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 志第五 地形二年級(jí)上冊(cè)_第1頁
魏書 志第五 地形二年級(jí)上冊(cè)_第2頁
魏書 志第五 地形二年級(jí)上冊(cè)_第3頁
魏書 志第五 地形二年級(jí)上冊(cè)_第4頁
魏書 志第五 地形二年級(jí)上冊(c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jiǎn)介

魏書志第五地形二上

《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國(guó)九此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

蓋壬者之規(guī)辜也。曲國(guó)分并,秦吞海內(nèi),割裂都邑,混一華夷。漢興,即其郡縣,

因而增廣。班同考地理焉,肱志部國(guó),魏世三分,晉又一統(tǒng),《地道》M,又其

次也。自劉淵、石勒傾覆神此皆逆相仍,五方淆亂,隨所跨抵崗

長(zhǎng),更相

侵食,彼此不聞犬牙未足論,雋錯(cuò)莫能比.魏定燕趙,遂荒九隊(duì)夷翦通偽,一

國(guó)一家,遺之度外,吳蜀而已。工光已前,時(shí)惟全盛,戶口之耙比夫晉之太康,

倍而巳矣。孝昌之際,亂離尤甚。慢代而北,盡為丘城;埼灌巴西,煙火斷絕;齊

方全都,死如亂麻。于是生民耗減,且將大半。永安末年,胡賊入落,官司文簿,

散棄者多,往此編戶,全無追譏今錄武定之世以為《志》樂州郡創(chuàng)改,隨而主

之,不知?jiǎng)t關(guān)。內(nèi)史及相仍代相沿。魏自明、莊,寇難紛糾,攻伐比廣,啟土逾眾,

壬公錫也一地累封,不可備舉,故總以為郡。其淪陷諸州戶,據(jù)永照第籍,無者

不錄焉。

同州治鄴圾魏武帝國(guó)于此。大阻天興四年處置相州°天平元年過都改。

領(lǐng)郡十二

縣六十五

戶三十七萬一千六百七十五

口一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三十五

魏尹故魏郡,漢高祖置,二漢屬冀州,晉屬司州,天興中屬相州。天平初改為

尹。

領(lǐng)縣十三

戶一十二萬二千六百一十三

口四十三萬八千二十四

鄴二漢、普屬,天平初并蕩陰、安陽,屬之蕩陰。大和中置關(guān),今罷。有西門

豹祠、武城、牖里城、蕩城、石竇垣有南部、右部、西部。天平禮決潭水為萬

金渠,今世號(hào)天平渠。

臨漳天平初分鄴井內(nèi)黃、斥丘、肥鄉(xiāng)置。有鼓山、肥鄉(xiāng)

城、邯鄲城、斥丘城、列入城、鴨鸚陂、林臺(tái)澤。有左部、東北部尉。

繁陽二

漢屬,晉屬頓丘.真君六年并頓丘,大和十九年復(fù)。天平二年屬,治繁陽城。

列入前漢屬?gòu)V平,后漢屬,晉屬?gòu)V平。天平初屬。

昌樂太和二十一年分魏置,

永安元年置郡。天平中罷郡,復(fù)。有昌城。

武安二次屬,晉屬?gòu)V平。天平初屬。

臨水晉屬?gòu)V平,真君六年并鄴。太和二十一年復(fù)屬。

魏二漢、晉屬。

平邑天平二年分元城置。

易陽二漢屬趙國(guó),晉屬?gòu)V平。天平初屬。有易陽城。

元城二漢房晉屬陽

平Q天平初屬Q(mào)有沙鹿山0

斥章前漢屬?gòu)V平,后漢屬柜鹿,普屬?gòu)V平。真君三

年并列入,太和二十年復(fù)。天平初屬。

貴鄉(xiāng)天平二年分館陶置,治趙城。有東

中郎將治。有空陵城、關(guān)城。

陽平郡魏文帝黃初二年分魏置,巖館陶城6

領(lǐng)縣八

戶四萬七千四百四十四

口一十六萬二千七十五

館南二漢屬魏郡,晉屬。有館陶城。

清洲二漢屬郡,晉屬有清淵城。

樂平二漢屬東郡。晉屬。前漢清縣,后漢章帝更名。治樂平城6

發(fā)干二漢屬東

郡,晉屬。有發(fā)干城。

臨清大和二十一年乳武城永安中置,天平元年罷,二

年夏。有武城。

武陽二漢、晉屬東郡,日東武陽.后改屬。

陽平二漢屬東

郡,晉屬。永嘉后并樂平。大的二十一年復(fù)屬。有陽平城、崗城、迅簡(jiǎn)子陵、武溝

水、白馬淵。

廣平郡漢武帝為平干國(guó),宣帝改為廣平隊(duì)后漢建武中包赫鹿c魏文帝黃

初二年復(fù),改治曲梁城。

領(lǐng)縣六

戶二萬三千七百五十

口十萬三千四百三

平恩二漢屬魏郡9晉屬,治平息猊有康臺(tái)澤。

曲安景明中分平恩矍治

曲安城。邯鄲二雙屬趙國(guó),晉即后屬魏。真君六年屬。有紫山。

廣平前漢屬,

后漢屬鋌鹿,晉屬,后罷。太和二十年聶治廣平城。

曲梁前漢屬,后漢屬魏,

El

廣華前漢屬,后漢屬鋌鹿,晉屬,永嘉后廢。太和二十年復(fù)治廣隼城。

汲郡晉武帝置,治城頭。

領(lǐng)縣六

戶二萬九千八百八十三

口十萬二千九百九十七

北修武孝昌中分南修武置,治清陽城。有清陽泉、馬泉、丁鮑神、育河、陶河、

熨斗泉、覆釜山、五里泉、七里熨、馬鳴泉、重泉、郡戒、安陽城。

南修武二

漢屬河內(nèi),晉屬。有黃家、吳城、宜陽城。

汲二漢屬河內(nèi),晉屬,后乳太和

十二年復(fù),治汲城。有比千基、太公廟、陳城。興和二年,恒農(nóng)人串戶歸國(guó),仍置

義州于城中。

朝歌二漢屬河內(nèi),晉屬。有朝歌或、崔方城、大方山、淇水、白

溝水、天井溝、苑城、新城、伏羲祠。

山陽二漢、晉屬河防后屬。有沁陽城、

氤北二武陽城。孝景二年置那,初治共城,后移治山陽城,尋丁

及嘉二漢

屬河內(nèi),晉屬,后省。大和二十三年縱治新洛城。有獲嘉城。

廣宗郡太和十一年立,尋罷,孝昌中復(fù)。

領(lǐng)縣三

戶一萬三千二百六十二

口五萬五千八百九十七

廣宗后漢屬策鹿,晉屬安平。中興中,立南、北廣宗,尋罷,后屬c有廣宗城、

建始城、建德城。

武強(qiáng)真君三年并信都,太和二十二年復(fù)6有武城。

經(jīng)后

漢、晉屬安平。真君二行并南宮,后復(fù)屬。

東郡秦置,治滑臺(tái)城。晉改為仆陽,后復(fù)。天興中置兗州,大和十八年改。

領(lǐng)縣七

戶三萬五百二十一

口十萬七千七百一H七

東燕二漢屬,晉屬濮陽,后屬。有燕城、堯禮伍于胥私

平昌孝昌二年

分白馬置,治平昌城。

白馬二漢屬,晉屬濮陽,后屬。有朝溝、白馬、樊城、

凡豪城。

涼城有涼城、南中城、西壬母祠6

酸棗二漢、晉屬陳道,后屬。

有酸棗城、肺山、白沙淵、望氣臺(tái)、五馬淵。長(zhǎng)垣二漢、晉屬陳留,后屬。真君八

年并外黃,景明三年復(fù)。有平丘或、匡城、蒲城、子路祠、長(zhǎng)垣城、衛(wèi)靈公司、龍

城。

長(zhǎng)樂武泰初分涼城置,有盤。

北廣平郡永安中分,廣平置。

領(lǐng)縣三

戶一萬六千六百九十1

口九萬一千一百四十八

南和前漢屬?gòu)V平,后漢屬柜鼠晉屬,后并任°太和二十年復(fù)。有左陽亭、沙

陵、南和城一名嘉和城、安豐城。

任前漢屬?gòu)V平,后漢屬,鹿,晉嬴有廣平

鄉(xiāng)城、加鄉(xiāng)城、豐城、張相祠。

襄國(guó)秦為信都,項(xiàng)羽更樂二次屬趙國(guó),O,

后并生太和二十年如有襄國(guó)嬴

林慮郡永安元華置。

領(lǐng)縣四

戶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一

口五萬二千三百七十二

林慮二漢屬河內(nèi),晉屬汲肌前漢名隆慮,后漢避戴帝名改氤真君六年并帆

太和二十L隼賃6有陵陽河,東流為垣。

臨湛天平初分朝歌、林慮、共縣置。

有王莽憐。源/東流為淇。有黎川、祜柏嶺、黎城、澳城。

共二漢屬河內(nèi),晉屬汲。天增中禺。有星城、凡城、舊水陂、柏門山?;搁T水,

南流名大清水。有檐山、白鹿山

魏德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累山、冷泉.

丘枷郡晉武帝置。

領(lǐng)縣四

戶一萬七千二十二

口八萬七千六十三

頓丘太和中井汲郡,余民在讖處者景明中置。有魚陽澤、帝顓頊冢、帝警冢。

衛(wèi)國(guó)二漢屬東郡,晉屬。漢日觀,后光武改。有衛(wèi)國(guó)城、衛(wèi)康叔冢、子路冢、

蒯瞰冢、孔悝冢、衛(wèi)輒冢、衛(wèi)靈公冢、武鄉(xiāng)城。

?臨黃真君三年并衛(wèi)國(guó),太和十

九年機(jī)有宮虬黃城、衛(wèi)新臺(tái)、昌鄉(xiāng)札

陰安二漢屬魏郡,晉屬Q(mào)真君三年

并衛(wèi)國(guó),大和十九年夏。有陰安或。審食其冢。

)仆陽郡晉置,天興中屬兗州,太和十一年屬齊州,孝昌末又屬西交。天平初

屬。

領(lǐng)縣四

戶一萬八千六百六十四

口五萬五千五百一十二

原丘前漢屬東郡,后漢屬濟(jì)陰,晉屬。有羊角哀左伯桃冢、管公明冢。5仆陽

二漢屬東郡,晉屬。

城陽二漢、晉屬濟(jì)陰,后屬。有瓠子河、雷落

鄴城

二漢屬濟(jì)陰,晉屬6

黎陽郡孝昌中分汲那置,治黎陽戒。

領(lǐng)縣三

戶一萬一千九百八十

口五萬四百五十七

物日二漢、晉屬魏郡,后乳孝昌中復(fù)屬。有黎陽山。

東黎永安元年分黎

陽置。

頓丘二漢屬東郡,晉屬頓丘,太和十八年屬汲,后屬。永安元年介入內(nèi)

黃,天平中樂

清河郡漢高帝置。

領(lǐng)縣四

戶二萬六千三十三

口十二萬三千六百七十

清河二漢、晉屬。前漢日厝,后漢安帝改為甘陵,晉虹有河城。

貝丘二

漢、晉屬。

侯城大和十三年置。有侯城。

武城二次、詈日東武地,屬,后

隊(duì)有武虬有暗配

定州太祖皇始二年置安州,天興三年改6

領(lǐng)郡五

縣二十四

戶一十七萬七千五百一

口八十三萬四千二百七十四

中山郡漢高帝置,景帝三年改為國(guó),后改6

領(lǐng)縣七

戶五萬二千五百九十二

口二十五萬五千二百四十一

盧奴州、郡治。二漢屬。世祖神中置新城宮。有焉卿城、樂陽城0

上曲

陽前漢屬常山,后漢屬,晉屬常必真君七年并新市.景明元年復(fù)即有平樂城。

有恒山、嘉山、黑山、堯山、黃山。

魏昌二漢、晉屬,前漢日苦險(xiǎn),后漢章帝

改為漢昌,魏文帝改。有魏昌城、安城。

新市二漢、晉屬。有藺相如冢、義臺(tái)

城、新市城。

毋極二漢周,晉罷。大和十二年復(fù),治母極城。有新城、廉臺(tái)。

安喜二漢、晉屬,前漢日安險(xiǎn),后漢章帝改。有天并澤、安喜城、越堯禮

唐二漢、晉屬。有左人城、寡婦城、唐水、狼山祠。

常山郡漢高帝置,日恒山郡,文帝帝瓦改為常山,后漢建武中省真定郡屬焉。

孝章建初中為淮陽,永元二年機(jī)

領(lǐng)縣七

戶五萬六千八百九十

口二十四萬八什百二十二

九門二漢、晉屬,有常山城、九門城。有安樂壘、燕趙神、受陽壘、明臺(tái)神。

其定前漢屬真定國(guó),后漢、晉屬,故東垣,漢高帝十一年改e有趙朗祠e

行唐二漢、晉日南行唐,屬,后改。大和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罷郡立。熙平中

移犢乾城,治唐城。

蒲吾二漢、晉屬。有嘉陽城。

靈壽二漢、晉配有所

山、西王母祠、慈水6

井住二漢、晉屬。有回星虬

石邑前漢屬,后漢罷,

晉復(fù)屬。有石邑城。

,鹿郡秦置,后漢建武中省便平國(guó)屬焉。

領(lǐng)縣三

戶二萬七千L百七十二

口十三萬二百三十九

曲陽二漢、晉屬趙國(guó),日下曲陽,后改。有臨平城、真鄉(xiāng)城、曲鄉(xiāng)城,有堯祠、

青丘。

篥城前漢屬真定,后漢屬,晉黑太和二十隼復(fù)。有肥壘。

非二次、

晉腐。有鄭城、安定城。有西門,趙君神,有青丘、牛丘、黃丘、地丘、靈丘。

博陵郡漢桓帝置。

領(lǐng)縣四

戶二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一十三萬五千七十

饒陽前漢屬涿,后漢屬安平,晉屬。有魯口城、博陵城、三良神、曉陽城。

安平前漢屬涿,后漢屬安平,晉屬,治安平城。有樓、女貴人神。

深澤前次

屬涿,后漢屬安平,晉即二漢、晉日南深澤,后改。有女蝸神祠,

安國(guó)二漢

屬中山,晉屬。真君七年并深澤,景明二年復(fù),有鹽石淵、安國(guó)城C

北平郡孝昌中分中山置,治北平戒。

領(lǐng)縣三

戶一萬三千三十四

口六萬五千一百二

浦陰二漢、晉屬中山。前漢日曲逆,章帝改名。有莆陰城、安國(guó)城、安陽、赤

泉神。

北平二漢、晉屬中山。有北平城、木門城。

望都二漢、晉屬中山。

有高昌城、朝陽城、伊祁山。有堯神、孫山。

燙州后漢治高邑、袁紹、曹操為奧州,治我魏、晉治信都,晉世部續(xù)治厭此

慕容垂治信都?;适级昶叫哦迹曰?/p>

領(lǐng)郡四

縣二十一

戶十二萬五千六百四十六

口四十六萬六千六百一

長(zhǎng)樂郡漢高帝置,為信都郡,景帝二年為廣川國(guó),明帝更名樂成,安帝改日安

平,晉改。

領(lǐng)縣八

戶三萬五千六百八十三

口十四萬三千一百四十五

野日前漢屬能鹿,后漢、晉屬安平國(guó),后屬,有荊丘。

感強(qiáng)前漢屬清河,

后漢罷,晉復(fù),屬?gòu)V川。神瑞二年,井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后屬。有煮鬼城。

扶柳前漢屬,后漢、晉屬安平國(guó)6賓君三年并堂陽,景明元位。

索盧晉屬?gòu)V川。神喘二年并廣川,太和二十二年復(fù)屬6有米盧城。

廣川前

漢屬,后漢屬清河,晉屬?gòu)V川,后屬。

南宮前漢屬,后漢、晉屬安平,后屬。

信都二次、晉即有武陽城、安城、辟陽城。

下博二漢、晉屬6

渤海

郡漢高帝置,世祖初改為淪水郡,太和二十一年復(fù)。

領(lǐng)縣四

戶三萬七千九百七十二

口十四萬四百八十二

南皮二漢、晉屬。有勃海城。

東光二漢、晉屬。

修前漢、晉屬,號(hào)脩,

后改。有董仲舒祠。

安陵晉置,勃屬。

武邑郡晉武帝置。

領(lǐng)縣五

戶二萬九千七百七十五

口1十四萬四千五百七十九

武遂前漢屬河間,后漢、晉屬安平,后屬。

阜城前漢屬渤海,后漢周安平,

晉屬渤海,后屬。有弓高城。

灌津前漢屬信都,后漢、晉屬安平,后屬。有竇

氏冢。

武邑前漢屬信都,后漢、晉屬安平,后屬。

武強(qiáng)神光一年并武里

太和十八復(fù)。有武強(qiáng)淵。

安德郡太和中置,尋并渤海,中興中復(fù)。

領(lǐng)縣四

戶二萬二千二百一十六

口六萬八千三百九十六

平原二漢、晉屬平原。真君三年并鬲,太和二十L年復(fù),屬渤海,后屬6

安德二漢、晉屬平原,后屬渤海,后屬。

蟀幕二漢、晉屬清河,真君三年并武

城,太和二十一年復(fù),后屬。

鬲二漢、晉屬平原,后屬渤海,后屬。治臨齊城。

并州漢、晉治晉陽,晉宋治臺(tái)壁,后治晉陽?;适荚昶?,仍置6

領(lǐng)郡五

縣二十六

戶十萬七千九百八十三

口四十八萬二千一百四十

太原郡

領(lǐng)縣十

戶四萬五千六

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七十八

晉陽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榆次屬焉。有介子推祠。西南有懸壅k一名龍

山,晉水所出,東入沆有晉王用、梗陽檄同過水出木瓜嶺,一出沾嶺,.出大

廉山。一出原過祠下,五水合道,故日“同過”,西南入汾。出帝永昌中銅朝置大

丞相府,武定初,齊獻(xiàn)武王上置晉陽宮。

祁二漢、晉屬。有祁城、祁奚墓周

糕、太谷水、趙襄子城。

榆次二漢、晉屬,真君九年并晉陽,景明元年復(fù)。

有鹿臺(tái)山祠。長(zhǎng)寧水,西北合同過。

中都二漢、晉屬。有榆次城、壽陽城、平

譚城、原過祠、早山。

郭二漢、晉屬,后罷,太和十九年復(fù)。有中都。有耶城、

大岳山。慮水,入?yún)^(qū)克澤。

平遙二漢、晉為平陶屬,后改。有京陵城、平遙城、

過山。

沽二漢屬上黨,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郡屬焉。有夾山。豫水出簿

車嶺,西北入汾。有汾陽、追城。

受陽晉屬樂平,真君九年罷樂平,屬有大陵

城、文谷水d

長(zhǎng)安泰常二年置,真君中省,景明初復(fù)。有二陵城、三角城。

陽邑二漢、晉屬,真君九年罷,景明二年夏。有白壁嶺、樊陽水、八表山、徐水。

上黨郡秦置,治壺關(guān)城,前漢治長(zhǎng)子城,董卓作亂,治壺關(guān)城,慕毅治安民

城,后遷壺關(guān)批皇姬元年遷治安民。真君中復(fù),治壺關(guān)。有白馬禮劉公禮上

黨關(guān)、石井關(guān)、天井關(guān)。

領(lǐng)縣五

戶二萬五千九百三十七

口十萬四千四百七十五

屯留二漢、晉屬,有屯留城。鳳皇山,一名天冢山。大王山,上有關(guān)龍逢祠。

有疑山、邁澤、黃沙嶺Q絳水自哥氏界來入濁潮因名交漳。余五虬陽水源出三

槐山,東流合軍臺(tái)水,東南入烽水。

長(zhǎng)子二漢、晉屬,慕容永所都。有廉山,

辿漳出焉。有長(zhǎng)子城、應(yīng)城、領(lǐng)就幸城。長(zhǎng)灣水東流至梁川,北入濁漳。羊頭山

下神農(nóng)泉,北有谷關(guān),即神農(nóng)得嘉谷處6有泉北流至陶鄉(xiāng),名陶丸合羊頭山水,

北流入濁漳。有鮑宣總

壺關(guān)二漢、晉屬,后罷,太和十三年夏。有羊腸坂、

靜林山。雞鳴嶺,一名大山。有赤壤川,其地寒而早霜。魯般門,一名天門。微子

城、鐵鼓山、五馬門、令狐征君忘五龍祠。

哥氏二次為猗氏,屬。晉。景明

元年復(fù),改。有猗氏城。三想山北有水,源出蒲密東南流入給水c有A禮泉、上

黨御有盤秀%藍(lán)水出其機(jī)東流入也洛有方山、伏牛山6

樂陽普泰中分

長(zhǎng)子、寄氏置。有望天嶺,絳水所出。有堯廟。

鄉(xiāng)都石勒分上黨置武鄉(xiāng)郡,后罷,延和二年置。

領(lǐng)縣四

戶L萬六千二百L十

口五萬五千九百六十一

陽城二漢、晉屬上黨,日涅,永安中改。有涅城。復(fù)甑山,涅水出焉,東南合

武鄉(xiāng)水。

襄垣二漢、晉屬上黨。有五音山神隔、襄垣城、城。

鄉(xiāng)郡治。

晉屬上黨,真君九年罷遼陽屬焉。有武鄉(xiāng)城、魏城、榆社城。方山,上有堯廟。三

臺(tái)嶺上有李陽墓,有古麻池,即石勒與李陽所爭(zhēng)池。

銅饕二漢、晉屬上黨。有

銅黑城。石弟水東行入漳。有烏蘇城、沙石電有堯祠。

樂平郡后漢獻(xiàn)帝置,真君九年治太原,孝昌二年復(fù),治沾臉

領(lǐng)縣三

戶一萬八千二百六十七

口六萬八千一百五十九

2陽晉屬,真君九年并鄉(xiāng),孝昌二年復(fù)。有黃澤除、遼陽爆

樂平晉屬,

真君九隼并治,孝昌二年復(fù)。有象出祠、沾嶺、八喊妗。

石艾前漢屬太原,后

罷,晉屬。真君九年罷,孝昌六年發(fā)故名上艾,后改。有井險(xiǎn)關(guān)、革澤關(guān)、董卓城、

妒女泉及祠。

襄垣郡建義元年置,治襄垣城。

領(lǐng)縣四

戶七千五百一十三

口三萬六千五百六十七

襄垣郡治。建義元隼分鄉(xiāng)郡之襄理置。有安民城、襄垣城。

五原建義元年

分鄉(xiāng)郡之銅矍置.建義建義元年分上黨之屯頷置,有鹿臺(tái)山及制。

刈陵二漢、

晉日潞,屬上黨,真君十一年改,后屬。有伏牛山、黎城、三壟山、積布山、潞墟、

我軍城、涉城。有涉水、臺(tái)壁。

瀛州太和十一年分定州河間、高陽,翼州章武、浮陽置,治趙都軍也

領(lǐng)郡三

戶十萬五千五百四十九

口四十五萬一千五百四十二

高陽郡晉置高陽國(guó),后改。

領(lǐng)縣九

戶三萬五百八十六

口十四萬一百七

高陽前漢屬涿,后漢屬間國(guó),晉也有郝神、高陽立

博野有博陸虬侯

城、武城、中鄉(xiāng)城。

蠡吾前漢屬觀后漢屬中山,膏即有清涼城、顓頊城、

蠡吾城、石羊壘。

易前漢屬涿,后漢、晉屬河間,后屬。有易京。

扶輿前

漢屬需后漢臬晉復(fù)屬前漢、晉日樊輿,后罷。太和中改,復(fù),

新城二漢、

晉日比新城6前漢屬中山,后漢屬涿,晉屬6

樂鄉(xiāng)前漢屬信都,后漢罷,晉復(fù)

屬。有樂鄉(xiāng)城。

永寧有班姬神、石蘭神。

清苑高祖大和元年分新城置。

章武郡曾置章武國(guó),后改。

領(lǐng)縣五

戶三萬八千七百五十四

口十六萬二千八百七十

成平前漢屬渤海,后漢、晉屬河間國(guó),后屬。治京地。有平城、樂平城。

平釬前漢屬渤海后漢屬河間國(guó),晉屬。二漢、普日東平舒。有章武城、平鄉(xiāng)城。有

城頭神、里城神。

京州前漢屬渤海,后漢屬河間國(guó),晉屬。有京州城。

安前漢屬渤海,后漢屬河間國(guó),晉屬。有文安、平曲城、廣陵、趙君神。

西章

武正光中分淪州章武置。有章武成。

河間郡漢文帝置河間國(guó),后漢光武并信都,和帝永元三隼復(fù),晉仍為國(guó),后改。

領(lǐng)縣四

戶三萬五千八百九

口十四萬八千五百六十五

武垣前漢屬涿郡,后漢、晉屬。有武垣城、小陵城。

樂城二漢、晉屬,治

河間城。有高平陵、二王陵。

中水前次屬泳郡,后漢、晉屬河間國(guó)。

莫H

后漢、晉屬,治陵城。有鄢城6

股州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廣阿。

領(lǐng)郡三

縣十五

戶七萬七千九百四十三

口三十五萬七千L十六

趙郡秦邯鄲,漢高帝為趙國(guó),景帝又為邯鄲,后漢建武中復(fù),后改.

領(lǐng)縣五

戶三萬一千八百九十九

口十四萬八千三百一十四

平麻二雙屬常山,晉屬。有平減或。房孑二漢屬常山,晉屬。有房子城、回車

城、平州城、峰洪祠。元氏二漢屬常山,晉屬。有元氏城、大嶺山C

高邑二漢

屬常山。前漢日郁,后漢光武改,晉屬。有用亭祠、漢光武即位碑c有高邑城。

欒城太和十一隼分平棘置,治關(guān)戒。有欒城。

,底郡永安二年分定州柜鹿置,治舊揚(yáng)城。

領(lǐng)縣四

戶一萬三千九百九十七

口五萬八千五百四十九

凄陶二漢、晉屬.治原陶城。有沃州城。

宋子二漢屬,后罷6永安二年復(fù),

治宋子城。

西經(jīng)永字二年分經(jīng)縣置。有邑立三女神。腹遇永安二年分則置,

治揚(yáng)地。有歷城°

南趙郡太和十一年為南鎮(zhèn)鹿,腐定州,十八年屬相州,后改。孝昌中屬。

領(lǐng)縣六

戶三萬二千四十六

口十五萬一百一十三

平鄉(xiāng)晉屬,后罷。景明二年復(fù),巖柜鹿城。有平鄉(xiāng)城。

南欒二漢屬,鹿,

晉罷,后復(fù)。真君六年并相人,太和二十一年復(fù)。有南欒圾

,鹿二次、晉屬

他鹿,后屬。

柏人二漢、晉屬。有柏人城、柏鄉(xiāng)城。

廣阿前漢屬,鹿,后

罷。大和十三年夏。有廣阿城、第臺(tái)、大陸趴銅馬匍。

中丘前漢屬常山,后

漢、晉屬趙國(guó),晉制罷。大和二十一年發(fā)。有中丘城、伯陽城、鵲山局。

滄州黑平二年分漏、翼二州置,洽饒安城。

領(lǐng)郡三

縣十二

戶七萬一千八百三

口二十五萬一千八百七十九。

浮陽郡太和十一年分渤海、章武置,屬溫州,景明初并章武,熙平二年復(fù)。

領(lǐng)縣四

戶二萬六千八百八十

口九萬八千四百五十八

饒安二漢、晉屬渤海。前漢日千童,靈帝改。有無棣溝、西鄉(xiāng)、茅焦冢。

浮陽郡治。二漢、晉屬渤海。西磋漳水,衡水入焉,今謂之合口。有浮水。

城二漢、晉屬渤海,治高城。有平津鄉(xiāng)。興和中緡流民立東西河郡隰城即武定末

章武二漢屬渤海,晉屬章武,后屬。治章武城。有漢武帝臺(tái)。漳水,入海6

有沾水。大家姑祠。俗云海神,或云麻姑神。

樂陵郡晉為國(guó),后改。

領(lǐng)縣四

戶二萬四千九百九十八

口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樂陵郡治。二漢屬平原,后屬。魏初置義興郡,晉太和中罷。有樂陵城、東鄉(xiāng)

城、白麻泉神。

陽信二漢屬渤海,晉屬。治陽信或。有鹽山神祠。

厭次二

漢屬平原,,后漢日富平,孝明隊(duì)晉屬。治馬領(lǐng)域。有蒲臺(tái)枸Q有富城,那續(xù)居之,

號(hào)那城。中有鈦柱神、羊闌城。

濕沃前漢屬千乘國(guó),后罷,晉復(fù)禺。治亂城。

有故暗合、延鄉(xiāng)城、后父城。

安德那中興初分樂陵置,太昌初罷,天平初如治般界。

領(lǐng)縣四

戶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五

口六萬八千一百三十七

般二漢、晉屬平原,后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后屬。治般虬有故般河。

重合二漢、晉屬渤海。正平元年并安陵,大和十八年復(fù),后屬渤海e熙平中屬樂

陵,后即治重合城6有苑康乳勞敬通量

重平前漢屬渤海,后罷,孝昌中

復(fù)屬。有歐陽就冢。

平昌二漢、晉屬平原。后漢、晉日西平昌,后乳大和二

十二年復(fù),屬渤海。熙平中屬樂陵,后屬。治平曷也

肆州治九原。天賜二年為鎮(zhèn),真君七年置州。

領(lǐng)郡三

縣十一

戶四萬五百八十

口十八萬一千六百三十三

永安郡后漢建安中置新興郡,永安中改。

領(lǐng)縣五

戶二萬二千七百四十八

口一十萬四千一百八十五

定襄前漢屬足落后漢屬云中,普屬新興。其君七年并云中、九原、晉昌屬焉。

永安中屬。有趙武靈王匍、介君神、五石神、關(guān)門山、圣人祠、皇天神、定襄城、

撫城。

陽曲二漢、晉屬大原,永安中屬。有羅陰城、陽曲澤。

平嵬真君七

年并三堆、朔方、定陽屬焉。永安中屬。有雞頭山神祠、三會(huì)河。

蒲子婚光三

年置,真君七年并平河屬焉o永安中以有索山札

驢夷二漢屬大原,日慮痂

晉罷,大和十年復(fù)改。永安中屬。有思陽城、驢夷城、倉城、代王神祠。

秀客郡永興二年置,真君七年并肆盧敷城二郡屬焉。

領(lǐng)縣四

戶一萬一千五百六

口四萬七千二十四

秀容永興二年置。有秀容城、原平城、肆盧城、石鼓山神、女郎神、金山神、

護(hù)君神、風(fēng)神。

石城永興二年置。有大須石神。

肆盧治新會(huì)虬真君七年

并三會(huì)屬焉。有清天神、大羅山、臺(tái)城、大邢城,

數(shù)城始光初置那,真君七年

改治敷城。甯石谷山、亞角神、車輪泉神。

雁門郡秦置,光武建武十五年罷,二十七年夏。天興中屬同州,太和十八年屬。

領(lǐng)縣二

戶六千三百二十八

口三萬四百三十四

原平前漢屬太原,后漢、晉屬。有陰館城、樓順城、廣武城、龍淵神、北澤神。

廣武前漢屬太原,后漢、晉屬。有東西二平原。

幽州治薊城。

領(lǐng)郡三

縣十八

戶三萬九千五百八十

口十四萬五百三十六

燕那故粼漢高帝為燕國(guó),昭帝改為廣陽郡,宣帝更為國(guó).后漢光武并上谷,

和帝永元年六年復(fù)為廣陽郡,晉改為國(guó),后改。

領(lǐng)縣五

戶五千七百四十八

口二萬二千五百五十九

薊二次屬?gòu)V陽,晉即有燕昭王陵、燕惠王陵、狼山神、戾陵陂。

廣陽二

漢屬?gòu)V陽,晉屬。有廣陽城。

良鄉(xiāng)二漢屬涿,晉屬范陽,后屬。治良鄉(xiāng)城。有

大房山神。

軍都前漢屬上谷,后漢屬?gòu)V陽,晉屬。有觀石山、軍都關(guān)、昌平城C

安城前漢屬渤海,后漢屬?gòu)V陽,晉屬。有安次城、妾道城。

范陽成漢高帝置涿郡,后漢章帝九

領(lǐng)縣七

戶二萬六千八百四十八

口八萬八千七百七

涿二次屬涿,晉屬。有涿城、漢平城、鸞城。

固安二次屬需晉屬6有固

安城、永陽城、金臺(tái)、三公臺(tái)、易臺(tái)。

范陽二漢屬涿,晉屬。有長(zhǎng)安城、范陽

城、梁門陂。

蒞鄉(xiāng)晉屬。有蒞鄉(xiāng)城。

方城前漢屬?gòu)V陽,后漢屬涿,晉屬。

有臨鄉(xiāng)城、方城、韓侯城。

容城前、后漢屬涿,晉屬,后罷。太和中復(fù)。

道二漢屬涿,晉屬。有道城、南北二遒城。

曲陽郡秦始皇置。真君七年并北平郡屬焉。

領(lǐng)縣六

戶六千九百八十四

口二萬九千六百七十

雍奴二漢屬,晉屬嘉國(guó),后屬。真君攻隼并臬州屬。有泉州城、雍娘。

海二漢屬,晉屬燕國(guó),后屬。真君七年并安樂、平谷屬焉。有樂山神。

無終二

漢、晉屬右北平,后屬。有無終城、狼山。

漁陽二漢胤晉罷,后復(fù)。有湎陽

城、闕樂城、桃花山。

士垠二次、晉屬右北平,后以有北平也

徐無二

漢、晉屬右北平,后屬6有徐無城。

晉卅孝昌中置唐州,建義元年改。治白馬城。

領(lǐng)都十二

縣三十一

戶二萬八千三百四十九

口十萬三十九

平陽郡晉分河?xùn)|置。真君四年置東雍州,太和十八年罷,改置。

領(lǐng)縣五

戶一萬五千七百三十四

口五萬八千五百七十一

禽昌二漢屬河?xùn)|,晉屬,即漢、晉之北屈也。神元年世祖禽赫連昌,仍置禽

昌郡。真君二年改,七年并永安篇焉。有乾城、郭城。

平陽二漢屬河?xùn)|,晉屬,

州治。真君六年并禽昌,太和十一年復(fù)。有晉永、高梁城、龍子城、堯廟。

陵二漢屬河?xùn)|,晉屬Q(mào)治襄陵城,

臨汾二漢屬河?xùn)|,晉屬。其君七年并泰平,

大和十一年復(fù)。

泰平真君七年置Q有泰平城、齊城。

北絳郡孝昌三年置。治絳。

領(lǐng)縣二

戶一千七百四十

口六千二百九十二

新安二漢屬恒農(nóng),晉屬河南,后嘉孝昌二年復(fù),后屬。

北絳二漢方河?xùn)|,

晉屬平陽。二漢、晉日紿后罷。太和十二年夏,改屬。

永安郡建義元年置6治永安城6

領(lǐng)縣二

戶二千九百三十二

口一萬五百四十

永安二漢屬河?xùn)|,晉屬平陽。啊日盤,順帝丸真君七年并含昌,正始二年

復(fù)屬。治仇池史有霍山祠、趙廄

楊二漢屬河?xùn)|晉屬平陽,后罷。太和二十

一年復(fù),后屬。治楊城。有岳陽山、東明神。

北五城郡興和二年置。

領(lǐng)縣三

戶二百一十二

口八百六十四

平昌興和二年置。

石城興和二年置。

北平昌興和二年置。

定陽郎興和四年置Q

領(lǐng)縣三

戶四百九十八

口一千九百四十1

平昌興和四年矍

西五城興加四年置。

敷城郡天平四年置。

領(lǐng)縣一

戶九十

口三百五十九

敷城天平四年置。

河西郡天平四年置6

領(lǐng)縣一

戶二百五十六

口一千一百四十四

夏陽天平四年置。

五城郡天平中置.

領(lǐng)縣三

戶四百一"^一

口一千六百一十八

北惠天平二年置。

南林平二年置。

永安元象元年置。

西河郡舊汾州西河民,孝昌二年為胡賊所破,遂居平陽界,還置電

領(lǐng)縣三

戶一千七百六十一

口四千九百九十七

永安孝昌中置。治白坑城。

隰城孝昌中置。

介休孝昌中隊(duì)

真氏郡建義元年割平陽、郡置,

領(lǐng)縣二

戶一千三百二

口五千三百一十六

黃氏建義元年割禽昌、襄陵置。有寞氏城。

合陽建義元年置。有合陽城。

南絳郡建義初置6治會(huì)義川。

領(lǐng)縣二

戶八百三十六

口二千九百九十一

南絳太和十八隼置,屬正平郡,建義初屬。

小鄉(xiāng)建義元年罷。有小鄉(xiāng)城。

義宇郡建義元年置,治孤遠(yuǎn)城。

領(lǐng)縣四

戶二千四百七十八

口八千四百六十六

困城建義元年置。治陶谷川。

義寧建義元年分禽昌置。

安澤建義元年

置。

沁源建義元年置。郡治。

懷州天安二年置,太和十八年黑天平初復(fù)。

領(lǐng)郡二

縣八

戶二萬一千七百四十

口九萬八千三百一十五

河內(nèi)郡漢高帝矍

領(lǐng)縣四

戶九千九百五

口四萬二千六百1

野王二漢、晉屬,州、郡治。有太行山、華岳神。

沁水二次、晉屬,治沁

城。有沁水、濟(jì)水。

河陽二漢、晉屬,后罷,孝昌中瓢

機(jī)后漢、晉屬,

治職城。有軟關(guān)。

武德郡天平初分河內(nèi)置。

領(lǐng)縣四

戶L萬L千八百三十五

口五萬五千七百一十四

平果二漢、晉屬河內(nèi)。有平皋陂、平泉城、安昌城。

溫二漢、晉屬河內(nèi)。

有溫、混水。

懷二漢、晉屬河內(nèi)。有長(zhǎng)陵城、杯城。

州二漢、晉屬河內(nèi)。

有雍城、中都城、金城。

建州慕容永分上黨置建興郡,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復(fù)。永安中罷郡置州。治

高都比

領(lǐng)郡四

縣十

戶一萬八千九百四

口七萬五千三百

高都郡永安中置。

領(lǐng)縣二

刻六千四百九十九

口二萬七千六百三十五

高都二漢、晉屬上虬后屬。

陽阿二漢屬上黨,晉罷,后復(fù)屬,有武新關(guān)。

長(zhǎng)平郡永安中乳治玄氏城。

領(lǐng)縣二

戶五千四百一十二

口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八

高平永安中置。治高平城。

衣氏二漢、晉屬上黨郡治。有羊頭山。

安平郡

領(lǐng)縣二

戶五千六百五十八

口一萬九千五百五十七

端氏二次屬河?xùn)|,晉屬平陽,后屬。真七年省,大和二十年良。

遵澤二漢

屬河?xùn)|,晉屬平陽,后屬。

泰寧郡孝昌中置,及縣。

領(lǐng)縣四

戶一千三百三十五

口五千三百三十

東永安

西河

西遵澤

高延

汾州延和三年為鎮(zhèn),太和十二年置州6治蒲子城.孝昌中陷,移治西河e

領(lǐng)郡四

縣十

戶六千八百二十六

口三萬一千二百一十

西河郡漢武帝置,晉亂乳大和八年機(jī)治茲氏城。

領(lǐng)縣三

戶五千三百八十八

口二萬五千三百八十八

隰城二漢、晉屬。大延中改為什星軍,大和八年復(fù)。有虞城、陽城0

介休

二次屬太原,晉屬。fO,太和八年復(fù)。有木瓜山、耶城6有郭林宗基、介休城、

大岳山祠。

永安太和十七年分隰城置。

吐京郡真君九年置。孝昌中陷,哥治西河。

領(lǐng)縣二

戶三百八十四

口一千五百一"|*三

新城世祖名嶺東,太和二十一年改。

吐京世祖名嶺西,太和二十一年改。

五城郡正平二隼置,孝昌中陷,哥治西河。

領(lǐng)縣三

戶二百五十七

口一千一百一

五城世祖名京軍,太和二十一年改。有雞亨。

平昌世祖名刑軋?zhí)投?/p>

一年隊(duì)有白馬谷6

石城世祖為定陽,太和二十一年改。

定陽郡舊屬東雍州,所興四年分舄焉。孝昌中陷,寄治西河。

領(lǐng)縣二

戶七百九十七

口三千二百八

定陽延興四年置。

昌寧延興四年置。有陰、陽二城0

東雍州世祖置,大和中罷,天平初復(fù)。

領(lǐng)郡三

縣八

戶六千二百四十一

口三萬四百

邵郡皇興四年置邵上郡,大和中井河內(nèi),孝昌中改復(fù)。

領(lǐng)縣四

戶五十二

口一百五十八

白水有馬頭山。

清廉有清廉山、白馬山。

吏平有王屋山。

太平

高涼郡

領(lǐng)縣二

戶四千四百四十五

口二萬一千八百五十三

高涼大和十一年分龍門置。有高京城、暗合、麗姬冢。

龍門故皮氏,二漢

屬河?xùn)|,晉屬平陽,真君七年改舄。有臨汾城。

正平郡故南太平,神元年改為怔平,太和十八隼復(fù)。

領(lǐng)縣二

戶一千七百四十四

口八千三百八十九

聞喜二漢、晉屬河?xùn)|,后屬。有周陽城。

曲派大和十一年置。

安州皇興二隼置,治方城,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西州北界。

領(lǐng)郡三

縣八

戶五千四百五

口二萬三千一百四十九

密云郡皇始二年置。治提攜城。

領(lǐng)縣三

戶二千二百三十一

口九千一十一

密云真君九年并方城屬焉。

要陽前漢屬遺陽,后漢、晉罷,后復(fù)屬。有桃

花山。

白檀郡治。

廣陽郡髭和元年置益州,真君二年改為郡。

領(lǐng)縣三

戶二千八

口八千九百一十九

廣興延和年置,真君九隼并怪山,屬6

建樂州郡治,延和九年置,真君九

年并永樂。

方城普泰元年置。

安樂郡延和元年置交州,真君二年罷州置。

領(lǐng)縣二

戶一千L百六十六

口五千二百一十九

士垠真君九年置。

安市二漢、晉屬遼東,真君九年并漢平屬焉。

義州興和二年置,寄治濃郡陳堀

領(lǐng)郡七

縣十九

戶三千四百二十八

口一萬六千七百六十四

五城郡永安中置,屬司州,天平中屬北豫州,武定五年屬。

領(lǐng)縣三

戶二千一百

口一萬七千六十九

隰城五城永安中置。有鳳皇臺(tái)、安郎神、皇侯神。

介休永安中置。

城永安中置。

泰寧郡興和中置。

領(lǐng)縣三

戶二百二十八

口一千一百二十七

泰寧興和中置。

義興興和中置。

合陽興和中隊(duì)

新安郡興和中置

領(lǐng)縣三

戶三百九十四

口一千五百九十五

西垣興和中置。

新安興和中置。

東垣興和中隊(duì)

遇池郡興和中置。

領(lǐng)縣三

戶一百六十六

口八百二十八

北謾池興和中置。

俱利興利中置。

西新安興和中置。

區(qū)農(nóng)郡興和中置。

領(lǐng)縣三

戶九十三

口五百四十三

怪農(nóng)興和中置。

北郊興和中置。

靖興和中置。

宜陽郡興和中置。

領(lǐng)縣三

戶一百六十九

口六百八十六

宜陽興和中隊(duì)

南謾池興和中最

金門光和中置。

金門郡興和中置。

領(lǐng)縣一

戶二百七十八

口一千二百一十七

北陸興和中隊(duì)

南汾州

領(lǐng)郡九

縣十八

戶一千九百三十二

口七千六百四十八

北吐京郡

領(lǐng)縣四

戶八十八

口三百五十一

平昌

北平昌

石城

吐京

西五城郡

領(lǐng)縣三

戶二百四十七

口一千一百一"kA

西五城

昌宇

平昌

南吐京郡

領(lǐng)縣一

戶三十二

口七十三

新城

西定陽郡

領(lǐng)縣L

戶四十二

口一百四十

洛陵

定陽郡

領(lǐng)縣L

戶五十四

口一百九十

永寧

北鄉(xiāng)郡

領(lǐng)縣二

戶二百九

口七百五十九

龍門

汾陰

五城郡

領(lǐng)縣二

戶二百一十四

口八百八十四

五城

平昌

中陽郡

領(lǐng)縣二

戶四百六十八

口一千六百三十七

洛陵

昌寧

龍門郡

領(lǐng)縣二

戶五百七十八

口二千四百九十六

西太平

汾陽

南營(yíng)州孝昌中營(yíng)州陷,永熙二年置。寄治英雄城。

領(lǐng)郡五

縣十一

戶一千八百一十三

口九千三十六

昌黎郡永興中置。

領(lǐng)縣三

戶五百九

口二千六百五十八

龍城永熙中置。

廣興永照中置。

定荒興和中隊(duì)

1東郡永熙中最

領(lǐng)縣二

戶五百六十五

口二千六百三十四

太平永熙中置。

新昌永熙中置。

建德郡永熙中置。

領(lǐng)縣二

戶一百七十八

口八百一十四

石城永熙中置。

廣都興和中置。

營(yíng)丘郡天平四年置。

領(lǐng)縣三

戶五百一十二

口二千七百二十七

富平天平四年置。

永安元象中置Q

帶方元象中置。

樂良郡天平四年置。

領(lǐng)縣一

戶四十九

口二百三

永樂興和二年置。

東燕州太和中分桓州東部置嘉州,孝昌中陷,天平中領(lǐng)流民置。寄治他州宣都

城。

領(lǐng)郡三

縣六

戶L千七百六十六

口六千三百一十七

平昌郡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領(lǐng)縣二

戶四百五十

口L千七百L十三

萬言天平中置。

昌平天平中置。有龍泉。

上谷郡天增中置。

領(lǐng)縣二

戶九百四十二

口三千九十三

平舒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居庸孝昌中陷,天平中置。

偏城郡武定元隼置

Q

領(lǐng)縣二

戶三百七十四

口1千五百1十三

廣武武定元年置。

認(rèn)野武定元年置6

營(yíng)州治和龍城。太延二年為鎮(zhèn),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末陷,天增初良。

領(lǐng)郡六

縣十四

戶一千二十一

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昌繆郡晉分遼東置,真君八年并算陽屬焉。

領(lǐng)縣三

戶二百一

口九百一十八

龍城真君八年并柳城、昌黎、辣嘏焉。有堯禮榆頓城、狼札

廣興真

君八年并徒何、永樂、燕昌屬焉。有雞鳴山、石城、大柳城0

定荒正光末置。

有鹿頭山、松山。

建德郡真君八隼置。治白狼城。

領(lǐng)縣三

戶二百

口七百九十三

石城前漢屬右址平,后屬。真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