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追蹤決策的案例(doc 11頁).doc_第1頁
關于追蹤決策的案例(doc 11頁).doc_第2頁
關于追蹤決策的案例(doc 11頁).doc_第3頁
關于追蹤決策的案例(doc 11頁).doc_第4頁
關于追蹤決策的案例(doc 11頁).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n 毛澤東與麻雀的故事 一、麻雀如何成了“四害”? 1955年,毛澤東收到農民的反映,說是麻雀禍害莊稼,于是指示:麻雀是害鳥,能不能消滅它們?農業(yè)部副部長劉瑞龍找到中科院前任動物所副所長錢燕文。錢回答,我們對麻雀的食性還沒有系統研究過,不敢肯定是否應當消滅麻雀。 但就在幾天后,毛澤東同14位省委書記一起制定了農業(yè)40條,即全國農業(yè)發(fā)展綱要。其中第27條規(guī)定:除“四害”,從1956年開始,分別在5年、7年或者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 此后5年,麻雀被定性為害鳥并判極刑,各地展開了捕雀運動。 二、中國科學家論麻雀 1956年10月,青島舉行了中國動物學會第二屆全國會員大會。實驗生物學家朱顯首先講了一個故事:1774年,普魯士國王下令消滅麻雀,并宣布殺死麻雀有獎賞。百姓爭相捕雀。不久,麻雀被捉光了,各地果園卻布滿了害蟲,連樹葉子也沒有了。國王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并去外地運回雀種,加以繁殖保護。朱顯說:“除了在某些季節(jié)麻雀是有害的,其他季節(jié)都是有益的?!贝蠖鄶悼茖W家都建議,在沒有正式得到科學結論以前,希望政府不要轟轟烈烈地搞運動消滅麻雀。 1957年10月,可能是部分地接受了生物學家們的意見全國農業(yè)發(fā)展綱要第27條除“四害”內容改為:“從1956年起,在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和蚊子。打麻雀是為了保護莊稼,在城市里和林區(qū)的麻雀,可以不消滅。”但不少城市不但沒有按規(guī)定停止滅雀,反而更加大張旗鼓地開展圍殲麻雀的群眾運動。上海市第一次滅雀大戰(zhàn)進行了3天,滅雀 88 171只,獲雀卵 265 968只;第二次進行了兩天,滅雀 598 001只。 三、替麻雀翻案,比替曹操翻案的意義大”就在“麻雀戰(zhàn)”轟轟烈烈的時候,鳥類學家鄭作新和他的同事們走遍了河北昌黎果產區(qū)和北京近郊農村,采集了848個麻雀標本,一個一個地解剖囊和胃部,以求得各種食物的容量。他的結論是:冬天,麻雀以草籽為食;春天養(yǎng)育幼雀期間,大量捕食蟲子和蟲卵;七八月間,幼雀長成,啄食莊稼;秋收以后主要吃農田剩谷和草籽??傊J為對麻雀的益害問題要辯證地看待,要因季節(jié)、環(huán)境區(qū)別對待。他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了他的考察成果??上?,這科學理性的聲音沒有傳到毛澤東的耳朵里。1959年 7月在廬山會議上,他仍然自信地認為“消滅麻雀”的決策沒有錯,井說:“麻雀現在成了大問題,還是要除?!本驮诿珴蓶|說“麻雀還是要除”的時候,廣大農村傳出了“遍地蟲災”的消息。更多的科學家也開始挺身而出,為麻雀翻案。一位科學家甚至斗膽提出:“替麻雀翻個案,比替曹操翻案的意義大?!?1959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勁夫寫了一份關于麻雀問題向主席的報告。報告中說,科學家一般都認為,由于地點、時間的不同,麻雀的益處和害處也不同;有些生物學家傾向于提消滅雀害,而不是消滅麻雀。 四、“麻雀案”的最后裁決 1959年11月29日,毛澤東主席批示;張勁夫的報告印發(fā)各同志(注:作為杭州會議文件,印發(fā)給與會者)。次年3月,毛主席為中共中央起草關于衛(wèi)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蟲” 以這種方式,毛澤東終于為麻雀平反了。 副縣長的追蹤決策 李新是某縣副縣長,分管全縣的工業(yè)。一上任,他就遇到“70”型煉焦爐的修建工程問題。他的前任已為這項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并經省、地計委正式批復,投資400萬元?,F在要辦的是盡快拿出施工方案,組織實施。 李新任職的縣在塞外,到處是煤。全縣 1500平方公里,含煤面積就占到400多平方公里,可采儲量達到20多億噸。就在這塊寶地上,多少年來農民卻過著“吃鹽靠蛋換,穿衣靠賣羊”的生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責任制的實行,該縣農村經濟有了好轉,但仍未擺脫貧困面貌。該縣雖然先后建起100多座大小煤礦,但由于沒有建設精細加工工業(yè),經濟仍然上不去。直到1986年,全縣財政收人還不足200萬元,每年還得由國家補貼200多萬元,仍是全省有名的貧困縣。 李新認為,煤炭加工轉化是發(fā)展本縣經濟的關鍵,但是目前上“70”型煉焦爐這個項目并不合適。根據他的建議,縣政府再次召開煤炭加工轉化分析論證會,對上級批復的“70”冶金焦爐建設項目進行論證。李新根據他三個多月的調查情況和他當工業(yè)局長時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就煤質、原煤用量、煤源及水源等四個問題,提出了在現階段建設“70”型爐子不合適的意見。他指出,本縣目前負債累累,難以喘息,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本地優(yōu)勢,減少貸款風險;目前應以“鄉(xiāng)鎮(zhèn)為戰(zhàn)”的形式,走短、平、快的道路,采用萍鄉(xiāng)爐和科委推廣的改良型無回收萍鄉(xiāng)爐兩種爐型,就可以實現當年投產、當年受益、當年還貸的目標。李新的具體設想是: 第一,全縣利用小泉小水,在不影響農田灌溉的前提下,建7個鄉(xiāng)鎮(zhèn)焦化廠。其中4個配備小型洗煤廠,每個洗煤廠投資15一20萬元。如果建成投產,可實現兩個10萬噸(10萬噸三級以上冶金焦,10萬噸改造焦)的生產能力,總投資不超過 150萬元(含流動資金和生活服務設施),年產值可達2000多萬元,使全縣工農業(yè)產值增加 13,利稅可達 500萬元以上。一年多時間可賺回一個“70”型爐子。 第二,從本縣煤嶺村的實踐經驗看,投資43萬元,可建成改良型無回收焦爐 11只,每只爐投資 3 000元,形成了年產 2萬噸以上改造焦的生產能力。焦炭質量從外形上看還好于“70”型爐煉出的冶金焦,當年后5個月預計利稅20萬元。 第三,從銷售情況看,當時正是銷售旺季,供不應求。只要不失時機,奮戰(zhàn)一個月,先上改造焦化爐50只,投資1520萬元,全員滿載生產10萬噸改造焦,有半個月就可收回爐子投資;緊接著再奮戰(zhàn)45個月,一舉奪下10萬噸冶金焦的工程,即可很快投人生產。 第四,從資金來源看,農業(yè)經濟開發(fā)基金在1985年已投到該縣200萬元,現已開支30萬元,還剩170萬元,上“70”型焦爐,上級還會再撥200萬元。如果先使用先前剩余的170萬元,即可實施“兩個10萬噸”的冶金焦工程的方案,不用外借資金。等上級如數撥下200萬元,還可另作它圖。 這個方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好,會議最后一致同意將李新的方案呈報上級審批。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兩個都屬于追蹤決策。在決策實施過程中,當主客觀情況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或是發(fā)現原有決策本身有原則性錯誤,就必須及時進行追蹤決策。追蹤決策不是對原有決策的個別方面或局部的小修小補,而是對原方案整體或決策目標的根本性修正。因此,從實質上說,追蹤決策是對原來的問題重新進行一次決策。當然,它必須按照科學的決策程序和方法重新進行一次。但是,追蹤決策又是在原決策實施了一段時間以后由于主客觀情況的變化或決策本身的失誤而進行的二次決策。一般決策都是從零開始,尚未付諸實施,處于“紙上談兵階段”;追蹤決策則是非零起點,它所面臨的對象和條件是原有決策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不僅投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而且這些資源消耗的結果已經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了實際的影響。追蹤決策要以這種已經變化了的主客觀條件為起點進行重新決策、重新審查目標、重新擬訂備選方案以及重新抉擇方案。此外,由于它是在原有決策已經實施而又要改變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勢必會引起與原決策有關的人員的心理反應,甚至給他們帶來強烈的感情震蕩,容易失去公正的客觀尺度。一是原有決策和實施人員難免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充滿感情,在重新決策時他們容易因前途未卜而產生不安心理,而且他們還會因害怕承擔責任而竭力為原決策辯護,甚至掩蓋其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