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猶太人博物館_第1頁
柏林 猶太人博物館_第2頁
柏林 猶太人博物館_第3頁
柏林 猶太人博物館_第4頁
柏林 猶太人博物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二戰(zhàn)之后,德國從未停止對歷史的反省, 德國對歷史的態(tài)度,使德國人、法國人甚 至整個歐洲的人民都感到輕松和安全。為 了表示勿忘歷史的決心,德國還為猶太 人修建了一座大屠殺紀念館。2005年12月 15日,柏林猶太人紀念館最終落成。 這個紀念館是為祭奠當年在納粹大屠殺中 不幸遇難的600萬無辜猶太人而興建的, 館址位于柏林市中心象征德國統(tǒng)一的勃蘭 登堡門和聯(lián)邦議院大廈之間,而二戰(zhàn)結束 時希特勒自殺的總理府地下室就在旁邊。 丹尼爾.里勃斯基在1989年舉辦的猶太人 博物館方案設計國際競賽中,以其獨具匠 心的解構派設計方案獲頭獎。該博物館實 際上是柏林博物館的擴建,于1992年11月 奠基,1990

2、年建成。 柏林猶太博物館(juedisches museum berlin),是歐洲最大的猶太博物館,占 地3000平方米,博物館的展品多達3900件 ,其中1600多件是原件。大量的展品記錄 了德國猶太人2000年的歷史。 老的柏林博物館是一 幢巴洛克式建筑,位 于柏林市中心 新的猶太人博物館在地面 上與老館分離,是 一個被稱之為“石頭的閃 電”的彎折形體,與老館 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這座建筑在這塊區(qū)域自成一體,其平面形狀與金屬外表與周圍 環(huán)境毫不相干,如天外來物,卻在混亂的城市肌理中起到了很好的 調節(jié)作用。 建筑物的短立面接近主要 大街,使他在街道上看起 來一點也不龐大。在高層 公寓與老館

3、之間形成了一 個中立的,非常廣闊的城 市空地,當建筑被放入這 個開放的綠色空間時,建 筑看起來要比實際高度要 低,使得如此不平凡的一 幢建筑在周圍環(huán)境中顯得 意外的謙遜。 設計骨架 大衛(wèi)之星 間斷的直線地址的連線 猶太人的標志猶太人的標志 線性與時間的相似性線性與時間的相似性 外墻的刻畫 這一彎折體的構思是受德國納粹時期強 迫猶太人佩戴的六角星標志的啟示。這六 角星被稱作大衛(wèi)之星,是猶太人的象征。 它閃電般的外形或“破 碎的大衛(wèi)之星”由一條 軸線貫穿,在曲折的體 量中是展廳,在貫通的 軸線部分則包含所有二 戰(zhàn)中在柏林被迫害的猶 太人的名字。 這一曲一直代表著兩種 思維和秩序一個多 樣化的片斷組

4、成的直線 和一個趨于無窮的折線 相互交織,但各有自己 的方向。這兩條軸線描 繪了德國人和猶太人之 間的關系。里勃斯基把 該博物館稱為“線之間 ”(between the lines) 。 建筑的立面依然是線的藝術,由由鍍鋅金屬片覆蓋,窗 口都是斜線狀,不規(guī)則的橫割建物本體,這些窗口線是 依據(jù)柏林地圖上的一些猶太歷史地點而被連起的,它們 也被視為連結德國猶太人不同時期的破碎象征,光透過 其中,形成微妙的空間效果。 博物館的人口設 于老館,新舊館在地下 層相連。新舊兩館的歷 史關系借由這條地下通 道表達。它顯示了這個 城市與猶太人的歷史聯(lián) 系。 這個出入通道的 樓梯和走廊被設計的相 當狹窄,并連到

5、新建物 的高塔里,經由高塔才 能通到新建物的各個樓 層。 要進入新館就得 先進老館,這對一些參 觀造成了不便。 新館與老館之間除了出入口之間的聯(lián)系,在高度上,檐口 高度大致相同。 舊館的周邊環(huán)境堆積了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建筑,高度 不一,質量良莠不齊。雖處同一個環(huán)境,彼此卻無太多聯(lián) 系,各顧各的反映著不同的都市概念。這也是戰(zhàn)后柏林的 城市狀況:戰(zhàn)爭摧毀了柏林原有的整齊的街巷院落肌理, 對戰(zhàn)后柏林的應急性重建加劇了對柏林歷史肌理的破壞, 一條柏林墻又把柏林分裂了。 線性和時間的組織 首層平面 二層平面 通往軸線盡端的 大屠殺之塔(holocaust rower) 通往軸線盡端的”霍夫曼花園(e

6、ta hofmann garden) 一部長長的直通三層展廳的樓梯。一部長長的直通三層展廳的樓梯。 三條相互交叉 的軸線 死亡死亡 逃亡逃亡 共生共生 死亡軸線的盡端是”大屠 殺之塔 一間空的房子。從 低矮的通道費力地推開沉 重的鐵門進去的時候思 想毫無準備:空間很高(大 約有20m)也很黑僅在 頂部有一絲亮光感覺相 當恐怖。空間中彌漫著死 亡的氣息陰冷潮濕; 眼睛稍微適應了暗環(huán)境 從黑暗的背景中漸漸浮現(xiàn) 出幾個站立的人形一動 不動不聲不響 一字排開 站立在一面大墻之前. 逃亡的終點是一個庭院, 一個規(guī)則成列的柱林,共 49根方柱。 共生軸線是一條長長的樓梯,樓梯一直通 向三層。樓梯上空有一些相互交叉的混凝 土構件,會給人造成刀光劍影的感覺。 交 叉 形 燈 光 設 計 以色列藝術家馬納舍卡迪希曼 (menashe kadishman)用厚 有三公分的鋼制作了一萬個不同 的、粗糙的、象征性的、雙眼和 嘴都是打開的面孔,鋪滿整個地 面,并允許訪客踏過,這個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