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院內(nèi)作品介紹_第1頁
中國美術館院內(nèi)作品介紹_第2頁
中國美術館院內(nèi)作品介紹_第3頁
中國美術館院內(nèi)作品介紹_第4頁
中國美術館院內(nèi)作品介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2-中國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xiàn)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1963年6月,毛澤東主席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明確了中國美術館的國家美術館地位及辦館性質(zhì)。中國美術館的設計中汲取莫高窟九層飛檐形式,主樓館舍仿照古典閣樓回廊式建筑,正門庭廊及兩側延伸的廊榭采用大屋頂式,并略作點綴,以和中間頂部的閣樓互相呼應。金色琉璃瓦屋頂下墻面配以琉璃花飾,梁柱上綠色陶飾圖案和白陶花飾間隔出現(xiàn),凸顯民族風格。這一設計方案得到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萬里同志的肯定。周總理還建議主樓東西南三邊加蓋長廊,再讓長廊兩側翠竹搖曳,使美術館的雄姿又頻添傳統(tǒng)文化氣息和城市園林特色。經(jīng)歷了40年的考驗,別具一格的中國美術館建筑,受到了國內(nèi)外觀眾廣泛的贊譽。主樓建筑面積18000多平方米,一至五層樓共有17個展覽廳,展覽總面積8300平方米,展線總長2110米,其中一層9個展廳,展覽面積總和達5100平方米,展線長1400米;三層5個展廳,展覽面積總和2000平方米,展線長429米;五層3個展廳,展覽面積總和1200平方米中國美術館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0萬余件,以新中國成立前后時期的作品為主,兼有明末、清代、民國初期藝術家的杰作。藏品主要為近現(xiàn)代美術精品,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家的代表作品和重大美術展覽獲獎作品,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作品。藏品中有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蔣兆和、司徒喬、李可染、吳作人、葉淺予、羅工柳、吳冠中等藝術家的作品。此外還有外國美術作品千余件。1999年,德國收藏家路德維希夫婦捐贈外國美術作品117件,包括4幅畢加索的油畫。牌樓牌樓也叫牌坊,是中國特有的建筑藝術和文化載體。最早見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節(jié)孝的紀念物,后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一般來說,牌樓不外乎是:作為裝飾性建筑;增加主體建筑的氣勢;表彰、紀念某人或某事;作為街巷區(qū)域的分界標志等。北京的牌樓比別的城市多,數(shù)百年國都使北京的殿堂、廟宇、大建筑群,以及需要紀念和表彰的事件、人物相對要多,作為裝飾性的牌樓也就多起來。元大都時,全城分為50坊,明代分四城(區(qū)),36坊,清代分五城(區(qū)),坊依舊。這也是北京牌坊多的一個原因。北京現(xiàn)存明清時期的牌樓有65座,其中有琉璃磚牌樓6座、木牌樓42座、石牌樓17座。現(xiàn)存街道上的牌樓僅有6座,即國子監(jiān)街上的4座牌樓、朝陽門外神路街東岳廟前的琉璃磚牌樓、頤和園東宮門前的牌樓?,F(xiàn)在一些大的慶祝活動中,也有用竹、木等扎彩搭成的臨時牌樓。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qū)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而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于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于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1、《捕風》魏小明2004.10,青銅雕塑作品《捕風》高度2.35米1987年在母校中央工藝美術學校教學近十年的魏小明赴奧地利學習,6年的海外留學經(jīng)歷讓魏小明的創(chuàng)作風格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昂芏嗳硕荚趶娬{(diào)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我承認的確是有一些,但我覺得創(chuàng)作不應偏重看得到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作者想像中的生活。想像是最重要的。”

魏小明對自己的藝術想像力非常的自信,他邊說邊隨手拿起架子上的作品,“我的作品看上去是寫實的,但和國內(nèi)美術學院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他們教的是看得到的寫實,簡單的說,他們要做一個人物雕塑,就必須要依賴模特,必須有一個具體的模特在面前先寫生然后再創(chuàng)作。而我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靠想像來完成的,當然這些想像的基礎也還需要生活?!?/p>

西方藝術在給魏小明帶來全新藝術理念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惑,他曾一度被困在東西方文化的夾縫之中?!霸谖?992年回國辦展覽的時候美術界曾經(jīng)有反應,說看完我的作品如果不看名字的話,覺得像是歐洲人的作品。但是我在歐洲辦展覽時,歐洲人都說一看這就是中國人的作品。當時我就有一種感覺,我好像兩邊都不是,我的作品放在中國的話,人家說很洋,擺在歐洲時,別人會說有很深的中國文化背景?!?/p>

在困境中魏小明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就把東西兩方面的特點都融合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里,做出一種沒有國界的視覺藝術?!?、《自行車-人群》李東江李東江,1970年出生。漢族。1992年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美術系雕塑專業(yè),獲學士學位。2000年結業(yè)于“庫巴索夫雕塑高級研修班”。吉林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yè)委員會會員,現(xiàn)任教于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2004年作品《自行車——人群2》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獲銅獎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2004年,作品《自行車——人群2》在“第十屆全國美展”上獲長春市政府獎。3、《穿透》(作品上部角有一處磕損)蕭長正《穿透》是蕭長正2006年創(chuàng)作的最新作品,人們可以通過這個作品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穿越堅硬的石頭,這件作品也是蕭長正本人最喜歡的。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表示《穿透》將被放置在美術館正廣場西側的草坪上,和目前已存在的十幾組雕塑作品一起形成美術館一道亮麗的景觀。蕭長正,1954生于臺灣彰化。1977畢業(yè)于臺灣藝術??茖W校雕塑科。1986年起留學法國,之后擔任臺灣金寶山藝術顧問,負責園區(qū)整體藝術規(guī)劃,并創(chuàng)作許多雕塑品永久陳列。1997年受邀赴廣西桂林開辟被譽為“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圣殿”的“愚自樂園”,為中國尤其是兩岸當代雕塑與建筑藝術發(fā)展和文化交流竭盡心力。4、《似與不似之魂——齊白石》吳為山該作品入選2005年第二屆北京國際雙年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吳為山,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62年生于江蘇,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研修于北京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美術學院。英國皇家雕塑家協(xié)會成員(FRBS),英國肖像雕塑家協(xié)會成員,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雕塑學會特邀理事,香港科技大學文化講座教授、韓國仁濟大學資深教授。獲香港“包玉剛杰出藝術家”、“龔雪因杰出學人”榮銜。力倡“中國精神、中國氣派、時代風格”。首次提出“寫意雕塑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并以其“詩風蕩漾、文氣堂堂”、“形神兼?zhèn)?、氣象萬千”的獨特意象風格實踐他的文化理想和藝術追求。從事雕塑創(chuàng)作二十余年,創(chuàng)作了四百余尊歷史文化名人雕塑,遍布海內(nèi)外。其作品《睡童》獲英國皇家“攀格林”獎(PangolinPrize),《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群雕》、《天人合一——老子》獲新中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獎。自1998年始,吳為山先后在美國瑞曼美術館、香港藝術中心、聯(lián)合國澳門教科文中心、臺灣中央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日本東京酉福畫廊等舉辦個人雕塑繪畫展。2006年7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等九家單位在中國美術館聯(lián)合舉辦《文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展》,該展先后巡展于長春世界雕塑公園、江蘇省美術館。作品收藏于中國美術館、荷蘭國家美術館、美國檀香山博物館、巴黎第四大學、英國菲茲威廉博物館等。作品人物介紹:齊白石齊白石是我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國立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北京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曾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1963年誕辰100周年之際被公推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齊白石全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他的繪畫,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tǒng)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xiàn)代花鳥畫最高峰。齊白石80歲之后,畫蝦技術頗為精湛,令人嘆為觀止。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畫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nóng),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chuàng)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jīng)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逼渥蹋鯇W丁敬、黃小松,后仿趙撝叔,并取法漢??;見《祀三公山碑》、《天發(fā)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xiàn)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jié)。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展示出印制行世。5、《宮娥》馬諾羅·瓦爾代斯馬諾羅·瓦爾代斯(ManoloValdés)1942年出生于西班牙的瓦倫西亞,藝術生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1964年,他參加了西班牙頗有影響的波普藝術小組EquipoCronica,開始藝術探索。這個小組深受美國和英國的波普藝術的影響,他們嘗試用波普方式來創(chuàng)作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以體現(xiàn)對社會和政治的看法。從1981年起,瓦爾代斯開始獨立藝術家的生涯,在EquipoCronica小組原有風格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自己獨特的有力反諷而又精致于細節(jié)的表現(xiàn)主義的風格;在題材方面,專注于那些在藝術史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圖像。他熟諳素描、油畫、雕塑、蝕刻等多種藝術形式,其作品顛覆了傳統(tǒng)繪畫的視覺表面,拓展了繪畫藝術的表現(xiàn)空間。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稱其作品“具有超越現(xiàn)代主義的當代屬性”。6、《時代廣場系列之一》周氏兄弟周氏兄弟(周氏山作、周氏大荒)是一對在時代變遷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藝術家,早年即懷抱藝術理想,獨辟蹊徑地從家鄉(xiāng)廣西原始藝術的遺存“花山巖畫”中汲取營養(yǎng),在創(chuàng)作中生成自己的風格。他們踏出國門之后,沒有逢迎西方畫壇的需求,也沒有直接追隨國際流行的藝術思潮與樣式,而是堅定地駐守在自己的藝術基礎上,通過觀察、分析西方藝術文化的特征,有選擇地吸收和充實與自己藝術主體有機地結合。7、《中國老子》陳云崗2003年作參展“首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北京,2003年)。獲獎:“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2004年)。陳云崗,1956年出生于陜西省西安。1982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F(xiàn)任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藝術委員會委員。出版有《中國古典雕刻之文化方位》、《世界城雕擷粹》、《陳云崗美術文集》等。8、《修復嬤嬤人》殷曉峰雕塑作品《修復嬤嬤人》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雕塑展銀獎,同時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殷曉峰(1963.3—)四川雅安人。1983年入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習。2008年至今為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9、《迎風取勢》文樓文樓擅長雕塑。1933年生于廣東省新會縣。1953年赴臺就讀成功大學建筑系。1958年臺灣省立師范大學藝術系畢業(yè)。1960年移居香港,后曾旅居英美多年。70年代開始曾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學兼任講師、香港文學藝術協(xié)會副會長、香港雕塑家協(xié)會主席、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香港區(qū)域市政局視覺藝術顧問、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副理事長等。現(xiàn)為香港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會主席、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成立《文樓工作室》。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區(qū)徽制作者之一。1999年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頒發(fā)“銅紫荊星章”。曾在香港、臺灣、菲律賓等地多次舉辦個展。重要雕塑作品被置于香港、日內(nèi)瓦、大阪、漢堡、新澤西、新加坡、菲律賓馬尼拉等地。數(shù)碼石雕作品四幅(后院)“數(shù)碼石雕全國巡回展”參展的數(shù)十件數(shù)碼雕塑作品由來自美國的著名現(xiàn)代雕塑藝術家布魯斯·比斯利、肯尼斯·斯內(nèi)爾森、喬恩·伊舍伍德和羅伯特·邁克爾·史密斯,運用最新數(shù)碼設計技術,并在中國本土高水平雕刻師們的支持和配合下,歷經(jīng)數(shù)月完成。數(shù)碼雕塑顧名思義,就是雕塑家用數(shù)碼技術創(chuàng)作和制作雕塑。不同于一般動畫或游戲,數(shù)碼雕塑并不是停留在電腦存儲器中的虛擬影像,它是借助數(shù)碼技術最終完成的存在于真實空間中的三維物體。從三維數(shù)碼設計軟件到三維數(shù)碼成型設備,數(shù)碼技術已經(jīng)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造型鏈,它正在把一部分新型的雕塑家從雕塑的傳統(tǒng)手藝或技術中解放出來,從草圖和泥塑的造型訓練和技術局限中釋放出來,它為他們提供了全新的技術通道和巨大的發(fā)展空間,讓數(shù)碼雕塑創(chuàng)作隨心所欲。數(shù)碼藝術最大的技術優(yōu)勢在于其清晰而精確的建模和程序控制能力,可以設計各種形態(tài)的人物、動物、植物,可以輕而易舉地對各種組合進行變換、修改和編輯——人類第一次感到自己可以如此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世界!這種感覺把我們帶到童話與神話之中,帶到創(chuàng)世紀的洪荒時刻和關于未來的迷離夢幻之中。當然,技術是把雙刃劍。數(shù)碼技術提供了一種無限可能的發(fā)展空間,但最終會建造什么樣的世界,是不是像電影《未來水世界》、《黑客帝國》那樣的世界?是冷冰冰的世界還是活色生香的溫暖世界?這取決于人類本身。10、《相會》布魯斯·比斯利21歲的時候就和畢加索、杜尚、勞生柏、大衛(wèi)·史密斯等人一起參加了現(xiàn)代藝術史上非常著名的紐約“集合藝術”展。2008年,作為中國政府聘請的20名國際雕塑家之一,比斯利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和北京奧運會創(chuàng)作了大型雕塑作品《月聚》。布魯斯·比斯利(Bruce·Beasley)1939年出生于美國洛杉磯,被認為是美國兩岸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雕塑家。他21歲時就和畢加索、杜尚、勞生桕、大衛(wèi)·史密斯等人一起參加了現(xiàn)代藝術史上著名的紐約“集合藝術”展。他的雕塑作品被全球30多家博物館收藏。11、《月亮鏡頭》肯尼斯·斯內(nèi)爾森他的藝術靈感源于兒時玩過的建模,包括模型飛機、輪船、汽車等。除了用鋼管和飛機用鋼索創(chuàng)作大型戶外作品外,斯內(nèi)爾森還對原子電子結構十分著迷。正是這種強烈的興趣激發(fā)他用不同元件和材料創(chuàng)作出了“原子的肖像”??夏崴肌に鼓蜖柹且晃辉诂F(xiàn)代雕塑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藝術家,我們幾乎可以在任何一本記錄美國現(xiàn)代城市景觀雕塑的畫冊中看到他的作品——它們是用不銹鋼管構成的輕靈跳躍的音樂性結構,豐富的視覺效果激活城市的公共空間,喚醒自然遼闊的寂靜??夏崴沟淖髌逢P注物質(zhì)世界的基本結構和它們在三維空間中的物理形式:能量和運動。他的作品以數(shù)理邏輯和童話夢幻的重疊方式包含了微觀粒子和宏觀宇宙的雙重意象。12、《魚兒出水》喬恩·伊舍伍德的他的作品則保持著與古老手工傳統(tǒng)的親密聯(lián)系。他用泥土塑造和數(shù)碼肌理粘貼的方式,使作品成為手工隨機形態(tài)與數(shù)碼精確規(guī)則的結合體。喬恩·伊舍伍德出生于1964年,他的作品初看并不特別突出,但它們有一種特別惹人喜愛的品質(zhì),內(nèi)斂而有活力,現(xiàn)代但不張揚,性格中甚至有一股書卷氣。喬恩首先用泥土進行塑造,然后把這個成型的泥塑用三維掃描儀掃描到電腦中,轉換成為一個虛擬空間中的數(shù)碼模型。再在電腦中把某種平面的或淺浮雕的連續(xù)圖案,例如水波肌理或點狀肌理,用3dsMax粘貼到這個模型的表面。平面的圖案會自動隨著模型的表面呈現(xiàn)出疏密變化。至此喬恩的作品成為手工隨機形態(tài)與數(shù)碼精確規(guī)則的結合體。它們是關于生命感性與科技理性、手工傳統(tǒng)與數(shù)碼信息的統(tǒng)一表述。

13、《鳥兒歌舞的天堂》羅伯特·邁克爾·史密斯他善于利用三維動畫、web虛擬雕塑、立體投影、快速成型和數(shù)控銑削等新技術以及各種材料進行雕塑創(chuàng)作。其作品看起來好像一些史前生物的混合體。15、《假山石》展望展望是中國當代最重要且身價最高的觀念雕塑家之一,也是第一個作品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永久收藏的中國藝術家。其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超級寫實主義雕塑《坐著的女孩》已是美術史的經(jīng)典,“中山裝”實驗則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新雕塑的開端。他自1995年至今一直創(chuàng)作的不銹鋼作品,獲得了國際藝術界的高度贊譽。特別是代表作“假山石”系列,以中國古代園林中的太湖石為原型,手工打造出光滑閃亮的不銹鋼山石,這種不重意義、重視覺沖擊的新圖像,既似烏托邦的隱喻,又如現(xiàn)代化的鏡像,深刻反思著中國當代文化如何在快速變遷的社會進程中重塑傳統(tǒng)的重要命題。作品“假山石”:在大都市中假山石脫離了原有的語境,就脫離了原來的意義,它甚至變成了一個單純的符號。它的觀賞性的文人雅趣這一意義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假山石同它的環(huán)境完全不合拍,它的周圍是鋼鐵和水泥,是汽車和喧嘩,是暴躁和急切,是擁擠和焦慮――假山石的閑逸和安靜的氛圍已經(jīng)改變了,它的語境改變了,在這個意義上,假山石置身于城市中,只是作為一個異質(zhì)性景觀而存在了,它是這個奔波的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剩余物,它光禿禿地矗立在那里,形單影只。就此,假山石脫去了它先前的意義。事實上,這些假山石漂浮在城市中,出沒在城市中,既像是城市中的一個飾品,裝點著城市,反過來,又像是城市中的馬刺,將整個城市作為一個挖苦的對象,現(xiàn)代大都市正是因為有了這個不銹鋼假山石而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荒謬,發(fā)現(xiàn)了自己反自然的疾?。核鼈?nèi)萑滩涣艘粋€自然的石頭――在最根本的意義上,也容忍不了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就此,這個漂浮在城市中的不銹鋼假山石就有雙重的功能:它既是對這個城市的裝點,又是對這個城市的嘲諷;既是對消失的生活方式的挽歌,又是對現(xiàn)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巧妙點綴。展望對假山石的重鑄,展示的是他對現(xiàn)代都市生活方式的一種復雜而矛盾的態(tài)度?!安讳P鋼假山石”這一人工的自然,正不折不扣地是這個時代的隱喻表達。16、《愛擁》劉永剛著名油畫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曾獲首屆中國油畫展優(yōu)等獎、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新人新作”獎、德國紐倫堡美術學院“達納”一等獎作品“愛擁”現(xiàn)代的中國人有一個特點——單獨的個體常常成為民族的象征。尤其是當個人遠離家國,在遙遠的海外生活,而又沒有一種獨闖天下打開局面為價值的傳統(tǒng)文化為支撐,單獨的個體便會覺得缺乏支撐,產(chǎn)生不安全和孤獨感。我們常常聽到的民族身份想象,給人一種“投靠”的感覺。對于劉永剛的藝術,因該是在抽象藝術范疇內(nèi),和其他的抽象藝術比,例如利普西茨的青銅作品和考爾德的不銹鋼固定雕塑比較……抽象藝術不是沒有標準的,它與自然的關系,包含的感情深度以及作品的感染力,抽象形式因素的提煉等,都是可以比較和談論的主題。這個“形”是一個關于這一主題的既簡潔單純,又有更多發(fā)展?jié)摿Φ男问健K皇亲蚤]、對立和冷漠的孤立形態(tài)。從這個意義上說,劉永剛的“愛擁”的“形狀”,是一個可以辨識,并能聯(lián)想過去以及展示未來的動態(tài)體系。他的作品像兩個分開站立的腿腳,從下往上逐漸收縮,再擴大,就如兩個往上的片狀相擁。上半部分的線條狀態(tài)具有迎合俯就的趨勢。從作品的現(xiàn)狀看,劉永剛是較多從文字書寫的規(guī)定和習慣中提取形式要素,比如書法的平面性,書寫的時間性,都是從上往下和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直線流通展現(xiàn)方式,以及將“愛”比擬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都有直接的聯(lián)系。17、《旺旺狗》洪易洪易,1970年生于臺灣臺中。學歷:明道高中美工科。曾開設九間風格獨特的餐廳,在他三十歲那年,毅然走向藝術家這條路。2000年獲選為「20號倉庫—鐵道藝術網(wǎng)絡臺中站」駐站藝術家。洪易的作品風格、靈感皆來自他的周遭環(huán)境與生活經(jīng)驗,從廟宇文化探掘臺灣的原生色彩,大膽活潑并充滿愉悅感。他的雕塑作品經(jīng)常使用紅黃藍綠等強烈的原色;自發(fā)性以及原生性的創(chuàng)作風格十分具有臺灣獨特的視覺意象。流暢的線條、奔放的色彩、充滿活力的快樂感及敘述式構圖是洪易作品的特定標志。他的重要個展包括「普羅眾生」(2002,臺北)、「臺灣有藝術,臺灣有意思」(2004,臺北)、「偶遇洪易」(2008,臺北)。除多次參與國內(nèi)外展覽之外,更能在許多公共藝術中,看見洪易深具絢麗活力的作品洪易語:“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一直以來活在臺灣這個仙島,所以跟這土地的任何事密不可分,心中總有一股使命感,就是希望臺灣更美、更有特色。于是滿腦的想法……..由于我喜歡畫畫,自明道高中畢業(yè)后,一直以畫圖寫日記,也不知何時寫出心得來了。心理的一份執(zhí)著,及興趣總有超于現(xiàn)今臺灣生態(tài)之狂想,希望我每天所見便是美麗的人、事、物。但社會依舊如故,沒太大改變。由于前十年我?guī)缀醵荚陂_店,而前后共開了九家店,大家一直認為是另類的店,至今我才發(fā)現(xiàn)那些空間觀念的重要性,心理抱著藝術生活化的理想走著已經(jīng)十年了,去年偶然的機會里,我不小心的進駐二十號倉庫也無知的被戴上了這帽子,大家都稱他為(藝術家)。但心里總有一絲莫明的無奈,創(chuàng)作這玩意,是自發(fā)性的、適靈性的,而非特定刻意的??萍紩r代的來臨,即社會快速文化的產(chǎn)生,一切一切都太快,快得有點讓人快透不過氣來了,那人原始的靈魂備有型的外表所蒙蔽了,社會病了,藝術的生態(tài)亦病了,創(chuàng)作的大環(huán)境,突然像個大考場。讓創(chuàng)作人陷入一個體制內(nèi),好像每個人必須去遵循這體制,那藝術的自由、自我,將何去何從,所以我的創(chuàng)作型態(tài),沒有形式、沒有規(guī)則,我將這心、腦獻給了這環(huán)境,用手、眼,將感受記錄下來,心里一直有所想,藝術并沒有那么偉大,偉大的在于無形,慢慢的給臺灣一些視覺及心覺得喜悅而已,感謝鼓勵支持………阿彌陀佛”洪易作品:在洪易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強烈十足的臺灣味道。作品身上交互層迭著俗民文化的圖騰及象征,更充分的表現(xiàn)出藝術家對于生活事物的幽默風趣,來自民間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轉化,將藝術家對于土地的觀察與情感,揉合于造形之中,那些看來有些粗野卻絕對可愛的物事,正是洪易傳達「藝術生活化」理想的使者。洪易認為人間可愛,而臺灣,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