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七章_第1頁
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七章_第2頁
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七章_第3頁
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七章_第4頁
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七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七章163佚名發(fā)布時間: 2009-04-247 制動系7.1 基本要求機動車應設置足以使其減速、停車和駐車的制動系統(tǒng)或裝置。7.1.1 機動車應具有完好的行車制動系。7.1.2 汽車(三輪汽車除外)應具有應急制動功能。7.1.3 機動車(兩輪、邊三輪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除外)應具有駐車制動裝 置。7.1.4 行車制動的控制裝置與駐車制動的控制裝置應相互獨立。7.1.5 制動系應經(jīng)久耐用,不允許因振動或沖擊而損壞。7.1.6 某些零件,如制動踏板及其支架、制動主缸及其活塞、制動總閥、制 動主缸和踏板、制動氣室、輪缸及其活塞和制動臂及凸輪軸總成之間的連接桿 件應視為

2、不易失效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應易于維修保養(yǎng)。若這些零部件的失 效會導致汽車無法達到應急制動規(guī)定的性能,則這些零部件都必須用金屬材料 或具有與金屬材料性能相當?shù)牟牧现圃?,并且在制動裝置正常工作時不應產(chǎn)生 明顯的變形。7.1.7 制動系統(tǒng)的各種桿件不允許與其它部件在相對位移中發(fā)生干涉、摩 擦,以防桿件變形、損壞。7.1.8 制動管路應為專用的耐腐蝕的高壓管路。它們的安裝必須保證其具有 良好的連續(xù)功能、足夠的長度和柔性,以適應與之相連接的零件所需要的正常 運動,而不致造成損壞;它們必須有適當?shù)陌踩雷o,以避免擦傷、纏繞或其它機械損傷,同時應避免安裝在可能與機動車排氣 管或任何高溫源接觸的地方。制動軟

3、管不允許與其它部件干涉且不應有老化、 開裂、被壓扁等現(xiàn)象。其它氣動裝置在出現(xiàn)故障時不允許影響制動系統(tǒng)的正常 工作。7.2 行車制動行車制動必須保證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能控制機動車安全、有效地減速和 停車。行車制動必須是可控制的,且必須保證駕駛員在其座位上雙手無須離開 方向盤(或方向把)就能實現(xiàn)制動。7.2.1 汽車(三輪汽車除外)、摩托車及輕便摩托車、掛車(總質(zhì)量不大于 750kg的掛車除外)的所有車輪應裝備制動器。7.2.2 行車制動應作用在機動車(三輪汽車、拖拉機運輸機組及總質(zhì)量不大于750kg的掛車除外)的所有車輪上。7.2.3 行車制動的制動力應在各軸之間合理分配。7.2.4 機動車(兩

4、輪、邊三輪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除外)行車制動的制動力 應在同一車軸左右輪之間相對機動車縱向中心平面合理分配。7.2.5 制動器應有磨損補償裝置。制動器磨損后,制動間隙應易于通過手動 或自動調(diào)節(jié)裝置來補償。制動控制裝置及其部件以及制動器總成應具備一定的儲備行程,當制動器 發(fā)熱或制動襯片的磨損達到一定程度時,在不必立即作調(diào)整的情況下,仍應保 持有效的制動。7.2.6 采用真空助力的行車制動系,當真空助力器失效后,制動系統(tǒng)仍應能 保持規(guī)定的應急制動性能。7.2.7 行車制動系制動踏板的自由行程應符合該車有關技術條件。7.2.8 行車制動在產(chǎn)生最大制動效能時的踏板力,對于乘用車不應大于500N;對于其它

5、機動車不應大于 700N。摩托車及輕便摩托車(正三輪摩托車除外)行車制動系產(chǎn)生最大制動效能的踏板力不應大于400N,手握力不應大于250N。7.2.9 液壓行車制動在達到規(guī)定的制動效能時,踏板行程不應大于踏板全行 程的四分之三;制動器裝有自動調(diào)整間隙裝置的機動車的踏板行程不應大于踏 板全行程的五分之四,且乘用車不應大于 120m m,其它機動車不應大于 150mm。7.2.10 液壓行車制動系不允許因制動液對制動管路的腐蝕或由于發(fā)動機及其 它熱源的作用形成氣阻而影響行車制動系的功能。7211總質(zhì)量大于12000kg的長途客車和旅游客車、總質(zhì)量大于 16000kg允 許掛接總質(zhì)量大于100kg的

6、掛車的貨車及總質(zhì)量大于100kg的掛車必須安裝符 合 GB/T 1 3594規(guī)定的防抱制動裝置。注: 本條中半掛車的總質(zhì)量是指半掛車在滿載并且和牽引車相連的情況下,通 過半掛車的所有車軸垂直作用于地面的靜載荷,不包括轉(zhuǎn)移到牽引車牽引座的 靜載荷。7.2.12汽車列車行車制動系的設計和制造應保證掛車最后軸制動動作滯后于 牽引車前軸制動動作的時間不大于0.2s。7.3 應急制動7.3.1 應急制動應保證在行車制動只有一處管路失效的情況下,在規(guī)定的距 離內(nèi)將汽車停住。7.3.2 應急制動可以是行車制動系統(tǒng)具有應急特性或是與行車制動分開的系 統(tǒng)。7.3.3 應急制動應是可控制的,其布置應使駕駛員容易操

7、作 ,駕駛員在座位上 至少用一只手握住方向盤的情況下,就可以實現(xiàn)制動。它的控制裝置可以與行 車制動的控制裝置結合,也可以與駐車制動的控制裝置結合。7.4 駐車制動7.4.1 駐車制動應能使機動車即使在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也能停在上、下 坡道上。駕駛員必須在座位上就可以實現(xiàn)駐車制動。對于汽車列車和輪式拖拉 機運輸機組,若掛車與牽引車脫離,掛車(由輪式拖拉機牽引的裝載質(zhì)量 3000kg 以下的掛車除外)應能產(chǎn)生駐車制動。掛車的駐車制動裝置應能夠由站 在地面上的人實施操縱。7.4.2 駐車制動應通過純機械裝置把工作部件鎖止,并且駕駛員施加于操縱 裝置上的力:手操縱時,乘用車不應大于 400N,其它機

8、動車不應大于600N;腳操縱時,乘用車不應大于500N,其它機動車不應大于700N。7.4.3 駐車制動的控制裝置的安裝位置應適當,其操縱裝置應有足夠的儲備 行程(開關類操作裝置除外),一般應在操縱裝置全行程的三分之二以內(nèi)產(chǎn)生 規(guī)定的制動效能;駐車制動機構裝有自動調(diào)節(jié)裝置時允許在全行程的四分之三 以內(nèi)達到規(guī)定的制動效能。棘輪式制動操縱裝置應保證在達到規(guī)定駐車制動效 能時,操縱桿往復拉動的次數(shù)不允許超過三次。7.4.4 采用彈簧儲能制動裝置做駐車制動時,應保證在失效狀態(tài)下能快速解 除駐車狀態(tài);如需使用專用工具,這種工具應作為隨車工具。7.5采用液壓制動的機動車,在保持踏板力為700N (摩托車及

9、輕便摩托車為400N)達到1min時,踏板不允許有緩慢向前移動的現(xiàn)象。7.6采用氣壓制動的機動車,在氣壓升至 600kPa且不使用制動的情況下, 停止空氣壓縮機3min后,其氣壓的降低值不應大于 10kPa。在氣壓為600kPa的 情況下,將制動踏板踩到底,待氣壓穩(wěn)定后觀察3mi n,汽車氣壓降低值不應大于20kPa,汽車列車、鉸接客車及鉸接式無軌電車、輪式拖拉機運輸機組氣壓降 低值不應大于 30kPa。7.7采用氣壓制動的機動車,發(fā)動機在 75%的額定轉(zhuǎn)速下,4min (汽車列車 為6min,鉸接客車和鉸接式無軌電車為8min)內(nèi)氣壓表的指示氣壓應從零開始 升至起步氣壓(未標起步氣壓者,按

10、400kPa計)。7.8 氣壓制動系統(tǒng)應裝有限壓裝置,以確保貯氣筒內(nèi)氣壓不超過允許的最高 氣壓。7.9 汽車(三輪汽車除外)的行車制動應采用雙回路或多回路,當部分管路 失效后,剩余制動效能仍應能保持原規(guī)定值的30%以上。7.10 機動車在運行過程中不允許有自行制動現(xiàn)象。當掛車(由輪式拖拉機 牽引的裝載質(zhì)量 3000kg 以下的掛車除外)與牽引車意外脫離后,掛車應能自行 制動,牽引車的制動仍應有效。7.11 貯氣筒7.11.1 壓縮空氣與真空保護:裝備貯氣筒或真空罐的機動車均應采用單向閥或相應的保護裝置,以保證 在筒(罐)與壓縮空氣源(真空源)連接失效或漏損的情況下,由筒(罐)提 供的壓縮空氣(

11、真空度)不致全部喪失。7.11.2 貯氣筒的容量應保證在調(diào)壓閥調(diào)定的最高氣壓下,且在不繼續(xù)充氣的 情況下,機動車在連續(xù)五次踩到底的全行程制動后,氣壓不低于起步氣壓(未 標起步氣壓者,按400kPa計)。7.11.3 貯氣筒應有排污閥。7.12 制動報警裝置7.12.1 采用液壓制動的機動車,其儲液器的加注口必須易于接近,從結構設 計上必須保證在不打開容器的條件下就能很容易地檢查液面。若不能滿足此條 件,則必須安裝制動液面過低報警裝置。7.12.2 采用液壓制動的汽車(三輪汽車和裝用單缸柴油機的低速貨車除 外),若液壓傳能裝置任一部件失效,應通過紅色報警信號燈通知駕駛員,該 信號燈不應遲于促動控

12、制裝置發(fā)亮。只要失效繼續(xù)存在且點火開關處在開(運 行)的位置,該信號燈應保持發(fā)亮。但也允許采用當儲液器內(nèi)液面低于制造廠 規(guī)定值時點亮的紅色信號燈。報警信號燈即使在白天也應很醒目,駕駛員在其座位上應能很容易地檢查報警信號燈工作是否正常,該裝置的失效不應導致制 動系統(tǒng)完全喪失制動效能。7.12.3 采用氣壓制動的機動車,當制動系統(tǒng)的氣壓低于起步氣壓(未標起步 氣壓時按400kPa計)時,報警裝置應能連續(xù)向駕駛員發(fā)出容易聽到或看到的報 警信號。7.12.4 安裝具有防抱制動裝置的汽車,當防抱制動裝置失效時,報警裝置應 能連續(xù)向駕駛員發(fā)出容易聽到或看到的報警信號。7.13 路試檢驗制動性能機動車行車制

13、動性能和應急制動性能檢驗應在平坦、硬實、清潔、干燥且 輪胎與地面間的附著系數(shù)不小于0.7 的水泥或瀝青路面上進行。檢驗時發(fā)動機應脫開。7.13.1 行車制動性能檢驗7.13.1.1 用制動距離檢驗行車制動性能 機動車在規(guī)定的初速度下的制動距離和制動穩(wěn)定性要求應符合表 3 的規(guī)定。對空載檢驗的制動距離有質(zhì)疑時,可用表 3 規(guī)定的滿載檢驗制動距離要求 進行。制動距離:是指機動車在規(guī)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動時,從腳接觸制動踏板(或手觸動 制動手柄)時起至機動車停住時止機動車駛過的距離。制動穩(wěn)定性要求:是指制動過程中機動車的任何部位(不計入車寬的部位除外)不允許超出 規(guī)定寬度的試驗通道的邊緣線。表 3 制

14、動距離和制動穩(wěn)定性要求7.13.1.2 用充分發(fā)出的平均減速度檢驗行車制動性能 汽車、汽車列車在規(guī)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動時充分發(fā)出的平均減速度及制 動穩(wěn)定性要求應符合表 4 的規(guī)定,且制動協(xié)調(diào)時間對液壓制動的汽車不應大于0.35s,對氣壓制動的汽車不應大于0.60s,對汽車列車、鉸接客車和鉸接式無軌電車不應大于0.80 s。對空載檢驗的充分發(fā)出的平均減速度有質(zhì)疑時,可用表4規(guī)定的滿載檢驗充分發(fā)出的平均減速度進行。充分發(fā)出的平均減速度 MFDD:式中:MFD充分發(fā)出的平均減速度,單位為米每平方秒(m/s); 2試驗車制動初速度,單位為千米每小時( km/h );0.8V0,試驗車速,單位為千米每小

15、時( km/h);0.1V0,試驗車速,單位為千米每小時( km/h);試驗車速從到之間車輛行駛的距離,單位為米( m);試驗車速從到之間車輛行駛的距離,單位為米( m)。制動協(xié)調(diào)時間:是指在急踩制動時,從腳接觸制動踏板(或手觸動制動手柄)時起至機動 車減速度(或制動力)達到表 4 規(guī)定的機動車充分發(fā)出的平均減速度(或表 6 所規(guī)定的制動力)的 75%時所需的時間。表 4 制動減速度和制動穩(wěn)定性要求7.13.1.3 進行制動性能檢驗時的制動踏板力或制動氣壓應符合以下要求:a)滿載檢驗時氣壓制動系:氣壓表的指示氣壓喩定工作氣壓;液壓制動系:踏板力,乘用車 500N其它機動車 700Nb)空載檢驗

16、時氣壓制動系:氣壓表的指示氣壓 600kP;液壓制動系:踏板力,乘用車 400N其它機動車 450N兩輪、邊三輪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檢驗時,踏板力不應大于400N,手握力不應大于 250N。三輪汽車、正三輪摩托車和拖拉機運輸機組檢驗時,踏板力不應大于600N。7.13.1.4 汽車、汽車列車在符合7.13.1.3 規(guī)定的制動踏板力或制動氣壓下的路試行車制動性能若符合7.13.1.1 或7.13.1.2,即為合格。7.13.2 應急制動性能檢驗 汽車(三輪汽車除外)在空載和滿載狀態(tài)下,按表 5 所列初速度進行應急 制動性能檢驗,應急制動性能應符合表 5 的要求。7.13.3 駐車制動性能檢驗 在空載狀態(tài)下,駐車制動裝置應能保證機動車在坡度為20%(對總質(zhì)量為整備質(zhì)量的1.2 倍以下的機動車為 15%)、輪胎與路面間的附著系數(shù)不小于0.7的坡道上正、反兩個方向保持固定不動,其時間不應少于5min。對于允許掛接掛車的汽車,其駐車制動裝置必須能使汽車列車在滿載狀態(tài)下時能停 在坡度為 12%的坡道(坡道上輪胎與路面間的附著系數(shù)不應小于0.7)上。7.14.1.4 汽車車輪阻滯力要求:進行制動力檢驗時各車輪的阻滯力均不應大于車輪所在軸軸荷的5%。7.14.2 駐車制動性能檢驗當采用制動檢驗臺檢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