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中七個比的控制和調整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1.gif)
![PKPM中七個比的控制和調整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2.gif)
![PKPM中七個比的控制和調整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3.gif)
![PKPM中七個比的控制和調整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4.gif)
![PKPM中七個比的控制和調整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1/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07887b3e-ad77-4de8-8f9e-1727b2c28b2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層設計的難點在于豎向承重構件(柱、剪力墻等)的合理布置,設計過程中控制的目 標參數主要有如下七個:1、軸壓比:主要為控制結構的延性,規(guī)范對墻肢和柱均有相應限值要求,見抗規(guī)6.3.6和 6.4.5 ,高規(guī) 6.4.2 和 7.2.14 。軸壓比不滿足時的調整方法:1)程序調整:SATW程序不能實現。2)人工調整:增大該墻、柱截面或提高該樓層墻、柱混凝土強度。2、剪重比: 剪重比是規(guī)范考慮長周期結構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和底部剪力法計算時,因地震影響系數取值可能偏低 ,相應計算的地震作用也偏低 ,因此出于安全考慮 ,規(guī)范規(guī)定了樓 層水平地震剪力得最小值 .若樓層水平地震剪力小于規(guī)范對剪重比的要求,水
2、平地震剪力的取值應進行調整 ,主要為控制各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確保結構安全性,見抗規(guī)5.2.5 ,高規(guī)4.3.12 。這個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來的地震剪力如果達不到規(guī)范的最低要求, 就要人為提高,并按這個最低要求完成后續(xù)的計算。剪重比不滿足時的調整方法:1) 程序調整:在 SATWE勺“調整信息”中勾選“按抗震規(guī)范525調整各樓層地震內 力”后,SATW按抗規(guī)5.2.5自動將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系數直接乘以該層及以上重力荷載代 表值之和,用以調整該樓層地震剪力,以滿足剪重比要求。2)人工調整:如果還需人工干預,可按下列三種情況進行調整:a)當地震剪力偏小而層間側移角又偏大時,說明結構過柔,
3、宜適當加大墻、柱截面, 提高剛度;b)當地震剪力偏大而層間側移角又偏小時,說明結構過剛,宜適當減小墻、柱截面, 降低剛度以取得合適勺經濟技術指標;c) 當地震剪力偏小而層間側移角又恰當時,可在SATWE勺“調整信息”中的“全樓地 震作用放大系數”中輸入大于 1勺系數增大地震作用,以滿足剪重比要求。3)在 SATWE 勺“地震信息” 中勺“周期折減系數” 中適當減小系數, 增大地震作用, 以滿足剪重比要求。3、剛度比:主要為控制結構豎向規(guī)則性, 以免豎向剛度突變, 形成薄弱層, 見抗規(guī) 3.4.3 , 高規(guī) 3.5.2 ;對于形成勺薄弱層則按高規(guī) 3.5.8 ,抗規(guī) 3.4.4 予以加強。剛度比
4、不滿足時的調整方法:1) 程序調整:如果某樓層剛度比的計算結果不滿足要求,SATW自動將該樓層定義為薄 弱層,并按抗規(guī) 3.4.4 將該樓層地震剪力放大 1.15 倍。2)人工調整:如果還需人工干預,可適當降低本層層高和加強本層墻、柱或梁的剛度, 適當提高上部相關樓層的層高和削弱上部相關樓層墻、柱或梁的剛度。4、位移比:主要為控制結構平面規(guī)則性,以避免產生過大的偏心而導致結構產生較大 的扭轉效應。見抗規(guī) 3.4.3 ,高規(guī) 3.4.5 。位移比的限值 :是根據剛性樓板假定的條件下確定的,其平均位移的計算方法,也基于 “剛性樓板假定” ??刂莆灰票鹊挠嬎隳P停?按照規(guī)范要求的定義,位移比表示為“
5、最大位 移/平均位移”,而平均位移表示為 “(最大位移 +最小位移) /2”,其中的關鍵是 “最小位移” , 當樓層中產生 0 位移節(jié)點,則最小位移一定為 0,從而造成平均位移為最大位移的一半,位 移比為 2。則失去了位移比這個結構特征參數的參考意義,所以計算位移比時,如果樓層中 產生“彈性節(jié)點” ,應選擇“強制剛性樓板假定” 。位移比不滿足時的調整方法:1)程序調整:SATW程序不能實現。2)人工調整:只能通過人工調整改變結構平面布置,減小結構剛心與形心的偏心距;可利用程序的節(jié)點搜索功能在SATW的“分析結果圖形和文本顯示”中的“各層配筋構件編號簡圖”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節(jié)點, 加強該節(jié)點對
6、應的墻、 柱等構件的剛度; 也可找出 位移最小的節(jié)點削弱其剛度;直到位移比滿足要求。5、 周期比: 主要為控制結構扭轉效應,減小扭轉對結構產生的不利影響, 見高規(guī) 3.4.5 。 周期比不滿足要求,說明結構的扭轉剛度相對于側移剛度較小,結構扭轉效應過大。周期比控制什么? 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樣,周期比側重控制的是側向剛度與扭轉剛度 之間的一種相對關系, 而非其絕對大小, 它的目的是使抗側力構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 更合 理,使結構不致于出現過大(相對于側移)的扭轉效應。一句話,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結 構足夠結實,而是在要求結構承載布局的合理性周期比不滿足時的調整方法:1)程序調整:SATW程序不能
7、實現。2)人工調整:只能通過人工調整改變結構布置,提高結構的扭轉剛度;總的調整原則 是加強結構外圍墻、柱或梁的剛度,適當削弱結構中間墻、柱的剛度。第一或第二振型為扭轉時的調整方法:a)SATW程序中的振型是以其周期的長短排序的。b )結構的第一、 第二振型宜為平動,扭轉周期宜出現在第三振型及以后。見抗規(guī) 3.5.3 條 3 款及條文說明“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 ( 周期和振型 )宜相近” 。c )當第一振型為扭轉時, 說明結構的扭轉剛度相對于其兩個主軸 (一般都靠近X軸和Y軸)方向的側移剛度過小, 此時宜沿兩主軸適當加強結構外圍的剛度,并適當削弱結構內部的剛度。d )當第二振型為扭轉時,
8、 說明結構沿兩個主軸方向的側移剛度相差較大, 結 構的扭轉剛度相對其中一主軸 (側移剛度較小方向) 的側移剛度是合理的; 但相對于另一主 軸(側移剛度較大方向) 的側移剛度則過小, 此時宜適當加強結構外圍 (主要是沿側移剛度 較大方向)的剛度,并適當削弱結構內部沿側移剛度較大方向的剛度。e )在進行上述調整的同時,應注意使周期比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f )當第一振型為扭轉時, 周期比肯定不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 當第二振型為扭 轉時,周期比較難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6、剛重比:主要為控制結構的穩(wěn)定性,避免結構在風載或地震力的作用下整體失穩(wěn),見高規(guī) 5.4.1 和 5.4.4 。剛重比不滿足要求,說明結構的剛度相
9、對于重力荷載過??;但剛重 比過分大,則說明結構的經濟技術指標較差,宜適當減少墻、柱等豎向構件的截面面積。剛重比不滿足時的調整方法:1)程序調整:SATW程序不能實現。2)人工調整:只能通過人工調整改變結構布置,加強墻、柱等豎向構件的剛度。剛重比與結構的側移剛度成正比關系;周期比的調整將導致結構側移剛度的變化,從 而影響到剛重比。 因此調整周期比時應注意, 當某主軸方向的剛重比小于或接近規(guī)范限值時, 應采用加強剛度的方法; 當某主軸方向剛重比大于規(guī)范限值較多時, 可采用削弱剛度的方法。 同樣, 對剛重比的調整也可能影響周期比。 特別是當結構的周期比接近規(guī)范限值時, 應采用 加強結構外圍剛度的方法
10、剛重比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時的調整方法:1、 程序調整:剛重比不滿足規(guī)范上限要求,在SATWE 的“設計信息”中勾選“考慮P-效應”,程序自動計入重力二階效應的影響。2、結構調整:剛重比不滿足規(guī)范下限要求,只能通過調整增強豎向構件,加強墻、柱 等豎向構件的剛度。7、層間受剪承載力比:控制豎向不規(guī)則性,以免豎向樓層受剪承載力突變,形成薄弱 層,見抗規(guī) 3.4.2 ,高規(guī) 3.5.3 ;對于形成的薄弱層應按高規(guī) 3.5.8 予以加強。層間受剪承載力比不滿足時的調整方法:1) 程序調整:在 SATWE勺“調整信息”中的“指定薄弱層個數”中填入該樓層層號, 將該樓層強制定義為薄弱層,SATW按高規(guī)3.5.8
11、將該樓層地震剪力放大 1.25倍。2)人工調整:如果還需人工干預,可適當提高本層構件強度(如增大配筋、提高混凝 土強度或加大截面) 以提高本層墻、 柱等抗側力構件的承載力, 或適當降低上部相關樓層墻、 柱等抗側力構件的承載力。如果結構豎向較規(guī)則, 第一次試算時可只建一個結構標準層, 待結構的周期比、 位移比、 剪重比、 剛度比等滿足之后再添加其它標準層; 這樣可以減少建模過程中的重復修改, 加快 建模速度。引言 :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高層建筑 (10 層及 10 層以上或房屋高度超過28m的建筑物)的應用日益廣泛,由于高層建筑相對較柔,水平荷載作用效應明顯,在滿足使用條件下如何
12、才能達到既安全又經濟的設計要求 , 這是結構設計人員必須去追求與面對的。 筆者認為 , 對于高層結構設計來說,位移比、周期比、剛度比、剛重比、剪重比、軸壓比是 保證結構規(guī)則、 安全、經濟的六個極其重要的參數,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011-2001( 以 下簡稱為抗規(guī) );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0-2002( 以下簡稱為砼規(guī) ); 高層建筑混凝 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 JGJ3-2002 (以下簡稱為高規(guī) ) 均在相關章節(jié)對以上“六個比”進行了嚴格 控制。在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設計和審圖人員對以上“六個比”都非常重視, 各類結構設計軟件也對這“六個比”有詳細的電算結果輸出,便
13、于設計人員進行分析與調 整。本文僅以我國目前較為權威且應用最為廣泛的PKPM軟件中的SATW程序的電算結果,結合規(guī)范條文的要求,談談如何對電算結果進行判讀、控制與調整。1. 位移比(層間位移比) :1.1 名詞釋義:(1)位移比:即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與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2)層間位移比:即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層間位移角與平均層間位移角的比值。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墻頂、柱頂節(jié)點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墻頂、柱頂節(jié)點的最大水平位移與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層間位移角:墻、柱層間位移與層高的比值。最大層間位移角:墻、柱層間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層間位移角:墻、柱層間位移角的最大值與最
14、小值之和除2。1.3 控制目的 :高層建筑層數多, 高度大, 為了保證高層建筑結構具有必要的剛度, 應對其最大位移和層間 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幾點:1 保證主體結構基本處于彈性受力狀態(tài) ,避免混凝土墻柱出現裂縫 , 控制樓面梁板的裂縫數 量, 寬度。2 保證填充墻 , 隔墻,幕墻等非結構構件的完好 , 避免產生明顯的損壞。3 控制結構平面規(guī)則性,以免形成扭轉,對結構產生不利影響。1.2 相關規(guī)范條文的控制:抗規(guī)3.4.2 條規(guī)定, 建筑及其抗側力結構的平面布置宜規(guī)則 ,對稱 ,并應具有良好的整體性 當存在結構平面扭轉不規(guī)則時 , 樓層的最大彈性水平位移 (或層間位移 ), 不宜大于該樓
15、層兩 端彈性水平位移 ( 或層間位移 )平均值的 1.2 倍。高規(guī)4.3.5條規(guī)定,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A、B級高度高層建筑均不宜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2倍;且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5倍,B級高度高層建筑、混合結構高層建筑及復雜高層建筑,不應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4 倍。高規(guī)463條規(guī)定,高度不大于 150m的高層建筑,其樓層層間最大位移與層間之比(即 最大層間位移角) u/h應滿足以下要求: 結構休系 u/h限值框架 1/550框架-剪力墻,框架 -核心筒 1/800筒中筒,剪力墻 1/1000 框支層 1/10001.4 電算結果的判別與調整要點 :P
16、KPM軟件中的SATW程序對每一樓層計算并輸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層間位移角、平均水 平位移、平均層間位移角及相應的比值,詳位移輸出文件WDISP.OUT但對于計算結果的判讀, 應注意以下幾點:(1) 若位移比(層間位移比)超過1.2 ,則需要在總信息參數設置中考慮雙向地震作用 ;(2)驗算位移比需要考慮偶然偏心作用,驗算層間位移角則不需要考慮偶然偏心(3)驗算位移比應選擇強制剛性樓板假定,但當凸凹不規(guī)則或樓板局部不連續(xù)時,應采用 符合樓板平面內實際剛度變化的計算模型,當平面不對稱時尚應計及扭轉影響(4)最大層間位移、位移比是在剛性樓板假設下的控制參數。構件設計與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條件下的結果
17、(即構件設計可以采用彈性樓板計算, 而位移計算必須在剛性樓板假設下 獲得),故可先采用剛性樓板算出位移,而后采用彈性樓板進行構件分析。(5)因為高層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 ,幾乎都會產生扭轉 , 故樓層最大位移一般都發(fā)生在結構單元的邊角部位2周期比:2.1 名詞釋義: 周期比即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稱第一扭振周期) Tt 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 期(也稱第一側振周期) T1 的比值。周期比主要控制結構扭轉效應,減小扭轉對結構產生 的不利影響, 使結構的抗扭剛度不能太弱。 因為當兩者接近時 , 由于振動藕連的影響 ,結構的 扭轉效應將明顯增大。2.2 相關規(guī)范條文的控制:高規(guī)4.3.5條規(guī)定
18、,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即周期比),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大于0.9 ; B級高度高層建筑、混合結構高層建筑及復雜高層建筑不應大于 0.85 。高規(guī)5.1.13 條規(guī)定,高層建筑結構計算振型數不應小于 9,抗震計算時 , 宜考慮平扭藕連計 算結構的扭轉效應 ,振型數不小于 15,對于多塔樓結構的振型數不應小于塔樓數的9倍,且計算振型數應使振型參與質量不小于總質量的90%。2.3 電算結果的判別與調整要點 :(1).計算結果詳周期、地震力與振型輸出文件。因SATW電算結果中并未直接給出周期比,故對于通常的規(guī)則單塔樓結構,需人工按如下步驟驗算周期比 :a)
19、根據各振型的兩個平動系數和一個扭轉系數(三者之和等于1)判別各振型分別是扭轉為 主的振型(也稱扭振振型)還是平動為主的振型(也稱側振振型)。一般情況下,當扭轉系 數大于 0.5 時, 可認為該振型是扭振振型 , 反之應為側振振型。 當然, 對某些極為復雜的結構 還應結合主振型信息來進行判斷;b) 周期最長的扭振振型對應的就是第一扭振周期Tt,周期最長的側振振型對應的就是第一 側振周期 T1;c)計算Tt / T1 ,看是否超過0.9(0.85)。對于多塔結構周期比, 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驗算, 這時應該將多塔結構分成多個單塔, 按 多個結構分別計算、分別驗算 (注意不是在同一結構中定義多塔,而
20、是按塔分成多個結構) 。(2). 對于剛度均勻的結構, 在考慮扭轉耦連計算時, 一般來說前兩個或幾個振型為其主振型, 但對于剛度不均勻的復雜結構, 上述規(guī)律不一定存在。 總之在高層結構設計中, 使得扭轉振 型不應靠前,以減小震害。SATW程序中給出了各振型對基底剪力貢獻比例的計算功能,通過參數Ratio(振型的基底剪力占總基底剪力的百分比)可以判斷出那個振型是 X方向或Y方向的主振型,并可查看以及每個振型對基底剪力的貢獻大小。(3). 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分析計算周期, 地震力時, 還應注意兩個問題, 即計算模型的選擇與 振型數的確定。 一般來說, 當全樓作剛性樓板假定后, 計算時宜選擇“側剛模型
21、”進行計算。 而當結構定義有彈性樓板時則應選擇“總剛模型”進行計算較為合理。至于振型數的確定, 應按上述 高規(guī) 5.1.13 條執(zhí)行,振型數是否足夠,應以計算振型數使振型參與質量不小于 總質量的 90%作為唯一的條件進行判別。(4). 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樣,周期比側重控制的是側向剛度與扭轉剛度之間的一種相對關 系,而非其絕對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側力構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結構不致于 出現過大(相對于側移) 的扭轉效應。即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結構足夠結實,而是在要求 結構承載布局的合理性。 考慮周期比限制以后, 以前看來規(guī)整的結構平面, 從新規(guī)范的角度 來看, 可能成為“平面不規(guī)則結構”
22、。 一旦出現周期比不滿足要求的情況, 一般只能通過調 整平面布置來改善這一狀況, 這種改變一般是整體性的, 局部的小調整往往收效甚微。 周期 比不滿足要求, 說明結構的扭轉剛度相對于側移剛度較小, 總的調整原則是要加強結構外圈, 或者削弱內筒。(5). 扭轉周期控制及調整難度較大, 要查出問題關鍵所在, 采取相應措施, 才能有效解決問 題。a)扭轉周期大小與剛心和形心的偏心距大小無關,只與樓層抗扭剛度有關;b)剪力墻全部按照同一主軸兩向正交布置時,較易滿足;周邊墻與核心筒墻成斜交布置時要注意檢查是否滿足;c)當不滿足周期限制時, 若層位移角控制潛力較大, 宜減小結構豎向構件剛度, 增大平動周
23、期;d)當不滿足周期限制時,且層位移角控制潛力不大,應檢查是否存在扭轉剛度特別小的層, 若存在應加強該層的抗扭剛度;e)當不滿足扭轉周期限制,且層位移角控制潛力不大,各層抗扭剛度無突變,說明核心筒平 面尺度與結構總高度之比偏小, 應加大核心筒平面尺寸或加大核心筒外墻厚, 增大核心筒的 抗扭剛度。f)當計算中發(fā)現扭轉為第一振型, 應設法在建筑物周圍布置剪力墻, 不應采取只通過加大中 部剪力墻的剛度措施來調整結構的抗扭剛度。3 剛度比3.1 名詞釋義:剛度比指結構豎向不同樓層的側向剛度的比值 (也稱層剛度比) ,該值主要為了控制高層結 構的豎向規(guī)則性,以免豎向剛度突變,形成薄弱層。對于地下室結構頂
24、板能否作為嵌固端,轉換層上、下結構剛度能否滿足要求,及薄弱層的判斷,均以層剛度比作為依據。 抗規(guī)與高規(guī)提供有三種方法計算層剛度,即剪切剛度(Ki=GiAi/hi )、剪彎剛度(Ki=Vi/ i八地震剪力與地震層間位移的比值(Ki=Qi/ ui )。3.2 相關規(guī)范條文的控制: 抗規(guī) 附錄 E2.1 規(guī)定,筒體結構轉換層上下層的側向剛度比不 宜大于 2; 高規(guī) 4.4.2 條規(guī)定,抗震設計的高層建筑結構,其樓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臨上部樓層側 向剛度的 70%或其上相臨三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0%; 高規(guī) 5.3.7 條規(guī)定,高層建筑結構計算中,當地下室的頂板作為上部結構嵌固端時,地下 室結構的樓層
25、側向剛度不應小于相鄰上部結構樓層側向剛度的2 倍; 高規(guī) 10.2.3 條規(guī)定,底部大空間剪力墻結構,轉換層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的側向剛度, 應符合高規(guī)附錄 E 的規(guī)定:E.01) 底部大空間為一層的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可近似采用轉換層上、下層結構等效剛度比丫表示轉換層上、下層結構剛度的變化,非抗震設計時丫不應大于3,抗震設計時不應大于 2。E.02) 底部大空間層數大于一層時, 其轉換層上部框架 -剪力墻結構的與底部大空間層相同或 相近高度的部分的等效側向剛度與轉換層下部的框架-剪力墻結構的等效側向剛度比丫 e宜接近 1,非抗震設計時不應大于 2,抗震設計時不應大于 1.3。3.3 電算結果的
26、判別與調整要點 :(1) 規(guī)范對結構層剛度比和位移比的控制一樣,也要求在剛性樓板假定條件下計算。對于 有彈性板或板厚為零的工程, 應計算兩次, 在剛性樓板假定條件下計算層剛度比并找出薄弱 層,然后在真實條件下完成其它結構計算。(2) 層剛比計算及薄弱層地震剪力放大系數的結果詳建筑結構的總信息WMASS.OUT 般來說,結構的抗側剛度應該是沿高度均勻或沿高度逐漸減少, 但對于框支層或抽空墻柱的中 間樓層通常表現為薄弱層, 由于薄弱層容易遭受嚴重震害, 故程序根據剛度比的計算結果或 層間剪力的大小自動判定薄弱層,并乘以放大系數,以保證結構安全。當然, 薄弱層也可在調整信息中通過人工強制指定。(3)
27、 對于上述三種計算層剛度的方法,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對于底部大空間為 一層時或多層建筑及磚混結構應選擇“剪切剛度”; 對于底部大空間為多層時或有支撐的鋼 結構應選擇“剪彎剛度”; 而對于通常工程來說, 則可選用第三種規(guī)范建議方法, 此法也是 SATW程序的默認方法。4剛重比4.1 名詞釋義: 結構的側向剛度與重力荷載設計值之比稱為剛重比。它是影響重力二階效應的主要參數,且重力二階效應隨著結構剛重比的降低呈雙曲線關系增加。 高層建筑在風荷載或水平地震作用 下, 若重力二階效應過大則會引起結構的失穩(wěn)倒塌,故控制好結構的剛重比,則可以控制結 構不失去穩(wěn)定。4.2 相關規(guī)范條文的控制: 高規(guī)
28、5.4.4 條規(guī)定 :1. 對于剪力墻結構 ,框剪結構 , 筒體結構穩(wěn)定性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 :2. 對于框架結構穩(wěn)定性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 Di*Hi/Gi=104.3 電算結果的判別與調整要點 :1. 按照下式計算等效側向剛度:2. 對于剪切型的框架結構 , 當剛重比大于 10時,則結構重力二階效應可控制在20%以內,結構的穩(wěn)定已經具有一定的安全儲備; 當剛重比大于 20 時, 重力二階效應對結構的影響已經很 小, 故規(guī)范規(guī)定此時可以不考慮重力二階效應。3. 對于彎剪型的剪力墻結構、框剪結構、 筒體結構, 當剛重比大于 1.4 時,結構能夠保持整 體穩(wěn)定;當剛重比大于 2.7 時,重力二階效應
29、導致的內力和位移增量僅在5%左右,故規(guī)范規(guī)定此時可以不考慮重力二階效應。2. 若結構剛重比(Ejd/GH2)1.4,則滿足整體穩(wěn)定條件 ,SATWE俞出結果參WMASS.OUT,3. 高層建筑的高寬比滿足限值時,可不進行穩(wěn)定驗算,否則應進行。4. 當高層建筑的穩(wěn)定不滿足上述規(guī)定時,應調整并增大結構的側向剛度。5. 剪重比 :5.1 名詞釋義:剪重比即最小地震剪力系數入,主要是控制各樓層最小地震剪力,尤其是對于基本周期大于 3.5S 的結構 , 以及存在薄弱層的結構 , 出于對結構安全的考慮 , 規(guī)范增加了對剪重比的要 求。5.2 相關規(guī)范條文的控制:抗規(guī)5.2.5 條與高規(guī)3.3.13 條規(guī)定
30、, 抗震驗算時, 結構任一樓層的水平地震剪力不應小 于下表給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數入。類 別7度7.5度8度8.5度9度扭轉效應明顯或基本周期小于 3.5S 的結構 0.016 0.024 0.032 0.048 0.064 基本周期大于 5.0S 的結構 0.012 0.018 0.024 0.032 0.0405.3 電算結果的判別與調整要點 :(1) . 對于豎向不規(guī)則結構的薄弱層的水平地震剪力應增大 1.15 倍,即上表中樓層最小剪力 系數入應乘以1.15倍。當周期介于 3.5S和5.0S之間時,可對于上表采用插入法求值。(2) . 對于一般高層建筑而言 , 結構剪重比底層為最小 , 頂
31、層最大 , 故實際工程中 , 結構剪重比 由底層控制 , 由下到上 , 哪層的地震剪力不夠,就放大哪層的設計地震內力 .(3) .結構各層剪重比及各樓層地震剪力調整系數自動計算取值,結果詳SATW周期、地震力與振型輸出文件 WZQ.OUT)(4) .各層地震內力自動放大與否在調整信息欄設開關;如果用戶考慮自動放大,SATW將在WZQ.OU中輸出程序內部采用的放大系數.(5) .六度區(qū)剪重比可在 0.7 %1 %取。若剪重比過小,均為構造配筋,說明底部剪力過小,要對構件截面大小、周期折減等進行檢查 ; 若剪重比過大,說明底部剪力很大,也應檢查結 構模型,參數設置是否正確或結構布置是否太剛。6.
32、軸壓比6.1 名詞釋義:柱(墻)軸壓比 N/(fcA) 指柱 (墻)軸壓力設計值與柱 (墻)的全截面面積和混凝土軸心抗壓強 度設計值乘積之比。 它是影響墻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為了使柱墻具有很好的延性和 耗能能力,規(guī)范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軸壓比。6.2 相關規(guī)范條文的控制: 砼規(guī)11.4.16 條 抗規(guī)6.3.7 條, 高規(guī)6.4.2 條同時規(guī)定 :柱 軸壓比不宜超過下表中限值。結構類型 抗震等級框架結構 0.7 0.8 0.9框架抗震墻,板柱抗震墻筒體 0.75 0.85 0.95部分框支抗震墻 0.6 0.7 -砼規(guī)11.7.13 條高規(guī)7.2.14 條同時規(guī)定 : 抗震設計時,一
33、二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底部加 強部位,其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墻肢的軸壓比不宜超過下表中限值:6.3 電算結果的判別與調整要點 :(1). 抗震等級越高的建筑結構, 其延性要求也越高, 因此對軸壓比的限制也越嚴格。 對于框 支柱、 一字形剪力墻等情況而言,則要求更嚴格。 抗震等級低或非抗震時可適當放松, 但任 何情況下不得小于 1.05 。(2). 限制墻柱的軸壓比, 通常取底截面 ( 最大軸力處 ) 進行驗算, 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強度等 級變化時,還驗算該位置的軸壓比。SATW驗算結果詳,當計算結果與規(guī)范不符時,軸壓比數值會自動以紅色字符顯示。(3). 需要說明的是, 對于墻肢軸壓比的計算時, 規(guī)范取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產生的軸壓 力設計值(即恒載分項系數取 1.2, 活載分項系數取 1.4 )來計算其名義軸壓比 , 是為了保證 地震作用下的墻肢具有足夠的延性 , 避免受壓區(qū)過大而出現小偏壓的情況 , 而對于截面復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深信服智慧校園云機房解決方案
- 2025年山東省職教高考《語文》核心考點必刷必練試題庫(含答案)
- 《現代康旅產業(yè)概論》期末參考試題庫及答案
- 《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5年武夷山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新疆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晉中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精美課件
- 滬教版(上海)七年級地理第一學期中國區(qū)域篇(上)1.3《青藏高原地區(qū)》聽課評課記錄
- 幼兒園中班秋季活動策劃方案五篇
- 2025版茅臺酒出口業(yè)務代理及銷售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N1叉車司機考試試題(附答案)
- 《醫(yī)院財務分析報告》課件
- 2024年考研政治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初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全國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鉗工基本知識》課件
- 2022-2023學年五年級數學春季開學摸底考(四)蘇教版
- 【螞蟻保】2024中國商業(yè)醫(yī)療險發(fā)展研究藍皮書
- 授信審批部工作計劃及思路
- 財務管理學(第10版)課件 第3章 財務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