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文物學(xué)普及讀物+10.DOC.doc_第1頁
臺大文物學(xué)普及讀物+10.DOC.doc_第2頁
臺大文物學(xué)普及讀物+10.DOC.doc_第3頁
臺大文物學(xué)普及讀物+10.DOC.doc_第4頁
臺大文物學(xué)普及讀物+10.DOC.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編號 21 早期高溫釉陶草灰釉陶及青瓷硬陶 最高40.7公分 漢晉時代,公元前一世紀(jì)至西元四世紀(jì)前半中國能長時期在製陶業(yè)有輝煌的成就,就是基于其陶工能用高溫?zé)煊蔡蘸痛善?。它們比瓦陶堅硬、不滲水,施釉之後使它更為迷人。最初的釉可能是偶發(fā)的事件,是窯內(nèi)飛舞的草灰掉落在燙熱器體上溶化而成的。這件漢代硬陶罐內(nèi)底部有大塊濃厚的釉,但器內(nèi)表層卻沒上釉。隆起的肩和向外敞開的口部也有積聚的小斑,而被口部所遮蓋的頸部就沒有釉。都顯示此罐的釉是掉落的草灰所造成。此器略依銅器造形,其膨脹的器身,流暢而有韻律的線劃,都顯示陶工對于材料與工具的把握越來越熟巧,有信心地創(chuàng)造其藝術(shù)。雖然硬陶在銅器時代已零星出現(xiàn),但甚至到漢代,絕大部分的陶器還是屬于瓦陶。到了有持久傳統(tǒng)的彩釉硬陶建立之後,此種情況才逐漸改善。左邊以野獸造型的虎子(可能是男人的尿壺),是中國東南海岸西元第三世紀(jì)前半的作品,就處此關(guān)鍵性的時代。此堅硬的灰硬陶上滿滿地覆蓋了軟綠釉,它們是陶工有意的塗抹調(diào)製,我們稱之為青瓷。在此後的幾個世紀(jì),它把中國陶工的盛名傳遍了整個世界。有釉陶器,釉是附在陶器表面薄層玻璃質(zhì)的東西,因所含礦物質(zhì)與量的不同有透明及各顏色之異。首見商代生活器皿,可能燃料的草灰(含鈣)偶然飛落在陶器而燒成有顏色晶瑩的表層,因而引起人們的注意而從事實驗,有意施釉而使陶器更加美麗實用。商代的基本兩種顏色;姜黃色者易脫落,青灰色者層薄均勻,扣之鏗鏘有聲。燒結(jié)溫度約1200度。如果注意陶土含鐵量的篩減,就可能燒成瓷器。中國學(xué)界一般稱之為原始瓷器,可能釉層不易控制,不若漆器美麗,漢代之前少發(fā)展。漢代研發(fā)兩種濃厚釉陶;棕黃色及綠色,燒成溫度只800度,含多量鉛,故稱鉛釉。鉛對人體有害,多燒製明器。埋葬兩千年,受水沁影響常成水銀色。東漢後期浙江一代開始出現(xiàn)釉彩淡青色的青瓷celadon,胎體堅硬,西洋屬硬陶stoneware。大概無毒,多製作日用器,屬高貴品。也有醬色釉。1)釉陶尊,高14.5cm,鄭州,商晚,西元前1400-1100。(重145)2)黃綠釉壓印蓆紋陶尊,高27cm,口徑27,鄭州出土,商中期,西元前1500-1400。(日)灰釉,外部全,口內(nèi)緣,有意施釉。1) 2)3)青綠釉壓印蓆紋陶尊,高11.5cm,口徑18.3,鄭州出土,商中期,西元前1500-1400。(華152)部分有釉。4)青釉四耳罍,高27cm,西周,西元前1100-771。河南出土。(百211)3) 4) 5)青釉三耳罐,高11cm,西周,西元前1100-771。安徽出土。(百209)6)青釉雙耳瓶,高15cm,西周,西元前1100-771。安徽出土。(百210) 5) 6) 7)黃綠釉陶尊,高10.5cm,西周中後期,西元前950-771。安徽出土。高嶺土。釉料含2%鐵,釉層刷塗不均勻。圈足不施釉,器內(nèi)卻全面施釉。(日)8)青綠釉陶豆,高7cm,西周,西元前十一至八世紀(jì)。長安出土。(華204)7) 8)9)圈棱紋青黃釉陶壺,高14cm,口徑6,重0.6kg,安徽屯溪,西周,西元前十一至八世紀(jì)。(華204)燒成溫度不高,質(zhì)鬆軟,釉不均。9)編號 22 鉛釉陶器 鉛釉瓦陶 最高55.3公分 漢到唐代,西元一至八世紀(jì)中葉瓦陶需要以低溫釉來打扮才有發(fā)亮的顏色。這些釉以鉛為溶劑,出現(xiàn)於西漢時代中國的北方。起初以鐵為顯色劑而呈棕色。不久以銅為顯色劑而燒出閃耀的綠色就成為市場的主力,專壇可愛的東漢隨葬陶器,如最左邊這一件裝飾模印的狩獵紋的漂亮陶罐。漢代之後,鉛釉的使用就大為低落,但在邊遠(yuǎn)地區(qū)的西晉墓葬,也偶而出土體形勻稱的棕紅色小罐。西元第四與第五世紀(jì)游牧民族的入侵,干擾了中國北方陶器的生產(chǎn)。但六世紀(jì)初生產(chǎn)就又活躍起來。那時大部分的生產(chǎn)是不上釉的瓦陶,只有零星的鉛釉陶。到了北齊時代,就使用綠、棕、赭、黃等顏色的釉。中間的這件北齊小單耳罐,與漢代和西晉的陶器相似,紅色的胎完全被發(fā)亮的棕色釉所覆蓋。但是胎體的顏色不免干擾蓋覆的較淺顏色的釉。不含礦物顯色劑的白色胎體終於發(fā)展成功,提高釉色美之成效。這件白胎軟黃釉的大型單耳罐,其單調(diào)但有魄力的龍頭單耳具有早期的特徵。在器型上,它標(biāo)識著演進(jìn)到唐代雙耳細(xì)頸罐的一個過程。如在最右邊的棕色釉雙耳罐,有成對較優(yōu)雅的曲耳,但龍頭衰微無力。這個單耳罐在有高折底部的特點上,與其旁邊的綠彩釉穀倉罐取得聯(lián)繫,易令人推斷兩件的年代都屬於北齊。因在西元六世紀(jì)晚期的墓葬,發(fā)掘出類似的高折底部但無釉的穹蓋穀倉小罐明器,而北齊墓也有黃底綠彩釉的陶器出土。但是此穀倉罐膨脹的身軀和高尖的鈕蓋,使它的器型更接近七世紀(jì)唐墓出土的東西。他日考古的工作或有可能給予更正確的年代。此穀倉罐在目前是早期雙色釉的罕見成品,時間上是徘徊於西元六世紀(jì)復(fù)興的鉛釉系,而過渡到第八世紀(jì)唐三彩的絢爛全盛期。編號 25 貼花裝飾的陶器 透明釉硬陶 最高37.7公分 唐代,西元七世紀(jì)這個面露笑容而頭髮蜿蜒下垂的人像白硬陶容器,把唐代異邦人士的造形顯露無遺。其容貌近似土耳其的維吾爾貴族,有整齊的山羊鬍鬚,修剪過的八字鬍子,成股的長髮,經(jīng)常被繪畫於中亞的寺廟牆上及旗幟。他們也繫有裝飾鈕扣及垂片的腰帶,上頭垂吊著日常的用具。這個軍爺在身子兩旁帶有小皮袋,腹前橫跨一把彎比首刀,以西洋常見形式,刀鞘上兩環(huán)結(jié)繩懸吊於腰帶。此土耳其人像附加軍備是為了增加寫實的效果。純?yōu)檠b飾作用的貼花手法,經(jīng)常借用外國形式,施之於中國較傳統(tǒng)的容器以增加其異國的情調(diào)。像這兩水壺上的對稱的掌狀貼花,可以從時間及空間追溯其從埃及或希臘橫跨亞洲的留跡。這些鑲嵌的花樣可以在絲路綠州上已遺棄小鎮(zhèn)的陶器上,或是中亞內(nèi)陸的金銀製水壺的把手下看到。這些有向外敞開而有邊緣的圓足和延伸長嘴的中國陶容器,造形很受進(jìn)口的金屬容器的影響。它們的提手,不管只在上部飾以簡單的瘤狀,或是人頭形,也都見於外國的形式。但是它們受壓縮的腹部卻是借自他處。從切面看,這兩個水壺不正圓而是蛋形的。倒水的口部的兩旁稍為拗平以連接下邊尖窄的角度。從嘴直下的突脊上的如線縫的刻劃,突出整個造形的創(chuàng)意,乃著眼於表現(xiàn)中國鄰居游牧民族的縫製皮袋。這個有龍蜿蜒盤蜷支柱的燭臺是純粹中國的,但是其他的貼花卻是外國的形式。這對支撐燭盤的典雅的樹葉完全是取自古代地中海文化的卷曲藤本植物。裝飾底座的尖端翹起的花瓣,也是隨著浸透了唐代人們精神生活的印度偉大的佛教,而成為中國工匠學(xué)習(xí)的技巧內(nèi)容。1)青釉下鐵繪褐彩羽人紋雙耳瓦陶蓋壺,高32.1cm,三國吳,西元222-280。(百213)2)獅形青釉瓦陶水盂,高8.5cm,西晉,西元265-316。(百214)1) 2)3)青釉銜環(huán)雙繫罐,高23.8cm,口徑21.4,底徑13.7,西晉,265-316。(晉10)4)青釉貼花印紋豆,高8.6cm,口徑16.7,足徑11.2,西晉,265-316。(晉22)青中泛黃3) 4)5)青釉雞籠,高5cm,長9,寬6.5,西晉,265-316。(晉29)6)青釉羊,高13.5cm,長13,寬11,西晉,265-316。(晉30)頭上一圓孔5) 6)7)青釉瓦陶鷹形雙耳壺,高17cm,西晉,西元265-316。(百215)8)青釉瓦陶神獸尊,高27.9cm,西晉,西元265-316。(重309)7) 8)9)青釉瓦陶樓闕人物罐,高46.6cm,西晉,西元265-316。(百216)裝骨灰10)青釉羊頭雙繫柄壺,高23.8cm,口徑21.4,底徑13.7,東晉,317-420。(晉38)褐彩的氧化鐵未完全還原,顯現(xiàn)黑褐色斑。羊眼加褐斑,增活力。多見雞頭少羊頭。9) 10)11)青釉鏤空褐斑香薰,高19.2cm,口徑8.3,底徑11,東晉,317-420。(晉44)12)德清窯黑釉瓷雞頭水壺,高16.6cm,東晉,西元317-420。(徐52)11) 12) 13)青釉堆砌六繫尊,高67cm,口徑19,足徑20,北齊,550-577。(晉57)蓮花、飛天、寶相花、菩提葉等紋14)青釉盤口瓶,高32.5cm,口徑7.5,底徑9.8,隋,581-618。(晉65)青中泛黃,細(xì)開片13) 14)15)越窯青釉刻花盒,高7cm,口徑5.9,足徑8.6,五代,907-960。(唐231)16)越窯青釉刻花盒,高6cm,口徑12.5,足徑8.1,五代,907-960。(唐233)底足內(nèi)支燒痕15) 16)17)越窯青釉瓜楞壺,高20.4cm,口徑8.8,足徑9.4,唐,618-907。(唐116)足無釉18)越窯青釉壺,高14.2cm,口徑6.1,足徑7.4,唐,618-907。(唐118)細(xì)小紋片,已克服釉汁不勻的缺點17) 18)19)越窯密色瓷長頸瓶,高22.4cm,口徑2.3,足徑7.3,唐,618-907。(唐120)與咸通十二年墓出土無異20)越窯青釉花瓣口碗,高3.6cm,口徑14.1,底徑6.5,唐,618-907。(唐106)晚唐作品19) 20)21)越窯青釉壺,高19.7cm,口徑9.7,足徑7.6,五代,907-960。(唐235)細(xì)小開片22)越窯線刻青瓷熊形器座,高7.8cm,西晉,西元265-316。(徐51)21) 22)23)長沙窯釉下彩花鳥壺,高22.7cm,口徑11,唐,618-907。(唐138)24)長沙窯青釉褐斑貼花壺,高22.5cm,口徑10,唐,618-907。(唐139)23) 24)25)長沙窯白釉下彩繪綠花瓷枕,高9.5cm,長16.5,寬10,唐,618-907。(唐135)25) 26)長沙窯褐彩人物貼花壺,高16.3,腹徑13cm,唐,約西元700-900。(百229)27)雕蓮花瓣紋青瓷缽,高7.4cm,口徑4.5,吳越,西元907-978。(華218)26) 27) 編號 26 早期華北的硬陶器 上釉白硬陶 最高30.7公分 北朝至唐代,西元六世紀(jì)中期至九世紀(jì)唐代早期陶器上的繁縟裝飾,異國情調(diào)的堆花或眩目的三彩釉,使人注意力分散。圖示的這些華北窯場所生產(chǎn)的樸素作品,其胎體顏色及釉色的細(xì)微差異 就較易被人們所注意。經(jīng)歷了長久的歲月,其發(fā)亮的顏色可以充作陶器史上一次革命,即白瓷燒造成功的見證。青瓷的燒造在六世紀(jì)時傳到華北,但是當(dāng)?shù)氐奶战橙狈?jīng)驗所累積起來的技巧。最左邊的四耳罐顯示華北陶工所面臨的第一個難題。不像南方所生產(chǎn)的不反光而穩(wěn)定的釉彩,北方光亮的釉彩有很高的流動性傾向。為了防止溶化的釉彩順著胎體下溜,以致沾污窯裏的用具,北方的陶工就在器體下方留空白而不上釉。為了防止釉彩的溜下,如這個四耳罐,就設(shè)計在胎體下方刻劃環(huán)繞的線圈,但也經(jīng)常沒有效果。這種難題逐漸被克服了。圖示中間的隋代敞口四繫罐和早唐的高頸瓶,其下垂的釉彩就很乾淨(jìng)地停留在胎體上。但它們還是有分別。綠釉的青瓷罐其釉彩還是易於流動,以致會聚成較深顏色的點斑。白陶瓶的釉彩就控制得好些,釉彩塗到瓶子很下的位置,而且只聚積一點點黃的色調(diào)。罐子上的小凹陷及黑色斑點妨礙了其外表成形的規(guī)律性,而瓶子的白色胎體則一點瑕疵也沒有。這些講究的地方證明了,在準(zhǔn)備胎體與釉彩原料時技術(shù)的改進(jìn)。製作高頸瓶子胎體的黏土已把其中較粗的顆粒及雜質(zhì)濾去。把泥中的鐵質(zhì)完全取掉,就使釉色之外,胎體不再參雜其他的色調(diào)了。之後,華北的某些窯場中心完全放棄青瓷的燒造而專心於白瓷的生產(chǎn)。最成功的是河北地區(qū),即生產(chǎn)最右邊那件大敞口罐子的地方。它完全覆蓋一層絲緞般光滑明亮的釉彩,連一絲毫的陶器裂紋也沒有顯現(xiàn)。它印證了唐朝在最終期時華北白陶工們所達(dá)到工藝的高峰程度。1)綠釉瓦陶貼花螭柄雞首壺,高48.2cm,腹徑32.5,北齊,西元550-577。(百086)2)青釉下刻花綠彩四繫罐,高23.5cm,北齊,西元550-577。(百217)1) 2) 3)青瓷雞頭水壺,高44.9cm,北魏,約西元500-534。南方壺形北方釉彩。(徐53)4)帶蓋青綠釉陶壺,高40cm,太原婁叡墓出土,北齊,西元550-577。(國174)3) 4)5)青釉堆砌六繫尊,高67cm,口徑19,足徑20,北齊,550-577。(晉57)蓮花、飛天、寶相花、菩提葉等紋6)青釉盤口瓶,高32.5cm,口徑7.5,底徑9.8,隋,581-618。(晉65)青中泛黃,細(xì)開片5) 6) 7)貼花褐釉瓦陶瓶,高44.9cm,北齊至唐,約西元550-650。(徐60)8)褐釉小狗,長14.2,高16cm,唐,西元618-907。(百107) 7) 8) 9)藍(lán)釉絃紋碗,高6.9cm,口徑16.8,足徑9.9,唐,618-907。(唐185)10)耀州窯青釉碗,高4.8cm,口徑12.1,足徑4.5,五代,907-960。(唐244)碗口磕缺處現(xiàn)黑褐色胎 1)白釉罐,高19.2cm,口徑9.7,底徑15.2,隋,581-618。(晉58)近底處無釉,細(xì)碎開片2)透明釉白瓷蓋罐,高12.5,口徑9.5cm,隋,西元581-618。(百218)粗冰裂紋開片,圈足露胎。1) 2) 3)透明釉瓦陶螭把雙身瓶,高18.6,口徑4.6cm,隋,西元581-618。(百221)4)透明釉瓦陶獸銜忍冬紋雙耳扁,高8.8,口徑2.5cm,隋,西元581-618。(華20) 3) 4)5)透明釉瓦陶螭把雞首壺,高27.4,口徑7.1cm,隋,西元581-618。(華21)6) 透明釉白瓷罐,徑32.9cm,唐,約西元800-900。(徐79)5) 6)7)貼花透明釉瓦陶高足缽,高23,口徑18.5cm,初唐,約西元618-670。(百223)8)邢窯白釉皮囊壺,高12.5cm,口徑2.2,底徑12.5,唐,618-907。(唐88)底刻徐六師記7) 8)9)邢窯白釉碗,高4.7cm,口徑15.6,足徑6.7,唐,618-907。(唐82)白中閃青,此種碗式的流行與飲茶風(fēng)有關(guān)10)定窯白釉碗,高3.4cm,口徑14.5,足徑7.7,唐,618-907。(唐94)白色衣罩透明釉9) 10)11)定窯白釉唇口碗,高3.6cm,口徑12.5,足徑4.8,唐,618-907。(唐95)唇口碗是中唐以後形制,把碗口翻摺過來黏合形成唇狀邊12)白釉帶足圓硯,高6.2cm,口徑13,足徑15.6,唐,618-907。(唐149)十五蹄足,多見唐中期以後,硯有甚小者,足徑4.8cm,觀賞用。11) 12)13)白釉藍(lán)彩盤,高3.1cm,口徑15,底徑13,唐,618-907。(唐169)13) 14)透明釉白瓷唾盂,高15.5,徑16cm,唐,約西元800-900。(百222)15)五瓣形官字款白瓷碗,高3.5,徑13.8cm,唐,約西元800-900。(百225)14) 15)16)透明釉蓮花座瓦陶燈,高30.5,唐,西元618-907。(華100)17)白瓷花口碟,徑14cm,浙江五代吳越錢寬墓,西元十世紀(jì)。(百252)16) 17)編號 23 三腳罐 三彩釉白硬陶 高15.9公分 唐代,西元八世紀(jì)西元六世紀(jì)晚期的綠斑黃釉並沒有立刻給人們?nèi)グl(fā)展絢爛多彩釉的靈感。七世紀(jì)早期墓葬出土的有數(shù)鉛釉陶器都是單色釉,對七世紀(jì)中期單調(diào)的黃釉或綠釉墓俑,所能給予的舒解都是在釉上加彩。真正的三彩釉要到七世紀(jì)的最晚期才開始出現(xiàn)。到了第八世紀(jì)的早期有權(quán)勢的人家就狂熱地以之為豐盛葬儀使用的隨葬品。其陶日用器與隨葬俑都有裝飾三彩,著色劑來自鐵的強(qiáng)烈琥珀與軟黃色釉,來自銅的絢爛綠色,以及來自鈷的深藍(lán)色,一千多年後都還保持其色彩鮮艷如新。流動如水的鮮艷彩色釉是可以加以控制的。有時這些流動的色釉被圖案輪廓的刻溝留住而突出其形像,有時控制圖案使多次重複,產(chǎn)生有如紡織染花般的聯(lián)想。這件三腳罐創(chuàng)作的意念很明顯,以綠色釉在向外伸展的口部以及膨脹的器身上,分別裝飾隨形流動而自然形成的綠條紋和斑紋。西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不但使皇帝離京避亂,也動搖了唐朝的國本。動亂雖然敉平了,但艷麗三彩釉陶的燒造熱潮也宣告終止。其後雖然還零星的出現(xiàn)於墓葬,但像八世紀(jì)初期,當(dāng)中國還是地球上最富強(qiáng)的國家時,那樣的三彩釉熱潮就再也沒有重現(xiàn)。唐代偉大詩人杜甫(西元712-770)寫了這麼兩句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寶。(三彩,唐代常見陶器裝飾手法,色彩鮮艷,有黃、綠、褐、藍(lán)、黑等多種色彩,經(jīng)常多色彩施於一器,通稱三彩。此種作法早在前代就有,唐成風(fēng)氣。胎質(zhì)有紅色及白色兩種,後者為瓷土為原料,燒成溫度在800-1000度,達(dá)不到瓷器水平。以長安、洛陽兩地最多,或與高官隨葬有關(guān)。雖有日用器,以明器為多。釉料成分多樣,造就多樣彩,但控制不成熟,常有熔流現(xiàn)象。唐以後不流行。)1)三彩釉瓦陶三腳圓盤,徑28.2cm,唐,約西元700-750。(徐75)2)三彩釉瓦陶四件組成燈座,高45.5,座徑22.6cm,唐,約西元700-750。(百111)1) 2)3)三彩釉瓦陶假山水池,高18cm,唐,約西元700-750。(百108)4)三彩釉瓦陶塔式罐,高68.5cm,唐,約西元700-750。(百109)3) 4) 5)三彩釉瓦陶獅子,高19.5cm,唐,約西元700-750。(百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