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物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問題的專項培優(yōu)練習題及詳細答案_第1頁
2020-2021物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問題的專項培優(yōu)練習題及詳細答案_第2頁
2020-2021物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問題的專項培優(yōu)練習題及詳細答案_第3頁
2020-2021物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問題的專項培優(yōu)練習題及詳細答案_第4頁
2020-2021物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問題的專項培優(yōu)練習題及詳細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初中物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問題1 如圖所示,輕質(zhì)杠桿 MON 及支架是一個固連在一起的整體,且能繞O 點轉(zhuǎn)動,MO : NO 3: 2 ,圖中正方體D 通過細線與 N 點相連且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S 為 8-102m2。當物體 A 的質(zhì)量為 8kg 時,杠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物體D 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1 為4000Pa;當把物體 A 換成質(zhì)量為 30kg 的物體 B,支點移至 O ,使 MO : NO4:3時,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物體D 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p2;此時用物體C 替換物體 B,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物體D 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0,(杠桿、支架和托盤的重力不計, g 取 I0

2、N/kg ) 則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A物體 C 的重力為 300NB物體 D 的質(zhì)量為 32kgC p2 為 500PaD物體 C 對托盤的壓力為40N【答案】 C【解析】【分析】【詳解】當放物體 A 時,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等于物體對地面的壓力F1p1S 4000Pa8 10 2 m 2320N此時杠桿受到的拉力F2GDF1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mA g OMGDF1ON解得mA g OMF1ON8kg10N/kg3 ON320N ON2440NGDONON則物體 D 的質(zhì)量mDGD440N44kgg10N/kg故 B 錯誤;放物體 C 時, D 對地面的壓強為0,此時支持點在O ,根據(jù)杠桿的平

3、衡條件可知GC O MGDO N則GCGD O N440N O NO M330N4O N3故 A 錯誤;物體 C 對托盤的壓力等于 C 的重力為 330N,故 D 錯誤;當放上物體 B 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mB g O M GDF2 O N則GD O N mB g O M440N O N30kg 10N/kg4 O NF2340NO NO N則物體 D 對地面的壓強F240Np2S8 10 2 m 2500Pa故 C 正確。故選 C。2 如圖所示,一根均勻木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一端伸出桌面的外面,伸到桌面外面的部分長度是木尺長的1 ,在木尺末端的B 點加一個作用力F,當力 F=3N 時

4、,木尺的另一端4A 開始向上翹起,那么木尺受到的重力為()A3NB 9NC 1ND 2N【答案】 A【解析】【分析】【詳解】設(shè)直尺長為l ,如圖所示:從圖示可以看出:杠桿的支點為O,動力F=3N動力臂1OB=l4阻力為直尺的重力G,阻力臂111CO=l -l=l244由杠桿平衡的條件得FOB=GOC113Nl= Gl44G=3N故選 A。3 懸掛重物 G 的輕質(zhì)杠桿,在力的作用下傾斜靜止在如圖所示的位置,若力施加在A點,最小的力為FA,若力施加在B 點或 C 點,最小的力分別為BCF、 F 、且 AB=BO=OC下列判斷正確的是()(忽略O(shè) 點的位置變化)AA F GBB F = GC FC

5、F【答案】 C【解析】【詳解】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動力最??;若力施加在A 點,當 OA 為動力臂時,動力最小為Fa;若力施加在B 點,當 OB 為力臂時動力最小,為Fb;若力施加在 C點,當 OC為力臂時,最小的力為Fc,從支點作阻力的力臂為Gl,如圖所示:A Fa 的力臂B Fb 的力臂C Fc 的力臂D Fb 的力臂AOGl,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BOGl,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CO Gl,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BO=OC,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F(xiàn)a G, A 錯誤。Fb G, B 錯誤。Fc G, C 正確。Fb=Fc, D 錯誤。4 用圖示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

6、件,保持左側(cè)的鉤碼個數(shù)和位置不變,使右側(cè)彈簧測力計的作用點A 固定,改變測力計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動力臂l 也隨之改變,所作出的“F-”圖象和“F-l” 圖象中,正確的是ABCD【答案】 C【解析】【詳解】A 動力 F 和 的關(guān)系,當F 從沿桿方向(水平向左)垂直于桿方向(與水平方向成90) 沿桿方向(水平向右),由圖可知,后變小,則動力F 先變小后變大,所以AF 對應(yīng)的動力臂錯誤;l=OAsin,動力臂l 先變大B當 等于90時,動力臂最大,動力最小但不為零,所以B 錯誤;CD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l =F 2l 2 可得: F= F2l 2 ,由于 F2、l 2 不變,則F 和 l 成反比,故C

7、l正確, D 錯誤。5 如圖所示為一輕質(zhì)杠桿。機翼模型固定在直桿上,它們總重6N,直桿掛在杠桿上并保持與杠桿垂直。同一彈簧測力計在不同情形下拉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測力計在a 位置時的示數(shù)為1.5NB測力計從a 位置轉(zhuǎn)到b 位置后,示數(shù)將會變小C測力計在a 位置時示數(shù)為Fa,移至 c 位置時示數(shù)為Fc,則 Fa Fc=41D測力計在c 位置時,對模型水平向右吹風,示數(shù)將會變大【答案】 C【解析】【分析】【詳解】A我們將杠桿左邊受到的拉力定義為阻力,右邊受到的拉力定義為動力。因為動力臂為阻力臂的 1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 Fl1 1 F2l2 我們可以知道,動力應(yīng)為阻

8、力6N的 4 倍,即為424N,A 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測力計 a 位置時,動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測力計在b 位置時,動力臂與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為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與斜邊的關(guān)系,即測力計從a 位置轉(zhuǎn)到 b 位置,動力臂變小了。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l1 1F2l2可以知道,在阻力與阻力臂均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減小,要使杠桿繼續(xù)平衡,動力應(yīng)該增大。B 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C當測力計從 a 位置轉(zhuǎn)到 c 位置時,動力臂變?yōu)樵瓉淼? 倍。由杠桿平衡條件Fl1 1 F2l 2可以知道,在阻力與阻力臂均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變?yōu)樵瓉淼? 倍,要使杠桿繼續(xù)平衡,動力應(yīng)變?yōu)樵瓉淼? ,

9、即 Fa Fc=4 1。C 選項正確,符合題意;4D對模型向右吹風,根據(jù)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可以知道,模型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升力,即杠桿左邊受到的拉力會減小。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lF l2 可以知道,在力臂均不1 12變的情況下,阻力減小了,要使杠桿繼續(xù)平衡,動力也應(yīng)減小。D 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 C。6 如圖杠桿 AOB 用細線懸掛起來,分別在A 、 B 兩端分別掛上質(zhì)量為 m1 、 m2 的重物時,杠桿平衡,此時AO 恰好處于水平位置,AO BO ,不計杠桿重力,則 m1 、 m2 的關(guān)系為A m1m2B m1 m2C m1m2D無法判斷【答案】 C【解析】【詳解】杠桿示意圖如下:根據(jù)杠

10、桿的平衡條件:F1L1 F2 L2 可知,G1L1G2 L2m1gL1m2 gL2即 m1 L1m2 L2因為力與相應(yīng)的力臂成反比關(guān)系,從圖中可以看出力臂L1 L2 ,所以物體的重力G1 G2 ,即 m1 m2 ,故選 C。7 小明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掛鉤碼前,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上每格距離相等,桿上A、 B、 C、 D 的位置如圖所示,當A 點掛 4 個鉤碼時,下列操作中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A B 點掛 5 個鉤碼B C 點掛 4 個鉤碼C D 點掛 1 個鉤碼D D 點掛 2 個鉤碼【答案】 D【解析】【分析】【詳解】設(shè)每個鉤碼重力為F,每個小格長度為L,則 O 點左側(cè)力

11、與力臂的積為4F3L=12FL杠桿的平衡條件是A若 B 點掛 5 個鉤碼時,杠桿右側(cè)力與力臂的積為5F2L=10FL 12FL杠桿不能平衡,故A 錯誤;B若 C點掛 4 個鉤碼時,杠桿右側(cè)力與力臂的積為4F4L=16FL 12FL杠桿不能平衡,故B 錯誤;C若 D 點掛 1 個鉤碼時,杠桿右側(cè)力與力臂的積為F6L=6FL 12FL杠桿不能平衡,故C 錯誤;D若 D 點掛 2 個鉤碼時,杠桿右側(cè)力與力臂的積為2F6L=12FL=12FL杠桿能平衡,故D 正確。故選 D8 如圖所示, AOB 為一杠桿, O 為支點,杠桿重不計,AO=OB在杠桿右端A 處用細繩懸掛重為 G 的物體,當AO 段處于水

12、平位置時,為保持杠桿平衡,需在B 端施加最小的力為F1;當 BO 段在水平位置時保持杠桿平衡,這時在B 端施加最小的力為F2,則A F1F2C F1=F2D無法比較【答案】 B【解析】【分析】【詳解】(1)當 AO 段處于水平位置時,如左圖所示最省力,F(xiàn)1lOB=GlOAGlOAF1= lOB=G;( 2)當 OB 段處于水平位置時,如右圖所示最省力,F(xiàn)2lOB=GlOCGl OCGlOCF2=lOBlOBl OC lOBF2 GF1 F2;故選 B9 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下列操作中能讓杠桿繼續(xù)保持平衡的是()A將左邊的鉤碼去掉二個并保持位置不變,同時將右邊鉤碼向左移二格B在左右兩邊鉤

13、碼的下方各加一個鉤碼,位置保持不變C將左右兩邊的鉤碼各去掉一個,位置保持不變D將左右兩邊的鉤碼均向外移動一格【答案】 A【解析】【詳解】設(shè)杠桿的一個小格是1cm,一個鉤碼的重是1N ;A 將左邊的鉤碼去掉二個并保持位置不變,同時將右邊鉤碼向左移二格,(4-2) N 3cm=3N ( 4-2) cm,杠桿仍然平衡,故A 符合題意;B在左右兩邊鉤碼的下方各加一個鉤碼,位置保持不變,由(4+1) N 3cm( 3+1)N 4cm 得,杠桿的右端下沉,故B 不符合題意;C將左右兩邊的鉤碼各去掉一個,位置保持不變,由(得,杠桿的左端下沉,故 C 不符合題意;4-1) N 3cm( 3-1) N 4cmD

14、將左右兩邊的鉤碼均向外移動一格,由 4N( 3+1 ) cm 3N ( 4+1 ) cm 得,杠桿的左端下沉,故 D 不符合題意。10 將打足氣的籃球和套扎在氣針上的未充氣的氣球,一起懸掛在杠桿右端,左端掛適量鉤碼使杠桿水平平衡。將氣針插入籃球氣孔中,籃球中的部分空氣充入氣球后,杠桿左端下降,如圖所示。這個現(xiàn)象說明()A大氣壓的存在B鉤碼重大于籃球與氣球總重C空氣充入氣球后,鉤碼對杠桿的拉力與其力臂的乘積變大D空氣充入氣球后,籃球和氣球受到總的空氣浮力變大【答案】 D【解析】【分析】【詳解】開始杠桿平衡,由杠桿平衡條件得G 鉤碼 L 左=F 繩拉力 L 右籃球與氣球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

15、上的繩子拉力F、空氣的浮力F 浮作用而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由平衡條件得G=F+F 浮則F=G- F 浮將氣針插入籃球的孔中,籃球中的部分空氣就充入氣球后,籃球與氣球受到的浮力F 浮 變大,而重力G 不變,繩子的拉力F 變小,因為球?qū)Ω軛U的拉力F 繩拉力 等于球受到的拉力F,所以杠桿右端受到的拉力F 繩拉力 變小,而G 鉤碼 、 L 左、 L 右 不變,因此G 鉤碼 L 左F 繩拉力 L 右杠桿左端下沉。故A、 B、 C 不符合題意,D 符合題意。故選 D。11 如圖所示,直桿 OA 的下端掛一重物 G 且可繞 O 點轉(zhuǎn)動?,F(xiàn)用一個始終與直桿垂直的力 F 將直桿由豎直位置緩慢轉(zhuǎn)動到水平位置,不計

16、桿的重力,則拉力 F 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A一直變小B一直不變C一直變大【答案】 CD先變小后變大【解析】【分析】【詳解】由圖可知,由于力F 始終與杠桿垂直,則力F 所對應(yīng)的力臂始終不變,大小為力F 的作用點到 O 點的距離,設(shè)為 l1 ,在逐漸提升的過程中,重力大小不變,方向豎直向下,則對應(yīng)力臂逐漸變大,設(shè)為 l2,由于緩慢轉(zhuǎn)動,視為受力平衡,則由杠桿平衡公式可得Fl1 =Gl2由于等式右端重力G 不變, l 2 逐漸變大,則乘積逐漸變大,等式左端l1 不變,則可得F 逐漸變大,故選C。12 如圖,粗細均勻木棒AB 長為 1m ,水平放置在O、 O兩個支點上已知AO、OB 長度均為 0.2

17、5m。若把 B 端豎直向上稍微抬起一點距離,至少需要用力40N;則木棒的重力為()A160NB 120NC 80ND 4ON【答案】 B【解析】【分析】【詳解】設(shè)木棒 AB 的重心在C點,抬起B(yǎng) 端時的支點為O,由于 AO0.25m ,則抬 B 端的力的力臂OB AB- AO 1m-0.25m 0.75m木棒 AB 的重心距離支點的距離,即重力的力臂OC O C1 ABAO 11m0.25m 0.25m22木棒平衡,則有FOB GOC木棒的重力G F OB 40N 0.75m =120NOC0.25m故 B 正確。故選 B。13 如圖所示,兩個等高的托盤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分布不均

18、勻的木條AB重 24N, A、 B 是木條兩端, O、C 是木條上的兩個點,AO=B0, AC=OC A 端放在托盤秤甲上, B 端放在托盤秤乙上,托盤秤甲的示數(shù)是6N 現(xiàn)移動托盤秤甲,讓C 點放在托盤秤甲上此時托盤秤乙的示數(shù)是()A8NB 12NC 16ND 18N【答案】 C【解析】【分析】在做雙支點的題目時,求左邊的力應(yīng)以右邊支點為支點,求右邊的力應(yīng)以左邊支點為支點;本題 A 端放在托盤秤甲上,以B 點支點,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先表示出木條重心D 到 B的距離,當C 點放在托盤秤甲上C 為支點,再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計算托盤秤乙的示數(shù)【詳解】設(shè)木條重心在D 點,當 A 端放在托盤秤甲上,B 端放

19、在托盤秤乙上時,以B 端為支點,托盤秤甲的示數(shù)是6N,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托盤秤對木條A 端的支持力為6N,如圖所示:由杠桿平衡條件有:FA AB G BD ,即: 6N AB24N BD ,所以:AB 4BD , BD1 AB ,當 C 點放在托盤秤甲上時,仍以C 為支點,此時托盤秤乙對4木條 B 處的支持力為FB,因為 AO BO,ACOC,所以 CO OD BD,BC3BD, CD 2BD ,由杠桿平衡條件有: FB BCG CD ,即: FB 3BD 24N2BD ,所以: FB=16N,則托盤秤乙的示數(shù)為 16N故選 C【點睛】本題考查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關(guān)鍵正確找到力臂,難

20、點是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計算出木條重心的位置14 如圖,小明用一輕質(zhì)杠桿自制簡易密度秤的過程中,在A 端的空桶內(nèi)分別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體,改變物體M 懸掛點 B 的位置,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在M 懸掛點處標出相應(yīng)液體的密度值,下列關(guān)于密度秤制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質(zhì)量相同B秤的刻度值分布不均勻C增大 M 的質(zhì)量,秤的量程會減小D懸點 O 適當左移,秤的量程會增大【答案】 D【解析】【分析】【詳解】A輕質(zhì)杠桿自身的質(zhì)量不計,假如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質(zhì)量相同,那么液體的重力是相同的,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液l OAGM lM , G液 、 l OA 、 GM 不變,則 l

21、M 不變,物體M 懸掛點 B 的位置是不變的,這樣不能知道液體的密度,密度秤不能正常使用,A 錯誤;B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體積相同,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液 lOA GM lM ,即液V液 gl OAGM l M化簡可得液GM l M ,可知液 與 lM 成正比,則秤的刻度值分布是均勻的,B 錯誤;V液 gl OACM的質(zhì)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G液 lOA GM lM 可知,秤的量程會變大,C 錯誤;增大D懸點O 適當左移,阻力臂是增大的,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G液lOA GM l M 可知,秤的量程會變大, D 正確。故選 D。15 如圖所示,粗細均勻的鐵棒AB 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力F 將

22、鐵棒從水平地面拉至豎直立起此過程中,力F 作用在 B 端且始終與鐵棒垂直,則力F 將()A逐漸變大B逐漸變小C保持不變D先變小后變大【答案】 B【解析】【詳解】如下圖所示: 在抬起的過程中,阻力F2 不變, F 與鐵棒始終垂直,所以動力臂l1 不變,由于鐵棒的位置的變化,導(dǎo)致了阻力F2 的阻力臂 l2 在變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l1=F2 l2 可知, l 1 、 F2 都不變, l2 變小,所以 F 也在變小。 故選 B。16 如圖,輕質(zhì)杠桿可繞 O 點轉(zhuǎn)動(不計摩擦)A 處掛著一重為 80N、底面積為 500cm 2的物體 G在 B 點施加一個垂直于桿的動力F 使杠桿水平平衡,且物

23、體G 對地面的壓強為1000Pa, OB=3OA則 B 點的拉力 F 的大小為A50NB 30NC 10ND 90N【答案】 C【解析】【分析】【詳解】地面對物體G 的支持力F支F壓ps1000Pa 0.05m250N物體 G 對杠桿的拉力FAGF支80N50N30N已知OB=3OA,由杠桿平衡的條件FOBFAOA 可得:F FA OA =30N 1 =10N OB3故選 C17 在一個長 3 米的蹺蹺板(支點在木板中點)的兩端分別放置兩個木箱,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 m1=30kg, m2=20kg,為了使蹺蹺板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把 m1 向右移動0.5 米B把 m2 向左移動

24、0.5 米C把 m1 向右移動0.2 米D把 m2 向左移動0.3 米【答案】 A【解析】【分析】【詳解】蹺蹺板的支點在木板中點,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木板左邊受到的壓力比右邊大,為了使蹺蹺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該將m1 向右移,則m2 的力臂不變?yōu)?.5m,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有m1 gl1m2 gl 2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m1 向右移后的力臂m2 gl 220kg 1.5ml11mm1g30kgm1 的力臂由1.5m 變?yōu)?1m,為了使蹺蹺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把m1 向右移動 0.5 米,所以BCD項錯誤, A 項正確。故選 A。18 如圖,一塊厚度、密度均勻的長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豎直向上的力,

25、欲使其一端抬離地面,則( )A F1 F2,因為甲方法的動力臂長B F1=F2,因為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 倍C F1 F2,因為乙方法的阻力臂短D F1F2,因為乙方法的動力臂長【答案】 B【解析】【分析】【詳解】由圖示可知,無論用哪種方法來抬,動力臂總是阻力臂的二倍,所用的力總等于阻力的二分之一,由于阻力就是重力,大小是不變的,所以動力的大小也是不變的,故應(yīng)選B。19 如圖所示,在調(diào)節(jié)平衡后的杠桿兩側(cè),分別掛上相同規(guī)格的鉤碼,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果在兩側(cè)鉤碼下方各增加一個與原來規(guī)格相同的鉤碼,則()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D無法判斷【答案】 A【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杠桿的平衡原理。【

26、詳解】杠桿的平衡原理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圖中,設(shè)一個鉤碼的重為G,杠桿每一小格的長度為L,則有G?4L=2G?2L,若兩側(cè)鉤碼下方各增加一個與原來規(guī)格相同的鉤碼,則杠桿的左邊變成2G?4L=8GL,右邊變成3G?2L=6GL,此時8GL6GL,所以左端下降,故A 符合題意, BCD都不符合題意。故選 A。20 能使杠桿 OA 水平平衡的最小力的方向為()A ABB ACC ADD AE【答案】 A【解析】【分析】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F(xiàn)1L=F L,在杠桿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要使所用的122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長由此分析解答【詳解】由圖知, O為支點,動力作用在A 點,連接

27、OA就是最長的動力臂,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要使杠桿平衡動力方向應(yīng)向上,所以最小力方向為AB故選 A【點睛】在通常情況下,要使所用的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長,連接杠桿中支點和動力作用點這兩點所得到的線段就是最長力臂二、初中物理功和機械能問題21 如圖,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別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運動方向始終一致,運動時間tab tcd,運動距離sab=scd,比較兩種情況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A ab 段做功較多B ab 段與 cd 段的功一樣多C ab 段功率較大D ab 段與 cd 段的功率一樣大【答案】 B【解析】【分析】【詳解】拉力大小相等且sab scd,根據(jù)WFs可知

28、:拉力所做的功相同,故A錯誤,B正確;由于t ab tcd,根據(jù) PWt 得: Pab Pcd,故 C、 D 錯誤22 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使它沿水平木板勻速滑動,圖乙是他兩次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木塊兩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B木塊第1 次受到的拉力較大C木塊兩次的動能一樣多D兩次拉力對木塊做的功一樣多【答案】 A【解析】【分析】【詳解】AB從圖象上可以看出,木塊兩次都是作勻速直線運動,而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作用。因木板受到的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兩次滑動摩擦力大小不變,所以兩次木塊受到的拉力相等,故A 選項正確,

29、B 選項錯誤;C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塊運動的速度較大,而木塊的質(zhì)量不變,所以第一次木塊具有的動能多,故 C 選項錯誤;D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塊兩次運動的距離不同,所以木塊兩次所做的功不同,故 D 選項錯誤。故選 A。23 立定縱跳摸高是中學生常見的運動項目,起跳前先屈膝下蹲,然后腳掌用力蹬地,伸展身體,兩臂上揮,豎直向上跳起至最高點,小剛同學在一次立定縱跳摸高中消耗的能量約為( )2345A3 10JB 3 10JC 3 10JD 3 10J【答案】 A【解析】【分析】【詳解】中學生重力的平均值約600N,當起跳后重心升高的高度為: h=0.5m;在起跳時所消耗的能量用來增加

30、了同學的重力勢能了,所以當該同學跳起后增加的重力勢能最大值是:2E=W=Gh=600N 0.5m=300J=3 J,10故 A 正確, BCD錯誤;應(yīng)選 A24 一位父親與他6 歲的兒子一起上樓回家,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爬相同的樓梯,兒子體重小做的功少B爬相同的樓梯,父親體重大做的功多C爬相同的樓梯,父親比兒子先到達,父親的功率大D爬相同的樓梯,兒子坐電梯先到達,兒子的功率大【答案】 D【解析】【分析】【詳解】AB由題知,他們上相同的樓梯,h 相同,父親的體重G1 大于兒子的體重G2,根據(jù)爬樓做功 WGh ,所以父親爬樓做功W 1 大于兒子爬樓做功W2,即 W1 W2,故 A、 B 正

31、確,不符合題意;C父親爬樓做功多,父親比兒子先到達,做功時間少,根據(jù)大,故 C 正確,不符合題意;WPt可知父親做功功率D兒子坐電梯先到達,但爬樓過程中兒子沒有施加力,兒子做功為0J,做功功率為0W,故 D 錯誤,符合題意。故選 D。25 如圖是一個光滑的軌道某小球從軌道的O 點出發(fā),由靜止開始下滑,小球始終沒有離開軌道,你認為小球最遠可以運動到A a 點Bb點C c 點D d 點【答案】 C【解析】【詳解】本實驗中,由于軌道是光滑的,沒有摩擦力,所以小球的機械能守恒。故小球從止釋放,始終沒有離開軌道,最遠可以滾到與O 點等高的 c 點,故選C。O 點由靜26 九年級的小黃同學一口氣從一樓跑到

32、四樓教室,所用時間為30 s。他上樓過程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A1.5 WB 15 WC 150 WD 1500 W【答案】 C【解析】【分析】【詳解】一層樓的高度約為3m,三層高度約為9m,九年級的同學體重大約為50kg,則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約為W=Gh=mgh=50kg10N/kg 9m=4500J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W4500JP150Wt30s故 ABD,都不符合題意, C 符合題意。故選 C。27 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使它沿同一水平木板滑動,如圖是他兩次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木塊兩次具有的動能一樣大B兩次拉力對木塊做的功一樣多C木塊第

33、一次受到的拉力較大【答案】 DD第一次拉力對木塊做功的功率較大【解析】【詳解】A 由圖知,第一次物體的速度較大,第一次物體的動能較大,故A 錯誤;B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塊兩次運動的距離不同,所以木塊兩次所做的功不同,由 W=Fs 可知,但是在沒有指出是相同時間內(nèi),因此不能比較二者做功多少,故 B 錯誤;C由A 分析知,木塊兩次受到的拉力相等,故C 錯誤;D從圖中可以看出第一次木塊運動的速度較大,由功率的變形公式P=Fv 可知,力F 相同,第一次速度v 大,所以功率大,故D 正確。28 如圖所示,小明水平向右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沒有推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箱子雖然沒有被

34、推動,但小明對箱子做了功B箱子沒有被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C箱子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箱子沒有被推動,選擇的參照物是地面【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A箱子沒有被推動,有力但沒有距離,小明對箱子不做功,故A 錯誤;B箱子沒有被推動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到的是平衡力,推力等于摩擦力,故B 錯誤;C箱子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D箱子沒有被推動,相對于地面的位置沒有改變,選擇的參照物是地面,故D 正確;故選 D。29 舉重是我國的優(yōu)勢體育項目,如圖所示,運動員需將杠鈴舉過頭頂,等到裁判判定站穩(wěn)之后才能算成績有效。在抓舉時,

35、兩位運動員用相同時間把同樣重的杠鈴舉起,一位運動員將杠鈴舉起1.9m, 另一位運動員將杠鈴舉起1.8m 。如果他們對杠鈴所做的功分別為W1 和W2 ,功率分別為P1 和P2,則下列關(guān)系式中正確的是()A W W2C P = PD P W2。故 A 錯誤, B 正確;CD他們用相同時間把同樣重的杠鈴舉起,相同的時間內(nèi),做的功越多,功率越大。由上可知 W1 W2 ,所以 P1 P2。故 CD 錯誤。故選 B。30 今年 3 月 4 日,在我市陽新地區(qū)下了一場冰雹已知冰雹在下落過程中受到的空氣阻力隨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落地前已做勻速運動關(guān)于冰雹的下落過程,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冰雹的重力勢能越

36、來越大B冰雹的機械能越來越小C當冰雹勻速下落時空氣阻力對冰雹不做功D冰雹受到的空氣阻力越來越大,可能大于重力【答案】 B【解析】【分析】【詳解】A冰雹下落過程中,高度減小,重力勢能越來越小,故A 錯誤;B由于冰雹要克服空氣阻力做功,機械能會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所以其機械能減小,故確;B 正C當冰雹勻速下落時,冰雹在阻力的作用下才做了勻速運動,所以空氣阻力對冰雹是做功的,故 C 錯誤;D冰雹在運動過程中,速度變大,阻力變大,當阻力等于重力時,冰雹會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保持不變,所以阻力不可能大于重力,故D 錯誤故選 B【點睛】要能從能的轉(zhuǎn)化理解冰雹的機械能變化,因為冰雹下落過程中克服阻力做功,最終轉(zhuǎn)化為

37、內(nèi)能,所以機械能必定是減小的31 甲、乙兩個物體,分別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作勻速直線運動.若甲所受的重力是乙的 3 倍,甲受的水平拉力是乙受的水平拉力的2 倍,甲的運動速度是乙的運動速度的1 倍,則拉力對甲乙兩物體做功之比和所用時間之比可能是A1:12:1B 2:11:1C 3:22:3D 3:23: 2【答案】 B【解析】【詳解】由題知兩物體受到的拉力之比F 甲 :F 乙 =2:1速度之比 :v 甲 :v 乙=1:1A 若做功之比:W 甲 :W 乙 =1:1因為 W=Fs,所以運動路程之比:W甲W乙1 1s 甲:s 乙 = F甲 : F乙 = 2 : 1 =1:2因為 v= s 速度相

38、同 ,所用時間與路程成正比:tt 甲 :t 乙=s 甲:s乙 =1:2故 A 不符合題意;B若做功之比:W 甲 :W 乙 =2:1因為 W=Fs,所以運動路程之比:W甲W乙2 1s 甲:s 乙 = F甲 : F乙 = 2 : 1 =1:1因為 v= s ,速度相同 ,所用時間與路程成正比:tt 甲 :t 乙=s 甲:s乙 =1:1故 B 符合題意;CD若做功之比:W 甲 :W 乙 =3:2因為 W=Fs,所以運動路程之比:W甲W乙32s 甲 :s乙 = F甲 : F乙 = 2 : 1 =3:4因為 v= s 速度相同 ,所用時間與路程成正比:tt 甲 :t 乙=s 甲:s乙 =3:4故 CD

39、不符合題意。32 如圖所示,在一個罐子的蓋和底各開兩個小洞。將小鐵塊用細繩綁在橡皮筋的中部穿人罐中,橡皮筋兩端穿過小洞用竹簽固定。做好后將它從不太陡的斜面滾到水平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罐子從斜面滾下,重力勢能只轉(zhuǎn)化為動能B罐子從斜面滾下的過程中,只有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C因為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zhuǎn)化,所以罐子滾下后可能再次滾上斜面D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則罐子會一直滾動下去【答案】 C【解析】【分析】【詳解】A罐子從斜面滾下,要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使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故A 錯誤;B罐子從斜面滾下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和內(nèi)能,故B 錯誤;C罐子從不太陡的斜面上滾下,罐子的高度減小,速度先增大后減小,橡皮筋的彈性形變逐漸增大,則罐子的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先增大后減小,橡皮筋的彈性勢能增大,即該過程中罐子的重力勢能會轉(zhuǎn)化為動能和橡皮筋的彈性勢能;發(fā)生形變的橡皮筋由于要恢復(fù)原狀,故罐子可能再次滾上斜面,故C 正確;D罐子在滾動的過程中,由于和斜面之間存在摩擦,機械能會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所以整個罐子的機械能不守恒,機械能會逐漸變小,最終罐子會停止運動,故D 錯誤。故選 C。33 一個木塊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如果對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