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課《古詩二首》教學設計_第1頁
25課《古詩二首》教學設計_第2頁
25課《古詩二首》教學設計_第3頁
25課《古詩二首》教學設計_第4頁
25課《古詩二首》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5課古詩二首教學設計楊春第一課時回鄉(xiāng)偶書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偶鬢衰三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能力目標: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情感目標:想象古詩所表現(xiàn)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二、教學重難點: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四、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五、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據(jù)題質疑1、介紹背景。(出示課件插圖)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老爺爺,他的名字叫賀知章,這位老爺爺啊活了85歲,相傳在他十歲的時候,就和父親離開了家鄉(xiāng)去求學,離開家鄉(xiāng)后,和父親兩人生活十分艱苦,有的時候吃不上一口飯,有的時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賀知

2、章克服困難堅持讀書,因此他的書讀得非常好。他和愛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兩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詩,相處得十分融洽。八十三歲那年,賀知章邁著蹣跚的步子,回到了家鄉(xiāng)。瞧。這就是他回到村口遇到孩子們時的情景。小朋友,請你仔細觀察,說說你從中了解到些什么?2、揭示題目:此時賀知章十分激動,于是就寫下了一首古詩回鄉(xiāng)偶書。讀題回鄉(xiāng)偶書。3、據(jù)題質疑:讀了題目你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重點理解“偶書”,這里的“偶”“書”各是什么意思?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1、師:自由讀詩,讀準生字新詞,并邊讀邊觀察,想想你從詩中讀懂了什么?2、學生自學,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3、檢查反饋:(課件

3、)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讀,師生糾正;再齊讀生字新詞。指名讀詩;分組讀詩;齊讀古詩。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1、師:小朋友,剛才在老師的介紹中已經(jīng)了解到賀知章在10歲那年就離開了家鄉(xiāng),直到82歲才回到家鄉(xiāng),古詩中哪個詩句向我們介紹了這個內容?2、引出并學習詩句一:(課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意思嗎? 師: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xiāng)。這就是“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意思。那么,第一個詩句的后半句“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你又是怎么理解的?或者你有什么疑問嗎? 引導理解:鄉(xiāng)音:小朋友,咱們班有乍浦人、四川人,安徽人,你知道不同地方的人講的話

4、一樣嗎?老師給大家一句話,請你們用自己家鄉(xiāng)的話來說說。秋天到了,天氣變冷了,我們要多穿點衣服。指名用家鄉(xiāng)話說,理解“鄉(xiāng)音“一詞。鬢毛:頭發(fā)衰:白了 師:小朋友們,賀知章在回到家鄉(xiāng)時頭發(fā)都白了,可見模樣發(fā)生了改變,可是什么沒有改變呢?(鄉(xiāng)音) 指名說說詩句一的意思: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xiāng)。這時,他的家鄉(xiāng)話沒有改變,但是頭發(fā)白了,模樣變老了。 知道感情朗讀詩句一。3、引出并學習詩句二:(課件圖片)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是賀知章牽著馬兒回到家鄉(xiāng)來到村口時的情景。請你讀讀詩句二(出示句子二)并聯(lián)系圖片,猜猜他們在干什么? 交流并小結:孩子們看見賀知章卻都不認識,于是笑著問

5、賀知章:“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 指導感情朗讀。4、感情朗讀整首古詩。5、請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古詩的意思。四、故事續(xù)編。1、小朋友們,82歲的賀知章老爺爺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離開了那么多年,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激動)孩子們遇到這位老爺爺,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高興)2、看圖進行想象,孩子們和詩人賀知章還會說些什么,作些什么?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鄉(xiāng)。這時,他的家鄉(xiāng)話沒有改變,但是頭發(fā)白了,模樣變老了。孩子們看見賀知章卻都不認識,于是笑著問賀知章:“老爺爺,您是從哪兒來的?”賀知章也笑著激動的說:“我呀也是這個村的人,很小的時候離開了家鄉(xiāng),現(xiàn)在回來

6、了,你們歡迎我回來嗎?”孩子們聽了,高興的說:“歡迎您回來,老爺爺去我家做客吧!”賀知章老爺爺看著孩子們那么熱情,就更加激動了,激動得流著眼淚說:“謝謝你們,家鄉(xiāng)真好??!”(等等)3、師:小朋友們,這么動人的你會忘記嗎?你愿意把它講給家長聽嗎?(要求學生把古詩背給家長聽,并用自己的話把古詩變成故事講給家長聽。)五、小結。小朋友們,你聽說過“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這句詩句嗎?我們的賀知章老爺爺在回到家鄉(xiāng)時就有著這樣深切的感受,離開家鄉(xiāng)多年,又重新回到家鄉(xiāng),這種心情是激動的,又是喜悅的。讓我們帶著賀知章老爺爺?shù)哪欠N心情把古詩背一遍吧。教學反思:古詩回鄉(xiāng)偶書是唐詩中的極品,這首詩中的“鄉(xiāng)音無改鬢毛

7、衰”在教學中孩子們顯得有點難以捉摸,卻對“笑問客從何處來”產生出會心的微笑。在這首古詩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手段,使孩子們感受到“易”“趣”“活”,比如,我以著名詩人李白的靜夜詩引出賀知章,并且讓孩子們知道李白與賀知章是好朋友,他們都是很有名的詩人,以及簡單介紹賀知章的一些情況,讓孩子們知道賀知章的一些生活經(jīng)歷,從而對賀知章產生一種敬仰和敬佩之情,有了這種情感來學習對于理解詩句很有幫助。其次,在課堂上我不再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復的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把學生引入古詩描繪的情景中,以其中的兒童身份把學生融入之中,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除此,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表演詩

8、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使得那種回鄉(xiāng)之情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里。因為學生愛表演,這是他們的天性。在深入理解古詩的語言之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續(xù)編故事孩子們編得很好,表演的也很好。但遺憾的是,對于賀知章的那種回鄉(xiāng)之情領悟得還不是很深刻。第二課時贈汪倫教學目標: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轉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060)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情意。教學重點、難點:1、認識6個字,會寫4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朋友之間的友誼,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教學準備:課件、學生課前搜集送別詩課文

9、內容分析:古詩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李白游安徽涇縣桃花潭時,結識了汪倫并成為朋友。李白臨走時,汪倫前來送行,不但沒有傷感的情緒,反而是歡歡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會這樣做,因為,李白把汪倫看作最好的朋友,寫下了此詩,以表達兩人之間的友情。教學過程:一、導入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古詩嗎?你最喜歡哪一位詩人?2、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李白。3、板書:李白 了解他嗎?課件(1):出示李白畫像4、學生交流資料。課件(2):出示李白簡單介紹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詩歌,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贈汪倫。板書課題。(汪倫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安徽涇縣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學生讀課題。認

10、讀“贈”,說說怎么記住這個字。6、談對題目的理解。李白為什么寫詩贈給汪倫呢?這里有個小故事,請你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后,我請你們來說說原因。生自由讀,交流。那么,這首詩寫了些什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轉自小精靈兒童資訊站(060)2、出示四個生字,學生指名認讀。3、指名讀古詩,同學評價字音。齊讀古詩。三、再讀古詩,了解詩意,悟詩情。1、學生自由讀古詩,邊讀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詞畫出來。2、同組的同學交流3、全班交流:前兩行:a、欲:將要忽聞:忽然聽到b、踏歌聲:古代民間的一種歌唱形式,一邊用腳打節(jié)拍,一邊唱歌。(表演) 想象汪倫踏歌的歌詞會

11、是些什么?c、從“忽聞”體會到了什么?D、你們見過這種送別方式嗎?平時家里來了課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現(xiàn)在李白走了,汪倫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還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他送行,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e、指名讀前兩行。后兩行: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 真有那么深嗎?(夸張,說明桃花水很深。)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從中你感覺到些什么?C、自由讀后兩句,讀出兩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4、能連起來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說一說嗎?(李白坐上船兒正準備遠行,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踏歌的聲音。桃花潭水雖然深過千尺,也比不上汪倫趕來送我的厚誼深情。)5、出示背景圖,想象情景,進行表演。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同桌練習,指名演。6、配樂背誦。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