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柔軟的教育——道的教育_第1頁
一種柔軟的教育——道的教育_第2頁
一種柔軟的教育——道的教育_第3頁
一種柔軟的教育——道的教育_第4頁
一種柔軟的教育——道的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種柔軟的教育-道的教育跟在孩子的后面,不要走在他的前面-對于陪伴一個小孩的成長,你只能跟著他的后面,你不能跑到他的前面去。他不需要你為他帶路。他成長的樂趣就在于,他來自己發(fā)現(xiàn)他的路。不要因為你是他的父母,不要因為你覺得你比他知道的多,你就應該跑到他的前面為他帶路,指導應該走這條路或那條路。不,不要把你的愿意加在他身上,你不要作上帝操控和剝奪他自我選擇的權力,即使你出于好意。-對于一個小孩的成長,你在他的背后給他提供支持就足夠了,不用為他操那么多的心。他的事絕大部分應該由來他來負責。做一個父母如果越輕松,他的孩子可以成長越好。對于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對此感到非常勞累,可以肯定的說,你的教育思想和

2、行為出問題了。你很可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你代他負責的越多,你的小孩就像一棵小樹一樣,就越不茁壯。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不那么重視教育,你的小孩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隨他,當你觀察到他實在需要你的幫助,或者他十分需要你幫助時,才走過去,幫他一把。大部分時間,讓他過他的日子,你過你的。-跟在孩子的后面,不要走在他的前面,是教育小孩應該注意的一個要點。很多家長做不到,因為他們抑制不住“我知道”、“我懂”、“我經驗過”、“我知道什么對你最好”的思想念頭。他們的自我讓他們無法安靜的跟在一個小孩子的后面。能安靜的跟在一個小孩子后的家長,一定是位心靈成熟的家長,否則,他做不到??炊嗌偌议L自身都沒心靈成熟,他們還

3、在教育心靈成長呢。繼續(xù)學習吧,在心靈層面,我們和我們的小孩齊等。-你能不能不作別人的上帝?-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不能不作別人的上帝?在教育小孩的事情上,你能不能不作小孩的上帝?作上帝的心態(tài),看起來很權威,很主動,實質是一種恐懼心態(tài)。恐懼心的最常見行為模式,就是掌控或操控。一個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甚至在竭盡全力的去掌控別人呢?為了安全。當他掌控別人時,他有安全感和優(yōu)越感。當他處在掌控的位置時,他不害怕,害怕之心消失了。所以,這就是為什么人們都喜歡掌控別人和操別人心的原因。什么樣的人只流淌愛和完全不想掌控別人?內心完全無懼的人。這是肯定的。內在越有恐懼的人,越重視外在存在的事實;內在越真正強盛、越沒

4、恐懼感的人,他越不在意外在之存在。對這個世界沒要求,或什么也不抓的人,實質上他的內心是沒有任何害怕的。一個內在完全無恐懼的人,除了愛,他什么事都不想做。愛點什么是他唯一的工作。愛是他的呼吸。-你對自己小孩教育上的恐懼,反應你自己對未來的恐懼,你在試圖通過掌控你小孩的命運,來讓自己的命運有確定感,無恐懼感。如此這般,小孩成為了被你利用的工具,想一想,你是不是那樣做了?而且你還正在做著呢?你在試圖通過小孩讓你的內在恐懼消失,你沒在愛你的孩子,你在利用他,雖然你打著你愛他的名義。真正的愛從哪里出來?從一顆完全無懼的心中出來。你心中有恐懼嗎?倘若你心中有恐懼,你的愛不完全。你心中的恐懼越多,你的愛越不

5、象愛而是掌控。-做別人的上帝是幻象中恐懼眾生的常見反應,不做別人上帝的人實質是那些成道者。不試圖做別人上帝的人,實質成了上帝;而試圖做別人上帝的人呢?實質他自己從上帝的位置上下來了。來了解這一點?;氐浇逃脑掝}上來,來觀察一下,你是不是在“教育”這塊地盤上,試圖做你小孩的上帝呢?如果你正在做著他的上帝,或正準備做他的上帝,來體驗一下你的日子好過不好嗎?做別人的上帝事實上是最難過的日子,因為,當你掌控別人時,你卻被別人掌控了。當你想做上帝時,實質你生活在地獄里;什么時候你回到了天堂?你沒有做別人上帝的想法時。來體驗當上帝和你日子的關系?從這個幻象中解放出來。-吃好睡好玩好,做個別種“三好學生”-

6、要想讓你的小孩在學習、體魄、心靈等方面健康發(fā)展,你就必須讓他在此外的空間里健康發(fā)展。當生命這一部分發(fā)展不好時,那一部分也會發(fā)展不好。要培養(yǎng)一個德智體都好的三好學生,來讓你的小孩吃好睡好玩好做到這三好。只有這三好做好的學生,那三好才能真正好,否則,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你的教育效果放大或拉長一樣,你就會知道了。-有人可能會擔心,時間是固定的,人生也是固定的,如果我讓我的小孩在玩、吃、睡上面用的時間多了,他哪還有時間去學習???那不是瞎扯嗎?你確定一個小孩在玩、吃、睡上做的好,他在學習上就不好嗎?相反,那應該更好。不要讓學習成為恐懼的代替品。當一個人吃飽了、玩好了、睡足了,他去干什么呢?他想學點什么。

7、一個小孩只所以不想學習,很可能是他沒玩足。他有很多天性方面的心性需求沒有滿足,你卻讓他避開他天性需要的東西,去往里裝你給予他的東西,這怎么能行呢?內在更大的動力在排斥它呢。-學習應該是一種娛樂,或娛樂模式的。在人類吃飽、穿好、睡足的情況下,快樂的進行。如果把學習變成一種艱苦的心靈的勞役,那就沒有多少意思了。吃好睡好玩好做個別種“三好學生”,這不但是對孩子們說的,每個成年人也一樣。不管你長多大,做好一個別種“三好學生”非常重要。記住這句話的要點是,你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在基本需求方面善待自己。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愛天下,只有養(yǎng)足了自己身心的人,才能養(yǎng)育天下眾生百姓。-把老子的相對論和佛陀的辯證法說給

8、他們聽-教育小孩不能僅僅只給他們一些形而下、實實在在的知識性的東西,更多的應該給予一些形而上、玄虛的智慧性的東西。因為他們這個時候是需要這些的,這也與他們的空盈之心相契。-你給你的小孩講過佛陀或老子的故事嗎?你把老子和佛陀生活智慧的要點,貫穿到你支持給他的生活中了嗎?給予他們佛陀、老子的智慧,甚至都比你給予他們愛因斯坦、牛頓的知識更重要。-和你的小孩走一個小水溝旁,向他說“這是一片大?!?,對一只小螞蟻來說,這不是嗎?問他一個問題,如何把一張桌子放到一個茶碗中?諸如此類的問題,多問他一些。在邊說邊玩之中,來告訴他一些相對論的知識。大是相對小來說的,高是相對矮來說的,長是相對短來說的,世間的一切都

9、是個相對,沒有這一個標尺,就不會有那一個標準。-一個小偷是不是好人?對于最愛那個小偷的家人來說呢?也許那個小偷偷東西,是為了一個沒有飯吃的乞丐或者一個沒有錢看病的小女孩呢?一個小偷是不是好人?透過你與他討論一個問題的多面性、多種可能性,解決一個問題的多種方法性,如此來讓你的小孩從小就心智靈活,而避免頭腦僵化的模式中。-小孩的心一直是敞開的,他們的心開始就是向一扇窗戶門開打開的小屋,隨著成年,出于保護,他們的一些窗戶和門漸次關上了,他們變得狹隘和固執(zhí)。為此,他們更承受更多的生命之苦。當他們受苦之后,他們去找尋解脫和自由。而那個解脫和自由的過程,其實又是打開那心的窗戶和門而已。因為我們知道了這些事

10、,那么在我們教育和影響小孩的過程中,我們盡量讓他們心的窗戶和門少關閉。讓他們看到令他們害怕的,和我們從前自己害怕的情況一樣,多是一些虛假不真的假象。-百分之百的恐懼和擔心都來自“想象”是那顆移開當下的心,在那個產生了自己的想法并想用自己的想法,更改眼前如實存在的妄想,讓自己痛苦和恐懼非凡的。教育孩子時刻回到真實存在中來,教育孩子時刻分清哪是想象,哪是如實的存在讓他們喜悅的活在真實存在中,而不是自己的夢,更不是自己的夢和現(xiàn)實存在對抗的沖突中。這點非常重要。-教給他們多個角度看問題,以多種身份看問題,和時刻分清哪是真實、哪是夢,并時刻活在真實存在之中,應該是我們教育的重點之一。往他們頭腦里裝載更多

11、的知識,訓練他們掌握一些技能,那是為生存而存在的一個方面。要想活下去,知識和技術是需要的,要想活的好這些智性的東西更重要。術在支撐頭腦,道在養(yǎng)育心,一個人要想愉快自由的活著,道和術都需要。但要記住的,是道在心,修道是養(yǎng)心,為生活;術在頭腦,修術是在訓練頭腦,為生存。-現(xiàn)代的教育,人類把更多的能量給頭腦了,給心的反而很少。我們意識到了這些本末倒置的教法,所以要調整過來。道是樹根,術是樹枝或花朵,術的訓教雖然明顯、強勢或有成績,但對道的教育更應該更著重。我們要培育一株花朵,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它的根而不應該是它的枝葉或花朵,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枝葉花朵而忽略了根,那么我們就本末倒置了?,F(xiàn)在我們社會的教

12、育就有點這個狀態(tài)。所以,我們意識的人要把它倒置去過來。佛陀說,眾生大部分人都活在顛倒夢想之中,我們如何才能活到正確、本來、應該的方向上去?那么給它翻個個兒。即使我們活顛倒了,那么,如果很多事我們反著做那就正了。求道,就是求倒,如此我看待我們的教育。-把月亮請下來-明亮的月光在天上,和你的小孩在院子里坐著。給出他一個考題:“如何把天上的月亮請下?”-讓他自己去思考,如果是一個小一點的小孩,給他提示,并幫他去實際操作。如果他是一個大一點的小孩,能夠說出一些有效力的答案,那么讓他想的盡可能的多。-如何把天上的月亮請下來?端一盆水來,月亮處在了盆子里。拿一塊鏡子來,月亮處在了鏡子里。把盆子和鏡子歸復原

13、位,讓他看一眼天上的月亮,閉上眼睛,再問他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心里。-告訴他,無論月亮在天上,在盆子里,還是在鏡子中,最終都是在心里。如果沒有這顆心,對于你,還有一個可知的月亮存在嗎?我們最終看見的月亮在哪里?是什么?在心中,是月亮的相片。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確實沒有任何一個人爬到天上把月亮摘下來,塞到自己的心中。但即使我們沒那樣做,我們仍看見了月亮,月亮也好像在我們的心中,那說明,我們看見的月亮和月亮本身無關,我們的心所看見的月亮,是心造出來的月亮的相。-同樣的道理,我們看見的世上的一切都是如此。無論我們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最終都是心在看到它自己藉由那物生成的那物的相,并非那物本身。而且,

14、那事物本身并不改變,調節(jié)心的狀態(tài),我們所感知的那物就會改變。比如,你高興時看月亮,它明晃美麗,如果你傷心時看月亮,它貧血難看。總之,事物沒變,我們的心變,它看起來就如變了一樣。我們活在我們變化的心中。-透過一輪月亮,把心、心的世界和心是如何創(chuàng)造它世界的故事最終講給你的小孩聽,讓他明白。同樣的道理,心所遇見的世上的一切皆是如此。不改變事物,透過改變自心,我們可以改變我們所見的世界,帶著你的小孩,如此認知世界和生活,這樣我們在生活中就具有了更大的掌控權。我們可以不必幻覺般的去掌握和調節(jié)別人、外物或世界了,我們只調控我們的心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我們不必努力著,一次又一次,試著進入萬花筒去挪移它的玻

15、璃片來使我們看到的婆娑世界不同了;因為知道了心就是那個萬花筒,我們頭腦中儲存的概念或物相就是那些玻璃片,現(xiàn)在我們只需要使一個小小的力去轉動一下萬花筒,我們就可以看到婆娑美麗的世界了??矗肋@一點我們省多少力?。咳f花筒本來進不去,玻璃花本來拿不著,但我們?yōu)榇藚s費了多大的勁兒?-教給你的小孩認識心、心的世界和我們的心創(chuàng)造世界的原理,如此讓他們活的快樂,即使他們學習不好,生病,或者遇到其它情況。讓他們做到象我們一樣,不管外物如何,我們都快樂,這才是教育的目的。您覺得是不是呢?-教給小孩與念頭分離-我們通常會把一棵樹、一張桌子或一只茶杯看作一個“客觀事物”,但很少有人把他們的念頭也看作客觀事物,而事

16、實上,它也確實是客觀事物。我們總是以為,在我們和世界之間不存在任何東西,世界和我們,桌子和我,茶杯和我好像人的世界就只這兩樣看得見的“主”、“客”之物。沒有人曾經想到過,在可感知到的“我”和可看得見的世界之間,還有另一種“客觀存在”念頭、想法。我們忽略了它?;蛘呶覀兙砣肓怂?。我們嵌入它太深,或它嵌入我們太深??傊?,過去沒有人曾經專門拿出它,作為一種客觀事物來看待和研究。而它實質,和我們在外在看到的一棵樹、一只鳥、一顆星完全相同。-現(xiàn)在有人知道了“我”和“我的念頭”不同。那么學習與念頭分離的技術吧。把這個課程教給小孩。學校里應該開始這一課程:認識念頭的課程,學習和念頭分離的課程,把念頭也作為像研

17、究花朵、植物、種子一樣的事物科學來研究它。學習這個課程,最終能讓我們從自己的痛苦、煩惱或恐懼解脫和分離出來。-學習心是如何創(chuàng)造概念的,認識概念未產生之前的心;質疑每一個概念;學習認識心、心的世界和心創(chuàng)造它世界的原理等,這些課程非常重要。學校里應該開設這門課。因為牽泛到它才是真正的認識生命和世界的功課呢。我們傳統(tǒng)的通過物理、化學的、植物、生物學而認識世界的方式,太迷失于外了。只有這種認識心、念,心念所反應的世界的方法才是真正的認識生命和世界的方式呢。這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科學教育這應該是現(xiàn)代佛陀教育的實質。-手里拿著一枝花,問你的小孩這是什么?“花”。問它花在哪里,它真的是花嗎?對一只小狗來說它

18、還是花嗎?對一只小貓來說呢?如果你閉上眼睛睡著了,對你來說這枝花在哪里?誰創(chuàng)造了對你來說的花?你眼里的花和他眼中的花完全相同嗎?世界上第一個人見到這只枝花時,他如何看待的它?諸如此類的問題詢問你的小孩,用他能聽懂的語言和他能理解的方式,讓他漸次知道你要讓他知道的部分。-每天學習書寫念頭,把你的念頭和你分離開來看待兩者。從中了悟生命和生命中的世界。讓你的小孩和你一樣的徹底解放開悟和成道。開悟可以從小孩做起,他們可以做到一直不離開道一直是成道的。你認為可能嗎?世界上有一個人做到,另一個人就會做到,就會有一群人做到。愿我們都以成道的身份活在一個開悟的世界里。-教給他們學習覺知-觀照念頭的結果,最終導

19、致對“覺知”的了解。教給你的小孩知道什么是覺知和如何一直使用覺知,用他聽懂的語言和盡可能明白的方式。拿杯子里要有意識,翻書時要有意識,做廣播體操要有意識,走路時要有意識,刷牙時要有意識,慢慢的讓他知道“覺”這個東西,學習一直“覺”觀“念”,最終時刻安住在覺上。-把它作為訓練的一節(jié)課程,并把從這堂課中學會的品質帶到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透過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學習和訓練這些,直到大學的課堂,想一想學會這些“人”,在他們的生活中和我們的社會上會如何?能夠覺知一切事,能夠很好地對待自己念頭的人是一些什么樣的人?那將是一批覺醒的人,一群只有快樂沒有苦惱的人,一群一代覺悟的人。教給你的小孩覺知和抽離看

20、待自己念頭的方法吧,把這“新”的課程加入這千百年古老的教育中,教育為培養(yǎng)覺悟的人而不僅僅是有能力奉獻社會的人而進行吧。-教給他們如何對待煩惱-“如何對待煩惱”這應該成為每一個課堂、每一個校園、每一個年級孩子們都必須學的功課。因為人生在不斷的遇到它。社會和老師們教我們物理的、化學的、數(shù)學的、文學的、歷史的、地理的知識,但從來沒有人教給我們如何對待我們人生的煩惱,而我們卻幾乎天天不斷地遇到那大大小小的不愉快。-我們社會的教育,確實應該把一課加入每個年級、每所校園之中去。且它最好有那些活出來的覺悟者教導,心理學的老師教授解決這些問題是有限的,因為他們自己也苦惱重重。心理學是用頭腦的理論、知識和技術來解決頭腦的問題,它自身無法真的解脫它的問題,它給予“解決”是幻象般的。因此這門課應該由那些修行很好的修行者進行。修行的人開設這類學校,或者進入校園。因為人類目前正需要它啊。-愿有人真的把教導認識生命和存在的真相、除卻生命苦惱的真正有效辦法帶到學校中去,從孩子們開始,我們開始諦造一個喜悅自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