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理論在肺與大腸易發(fā)疾病防治中的應用(一).doc_第1頁
治未病”理論在肺與大腸易發(fā)疾病防治中的應用(一).doc_第2頁
治未病”理論在肺與大腸易發(fā)疾病防治中的應用(一).doc_第3頁
治未病”理論在肺與大腸易發(fā)疾病防治中的應用(一).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治未病 ”理論在肺與大腸易發(fā)疾病防治中的應用(一 )【摘要】從肺、大腸臟象學說,肺、大腸易發(fā)疾病的病因病機,“治未病 ”理念及健康保障服務等方面,詳細闡述了“治未病 ”理論在肺與大腸易發(fā)疾病防治中的應用【關鍵詞】治未病;肺;大腸;臟象學說祖國醫(yī)學對肺、 大腸臟腑的文獻記載起源于黃帝內(nèi)經(jīng)。肺的部位在人體膈上、胸腔之中,在人體臟腑中位置最高,故稱“華蓋 ”。靈樞 九針云: “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肺、大腸臟象學說 1.1 肺臟象學說( 1)肺主氣,司呼吸。氣是維持生命運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物質(zhì)。肺氣的運動主要表現(xiàn)為宣、降兩種形式。宣,即宣發(fā)、升散;降,即肅降。通過宣發(fā)升散,排出體內(nèi)濁氣,且可發(fā)

2、散外邪,輸布津液,達于皮毛;通過肅降,吸入自然界之清氣,且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若肺之宣降失常,則呼吸不暢,咳嗽氣喘。( 2)肺合皮毛。素問 五藏生成篇云:“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 ”肺將水谷精微布散到皮毛,使皮膚滋潤,毫毛光澤。若肺氣虧虛,則皮毛憔悴;若皮毛受寒,又每易出現(xiàn)流涕、噴嚏、咳嗽等肺經(jīng)癥狀。 “肺合皮毛 ”在于強調(diào)肺與皮毛之間的密切關系。肺易受邪侵, 不耐寒熱, 故又稱 “嬌臟”。( 3)肺開竅于鼻。因肺司呼吸,而呼吸之氣主要通過鼻孔與自然界相通,鼻與肺的關系最為密切,故稱鼻為肺竅。若肺失宣降,則鼻塞呼吸不利,而肺部疾病也往往由口鼻吸入外邪所致。( 4)肺主通調(diào)水道通,即疏通;即調(diào)

3、節(jié)。肺的宣發(fā)與肅降對體內(nèi)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到疏通與調(diào)節(jié)作用。反之,肺失宣肅,則通調(diào)水道功能失司以致小便不利,甚則水腫。( 5)肺主治節(jié)。治節(jié),即治理、調(diào)節(jié)。肺主治節(jié)是肺主氣的結(jié)果,能輔助心臟(“君主之官 ”)治理調(diào)節(jié)全身氣血,故名 “相傅之官 ”。若肺氣虛弱, 則無力助心行血; 肺氣壅塞,亦可導致心血運行不暢,出現(xiàn)胸悶心悸、唇青舌紫等癥狀。( 6)肺在志為悲憂。過度悲憂可損傷肺氣,出現(xiàn)呼吸氣短等癥,或致肺氣閉塞不通,出現(xiàn)胸悶胸痛等癥。1.2 肺與其他臟腑的關系 ( 1)肺與脾。人體氣的生成,主要依賴于肺所吸入的清氣和脾胃運化產(chǎn)生的水谷精氣, 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運化功能旺盛與否,與人體

4、氣的盛衰密切相關。脾又能運化水濕,輸布津液,散精于肺,為肺的生理活動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脾氣虛弱,常導致肺氣的不足,稱為 “土不生金 ”。如脾不健運,可致水濕停留,聚濕生痰成飲,故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肺在五行屬金,脾在五行屬土,此時可用“培土生金 ”法。如時常服用山藥、扁豆、薏仁、蓮肉、茯苓、大棗等甘淡之品,藥食同源,培土生金,未病先防,已病防變。 (2)肺與腎。類證治裁云: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 ”腎氣充盈,吸入之氣方能下納于腎。若腎精不足,攝納無權,或肺氣久虛,窮必及腎,均可導致動則氣喘,甚則呼吸困難??煞萌藚ⅰ⒏蝌?、胡桃肉、山藥等,肺腎同治。(3)

5、肺與心。素問 五藏生成篇 : “諸血者,皆屬于心;諸氣者,皆屬于肺?!睔庋嗷ヒ来?,相互為用。肺主氣,能促進心臟的行血功能,故稱“氣為血之帥 ”。反之,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環(huán), 才能維持肺臟呼吸功能的正常進行。因此肺氣虛弱或肺失宣肅,均可影響心的行血功能,導致血液運行失常,易出現(xiàn)胸悶、脈澀、舌質(zhì)紫黯等瘀血癥狀。( 4)肺與肝。肺與肝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氣機的升降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兩者相互協(xié)調(diào)。 若肝升太過或肺降不及,多致氣火上逆,而見咳逆上氣,甚則咯血,即稱之為“木火刑金 ”(即肝火犯肺) 。連建偉 : “治未病 ”理論在肺與大腸易發(fā)疾病防治中的應用1.3 大腸臟象學說大腸為六腑之一,與肺由經(jīng)絡相

6、互絡屬,互為表里。大腸接受由小腸泌別清濁后剩下的食物殘渣與水液,形成糞便, 傳送至大腸末端,經(jīng)肛門排出體外,故素問 靈蘭秘典論云:“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變化 ”,即將糟粕變化為糞便;“傳導 ”,即通過大腸將糞便傳遞、 引導而出, 使之排出體外。 若大腸傳導功能失司, 則出現(xiàn)排便異常,而為泄瀉、便秘等癥。1.4 大腸與肺的關系肺與大腸相為表里。 大腸的傳導與肺氣是否能正常肅降有關, 肺氣肅降,則府氣通暢,大便順暢。正如唐宗海醫(yī)經(jīng)精義云: “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肺氣下達,故能傳導?!庇^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治腸痹,多用杏仁、枇杷葉、蘇子、瓜蔞仁、紫菀等入肺降氣之品,此 “腑病治臟、下病治上 ”之法, “但開降上焦肺氣,上竅開泄,下竅自通矣 ”。反之, 若大腸實熱, 腑氣不通, 則可影響肺的肅降, 肺氣不降而反逆上,可致胸悶、 氣喘、甚至呼吸困難等癥。充分利用肺與大腸相關聯(lián)的理論指導臨床,確實可收“治未病 ”之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