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學習教學案例_第1頁
初中物理學習教學案例_第2頁
初中物理學習教學案例_第3頁
初中物理學習教學案例_第4頁
初中物理學習教學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可編輯初中物理學習教學案例背景:在我國,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概念,它指的是運用有效的信息化技術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編排形成的教學資源,它符合當前學習者對于“微”的需求和追求。現在我國國內對于微課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相關概念的闡述、理念的研究等層面,對于微課的制作、運用以及反思等模式研究較少。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和資源,微課的實際效果已經初見成效,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微課的研究,尋找出更加科學有效的運用策略,促使微課更好的為初中物理教學服務。從當前微課的資源及其研究成果來看,微課涉及到的領域非常多,內容繁雜,同時有很多設計者編制微課并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任務、比賽名次等,本末倒置,這在一定程度上不但

2、沒有幫助教師進行教學,而且還阻礙了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追求和認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對微課缺乏非常透徹的理解,所以就更談不上有效的運用。本文通過調查和訪談,深入了解了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微課的運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策略,試圖構建基于微課的課堂教學新模式。這種模式的建立,不但能夠向教師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提升其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夠滿足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提升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為其將來在物理領域的深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案例: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jié)課時,上課前,我按全班學生的認知結構、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分為不同的層次,動

3、手能力強的和動手能力差的分到一起,分成10小組,每組4人,每組配備音叉、鋼尺等器材,教室的布置盡量營造一種隨意寬松的氛圍。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實驗認識聲音的產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引起的。2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傳播的條件。3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4.通過觀察和實驗,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學習習慣,勤于思考的學習品質,相互合作的意識以及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教學重點教學重點:聲音產生的原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教學難點:探究物體傳聲實驗;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音叉、鐵架臺、帶有細線的乒乓球學生準備:橡皮筋、尺子(最好為鋼尺)、裝有水的杯子或飲料瓶、白紙。教學思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jié)課學生

4、理解起來并不難,學生通過利用身邊現有的器材實驗探究就可得出結論,因而這節(jié)課我采用學生自主性探究為主,教師指導為輔進行教學的。教學中多舉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例子,插入微視頻輔助教學,深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同時也體現出從物理走向生活,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導課多媒體播放自然界中學生熟悉的聲音:鳥鳴聲、蛙叫聲、水流聲等。學生聽后提出問題:同學們想知道與聲音相關的哪些問題呢?(啟發(fā)學生說出自己想知道的有關聲的問題和不懂的問題)老師在贊賞肯定的同時有選擇地摘錄同學提出的問題,并確定本節(jié)課研究的主題(多媒體展示研究主題):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聲音能在空氣中、

5、固體中、液體中傳播嗎?3.聲音在真空中能傳播嗎?4.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一樣嗎?其他的問題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漸探索,同學們也可以課后上網查找資料,自己先行研究。二、探究活動(一):聲音的產生探究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1.學生實驗:利用桌上的器材(橡皮筋、尺子、裝有水的飲料瓶、紙)讓它們發(fā)出聲音,比比看,誰的方法多,誰的發(fā)聲方法有創(chuàng)意?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體驗并思考(多媒體展示問題):(1)你是如何讓物體發(fā)聲的,你觸摸發(fā)聲的物體時,有何感覺?(2)物體發(fā)聲時與不發(fā)聲時有什么不同?(3)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特點?2.學生實驗完成后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并由代表作答3.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體驗:摸著

6、自己的聲帶,說一句話。體會手上的感覺,說出感受。4.師生小結:物體發(fā)聲是由于物體的振動引起。5.擴展交流:物體的發(fā)聲現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比較奇特的發(fā)聲方法嗎?交流有趣的發(fā)聲方法時,如果學生難以調動,教師可提出有趣的發(fā)聲問題讓學生討論。例如(1)動物的發(fā)聲方法:青蛙是怎么發(fā)聲的?蚊子發(fā)出“嗡嗡“聲是怎么回事?(2)同一物體不同的發(fā)聲方法:人體除了聲帶外,還可以怎樣發(fā)音聲?能否一試?(3)樂器的發(fā)聲方法:笛子是怎樣發(fā)聲的?通過小視頻展示這些物體發(fā)聲時的情況,細節(jié)展示他們的發(fā)聲原理。6.啟發(fā)思考:你能不能使正在發(fā)聲的物體停止發(fā)聲。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二演示實驗:用音

7、叉實驗敲擊音叉使它發(fā)聲,學生觀察并思考:(1)你觀察這次物體發(fā)聲時與不發(fā)聲時的區(qū)別像你們剛才所做實驗那樣明顯嗎?(2)怎樣使不明顯的振動變明顯呢?啟發(fā)學生:是否可利用它對別的物體產生的效果來顯示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緊挨著音叉放一輕小球,通過小球被彈起來放大音叉的微小振動(邊說邊演示)。這種方法叫做轉化法,這是物理學中用到的研究方法之一。(二)聲音的傳播探究二:生活中到處都有聲音,那么聲音是怎樣從發(fā)聲體向遠處傳播的?1. 師:我說話你們能聽得到嗎?這說明什么問題?生:說明聲音在空氣中能夠傳播進一步猜想:如果連空氣都沒有呢?聲音能不能傳播呢?為了證明這個猜想,通過多媒體播放微視頻-真空

8、鈴實驗結論: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問題:那么液體、固體是否也可以傳聲呢?討論(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列舉生活實例或設計實驗進行說明交流(舉手作答):隔墻有耳、釣魚人不喜歡有人在旁邊說話等。3.引導:通過剛才這一段的學習,同學對聲音的傳播有了怎樣的認識,能不能請個代表用你自己的語言歸納一下。學生:聲音傳播需要物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傳播聲音的物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教師補充:物理學中把這種樣的物質叫做介質。(三)聲速師:我們把聲音在每秒鐘傳播的距離叫聲速。探究三:1.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聲速表,快速地熟悉聲音在空氣、水、鋼鐵等中的傳播速度。多媒體展示問題:(1)聲音在15和25的空氣

9、中的傳播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2)聲音在25空氣和25煤油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3)對比表中的數據你還有什么發(fā)現?2.學生分組討論并由每組派出代表作答3.教師小結: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有關,固體中的聲速比液體、氣體中大;聲速的大小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利用微視頻突出表現聲速與溫度、介質的關系。三、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傳聲;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聲速不同。板書設計第一節(jié)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一、聲音的產生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2、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二、聲音的傳播1、聲音的傳播需

10、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三、聲速(1)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2)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氣體中傳播得快;(3)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自我點評:和傳統(tǒng)的一些教學方式相比較,利用微課進行中學教育具有靈活性高、針對性強、占用時間少等優(yōu)點,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微課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當前人們越來與注重的個性化學習要求。另外,微課的出現使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及時聯(lián)結和共享成為了可能,增強了不同區(qū)域空間內教師相互交流和學習的頻率。物理學主要是為了研究和探索自然界物質之間的運動規(guī)律,是一門研究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它對于培育中學生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中學生來說,物理即是神秘的,同時也是陌生的;他們對物理充滿好奇,同時也具有一些畏懼。運用微課來進行初中物理的教學,對于初中學生來講,不但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而且能夠使學生們更細致的觀察到一些有趣的實驗現象,幫助他們理解一些抽象概念,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