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二年級歷史學科教學設計授課教師:嚴芳課題第6課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授課時間課時1課型新授課核心素養(yǎng)目標唯物史觀認識古代人類兩次大遷徙的特征和影響,培養(yǎng)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時空觀念認識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qū)域文化的形成所處的特定時空環(huán)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通過歷史資料提出問題,探究古代人類兩次大遷徙的發(fā)展歷程,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認識游牧生活及經濟和軍事水平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影響,培養(yǎng)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家國情懷讓學生認識歐亞政治版圖的重大變化,培養(yǎng)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qū)域文化的影響教學難點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的影響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材料分析法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筆),翻頁筆,黑板教學過程單元解讀: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的遷徙中求生存、謀發(fā)展,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途徑和動態(tài)載體,在人類遷徙的歷史進程中,不同區(qū)域、不同族群的文化發(fā)生交匯,并在交匯、碰撞、融合中產生新的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文化層面的身份認同,也是人類共同體意識的文化符號。它體現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自我意識中,也體現在各個區(qū)域文化特征的識別中,是人類文化交流、傳播和融合進程中的一種歷史現象。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將了解各個歷史階段世界各地區(qū)不同規(guī)模和類型的人口遷徙,認識人口遷徙對人類文化變遷的影響,以及人口遷徙和移民社會中出現的文化認同問題。導入新課:出示農耕世界和游牧世界分界圖。在古代歷史上,農耕世界與游牧世界之間的相互交往和沖突,是一個經常存在的現象。按照吳于廑先生的看法,游牧世界曾三次對農耕世界發(fā)起沖擊,分別是:①公元前2千紀,印歐人的遷徙;②3—6世紀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③13世紀蒙古人西征。【設計意圖】本課位于本單元第一課,所以在學習本課內容前進行單元解讀,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本單元內容,明確單元主題下的單課主旨。【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形成對亞歐大陸的游牧世界和農耕世界的初步認識,體會到兩大世界之間存在矛盾與沖突。一、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qū)域文化的影響學習聚焦:印歐人的遷徙推動了亞歐大陸中西部幾個重要文化區(qū)域的形成和發(fā)展。(一)印歐人的起源1、起源:印歐人可能起源于東歐平原,他們是游牧民族。2、文明成果:馴養(yǎng)了馬匹,制造了馬拉戰(zhàn)車。(二)印歐人的遷徙1.遷徙的原因:材料1:由于動物必須追逐水草為生,因此以馴化動物來獲取主要生活資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條根據季節(jié)的變化和牧草的茂盛情況而遷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印歐人沒有掌握農業(yè)種植技術,食物匱乏且來源不固定,使得印歐人無法進行定居生活。所以游牧和遷徙是印歐人的顯著特征。對馬的馴化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其遷徙過程。游牧民族驍勇強悍……長期的簡樸生活使其頑固的保持著傳統的氏族公社制度,遷徙不居的游牧習性則使得這些民族喜好馬背上的營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w林《文化融合與文化沖突》材料2:如果沒有技術和運輸上的保障,他們也是難以進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體性遷徙的。在擁有了輪式車和馬作為交通工具后,古印歐人大遷徙開始了。材料3:歐亞大陸邊緣地區(qū)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對周圍的游牧部落來說,有如一塊塊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鐵:豐富的農作物、堆滿谷物的倉糧、城市里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奢侈品。材料4:公元前2000年開始的地球小冰河期,東歐平原的伏爾加河和頓河流域變得天寒地凍,生活在這里的游牧民族古印歐人,由于缺乏農業(yè)種植技術,無法獲取足夠的食物,為了生存,他們開始了漫長的大遷徙。①生活習性:游牧民族從事畜牧業(yè),具有流動性②根本:生產力低下,食物匱乏和來源不穩(wěn)定,不能滿足人口增長需要③性格:驍勇好戰(zhàn),喜好劫掠、不耐耕作之苦④技術和運輸上的保障:輪式車和馬作為交通工具⑤外部:發(fā)達富庶的農耕文明的吸引⑥環(huán)境:氣候惡化遷徙的概況出示印歐人的早期遷徙路線圖,引導學生結合地圖和課本內容梳理印歐人遷徙概況。(1)時間:從公元前2千紀初起,延續(xù)了數百年甚至上千年。(2)遷入區(qū)域:陸續(xù)進入西起歐洲、東到印度的廣大地區(qū)。(3)特點:(1)時間:持續(xù)時間長,延續(xù)數百年甚至上千年(2)范圍:區(qū)域廣泛,西起歐洲、東到印度。(3)方式:武力征服、與被征服者融合(4)影響:形成多種新族群,對早起區(qū)域文化發(fā)展影響深遠。3.對早期區(qū)域文明的影響:區(qū)域新族群概況小亞細亞赫梯人發(fā)展歷程:①建立:公元前17世紀,赫梯人在小亞細亞建立。多次入侵兩河流域,蠶食埃及在西亞地區(qū)的土地。②鼎盛:公元前14世紀,與埃及爭霸。③衰落:公元前13世紀末,陷于內戰(zhàn)。文明成就:①赫梯人使用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②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鐵技術的民族,傳播了馬車和鐵器。影響:對舊的文明造成沖擊,推動了西亞與北非文明的交流融合。伊朗高原波斯人發(fā)展歷程:①建立:公元前6世紀興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廣大地區(qū),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影響:西亞和北非文明區(qū)被統一起來,西亞和希臘發(fā)生了深入、廣泛的交流。巴爾干地區(qū)希臘人發(fā)展概況:公元前2000年左右,進入巴爾干地區(qū)的印歐人與當地居民融合成為古代的希臘人。文明成就:希臘人思考人類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問題,在哲學、科學、文學、建筑和藝術等多個領域取得成就。影響:希臘文明成為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印度河恒河流域雅利安人發(fā)展概況:①雅利安人從印度河流域推進到恒河流域帶去馬和鐵。②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亞地區(qū)形成一系列國家,印度歷史進入列國時代。社會狀況:種姓制度和佛教成為古代印度社會的重要符號影響:對周邊尤其是東南亞產生重大影響。(三)印歐人的遷徙對早期區(qū)域文化的影響合作探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印歐人遷徙對早期區(qū)域文化的影響材料1:游牧民憑借馬和鐵質武器,掀起了兩次席卷諸文明中心的大規(guī)模的入侵浪潮……最終結果,除中東外,各地文明均被摧毀。其他地方的帝國都迅速地、接二連三地崛起和崩潰。隨著公元前12世紀多利安人的頻頻入侵,希臘墜入“黑暗時代”。為什么雅利安人能發(fā)展起一個與他們西面的親戚如此根本不同的文明。簡單而似乎可能的解釋是,雅利安人印度化了……雖然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已被征服,且受到鄙視,但由于他們人數眾多,文化又很先進,所以不能被滅絕、趕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來、改營農業(yè)時,他們不得不與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這樣和平共處和胡同婚姻達數世紀以后,其必然結果是文化融合?!顾蚶戆⒘_斯《全球通史》》材料2:游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的沖擊,為歷史之發(fā)展為世界史帶來了不少有積極意義的影響。首先是兩者之間擴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對方學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術。在公元前500年,歐亞大陸內大規(guī)模的古印歐人部落大遷徙浪潮漸漸平息,而此時的歐亞大草原已經被古印歐人的大遷徙完全改變了面貌。他們將遷徙到的地方帶入了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并且融合當地的文化習俗,建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國度,如希臘、羅馬、波斯、印度文明以及后續(xù)西歐諸國的前身。至此整個歐亞大陸真正地走出了蒙昧的時代?!獏怯阝邸妒澜鐨v史上的游牧世界與農耕世界》①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區(qū)的動蕩、文化的浩劫,摧毀了舊的文明。(如克里特文明、西亞的巴比倫文明;赫梯人滅掉古巴比倫,多次與埃及發(fā)生爭霸戰(zhàn)爭;波斯人多次入侵希臘。)②通過征服和融合,形成新的民族。(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和雅利安人)③整體上推動了新的區(qū)域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等)④促進了不同種族、區(qū)域之間交流,,推動文化的融合。(如冶鐵技術傳播、馬拉戰(zhàn)車和騎兵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作戰(zhàn)方式。波斯首次將西亞和北非文明區(qū)域統一起來;雅利安人把馬和鐵帶到印度,其種姓制度和佛教對周邊地區(qū)產生重大影響)【典例分析】孫振民在《印歐種人的遷徙與古羅馬文明》中指出,“食物是古印歐人的第一生存目標,食物的匱乏和來源的不固定使得他們幾乎無法在一個地方長久定居”“只要發(fā)現有更為理想的地方,他們就用大牛車載起所有行李,朝那里遷移”。材料旨在強調印歐人遷徙的A.武力優(yōu)勢 B.技術條件 C.經濟因素 D.路線方向【答案】根據材料“食物是古印歐人的第一生存目標,食物的匱乏和來源的不固定使得他們幾乎無法在一個地方長久定居”可知,印歐人遷徙的原因是為了獲取食物,屬于經濟因素,故選C項;材料無法體現印歐人遷徙的武力優(yōu)勢、技術條件、路線方向,排除A、B、D三項?!镜淅治觥坎ㄋ沟蹏嗬^征服了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等廣大地區(qū)。波斯人統治期間,希臘、小亞細亞和波斯的多種文化間實現了和平共處和相互適應。這反映了()A.希臘文明產生得益于波斯帝國的征服B.戰(zhàn)爭客觀上加速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C.戰(zhàn)爭深刻影響了東西方歷史發(fā)展進程D.波斯帝國是東方文明的繼承者和發(fā)揚者【答案】B根據材料“多種文化間實現了和平共處和相互適應”可知,波斯帝國征服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等地,以其發(fā)達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加速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B項正確。二、亞歐游牧民族的遷徙對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學習聚焦: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促進了區(qū)域文化發(fā)展。遷徙原因:材料1:在公元前第二個千年中,無論是中東、印度還是遙遠的中國,所有的古代文明紛紛崩潰。歐亞大陸邊緣地區(qū)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對周圍的游牧部落來說,有如一塊塊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鐵:豐富的農作物、堆滿谷物的倉糧、城市里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奢侈品。馬的馴養(yǎng)和較遲出現的冶鐵技術是兩個至關重要的發(fā)明,他們使游牧民獲得新的能力。——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2:據前蘇聯史學家古米廖夫考證,在公元據2世紀下半期到三世紀,大草原上發(fā)生了特大旱災,這次大旱災綿延了一個世紀,把旺盛的草原變成了沙漠?!獏桥d勇《匈奴與世界民族大遷徙》①農耕文明的動蕩與衰落為游牧民族遷徙提供契機;②馴馬與冶鐵技術的掌握提高了游牧民族的遷徙作戰(zhàn)能力;③匈奴人的西進推動其他民族遷徙;④氣候變遷,游牧民族需尋找更適宜的居住地。2.遷徙概況時間區(qū)域概況BC2世紀—2世紀第一次中國北方匈奴勢力強大,不斷擴張大月氏西遷,建立貴霜帝國,勢力一度到達印度北部歐洲日耳曼人在與羅馬帝國的接觸中不斷南遷3—6世紀第二次中國匈奴人逐步內遷,轉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區(qū)建立政權。此后,鮮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漸遷徙到中原,形成中國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五胡內遷)部分北方人民因戰(zhàn)亂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歐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羅馬帝國衰落的機會,陸續(xù)進入羅馬帝國并建立國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7—8世紀第三次亞洲7世紀,阿拉伯人開始擴張,征服西亞和北非廣大地區(qū)8世紀中期,阿拉伯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帝國3.對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的影響①改變亞歐大陸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國家先后崛起。例:大月氏西遷建立貴霜帝國,日耳曼人滅掉西羅馬帝國,建立起一系列國家。②各個區(qū)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例: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歐文化、拜占庭文化。③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促進了本民族文化的發(fā)展。例: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盛世、歐洲封建國家的發(fā)展等?!菊n堂小結】兩次入侵,表面上看都是游牧世界取得勝利,但最終的結果是農耕世界依靠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優(yōu)勢,吸收和同化了入侵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擴大了農耕世界,削弱了游牧世界?!驹O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解讀材料,分析印歐人遷徙的原因,認識游牧生活及經濟和軍事水平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影響,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落實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素養(yǎng)?!驹O計意圖】通過展示印歐人的遷徙路線圖,使學生在整體上感受形成的新族群,同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時空觀念目標的落實。【設計意圖】以表格形式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yǎng)自主梳理課本知識的能力?!驹O計意圖】出示赫梯帝國疆域圖,結合史料探究,引導學生理解赫梯的建立及發(fā)展壯大,既推動了西亞區(qū)域文明的發(fā)展,又成為聯結地中海文明、北非文明、西亞文明的紐帶和橋梁。地圖展示,波斯帝國的形成過程【設計意圖】波斯帝國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帝國內部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交流,而且因其四處征戰(zhàn),成為了文明聯結的紐帶和橋梁?!驹O計意圖】歷史地圖落實雅利安人進入印度的具體的位置,增進學生對該區(qū)域文明的具體地理位置的印象?!驹O計意圖】通過史料分析等,使學生認識印歐人的遷徙對希臘、西亞、印度區(qū)域文化形成的意義。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國的出現,又使得區(qū)域文化之間出現了交流,從而推動亞歐文化的整體發(fā)展。游牧民族將鐵器帶往亞歐大陸的各個角落,促使“鐵器時代”的到來,推動世界文明進步?!驹O計意圖】講練結合,及時檢測鞏固新知。依據單元主題和單課主旨,考察學生獲取歷史信息能力、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實現教、學、評一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