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學習筆記.ppt_第1頁
JVM學習筆記.ppt_第2頁
JVM學習筆記.ppt_第3頁
JVM學習筆記.ppt_第4頁
JVM學習筆記.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JVM學習筆記(一)-基本結構,從Java平臺的邏輯結構上來看,我們可以從下圖來了解JVM: 從下圖能清晰看到Java平臺包含的各個邏輯模塊,也能了解到JDK與JRE的區(qū)別:,對于JVM自身的物理結構,我們可以從下圖鳥瞰一下:,對于JVM的學習,在我看來這么幾個部分最重要: Java代碼編譯和執(zhí)行的整個過程 JVM內存管理及垃圾回收機制 下面將這兩個部分進行詳細學習,JVM學習筆記(二)-Java代碼編譯和執(zhí)行的整個過程,Java代碼編譯是由Java源碼編譯器來完成,流程圖如下所示:,Java字節(jié)碼的執(zhí)行是由JVM執(zhí)行引擎來完成,流程圖如下所示:,Java代碼編譯和執(zhí)行的整個過程包含了以下三個

2、重要的機制: Java源碼編譯機制 類加載機制 類執(zhí)行機制,Java源碼編譯機制,Java 源碼編譯由以下三個過程組成: 分析和輸入到符號表 注解處理 語義分析和生成class文件 流程圖如下所示:,最后生成的class文件由以下部分組成: 結構信息。包括class文件格式版本號及各部分的數(shù)量與大小的信息 元數(shù)據(jù)。對應于Java源碼中聲明與常量的信息。包含類/繼承的超類/實現(xiàn)的接口的聲明信息、域與方法聲明信息和常量池 方法信息。對應Java源碼中語句和表達式對應的信息。包含字節(jié)碼、異常處理器表、求值棧與局部變量區(qū)大小、求值棧的類型記錄、調試符號信息,類加載機制,JVM的類加載是通過ClassL

3、oader及其子類來完成的,類的層次關系和加載順序可以由下圖來描述:,1)Bootstrap ClassLoader 負責加載$JAVA_HOME中jre/lib/rt.jar里所有的class,由C+實現(xiàn),不是ClassLoader子類。 2)Extension ClassLoader 負責加載java平臺中擴展功能的一些jar包,包括$JAVA_HOME中jre/lib/*.jar或-Djava.ext.dirs指定目錄下的jar包。 3)App ClassLoader 負責記載classpath中指定的jar包及目錄中class。 4)Custom ClassLoader 屬于應用程序根

4、據(jù)自身需要自定義的ClassLoader,如tomcat、jboss都會根據(jù)j2ee規(guī)范自行實現(xiàn)ClassLoader。 加載過程中會先檢查類是否被已加載,檢查順序是自底向上,從Custom ClassLoader到BootStrap ClassLoader逐層檢查,只要某個classloader已加載就視為已加載此類,保證此類只所有ClassLoader加載一次。而加載的順序是自頂向下,也就是由上層來逐層嘗試加載此類。,類執(zhí)行機制,JVM是基于棧的體系結構來執(zhí)行class字節(jié)碼的。線程創(chuàng)建后,都會產生程序計數(shù)器(PC)和棧(Stack),程序計數(shù)器存放下一條要執(zhí)行的指令在方法內的偏移量,棧中

5、存放一個個棧幀,每個棧幀對應著每個方法的每次調用,而棧幀又是有局部變量區(qū)和操作數(shù)棧兩部分組成,局部變量區(qū)用于存放方法中的局部變量和參數(shù),操作數(shù)棧中用于存放方法執(zhí)行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結果。棧的結構如右圖所示:,JVM學習筆記(三)-內存管理和垃圾回收,JVM內存組成結構 JVM棧由堆、棧、本地方法棧、方法區(qū)等部分組成,結構圖如下所示:,1)堆:所有通過new創(chuàng)建的對象的內存都在堆中分配,其大小可以通過-Xmx和-Xms來控制。堆被劃分為新生代和舊生代,新生代又被進一步劃分為Eden和Survivor區(qū),最后Survivor由From Space和To Space組成,結構圖如下所示:,新生代:新建

6、的對象都是用新生代分配內存,Eden空間不足的時候,會把存活的對象轉移到Survivor中,新生代大小可以由-Xmn來控制,也可以用-XX:SurvivorRatio來控制Eden和Survivor的比例 。 舊生代:用于存放新生代中經過多次垃圾回收仍然存活的對象 2)棧:每個線程執(zhí)行每個方法的時候都會在棧中申請一個棧幀,每個棧幀包括局部變量區(qū)和操作數(shù)棧,用于存放此次方法調用過程中的臨時變量、參數(shù)和中間結果 3)本地方法棧:用于支持native方法的執(zhí)行,存儲了每個native方法調用的狀態(tài) 4)方法區(qū):存放了要加載的類信息、靜態(tài)變量、final類型的常量、屬性和方法信息。JVM用持久代(Pe

7、rmanet Generation)來存放方法區(qū),可通過-XX:PermSize和-XX:MaxPermSize來指定最小值和最大值,垃圾回收機制,JVM分別對新生代和舊生代采用不同的垃圾回收機制 新生代的GC: 新生代通常存活時間較短,因此基于Copying算法來進行回收,所謂Copying算法就是掃描出存活的對象,并復制到一塊新的完全未使用的空間中,對應于新生代,就是在Eden和From Space或To Space之間copy。新生代采用空閑指針的方式來控制GC觸發(fā),指針保持最后一個分配的對象在新生代區(qū)間的位置,當有新的對象要分配內存時,用于檢查空間是否足夠,不夠就觸發(fā)GC。當連續(xù)分配對

8、象時,對象會逐漸從eden到survivor,最后到舊生代,,用java visualVM來查看,能明顯觀察到新生代滿了后,會把對象轉移到舊生代,然后清空繼續(xù)裝載,當舊生代也滿了后,就會報outofmemory的異常,如下圖所示:,在執(zhí)行機制上JVM提供了串行GC(Serial GC)、并行回收GC(Parallel Scavenge)和并行GC(ParNew) 1)串行GC 在整個掃描和復制過程采用單線程的方式來進行,適用于單CPU、新生代空間較小及對暫停時間要求不是非常高的應用上,是client級別默認的GC方式,可以通過-XX:+UseSerialGC來強制指定 2)并行回收GC 在整個

9、掃描和復制過程采用多線程的方式來進行,適用于多CPU、對暫停時間要求較短的應用上,是server級別默認采用的GC方式,可用-XX:+UseParallelGC來強制指定,用-XX:ParallelGCThreads=4來指定線程數(shù) 3)并行GC 與舊生代的并發(fā)GC配合使用,舊生代的GC: 舊生代與新生代不同,對象存活的時間比較長,比較穩(wěn)定,因此采用標記(Mark)算法來進行回收,所謂標記就是掃描出存活的對象,然后再進行回收未被標記的對象,回收后對用空出的空間要么進行合并,要么標記出來便于下次進行分配,總之就是要減少內存碎片帶來的效率損耗。在執(zhí)行機制上JVM提供了串行GC(Serial MSC

10、)、并行GC(parallel MSC)和并發(fā)GC(CMS),具體算法細節(jié)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以上各種GC機制是需要組合使用的,指定方式由下表所示:,JVM學習筆記(四)-內存調優(yōu),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對JVM內存調優(yōu)的時候不能只看操作系統(tǒng)級別Java進程所占用的內存,這個數(shù)值不能準確的反應堆內存的真實占用情況,因為GC過后這個值是不會變化的,因此內存調優(yōu)的時候要更多地使用JDK提供的內存查看工具,比如JConsole和Java VisualVM。 對JVM內存的系統(tǒng)級的調優(yōu)主要的目的是減少GC的頻率和Full GC的次數(shù),過多的GC和Full GC是會占用很多的系統(tǒng)資源(主要是CPU),影

11、響系統(tǒng)的吞吐量。特別要關注Full GC,因為它會對整個堆進行整理,導致Full GC一般由于以下幾種情況: 舊生代空間不足 調優(yōu)時盡量讓對象在新生代GC時被回收、讓對象在新生代多存活一段時間和不要創(chuàng)建過大的對象及數(shù)組避免直接在舊生代創(chuàng)建對象 Pemanet Generation空間不足 增大Perm Gen空間,避免太多靜態(tài)對象 統(tǒng)計得到的GC后晉升到舊生代的平均大小大于舊生代剩余空間 控制好新生代和舊生代的比例 System.gc()被顯示調用 垃圾回收不要手動觸發(fā),盡量依靠JVM自身的機制,調優(yōu)手段主要是通過控制堆內存的各個部分的比例和GC策略來實現(xiàn),下面來看看各部分比例不良設置會導致什

12、么后果: 1)新生代設置過小 一是新生代GC次數(shù)非常頻繁,增大系統(tǒng)消耗;二是導致大對象直接進入舊生代,占據(jù)了舊生代剩余空間,誘發(fā)Full GC。 2)新生代設置過大 一是新生代設置過大會導致舊生代過?。ǘ芽偭恳欢ǎ?,從而誘發(fā)Full GC;二是新生代GC耗時大幅度增加;一般說來新生代占整個堆1/3比較合適。 3)Survivor設置過小 導致對象從eden直接到達舊生代,降低了在新生代的存活時間 4)Survivor設置過大 導致eden過小,增加了GC頻率 另外,通過-XX:MaxTenuringThreshold=n來控制新生代存活時間,盡量讓對象在新生代被回收,由上一篇博文JVM學習筆記

13、(三)-內存管理和垃圾回收可知新生代和舊生代都有多種GC策略和組合搭配,選擇這些策略對于我們這些開發(fā)人員是個難題,JVM提供兩種較為簡單的GC策略的設置方式: 1)吞吐量優(yōu)先 JVM以吞吐量為指標,自行選擇相應的GC策略及控制新生代與舊生代的大小比例,來達到吞吐量指標。這個值可由-XX:GCTimeRatio=n來設置 2)暫停時間優(yōu)先 JVM以暫停時間為指標,自行選擇相應的GC策略及控制新生代與舊生代的大小比例,盡量保證每次GC造成的應用停止時間都在指定的數(shù)值范圍內完成。這個值可由-XX:MaxGCPauseRatio=n來設置,最后匯總一下JVM常見配置,1、堆設置 1.-Xms:初始堆大

14、小 2.-Xmx:最大堆大小 3.-XX:NewSize=n:設置年輕代大小 4.-XX:NewRatio=n:設置年輕代和年老代的比值。如:為3,表示年輕代與年老代比值為1:3,年輕代占整個年輕代年老代和的1/4 5.-XX:SurvivorRatio=n:年輕代中Eden區(qū)與兩個Survivor區(qū)的比值。注意Survivor區(qū)有兩個。如:3,表示Eden:Survivor=3:2,一個Survivor區(qū)占整個年輕代的1/5 6.-XX:MaxPermSize=n:設置持久代大小,2、收集器設置 1.-XX:+UseSerialGC:設置串行收集器 2.-XX:+UseParallelGC:設置并行收集器 3.-XX:+UseParalledlOldGC:設置并行年老代收集器 4.-XX:+UseConcMarkSweepGC:設置并發(fā)收集器 3、垃圾回收統(tǒng)計信息 1.-XX:+PrintGC 2.-XX:+PrintGCDetails 3.-XX:+PrintGCTimeStamps 4.-Xloggc:filename,4、并行收集器設置 1.-XX:ParallelGCThreads=n:設置并行收集器收集時使用的CPU數(shù)。并行收集線程數(shù)。 2.-XX:MaxGC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