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作文指導.ppt_第1頁
中學生作文指導.ppt_第2頁
中學生作文指導.ppt_第3頁
中學生作文指導.ppt_第4頁
中學生作文指導.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寫出生動句子,展現(xiàn)語言魅力,作文指導,1、善于引用詩詞、影視對白、廣告詞、歌詞、成語、歇后語、名言,2、善用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設問、反問、引用,請看下面的例子,(1)不論是春風的和煦,夏日的狂熱,還是秋風的蕭索,冬風的肅殺,都能撥動那根心弦。在風中,有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有著“北風卷地北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的驟烈,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我想 (學生作文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2)想到這里,我又記起了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身邊的書多著呢,只要發(fā)覺,肯定會學到很多” (選自陜西中考滿分文閱讀身邊的人),它們分別 引用了哪

2、類知識?,(4)“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每當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自己好像遇見了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感覺格外親切。 (中考滿分作文歌聲與微笑),(3)明日歌中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明天。 (選自四川內江中考滿分文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讀完下面的例子,你有什么感受!,散步在“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 的雨后春天,望著“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沐浴著“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觀賞著“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此情此景,你不覺得神清氣爽,賞心悅目嗎?,引用要注意符合語境,

3、1、理解,特別是這句詩、詞、語等的含義和背景或者是給后人帶來的啟示。 2、引用或化用要符合語境,將之與作文的相關主題或啟示結合運用。 3、可以直接引用,還可以化用、模仿。,如何運用詩、詞等為我們的作文服務呢,來看一下化用和模仿的精彩句子:,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 在眾人皆醉的麻木空氣中,你選擇了清醒;在眾人皆濁的惡濁世道上,你選擇了清白。褪去了華服,你選擇了荷葉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選擇了汨羅江的波濤。,大家快動筆,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春雨詩詞、廣告詞、歌詞、歇后語、名言、成語等寫下

4、來。,寫完后別忘了和同學們交流!,善用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設問、反問、引用 ,(1)盈盈月光,我掬一棒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待人用善,待人和善。(中考滿分作文待人和善)。 (2)當代作家葉文玲在她的文章我的“長生果”寫到:“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涌起視聽的愉悅之感。在記憶的心扉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幾個例子,(3)紫藤蘿瀑布有這樣的句子: “像瀑布、像河流、像水花、像艙、像帆” “仿佛在流動,在歡笑”、 “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彼此推著擠著”、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看完這三個例子,它們分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你有什么感受?,方法指導,1、運用修辭要使表達富于文采。,2、修辭要合乎情理和富有美感。,3、注意修辭新穎。,作文中運用修辭的要求:,請你用一種或幾種修辭方法來修改下面這個句子,教室里充滿了笑聲,熱鬧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