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詩歌鑒賞訓練_第1頁
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詩歌鑒賞訓練_第2頁
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詩歌鑒賞訓練_第3頁
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詩歌鑒賞訓練_第4頁
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詩歌鑒賞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詩歌鑒賞訓練一、部編語文七年級上冊詩歌鑒賞練習1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夜上受降城聞笛唐 李益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1) 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描繪一二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2)這首詩被推崇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 ( 1)(舉目遠眺,蜿蜒數(shù)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回樂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飛舞,烽火臺上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繪出兩個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 ”)( 2) “蘆管 ”發(fā)出幽怨的笛聲,觸動征人 “盡望鄉(xiāng) ”。抒發(fā)詩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窘馕觥?【

2、分析】( 1)這句詩的意思是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2)后兩句的意思是: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個個眺望故鄉(xiāng)。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xiāng)思和滿心的哀愁之情。抒發(fā)了詩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故答案為: (舉目遠眺,蜿蜒數(shù)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回樂烽前的沙子如同自雪飛舞,烽火臺上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描繪出兩個比喻句 “沙似雪 ”“月如霜 ”) “蘆管 ”發(fā)出幽怨的笛聲,觸動征人“盡望鄉(xiāng) ”。抒發(fā)詩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军c評】 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意境的想象能力,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要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結(jié)合詩歌的意象,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描

3、繪,注意語言的表達。 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賞析和詩人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要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掌握詩人寫作的背景,注意要結(jié)合詩歌的意境和關(guān)鍵語句進行分析。2閱讀古詩,回答問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 “潮平兩岸闊 ”的 “闊 ”字,用得極妙,請簡析。( 2)對這首詩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了詩人回鄉(xiāng)看到的家鄉(xiāng)美景。b.詩的頷聯(lián)寫景致的缺憾:殘夜中的海日和舊年中的江春,使人頓生惆悵之情。c.頸聯(lián)在描寫景物、時令之中,蘊含著一代勝過一代的人生哲理。d.全詩寫景逼真,虛實結(jié)合,抒情真摯,

4、首尾呼應,渾然一體?!敬鸢浮?( 1) “闊 ”表現(xiàn)長江水波激蕩,春潮涌流,江水幾與岸平,顯得江面廣闊浩渺,視野也因之開闊。( 2) d【解析】 【分析】( 1 )本題考查品味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 “潮平兩岸闊 ”, “闊 ”,是表現(xiàn)“潮平 ”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皯?”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 ”而用 “風正 ”,是因為光 “風順 ”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 ”。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 2)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nèi)容和

5、寫法的理解。a 項、首聯(lián):寫詩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 “客路 ”,指作者要去的路?!扒嗌?”點題中住在 “北固山 ”還未到故鄉(xiāng),“寫了詩人回鄉(xiāng)看到的家鄉(xiāng)美景 ”有誤; b 項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是頸聯(lián),不是頷聯(lián),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shù)鼓舞力量。 “使人頓生惆悵之情 ”錯誤; c 項、頸聯(lián)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 “春意 ”,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 “蘊含著一代勝過一代的人生哲理 ” 有誤。 d 項正

6、確,故選 d。故答案為:( 1) “闊 ”表現(xiàn)長江水波激蕩,春潮涌流,江水幾與岸平,顯得江面廣闊浩渺,視野也因之開闊。( 2) d;【點評】( 1)本題考查品味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應注意,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可以從字的詞性或運用的修辭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據(jù)運用的方法來分析該詞表達的效果?!?。 “闊 ”字既寫出了江水之勢,又寫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2)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nèi)容和寫法的理解。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各個選項的說法,再和原文相關(guān)詞句比照,字斟句酌歸納辨析正誤。d 項無誤。3閱讀詩歌觀滄海,回答問題觀滄海曹操東臨

7、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1)下列選項不正確的一項是()a. “水何 ”六句,詩人從大處落筆,濃墨重彩地描繪大海浩瀚壯闊的景象,著力烘托山島的高峻和草木的豐茂,使人感到海邊景色的壯麗多姿。b. “日月 ”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從兩個 “若 ”字可看出寫的是虛景,即通過詩人的主觀感受,寫出了滄海之大,描繪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圖景。c.這首詩通過描寫滄海贊頌了祖國壯麗的河山,表現(xiàn)了正處于事業(yè)最高峰的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抒發(fā)了他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d.詩人運用了大膽的夸張、

8、豐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麗、意境開闊,全詩感情奔放,思想含蓄,顯出雄渾蒼勁的詩風。(2)下列與本詩中所描述的季節(jié)相同的一項是()a.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b.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c.亂花漸入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d.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3)詩中用一 “觀 ”字統(tǒng)領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寫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_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一句中 “若 ”字用得好,試評析?!敬鸢浮?( 1) a( 2) b( 3)自己的雄心壯志(4)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用“若 ”字表明寫的是虛景,是詩人的

9、主觀想像,體現(xiàn)了詩人闊大的胸襟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解析】 【分析】( 1)本題考查分析詩歌的內(nèi)容寫法和感情。a 項,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 ”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突出大海,而不是“著力烘托山島的高峻和草木的豐茂 ”。( 2 )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皹淠緟采?,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和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都是描寫秋季景色?!扒镲L、紅葉黃花 ”都是秋季的標志。( 3)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感情?!皷|臨碣石

10、,以觀滄?!边@兩句話點明 “觀滄海 ”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 “觀 ”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4)本題考查分析詩歌遣詞的妙處。 “若”字在前面的描寫的基礎上,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lián)想中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故答案為:(1) a;( 2) b;( 3)自己的雄心壯志;(4)這一句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用“若 ”字表明寫的是虛景,是詩人的主觀想像,體現(xiàn)了詩人闊大

11、的胸襟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點評】( 1)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各個選項的說法,再和原文相關(guān)詞句比照,字斟句酌歸納辨析正誤?!八五e?,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 “澹澹 ”,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 “何 ”,何其,今言“多么 ”,是嘆美之詞。 “澹澹 ”而加嘆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答題時應注意,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b 項和觀滄海都是寫秋季景色。(3)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感情。答題時應注意,詩歌表現(xiàn)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

12、大的抱負。( 4)本題考查分析詩歌遣詞的妙處。答題時應注意, “若”字,描寫日月、星漢都仿佛是從海中升出,如此浩瀚的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博大的胸懷與抱負。其胸中容納的是浩大的景象,自然能反映出其心胸之寬廣、博大.體現(xiàn)出其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胸襟。4閱讀詩歌,回答問題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 )這首詩反映出來的季節(jié)是_ 季,從 “_”詞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2)下面對這首詩歌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點明詩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經(jīng)的地點。b.頷聯(lián) “闊 ”寫出春潮水漲之景,“懸 ”描寫了舟

13、順風而行之態(tài)。c.頸聯(lián)在描寫景物、時令之中,蘊含著一代勝過一代的人生哲理。d.全詩寫景逼真,敘事確切,抒情真摯,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答案】 ( 1)春;歸雁洛陽邊;春天到了,大雁飛回到北方去了( 2) c【解析】 【分析】( 1)本題考查對詩歌鑒賞的辨析。本題涉及的考點有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情感和理解寫作手法。 “江春入舊年 ”的意思是: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歸雁洛陽邊 ” 的意思是: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信到洛陽去。由此可以判斷出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季。( 2)本題考查了對詩歌語句的賞析能力。詩歌句子賞析需要我們在了解詩歌的結(jié)構(gòu)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礎上作答,常見的答題格式: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或?qū)懽鞣?/p>

14、法,寫出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什么感情。 c 項有誤,頸聯(lián)在描寫景物、時令之中,蘊含著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哲理。故答案為:( 1)春;歸雁洛陽邊;春天到了,大雁飛回到北方去了;(2) c。【點評】考查對詩歌語句的賞析能力。詩歌句子賞析需要我們在了解詩歌的結(jié)構(gòu)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礎上作答,常見的答題格式:本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或?qū)懽鞣椒?,寫出來什么?nèi)容,表達了什么感情。5閱讀詩歌,回答問題。夜雪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1)這首詩是從哪些角度(感官)描寫夜雪的?請作具體分析。(2)從詩歌描寫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樣的心境?【答案】 ( 1)觸覺:冷;視覺:明;聽覺:聲

15、。(2)表現(xiàn)了詩人孤寂凄冷的心情?!窘馕觥?【分析】( 1) “已訝衾枕冷 ”的“冷 ”是觸覺感知到的; “復見窗戶明 ”的 “明 ”是明亮的意思,是視覺感知到的。 “時聞折竹聲 ”的“聞 ”字突出是聽覺。( 2)明確詩意:實在驚訝今夜的寒冷,被子枕頭竟然冰涼,又見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這是外邊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時聽到厚厚積雪壓斷樹枝的聲音。冷”寫天氣的寒冷,營造了一種帶有涼意的氛圍,作者在深夜聽到雪落、折竹的聲音,暗示作者無心睡眠、內(nèi)心孤寂凄涼?!耙延狋勒砉蚀鸢笧椋?觸覺:冷;視覺:明;聽覺:聲。 表現(xiàn)了詩人孤寂凄冷的心情。【點評】 本題是對寫作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詩

16、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從寫作角度方面,進行解答; 本題是根據(jù)詩歌描寫的情景對詩人心境進行感悟。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結(jié)合詩歌中描寫的景物進行分析。6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鐘山 即事 (宋)王安石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 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咀ⅰ?鐘山:山名。 即事:有感于當前事物的詩,常被冠以 “即事 ”之類的題目。 相對:對著山。(1)詩中 “_”、“_”寫出了鐘山春景的“幽 ”。(2)全詩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心情?【答案】 ( 1)無聲(或 “澗水無聲 ”);不鳴(或 “一鳥不鳴 ”)

17、(2)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平和以及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窘馕觥?【分析】( 1) “幽”,幽靜,從詩中篩選出相關(guān)的詞語答題即可,如 “無聲 ”,沒有聲音,顯出幽靜, “不鳴 ”,不叫,沒有聲音,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 2)結(jié)合詩中描寫的景物分析作者的感情,這是一首饒有風味的小詩。詩人坐在家門口,對著澗水、綠竹、花草,興趣盎然。不知不覺地,白天過去,夕陽下山,山中十分幽靜,連鳥都不叫一聲。在詩人王安石的筆下,一切都是鮮活的,都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然而,在詩人的筆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靜寂, “澗 ”是幽靜的, “竹 ”是幽靜的, “花草 ”也是幽靜的,無聲無息,自生自長,隨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據(jù)此

18、可知,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平和以及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故答案為: 無聲(或 “澗水無聲 ”);不鳴(或“一鳥不鳴 ”) 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平和以及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军c評】 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答題時要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意從詩歌中篩選出合適的詞語即可。 此題考查對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情感,一是間接的從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上揣摩,理解詩人心境和情緒,二是抓住詩中詩人直接表達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結(jié)合詩歌的寫作背景理解。7閱讀潼關(guān),回答問題。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guān)解不平。(1)詩歌描繪了北方怎樣的景象?(2)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9、【答案】 ( 1)描繪了北方遼遠而壯闊的景象。(2)表現(xiàn)了作者渴望沖破羅網(wǎng)、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窘馕觥?【分析】( 1)此題考查的是對古詩的理解。這首詩寫于公元1882 年秋,十四歲的譚嗣同從湖南故鄉(xiāng)赴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經(jīng)過陜西潼關(guān),在這里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描繪了北方遼遠而壯闊的景象。據(jù)此作答。( 2)此題考查的是對詩人的感情的理解。詩中所謂大河“猶嫌束 ”、群山 “不解平 ”,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這愿望,這激情,同當時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變革圖強的社會潮流,是完

20、全合拍的。譯文:久遠的高云擁簇著這個城,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秋風吹散。河流入大荒野猶嫌拘束,秦嶺山脈進入潼關(guān)也不知何謂平坦。故答案為: 描繪了北方遼遠而壯闊的景象。 表現(xiàn)了作者渴望沖破羅網(wǎng)、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军c評】 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注意通讀全詩,把握詩意,明確描繪的景象。( 2)本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通讀全詩,把握詩意,抓住能表現(xiàn)情感的句子聯(lián)系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綜合分析情感。8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九日寄子約 (明)皇甫汸漫有登高興,兼當望遠何?對花驚白發(fā),見雁憶黃河亂后書來少,霜前木

21、落多。不堪羈宦 日,同是阻干戈。【注釋】 子約:皇甫濂,作者之弟。 黃河指故鄉(xiāng)。 羈宦:離家在外地做官。( 1) 這兩首詩歌標題中的 “九日 ”是指 _節(jié)。( 2)兩首詩都與戰(zhàn)爭有關(guān),但詩人的心境卻不完全一樣,請作具體賞析?!敬鸢浮?( 1)重陽節(jié)( 2)兩首詩都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憎恨。但是第一首詩由欲登高而引出無人送酒的聯(lián)想,又由無人送酒遙想故園之菊,復由故園之菊而慨嘆故園為戰(zhàn)場,主要表現(xiàn)對百姓疾苦的憂思和關(guān)切;第二首詩通過家書少,對宦游的厭倦,著重表現(xiàn)對親人的思念?!窘馕觥?【分析】( 1)重陽節(jié)是指每年的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古時民間在重陽節(jié)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

22、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從“登高”“菊 ”等詞可以看出是重陽節(jié)。( 2) 同: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币馑际俏以谶h方想念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正寂寞地在戰(zhàn)場旁邊盛開。作者以菊花代長安,由長安想到“戰(zhàn)場 ”戰(zhàn)火紛飛,血染天街的景象,表現(xiàn)了對戰(zhàn)爭的憎恨?!皝y后書來少,霜前木落多。”意思是本來因為戰(zhàn)亂的緣故,兄弟之間賴以聯(lián)系的惟一方式就受到了阻隔,偏又遇上這令人傷感的蕭蕭落葉!同樣表現(xiàn)了對戰(zhàn)爭的厭惡。 不同:第一首詩的“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這一句的想象之辭已經(jīng)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xiāng),而寄托著詩人對千萬飽經(jīng)戰(zhàn)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國事的憂慮,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取得和平的渴望。第二首詩“

23、不堪羈宦日,同是阻干戈?!币馑际亲约涸缫巡豢叭淌苁送镜募拍筒蛔杂桑值芏际菫閼?zhàn)亂所阻?。t主要突出的是自己對宦游的厭倦,著重表現(xiàn)對親人的思念。故答案為: 重陽節(jié) 兩首詩都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憎恨。但是第一首詩由欲登高而引出無人送酒的聯(lián)想,又由無人送酒遙想故園之菊,復由故園之菊而慨嘆故園為戰(zhàn)場,主要表現(xiàn)對百姓疾苦的憂思和關(guān)切;第二首詩通過家書少,對宦游的厭倦,著重表現(xiàn)對親人的思念。【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的是節(jié)氣的理解,考生在平時注意對24 節(jié)氣稍加感知,即可完成此題。 本題考查的是作者心情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此題要求考生熟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抓住抒情的語句,結(jié)合詩人的處境,仔細體會作者的心情

24、。9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發(fā)潭州杜甫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賈傅才未有,褚公書絕倫。名高前后事,回首一傷神。(寫作背景)唐代宗大歷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峽,擬歸洛陽,終因時亂,親友盡疏,北歸無望,惟以舟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帶。本詩作于大歷四年離潭州赴街州時。( 1)古人的詩作中常常提到 “酒 ”,下列詩句所表達的飲酒心情與本詩中詩人心情最接近的一項是(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b.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c.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d.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2)詩的頷聯(lián)寫景很有特色,試從景與情的角度加以分析?!敬鸢浮?( 1

25、) b( 2)岸花風吹滑落,檣桅春燕作語,這本事極普通的現(xiàn)象,但是人以我觀物,賦予落花、飛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種悲涼冷落的氣氛,同時也表現(xiàn)了是人對自己輾轉(zhuǎn)流徙、飄蕩無依的深沉感喟?!窘馕觥?【分析】( 1)本詩寫于杜甫因時局動亂,親友盡疏,北歸無望,以舟為家,四處漂泊之際,表現(xiàn)了詩人淪落他鄉(xiāng)、抱負不能施展的愁緒?!懊咔昂笫?,回首一傷神”表現(xiàn)了詩人因不堪回首的往事黯然神傷的心境。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寫出了李白在強烈地感到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時,內(nèi)心更加煩憂苦悶的心境。二者心情最接近。而 a 項表達的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yè)的豪情, c 項是通過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xiàn)

26、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guān)系, d 項抒發(fā)蘇軾由打獵激發(fā)起來的報效國家的壯志豪情。故選b。( 2) “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 ”,表面是寫景,但 “一切景語皆情語 ”, 詩人揚帆啟航,環(huán)顧四周,只有岸上春風中飛舞的落花在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語,似乎在親切地挽留他,一種濃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風吹落花,檣桅春燕作語,這原本是極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但詩人“以我觀物 ”,而使 “物色帶情 ”,賦予落花、飛燕以人的感情來“送客 ”、 “留人 ”,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種十分悲涼冷落的氣氛,這種氣氛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檣燕;同時也反映了詩人輾轉(zhuǎn)流徙、飄蕩無依的深沉感喟。故答案為: b;

27、岸花風吹滑落,檣桅春燕作語,這本事極普通的現(xiàn)象,但是人以我觀物,賦予落花、飛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種悲涼冷落的氣氛,同時也表現(xiàn)了是人對自己輾轉(zhuǎn)流徙、飄蕩無依的深沉感喟?!军c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賞析。答題時一定結(jié)合主題“酒 ”分析即可讀出答案; 做好本題要根據(jù)注釋了解詩作的寫作背景,閱讀全詩理解詩歌內(nèi)容,從詩人所描寫的景物特點來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讀懂詩歌。10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臺城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注釋)韋莊,晚唐詩人。臺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雞鳴寺一帶,靠近玄武湖。( 1)詩的第二句中一個 “_”字寫出六個短促

28、的王朝一個接一個地衰敗的史實,突出了變換之速;而一個 “_”字,則借鳥的歡啼之聲,巧妙地表達出詩人面對歷史遺址的感慨、悵惘的心情。( 2)詩的三、四兩句,頗為后人稱道。請你從修辭手法運用的角度,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進行賞析?!敬鸢浮?( 1)夢;空( 2)運用擬人手法,用臺城柳不管王朝興衰,不解詩人感慨,寫出了歷史衰敗的無奈,角度巧妙,耐人尋味。【解析】 【分析】( 1)本六朝繁華,但卻很快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消失在歷史的舞臺,就像是一場夢一樣。所以 “夢 ”字寫出了六個短促的王朝相繼衰敗之快。作者漫步六朝遺跡,看到昔日繁華都被風吹雨打去,心中若有所失,空落落。所以“空 ”字表達出詩人面對歷史遺跡而生出

29、的感慨、悵惘的心情。( 2)楊柳非人,當然不會有人的感情,但作者卻說楊柳“無情 ”,所以這是擬人的修辭,由詩意可知,無情的不僅是楊柳,還是自然,還是歷史。臺城堤柳,既不管人間興亡,也不管面對他的詩人會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我行我素的按照自然規(guī)律生長,所以說它無情,說柳無情,正透露出人的無限傷痛和感傷悵惘。故答案為: 夢 ; 空 運用擬人手法,用臺城柳不管王朝興衰,不解詩人感慨,寫出了歷史衰敗的無奈,角度巧妙,耐人尋味?!军c評】 本題考查詩歌的煉字,注意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語句提示,明確所涉及的字。 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注意首先明確詩的三、四兩句句意,然后分析修辭手法,理解寫出的內(nèi)容以及表達的感

30、情11 古詩詞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 ) 詩 歌 題 目 “龍 標 ”與 詩 句 “聞 道 龍 標 過 五溪 ”中 的 “龍 標 ”依 序 分別 指 _ 和_。( 2)詩歌首句以 “楊花 ”“子規(guī) ”起筆,從全詩看,起到什么樣的作用?【答案】 ( 1)龍標縣;王昌齡( 2)詩人擇取 “楊花 ”“子規(guī) ”來體現(xiàn)暮春花落鳥鳴的蕭條特點,烘托出凄涼悲惋的氣氛?!窘馕觥?【分析】( 1)標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中,左遷:貶官,降職。古代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職稱為左遷 。龍標:古地名,唐朝置縣,屬巫洲,治所在今湖

31、南懷化黔陽縣。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對王昌齡 “左遷 ”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guān)切與同情,該句中的“龍標 ”指的是王昌齡。( 2)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凄涼哀愁的氣氛。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 “不如歸去 ”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據(jù)此理解作答。故答案為: 龍標縣;王昌齡; 詩人擇取 “楊花 ”“子規(guī) ”來體現(xiàn)暮春花落鳥鳴的蕭條特點,烘托出凄涼悲惋的氣氛?!军c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字詞的理解與掌握。作答此類題目,一定認真閱讀,正確理解指定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32、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及詩句賞析能力。做此題首先要了解寫作背景,在此基礎上了解古詩內(nèi)容,再對詩句進行賞析。12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下列對這首元曲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這是一首元曲,“天凈沙 ”是曲牌名,與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b. “枯藤老樹昏鴉 ”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 ”點出時間已是傍晚。c.這首曲意在描繪一幅深秋晚景圖,人在其中起陪襯作用。d. “斷腸人在天涯”表現(xiàn)了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nèi)心世界,畫龍點睛,直抒胸臆。( 2) “小橋流水人家 ”一句描寫出溫馨恬靜的景象,聯(lián)系這首

33、小令,談談作者為什么這樣寫。【答案】 ( 1) c(2)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凄涼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窘馕觥?【分析】(1 ) c錯在 “人在其中起陪襯作用”。這首曲意在描繪一幅深秋晚景圖,烘托了旅人凄苦的心境。故選c。( 2)這道題考查對詩歌寫法的理解?!翱萏倮蠘浠桫f”與 “小橋流水人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面,將哀物與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天涯 ”人的思想愁緒。表現(xiàn)出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涼的心情。故答案為: c 以樂景寫哀情,通過對比,襯托出游子的孤獨凄涼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军c評】 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要求熟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結(jié)合詩人

34、的寫作背景、寫作手法、表現(xiàn)方式進行理解詩歌的情感。注意結(jié)合對詩歌的理解逐項審讀選項,仔細辨析,判斷正誤。 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題要求考生讀懂詩歌,理解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注意對語句的分析和理解,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13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 “斷腸 ”的意思是 _。(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首句展現(xiàn)的蕭索景象,與游子的悲涼心境吻合。b. “夕陽西下 ”照應首句中的 “昏 ”字,點名了時間。c.這首小令運用了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遠行圖

35、。d.這首小令表達了游子熱愛秋景的情懷?!敬鸢浮?( 1)形容悲傷到極點( 2) d【解析】 【分析】( 1)翻譯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詞語解釋。斷腸人:悲傷到極點的人。斷腸:悲傷到極點。( 2)本題考查詩句賞析。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小令的前三句分別描繪了三幅畫面,第一幅和第三幅畫面的氛圍凄涼傷感,第二幅畫面氛圍溫馨,第一、三幅畫面和第二幅畫面形成對比,以樂景寫哀情,反襯出一種漂泊的凄涼。最后兩句中的“斷腸人 ”直接點明了一個漂泊在外游子的凄涼、思鄉(xiāng)之情。故“游子熱愛秋景的情懷錯誤,故選d。故答案為: 形容悲傷到極點 d

36、”表述【點評】 本題考查詩句內(nèi)容理解。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理解詞義。 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通讀全詩,把握詩意,揣摩選項正誤。14 詩歌鑒賞渡 漢 江宋之問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注釋) 這首詩寫于作者貶謫嶺南(今廣東一帶)后,逃歸的途中。( 1) “經(jīng)冬復歷春 ”中 “歷 ”的意思是: _( 2)詩歌前兩句里的 “絕 ”和 “復”反映詩人在貶謫期間怎樣的生活狀況?( 3)按常理說,后兩句似乎寫成 “近鄉(xiāng)情更切,急欲問來人 ”更恰當。詩中的 “怯 ”和 “不敢 ” 反映了怎樣的心理 ?【答案】 ( 1)經(jīng)歷 經(jīng)過( 2)作者貶居嶺外,思念親人,又長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精神極為痛苦。( 3)矛盾的心理。因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卻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這種抒寫,更顯真切、耐人咀嚼?!窘馕觥?【分析】( 1)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