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尖子生聯(lián)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安徽省安慶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尖子生聯(lián)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安徽省安慶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尖子生聯(lián)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安徽省安慶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尖子生聯(lián)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安徽省安慶市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尖子生聯(lián)考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nèi)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傳統(tǒng)美學重“意象”,先秦時期思想家們就開始了關于“意”“象”關系的辯證思考。老子貫通“道”“氣”“象”的哲學觀念,《易傳》的“立象以盡意”,《論衡》的“禮貴意象”等,促使意象理論逐步成熟,構成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底蘊。及至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提出“窺意象而運斤”,“意象”一詞正式演化為專門的審美范疇。此后,意象理論在中國古代詩、書、畫等審美品鑒中廣泛運用。如,唐蔡希綜在《法書論》中評張旭草書有“意象之奇”;明胡應麟在《詩藪》以“意象”評詩:“古詩之妙,專求意象”;清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言,“畫之意象變化,不可勝窮”。中國古代意象理論已自覺融入文藝創(chuàng)作的審美標準和實踐經(jīng)驗之中,形成中國美學特色風格,故有言“中國古代美學體系是以審美意象為中心的”。與西方寫實美學中的“摹象”概念不同,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意象”包含“觀象”“味象”“悟象”三重審美體驗。所謂眼見為“觀”、體察為“味”、心化為“悟”,“意象”的生成呈現(xiàn)為由視覺至心覺不斷深入、內(nèi)化的審美感知過程。它不要求藝術家逼真地再現(xiàn)客觀世界,而是將外在客觀世界與內(nèi)在心靈世界相融合,統(tǒng)一于藝術本體,生成和諧統(tǒng)一、物我歸一的審美形態(tài)?!懊朗俏锵蟆⑹孪蠛退囆g品及其背景經(jīng)由主體悅目、悅耳和賞心,或震撼心靈創(chuàng)構而成的意象?!痹谛牡母谢拢黧w與客體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情與景實現(xiàn)了交融,它超越表象,直通心意。由此,“意象”擁有了天人合一的本體性、情景交融的整合性、超脫表象的超越性,體現(xiàn)了中國美學思想獨特的審美風格和特征。劉勰、司空圖、王昌齡、蘇軾、劉熙載等歷代文人皆重視“意象”這一中國藝術精髓。詩論中的“賦”“比”“興”,繪畫中的“氣韻”“神似”“留白”,書法中的“神采”“風神”,音樂中的“樂象”“和聲無象”等,均是對中國意象精神的理論化、體系化表述,是中國美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世紀以來,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葉朗等學者充分利用中國傳統(tǒng)意象理論資源,提出“美是意象”等一系列學說,認為“境界”(實指“意象”)作為一個美學范疇,比起其他的美學范疇來,更為本質(zhì)、更為重要;中國美學的核心范疇是“意象”而非“美”。由此,他們以中國傳統(tǒng)意象理論為“養(yǎng)料”,使中國意象理論面向世界、面向當代轉(zhuǎn)型,實現(xiàn)了“意象”涵蘊的當代重釋,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摘編自李新《中國意象理論的當代轉(zhuǎn)型》)材料二審美意象思想是中國美學的研究中心,中國美學是一種意象本體美學。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我們需要深刻反思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以便使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統(tǒng)。從先秦時期審美意象思想的萌芽,到魏晉時期意象范疇的提出,再到唐宋時期意象內(nèi)涵的豐富,以及明清時期意象范疇的廣泛運用,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有一個發(fā)展成熟的歷史過程。象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具有形上特征的范疇,彰顯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征,而意象范疇,則是中國美學的核心范疇,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美學的重要特征。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在歷代的發(fā)展中,是隨著思想的深化和各門類藝術實踐的豐富,而與時俱進、不斷深入的。研究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必須把它們放到歷史、哲學和藝術的語境中進行還原,由此準確把握它們的精準含義及生成的歷史背景,真正理解審美意象思想在歷代藝術批評史中的運用及其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中國古代豐富的美學思想資源,需要通過現(xiàn)代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成為當下美學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我們批判借鑒西方美學的理論形態(tài)。一方面,我們需要深入挖掘中國古代意象思想的獨特內(nèi)涵,把它們推向世界,切實保障它作為人類寶貴遺產(chǎn)在世界美學中發(fā)揮作用,并得以發(fā)揚光大。另一方面,為了適應學科建設,應推動審美意象思想走向世界,與西方美學對話、交流、互補,重視對西方美學研究方法的批判借鑒,包括理論形態(tài)、論證方式等,從美學學科的角度對審美意象思想進行整理和闡發(fā),并且重視中西美學相關內(nèi)容的比較研究。在藝術的歷史長河中,古今中外的各類藝術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審美實踐的心得雖然中西方有同有異,但是作為審美規(guī)律總結的思想,卻有著相同和相通之處,這也是我們過去百年來借鑒西方古今美學和藝術理論的基礎。但是,我們也需要避免以西釋中、求同棄異的比附研究,真正彰顯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中的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含蘊無窮、超越時空等方面的獨特價值。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不只具有歷史價值,不只是一塊作為歷史遺產(chǎn)的化石,更是當代美學理論建構的重要資源。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依托于中國古代哲學和藝術思想的潛在系統(tǒng),具有獨特的豐富性與系統(tǒng)性。因此,我們闡發(fā)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其目的不僅僅在于從學理上闡明意象在美學意義上的含義,更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學科中的價值,尤其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理論建構和審美實踐中的價值和意義。(摘編自朱志榮《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關于“意”與“象”關系的辯證思考從先秦即已開始,但“意象”一詞正式演化為專門的審美范疇是在南朝。B.“意象”體現(xiàn)了中國美學思想獨特的審美風格和特征,堪稱中國藝術的精髓,受到了蘇軾等歷代文人的重視。C.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發(fā)展成熟經(jīng)歷了一個歷史過程,是隨著思想的深化和藝術實踐的豐富而不斷深入的。D.中西方審美實踐的心得雖然有同有異,但審美思想?yún)s同多于異,因而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古今美學和藝術理論。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A.中國古代意象理論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審美標準和實踐經(jīng)驗的組成部分,在詩歌、書法、繪畫等審美品鑒中廣泛運用。B.“美是意象”學說認為“意象”是最本質(zhì)、最重要的美學范疇,因此,中國美學研究的核心是“意象”而非“美”。C.在中國古代,“象”是一個哲學范疇,具有形上特征;“意象”是一個美學范疇,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美學的重要特征。D.對于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不應只將其當作歷史遺產(chǎn)、看到其歷史價值,而應將其作為建構當代美學理論的資源。3.下列選項,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中國美學是一種意象本體美學”的觀點的一項是()A.意象具有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超脫表象的特性,閃耀著中國美學崇高的審美理想與思想光芒。B.葉朗曾反復強調(diào),“美在意象”并非自己首先提出,而是從朱光潛、宗白華開始的許多學者在美學理論的核心區(qū)域逐步形成的一種共識。C.中國傳統(tǒng)意象美學所闡釋的對象主要是傳統(tǒng)藝術類型,如詩、畫、園林、書法、戲曲藝術等,但并不意味著它對現(xiàn)代藝術和審美就失去了闡釋能力。D.中國傳統(tǒng)美學認為,審美活動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構建一個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謂“一草一樹,一丘一壑,皆靈想之獨辟,總非人間所有”。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西方美學,各有何目的?請簡要分析。5.當前,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研究?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謝二虎馮驥才謝二虎的爹謝元春在靜海倒騰瓜果,用大車拉到天津三岔河口的碼頭上賣。賣水果在天津叫作“賣鮮貨”。買賣好做又難做。天津人多,嘴饞,愛吃四季新鮮的果子,這買賣好做??墒谴a頭人雜,橫人多,強買強賣,強吃白吃,一個比一個厲害,這買賣又難做。謝元春有三個兒子,大虎二虎三虎,自小就跟著爹來天津這邊賣鮮貨,常見爹受氣,卻惹不起那些土棍,只能把這口氣憋在心里。二虎暗暗立下大志,練好一身功夫,誰也不怕。謝家哥仨天生身體棒,人高六尺,膀大腰圓,從小好練,力大無窮。謝元春歲數(shù)大了之后,不再賣鮮貨。三虎開一個糞廠,曬大糞賣給農(nóng)人種地。二虎跟著大虎在白河邊當腳夫,憑力氣吃飯,背米扛活,裝船卸貨。哥倆能干四個人的活。人是鐵飯是鋼,能干活更得能吃。大虎疼弟弟,二虎能吃,就叫他敞開肚子吃。大虎一頓吃四個貼餅子,二虎吃八個。一次大虎拉他去南市增福飯館吃豬肉燙面餃子,解解嘴饞,大虎吃了三屜,二虎一口氣干了十屜,把增福飯館的老板伙計全看傻了。大虎喜歡看二虎狼吞虎咽,還有吃飽肚子兩眼冒光的樣子。哥倆賺的錢除去養(yǎng)爹媽,多半填進二虎的肚子。天天吃得多,年輕不怕累,活兒重反倒練了身子。特別是二虎,漸漸比大虎高了半頭,骨強肉硬,賽虎似牛,走在街上叫人生畏。大虎總對二虎說:“咱們不怕事,但也決不惹事?!倍⒙犘珠L的話,但碼頭這地方——你不惹人人惹你。一天,打滄州來一個漢子,力蠻會武。二虎個頭比他高,他肩膀卻和二虎一邊寬;黝黑黝黑,一身疙瘩肉。那天,二虎干完活正要回家,滄州漢子攔道站著,仰著臉兒問二虎想比力氣,還是摔一跤。二虎見身邊正在碼苞米。一大包苞米一百八十斤,碼起來的苞米垛賽一座座大瓦房。二虎走過去,單手一抓,往上一提,沒見他使勁就把一人高的苞米包提起來,弓腰一甩手,便扔到苞米垛子上邊去。跟著手又一提,腰一弓,再一甩,很快地上八個大苞米包都扔了上去,好像扔上去的是煙葉袋子。完事他拍了拍手上的土,笑吟吟看著滄州漢子。那意思好像是說,你也叫我扔上去嗎?只見滄州漢子黑臉變成土臉,忽然掉頭就跑,從此再也沒在碼頭上露面。打這天開始,沒人再來碼頭上找麻煩。二虎的大名可就貫進城內(nèi)外的犄角旮旯。世人把二虎看成英雄,二虎卻嫌自己的武功不行,他從小練的是大刀鐵鎖石礅子,沒門沒派沒拜過名師,沒有獨門絕技。于是他求人學武,人家一看他的坯子,沒人敢教。他站在那兒像一面墻,老虎還用教它捕獵?他把城里城外、河東水西,直到小南河霍家莊——沽上所有武館的名師那里全都跑遍了,也沒人收他。最后經(jīng)大虎一個朋友介紹,去見一位絕頂高手,此人大隱于世,只知道姓杜,不知叫嘛,六十開外,相約他在東南城角清云茶樓二樓上見面。他按時去了。樓上清閑,有三兩桌茶客喝茶,其中一桌只一位老者,但看上去絕非武林中人,清癯面孔,小胡子,骨瘦如柴,像南方人。他便找個靠窗的桌子坐下來,要壺花茶邊喝邊等著。等了許久也未見人影,扭頭之間看到一個景象叫他驚愕不已。只見一直坐在那里飲茶的老者,竟然是虛空而坐,屁股下沒有凳子!沒有凳子,他坐在哪里?憑什么坐著?全憑這匪夷所思的功夫坐了這么半天?這是嘛功夫?就在他驚愕之間,那老者忽說:“你給我搬個凳子來?!崩险邲]扭過臉,話卻是朝他說的。他慌忙搬個凳子過去,放在老者屁股下邊,老者下半身挪動一下,坐實了凳子,手指桌子對面說:“你坐在這兒。”然后正色問二虎,“你要學功夫?”二虎迫不及待說:“我要拜您為師,跟您學真本事!”不料老者說:“你學本事有嘛用呢?”進而對二虎說,“學武功,目的無非兩樣,一是防身,一是打人。你這么威武,還需要防身嗎?那你學武干嗎?想打人嗎?”二虎搖著雙手說:“我不想打人,從小到現(xiàn)在沒打過人。人不欺負我,我不會打人?!崩险咝α耍f:“你這樣兒誰敢欺侮你。你再會武功,沒準去欺侮人。”他摸摸胡須,沉吟一下,說:“有功夫不是好事。像你這樣,沒人欺侮才是天生的福分,我沒你這福分才練功夫。記著,比福多一點就不是福了!”說完,起身便走。二虎起身要送,老人只伸一根細如枯枝的手指便把他止住,他覺得胸脯像被一根生鐵棍子頂著。二虎后來再沒見人有這功夫。據(jù)大虎說,這人曾是孫中山的保鏢,早退休不干了。二虎就按這老人的話活著,沒再學功夫,也沒人欺侮他,快活一輩子。(選自《俗世奇人新增本》,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狼吞虎咽”“吃飽肚子兩眼冒光”的細節(jié)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二虎的“能吃”,而大虎喜歡看二虎這個樣子充分體現(xiàn)了哥哥對弟弟的關愛與憐惜。B.“二虎聽兄長的話,但碼頭這地方——你不惹人人惹你。”這句話獨立成段,不僅揭示了當時天津碼頭的亂象,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C.老者認為學武功的目的是防身或者打人,既然二虎膀大腰圓、骨強肉硬、威武雄壯,不需要防身,那一定是想打人,因而拒絕教給他武功。D.老者臨走前說“比福多一點就不是福了”一語雙關:表面上是說“?!弊侄嘁稽c就不再是“?!弊?,實則告誡二虎要知足知止,感恩惜福。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寫謝二虎的爹謝元春在天津賣水果,買賣難做,經(jīng)常受氣,為后文寫二虎從小立志練好一身功夫以及拜師學武等情節(jié)做了鋪墊。B.滄州漢子本想找謝二虎比武,但看到二虎單手將八個大苞米包扔上高垛后,“黑臉變成土臉”,掉頭就跑,這從側(cè)面襯托出二虎力大無窮。C.如果說孫犁在《荷花淀》中描繪了一幅具有白洋淀特色的風情畫卷,那么,本文展現(xiàn)的則是具有天津特色的生活畫卷,風光秀美,民風淳樸。D.小說的語言別具一格,如“倒騰瓜果”“賣鮮貨”“嘛功夫”等帶有濃郁的“津味”,地域特色鮮明,與文中描述的天津市井生活非常諧調(diào)。8.作為一名“俗世奇人”,老者“奇”在何處?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9.馮驥才在《〈俗世奇人〉題外話》中說:“把故事寫絕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故而我始終盯住故事。”請結合本文賞析作者講故事的技巧。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韓延壽字長公,燕人也,徙杜陵。父義為燕郎中。刺王之謀逆也,義諫而死,燕人閔之。是時,昭帝富于春秋,大將軍霍光持政,征郡國賢良、文學,問以得失。時魏相以文學對策,以為“日者燕王為無道,韓義出身強諫,為王所殺,宜顯賞其子,以示天下,明為人臣之義”。光納其言,因擢延壽為諫大夫,遷淮陽太守。治甚有名,徙潁川。入守左馮翊。歲余,不肯出行縣。丞掾數(shù)白:“宜循行郡中,覽觀民俗,考長吏治跡。”延壽曰:“行縣恐無所益,重為煩憂?!必┺蚪砸詾榉酱涸?,可一出勸耕桑。延壽不得已,行縣至高陵,民有昆弟相與訟田自言,延壽大傷之,曰:“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受其恥咎在馮翊當先退?!笔侨?,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于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謝,愿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ぶ徐ㄈ?,莫不傳相敕厲,延壽推其至誠,吏民不忍欺紿。廷壽代蕭望之為左馮翊,而望之遷御史大夫。于是望之劾奏延壽上僭不道,又自稱:“前為延壽所奏,今復舉延壽罪,眾庶皆以臣懷不正之心,侵冤延壽。愿下丞相、博士議其罪?!毙蹛褐訅劬棺鴹壥?。吏民數(shù)千人送至渭城,老小扶持車轂,爭奏酒炙。延壽不忍距逆,人人為飲,計飲酒石余,使掾史分謝送者:“遠苦吏民,延壽死無所恨?!卑傩漳涣魈?。且死,屬其子勿為吏,以己為戒。子皆以父言去官不仕。(選自《漢書·韓延壽傳》)材料二臣(司馬)光曰: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為丞相,于定國為廷尉,而趙廣漢、韓延壽之死皆不厭眾心,其為善政之累大矣!若廣漢、延壽之治民,可不謂能乎!然則雖有死罪,猶將宥之,況罪不足以死乎!夫所以使延壽犯上者,望之激之也。上不之察,而延壽獨蒙其辜,不亦甚哉?。ㄟx自《資治通鑒·漢紀十九》)10.材料一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既傷A風化B重使賢C長吏D受其恥E咎F在馮翊G當H先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春秋,指人的年歲,與《蘇武傳》“且陛下春秋高”中“春秋”含義相同。B.征,征召、征聘,與《燕歌行》“征人薊北空回首”中“征”字含義不同。C.“自髡肉袒謝”與《鴻門宴》“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謝”字含義相同D.“上不之察”與《屈原列傳》“方正之不容也”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延壽的父親韓義因勸阻刺王謀反而死,受到人們同情,魏相向霍光建議應獎賞其子,以向天下昭明做人臣的道理,霍光于是提拔延壽做諫大夫。B.韓延壽任左馮翊太守時不愿巡視屬縣,認為出巡無益而有害,后在丞掾勸說下至高陵勸勉農(nóng)桑,有兄弟倆因爭奪田產(chǎn),誤傷延壽,致其臥床不起。C.蕭望之彈劾韓延壽超越職權大逆不道,并表示自己不是因為先前被延壽彈劾而打擊報復,漢宣帝因此嫌惡延壽,延壽最終被判處在街市斬殺示眾。D.韓延壽臨刑前,數(shù)千官吏和百姓為他送行,人們扶著車轂獻上酒肉,延壽不忍拒絕,共計飲酒一石有余,并讓人感謝送行者,表示自己死而無憾。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郡中歙然,莫不傳相敕厲,延壽推其至誠,吏民不忍欺紿。(2)且死,屬其子勿為吏,以己為戒。子皆以父言去官不仕。14.對于韓延壽之死,司馬光是如何看待的?請結合材料二概括說明。(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酬吳春卿①二首其二·松范仲淹亭亭百尺棟梁身,寂寞云根與澗濱。寒冒雪霜寧是病,靜期風月不須春。蕭蕭遠韻和于樂,密密清陰意在人。高節(jié)直心時勿伐,千秋為石②乃知神。【注】①吳育(1004~1058),字春卿,曾任參知政事。②千秋為石:傳說中古松可化為石。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上句刻畫松高大挺拔的形象,下句描寫松僻遠的生活環(huán)境,反差鮮明。B.頷聯(lián)感嘆松在霜雪的摧殘之下渾身是病,但仍心存希望,靜等春天的到來。C.尾聯(lián)表達詩人的期許:不要砍伐高節(jié)直心的松,千年后化石時才知其神性。D.這首詩刻畫了一株高直凌寒、堪為棟梁的松樹,并且借松喻人,寄意深遠。16.請賞析詩歌頸聯(lián)的語言特色。(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賈誼在《過秦論》中以“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秦始皇在統(tǒng)一天下之后,加強對內(nèi)控制,嚴密防守要塞,嚴厲盤問行人。(2)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描寫明月西沉、霧靄繚繞,而游子與思婦天各一方、相見無期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3)“滄?!北局复蠛?,因其遼闊、深邃、蒼茫而受到詩人的鐘愛,成為古詩詞中常見意象,充滿詩意和文化內(nèi)涵,如“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當我們欣賞①的冰雕作品、沉醉于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時,不禁會好奇;這些構成冰雕的冰塊究竟有哪些特別之處?透明度是衡量冰的品質(zhì)的關鍵。為了獲取品質(zhì)好的冰塊,人們傾向于在水質(zhì)清澈、流動緩慢的地方采冰。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為例,(甲)。松花江水質(zhì)清澈透明,含沙量低、雜質(zhì)少,保證了冰塊的純凈質(zhì)地。除了透明度,冰的結實程度也②。為了確保冰雕作品的穩(wěn)定性、耐久性,冰面厚度需要達到30厘米才能開始采冰。即便是在入冬較早的哈爾濱,也往往要等到12月份才能開始。為了讓游客早日領略美麗的冰雕,建造者想到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存冰。存冰場如同巨大的冰雪倉庫,冰塊就迭放儲存在里面。為了保持冰塊溫度,建造者用塑料布、草席等材料,為這些冰塊蓋上一層層“棉被”。這些材料共同起到了類似保溫瓶的效果。即使經(jīng)過夏天,到了冬天也能有70%以上的冰符合使用標準。值得一提的是,那30%溶化了的冰也并非無用,它們在化成水的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熱量。正是這一特性,讓冰跺外層的冰塊“犧牲自己”,保護了內(nèi)層的冰塊。(乙)?早在西周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在長期實踐中發(fā)展了較為完善的存冰技術。古時候的冰窖(凌陰)就是用來儲存冰塊的地方。冰窖內(nèi)還有排水系統(tǒng)和隔熱措施,與現(xiàn)代存冰原理非常相似。①隨著科技不斷發(fā)展,②采冰、存冰、制冰的方法也更加高效環(huán)保。③在制冰方面,④人們研制出真空制冰、超聲波制冰等先進技術,⑤不僅能快速制造出品質(zhì)優(yōu)良的冰塊,⑥根據(jù)需求還能調(diào)整冰塊形狀和大小。18.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0.文中第三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21.文中畫波浪線的“棉被”指什么?為什么要加引號?22.文中第四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2024年12月4日,中國“春節(jié)”被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剛剛過去的乙巳年春節(jié)是申遺后的首個農(nóng)歷新年。據(jù)統(tǒng)計,目前有近20個國家將農(nóng)歷新年定為法定節(jié)假日,全球約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nóng)歷新年,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被春節(jié)“圈粉”。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nèi)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傳統(tǒng)美學重“意象”,先秦時期思想家們就開始了關于“意”“象”關系的辯證思考。老子貫通“道”“氣”“象”的哲學觀念,《易傳》的“立象以盡意”,《論衡》的“禮貴意象”等,促使意象理論逐步成熟,構成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底蘊。及至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提出“窺意象而運斤”,“意象”一詞正式演化為專門的審美范疇。此后,意象理論在中國古代詩、書、畫等審美品鑒中廣泛運用。如,唐蔡希綜在《法書論》中評張旭草書有“意象之奇”;明胡應麟在《詩藪》以“意象”評詩:“古詩之妙,專求意象”;清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言,“畫之意象變化,不可勝窮”。中國古代意象理論已自覺融入文藝創(chuàng)作的審美標準和實踐經(jīng)驗之中,形成中國美學特色風格,故有言“中國古代美學體系是以審美意象為中心的”。與西方寫實美學中的“摹象”概念不同,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意象”包含“觀象”“味象”“悟象”三重審美體驗。所謂眼見為“觀”、體察為“味”、心化為“悟”,“意象”的生成呈現(xiàn)為由視覺至心覺不斷深入、內(nèi)化的審美感知過程。它不要求藝術家逼真地再現(xiàn)客觀世界,而是將外在客觀世界與內(nèi)在心靈世界相融合,統(tǒng)一于藝術本體,生成和諧統(tǒng)一、物我歸一的審美形態(tài)?!懊朗俏锵?、事象和藝術品及其背景經(jīng)由主體悅目、悅耳和賞心,或震撼心靈創(chuàng)構而成的意象?!痹谛牡母谢拢黧w與客體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情與景實現(xiàn)了交融,它超越表象,直通心意。由此,“意象”擁有了天人合一的本體性、情景交融的整合性、超脫表象的超越性,體現(xiàn)了中國美學思想獨特的審美風格和特征。劉勰、司空圖、王昌齡、蘇軾、劉熙載等歷代文人皆重視“意象”這一中國藝術精髓。詩論中的“賦”“比”“興”,繪畫中的“氣韻”“神似”“留白”,書法中的“神采”“風神”,音樂中的“樂象”“和聲無象”等,均是對中國意象精神的理論化、體系化表述,是中國美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世紀以來,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葉朗等學者充分利用中國傳統(tǒng)意象理論資源,提出“美是意象”等一系列學說,認為“境界”(實指“意象”)作為一個美學范疇,比起其他的美學范疇來,更為本質(zhì)、更為重要;中國美學的核心范疇是“意象”而非“美”。由此,他們以中國傳統(tǒng)意象理論為“養(yǎng)料”,使中國意象理論面向世界、面向當代轉(zhuǎn)型,實現(xiàn)了“意象”涵蘊的當代重釋,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摘編自李新《中國意象理論的當代轉(zhuǎn)型》)材料二審美意象思想是中國美學的研究中心,中國美學是一種意象本體美學。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我們需要深刻反思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以便使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統(tǒng)。從先秦時期審美意象思想的萌芽,到魏晉時期意象范疇的提出,再到唐宋時期意象內(nèi)涵的豐富,以及明清時期意象范疇的廣泛運用,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有一個發(fā)展成熟的歷史過程。象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具有形上特征的范疇,彰顯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征,而意象范疇,則是中國美學的核心范疇,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美學的重要特征。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在歷代的發(fā)展中,是隨著思想的深化和各門類藝術實踐的豐富,而與時俱進、不斷深入的。研究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必須把它們放到歷史、哲學和藝術的語境中進行還原,由此準確把握它們的精準含義及生成的歷史背景,真正理解審美意象思想在歷代藝術批評史中的運用及其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中國古代豐富的美學思想資源,需要通過現(xiàn)代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成為當下美學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我們批判借鑒西方美學的理論形態(tài)。一方面,我們需要深入挖掘中國古代意象思想的獨特內(nèi)涵,把它們推向世界,切實保障它作為人類寶貴遺產(chǎn)在世界美學中發(fā)揮作用,并得以發(fā)揚光大。另一方面,為了適應學科建設,應推動審美意象思想走向世界,與西方美學對話、交流、互補,重視對西方美學研究方法的批判借鑒,包括理論形態(tài)、論證方式等,從美學學科的角度對審美意象思想進行整理和闡發(fā),并且重視中西美學相關內(nèi)容的比較研究。在藝術的歷史長河中,古今中外的各類藝術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審美實踐的心得雖然中西方有同有異,但是作為審美規(guī)律總結的思想,卻有著相同和相通之處,這也是我們過去百年來借鑒西方古今美學和藝術理論的基礎。但是,我們也需要避免以西釋中、求同棄異的比附研究,真正彰顯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中的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含蘊無窮、超越時空等方面的獨特價值。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不只具有歷史價值,不只是一塊作為歷史遺產(chǎn)的化石,更是當代美學理論建構的重要資源。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依托于中國古代哲學和藝術思想的潛在系統(tǒng),具有獨特的豐富性與系統(tǒng)性。因此,我們闡發(fā)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其目的不僅僅在于從學理上闡明意象在美學意義上的含義,更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學科中的價值,尤其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理論建構和審美實踐中的價值和意義。(摘編自朱志榮《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研究方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關于“意”與“象”關系的辯證思考從先秦即已開始,但“意象”一詞正式演化為專門的審美范疇是在南朝。B.“意象”體現(xiàn)了中國美學思想獨特的審美風格和特征,堪稱中國藝術的精髓,受到了蘇軾等歷代文人的重視。C.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的發(fā)展成熟經(jīng)歷了一個歷史過程,是隨著思想的深化和藝術實踐的豐富而不斷深入的。D.中西方審美實踐的心得雖然有同有異,但審美思想?yún)s同多于異,因而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古今美學和藝術理論。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古代意象理論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審美標準和實踐經(jīng)驗的組成部分,在詩歌、書法、繪畫等審美品鑒中廣泛運用。B.“美是意象”學說認為“意象”是最本質(zhì)、最重要的美學范疇,因此,中國美學研究的核心是“意象”而非“美”。C.在中國古代,“象”是一個哲學范疇,具有形上特征;“意象”是一個美學范疇,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美學的重要特征。D.對于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不應只將其當作歷史遺產(chǎn)、看到其歷史價值,而應將其作為建構當代美學理論的資源。3.下列選項,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中國美學是一種意象本體美學”的觀點的一項是()A.意象具有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超脫表象的特性,閃耀著中國美學崇高的審美理想與思想光芒。B.葉朗曾反復強調(diào),“美在意象”并非自己首先提出,而是從朱光潛、宗白華開始的許多學者在美學理論的核心區(qū)域逐步形成的一種共識。C.中國傳統(tǒng)意象美學所闡釋的對象主要是傳統(tǒng)藝術類型,如詩、畫、園林、書法、戲曲藝術等,但并不意味著它對現(xiàn)代藝術和審美就失去了闡釋能力。D.中國傳統(tǒng)美學認為,審美活動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構建一個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謂“一草一樹,一丘一壑,皆靈想之獨辟,總非人間所有”。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西方美學,各有何目的?請簡要分析。5.當前,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研究?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敬鸢浮?.D2.B3.D4.①材料一將西方寫實美學中的“摹象”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意象”進行比較,意在說明“意象”包含三重審美體驗,注重將外在客觀世界與內(nèi)在心靈世界相融合;②材料二談到西方美學,意在說明研究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需要批判借鑒西方美學的理論形態(tài)。5.①對“意象”涵蘊予以當代重釋,促使中國意象理論面向世界、面向當代轉(zhuǎn)型;②將它放到歷史、哲學和藝術的語境中進行還原,準確把握它的精準含義及生成的歷史背景,真正理解它的歷史作用及影響;③深入挖掘它的獨特內(nèi)涵并發(fā)揚光大,同時重視對西方美學研究方法的批判借鑒;④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學科中的價值,尤其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理論建構和審美實踐中的價值和意義?!窘馕觥俊緦дZ】這篇閱讀材料圍繞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意象”理論展開系統(tǒng)論述。材料一梳理了意象理論從先秦到當代的發(fā)展脈絡,強調(diào)其“天人合一”的本體性和“情景交融”的審美特征,指出其與西方摹象美學的本質(zhì)差異。材料二則從研究方法論角度,提出要在歷史語境中還原意象理論,同時主張通過中西美學對話實現(xiàn)傳統(tǒng)理論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兩則材料共同構建了中國意象美學的理論體系,既呈現(xiàn)其歷史淵源,又探討當代價值,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活態(tài)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審美思想?yún)s同多于異”錯誤,材料二只是說“有著相同和相通之處”,并未說“同多于異”。

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中國美學研究的核心是‘意象’而非‘美’”錯誤,材料一說的是“中國美學的核心范疇是‘意象’而非‘美’”。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表現(xiàn)意象的特點,與“意象本體美學”無關。B.表現(xiàn)“美在意象”理論是一種共識,與“意象本體美學”無關。C.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意象美學具有很強的闡釋能力,與“意象本體美學”無關。D.“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靈想之獨辟”體現(xiàn)了對“意象本體美學”的闡釋。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比較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中,作者先說明“中國古代意象理論已自覺融入文藝創(chuàng)作的審美標準和實踐經(jīng)驗之中,形成中國美學特色風格,故有言‘中國古代美學體系是以審美意象為中心的’”,然后通過比較西方寫實美學中的“摹象”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意象”,強調(diào)“意象”包含“觀象”“味象”“悟象”三重審美體驗,注重外在客觀世界與內(nèi)在心靈世界的融合,充分證明其“與西方寫實美學中的‘摹象’概念不同”,從而突出中國美學獨特的審美風格和特征。②材料二中,作者說“這就需要我們批判借鑒西方美學的理論形態(tài)”,這說明其提到西方美學是為了說明研究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需要批判借鑒西方美學的理論形態(tài),推動中西美學對話和交流,避免簡單的比附研究,彰顯中國審美意象思想的獨特價值?!?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提出見解的能力。①材料一“自20世紀以來,王國維、朱光潛、宗白華、葉朗等學者充分利用中國傳統(tǒng)意象理論資源……使中國意象理論面向世界、面向當代轉(zhuǎn)型,實現(xiàn)了‘意象’涵蘊的當代重釋,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提到王國維、朱光潛等學者以中國傳統(tǒng)意象理論為“養(yǎng)料”,實現(xiàn)了“意象”涵蘊的當代重釋,使其面向世界和當代轉(zhuǎn)型。由此可見,我們應積極對“意象”涵蘊予以當代重釋,促使中國意象理論面向世界、面向當代轉(zhuǎn)型。②材料二“研究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必須把它們放到歷史、哲學和藝術的語境中進行還原,由此……”強調(diào)需要將審美意象思想放到歷史、哲學和藝術的語境中還原,準確把握其精準含義及生成背景,理解其在藝術批評史中的作用。這啟發(fā)我們將它放到歷史、哲學和藝術的語境中進行還原,準確把握它的精準含義及生成的歷史背景,真正理解它的歷史作用及影響。③材料二“一方面,我們需要深入挖掘中國古代意象思想的獨特內(nèi)涵,把它們推向世界……另一方面,為了適應學科建設,應推動審美意象思想走向世界,與西方美學對話、交流、互補”指出應深入挖掘中國古代意象思想的獨特內(nèi)涵,同時批判借鑒西方美學的研究方法,推動中西美學互補。可見,我們應深入挖掘它的獨特內(nèi)涵并發(fā)揚光大,同時重視對西方美學研究方法的批判借鑒。④材料二“我們闡發(fā)中國古代的審美意象思想,其目的……更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學科中的價值,尤其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理論建構和審美實踐中的價值和意義”認為中國古代審美意象思想不僅是歷史遺產(chǎn),更是當代美學理論建構的重要資源,應揭示其在當代美學學科及實踐中的價值和意義??梢?,應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學科中的價值,尤其要揭示出它在當代美學理論建構和審美實踐中的價值和意義。(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謝二虎馮驥才謝二虎的爹謝元春在靜海倒騰瓜果,用大車拉到天津三岔河口的碼頭上賣。賣水果在天津叫作“賣鮮貨”。買賣好做又難做。天津人多,嘴饞,愛吃四季新鮮的果子,這買賣好做??墒谴a頭人雜,橫人多,強買強賣,強吃白吃,一個比一個厲害,這買賣又難做。謝元春有三個兒子,大虎二虎三虎,自小就跟著爹來天津這邊賣鮮貨,常見爹受氣,卻惹不起那些土棍,只能把這口氣憋在心里。二虎暗暗立下大志,練好一身功夫,誰也不怕。謝家哥仨天生身體棒,人高六尺,膀大腰圓,從小好練,力大無窮。謝元春歲數(shù)大了之后,不再賣鮮貨。三虎開一個糞廠,曬大糞賣給農(nóng)人種地。二虎跟著大虎在白河邊當腳夫,憑力氣吃飯,背米扛活,裝船卸貨。哥倆能干四個人的活。人是鐵飯是鋼,能干活更得能吃。大虎疼弟弟,二虎能吃,就叫他敞開肚子吃。大虎一頓吃四個貼餅子,二虎吃八個。一次大虎拉他去南市增福飯館吃豬肉燙面餃子,解解嘴饞,大虎吃了三屜,二虎一口氣干了十屜,把增福飯館的老板伙計全看傻了。大虎喜歡看二虎狼吞虎咽,還有吃飽肚子兩眼冒光的樣子。哥倆賺的錢除去養(yǎng)爹媽,多半填進二虎的肚子。天天吃得多,年輕不怕累,活兒重反倒練了身子。特別是二虎,漸漸比大虎高了半頭,骨強肉硬,賽虎似牛,走在街上叫人生畏。大虎總對二虎說:“咱們不怕事,但也決不惹事?!倍⒙犘珠L的話,但碼頭這地方——你不惹人人惹你。一天,打滄州來一個漢子,力蠻會武。二虎個頭比他高,他肩膀卻和二虎一邊寬;黝黑黝黑,一身疙瘩肉。那天,二虎干完活正要回家,滄州漢子攔道站著,仰著臉兒問二虎想比力氣,還是摔一跤。二虎見身邊正在碼苞米。一大包苞米一百八十斤,碼起來的苞米垛賽一座座大瓦房。二虎走過去,單手一抓,往上一提,沒見他使勁就把一人高的苞米包提起來,弓腰一甩手,便扔到苞米垛子上邊去。跟著手又一提,腰一弓,再一甩,很快地上八個大苞米包都扔了上去,好像扔上去的是煙葉袋子。完事他拍了拍手上的土,笑吟吟看著滄州漢子。那意思好像是說,你也叫我扔上去嗎?只見滄州漢子黑臉變成土臉,忽然掉頭就跑,從此再也沒在碼頭上露面。打這天開始,沒人再來碼頭上找麻煩。二虎的大名可就貫進城內(nèi)外的犄角旮旯。世人把二虎看成英雄,二虎卻嫌自己的武功不行,他從小練的是大刀鐵鎖石礅子,沒門沒派沒拜過名師,沒有獨門絕技。于是他求人學武,人家一看他的坯子,沒人敢教。他站在那兒像一面墻,老虎還用教它捕獵?他把城里城外、河東水西,直到小南河霍家莊——沽上所有武館的名師那里全都跑遍了,也沒人收他。最后經(jīng)大虎一個朋友介紹,去見一位絕頂高手,此人大隱于世,只知道姓杜,不知叫嘛,六十開外,相約他在東南城角清云茶樓二樓上見面。他按時去了。樓上清閑,有三兩桌茶客喝茶,其中一桌只一位老者,但看上去絕非武林中人,清癯面孔,小胡子,骨瘦如柴,像南方人。他便找個靠窗的桌子坐下來,要壺花茶邊喝邊等著。等了許久也未見人影,扭頭之間看到一個景象叫他驚愕不已。只見一直坐在那里飲茶的老者,竟然是虛空而坐,屁股下沒有凳子!沒有凳子,他坐在哪里?憑什么坐著?全憑這匪夷所思的功夫坐了這么半天?這是嘛功夫?就在他驚愕之間,那老者忽說:“你給我搬個凳子來。”老者沒扭過臉,話卻是朝他說的。他慌忙搬個凳子過去,放在老者屁股下邊,老者下半身挪動一下,坐實了凳子,手指桌子對面說:“你坐在這兒?!比缓笳珕柖ⅲ澳阋獙W功夫?”二虎迫不及待說:“我要拜您為師,跟您學真本事!”不料老者說:“你學本事有嘛用呢?”進而對二虎說,“學武功,目的無非兩樣,一是防身,一是打人。你這么威武,還需要防身嗎?那你學武干嗎?想打人嗎?”二虎搖著雙手說:“我不想打人,從小到現(xiàn)在沒打過人。人不欺負我,我不會打人?!崩险咝α?,說:“你這樣兒誰敢欺侮你。你再會武功,沒準去欺侮人?!彼?,沉吟一下,說:“有功夫不是好事。像你這樣,沒人欺侮才是天生的福分,我沒你這福分才練功夫。記著,比福多一點就不是福了!”說完,起身便走。二虎起身要送,老人只伸一根細如枯枝的手指便把他止住,他覺得胸脯像被一根生鐵棍子頂著。二虎后來再沒見人有這功夫。據(jù)大虎說,這人曾是孫中山的保鏢,早退休不干了。二虎就按這老人的話活著,沒再學功夫,也沒人欺侮他,快活一輩子。(選自《俗世奇人新增本》,有刪改)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狼吞虎咽”“吃飽肚子兩眼冒光”的細節(jié)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二虎的“能吃”,而大虎喜歡看二虎這個樣子充分體現(xiàn)了哥哥對弟弟的關愛與憐惜。B.“二虎聽兄長的話,但碼頭這地方——你不惹人人惹你。”這句話獨立成段,不僅揭示了當時天津碼頭的亂象,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C.老者認為學武功的目的是防身或者打人,既然二虎膀大腰圓、骨強肉硬、威武雄壯,不需要防身,那一定是想打人,因而拒絕教給他武功。D.老者臨走前說“比福多一點就不是福了”一語雙關:表面上是說“?!弊侄嘁稽c就不再是“?!弊郑瑢崉t告誡二虎要知足知止,感恩惜福。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寫謝二虎的爹謝元春在天津賣水果,買賣難做,經(jīng)常受氣,為后文寫二虎從小立志練好一身功夫以及拜師學武等情節(jié)做了鋪墊。B.滄州漢子本想找謝二虎比武,但看到二虎單手將八個大苞米包扔上高垛后,“黑臉變成土臉”,掉頭就跑,這從側(cè)面襯托出二虎力大無窮。C.如果說孫犁在《荷花淀》中描繪了一幅具有白洋淀特色的風情畫卷,那么,本文展現(xiàn)的則是具有天津特色的生活畫卷,風光秀美,民風淳樸。D.小說的語言別具一格,如“倒騰瓜果”“賣鮮貨”“嘛功夫”等帶有濃郁的“津味”,地域特色鮮明,與文中描述的天津市井生活非常諧調(diào)。8.作為一名“俗世奇人”,老者“奇”在何處?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9.馮驥才在《〈俗世奇人〉題外話》中說:“把故事寫絕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故而我始終盯住故事?!闭埥Y合本文賞析作者講故事的技巧?!敬鸢浮?.C7.C8.①相貌奇:清癯面孔,小胡子,骨瘦如柴,看上去絕非武林中人。②武功奇:能虛空而坐,屁股下沒有凳子:一根細如枯枝的手指便讓二虎覺得胸脯像被生鐵棍子頂著。③經(jīng)歷奇:曾是孫中山的保鏢,退休后大隱于市,有姓無名。④見解奇:身為絕頂高手,卻認為有功夫不是好事,沒人欺侮才是天生的福分。9.①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講述謝二虎的故事,從家庭出身講到干活吃飯,再到比武學武,直到快活一輩子,篇幅簡短而情節(jié)完整,條理清晰。②善于制造波瀾,增強故事可讀性,如講述滄州漢子攔道找二虎比武、二虎赴茶樓拜師學武,或情節(jié)突轉(zhuǎn),或懸念迭起,無不跌宕起伏,引人入勝。③在故事中寄寓深刻的社會人生哲理,以警世勸人、抑惡揚善,如大虎對二虎說“咱們不怕事,但也決不惹事”、老者告誡二虎“記著,比福多一點就不是福了”,發(fā)人深省,給人啟迪?!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小說以天津碼頭為背景,塑造了謝二虎這一力大無窮的市井人物形象。作者通過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如二虎的食量、扔苞米包的場景)和富有地域特色的語言,展現(xiàn)了天津的市井風情。小說情節(jié)緊湊,從二虎的成長到拜師學藝,再到老者的點化,層層遞進。老者“虛空而坐”的絕技和“比福多一點就不是福”的哲理,為故事增添了傳奇色彩和人生智慧,體現(xiàn)了馮驥才“把故事寫絕”的創(chuàng)作追求?!?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能力。C.“不需要防身,那一定是想打人,因而拒絕教給他武功”錯誤,文中說“那你學武干嗎?想打人嗎?”“沒準去欺侮人”,從中可得知只是老人的推測;老者拒絕教二虎武功,還因為他覺得“有功夫不是好事”“沒人欺侮才是天生的福分”,選項的因果關系也牽強。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本文展現(xiàn)的則是具有天津特色的生活畫卷,風光秀美,民風淳樸”錯誤,本文主要展現(xiàn)的是天津碼頭魚龍混雜的生活場景,如碼頭人雜,橫人多,強買強賣等,并非“風光秀美,民風淳樸”。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相貌奇:文中描述老者“清癯面孔,小胡子,骨瘦如柴,像南方人”,“看上去絕非武林中人”,與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武林高手形象大相徑庭,一般武林高手多是身強體壯,而他卻骨瘦如柴,這是他外貌上的奇特之處。②武功奇:二虎看到老者“虛空而坐,屁股下沒有凳子”,并且能保持這樣的狀態(tài)坐很久,這一功夫匪夷所思;當老者用一根細如枯枝的手指止住二虎起身相送時,二虎“覺得胸脯像被一根生鐵棍子頂著”,從二虎的感受可以看出老者這一指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著強大的功力,顯示出他武功的高強和奇特。③經(jīng)歷奇:大虎說“這人曾是孫中山的保鏢,早退休不干了”,孫中山的保鏢身份足以說明老者有著非凡的經(jīng)歷,而且他退休后大隱于市,只知道姓杜,不知叫嘛,這種神秘的經(jīng)歷增添了他的傳奇色彩。④見解奇:作為一名絕頂高手,老者卻認為“有功夫不是好事。像你這樣,沒人欺侮才是天生的福分,我沒你這福分才練功夫”,一般人都認為有功夫是好事,可以防身、保護自己或者在江湖上立足,而老者卻有這樣獨特的見解,強調(diào)知足和福氣,與常人不同?!?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裁特征及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①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作者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講述謝二虎的故事,能夠全面地展現(xiàn)謝二虎的家庭背景、成長經(jīng)歷、生活瑣事以及比武學武等各個方面。從開頭介紹謝二虎的家庭出身,到中間講述他在碼頭的經(jīng)歷,再到后來拜師學武,最后“快活一輩子”,情節(jié)完整,條理清晰,讀者能夠清晰地了解整個故事的發(fā)展脈絡。②善于制造波瀾: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作者設置了許多情節(jié)上的起伏。比如滄州漢子攔道找二虎比武,這一情節(jié)打破了二虎平靜的生活,制造了緊張的氣氛,而二虎輕松將苞米包扔上高垛后滄州漢子的逃跑,情節(jié)發(fā)生突轉(zhuǎn);還有二虎去茶樓拜師學武,一開始二虎看到老者的外貌不像武林中人,接著發(fā)現(xiàn)老者虛空而坐的奇特功夫,然后老者對二虎學武目的的質(zhì)疑以及拒絕教他武功,懸念迭起,情節(jié)跌宕起伏,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③蘊含哲理:作者在故事中融入了深刻的社會人生哲理。如大虎對二虎說“咱們不怕事,但也決不惹事”,體現(xiàn)了一種正確的為人處世態(tài)度,面對惡勢力不畏懼,但也不主動去招惹是非;老者告誡二虎“記著,比福多一點就不是福了”,傳達了知足常樂的道理,讓讀者在閱讀故事的同時,能夠從中獲得啟示,起到了警世勸人的作用。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韓延壽字長公,燕人也,徙杜陵。父義為燕郎中。刺王之謀逆也,義諫而死,燕人閔之。是時,昭帝富于春秋,大將軍霍光持政,征郡國賢良、文學,問以得失。時魏相以文學對策,以為“日者燕王為無道,韓義出身強諫,為王所殺,宜顯賞其子,以示天下,明為人臣之義”。光納其言,因擢延壽為諫大夫,遷淮陽太守。治甚有名,徙潁川。入守左馮翊。歲余,不肯出行縣。丞掾數(shù)白:“宜循行郡中,覽觀民俗,考長吏治跡?!毖訅墼唬骸靶锌h恐無所益,重為煩憂?!必┺蚪砸詾榉酱涸?,可一出勸耕桑。延壽不得已,行縣至高陵,民有昆弟相與訟田自言,延壽大傷之,曰:“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受其恥咎在馮翊當先退?!笔侨眨撇〔宦犑?,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于是訟者宗族傳相責讓,此兩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謝,愿以田相移,終死不敢復爭。郡中歙然,莫不傳相敕厲,延壽推其至誠,吏民不忍欺紿。廷壽代蕭望之為左馮翊,而望之遷御史大夫。于是望之劾奏延壽上僭不道,又自稱:“前為延壽所奏,今復舉延壽罪,眾庶皆以臣懷不正之心,侵冤延壽。愿下丞相、博士議其罪。”宣帝惡之,延壽竟坐棄市。吏民數(shù)千人送至渭城,老小扶持車轂,爭奏酒炙。延壽不忍距逆,人人為飲,計飲酒石余,使掾史分謝送者:“遠苦吏民,延壽死無所恨?!卑傩漳涣魈?。且死,屬其子勿為吏,以己為戒。子皆以父言去官不仕。(選自《漢書·韓延壽傳》)材料二臣(司馬)光曰: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為丞相,于定國為廷尉,而趙廣漢、韓延壽之死皆不厭眾心,其為善政之累大矣!若廣漢、延壽之治民,可不謂能乎!然則雖有死罪,猶將宥之,況罪不足以死乎!夫所以使延壽犯上者,望之激之也。上不之察,而延壽獨蒙其辜,不亦甚哉?。ㄟx自《資治通鑒·漢紀十九》)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既傷A風化B重使賢C長吏D受其恥E咎F在馮翊G當H先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春秋,指人的年歲,與《蘇武傳》“且陛下春秋高”中“春秋”含義相同。B.征,征召、征聘,與《燕歌行》“征人薊北空回首”中“征”字含義不同。C.“自髡肉袒謝”與《鴻門宴》“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中“謝”字含義相同。D.“上不之察”與《屈原列傳》“方正之不容也”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延壽的父親韓義因勸阻刺王謀反而死,受到人們同情,魏相向霍光建議應獎賞其子,以向天下昭明做人臣的道理,霍光于是提拔延壽做諫大夫。B.韓延壽任左馮翊太守時不愿巡視屬縣,認為出巡無益而有害,后在丞掾勸說下至高陵勸勉農(nóng)桑,有兄弟倆因爭奪田產(chǎn),誤傷延壽,致其臥床不起。C.蕭望之彈劾韓延壽超越職權大逆不道,并表示自己不是因為先前被延壽彈劾而打擊報復,漢宣帝因此嫌惡延壽,延壽最終被判處在街市斬殺示眾。D.韓延壽臨刑前,數(shù)千官吏和百姓為他送行,人們扶著車轂獻上酒肉,延壽不忍拒絕,共計飲酒一石有余,并讓人感謝送行者,表示自己死而無憾。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郡中歙然,莫不傳相敕厲,延壽推其至誠,吏民不忍欺紿。(2)且死,屬其子勿為吏,以己為戒。子皆以父言去官不仕。14.對于韓延壽之死,司馬光是如何看待的?請結合材料二概括說明?!敬鸢浮?0.BEG11D12.B13.(1)郡中和諧安定,沒有不互相勸誡勉勵的,韓延壽推行他極其真誠的心意,官吏和百姓都不忍心欺騙他。(2)韓延壽將死時,囑咐他兒子不要做官,要把自己當作警戒。他的兒子都因父親的話辭官不做。14.①韓延壽被殺不能服眾,有傷漢宣帝的善政;②韓延壽治民有能,即使有罪也應寬恕,罪不至死;③韓延壽犯上是因為蕭望之逼迫,但宣帝不察,致其無辜被殺?!窘馕觥俊緦дZ】這兩則材料圍繞韓延壽展開。材料一詳述其仕途經(jīng)歷,從因父獲賞為官,到治政有名,在處理兄弟爭田一事中展現(xiàn)其重視教化、善于自省,且深受吏民愛戴,卻因蕭望之彈劾被處棄市。材料二司馬光認為以漢宣帝之明及當時良臣在側(cè),韓延壽之死不合眾心,是善政之累,指出其犯上是蕭望之激成,而上未明察,韓延壽蒙冤。兩則材料相互補充,展現(xiàn)韓延壽形象及悲劇結局,引人反思。【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既傷風化,又使賢良的長吏受辱蒙羞,過錯在我這個左馮翊,我應當首先引退?!凹取?,重……”領起兩個分句,故在B處斷開;“咎”是主語,“在”是謂語,“馮翊”是賓語,故在前后的EG處斷開。故選BE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及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句意:漢昭帝年紀尚小。/況且陛下您年歲已高。B.正確。征,征召、征聘/出征、遠行。句意:征召各郡國的賢良、文學之士。/出征的士兵在薊北徒勞地回首故鄉(xiāng)。C.正確。謝,均為“道歉、謝罪”的意思。句意:(他們)自己剃去頭發(fā),袒露上身前來謝罪。/你不能不早些親自來向項王道歉。D.“意義和用法相同”錯誤。代詞,賓語前置的標志,正常語序是“上不察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皇上沒有明察這件事。/端方正直的人不被(世俗)所容納。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兄弟倆因爭奪田產(chǎn),誤傷延壽,致其臥床不起”錯誤。原文說的是:有兩兄弟為田產(chǎn)打官司,韓延壽對此很傷感、自責,“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于是稱病不上班,到旅舍臥床不起,閉門思過。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歙然”,安定、和順的樣子;“敕厲”,告誡勸勉;“欺紿”,欺騙。(2)“且”,將要;“屬”,通“囑”,囑咐;第二個“以”,“以”,因為;“仕”,出仕,做官。【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司馬光指出“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為丞相,于定國為廷尉,而趙廣漢、韓延壽之死皆不厭眾心,其為善政之累大矣”。意思是在漢宣帝賢明,且有魏相、丙吉等良臣輔佐的情況下,韓延壽的死卻不能讓眾人滿意,這對清明的政治是很大的損害。說明韓延壽被殺不符合眾人的心意,這種結果對漢宣帝所推行的善政造成了負面影響。②文中提到“若廣漢、延壽之治民,可不謂能乎!然則雖有死罪,猶將宥之,況罪不足以死乎”。司馬光認為像韓延壽這樣治理百姓有能力的人,即便犯了死罪,也應當寬恕他,更何況他的罪行本就不至于被判處死刑。強調(diào)了韓延壽在治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以此來表明對他不應輕易定罪處死。③文中提到“夫所以使延壽犯上者,望之激之也。上不之察,而延壽獨蒙其辜,不亦甚哉”。司馬光明確表示韓延壽冒犯上級是蕭望之逼迫導致的,然而皇上卻不加明察,只有韓延壽遭受懲罰,這實在太過分了。清晰地指出了韓延壽獲罪的背后因素以及皇上處理此事的不當之處,為韓延壽的無辜被殺感到不平。參考譯文:材料一韓延壽字長公,是燕地人,后遷居到杜陵。他的父親韓義擔任燕地的郎中。燕刺王謀劃叛逆時,韓義進諫卻被殺害,燕地百姓都憐憫他。當時,漢昭帝年紀尚小,大將軍霍光主持朝政,征召各郡國的賢良、文學之士,詢問治國的得失。當時魏相憑借文學之士身份對策,認為“先前燕王無道,韓義挺身而出極力勸諫,被燕王殺害,應該公開獎賞他的兒子,以此向天下表明,彰顯做人臣的大義”。霍光采納了他的建議,于是提拔韓延壽為諫大夫,后又調(diào)任淮陽太守。韓延壽治理政績十分有名,又調(diào)任潁川太守。后入朝暫代左馮翊之職。過了一年多,他不肯外出巡視屬縣。丞掾多次進言說:“您應該到郡中巡視,查看民俗風情,考察長吏的治理政績。”韓延壽說:“巡視屬縣恐怕沒有什么益處,反而會給百姓增添煩憂。”丞掾們都認為正值春季,可以外出一次,勸勉百姓從事耕桑之事。韓延壽不得已,出行巡視屬縣,到了高陵,有兄弟倆因爭奪田產(chǎn)而自行訴訟,韓延壽非常傷心,說:“我有幸身處官位,作為郡里的表率,卻不能宣揚闡明教化,以至于讓百姓有骨肉之間相互訴訟的事,既傷風化,又使賢良的長吏受辱蒙羞,過錯在我這個左馮翊,我應當首先引退?!边@天,他稱病不再處理政務,于是進入傳舍臥床休息,關閉房門反思過錯。于是訴訟的兩兄弟的宗族之人相互指責,這兩兄弟深深懊悔,都自行剃去頭發(fā),袒露上身前來謝罪,愿意將田產(chǎn)互相轉(zhuǎn)讓,至死也不敢再爭執(zhí)。郡中一片安定平和,人們無不互相告誡勸勉。韓延壽以赤誠之心對待下屬和百姓,官吏百姓都不忍心欺騙他。韓延壽代替蕭望之擔任左馮翊,而蕭望之升任御史大夫。于是蕭望之彈劾韓延壽犯有越位和大逆不道之罪,又說:“先前我被韓延壽彈劾,如今再檢舉韓延壽的罪行,眾人都認為我心懷不軌,欺凌冤枉韓延壽。希望將此事交由丞相、博士商議他的罪行?!睗h宣帝厭惡此事,韓延壽最終獲罪被判處棄市。數(shù)千官吏百姓送他到渭城,老老少少拉著車轂,爭著進獻酒肉。韓延壽不忍心拒絕,每個人進獻的酒他都喝,總計喝了一石多酒,他派掾史分別答謝送行者說:“有勞遠來,讓官吏百姓受苦了,我韓延壽死而無憾?!卑傩諞]有不流淚的。臨死前,他囑咐兒子不要做官,以他為戒。他的兒子們都聽從父親的話,辭去官職不再出仕。材料二臣司馬光說:以漢宣帝的明察,魏相、丙吉擔任丞相,于定國擔任廷尉,然而趙廣漢、韓延壽的死都不能使眾人滿意,這對清明的政治是很大的損害!像趙廣漢、韓延壽治理百姓,能不說是有能力嗎!既然這樣,那么即使他們犯了死罪,還是應當寬恕,何況他們的罪行不足以判處死刑呢!韓延壽冒犯上級的原因,是蕭望之逼迫他。皇上不加明察,而只有韓延壽遭受懲罰,不也太過分了嗎?。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酬吳春卿①二首其二·松范仲淹亭亭百尺棟梁身,寂寞云根與澗濱。寒冒雪霜寧是病,靜期風月不須春。蕭蕭遠韻和于樂,密密清陰意在人。高節(jié)直心時勿伐,千秋為石②乃知神?!咀ⅰ竣賲怯?004~1058),字春卿,曾任參知政事。②千秋為石:傳說中古松可化為石。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上句刻畫松高大挺拔的形象,下句描寫松僻遠的生活環(huán)境,反差鮮明。B.頷聯(lián)感嘆松在霜雪的摧殘之下渾身是病,但仍心存希望,靜等春天的到來。C.尾聯(lián)表達詩人的期許:不要砍伐高節(jié)直心的松,千年后化石時才知其神性。D.這首詩刻畫了一株高直凌寒、堪為棟梁的松樹,并且借松喻人,寄意深遠。16.請賞析詩歌頸聯(lián)的語言特色?!敬鸢浮?5.B16.①語言質(zhì)樸:遣詞用語準確流暢,自然平易,無斧鑿之痕,無晦澀之弊。②句式精工:上下句對仗工整,格律謹嚴,讀來瑯瑯上口,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③疊詞精當:以“蕭蕭”摹松之“遠韻”,以“密密”寫松之“清音”,描寫生動傳神,聲韻和諧優(yōu)美?!窘馕觥俊緦дZ】這首詠物詩以松喻人,通過“亭亭百尺”“寒冒雪霜”等意象,塑造了孤高堅毅的君子形象。頸聯(lián)“蕭蕭遠韻”“密密清陰”運用疊詞和擬人手法,既展現(xiàn)松的風骨,又暗喻士人的品格追求,語言凝練而意境深遠?!?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在霜雪的摧殘之下渾身是病,但仍心存希望,靜等春天的到來”不正確。頷聯(lián)上句為反問,意為松不以嚴寒霜雪為病,突出其不畏嚴寒;下句意為松靜待美好時光,不一定非要到春天,突出其堅毅樂觀。這里強調(diào)的是松樹不畏霜雪的堅韌品質(zhì),而不是說它在霜雪摧殘下渾身是病且靜等春天。故選B?!?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風格能力。①語言質(zhì)樸:頸聯(lián)用詞平實自然?!笆捠挕薄懊苊堋薄斑h韻”“清陰”等詞語通俗易懂,準確流暢地描繪出松樹的聲音和樹蔭的特點,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也沒有晦澀難懂之處,以質(zhì)樸的語言展現(xiàn)出自然的景象和松樹的特質(zhì)。②句式精工:從格律上看,這兩句對仗工整?!笆捠挕睂Α懊苊堋保B詞相對;“遠韻”對“清陰”,名詞相對;“和于樂”對“意在人”,結構相對。嚴謹?shù)膶φ淌乖娋湓谛问缴险R美觀,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體現(xiàn)了詩歌格律之美。③疊詞精當:“蕭蕭”形象地摹寫出松樹那悠遠的聲音韻味,仿佛讓人聽到松濤陣陣,有很強的畫面感和聽覺感染力;“密密”則生動地描繪出松樹濃密的樹蔭,給人以具體可感的形象。這兩個疊詞不僅描寫生動傳神,而且在聲韻上和諧優(yōu)美,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力。(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賈誼在《過秦論》中以“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秦始皇在統(tǒng)一天下之后,加強對內(nèi)控制,嚴密防守要塞,嚴厲盤問行人。(2)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描寫明月西沉、霧靄繚繞,而游子與思婦天各一方、相見無期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3)“滄?!北局复蠛#蚱溥|闊、深邃、蒼茫而受到詩人的鐘愛,成為古詩詞中常見意象,充滿詩意和文化內(nèi)涵,如“_______,_______”。【答案】①.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②.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③.斜月沉沉藏海霧④.碣石瀟湘無限路⑤.滄海月明珠有淚⑥.藍田日暖玉生煙(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弩、藏、碣、瀟湘。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當我們欣賞①的冰雕作品、沉醉于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時,不禁會好奇;這些構成冰雕的冰塊究竟有哪些特別之處?透明度是衡量冰的品質(zhì)的關鍵。為了獲取品質(zhì)好的冰塊,人們傾向于在水質(zhì)清澈、流動緩慢的地方采冰。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為例,(甲)。松花江水質(zhì)清澈透明,含沙量低、雜質(zhì)少,保證了冰塊的純凈質(zhì)地。除了透明度,冰的結實程度也②。為了確保冰雕作品的穩(wěn)定性、耐久性,冰面厚度需要達到30厘米才能開始采冰。即便是在入冬較早的哈爾濱,也往往要等到12月份才能開始。為了讓游客早日領略美麗的冰雕,建造者想到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存冰。存冰場如同巨大的冰雪倉庫,冰塊就迭放儲存在里面。為了保持冰塊溫度,建造者用塑料布、草席等材料,為這些冰塊蓋上一層層“棉被”。這些材料共同起到了類似保溫瓶的效果。即使經(jīng)過夏天,到了冬天也能有70%以上的冰符合使用標準。值得一提的是,那30%溶化了的冰也并非無用,它們在化成水的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熱量。正是這一特性,讓冰跺外層的冰塊“犧牲自己”,保護了內(nèi)層的冰塊。(乙)?早在西周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在長期實踐中發(fā)展了較為完善的存冰技術。古時候的冰窖(凌陰)就是用來儲存冰塊的地方。冰窖內(nèi)還有排水系統(tǒng)和隔熱措施,與現(xiàn)代存冰原理非常相似。①隨著科技不斷發(fā)展,②采冰、存冰、制冰的方法也更加高效環(huán)保。③在制冰方面,④人們研制出真空制冰、超聲波制冰等先進技術,⑤不僅能快速制造出品質(zhì)優(yōu)良的冰塊,⑥根據(jù)需求還能調(diào)整冰塊形狀和大小。18.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0.文中第三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21.文中畫波浪線的“棉被”指什么?為什么要加引號?22.文中第四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答案】18.①晶瑩剔透②至關重要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