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級出版資格考試《基礎知識》資料學習資料_第1頁
2016初級出版資格考試《基礎知識》資料學習資料_第2頁
2016初級出版資格考試《基礎知識》資料學習資料_第3頁
2016初級出版資格考試《基礎知識》資料學習資料_第4頁
2016初級出版資格考試《基礎知識》資料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出版專業(yè)基礎》復習資料考試大綱一、中國古代出版歷史知識內容包括:各民族文字與主要文獻載體。印刷術的發(fā)明與傳播。古代圖書的生產。古代圖書的流通。(一)基本要求1.了解漢字的演變和中國歷史上幾種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文字。2.了解中國歷史上早期的幾種主要文獻載體。3.了解紙的發(fā)明及影響。4.熟悉印刷術的發(fā)明和發(fā)展。5.了解印刷術向域外的傳播。6.熟悉中國古代圖書的生產方式。7.熟悉中國古代刻書業(yè)的編輯工作。8.了解中國古代圖書的流通方式。(二)考試內容一、中國各民族文字的產生與發(fā)展。P3~P61.文字出現(xiàn)之前,記錄信息的方法:結繩記事、刻契記事、圖畫表意2.漢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陜西西安半坡文化,河南安陽小屯村發(fā)現(xiàn)了殷商時代甲骨文。(1)由表意圖簡化為約定俗成的象形文字,是漢字產生過程中的重要質變。(2)倉頡造字:《說文解字?敘》、《竹書紀年》、《世本?作篇》、《荀子?解蔽》。(3)簡牘相關:殺青、尺牘、版圖、書札、篇籍。(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書籍載體由簡帛向紙過渡的轉折時期。3.漢字字體的演變分為三個階段:(l)從商周甲骨文、金文變?yōu)樾∽?2)從小篆變?yōu)殡`書一一最大的一次變化,標志著漢字由古文字階段進入了今文字階段.(3)從隸書變?yōu)榭瑫?、中國歷史上的早期文獻載體。1.紙發(fā)明以前的文獻載體:甲骨、青銅器、石頭、簡犢、嫌帛.2.簡策是竹片,單片稱“簡”,多片竹簡編連在一起稱“策”.版犢是木片,簡稱“犢”。3.與簡犢有關的圖書術語:版框、行款、天頭、地腳,卷、冊、殺青、尺犢、版圖、書札、篇籍.4.紙張的發(fā)明不晚于西漢時期,西漢古紙:添橋紙、金關紙、馬圈灣紙。東漢時期,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技術,制造出的“蔡侯紙”大大促進了紙張的晉及應用.(1)由表意圖簡化為約定俗成的象形文字,是漢字產生過程中的重要質變。(2)倉頡造字:《說文解字?敘》、《竹書紀年》、《世本?作篇》、《荀子?解蔽》。(3)簡牘相關:殺青、尺牘、版圖、書札、篇籍。(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書籍載體由簡帛向紙過渡的轉折時期。三、紙的發(fā)明與造紙術的傳播?!冻霭鎸I(yè)基礎》P9~P11四、印刷術的發(fā)明、發(fā)展和向域外的傳播。(1)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畢昇發(fā)明的。(2)沈氏活版:《玉堂雜記》、《近思錄》、《小學》、《經史論說》、《泥板試印初編》。(3)明崇禎十一年出現(xiàn)了用木活字排印的《邸報》。(4)清朝最大的一次采用木活字印書的活動是乾隆年間排印《武英殿聚珍版叢書》,主辦人金簡。(5)中國古代制作活字的材料有泥、木、銅、錫和陶瓷。(6)清代雍正年間出版的《古今圖書集成》,全部采用銅活字排印,是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銅活字印刷。(7)饾版后人稱作“木版水印”,配套技術為拱花。(一)雕版印刷: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西安市出土梵文陀羅尼經咒單頁,為唐初印刷品,不晚于公元690-699年.韓國慶州佛國寺發(fā)現(xiàn)的《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印本,是公元702-704年的唐武周刊本.(二)泥活字印刷: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是宋代畢異發(fā)明的.泥活字印刷的圖書:宋朝周必大印刷的《玉堂雜記》,元朝姚樞印刷《近思錄》《小學》《經史論說》,清代翟金生印刷《泥版試印初編》.(三)木活字印刷:首先在西夏使用.木活字印刷品:元代王禎,在公元1298年排印了《放德縣志》.最早系統(tǒng)敘述木活字印刷的文獻:元代王禎作《造活字印書法》一文。我國報紙用活字印刷的開端:明代(公元1638年)用木活字排印的《邸報》。清朝最大一次采用木活字印書活動:乾隆年間,排印《武英殿聚珍版叢書》134種,主辦人金簡.金簡把這改印數(shù)活動寫成總結,名為《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該文內容比王禎的《造活字印書法》更為詳明具體,是我國活字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獻.銅活字印刷:明代弘治、嘉靖年間,江蘇無錫、常州、蘇州一帶盛行銅活字印刷,其中,無錫華氏和安氏家族最為有名.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銅活字本:明代華氏會通館印行的《宋諸臣奏議》.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一次的銅活字印刷:清代雍正年間出版《古今圖書集成》,全書一萬卷,全用銅活字排印。(五)活字印刷的局限:活字印刷并未取代雕版印刷成為主流出版技術。原因如下:雕版可以收藏數(shù)十年乃至數(shù)百年,重印不難,而活字印刷每一次重印,都必須費工重排,在一次印數(shù)較少的情況下,反而不如雕版經濟.(六)套版印刷:“涂版”或“套色”:在同一塊版上施以不同的顏色,一飲印成?!疤装妗被颉疤子 保簩⑼话婷娴牟煌伾謩e刻版、施色,分幾次套印而成.套版由涂版發(fā)展而來,版面色彩表現(xiàn)更細膩.套版印刷使印刷進入彩印時代.明代盛行的批點古書風氣,促進了套版印刷的廣泛應用.套版印刷的廣泛應用,是在明代后期.明代的套版印刷,最著名的有吳興的閨氏和凌氏.閡、凌兩家共刻印套版書籍117部,計145種.(七)版畫:明代,反映市民生活的戲曲小說風行,這些書都附繪木刻插圖.其中尤以徽州的刻工技藝最為出色.代表作有《集雅齋畫譜》、《詩余畫譜》.(八)恒版和拱花:1.將彩色畫稿按不同顏色分別勾蔡下來,刻成一塊一塊的小木版,逐色依次套印或疊印,最終形成一昆完整的彩色畫圖.恒版印出的作品,顏色的濃淡深淺、陰陽向背幾與原作無異。后人稱作“水版木印”,至今仍發(fā)揮著作用.2.拱花:用凹凸兩版嵌合,使紙面拱起,富有立體感.3.用恒版和拱花印刷的書籍:明末胡正言的《十竹齋畫譜》、《十竹齋箋譜》,明末顏繼祖(字蘿軒)出版的《蘿軒變古箋譜》,清代《芥子園畫譜》。德國人約翰·谷登堡在1445年發(fā)明了鉛活字印刷,比中國畢異發(fā)明的泥活字印刷晚400年。谷登堡的發(fā)明開創(chuàng)了近代機械印刷的新紀元.中國古代的刻書業(yè)及其編輯工作。(一)古代書籍刻印分類:官刻、私刻、坊刻、寺院刻書.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中,只列分了前三種。1.官刻:由國家機構出資或主持的圖書刻印活動。(l)我國最早的官刻本:五化后唐,宰相馮道主持由官府刻印《九經》。《九經》在國子監(jiān)完成,史稱五代監(jiān)本《九經》,它標志著印刷術從民間走入官府。(2)歷代朝廷刻書的專門機構:宋代:國子監(jiān);元代:秘書監(jiān)的興文署、藝文監(jiān)的廣成局、太史院的印歷局、太醫(yī)院的廣惠局,以興文署刻本最著名;明代:國子監(jiān)、司禮監(jiān)的經廠,中央政府的各部院、都察院等機構也刻書;清代:武英殿。歷代地方官府也刻書:南宋的各地公使庫,元代各路濡學和書院,明代的藩王府,清代各官書局.宋代《大斌經》、《冊府元龜》、《太平御覽》,明代《十三經注硫》,浩代《古今圖書其成》等,都是鴻篇巨制,非政府之力不能完成。(3)官刻本特點:書品考究,字大行疏、開本闊大、紙墨精良、裝演鋪陳.在內容上多以正經正史為主,強調教化功能.(4)校勘質量方面,不同時期與不同機構差別很大:五代、兩宋的監(jiān)本,底本優(yōu)良,校召賠湛.明代的監(jiān)本多用前代舊版,字跡不免棋糊,質貢不高,南監(jiān)印書有“大花臉本”之稱,北監(jiān)本錯誤更多。明化經廠刻書,多出自太監(jiān)之手,校勘不精,但明代藩府刻書則享有口碑,稱為“藩刻本”.2.私刻:士人學者以崇尚學問、文化推廠、知識傳播為目的進行刻書活動,不以贏利為動機,圖書質量較高。書籍的牌記多刊自家堂號、宅名或書齋名等.(l)私刻本:唐代王玠刻印《金剛經》,五代毋昭裔刻印《文選》、《初學記》;宋代穆修刊印韓愈和柳宗元的全集,廖瑩中刻《九經》,黃善夫刻《史記集解》。元代岳浚刻印《九經》、張存惠刻印《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2)大部頭叢書私刻本:叢書始于宋,宋代俞鼎孫、俞經的《儒學警悟》,明代《漢魏叢書》、《唐宋叢書》、《格致叢書》,清代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吳騫《拜經樓叢書》、盧文弨《抱經樓叢書》、阮元《文選樓叢書》、黃圣烈《士禮居叢書》、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黎庶昌《古逸叢書》3.坊刻:出版主體是書商.(l)坊刻歷史:唐代有“成都府樊賞家”、“龍池坊卞家”、“西川過家”等。南宋,我國形成三大坊刻雕版中心:兩浙坊刻、福建坊刻、蜀中坊刻。南宋臨安書坊印行《圣宋文?!?,多達120卷.表明書坊已刊印大郁頭圖書.元代,坊刻集中在平陽、建陽.元代書坊刻印醫(yī)書開始增多,建陽余氏勤有堂刻了《太平惠民和濟局方》、《新編婦人大全良方》、《督濟本事方》等醫(yī)書,燕山竇氏活濟堂專門刻賣醫(yī)書.明代,書坊聚集地分布在建陽、南京、蘇州、吳興、徽州、杭州、北京.余象斗的三臺館和雙峰堂最著名.他編刻的《西游記》、《列國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水滸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西漢志傳》行銷甚廣,至今尤存.清代,坊刻集中在北京、南京、蘇州。北京的老二酉堂是歷經數(shù)百年的老店。(2)坊刻的特點:①坊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書籍往往能迅速進入社會,廣泛流傳.例如:古人把坊刻本成為“通行本”。②出版商采用新技術的積極性比官刻高.例如:出版技術的發(fā)明和革析,大多出現(xiàn)在民間出版活動中。③商人常為謀利而粗制濫造、弄慮作假.例如:“麻沙本”幾乎成為“低劣版本萬的同義詞;冒充宋版元刻或名人編校不勝枚舉,翻版印刷屢見不鮮。4.寺院刻書:寺院集資刻印佛教、道教典籍.宋刻《開寶藏》,民匡抑《頻伽藏》。為了吸引民眾、方便傳教,寺院刻書并不局限干宗教典籍,也刻印生活用書、流行讀物。(二)古代刻書業(yè)的編輯工作最初的編輯工作,主要是甄選和???。最早的編輯校勘出版業(yè)務工作條例:元代,岳?!断嗯_書塾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包括:書本、字畫、注文、音釋、句讀、脫簡、考異。清代校勘第一人:顧廣析(qi),自己并無巨著傳世,一生為他人校書.“顧黃”:顧廣忻與出版家黃不烈合作最多.黃氏的最佳版本,再加顧氏的校勘,珠聯(lián)璧合.六、中國古代圖書的流通?!皶痢币辉~在文獻中最早出現(xiàn):西漢末年,揚雄《法言·吾子》。西漢末年,在太學附近形成“槐市”。漢代,書殆通過抄寫來復制.魏晉南北朝,名人新書、新作間世,即行傳抄.左思《三都賦》,富家爭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五代刻印的《九經》已公開出售,說明圖書貿易的主體從書坊、私家擴大到官府.宋代,國子監(jiān)售書,監(jiān)本只收工本價,不為謀利.北宋東京有相國寺書市,散文家穆修曾在此售書,李清照常在此買書。宋代的建本遠銷全國乃至海外.二、出版、出版物與出版工作內容包括:出版的基本概念及其構成要素,出版活動的條件和一般過程。出版物的概念、屬性、種類和標志。我國出版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主要任務。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與職業(yè)道德建設。編輯工作的地位,編輯過程及其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互關系。編輯人員的基本素質,編輯與作者、讀者的關系。(一)基本要求1.掌握出版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2.了解開展出版活動的條件。3.掌握出版的一般過程。4.掌握出版物的概念、屬性和種類。5.熟悉出版物的標志。6.掌握我國出版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主要任務。7.了解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8.掌握出版工作者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9.了解出版工作者職業(yè)道德建設的意義、措施和方法。10.熟悉關于編輯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的知識。11.掌握編輯過程基本環(huán)節(jié)和各環(huán)節(jié)相互關系。12.熟悉編輯過程的一些特殊情況。13.掌握對編輯人員基本素質的要求。熟悉編輯與作者、讀者的關系。(二)考試內容一、出版的概念、構成要素。(1)出版:編輯、復制作品并向公眾發(fā)行的活動。(2)構成出版活動的3個基本要素:編輯、復制和發(fā)行。①編輯——策劃、組織、審讀、選擇和加工作品的活動②復制——以各種方式根據(jù)作品內容制成一份或多份與其內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工作。③發(fā)行——出版單位通過商品交換將出版物傳送給消費者的活動。出版活動的前提:作品二、開展出版活動的條件和出版的一般過程。(1)出版活動的形成和開展的4個基本條件:精神文化資源條件、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條件、流通傳播條件、市場條件。(2)出版活動的一般過程:精神產品生產階段、物質產品生產階段、產品流通階段精神產品生產(信息采集、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編輯加工整理、整體設計、審定發(fā)稿)物質產品生產(原稿à正確無誤的“母版”樣本à可批量復制出版物的“母版”樣本à出版物半成品à經組合包裝得到最終產品)產品流通(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3)出版活動的特征1、從基本功能角度來看,出版活動能記載、傳播、交流和傳承文化2、從性質角度來看,出版活動是不同勞動精神勞動、物質生產勞動、商業(yè)勞動的有機組合3、從社會效能角度來看,出版活動具有極強的政治性和思想性4、從經濟效能角度來看,出版活動具有經濟性和產業(yè)性的特點三、出版物的概念、屬性、種類和標志。(1)概念:出版物就是已出版的作品。作品只有在出版之后,才能成為出版物。(2)屬性:出版物特有的屬性,包括精神產品屬性和物質產品屬性。兩者是相互依存的同意關系,正是兩者的統(tǒng)一,才使出版物成為出版活動的產品。出版物是精神產品內核和物質產品形態(tài)的統(tǒng)一,出版物的精神產品屬性與物質產品屬性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其中,精神產品屬性是出版物的本質屬性。(3)種類出版物分為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和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物等六大類。①圖書:主要以印刷方式復制的,以紙介質為載體的,可重印的非連續(xù)出版物。出版方式——非連續(xù)出版,內容——講究系統(tǒng)性和穩(wěn)定性②報紙:有固定名稱,用期或年月日順序編號,以印刷方式復制的散頁連續(xù)出版物。出版方式——連續(xù)出版,內容——特別注重時效性③期刊: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年月順序編號,以印刷方式復制,以紙介質為載體,裝訂成冊的連續(xù)出版物。外在區(qū)別——裝訂成冊,內在區(qū)別——時效性比報紙弱,穩(wěn)定性和系統(tǒng)性比報紙強四、我國出版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主要任務。(1)我國出版工作的指導思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緊緊圍繞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新的文化發(fā)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保?)我國出版工作的方針原則:1.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2.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3.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xiàn)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4.堅持質量第一5.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我國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務:1.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闡釋科學發(fā)展觀2.傳播和積累科學文化知識3.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4.促進國際文化交流5.豐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五、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和出版工作者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1)文化追求是出版工作者的職業(yè)追求和價值取向,這是由出版工作的文化性質所決定的。出版工作者文化追求的體現(xiàn):1.認真做好文化選擇2.大力推進文化創(chuàng)造3.積極開展文化傳播4.充分重視文化積累“八榮八恥”: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2)出版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內容:《中國出版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1.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2.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3.樹立精品意識,提高出版質量4.遵紀守法,廉潔自律5.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6.團結協(xié)作,誠實守信7.艱苦奮斗,勤儉創(chuàng)業(yè)遵守外事紀律,維護國家利益(3)出版工作者職業(yè)道德建設的意義:1.促進社會公德和精神文明建設2.有利于建設高素質的出版隊伍3.維護和提高出版業(yè)的社會聲譽4.保障出版物市場健康發(fā)展(4)出版工作者職業(yè)道德建設的措施和方法:1.加強自我修養(yǎng)2.加強教育加強輿論引導和監(jiān)督4.加強制度化、法規(guī)化建設六、編輯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編輯:以生產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內容為目的,策劃、組織、審讀、選擇和加工作品的一種專業(yè)性的精神生產活動。它是出版物復制和發(fā)行的前提?!熬庉嫛币渤S糜谥笇iT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員。編輯工作的特點: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選擇性、加工性、中介性編輯工作是整個出版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1.貫徹出版方針的關鍵2.制訂和實現(xiàn)出版計劃的核心3.提高出版物質量的主要保證4.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礎編輯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和各環(huán)節(jié)的相互關系。(1)編輯過程的基本環(huán)節(jié):1.信息采集2.選題策劃3.組稿4.審稿5.簽訂出版合同6.編輯加工整理7.整體設計8.審定發(fā)稿9.校樣處理10.樣品檢查11.出版物宣傳12.反饋信息收集(P34流程圖)(2)編輯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前一環(huán)節(jié)是后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和前提,而后一環(huán)節(jié)又對前一環(huán)節(jié)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時檢驗前一環(huán)節(jié)的效果。1.信息采集與選題策劃信息采集要以選題策劃為中心,選題策劃要以信息采集為基礎2.選題策劃與組稿選題是組稿的依據(jù),組稿是選題的落實、完善和具體化3.組稿與審稿的關系做好組稿可提高審稿效率,審稿可判斷稿件質量的高低4.審稿與加工整理的關系審稿是加工整理的前提,加工整理是審稿的繼續(xù)5.選題策劃、審稿與審定發(fā)稿及其后各環(huán)節(jié)的關系選題策劃、審稿的最終目的是向廣大消費者提供質量優(yōu)秀的出版物,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審定發(fā)稿、校樣處理、樣品檢查等環(huán)節(jié)就是將這一目的具體落實的物化過程。八、編輯人員基本素質。1.政治素質2.思想素質3.文化素質4.職業(yè)素質(職業(yè)追求、職業(yè)敏感、職業(yè)作風)九、編輯與作者、讀者的關系。(1)編輯與作者的關系:同志式的互助合作關系。編輯人員和作者具有共同的奮斗目標,即為讀者提供質量優(yōu)秀的出版物;其勞動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創(chuàng)造性地生產精神文化產品。1.編輯離不開作者作者和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編輯工作的基礎和前提2.作者離不開編輯作者個人勞動的產品只有經過編輯的勞動,才能變成社會產品;沒有編輯的勞動投入,作者的勞動產品就只是個人的精神成果,無法通過社會傳播實現(xiàn)其社會價值。3.共同目標是為讀者服務作者撰寫稿件,是為了讀者的需要;編輯向作者組織稿件并把稿件制作成出版物傳播,也是為了讀者的需要。(2)編輯與讀者的關系:互相影響、互相合作、互相促進的關系。讀者是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者,編輯人員是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者。1.讀者是編輯的服務對象讀者是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者,是作者和編輯的勞動價值的實現(xiàn)者。2.編輯要真誠地為讀者服務編輯要堅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損害讀者的利益。3.讀者是編輯工作的檢驗者和促進者讀者的反映不僅能檢驗出版物的質量高低,而且能有效地促進編輯不斷提高工作質量。4.編輯負有引導讀者的責任了解讀者、適應讀者,熱忱為讀者服務;引導讀者、提高讀者,做讀者的良師益友。編輯是溝通作者與讀者關系的橋梁:1.編輯向讀者及時傳達讀者的需求信息2.編輯向讀者及時發(fā)布作者的供應信息復習資料出版與出版活動(見“考試內容”部分)出版物出版物的概念、屬性和種類概念:是已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動的成果,是出版活動作用于社會的主要手段。屬性:精神產品,物質產品,是精神產品內核與物質產品形態(tài)的統(tǒng)一。種類: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物——根據(jù)出版物內容所屬學科的分類(依據(jù):《中國圖書分類法》)(1)基本部類:①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②哲學、宗教③社會科學④自然科學⑤綜合性圖書(2)基本大類:①馬列、毛、鄧:A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②哲學、宗教:B哲學、宗教:③社會科學:C社會科學總論④自然科學:N自然科學總論D政治、法律O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E軍事P天文學、地球科學F經濟Q生物科學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R醫(yī)藥、衛(wèi)生H語言、文字S農業(yè)科學I文學T工業(yè)技術J藝術U交通運輸K歷史、地理V航空、航天X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⑤綜合性圖書:Z綜合性圖書(L、M、W、Y沒有)注:G文化、科學、教育、體育G0文化理論G1世界各國文化與文化事業(yè)G2信息與知識傳播G3科學、科學研究G4教育G8體育(為二級類目)書刊形態(tài)的知識書刊外表的主要部位:面封、底封、書脊、裁口、書頂、書根(1)書頁:有一定幅面尺寸、通常印有圖文的單張紙頁。按照組合方式,書頁可分為集合型書頁(書帖)和單頁型書頁?!绊摗睂iT用于指書頁的張數(shù),“面”指一張紙的正反兩面,“1頁”=“2面”書刊的基本組成成分:(宏觀)書心和外部裝幀物,過渡性部件(2)開本:用全張印刷紙開切的若干等份,表示書刊幅面的大小。開本的尺寸大小由全張紙的規(guī)格和開切的份數(shù)決定。1.全張紙規(guī)格,最常見787毫米×1092毫米全張紙國際標準規(guī)格,A系列:890*1240,900*1280,B系列:1000*14002.開數(shù),一張全紙開切的份數(shù),其絕對值越大,開本幅面越小長32開,正32開(130*184),特長32開,大32開,特大32開開本的表示方式:①簡略表達式,只講開數(shù)不講其他,“16開”、“32開”②詳盡表達式,講清開數(shù)、全張紙規(guī)格“開本787毫米×960毫米1/32”③國際標準開本的表達方式,簡單以代號表示相應開本,“A4”、“B6”——按照開切法分,1.正規(guī)開本:開數(shù)變化呈幾何級數(shù),為2的n次方;開數(shù)規(guī)整,成品書刊的尺寸有一定規(guī)則;紙張利用率為100%。開數(shù)的跳躍大,選擇范圍相對較狹窄。2.特殊開本:分直線開切開本和縱橫混合開切開本。①直線:可選擇開數(shù)范圍廣;在全張紙規(guī)格相同時,相同開數(shù)的開本雖然幅面面積相同,但是長、寬比例卻可以不同;紙張利用率也為100%。②畸形:可開出幾何級開切法和直線開切法難以直接開出的所有開數(shù);紙張有不同程度浪費;印刷和裝訂都不夠方便?!凑臻_數(shù)分,大型開本(2-12開),中型開本(16開-32開),小型開本(36開-256開)裝訂樣式:用不同裝幀材料和裝訂工藝制作的書刊所呈現(xiàn)的外觀形態(tài)。

書刊結構的知識

圖書必備:

(1)

封面:①面封(書名、作(譯)者名以及卷次、叢書名)

③書脊(大于等于5mm時應印主書名和出版者名或標志)

④封二和封三(一般保持空白,勒口部分可以放作者肖像、簡介、內容提要、故事梗概、叢書目錄、圖文宣傳文字)

(2)主書名頁:附書名頁可選用,位置在主書名頁前。

①扉頁(內封):位于主書名頁正面,包括書名、作者、出版者

②版本記錄頁(版權頁):位于主書名頁背面,包括

1)版權說明(○C)

2)圖書在版編目數(shù)據(jù)(CIP):A)標題

B)著錄數(shù)據(jù)

C)檢索數(shù)據(jù)

D)其他注記

3)版本記錄(版次、印次、印數(shù))

③目錄頁(目次頁):用紙應與之前或之后的書頁相同,從單碼頁面起排

④正文書頁圖書可選:

腰封(書腰紙):高度一般相當于圖書高度的1/3,也可更大些,寬度不但可包裹面封、書脊和底封,兩邊還各有一個勒口。可印宣傳、推介性圖文。

護封(包封):類似于原有封面外部的又一張封面,高度應與書高相等,寬度與腰封同。多用于精裝書。

(3)書函:有四合套和六合套,多用于多卷本的圖書

(4)書套:一側開口的硬質紙盒,略大于需要放置的圖書。

(5)襯頁:襯墊在封面與書心之間的過渡性單頁型書頁,比封面紙薄,比正文紙厚,一般墊在封二與書名頁之間,頁面通??瞻祝灿杏D案的。

(6)環(huán)襯(蝴蝶頁,環(huán)扉):第一面貼在封二上,第四頁貼在封三上。是精裝圖書的必備部件,并且必須前后同時使用。

(7)附書名頁:在主書名頁前,通常在與扉頁相對的雙數(shù)頁碼面印刷相應文字,列載項目主要為:多卷書的總書名、總卷數(shù),主編或主要作者名;叢書名、叢書主編名;翻譯書的原作書名及作者名、出版者名的原文、出版地、出版年及原版次,原版權說明,原作的ISBN;多語種書的第二種語種及其他語種的書名、作者名、出版者名。如果扉頁有足夠空間則可不專設附書名頁。

(8)插頁:比正文紙稍厚,分集合型和分散型。印有口號和獻詞的應設在前部,在主書名頁前后;印有題詞的在主書名頁后;印有各種圖形圖象的可以在前部、中部和末尾。前部的用暗碼,不計入正文頁碼序列;中間和末尾的,如果是集合型,采用明碼,不計入正文頁碼序列;單頁型的可以采用暗碼并計入正文頁碼序列。

(9)輯封與篇章頁:與正文紙同,只印刷一面時用暗碼,雙碼印上正文的不用暗碼。

期刊必備:

(1)封面:①面封:面封上其他任何文字不得明顯于刊名,必須載明本期刊物的年、月、期、卷等順序編號,不得以總號代替,ISSB及其條碼也要印在右上角。

②底封:必須印中國標準連續(xù)出版物號(包括國際標準連續(xù)出版物號和國內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和定價??煽前姹居涗洠硪粋€可刊登的位置是目錄頁)。

③書脊:達到寬度的時候印上刊名和年、月、期、卷等順序編號。

④封二和封三:刊載廣告為多。也有將封二兼作目次頁的。

目次頁:應包括本期刊物的全部內容。期刊的版本記錄??d于此,頁碼不編入期刊正文的頁碼序列。

可選部件:插頁和腰封。插頁大多用作廣告。

書刊的內容結構:

(1)正文

(2)輔文:識別性、介紹性、說明性、參考性、檢索性。

(3)

關于書刊版面類型和版面結構的知識

P91—107我國出版業(yè)及其行政管理我國出版業(yè)的構成出版單位:報社、期刊社、圖書出版社、音像出版社、電子出版物出版社、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機構、非獨立的期刊編輯部制作單位:制作“母版”的單位印刷復制單位:印刷廠和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的復制工廠等。發(fā)行單位:總發(fā)行單位、批發(fā)單位、零售單位。出版專業(yè)教育單位:中專、大專、高校專業(yè)、繼續(xù)教育。出版專業(yè)科研單位2.出版專業(yè)技術人員類別、職業(yè)意識和持證上崗制度類別:(1)編輯人員:助理編輯——初級、編輯——中級、副編審和編審——高級

(2)技術編輯:技術設計員、助理技術編輯——初級

技術編輯——中級

副編審——高級

校對人員:三級、二級校對——初級

一級校對——中級

副編審——高級

職業(yè)意識:職業(yè)榮譽感、職業(yè)責任感、職業(yè)理念

上崗制度:初級——助理編輯(助理技術編輯或二級校對)

中級——編輯(技術編輯或一級校對)、責任編輯(責任校對、責任技術編輯)

中級以上(含中級)——社長(副社長)、總編輯(副總編輯)或主編(副主編)

3.出版行政部門及其實施出版行政管理的依據(jù)

《出版管理條理》是有關出版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行政法規(guī),由國務院頒布。部門:(1)國務院出版行政管理部門(新聞出版總署)

(2)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

依據(jù):(1)法律:憲法、民法通則、著作權法、廣告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

(2)法規(guī):出版管理條例、音像制品管理條例、印刷業(yè)管理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

(3)規(guī)章: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圖書質量管理規(guī)定、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音像制品出版管理規(guī)定、電子出版物管理規(guī)定、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出版物市場管理規(guī)定、圖書、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關于嚴格禁止買賣書號、刊號、版號等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出版物文字作品報酬規(guī)定、出版專業(yè)技術人員職業(yè)資格管理暫行規(guī)定。

4.國家對設立出版物生產經營單位的規(guī)定

P122——133

5.國家對出版物內容的規(guī)定

P133-135

6.圖書質量評價項目及其標準和實施圖書質量管理的措施

包括內容、編校、設計、印刷四項,若有一項不合格則質量不合格。

(1)內容:以《出版管理條理》第26、27條為依據(jù)

(2)編校:差錯率不超過萬分之一(差錯率:差錯數(shù)站全書總字數(shù)的比率),插座包括文字差錯、標點符號和其他符號差錯、格式差錯三項。

(3)設計:涉及圖書整體設計。

(4)印制:行業(yè)標準〈印刷產品質量評價和分等導則〉(CY/T

2-1999)

7.國家關于書號、刊號與版號管理的規(guī)定

(1)書號刊號版號不可相互替代

(2)禁止一號多用:同一種圖書的不同裝幀形式、不同版本、相同內容的不同開本圖書、相同內容的不同文字類別的圖書都應單獨使用書號。每分卷(冊)分別定價、可分別銷售的,每分卷(冊)應分別使用書號。不分別定價使用一個總定價的可以用一個書號。

每種期刊每年可在正常期刊之外出版兩期增刊。

配合出版物的音像制品名稱需與出版物一致,不得單獨定價銷售。

同一內容、不同媒體、格式、版本的非連續(xù)型電子出版物應使用不同的書號。電子出版物的附屬使用手冊不得單獨定價和另行銷售。

嚴禁買賣書號、刊號和版號(違法經營額1萬以上罰5—10倍,不足1萬的罰1-5萬)國家關于出版單位專業(yè)分工的規(guī)定

9.關于重大選題備案和特殊選題專項報批的知識

涉及重大選題,未在出版前報備案的出版物不得出版。需報批的選題范圍:見P146-147

特殊選題專項報批是指某些選題除列入年度出版計劃備案外還須向出版行政部門單獨報批,獲準才能出版。一般向所在地省級新聞出版局申請辦理。

需專項報批的:1)人體美術、法規(guī)匯編等類型的圖書。2)引進版圖書。3)感到難以把握的選題或稿件內容。

四、著作權常識

1.著作權與著作權法的概念

①著作權(版權):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對其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權利。(核心:人身權和財產權)

著作權具有無形性、專有性、時間性、地域性和可復制性。

②著作權法:確定作者對其創(chuàng)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權并提供保護,調整因創(chuàng)作、傳播、使用作品而產生的各種利益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和。(立法依據(jù):憲法)

2.我國著作權法所保護作品的范圍

(1)文學作品(小說、詩詞、論文、散文)

(2)口述作品(演說、授課、法庭辯論)

(3)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

(4)美術、建筑作品

(5)攝影作品

(6)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

(7)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計算機軟件

(9)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作品著作權人與作品著作權歸屬

著作權人:原始著作權主體:1)直接意義上的作者

2)視為作者的組織

(2)

繼受著作權主體:通過繼承、遺贈、轉讓等方式或者在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下依法取得著作權的自然人或組織。國家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成為繼受著作權主體。

著作權歸屬:個人單獨創(chuàng)造的歸個人,兩個或兩個以上作者合作創(chuàng)作的歸合作作者共有。

4.著作權的權利種類及其保護期

權利準備:

(1)人身權:包括發(fā)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2)財產權:復制權、發(fā)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攝制權、改變權、翻譯權、匯編權

保護期:三種

無限期保護(適用于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

(2)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適用于發(fā)表權和財產權),單獨作者的作品,截止該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的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5.出版單位對著作權人權利的尊重

(1)依法尊重作者的人身權利:圖書出版者經作者許可可以對作品修改、刪節(jié)。報社、期刊社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刪節(jié)。對內容的修改應當經作品許可。

(2)依法尊重著作權人的財產權利

1)明確作品使用方式和所涉權利種類

2)使用作品及時支付報酬

6.著作權的許可使用

許可:著作權人暫時、有償?shù)卦试S他人使用一項或多項財產權(最常見復制權和發(fā)行權)

出版單位使用作品的付酬方式及其計算方法

圖書:

(1)版稅:圖書定價×發(fā)行數(shù)×版稅率

(首次發(fā)行不足千冊的按千冊支付版稅,但下次結算時對已支付部分不重復)

國家版權局規(guī)定的標準:原創(chuàng)作品3%~10%

演繹作品1%~7%

(2)基本稿酬加印數(shù):

交付作品時預付總報酬的30%~50%,在出版6個月內付清全部報酬。重印后6個月內付清印數(shù)稿酬。

基本稿酬的計算:以千字為單位,以排印版面每行字數(shù)乘以行數(shù),不足一行按一行算,正文不足千字部分按千字算

基本稿酬的標準:原創(chuàng):30~100元/千字

改編:10~50元/千字

翻譯:20~80元/千字

匯編:3~10元/千字

印數(shù)稿酬的計算:以千冊為單位,每千冊按基本稿酬1%計算

(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年累計印數(shù)超過10萬冊的,超過部分按基本稿酬的0.2%每千冊;國家規(guī)劃教材、法律法規(guī)匯編、學習或考試指定用書年累計印數(shù)超過10萬冊,超過部分按基本稿酬的0.3%每千冊;印數(shù)不足千冊的按千冊算)

一次性付酬方式

標準和計算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