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課件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登高》課件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登高》課件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登高》課件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登高》課件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情境導入《登高》——“古今七言律之冠”穿越歷史走近詩圣活動一填寫杜甫資料卡片字自稱詩風所處年代代表作品評價子美沉郁頓挫少陵野老公元712-770,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他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其人(712—770)放蕩趙齊間,裘馬頗輕狂。代表作《望岳》

讀書游歷時期(35歲之前)代表作:《兵車行》《麗人行》

困守長安時期(35-44歲)李林甫權傾朝野,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杜甫認識到統(tǒng)治者腐朽。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別”

為官流亡時期(45-48歲)左拾遺,為房琯向肅宗上書請無罪,后發(fā)生安史之亂,避難流亡。代表作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

漂泊西南時期(49歲-去世)好友嚴武扶持于成都營造了草堂,寫了240多首詩。杜甫人生四時期這首詩寫于大歷二年(公元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客居四川夔(kuí)州所作。當時安史之亂雖已結束四年,但國家仍處于一片動亂之中。杜甫從48歲時開始漂泊在外,寫此詩時是杜甫漂泊的第八個年頭。這年重陽節(jié),想到當時的時局,想到昔日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離世,面對重病纏身的自己,為了排遣心頭郁悶,杜甫抱病獨自登臺,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寫作背景初讀入境活動二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誦讀入境,吟詠悟情

zhǔ杜甫zhuó解題

“登高”這個行為在中國文化中就極富有象征意味。我們都知道在重陽節(jié)有登高的習俗,這樣做是為了祈求自己身體健康。

除此之外,孔子說過一句話:“君子登高必賦”。意思是指古代士大夫必須具備的九種才能之一,登高見廣,能賦詩述其感受。

杜甫以此為題,不光是在簡單的交代他這樣的一個行為,同時也暗含了感受在其中。悲你認為詩眼是哪個字?這首詩給你的整體感受是怎樣的?凄楚悲傷痛苦孤獨誦讀指導精讀析景體會悲情活動三任務明確:1.全班齊讀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并思考這兩聯(lián)描寫了那些事物?這些事物有什么樣的特點?(作答提示:盡量用原文中的詞簡要回答)2.學生分組賞析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中的意象,并探究意象的作用?(提示思考角度:從顏色、聲音、表現(xiàn)手法等均可分析。)思考:詩人如何寫悲?請你找出詩中體現(xiàn)“悲愁”的意象賞析。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秋天風大,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曾寫到“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而江邊高處的風更大,加上詩人年老多病,所以感到秋風更加猛烈,所以用“急”來形容,用詞貼近生活實際,非常精準。急風秋日的天空本是令人神清氣爽的,但對于此時的詩人來說,卻是高不可及的,茫茫高天,更顯詩人孤苦無助的凄涼心境。天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探究:為什么用“嘯”而不用“啼”?“嘯”——酈道元《三峽》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啼”——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畎住秹粲翁炖岩髁魟e》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拙右住杜眯小凤L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探究:為什么用“嘯”而不用“啼”?

詩人多用猿聲表達心境,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反襯了喜悅之情,白居易的“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傳達了貶謫的失意之悲,杜甫在此寫猿嘯,用“哀”字來描寫,不僅寫出了猿鳴的特點,同時傳達了詩人心中的哀愁。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扒濉薄鞍住崩渖{(diào),突出環(huán)境的肅殺凄涼。又寫出壯闊宏大的背景。渚清沙白鳥在天地間盤旋,形單影只,寫盡孤獨哀傷。鳥飛回①清渚、白沙:詩人站在高處向下看時,水中的沙洲顯得既小又空,在蕭瑟的秋風中給人一種凄清之感;詩人用冷色調(diào)的“白”來形容沙子,與“清”構成了一幅蒼涼的畫面,形象地傳達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沉郁的情感;②鳥飛回:動詞“回”非常形象又精準地描繪了因江邊風大,鳥受風的阻力而只能回旋地飛;也象征著四處漂泊,因戰(zhàn)亂而遠離家鄉(xiāng),有家難回的詩人。小結:寫登高俯仰所見所聞,一連用六個特寫鏡頭迅疾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主觀感受)意境凄涼清冷蒼涼俯仰結合動靜結合動靜結合情景交融首聯(lián)圍繞夔州的環(huán)境,由高到低,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景圖;“哀”字營造的悲愴意味,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夔州——其實離我們也很近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思考:落木是什么?

什么樣的葉子適合被選入本詩?

(評選課前活動)“落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思考:落木是什么?

什么樣的葉子適合被選入本詩?相比較普通“落葉”,“落木”更加沉重,木給人干枯之感,樹葉早已沒有生命,顏色是枯黃衰敗的。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何況是無邊無際的落葉從空中飄零,營造出更加悲涼的氛圍。這樣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詩人飄零的身世、顛沛流離的生活。“落木”

對比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生命短暫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壯志未酬雄渾、壯闊、遼遠、沉郁、悲涼、綿邈。

意境頷聯(lián)以神來之筆,寫出了秋景的凄涼和長江的其實,意境開闊,從時間和空間、視覺和聽覺等方面抒發(fā)了詩人時光易逝、人生遲暮的感傷。頷聯(lián)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慨?深入挖掘為何而悲活動四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合作探究宋代羅大經(jīng)曾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聯(lián)含有八層意思,即八可悲。(《鶴林玉露》)你能讀出幾層?為何而悲?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萬里,地之遠也思考:宋代羅大經(jīng)曾說頸聯(lián)中含有八層意思,你能讀出幾層?秋,時之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遲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離鄉(xiāng)萬里、時值悲秋、作客他鄉(xiāng)、長久漂泊、人到老年、體弱多病、孤獨無依、國家多事悲八重自古逢秋多寂寥,中國文人多悲秋。請談談你對杜甫“悲秋”的理解。景:自然之秋己:人生之秋國:國家之秋詩人的悲秋中有季節(jié)之秋、人生之秋、國家之秋,由此點明詩人的悲是極其深廣的,這一聯(lián)意蘊十分豐富,感情沉郁深邃。沉郁頓挫“頓挫”平仄變化起承轉合(語意宕轉)大開小合(先寫宏闊之景,后聚焦自我形象)宏闊→狹促“沉郁”指詩歌內(nèi)容深廣,意境雄渾,感情深沉。知識鏈接: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尾聯(lián)中“艱難”形容的是國家艱難還是個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艱難”兼指國家命運和自身命運。國家動亂(安史之亂),詩人年事已高,漂泊在外,人生艱難,壯志難酬。“苦恨”恨國家動蕩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為國家效力,恨自己壯志難酬!更多是遺憾。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尾聯(lián)展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境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人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生計潦倒,時事艱難,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杜甫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忠君愛國、關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霸娛ァ倍鸥o論窮達,都心懷天下,憂國憂民。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毙〗Y寫景抒情首聯(lián)仰觀

云天秋風俯察

江水洲渚頷聯(lián)仰觀

無邊的落木俯察

不盡的江水頸聯(lián)尾聯(lián)悲秋作客多病登臺苦恨霜鬢新停酒杯《登高》高渾一氣,獨步古今,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

主題:詩人登高遠眺秋江景色,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苦的身世之悲與家國離亂的憂國憂民之情涌上心頭,全是慷慨激昂,意境開闊,情感悲傷而不消沉,動人心弦。寫作特點:①精湛的語言藝術:對仗工整,音調(diào)鏗鏘;②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寫景抒情錯綜變化,而又相互照應;③藝術風格:沉郁頓挫??偨Y概括,課堂小結對接高考當堂訓練當堂檢測《登高》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是

?!兜歉摺返莱鲇舴e詩人心中自身苦和國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

?!兜歉摺分?/p>

兩句從空間角度描繪出一幅壯闊、蕭索的夔州秋景圖,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兜歉摺非榫敖蝗?,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課后作業(yè)對比閱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唐代〕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作業(yè):完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的對比賞析(提示:內(nèi)容上/手法上/情感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唐代〕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本詩主要敘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的事。抒發(fā)詩人無法抑制的勝利喜悅與還鄉(xiāng)快意,表現(xiàn)了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懷,表達了詩人博大的愛國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