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2025年八年級下冊物理真題匯編 專題05 速度相關(guān)問題_第1頁
滬粵版2025年八年級下冊物理真題匯編 專題05 速度相關(guān)問題_第2頁
滬粵版2025年八年級下冊物理真題匯編 專題05 速度相關(guān)問題_第3頁
滬粵版2025年八年級下冊物理真題匯編 專題05 速度相關(guān)問題_第4頁
滬粵版2025年八年級下冊物理真題匯編 專題05 速度相關(guān)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05速度相關(guān)問題考查方向?重、難點?標(biāo)注說明?速度的定義與公式理解速度的物理意義()重點(需掌握“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的本質(zhì),避免公式變形錯誤)?速度單位換算m/s與km/h的換算關(guān)系常考熱點(易錯點:1m/s=3.6km/h的推導(dǎo)與應(yīng)用)?勻速直線運動的判斷勻速與變速的區(qū)分重點(結(jié)合s-t圖像或v-t圖像判斷,如“勻速”要求速度大小方向均不變)?平均速度的計算總路程/總時間的應(yīng)用難點(易錯點:往返運動、分段運動中平均速度≠速度平均值)?速度公式的應(yīng)用公式變形(s=vt、)??紵狳c(如火車過橋問題、追擊相遇問題,需注意隱含條件)?圖像分析s-t圖像與v-t圖像的物理意義重點(難點:區(qū)分斜率含義,如s-t圖像斜率表速度,v-t圖像斜率表加速度)?實驗:測量平均速度實驗步驟與數(shù)據(jù)處理??紵狳c(需掌握斜面坡度調(diào)整、秒表讀數(shù)、多次測量取平均的目的)?生活中的速度估算實際問題的物理建模一般考點(如短跑運動員速度、聲音傳播時間等估算,注意單位統(tǒng)一)TOC\o"1-3"\h\u1.高頻易錯點:單位換算錯誤(如將72km/h直接寫作20m/s,忽略3.6倍關(guān)系)?;煜捌骄俣取迸c“速度的平均值”(如上山速度4m/s,下山速度6m/s,全程平均速度≠5m/s)。圖像題中誤將s-t曲線的切線方向當(dāng)作速度方向(僅直線運動可用)。2.核心能力要求:熟練公式變形及多過程問題的分段分析(如“前半程用v1,后半程用v2”求全程平均速度)。結(jié)合圖像解決動態(tài)問題(如通過s-t圖像交點判斷相遇時刻)。3.實驗類重點:實驗中斜面坡度較小的原因(延長運動時間,減小測量誤差)。金屬片的作用(確定小車到達(dá)終點的位置,便于計時)。4.生活應(yīng)用難點:追擊問題中相對速度的理解(如A追B時,實際速度為vA-vB)?;疖囘^橋問題中“總路程=橋長+車長”的隱含條件。建議結(jié)合經(jīng)典例題(如“火車過橋”“龜兔賽跑分段分析”“s-t圖像中多物體運動比較”)強化公式與圖像的綜合應(yīng)用能力??键c1速度(5題)1.(24-25八年級下·廣西百色·期中)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的物理量。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它們的運動時間之比是1∶3,運動路程之比是4∶1,則它們的速度之比是。2.(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在“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一課的學(xué)習(xí)中,小明同學(xué)完成了以下操作:(1)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圓形物體的直徑,讀數(shù)為。(2)如圖乙所示,用秒表測物體運動的時間,秒表的讀數(shù)為。(3)人們利用磁浮原理制成了磁浮高速列車,如圖所示。某磁浮列車的設(shè)計速度為,合。3.(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打靶時,靶子到打靶人之間的距離是680m,從子彈離開槍口后經(jīng)過2.5s打靶人聽到子彈擊中靶的聲音,若空氣阻力不計,則子彈離開槍口時的速度為m/s。(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4.(24-25八年級下·新疆喀什·期中)小明爸爸開車在某段公路上行駛的過程中,看到前方標(biāo)識(如圖所示),為了不違反交通規(guī)則,小明爸爸開車到拜城的時間()A.不應(yīng)超過30min B.不應(yīng)超過50minC.不應(yīng)少于30min D.不應(yīng)少于50min5.(24-25八年級下·新疆喀什·期中)甲、乙兩輛汽車行駛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車上的乘客看到路邊的樹木在向東運動,乙車司機(jī)看見甲車在向東運動。若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向(選填“東”或“西”,下同)運動,乙車向運動,v甲v乙(選填“>”、“=”或“<”)。考點2平均速度(5題)6.(24-25八年級下·廣西百色·期中)某實驗小組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球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滾下,頻閃照相機(jī)記錄了小球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1)該實驗的原理:;(2)如果頻閃照相機(jī)每隔0.2s拍攝一次,并測得sAB=10cm,sBC=30cm,則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為m/s;(3)如圖所示,能說明小球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圖像是()A. B. C. D.(4)小球在AD段運動過程中,經(jīng)過時間中點時的速度為,經(jīng)過路程中點時的速度為,則(選填“>”“<”或“=”)。7.(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分別測出小車到達(dá)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實驗原理是;(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便于測量時間,應(yīng)(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3)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從A點到C點的路程;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由實驗可知小車下滑做的是。(選填“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8.(23-24八年級下·廣東江門·期中)小明利用如題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中已經(jīng)標(biāo)出,圖中上方是小車運動到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h∶min∶s”)(1)該實驗的原理是:;(2)實驗中用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用測量小車通過該路程所用的時間(填測量工具);(3)小車從A處運動到B處所用的時間是s;小車從A處到C處所做的運動是(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4)實驗中應(yīng)使斜面的傾斜程度較小,目的是方便測量小車運動的。9.(24-25八年級下·山東臨沂·期中)2023年12月8日“濟(jì)鄭高鐵”的通車,實現(xiàn)了山東高鐵對全省各市的全面覆蓋,同時山東高速鐵路運營里程躍居全國第1位。G4621次列車從濟(jì)南到鄭州行駛里程為350km,該次列車從濟(jì)南早上8∶30出發(fā)開往鄭州,在當(dāng)日11∶00到達(dá)鄭州,求:(1)列車從濟(jì)南開往鄭州的平均速度;(2)已知該列車途徑聊城,自濟(jì)南到聊城距離為105km,請預(yù)估列車從濟(jì)南到聊城所需要的時間;(3)若列車長為200m,以40m/s的速度通過黃河大橋,列車完全通過大橋用時65s,求黃河大橋的長度是多少。10.(24-25八年級下·湖北武漢·期中)如圖甲所示測量長度的工具叫滾尺,多用于跑道、農(nóng)業(yè)等道路測量。滾尺主要由計數(shù)器和滾輪組成,當(dāng)滾輪沿著路徑滾動時,通過滾輪滾動的圈數(shù)可以得出路徑長度,長度在計數(shù)器上直接顯示。某同學(xué)想利用滾尺和秒表,測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1)該同學(xué)將滾尺和秒表的示數(shù)清零后,推動滾尺,秒表同時計時,測出某次步行的路程和時間分別如圖乙、丙所示,本次步行的距離為m,時間為s,步行的平均速度為m/s。(2)若該滾尺的滾輪直徑為D,用s表示滾尺測出的距離,則上述測量中輪子滾過的圈數(shù)n=(用字母表示)。長期使用后,滾尺的滾輪磨損嚴(yán)重將會導(dǎo)致測量出的步行速度(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键c3運動圖像(5題)11.(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甲、乙兩車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圖像如圖所示。若甲乙兩車運動的路程之比是3:4,則它們運動的時間之比是;以甲為參照物,乙是(選填“向東”、“向西”或“靜止”)的。12.(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甲同學(xué)騎自行車去看望乙同學(xué),得知消息后,乙同學(xué)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車返回。整個過程他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據(jù)圖可知(

)A.整個過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1.5倍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來3倍 D.兩人在時相遇13.(24-25八年級下·甘肅天水·期中)甲、乙兩同學(xué)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正確的是()A.在0~10s內(nèi),甲同學(xué)比乙同學(xué)運動得快B.在0~10s內(nèi),乙同學(xué)的速度為20m/sC.在10~20s內(nèi),乙同學(xué)做勻速運動D.兩同學(xué)在距離出發(fā)點100m處相遇14.(21-22八年級下·黑龍江綏化·期中)如圖(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時刻,甲、乙兩車相距s,經(jīng)過時間t后,兩車距離變?yōu)閟1(s1<s)。兩車的s-t圖象如圖(b)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

)A.圖(b)中的圖線II表示的是甲車的運動情況B.圖(b)中的t0時刻表示甲、乙兩車此時的速度相等C.甲乙兩車在開始計時時在同一位置D.t時刻可能在圖(b)中的t0時刻之前15.(24-25八年級下·重慶·期中)如圖甲所示的無人快遞派送車已應(yīng)用于很多城市,某次該車從快遞驛站出發(fā),到第一個派送點??坎⒌却〖?。完成任務(wù)后,接著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第10min到達(dá)第二個派送點。前10min的路程s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求:(1)1~5min派送車的速度v1為多少m/s?(2)5~8min派送車的速度v2為多少m/s?(3)前10min無人快遞車的平均速度v為多少m/s?考點4運動示意圖(5題)16.(24-25八年級下·湖北武漢·期中)如圖是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的示意圖。根據(jù)圖中信息有下列一些說法:①甲、乙兩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②乙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③在前20s,甲車的平均速度比乙車大④在最后10s的階段,乙車的平均速度比甲車的平均速度快你認(rèn)為正確的說法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24-25八年級下·北京·期中)(1)如圖所示,在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dá)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①該實驗原理是;②除了圖中已有的器材以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③為了計時更準(zhǔn)確,應(yīng)(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2)某物體的運動軌跡被頻閃相機(jī)拍下(每隔0.02s發(fā)生一次曝光留下物體影像),如圖所示。若物體以5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坐標(biāo)系中作圖表示相對應(yīng)的圖像。18.(24-25八年級下·安徽合肥·期中)在測量紙錐下落速度的實驗中,小強用每隔0.25s拍照一次的照相機(jī),拍得如圖所示的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紙錐從E到F下落的平均速度是B.紙錐運動的時間C.紙錐從A到F下落的速度一直變大D.若換成錐角更小的紙錐,從相同的高度下落,其平均速度減小19.(24-25八年級下·貴州·期中)小亮和小敏家在同一個小區(qū),他們所居住的小區(qū)離學(xué)校有2km。一天早上,小亮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學(xué),出發(fā)5min后,小敏騎著自行車以10km/h的速度沿小亮上學(xué)的方向騎車去追小亮,5min后追上了小亮。請在圖中畫出從小亮出發(fā)直到和小敏相遇過程中兩人運動的大致s-t圖像。20.(24-25八年級下·山東濟(jì)寧·階段練習(xí))將氣球吹大,用夾子把口封緊,剪取6段吸管,用膠帶把它固定在氣球上。將一根細(xì)繩穿過吸管水平拉直,兩端固定。把氣球封口的夾子松開,氣體向后噴出,氣球向前運動,運動過程中氣球與吸管保持相對靜止。如圖所示是氣球運動時每隔0.5s的頻閃照片,則氣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過程中做(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AB之間為1.5m,則氣球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m/s??键c5機(jī)械運動的分類(5題)21.(24-25八年級下·湖北武漢·期中)某同學(xué)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讓小球從A點由靜止開始沿斜面運動,并記錄小球在A、B、C三個位置的時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小球在斜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B.小球在AB段通過的路程是25cmC.小球在AC段運動的平均速度是0.5m/sD.小球在AC段運動過程中,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0.25m/s22.(24-25八年級下·河南開封·期中)一輛小車自帶墨水裝置,將其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紙帶上,小車每隔相等的時間t滴一滴墨水。當(dāng)小車向左做直線運動時,在紙帶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況如圖所示。結(jié)合圖片上的墨滴進(jìn)行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車做加速運動 B.小車做減速運動C.小車運動的總時間是7t D.小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23.(24-25八年級下·河南駐馬店·期中)下圖是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圖像得,甲、乙兩車速度之比為4:9B.甲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乙車需行駛3小時C.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D.若它們相對地面均向東行駛,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東行駛24.(24-25八年級下·湖南永州·期中)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向右行駛,如圖所示記錄了兩輛汽車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路程的情況,其中(選填“甲”或“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前10s時間內(nèi),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向(選填“左”或“右”)行駛。25.(24-25八年級下·河南洛陽·期中)用“頻閃攝影”可記錄物體間隔相同時間的不同位置,如圖所示是甲、乙兩個網(wǎng)球從位置a運動到位置b時的頻閃照片。由照片可知:(選填“甲”或“乙”)網(wǎng)球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每隔0.02s曝光一次,則甲網(wǎng)球所用的時間為s,甲、乙兩球在此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為??键c6追及、相遇及行程類問題(5題)26.(24-25八年級下·甘肅慶陽·期中)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速度,下表是由重慶西站開往昆明南站的某次高鐵列車的運行時刻表。站名重慶西貴陽北富源北昆明南到站時間—09:4311:0611:55發(fā)車時間07:4309:4811:08—里程/km—347630810(1)求列車全程運行的時間。(2)求列車從重慶西到貴陽北的平均速度。(3)若該高鐵列車車身長200m,在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列車完全通過一個隧道所用的時間是40s,求隧道的長度。27.(24-25八年級下·黑龍江雙鴨山·期中)汽車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發(fā)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不能立即停車。研究發(fā)現(xiàn),司機(jī)從看到情況到踩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yīng)時間;在反應(yīng)時間內(nèi)汽車要保持原速前進(jìn)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yīng)距離;從踩剎車到車停止,汽車還要前進(jìn)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如圖所示下表是一個機(jī)警的司機(jī)駕駛一輛保養(yǎng)得很好的汽車,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時,測得的反應(yīng)距離和制動距離。原行駛速度反應(yīng)距離制動距離72122010818441442474(1)利用上表數(shù)據(jù),算出該司機(jī)的反應(yīng)時間大約是s;(2)由這個測試可見,是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3)若原行駛速度為時,司機(jī)制動過程所用時間為,試求從司機(jī)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完全停止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m/s?(要求:寫出計算過程,包括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和結(jié)果)(4)下圖的兩個交通標(biāo)志牌的含義是什么?(5)按交通規(guī)則要求,從交通標(biāo)志牌的地方到集賢最少需要多少分鐘?(要求:寫出計算過程,包括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和結(jié)果)28.(24-25八年級下·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期中)如圖甲所示,馬路為雙向兩車道,小車A和小車B在馬路上相向而行,小車B向左運動。如圖乙是小車A和小車B的路程隨著時間變化的圖像,第15s末兩車正好相遇。(小車均可看成長方體)(1)小車A的速度是多少m/s?(2)如圖乙所示,小車A和小車B在第10s末時相距多少m?(3)如圖丙所示,每一條道均為6m寬,一行人正開始以2m/s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橫穿馬路,長度為5m、寬度為2m的小車C此時也在向正前方做勻速直線運動,且距離人的行走路線25m,小車C始終行駛在該車道的中間,為了使行人安全通過,小車C的行駛速度的范圍是多少?29.(24-25八年級下·山西呂梁·期中)深中通道是世界級“橋、島、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主線長24km,其中海底隧道部分長6845m,主線限速為100km/h,如圖所示。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當(dāng)汽車以最高限速行駛,通過深中通道全程需要多少時間?(2)若一輛汽車通過海底隧道耗時4min,請通過計算說明該車是否超速。(3)一車隊以82km/h的速度完全通過通道主線,所用時間為0.3h,該車隊的長度為多少m?30.(23-24八年級下·四川達(dá)州·期中)一列車長300m的火車,用15m/s的速度勻速完全通過一個隧道,用了1min10s,則隧道的長度是m。

專題05速度相關(guān)問題考查方向?重、難點?標(biāo)注說明?速度的定義與公式理解速度的物理意義()重點(需掌握“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的本質(zhì),避免公式變形錯誤)?速度單位換算m/s與km/h的換算關(guān)系??紵狳c(易錯點:1m/s=3.6km/h的推導(dǎo)與應(yīng)用)?勻速直線運動的判斷勻速與變速的區(qū)分重點(結(jié)合s-t圖像或v-t圖像判斷,如“勻速”要求速度大小方向均不變)?平均速度的計算總路程/總時間的應(yīng)用難點(易錯點:往返運動、分段運動中平均速度≠速度平均值)?速度公式的應(yīng)用公式變形(s=vt、)常考熱點(如火車過橋問題、追擊相遇問題,需注意隱含條件)?圖像分析s-t圖像與v-t圖像的物理意義重點(難點:區(qū)分斜率含義,如s-t圖像斜率表速度,v-t圖像斜率表加速度)?實驗:測量平均速度實驗步驟與數(shù)據(jù)處理??紵狳c(需掌握斜面坡度調(diào)整、秒表讀數(shù)、多次測量取平均的目的)?生活中的速度估算實際問題的物理建模一般考點(如短跑運動員速度、聲音傳播時間等估算,注意單位統(tǒng)一)TOC\o"1-3"\h\u1.高頻易錯點:單位換算錯誤(如將72km/h直接寫作20m/s,忽略3.6倍關(guān)系)?;煜捌骄俣取迸c“速度的平均值”(如上山速度4m/s,下山速度6m/s,全程平均速度≠5m/s)。圖像題中誤將s-t曲線的切線方向當(dāng)作速度方向(僅直線運動可用)。2.核心能力要求:熟練公式變形及多過程問題的分段分析(如“前半程用v1,后半程用v2”求全程平均速度)。結(jié)合圖像解決動態(tài)問題(如通過s-t圖像交點判斷相遇時刻)。3.實驗類重點:實驗中斜面坡度較小的原因(延長運動時間,減小測量誤差)。金屬片的作用(確定小車到達(dá)終點的位置,便于計時)。4.生活應(yīng)用難點:追擊問題中相對速度的理解(如A追B時,實際速度為vA-vB)?;疖囘^橋問題中“總路程=橋長+車長”的隱含條件。建議結(jié)合經(jīng)典例題(如“火車過橋”“龜兔賽跑分段分析”“s-t圖像中多物體運動比較”)強化公式與圖像的綜合應(yīng)用能力??键c1速度(5題)1.(24-25八年級下·廣西百色·期中)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的物理量。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它們的運動時間之比是1∶3,運動路程之比是4∶1,則它們的速度之比是?!敬鸢浮靠炻?2∶1【解析】[1]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體運動得比較快。[2]它們的速度之比是2.(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在“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一課的學(xué)習(xí)中,小明同學(xué)完成了以下操作:(1)如圖甲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圓形物體的直徑,讀數(shù)為。(2)如圖乙所示,用秒表測物體運動的時間,秒表的讀數(shù)為。(3)人們利用磁浮原理制成了磁浮高速列車,如圖所示。某磁浮列車的設(shè)計速度為,合?!敬鸢浮?1)1.20;(2)217.5;(3)120【解析】(1)如圖,物體直徑的左端與2.00cm處對齊,右端與3.20cm處對齊,物體的直徑為d=3.20cm-2.00cm=1.20cm(2)如圖,秒表小盤指針示數(shù)為3min,接近4min,大盤示數(shù)為37.5s,秒表讀數(shù)為了t=3min37.5s=217.5s(3)列車的速度為3.(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打靶時,靶子到打靶人之間的距離是680m,從子彈離開槍口后經(jīng)過2.5s打靶人聽到子彈擊中靶的聲音,若空氣阻力不計,則子彈離開槍口時的速度為m/s。(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答案】1360【解析】由可得,子彈擊中靶后到打靶人聽到聲音所用的時間子彈離開槍口到擊中靶的時間則子彈離開槍口時的速度4.(24-25八年級下·新疆喀什·期中)小明爸爸開車在某段公路上行駛的過程中,看到前方標(biāo)識(如圖所示),為了不違反交通規(guī)則,小明爸爸開車到拜城的時間()A.不應(yīng)超過30min B.不應(yīng)超過50minC.不應(yīng)少于30min D.不應(yīng)少于50min【答案】C【解析】由交通標(biāo)志牌可知,此路段限速60km/h,此處到拜城的路程為30km,由速度公式可知,路程相同時,以最大限速通過時間最短。當(dāng)實際通過時間大于或等于最短時間時不會超速,即實際通過時間要不少于最短時間,這最短時間故選C。5.(24-25八年級下·新疆喀什·期中)甲、乙兩輛汽車行駛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車上的乘客看到路邊的樹木在向東運動,乙車司機(jī)看見甲車在向東運動。若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向(選填“東”或“西”,下同)運動,乙車向運動,v甲v乙(選填“>”、“=”或“<”)?!敬鸢浮课魑?lt;【解析】[1]由于路邊的樹木與地面之間沒有位置變化,是相對靜止的,所以甲車上的乘客看到路邊的樹木向東運動,說明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是向西運動。[2][3]以地面為參照物,甲車是向西運動,而乙車司機(jī)看到甲車向東運動,故以地面為參照物,乙車是也向西運動,但速度比甲車快,即v甲<v乙??键c2平均速度(5題)6.(24-25八年級下·廣西百色·期中)某實驗小組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球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滾下,頻閃照相機(jī)記錄了小球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1)該實驗的原理:;(2)如果頻閃照相機(jī)每隔0.2s拍攝一次,并測得sAB=10cm,sBC=30cm,則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為m/s;(3)如圖所示,能說明小球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圖像是()A. B. C. D.(4)小球在AD段運動過程中,經(jīng)過時間中點時的速度為,經(jīng)過路程中點時的速度為,則(選填“>”“<”或“=”)?!敬鸢浮?1)(2)1.51(3)B(4)<【解析】(1)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根據(jù)得到平均速度,實驗原理是。(2)[1]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2]AC段的距離sAC=sAB+sBC=10cm+30cm=40cm=0.4mAC段所用的時間tAC=tAB+tBC=0.2s+0.2s=0.4s則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3)由圖可知,在相同時間,小球運動的距離間隔越來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運動。A.圖中隨著時間增加,速度不變,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圖中隨著時間增加,速度不斷增大,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故B符合題意;C.圖中隨著時間增加,速度不斷減小,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D.圖中隨著時間增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4)在相同時間,小球運動的距離間隔越來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運動,即小球的速度越來越大,小球經(jīng)過AD的上半段的時間比經(jīng)過AD下半段的時間要更長,小球在時間tAD中點的位置在AD的上半段路程上,所以v1<v2。7.(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如圖所示是“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實驗時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滑下,分別測出小車到達(dá)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實驗原理是;(2)實驗時,為了使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時間長些,便于測量時間,應(yīng)(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3)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從A點到C點的路程;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由實驗可知小車下滑做的是。(選填“勻速直線運動”或“變速直線運動”)【答案】(1)(2)減小(3)380.00.16變速直線運動【解析】(1)測量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通過速度公式計算出平均速度,所以實驗原理是。(2)傾斜角度越小,小車運動時間越長,便于測量小車的時間,故可以減小斜面的傾斜的角度從而延長時間,便于測量小車的運動時間。(3)[1]圖中小車從A點運動到B點所用時間為[2]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小車從A點到C點的路程為[3]小車在AC段所用的時間為小車在AC段的平均速度為[4]據(jù)圖可知,小車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路程相同,上半段所用的時間大于下半段所用的時間,根據(jù)可知,小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說明小車在斜面上做變速直線運動。8.(23-24八年級下·廣東江門·期中)小明利用如題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中已經(jīng)標(biāo)出,圖中上方是小車運動到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h∶min∶s”)(1)該實驗的原理是:;(2)實驗中用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用測量小車通過該路程所用的時間(填測量工具);(3)小車從A處運動到B處所用的時間是s;小車從A處到C處所做的運動是(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4)實驗中應(yīng)使斜面的傾斜程度較小,目的是方便測量小車運動的?!敬鸢浮?1)(2)刻度尺秒表(3)3變速(4)時間【解析】(1)實驗中分別測量出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通過算出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即這個實驗的原理是。(2)[1][2]由實驗原理可知,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測量路程用刻度尺,測量時間用秒表,故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3)[1]小車從A處運動到B處所用的時間為tAB=10∶35∶03-10∶35∶00=3s。[2]由圖可知,B為AC的中點,sAB=sAC,小車從A處運動到B處所用的時間為tAB=3s,小車從B處運動到C處所用的時間為tBC=10∶35∶05-10∶35∶03=2sAB段和BC段路程相等,但BC段所用的時間短,根據(jù)可知,AB段和BC段運動的速度不相等,所以小車從A處到C處所做的運動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而是做變速直線運動。(4)實驗中,如果斜面的坡度較大,小車會很快滑到底端,不便于計時,所以為了方便計時,應(yīng)使斜面的坡度較小,這樣小車運動的速度較慢,記錄時間較準(zhǔn)確。9.(24-25八年級下·山東臨沂·期中)2023年12月8日“濟(jì)鄭高鐵”的通車,實現(xiàn)了山東高鐵對全省各市的全面覆蓋,同時山東高速鐵路運營里程躍居全國第1位。G4621次列車從濟(jì)南到鄭州行駛里程為350km,該次列車從濟(jì)南早上8∶30出發(fā)開往鄭州,在當(dāng)日11∶00到達(dá)鄭州,求:(1)列車從濟(jì)南開往鄭州的平均速度;(2)已知該列車途徑聊城,自濟(jì)南到聊城距離為105km,請預(yù)估列車從濟(jì)南到聊城所需要的時間;(3)若列車長為200m,以40m/s的速度通過黃河大橋,列車完全通過大橋用時65s,求黃河大橋的長度是多少?!敬鸢浮?1)140km/h;(2)0.75h;(3)2400m【解析】(1)此次列車從濟(jì)南到鄭州需要的時間t=11∶00-8∶30=2h30min=2.5h從濟(jì)南到鄭州行駛里程為350km,列車從濟(jì)南開往鄭州的平均速度為(2)自濟(jì)南到聊城距離為105km,列車從濟(jì)南到聊城所需要的時間(3)列車通過大橋所行駛的路程s′=v′t′=40m/s×65s=2600m大橋的長度L橋=s′-L車=2600m-200m=2400m10.(24-25八年級下·湖北武漢·期中)如圖甲所示測量長度的工具叫滾尺,多用于跑道、農(nóng)業(yè)等道路測量。滾尺主要由計數(shù)器和滾輪組成,當(dāng)滾輪沿著路徑滾動時,通過滾輪滾動的圈數(shù)可以得出路徑長度,長度在計數(shù)器上直接顯示。某同學(xué)想利用滾尺和秒表,測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1)該同學(xué)將滾尺和秒表的示數(shù)清零后,推動滾尺,秒表同時計時,測出某次步行的路程和時間分別如圖乙、丙所示,本次步行的距離為m,時間為s,步行的平均速度為m/s。(2)若該滾尺的滾輪直徑為D,用s表示滾尺測出的距離,則上述測量中輪子滾過的圈數(shù)n=(用字母表示)。長期使用后,滾尺的滾輪磨損嚴(yán)重將會導(dǎo)致測量出的步行速度(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敬鸢浮?1)60.650.51.2m/s(2)偏大【解析】(1)[1]由圖乙可知,計數(shù)器顯示精度為0.1m,其距離為s=60.6m。[2]測量時間時,根據(jù)分鐘盤,指針位置在0到1分鐘中間,靠近1,讀取秒鐘盤示數(shù)時超過30秒,結(jié)合秒鐘指針位置為50.5秒,所用時間為t=50.5s。[3]該段時間內(nèi)他步行的平均速度為(2)[1]已知該滾尺的直徑為D,則該滾尺的周長為L=πD,則上述測量中輪子滾過的圈數(shù)為[2]滾尺的滾輪磨損嚴(yán)重,滾輪轉(zhuǎn)過的圈數(shù)增多,所測得的路程大于實際路程,由知道,測量的步行速度會偏大??键c3運動圖像(5題)11.(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甲、乙兩車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圖像如圖所示。若甲乙兩車運動的路程之比是3:4,則它們運動的時間之比是;以甲為參照物,乙是(選填“向東”、“向西”或“靜止”)的?!敬鸢浮?∶2向西【解析】[1]由圖得,甲乙均做勻速直線運動,甲的速度為乙的速度為若甲乙兩車運動的路程之比是3∶4,由得,它們運動的時間之比是[2]甲、乙兩車同時同地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為參照物,乙向西運動。12.(22-23八年級下·四川遂寧·期中)甲同學(xué)騎自行車去看望乙同學(xué),得知消息后,乙同學(xué)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車返回。整個過程他們的位置與時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據(jù)圖可知(

)A.整個過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1.5倍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來3倍 D.兩人在時相遇【答案】D【解析】A.由圖得,整個過程甲乙運動的時間相同,甲運動的路程為4km,乙運動的路程為2km,由得,整個過程甲乙的平均速度比為即整個過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故A不符合題意;B.相遇前甲的速度為乙的速度為則即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故B不符合題意;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則即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來2倍,故C不符合題意;D.由圖得,兩人在的位置相同,所以兩人在10min時相遇,故D符合題意。故選D。13.(24-25八年級下·甘肅天水·期中)甲、乙兩同學(xué)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正確的是()A.在0~10s內(nèi),甲同學(xué)比乙同學(xué)運動得快B.在0~10s內(nèi),乙同學(xué)的速度為20m/sC.在10~20s內(nèi),乙同學(xué)做勻速運動D.兩同學(xué)在距離出發(fā)點100m處相遇【答案】D【解析】AB.在0~10s內(nèi),甲乙兩同學(xué)均做勻速直線運動,甲同學(xué)100m用時為15s,速度為乙同學(xué)的速度為故甲同學(xué)比乙同學(xué)運動得慢,故AB錯誤;C.在10~20s內(nèi),乙同學(xué)運動的路程為0,則乙為靜止?fàn)顟B(tài)。故C錯誤;D.兩同學(xué)在距離出發(fā)點100m處行駛的路程和時間均相同,即在100m處兩同學(xué)相遇,故D正確。故選D。14.(21-22八年級下·黑龍江綏化·期中)如圖(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時刻,甲、乙兩車相距s,經(jīng)過時間t后,兩車距離變?yōu)閟1(s1<s)。兩車的s-t圖象如圖(b)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

)A.圖(b)中的圖線II表示的是甲車的運動情況B.圖(b)中的t0時刻表示甲、乙兩車此時的速度相等C.甲乙兩車在開始計時時在同一位置D.t時刻可能在圖(b)中的t0時刻之前【答案】ABC【解析】A.由題和圖(a)可知,甲、乙兩車最初的位置不同,乙車在前,甲車在后,甲、乙兩車相距s;由圖(b)可知,兩車同時出發(fā),在0~t0時間內(nèi),兩車的距離逐漸減小,并在t0時刻相遇,說明是甲車的速度快,由s-t圖象可知,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斜線的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快,故圖線I表示甲車的運動情況,故A錯誤,符合題意;B.圖(b)中的t0時刻表示甲、乙兩車在t0時刻通過的路程相同,故B錯誤,符合題意;C.由題和圖(b)可知,甲、乙兩車在開始計時間,相距s,不在同一位置,故C錯誤,符合題意;D.由A項解答可知,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由題可知,經(jīng)過時間t后,兩車間距離變?yōu)閟1(s1<s),故有兩種可能:一是甲車尚未追上乙車,二是甲車超過乙車;所以,t時刻可能在圖(b)中的t0時刻之前,也可能在t0時刻之后,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BC。15.(24-25八年級下·重慶·期中)如圖甲所示的無人快遞派送車已應(yīng)用于很多城市,某次該車從快遞驛站出發(fā),到第一個派送點??坎⒌却〖?。完成任務(wù)后,接著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第10min到達(dá)第二個派送點。前10min的路程s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求:(1)1~5min派送車的速度v1為多少m/s?(2)5~8min派送車的速度v2為多少m/s?(3)前10min無人快遞車的平均速度v為多少m/s?【答案】(1)2m/s;(2)0m/s;(3)2m/s【解析】(1)由圖乙可知,1~5min內(nèi)派送車通過的路程為1~5min派送車的速度v1為(2)由圖乙可知,5~8min內(nèi)派送車靜止不動,因此速度為0。(3)由圖乙可知,前10min派送車通過的路程為前10min無人快遞車的平均速度v為考點4運動示意圖(5題)16.(24-25八年級下·湖北武漢·期中)如圖是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的示意圖。根據(jù)圖中信息有下列一些說法:①甲、乙兩車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②乙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③在前20s,甲車的平均速度比乙車大④在最后10s的階段,乙車的平均速度比甲車的平均速度快你認(rèn)為正確的說法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①由圖可知,甲車每經(jīng)過10s通過的路程為150m,所以是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每經(jīng)過10s通過的路程越來越長,因此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故①錯誤;②乙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故②正確;③在前20s,甲車的平均速度為在前20s,乙車的平均速度為所以在前20s,甲車的平均速度比乙車大,故③正確;④在最后10s的階段,乙車的平均速度為而甲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最后10s的階段,甲車的平均速度仍為15m/s,所以在最后10s的階段,乙車的平均速度比甲車的平均速度快5m/s,故④正確。所以正確的說法有②③④。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7.(24-25八年級下·北京·期中)(1)如圖所示,在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dá)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①該實驗原理是;②除了圖中已有的器材以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③為了計時更準(zhǔn)確,應(yīng)(選填“增大”或“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2)某物體的運動軌跡被頻閃相機(jī)拍下(每隔0.02s發(fā)生一次曝光留下物體影像),如圖所示。若物體以5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坐標(biāo)系中作圖表示相對應(yīng)的圖像?!敬鸢浮?1)停表減小(2)【解析】(1)[1]速度的測量是通過測量路程與時間,利用速度公式計算出來的,屬于間接測量,故實驗的原理為。[2]速度的測量是通過測量路程與時間間接計算出來的,故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3]時間太短測量的誤差會較大,故斜面應(yīng)減小傾斜角度,小車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更慢,時間更長,有利于測量時間。(2)每隔0.02s小球運動的距離為即每增加0.02s路程增加10cm,可以依次描出0.02s、0.04s、0.06s對應(yīng)的路程10cm、20cm、30cm,用直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18.(24-25八年級下·安徽合肥·期中)在測量紙錐下落速度的實驗中,小強用每隔0.25s拍照一次的照相機(jī),拍得如圖所示的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紙錐從E到F下落的平均速度是B.紙錐運動的時間C.紙錐從A到F下落的速度一直變大D.若換成錐角更小的紙錐,從相同的高度下落,其平均速度減小【答案】A【解析】A.由圖可知紙錐從E到F下落的距離為20.0cm,則下落的平均速度為故A正確;B.由題可知照相機(jī)每隔0.25s拍照一次,所以紙錐運動的時間,故B錯誤;C.由圖可知,A到D在相同時間內(nèi)下落的距離逐漸增大,做加速運動;DE段和EF段距離相等,時間也相等,所以從D點開始紙錐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D.換成錐角更小的紙錐,在下落過程中紙錐所受空氣阻力減小,如果從相同的高度下落,紙錐的平均速度會增大,故D錯誤。故選A。19.(24-25八年級下·貴州·期中)小亮和小敏家在同一個小區(qū),他們所居住的小區(qū)離學(xué)校有2km。一天早上,小亮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學(xué),出發(fā)5min后,小敏騎著自行車以10km/h的速度沿小亮上學(xué)的方向騎車去追小亮,5min后追上了小亮。請在圖中畫出從小亮出發(fā)直到和小敏相遇過程中兩人運動的大致s-t圖像?!敬鸢浮俊窘馕觥坑深}意知,小敏5min追上小亮所走的路程等于小亮在10min內(nèi)所走的路程,大小為故畫出從小亮出發(fā)直到和小敏相遇過程中兩人運動的大致s-t圖像如下:20.(24-25八年級下·山東濟(jì)寧·階段練習(xí))將氣球吹大,用夾子把口封緊,剪取6段吸管,用膠帶把它固定在氣球上。將一根細(xì)繩穿過吸管水平拉直,兩端固定。把氣球封口的夾子松開,氣體向后噴出,氣球向前運動,運動過程中氣球與吸管保持相對靜止。如圖所示是氣球運動時每隔0.5s的頻閃照片,則氣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過程中做(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AB之間為1.5m,則氣球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為m/s?!敬鸢浮孔兯?.75【解析】[1]由圖得,相同時間間隔,氣球運動的路程不同,則氣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過程中做變速直線運動。[2]氣球從A位置運動到B位置,即AB之間距離s=1.5m,時間為則氣球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考點5機(jī)械運動的分類(5題)21.(24-25八年級下·湖北武漢·期中)某同學(xué)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速度。讓小球從A點由靜止開始沿斜面運動,并記錄小球在A、B、C三個位置的時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小球在斜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B.小球在AB段通過的路程是25cmC.小球在AC段運動的平均速度是0.5m/sD.小球在AC段運動過程中,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0.25m/s【答案】A【解析】AB.從圖中可知,小球從A到B用時1s,從B到C用時也是1s;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小球在AB段的路程在BC段的路程為即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不相等,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可知小球在斜面上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符合題意,B正確,不符合題意;C.在AC段的路程為時間,則AC段的平均速度為,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小車AB段的平均速度小車BC段的平均速度則小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速度變大,因為小車在AB段的速度是0.25m/s,所以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0.25m/s,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22.(24-25八年級下·河南開封·期中)一輛小車自帶墨水裝置,將其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紙帶上,小車每隔相等的時間t滴一滴墨水。當(dāng)小車向左做直線運動時,在紙帶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況如圖所示。結(jié)合圖片上的墨滴進(jìn)行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小車做加速運動 B.小車做減速運動C.小車運動的總時間是7t D.小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BC【解析】由題知,紙帶上任意相鄰兩個“滴痕”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ABD.由圖象中紙帶上“滴痕”的軌跡可以發(fā)現(xiàn),每個時間間隔(相同的時間)內(nèi)小車的路程越來越小,所以小車的運動速度越來越小,故小車做減速運動,故B正確,AD錯誤;C.小車運動的時間為,故C正確。故選BC。23.(24-25八年級下·河南駐馬店·期中)下圖是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駛的路程與時間()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圖像得,甲、乙兩車速度之比為4:9B.甲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乙車需行駛3小時C.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D.若它們相對地面均向東行駛,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東行駛【答案】C【解析】AC.由圖像得,路程和時間成正比,即甲乙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dāng)時,,當(dāng)時,,則甲車的速度為則乙車的速度為甲、乙兩車速度之比為故,故A錯誤,C正確;B.甲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為甲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乙車需行駛的時間為故B錯誤;D.若它們相對地面均向東行駛,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西行駛,故D錯誤。故選C。24.(24-25八年級下·湖南永州·期中)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向右行駛,如圖所示記錄了兩輛汽車在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路程的情況,其中(選填“甲”或“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前10s時間內(nèi),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是向(選填“左”或“右”)行駛?!敬鸢浮考鬃蟆窘馕觥縖1]由圖示知,甲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相等的,所以甲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乙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越來越大,做加速運動。[2]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向右行駛,在前10s時間內(nèi),甲車走了300m,乙車走了200m,甲的速度比乙的快,以甲車為參照物,乙向后退,乙車是向左行駛。25.(24-25八年級下·河南洛陽·期中)用“頻閃攝影”可記錄物體間隔相同時間的不同位置,如圖所示是甲、乙兩個網(wǎng)球從位置a運動到位置b時的頻閃照片。由照片可知:(選填“甲”或“乙”)網(wǎng)球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若每隔0.02s曝光一次,則甲網(wǎng)球所用的時間為s,甲、乙兩球在此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為?!敬鸢浮考?.13∶5【解析】[1]相同的時間內(nèi),甲網(wǎng)球通過的路程都相等,所以甲網(wǎng)球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相同的時間內(nèi),乙網(wǎng)球通過的路程是不斷變大的,所以乙網(wǎng)球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2]從位置a到位置b,甲所用的時間[3]甲乙網(wǎng)球通過的路程相等,乙網(wǎng)球從位置a到位置b所用的時間甲、乙兩球在此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為考點6追及、相遇及行程類問題(5題)26.(24-25八年級下·甘肅慶陽·期中)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速度,下表是由重慶西站開往昆明南站的某次高鐵列車的運行時刻表。站名重慶西貴陽北富源北昆明南到站時間—09:4311:0611:55發(fā)車時間07:4309:4811:08—里程/km—347630810(1)求列車全程運行的時間。(2)求列車從重慶西到貴陽北的平均速度。(3)若該高鐵列車車身長200m,在途中以108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列車完全通過一個隧道所用的時間是40s,求隧道的長度?!敬鸢浮?1)4.2h;(2)173.5km/h;(3)1000m【解析】(1)由表中信息可知,列車全程運行的時間為(2)列車從重慶西到貴陽北行駛的時間為列車從重慶西到貴陽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