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B253-640前置泵維修說明書_第1頁
HZB253-640前置泵維修說明書_第2頁
HZB253-640前置泵維修說明書_第3頁
HZB253-640前置泵維修說明書_第4頁
HZB253-640前置泵維修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HZB253-640型前置泵維修說明書上海電力修造總廠有限公司目錄1 設備簡介 12 引言 13 維修細則 24 常規(guī)維修 35 大修 66 排除故障 97 機械密封說明 118 恒油位器工作原理 11附1HPT253-640前置泵剖面附2HPT253-640前置泵側面附3HPT253-640前置泵明細表附4機械密封附 5 恒油位器HPT253-640前置泵維修說明1 設備簡介HZB253-640前置泵是臥式、單級、雙吸、進出水垂直向上、單蝸殼泵。泵由蝸殼,與蝸殼一體的吸入及排出管及用螺栓連接的傳動端及自由端端蓋組成。主要 由軸及葉輪組成的旋轉組合件,由傳動端的單列圓柱滾子軸承和自由端的單列角

2、接觸球軸承 支持。葉輪由調節(jié)螺母及鍵在軸向定位。可置換的靜止磨損環(huán)提供了工作間隙。以減少從葉輪 高壓液體側到吸入側的泄漏。軸承座用螺栓聯接到端蓋上。在軸承座及旋轉組件組裝到泵殼后,軸承座通過端蓋內孔 中的軸找中心來校準,并且軸承座由定位銷定位。自由端單列角接觸球軸承的外環(huán)可靠地位 于軸承座中,內座圈由軸套定位。軸套制成正確的寬度來使葉輪在所提供的端隙中處于中心 位置。傳動端單列圓柱滾子軸承為了允許熱膨脹,允許在軸承座中有軸向移動。軸承的外座 圈用軸向調準圈可靠地位于軸承座的凹槽中,內座由軸套定位,調準圈和軸套制成正確的寬 度,以校準軸承座圈。每只軸承用甩油環(huán)提油潤滑,每只軸承座裝有油標和恒油位

3、器及呼吸器。潤滑油冷卻由 裝在底部的冷卻器冷卻。泵兩端的密封形式為機械密封。2 引言建議建立常規(guī)檢查與維修系統(tǒng),對各設備進行檢查并加以記錄,以便與以后對記錄作比 較,抓住最早的時機修理任何缺陷或更換新的零件。有些檢查只能在設備停機時進行,但有些可在運行時進行。所有的起吊工具和設備都應處于良好的隨時可用的狀態(tài)。并始終遵守安全規(guī)章制度,這 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設備及其四周場地應保持高度的清潔,因為這樣有助于檢測微小的泄漏與缺陷,而這些 若不注意,可導致嚴重的維修問題。周期性和預防性維修以下所列是檢查或更換易損件的主要準則,建議每班都進行這些方面的檢查。(1) 泵的性能降低,既泵的揚程或流量降低,電機

4、耗電量持續(xù)增加;(2) 振動過大;(3) 機械密封泄漏。2.1 常規(guī)檢查2.1.1 每日檢查:(1 )檢查所有的管道接頭和閥門的填料壓蓋是否泄漏;(2) 檢查是否有異常噪音或振動;(3) 檢查機械密封是否泄漏;(4) 記錄出口壓力和電機耗電量,并與以往數據比較是否有顯著的變化;(5) 檢查軸承溫度;(6) 檢查恒油位器種的油位;2.1.2 每月檢查:(1) 檢查可接近的緊固螺栓的緊固情況,必要時加以緊固;(2) 檢查溫度及振動等(此資料應記錄并用作將來讀數的基準)。2.1.3 每6個月檢查(1) 更換泵軸承座內的潤滑油,參見 2.3節(jié);(2) 檢查聯軸器的校準;(3) 更具參數檢查泵的工作性能

5、;(4) 檢查零部件的油漆工作,如有必要重漆。如有發(fā)現有銹蝕的痕跡,受影響的區(qū)域必須清潔,去銹,然后重漆;(5) 光亮的金屬零件也應檢查有無銹蝕,表面予以清潔按必要重新涂防銹劑。2.1.4 每年檢查每8000運行小時或每年,檢查所有地腳螺栓的牢固性。2.2 潤滑2.2.1 軸承軸承是靠裝配在軸套上的甩油環(huán)浸入油池,拋油到軸承上,然后回到油池。2.2.2 油的類型為了保證最高的軸承壽命,使用透平型中性礦物油。此油必須不含有仍何游離酸、氯、 硫,或多于微量的游離堿。粘度的選擇取決于周圍及泵的運行溫度。注意:采用32號汽輪機油,并每 6個月(4000小時)的間隔換一次油。2.2.3 油位檢查油位必須

6、由油位器保持在油標的中心和頂部之間。2.2.4 泄漏特別是在調試運行期,要監(jiān)控油位。油位的突然下降可能是漏油的指示。停止運行,并 檢查機組。3 維修細則3.1 估計質量(用于起吊參考)部件質量(kg)前置泵3230(不包括泵座)底座2400轉子部分3003.2 接口墊片(附圖1 HZB253-640 前置泵總裝圖)接口位置材料外徑(mm)內徑(mm)厚度(mm)泵殼與端蓋之間高溫高壓橡膠石棉板8106901.5泵蓋與機械密封冷卻套間橡膠石棉板3302551機械密封冷卻套與冷卻套蓋間橡膠石棉板33023014 常規(guī)維修常規(guī)維修時必須自始至終遵守工廠安全規(guī)程及管理條例。4.1 維修前的準備工作警告

7、:在泵上進行任何工作前,確保按工作許可證的手續(xù),將電動機的電源隔絕,最好鎖定。在工作開始前,泵必須在室溫下。每次維修之前,必須按以下步驟隔離泵組:(1) )切斷電機及潤滑油系統(tǒng)的電源;(2) 切斷所有儀表電源;(3) 檢查泵組進口和出口閥及再循環(huán)系統(tǒng)進口和出口閥門是否關閉;(4) 檢查冷卻水源是否被切斷;(5) 切斷給水泵抽頭閥門;切斷所有影響前置泵維修的閥門;(6) 打開放水、放氣孔,把泵殼內水排出;(7) 維修前必須保持泵殼內沒有表壓。4.2 拆除傳動端軸承、軸承座,機械密封及機械密封冷卻套參閱附圖(1 )拆下傳動端軸承座下的冷卻水管;(2) 拆下聯軸器防護罩;(3) 拆下聯軸器螺栓,并取

8、下聯軸器疊片組件;(4) 從軸承座端蓋上拆除堵頭,將軸承座中的油排盡,拆除油杯,并將其中的油放空;(5) 拆下軸承熱電阻測溫探頭,防止損壞;(6) 在套管中,嚙合3個機械密封裝配間隔件到槽中。擰緊螺釘來緊固裝配間隔件;(7) 松開,但不拆除在機械密封裝置驅動軸環(huán)中的緊定螺釘;(8) 均勻的擰松機械密封裝置與機械密封冷卻套的聯接螺母,直到螺母與雙頭螺栓端齊平。抽出機械密封裝置,直到它靠住螺母。(9) 拆除軸承端蓋上的螺釘并拆除端蓋和O形圈;(10) 拆除軸承蓋上的定位銷和螺栓,拆下軸承蓋;(11) 拆除傳動端端蓋與軸承座緊固的螺栓和定位銷,并移出軸承座;(12) 拆除軸向調準圈(件12);(13

9、) 將圓螺母用止動墊圈(件8)的凸舌彎出圓螺母(件7),并拆下圓螺母和止動墊圈;(14) 拆下軸套(件9)和甩油環(huán)(件11);(15) 拆下圓柱滾子軸承(件13);(16) 拆下拋油軸套(件14),松開擋水環(huán)(件18)上的螺釘(件17),并將擋水環(huán)滑下拋油軸 套。(17) 拆下機械密封裝置與機械密封冷卻套的聯接螺母及墊圈;(18) 驗證機械密封裝置裝配間隔件是否牢固,并從軸上抽出機械密封;(19) 拆除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和墊圈(件34、35),并拆除機械密封冷卻套。4.3 拆除自由端軸承、軸承座,機械密封及機械密封冷卻套參閱附圖(1) )拆下自由端軸承座下的冷卻水管;(2) 從軸承座端蓋上拆除堵

10、頭,將軸承座中的油排盡,拆除油杯,并將其中的油放空;(3) 拆下軸承熱電阻測溫探頭,防止損壞;(4) 在套管中,嚙合3個機械密封裝配間隔件到槽中,擰緊螺釘來緊固裝配間隔件;(5) 松開,但不拆除在機械密封裝置驅動軸環(huán)中的緊定螺釘;(6) 均勻的擰松機械密封裝置與機械密封冷卻套的聯接螺母,直到螺母與雙頭螺栓端齊平。抽出機械密封裝置,直到它靠住螺母。(7) 拆除軸承端蓋(件44)上的螺釘并拆除端蓋和 O形圈;(8) 拆除軸承蓋上的定位銷和螺栓,拆下軸承蓋;(9) 拆除自由端蓋與軸承座緊固的螺栓和定位銷,并移出軸承座;(10) 將圓螺母用止動墊圈(件8)的凸舌彎出圓螺母(件7),并拆下圓螺母和止動墊

11、圈;(11 ) 拆下軸套(件43)和甩油環(huán)(件11);(12) 拆下角接觸球軸承(件42);(13) 拆下拋油軸套(件14),松開擋水環(huán)(件18)上的螺釘(件17),并將擋水環(huán)滑下拋油軸 套。(14) 拆下機械密封裝置與機械密封冷卻套的聯接螺母及墊圈;(15) 驗證機械密封裝置裝配間隔件是否牢固,并從軸上抽出機械密封;(16) 拆除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和墊圈(件34、35),并拆除機械密封冷卻套(件39)。4.4 檢查及維修(1) 弄干凈所有零件,并檢查有無磨損或損環(huán);如有應修復或更換;(2) 在輕油中清洗軸承,弄干凈,然后檢查它們有無損壞。(3) 機械密封檢查參照機械密封說明。4.5 重新組裝傳

12、動端軸承、軸承座,機械密封及機械密封冷卻套參照附圖(1) 裝配機械密封冷卻套及冷卻套蓋,擰緊螺釘;(2) 驗證機械密封裝置的間隔件是否緊固在位,裝配新的O形圈;(3) 軸上涂潤滑劑,裝上機械密封;(4) 將4個螺母及墊圈裝到機械密封壓蓋的雙頭螺柱上,直到螺母與雙頭螺柱端部齊平,不要擰緊;(5) 裝配擋水環(huán)到拋油軸套,將拋油軸套滑上軸,直至軸肩處;(6) 安裝圓柱滾子軸承;注:軸承可以在烘箱內加熱 (200CF,建議恒溫控制)或在油池中加熱。為避免卡死,只 能對內滾道施加垂直壓力。(7) 重新裝配軸套和軸向調整圈,并裝上甩油環(huán);(8) 確信圓螺母適合于再次使用。檢查圓螺母的面與螺紋軸線是否成直角

13、,并檢查面的平面度;(9) 檢查新的止動墊圈的平面度,以其確定是否更換新的止動墊圈;注:圓螺母需要正確擰緊,以確保內滾道的正確接觸。螺母應足夠地擰緊以確保在軸肩, 軸套、軸承內滾道,止動墊圈及圓螺母間無軸向間隙。但不要過度地擰緊圓螺母,因為這將 引起止動墊圈的變形。(10) 施加微?;氖驖櫥瑒┑街箘訅|圈及圓螺母的接觸面。裝配止動墊圈,將內舌彎入鍵槽中。(11) 裝配圓螺母將止動墊圈的舌片彎入圓螺母的槽內;(12) 吊起軸承座到傳動端端蓋。裝上滾子軸承的外滾道及軸向調整圈。插入定位銷,松弛地裝上六角螺釘以固定軸承座。將定位銷就位,然后全力擰緊六角螺釘。(13) 在軸承座的結合面涂一層薄薄的

14、溫室硫化硅酮密封劑;(14) 將軸承蓋吊到軸承座上,插入定位銷,松弛地裝上螺釘,將定位銷就位后,全力擰 緊螺釘;(15) 松開軸承蓋與軸承座間的定位銷。允許定位銷松馳地在位;(16) 裝配軸承端蓋,配上新的 O形圈,裝上螺釘并擰緊;(17) 均勻地擰緊機械密封端蓋上的4個螺母來緊固機械密封在位;(18) 從機械密封軸套的槽中,脫開 3只機械密封裝配間隔件。將 3只間隔件轉到外側, 擰緊螺釘;(19)擰緊機械密封驅動軸環(huán)中的緊定螺釘;(20 ) 接上機械密封冷卻套蓋上的管子;(21) 裝上堵頭到軸承座蓋,并裝上恒油位器。然后在軸承座中加油。(22) 裝上熱電阻;(23) 裝上聯軸器,并裝上聯軸器

15、罩。4.6 重新組裝自由端軸承、軸承座,機械密封及機械密封冷卻套(1) 按4.5節(jié)(1) (5)組裝步驟;(2) 安裝角接觸球軸承;角接觸軸承背靠背一副作為一個組件對待。注:軸承可以在烘箱內加熱 (200CF,建議恒溫控制)或在油池中加熱。為避免卡死,只 能對內滾道施加垂直壓力。(3) 重新裝配軸套,并裝上甩油環(huán);(4) 按4.5節(jié)(8) (22)組裝步驟。5 大修當泵進行大修并為了檢查泵部件的磨損而解體時,使用以下說明,下列程序供大修指導, 在開始拆泵之前有關工程技術人員應仔細閱讀。在檢修工序之前,自始自終必須遵守設備安全規(guī)程及安全管理規(guī)程。5.1 大修前的準備工作在開始大修工序期間,須保持

16、泵殼內表壓為零。泵組必須按以下方法隔離:(1) 切斷電機的電源;(2) 切斷所有儀表電源;(3) 檢查泵組進口和出口閥門及再循環(huán)系統(tǒng)隔絕閥門是否關閉;(4) 檢查冷卻水源是否被切斷;(5) 打開放水、放氣孔,把泵殼內水排出;(6) 排出軸承潤滑油;(7) 斷開并拆下所有影響解體的儀表;(8) 拆下所有影響解體的小口徑管道;(9) 檢查所有起吊裝置和專用工具是否良好。注:傳動端泵軸上的螺紋是左旋螺紋,自由端是右旋螺紋,為了便于安裝,如有必要在 每一組件重新標上新的記號。5.2 泵解體5.2.1 按4.2節(jié)步驟拆卸傳動端軸承、軸承座,機械密封及機械密封冷卻套5.2.2 按4.3節(jié)步驟拆卸自由端軸承

17、、軸承座,機械密封及機械密封冷卻套;5.2.3 拆卸自由端端蓋及轉子(1) 在端蓋上裝上吊環(huán)螺釘,連上吊索;(2) 擰松并拆除端蓋上的螺母及墊圈;(3) 裝上起頂螺釘,均勻地擰緊,直到端蓋從泵殼上脫開;注:在從泵殼上拆下端蓋時,為了防止損傷它的內孔及軸,要小心地引導端蓋通過軸端。(4) 從泵殼上拆除端蓋;注意:一旦自由端端蓋拆下,轉子由在傳動端端蓋內孔中的軸套和磨損環(huán)支撐。在拆除 轉子時,應小心避免使這些部件的內孔及軸受到損壞。(5) 用軟的吊索,從泵殼中拉出轉子。 盡可能靠近葉輪來放置吊索,小心地盡量減低軸上的應力。5.3 轉子解體參閱附圖注:小心搬運轉子,為保證其直度,均勻地支持它。注:只

18、有在需要裝配備用葉輪或軸時,才從軸上拆下葉輪。(1) 把轉子水平放置在支架上,確保轉子牢固、平穩(wěn)地在架子上;注:拆卸前,測量并記從軸的傳動端到葉輪鎖緊螺母外側面的精密尺寸,這個尺寸在葉 輪重新裝復時必須重予實現。(2) 松開緊定螺釘,擰下并移開傳動端及自由端的鎖緊螺母。將每個鎖緊螺母放上標簽以確保它們重裝在原來的位置上;(3) 從軸上拆下軸套,在每個軸套上放上標簽以確保它們重裝在原來的位置上;(4) 拆除葉輪及葉輪鍵。5.4 檢查、更換和維修程序所有部件必須徹底清洗,并檢查是否有磨損和損壞。檢查靜止磨損環(huán)的運動間隙,若測量間隙超過所給范圍,應更換該零件。主要應考慮的是泵的運行性能,即泵的出口壓

19、力降到允許值以下,電機耗電顯著增大或 振動值增加不能允許的程度等。5.4.1 檢查磨損環(huán)和軸套(1) 檢查間隙檢查有無刻痕及刮痕。檢查有無槽溝及不均勻的磨損。如有必要進行修復或更換。注:磨損環(huán)及軸套間隙必須在允許的間隙以內。當泵的工作性能下降到低于標準允許范圍時,要安裝新的磨損環(huán)。磨損環(huán)的直徑新間隙為0.700.88mm ,最大允許直徑間隙,即在完全磨損的情況下為1.76mm。新的軸套及端蓋間的直徑間隙是1.01.30mm。最大允許直徑間隙,即在完全磨損的狀態(tài)下,是 2.60mm。(2) 更換磨損環(huán)拆除現有磨損環(huán),磨去點焊。裝上新的磨損環(huán),重新點焊。5.4.2 檢查軸鋰光任何毛刺,并用細布將產

20、生的鋰痕弄光滑。保護此表面不受損壞。用細布或400粒度砂紙,磨光葉輪、密封、聯軸節(jié)及軸承處的軸。檢查軸的任何損壞和彎曲情況并檢查同心度,同心度應在表讀數0.025mm之內;5.4.3 檢查葉輪檢查葉輪是否有沖蝕現象,特別是在葉片的端部;5.4.4 檢查機械密封檢查機械密封有無損壞和磨損。如有必要換新。5.4.5 軸承徹底清洗并檢查軸承有無磨損或損壞,必要時更換新的。一般認為大修時更換軸承是良好的做法。5.4.6 一般維修(1) 檢查所有的雙頭螺栓、螺母和螺栓有無損壞或變形,按需要更換新的;(2) 組裝時所有的接口墊片和O形圈都要更換新的;(3) 檢查聯軸器的各個部件和螺栓有無磨損或損壞,必要時

21、更換新的。5.4.7 動平衡若更換了新的葉輪,盡管該新葉輪在制造期間自身是平衡的。但它要影響整個轉子的動 平衡,因此要進行動平衡檢查和必要的調整。若要在不檢查轉子動平衡就組裝和運行泵,應事先與制造廠聯系。(1) 要達到動平衡,可從葉輪盤上切削去金屬,但切削量應在以下限度以內。注:若切削金屬量超過(a)和(c)所規(guī)定的限度,應與制造廠聯系。(a) 葉輪盤的任何一點厚度的減薄量不允許超過1 .6mm;(b) 直徑400mm以外處,禁止切削去金屬;(c) 按扇形計算切削金屬量,扇形的弧度不能超過圓周的10%。5.5 泵重新組裝5.5.1 組裝轉子(1) )檢查鍵與備用葉輪或軸的鍵槽的配合是否合適;(

22、2) 在軸上裝上葉輪,安裝時注意葉輪的方向,并確保葉輪的鍵槽準確地和鍵對齊;(3) 裝上傳動端軸套及鎖緊螺母;(4) 確保從軸的傳動端到鎖緊螺母外側面的尺寸與解體前測定的尺寸相同,相差在0.25mm以內,以保證葉輪對中;(5) 擰緊緊定螺釘,使鎖緊螺母就位;(6) 裝配自由端軸套及鎖緊螺母,擰緊緊定螺釘,使鎖緊螺母就位。5.5.2 安裝轉子和傳動端端蓋及自由端端蓋5.5.2.1 安裝傳動端端蓋(1) 在端蓋上裝上新的墊片;(2) 裝上吊環(huán)螺釘,裝上吊索,將端蓋吊裝到泵殼上,并套在雙頭螺柱上;(3) 檢查結合面情況;(4) 裝上定位銷,擰上螺母,均勻地擰緊螺母,以固定端蓋就位。5.5.2.2 安

23、裝轉子注:一旦轉子裝配起來,它由在傳動端端蓋內孔及磨損環(huán)支持起來。在裝配過程中,小 心避免損傷這些部件的內孔。采用軟吊索來支持及到引導轉子進入泵體??拷~輪放置吊索,使軸的應力減少到最低 值。避免放置重量在端蓋內孔及磨損環(huán)上。用手引導軸,以防止損環(huán)。如果吊索要重新就位, 可支承軸端。5.5.2.3 安裝自由端端蓋(1) 在端蓋上裝上新的墊片;(2) 裝上吊環(huán)螺釘,裝上吊索,將端蓋吊裝到泵殼上,并套在雙頭螺柱上;(3) 檢查結合面情況;(4) 檢查轉子是否能自由旋轉,并檢查軸端的游隙。將轉子留在中心位置上;(5) 裝上定位銷,擰上螺母,均勻地擰緊螺母,以固定端蓋就位。5.6 重新組裝自由端軸承、

24、軸承座,機械密封及機械密封冷卻套按4.6節(jié)組裝步驟;5.7 重新組裝傳動端軸承、軸承座,機械密封及機械密封冷卻套按4.5節(jié)組裝步驟;6 排除故障6.1 一般性安全在設備上推行任何排障工作前,參閱引言及一般性安全;遵守適用于操作及維護人員的 適當的安全指示。特別,遵守下列警告:警告:機械檢查及電器故障探測必須在切斷電源并鎖住的情況下進行,那些在無電壓下 不能進行的檢查除外。警告:總是確保當電流合上時,泵的附近沒有未授權的人員在旁。所有電氣工作必須由 適當合格勝任的電氣人員進行。6.2 引言本章節(jié)含有在泵的正常壽命期中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問題的標準清單,并詳細列出它們的可 能原因。在可能的地方,在進行任

25、何拆卸解體一前先分析問題;這樣可能并不需要解體便能糾正 故障。在進一步研究前,先消除可能的控制系統(tǒng)的缺陷。測定壓力、流量、溫度及振動等將大大有助于故障探測。還有測量電阻、電壓及電流, 及檢查電路連續(xù)性的電氣測量設備應予提供利用。6.3 排除導則癥狀可能原因無排出1, 2, 3, 4, 5, 7, 8, 9, 10, 17, 18, 19, 20, 39容量減低2, 3, 4, 5, 7, 8, 9, 10, 11, 17, 19, 20, 21, 40, 41, 42, 51壓力減低5, 7, 8, 11, 13, 18, 19, 40, 41, 42, 51失去注水2, 3, 4, 7, 1

26、0, 11, 20, 21, 22, 23功率消耗過份,驅動器 工作時發(fā)熱6, 12, 13, 17, 18, 19, 24, 35, 36, 37, 38, 40, 43, 44, 45, 46, 47振動及噪音2, 4, 9, 10, 14, 15, 17,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35, 36, 37, 38, 41, 42, 43, 44, 45密封過度泄漏壽期短, 密封罩過熱22, 23, 25, 35, 36, 37, 38, 43, 46, 47, 48, 49, 50軸承過熱壽期短,噪音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43, 44,45, 46泵過熱、卡住1, 8, 9, 14, 35, 36, 37, 38, 43, 44, 45, 46腐蝕、磨蝕、銹斑、氧 化或其他材料的損失7, 8, 11, 14, 15, 161、泵未起動注水2、吸入管未充滿水3、吸入管中后殘存空氣4、吸入入口或底閥堵塞,浸入不足或太小5、系統(tǒng)壓頭高于泵的設計壓頭6、系統(tǒng)壓頭低于泵的設計壓頭7、不足的汽蝕余量8、并聯泵的應用/、止確9、吸入壓力到汽壓低于最低值10、吸升水頭過高11、在液條中后過份的汽泡12、泵的輸液比重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