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池的設計計算_第1頁
沉池的設計計算_第2頁
沉池的設計計算_第3頁
沉池的設計計算_第4頁
沉池的設計計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沉池設計計算本設計采用機械吸泥的向心式圓形 輻流沉淀池 . 進水采用中心進 水周邊出水。1.沉淀時間.表面水力負荷0.61.5m3/(m2?h).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固體負荷150kg/(m2 ?d)2. 沉淀池超高不應小于3. 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4. 當采用污泥斗排泥時 . 每個污泥斗均應設單獨閘閥和排泥管 污泥斗的斜壁與水平面傾角 .方斗宜為 60.圓斗宜為 555. 活性污泥法處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區(qū)容積宜按不大于 2h 的 污泥量計算 . 并應有連續(xù)排泥措施6. 排泥管的直徑不應小于 200mm7、當采用靜水壓力排泥時 . 二次沉淀池的靜水頭 . 生物膜法

2、處理 后不應小于 . 活性污泥法處理池后不應小于。&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負荷不宜大于/(s m)。9、沉淀池應設置浮渣的撇除、輸送和處置設施。10、水池直徑 (或正方形的一邊 )與有效水深之比宜為 612.水池直徑不宜大于 50m。11、宜采用機械排泥 . 排泥機械旋轉速度宜為 13r h. 刮泥板的 外緣線速度不宜大于3m/min。當水池直徑(或正方形的一邊)較小時 也可采用多斗排泥。12、緩沖層高度.非機械排泥時宜為;機械排泥時.應根據(jù)刮泥板高度確定.且緩沖層上緣宜高出刮泥板。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設計計算設計中選擇2組輻流沉淀池.每組設計流量為m7s。1、沉淀池表面積F Qma

3、x 0.65 3600 780m2nq 2 1.5式中Q 污水最大時流量.m3/s ;q表面負荷.取1.5m3/m2 h ;n 沉淀池個數(shù).取2組。池子直徑:D 占話罟 31.52m 取32m。2、實際水面面積D2432 2804.25m240.65實際負荷q驚-23223600 1.45m3 /(m2 ? h).符合要求。3、沉淀池有效水深hiqt式中t 沉淀時間.取2h。h11.523.0m徑深比為:D 32 10.67.在6至12之間。 h134、污泥部分所需容積AXr1則 Xr 1-4000 9000mg/ L0.8采用間歇排泥.設計中取兩次排泥的時間間隔為T 2h0.050.7m92

4、3.08m3V (1 R)QXT (10.8) 20000 4000 2(X Xr)N 1 (4000 9000) 2 245、污泥斗計算h5(r rjtan式中r污泥斗上部半徑.m;r1 污泥斗下部半徑.m ;傾角.一般為60 C。設計中取 r =2m. ri =1m。h5 (r r1)ta n (2 1)ta n601.73m污泥斗體積計算:V5 -y(r12r1r2r22)3.14 1.83(22 2 112) 12.7m36、污泥斗以上圓錐體部分污泥容積設計中采用機械刮吸泥機連續(xù)排泥.池底坡度為h4丄2 0.05辺亠4 2 2污泥斗以上圓錐體部分體積:V4 令(d2 dd1 Di)3.

5、14 0.7 (32232 442)213.94m312則還需要的圓柱部分的體積:V3 V V4 V5923.08213.9412.7 696.44m3高度為:h3 V696:440.87m804.257、沉淀池總高度設計中取超高h0.3m.緩沖層高度h20.3mH h h1h2 h30.3 0.870.71.736.9m輻流沉淀池示意圖見圖4-2Uir-oF-R- 遴ICl化ftin圖4-2二沉池高度示意圖&排泥裝置二沉池連續(xù)刮泥吸泥。本設計采用周邊傳動的刮泥機將泥刮至污泥斗。在二沉池的絎架上設有i 10%。的污泥流動槽.經(jīng)漸縮后流出二沉池.采用漸縮是為保證中心管內(nèi)污泥流速不宜過大 .以利于

6、氣水分離。因為池徑大于20m,采用周邊傳動的刮泥機.其傳動裝置在絎架的 緣外.刮泥機旋轉速度一般為1 3rad/h。外圍刮泥板的線速度不超過3m/min. 般采用min.則刮泥機為min。 吸泥管流量二沉池排出的污泥流量按80%勺回流比計.則其回流量為:Q5 RQ 0.8 0.46296 0.37m3/s本設計中擬用6個吸泥管.每個吸泥管流量為:Q -Q0.031m3/s6 2 6 2規(guī)范規(guī)定.吸泥管管徑一般在150600mn之間.擬選用4Q 40 031d 250nm.v 盲 314-02 0.63m/s.100。8.71。 水力損失計算以最遠一根虹吸管為最不利點考慮.這條管路長4m.進口4

7、.出口1.0.局部水頭損失為hi2 v 2g0.4 1.00.028m2 9.8h4iL 4.96% 4.0 0.02m沿程水頭損失為h28.71%40.0348m中心排泥管Q50.370.123m3/s故中心管選擇DN500.V1.25m/s.1000 i 4.96h32 20.4 1.00.11m2g2 9.8泥槽內(nèi)損失h5iL 0.01 20 0.20 m泥由槽底跌落至泥面(中心筒內(nèi))h6 0.10m.槽內(nèi)泥高 h7 0.100。則吸泥管路上總水頭損失為h hl h2 h3 h4h5h60.028 0.03480.5928m0.11 0.02 0.20 0.10 0.10 吸泥管布置所以

8、.6根吸泥管延遲經(jīng)均勻布置。9、二沉池進水部分計算二沉池進水部分采用中心進水.中心管采用鑄鐵管.出水端用漸 擴管。為了配水均勻.巖套管周圍設一系列潛孔.并在套管外設穩(wěn)流 罩。(1) 進水管計算當回流比R 80%時.單池進水管設計流量為Q11 R Q 10.80.325 0.585m3/s進水管管徑取為D1900mm0.92ms3.14 0.9當為非滿流時.查給水排水設計手冊常用資料知:流速為1.43 m/s。(2) 進水豎井計算進水豎孔直徑為D22000mm進水豎井采用多孔配水.配水口尺寸為0.5m 1.5m.共設8個沿井壁均勻分布;流速為:0.5850.5 1.56 0.叭0150-2-符合

9、要求孔距為:D20.5 662.03.14 O.560.285m設管壁厚為.則2.00.15 22.3mq1.5 0.3250.4875m3/s(3) 穩(wěn)流罩計算穩(wěn)流筒過流面積式中v穩(wěn)流筒筒中流速.一般采用0.030.02m/s。設計中取v 0.03m/s19.5m20.03穩(wěn)流筒直徑D3 J 紅 D22J4 19.5 2.02 5.37m3 V2 Y 3.1410、二沉池出水部分設計集水槽的設計本設計考慮集水槽為矩形斷面.取底寬b .集水槽距外緣距池邊.集水槽壁厚采用.則集水槽寬度為:0.8 0.15 2 1.100。設計中采用QQ.其中安全系數(shù).取.得集水槽內(nèi)水流速度為:濕周: Xb 2h

10、 0.8 2 0.7 2.2m采用雙側集水環(huán)形集水槽計算.槽內(nèi)終點水深為0.3252h2 vb 0.87 0.80.23m槽內(nèi)起點水深為式中hk 槽內(nèi)臨界水深.m ;系數(shù).一般采用。hk 再聳 0.161mh3i零h220.2320.65mV 0.23校核如下:因此.設計取槽內(nèi)水深為.取超高.則集水槽總高為0.7 0.31.om。集水槽水力計算I D 0.5 2 0.15 2 0.83.1433 2.197.83m水力半徑:水流坡度:i vnR0.7 0.8 cc0.255m2.22 2 2 230.870.013 0.255 30.079%則沿程水頭損失為:hlil0.079% 97.83

11、0.077m局部按沿程水頭損失的30%十.則集水槽內(nèi)水頭損失為:0.3 h11.3 0.077 0.1m出水堰的計算二沉池是污水處理系統(tǒng)中的主要構筑物.污水在二沉池中得到凈化后.出水的水質(zhì)指標大多已定.故二沉池的設計相當重要。本設計考慮到薄壁堰不能滿足堰上負荷.故采用90三角堰出水。如圖5-3所示。/163圖5-3三角堰示意圖q。QnLbL1 L220.7q 塔QL式中q 三角堰單堰流量.L/S ;Q進水流量.m/s ;L集水堰總長度.m ;Li集水堰外側堰長.m;L2集水堰內(nèi)側堰長.m;n 三角堰數(shù)量.個;b三角堰單寬.m;h堰上水頭.m ;qo堰上負荷.L/ S m。設計中取b0.16mLi330.523.14 100.48mL2330.52 0.8 23.14 95.456mq。L1L2100.48 95.456 195.936mL 195.936 12246 取 1225 個 b 0.16Q 0.325 1000n 12252 20.7q50.7 0.35Q 0.325 1000L 195.9360.265L/S0.027 m1.66L/S m介于1.52.9L/S m之間.符合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