應與顯示器的校正白點相匹配。照度條件宜為500+/-125lx,可見光同色異譜指數(shù)Mv應≤1.0(C級宜≤0.5(B級)。當多個場所的軟打樣系統(tǒng)需要比較時,各場所的條件和環(huán)境應保持一致。T/CFCATXX—20245.4.6模擬與質量確認應使用專業(yè)軟打樣軟件模擬承印物特性,如介質白色模擬、基材紋理模擬,專色模擬等。宜通過與已知參考圖像或標準色板的比對確認軟打樣質量。5.5數(shù)字硬打樣及色彩評估方法5.5.1打樣基材宜選擇與量產基材具有類似光澤度的介質進行打樣,亦可選擇紡織品光澤類別和光學增白劑含量相似的打樣紙或打樣用紡織品介質。在標準光源觀察箱中比較打樣色彩效果,以及質量評估。5.5.2色彩空間和測量設備選擇在開始硬打樣和色彩質量評估之前,應首先確定所使用的數(shù)字文件的色彩空間和測量設備。宜使用基于D65/10°觀察者作為色彩測量和比較色差的條件。sRGB和AdobeRGB色彩空間的覆蓋范圍通常超出數(shù)字紡織印刷的實際色域,使用這些色彩空間可能導致色彩偏差,因此宜使用數(shù)字紡織印刷專用的標準色彩空間(如Fogra58)。5.5.3測定光學增白劑含量測量紡織品中光學增白劑的含量,宜根據(jù)ISO13655:2017要求,通過ΔB值或ΔCIEb*(M1,M2)來完成。這一數(shù)值可用于模擬或量化評估紡織品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表現(xiàn)。在標準光源箱中亦可在包含UV的標準光源箱中目視評估光學增白劑的含量。5.5.4光澤度測量測量紡織品的光澤度應符合ISO2813:2014的要求,使用60°光澤度測量。如無光澤度計可用,應至少對光澤度進行目視評估,分類為啞光、半啞光或光澤。5.5.5打印機校準和特性化對所選的打印機、校準、柵格圖像處理器和基材組合進行測量和創(chuàng)建特性化配置文件。打印RGB/CMYK/nColo測試圖表。使用符合ISO13655:2017標準的分光光光度計對紡織品進行色彩測量。5.5.6色彩轉換和打樣驗證使用打樣機配置文件進行色彩轉換時,宜選擇絕對色度的呈色意圖。測量并驗證打樣匹配結果是否成功,基于特定色彩集(如FograMediaWedgeTextileRGBV1)進行色彩準確性評估。5.5.7視覺匹配和評估如測量匹配成功,應進行視覺匹配,將打樣和紡織品并排放置在觀察箱中。如未達到期望的色彩匹配,應手動調整CIELAB值或重新校色,或將每個色彩通道為專色處理。5.5.8記錄和報告宜記錄所有測量數(shù)據(jù)和目視評估結果,包括色彩差異、光澤度和光學增白劑含量。報告中應包含有關色彩空間、測量條件和任何調整的詳細信息,以便于追溯和復現(xiàn)。5.6目視評估條件和方法T/CFCATXX—20245.6.1實物樣品應在觀察箱、標準光源燈箱中目視評估時,光源或觀察箱應符合ISO3664:2009規(guī)定的P1或P2照明條件。對照度應控制在2000+/-500lx范圍,采用接近于標準光源D65的日光模擬光源,可見光同色異譜指數(shù)Mv宜≤0.5(B級),光照均勻性應通過測量9個均勻分布的點來評估,在觀察區(qū)域小于1平方米的范圍內,所有點的最低照度不低于中心點的75%。當多個場所的樣品需要比較時,各場所的條件和環(huán)境應保持一致。5.6.2數(shù)字樣本應在進行校準和色彩管理配置的顯示設備上進行,顯示器色溫應設定為D65。觀察環(huán)境應避免環(huán)境光。5.6.3對同色異譜現(xiàn)象的觀察與判斷應在多種光源(例如D65、A光源等)下進行,以確認在不同售賣場景或終端光源下色彩表現(xiàn)的一致性。為了準確再現(xiàn)熒光增白劑的視覺效果,觀察光源應具備模擬365nm附近UV光譜的能力,紫外光同色異譜指數(shù)Mu應小于1.5,宜小于1.0。5.6.4觀察背景和周圍環(huán)境應為中性灰,且符合CIE灰階標準,并避免觀察環(huán)境中其他光線的干擾。對于標準光源觀察箱,側擋板和樣品背景色均應為啞光中性灰色,反射率宜在10%~60%范圍內,背景及周圍表面的光澤度應低于10光澤單位。對于不透明的樣品推薦使用淺色中性灰背景,對于透明或半透明樣品宜在白色和黑色背景進行觀察。應注意對同類產品保持一致的觀察條件。5.6.5觀測者的著裝色彩應為中性灰或接近中性灰的色彩,避免飽和或強對比的色彩,以防止影響色彩感知,著裝表面應為啞光材質,避免光澤和反射影響。5.6.6觀察者應在觀察所用的光源環(huán)境中進行視覺適應,實驗時間應大于等于5分鐘,然后再進行視覺觀察與評估。6色彩在創(chuàng)意環(huán)節(jié)的管理要求6.1色彩數(shù)據(jù)格式要求6.1.1定義色彩時應首選與設備無關表色方法,如CIEL*a*b*,CIEL*C*h*,XYZ表色方法(標注標準光源及標準觀察者,如D65/10°,必要時,標注標準測量幾何條件,如45°/0°,d/8°)。宜采用符合國際標準的數(shù)字色卡序列號,或有對應標準色度數(shù)據(jù)的實物色卡。宜使用自身供應鏈體系內制作的色卡,有效控制材質和工藝差異,提升色彩的控制和交流準確度。這些色卡應包含CIE色度數(shù)據(jù)或光譜數(shù)據(jù),以確保色彩定義與再現(xiàn)驗證。6.1.2如使用與設備相關的表色體系時,如RGB,CMYK等數(shù)據(jù),應包含對應的ICC色彩特性描述文件,以便使RGB,CMYK等與設備相關的色彩數(shù)據(jù)對應到與設備無關的色度數(shù)據(jù)。6.2色彩管理規(guī)范6.2.1設計過程中應確保相關輸出設備(如顯示器、打印機)的色彩配置文件已正確應用,避免超出目標色域帶來的色彩誤差。6.2.2對于超出色域的色彩,應預計其對于后續(xù)供應鏈的影響,并以專色色卡或實物打樣進行輔助。6.2.3在設計過程中通過軟打樣預覽色彩,最終通過硬打樣驗證色彩的準確性。6.2.4使用符合標準光源的觀察條件,確保設計色彩的目視評估符合實際應用場景,考慮不同光源下的同色異譜效應。6.3色彩可實現(xiàn)性6.3.1考慮材料特性,不同材料紋理、結構、光澤等對色彩的吸收和反射不同,設計時應結合材料的色彩表現(xiàn)特性??紤]工藝限制,確保設計色彩在實際工藝(如印染、噴涂等工藝)中可實現(xiàn),并符合相關色域范圍。T/CFCATXX—20246.3.2在設計和創(chuàng)意階段,宜采用數(shù)字化色彩工具,如基于ICC色彩管理體系的軟件,提升設計師在數(shù)字顯示設備上的創(chuàng)意色彩在后續(xù)生產中再現(xiàn)的準確性。6.4色彩感知6.4.1設計師宜借助色學檢查工具、色彩搭配等訓練提升自身的色彩感知力。6.4.2設計師應考慮色彩的心理學效應(如暖色調傳遞熱情,冷色調帶來寧靜),文化敏感性等,確保色彩的創(chuàng)意符合目標市場和用戶的情感。6.5色彩檔案6.5.1創(chuàng)意階段宜建立色彩檔案,記錄每個色彩的來源、應用場景和目標表現(xiàn)。6.5.2宜使用數(shù)字色彩庫、配色方案、素材數(shù)據(jù)庫以及紡織品數(shù)字紋樣庫等工具進行色彩與圖案組合的創(chuàng)意開發(fā),使團隊成員和合作方快速理解、統(tǒng)一協(xié)作和執(zhí)行6.6可持續(xù)性與節(jié)能減碳6.6.1創(chuàng)意階段宜考慮可持續(xù)因素,通過技術和方法升級,減少物理色樣制作次數(shù)、降低能耗和減少原材料浪費。6.6.2宜通過高精度軟打樣技術提高設計評審效率。6.6.3宜采用虛擬渲染和模擬技術預測色彩在產品中的最終表現(xiàn)。7操作人員要求7.1人員能力7.1.1操作人員應熟悉色度學的相關理論,并掌握其應用原理,能科學表達色彩數(shù)據(jù)。7.1.2操作人員應熟練使用光譜輻射計和色度計等測量設備,并能夠完成設備的校準和維護工作。7.1.3操作人員應具備對色彩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記錄和整理的能力,并能運用專業(yè)工具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7.1.4操作人員應定期進行目視評估和色覺測試。應使用標準的色覺檢查工具,如Farnsworth—Munsell10色相測試、Ishihara色盲色弱測試評估觀察員色覺分辨力。7.1.5對非視覺退化導致的輕微異常色覺的觀察員,可通過針對性的訓練和色覺矯正工具,視覺訓練軟件提升其色彩分辨能力。7.1.6企業(yè)或實驗室應建立觀察員管理檔案,記錄每位觀察員的色覺測試結果、培訓記錄及長期穩(wěn)定性,并在必要時安排觀察者的復測與輪換,評估團隊整體應具有高水平色彩判斷能力。在進行團隊評估時,應采用符合ASTME1499—16要求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多個觀察員之間的判斷差異進行量化。7.2人員培訓7.2.1操作人員應通過專業(yè)培訓,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對GB/T43856等相關標準、技術規(guī)范具有一定的理解。7.2.2培訓內容應包括色度學理論,相關測量設備的校準、使用和維護方法,色彩數(shù)據(jù)的標準化記錄與處理技巧等。7.2.3操作人員應通過相應的培訓評測,測試內容應包含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評估,以及色彩搭配等實際工作場景的能力評估。7.3操作員能力評測內容T/CFCATXX—20247.3.1評測應包含對基本色彩科學相關知識的評估。7.3.2評測應包含對環(huán)境光源、照明角度和背景色彩相關標準內容的評估。7.3.3評測應包含測量設備校準與校準結果的實踐評測。以及過程描述、校準過程記錄、校準驗證結果和誤差分析等內容。7.3.4評測應包含測量流程記錄表的撰寫,包括測量設備的狀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以及測量結果,測量過程應具有可追溯性。7.3.5評測應包含在實際工作場景進行色搭的實踐能力評估。T/CFCATXX—2024參考文獻[1]GB/T2900.65—2023電工術語照明[2]GB/T5698—2001色彩術語[3]GB/T21172—2022感官分析產品色彩感官評價導則[4]GB/T41466—2022印刷技術彩色軟打樣系統(tǒng)要求[5]GB/T43835—2024/ISO16760:2014印刷技術印前數(shù)據(jù)交換基于RGB印刷工作流程中使用RGB圖像的準備和可視化[6]ASTME284—17StandardTerminologyofAppearance[7]CIE015:2018Colorimetry[8]Fogra10.056CriteriaforEvaluatingtheColourAccuracyofSoftproofs.[9]Fogra13.006ImprovingTextileColourCommunication.[10]Fogra10.059ConsistentColourAppearance.[11]ISO/CIE11664—1:2019Colorimetry—Part1:CIEstandardcolorimetricobservers.[12]ISO/CIE11664—2:2022Colorimetry—Part2:CIEstandardilluminants[13]ISO12647—1:2013印刷技術網(wǎng)目調分色版、樣張和生產印刷品的加工過程控制第1部分:參數(shù)與測量方法[14]ISO12647—2:2013印刷技術網(wǎng)目調分色版、樣張和生產印刷品的加工過程控制第2部分:平版膠印[15]ISO12647—3:2013印刷技術網(wǎng)目調分色版、樣張和生產印刷品的加工過程控制第3部分:新聞紙冷固型平版膠印[16]ISO12647—4:2005印刷技術網(wǎng)目調分色版、樣張和生產印刷品的加工過程控制第4部分:出版凹印[17]ISO12647—5:2001印刷技術網(wǎng)目調分色版、樣張和生產印刷品的加工過程控制第5部分:網(wǎng)版印刷[18]ISO1264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理經(jīng)銷合同代銷合同和經(jīng)銷合同
- 材料設備采購合同
- 高端酒店預訂服務協(xié)議
- 人工費承包合同(12篇)
- 承包荒山荒地協(xié)議書
- 砂石采購的合同
- 旅游出行行業(yè)意外傷害保險免責協(xié)議
- 企業(yè)績效評估與改進方案
- 房地產項目投資合作合同
- 房地產居間合同正式
- 2025年中國國投高新產業(yè)投資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部編(統(tǒng)編)版語文+四下第四單元教材解讀課件
- 年產10噸功能益生菌凍干粉的工廠設計改
- GA/T 1133-2014基于視頻圖像的車輛行駛速度技術鑒定
-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導學案全冊
- 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獎學金考試數(shù)學試卷
- 臺球俱樂部助教制度及待遇
- 醫(yī)師聘用證明.doc
- 理論力學課件00796
- CJJ_215-2014城鎮(zhèn)燃氣管網(wǎng)泄漏檢測技術規(guī)程
- 生物降解塑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申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