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略論文化體驗策略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略論文化體驗策略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是小柯論文網(wǎng)通過網(wǎng)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發(fā)布的,略論文化體驗策略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yè)目的,略論文化體驗策略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wǎng)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wǎng),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代寫論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在英語學習日益受到人們重視的今天,部分大學生卻產(chǎn)生了漠視英語的心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在深入探究的基礎上,提出了矯正學生偏執(zhí)心理的
2、文化體驗策略,闡述了策略的實施及其意義。關鍵詞文化教學 文化體驗 偏執(zhí)心理矯正 英語學習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漸行漸近,神州大地又掀起了一輪學習英語的高潮。這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而批評質疑之聲卻時有所聞:“世界上難以找到任何國家這樣自覺做文化帝國主義的俘虜,把別國的語言當成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語言當做別國的語言”。有些人認為,以圣誕節(jié)為代表的西方節(jié)日在我國的流行,是國人在文化上陷入集體無意識的表現(xiàn),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文化的主位性缺失和主體性沉淪,因此,呼吁國人要慎重對待西洋節(jié)日,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批評者之言論雖不免流于偏頗,但他們維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
3、的良好初衷還是博得了一些人的贊同。我們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大學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種言論的影響,漠視英語學習的心理和藐視英美文化的心態(tài)因此加??;學生學習英語內動力的喪失直接導致了英語教學效率的降低。這是廣大高校英語教師無法回避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一、英美文化被藐視的原因外語學習自然無法與母語學習相提并論,即使同二語學習比較,也毫無優(yōu)勢可言。第二語言在學習所在地通常有官方地位和公認的社會功能。在我國,英語只是一門外語,沒有二語這樣的官方地位和社會功能。因此,部分大學生產(chǎn)生了藐視學習英語及其文化的心理,是外語教學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動機性原因。外語學習的動機與二語學習不同,前者為工
4、具性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后者是融入性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二語學習者由于已經(jīng)生活在目的語社會,為了全面參與所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就迫切需要掌握目的語。這種出于融入目的語社會的動機即融入性動機。外語學習者則遠離目的語社會生活,其學習外語目的主要是為了能閱讀外文書籍,獲取所需信息。這種視外語為工具、為掌握工具而學習的動機乃工具性動機。今天,大學生學習英語大多數(shù)是出于工具性動機,在這種情況下,某些民族文化保護者的過激言論就催生了他們漠視英語學習、抵制英美文化的心理。2.主體性原因。融入性動機可以幫助二語學習者積極主動地融入目
5、的語文化,外語學習者卻要在本民族文化保護之下學習外語。一般認為,外語學習由低至高分為五個層次:(1)外語學習的態(tài)度和感受層次;(2)外語知識的獲得和綜合層次;(3)外語知識的擴展和提煉層次;(4)有效運用外語知識的層次;(5)用外語思維和創(chuàng)新的層次。大學生在認知上普遍處于較高層次,而一些對英語學習有成見的學生在態(tài)度上卻停留在初學者階段;他們內心之中同樣存在用英語交際的心理需求,只不過這種交際需求被其藐視英美文化的偏執(zhí)心理所掩蓋??梢?,外語學習者對待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的態(tài)度如果有失偏頗,本國文化就將成為其學習外語的桎梏,他國文化也將變成其學習外語的累贅。大學生處于成長成熟的重要階段,容易受他人影
6、響;某些民族文化保護者之偏激言論的強力介入,驅趕了部分學生對本國文化和他國文化態(tài)度中的理性元素,致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3.客體性原因。二語學習采用全浸式,課內外都能接觸到目的語,所學內容為百科全書式的真實語言。學習第二語言有充分的語言環(huán)境支持,通??梢栽谧匀画h(huán)境下習得。而外語學習者則缺乏這樣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和語言環(huán)境,時間上的投入也很有限,接觸的英語除了課本上的就是教師所講授的,且多數(shù)不自然,甚至可能不標準。在這種條件下,是不可能自然習得英語的。由于缺乏大量的真實語言及環(huán)境,或因教學不正規(guī)、措施不得當,英語教學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引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和主動精神的缺失
7、,致使一些學生滋生了對英語學習與英美文化的冷漠和抵制。二、文化體驗策略的選擇英語教學作為我國外語教學的主體,采用何種策略來矯正學生藐視英美文化的偏執(zhí)心理,是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的課題。1.外語學習策略及其影響因素所謂策略,指為提高行動效率而采取的措施。就外語學習來說,根據(jù)策略與語言材料的關系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直接策略(direct strategies)是策略的使用與所學語言有直接關系。間接策略(indirect strategies)指策略的使用與所學語言沒有直接關系,包括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情感策略(affective strategies)和
8、社會策略(social strategies)。其中,情感策略涉及降低焦慮程度、鼓勵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狀態(tài),社會策略關乎詢問問題、與人合作、同情別人。部分大學生對英語學習及英美文化的偏見心理和抵觸情緒成了教學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此類問題的解決必然離不開情感策略、社會策略的支持。然而,任何策略的使用都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有學習者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兩類。前者是與學習者本人有關的因素,如性別、年齡、外語水平、文化背景和學習者觀念等;后者則是與語言學習環(huán)境有關的因素。研究證明,學習者因素中的學習者觀念(learnersbeliefs),即學習者對如何才能學好外語的看法,與運用外語教學策略的
9、關系尤為密切。2.選擇文化體驗策略的依據(jù)針對學生的文化偏執(zhí)心理,在制訂矯正策略時,考慮到這種心理的產(chǎn)生既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愿望和學習觀念等主觀因素相聯(lián),又與他們的文化背景、語言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等客觀因素有關。英美文化乃西方文化的代表,而我國文化則是東方文化的翹楚,有自己的文化特質。東方文化有向內的思維趨向,通過體驗、直覺和自我調控來認識和把握世界,具有重感性輕理性、重親情輕制度等特點。據(jù)此,我們選擇了體驗文化的策略,來矯正具有典型東方文化背景的學生的偏執(zhí)心理。語言學習是一種領悟過程(conscious process),英語學習也概莫能外。在這個過程中,有兩種本質不同的學習:一種是顯性的(e
10、xplicit),學習者知道自己在學什么;另一種是潛意識的(subconscious)、隱性的(implicit),學生沒有明確地意識到自己正在學什么。譬如,應該如何運用語言方面的知識,如何接受認同異國文化等,這種學習靠學生自己去體會、概括和歸納。英語學習的這種特性,成為我們選擇體驗策略來糾正學生文化偏執(zhí)的一個依據(jù)。三、文化體驗策略的實施為消除學生對英語及其文化的成見和抵制,激活他們內心被掩蓋的用英語交際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建立起對英美文化的認同感,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探索并實施了文化體驗策略,嘗試以此去糾正學生的認識誤差,矯正他們的偏執(zhí)心理。首先,我們從規(guī)范課堂教學入手,在利用和挖掘教材文化內容
11、的基礎上,圍繞教材向學生介紹英美文化知識、特別是中西文化差異方面的知識,以文化束(cultural cluster)的形式向外輻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文化比較能力。在堅持正規(guī)教學之外,還采取了下列措施:精心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英語學習活動;定期舉辦有外籍教師或骨干教師參加的英語之角活動;集中學習有文化內涵的詞匯(culturally-loaded words);分期開展文化專題講座。全程文化體驗活動突出認識和情感,整合了tomalin和stemleski的設計,涵蓋以下內容。 1.識別和比較具有文化特征的標志、形象和實物各國都有代表自己文化的標志、形象或實物,如名人、建筑、風光等標志與
12、形象,又如貨幣、報刊、郵票等實物。此項體驗 略論文化體驗策略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是小柯論文網(wǎng)通過網(wǎng)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發(fā)布的,略論文化體驗策略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yè)目的,略論文化體驗策略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意義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wǎng)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wǎng),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代寫論文,以下是正文。旨在使學生熟悉最能代表英美文化的標志、形象和實物,引導學生把它們同我國文化中的相應內容進行比較。2.認識和比較文化行為及日常生活模式由于
13、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各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言行舉止多不相同,有些甚至大相徑庭。這種體驗能夠使學生了解英美人的生活方式及日常言行,并認識受不同文化影響的各種行為方式的含義,提高對這些行為的意識和敏感性,同時,增強對它們的理解和寬容。3.了解和比較交際功能模式交際方式包括言語交際和非言語交際,特別是手勢、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非言語交際信號(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ignals),因為這些輔助語言(paralinguistic)方式是最易受有關文化影響的。通過這種體驗,學生不僅了解了中西言語交際方式及其不同,還熟悉了不同文化傳情達意的非言語交際信號。4.探討和比較價值觀及對
14、事物的看法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道德準則(values)、信仰(beliefs)、看法(attitudes)和隱含的文化臆斷(cultural assumptions),即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通過體驗,引導學生挖掘那些已成為自身一部分、卻又被自己忽視的臆斷,其中,包括他們對英美文化的藐視、敵視等先入之見(preconceptions),認識英美人士的臆斷,探討中西價值觀的差異等。四、實施文化體驗策略的意義大學時期,學生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部分學生所以產(chǎn)生對英語學習與英美文化的冷漠心理和抵制情緒,與他們親歷英美文化的方式是否恰當不無關系。文化體驗策略突出認識和情感,在實施過程中利用和創(chuàng)設大量的真
15、實語言及環(huán)境,引導他們親歷英美文化,比較中西文化;在親歷和對比中學生通過理解、順應或認同等方式,將情感體驗內化為自身觀念;在參與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文化體驗活動中,他們的正確觀念經(jīng)過不斷外化和調整逐步得到增強。學生一般都能認識到中西文化是有差異的,在某些方面不太和諧、甚至有沖突。這種理性元素得到及時回歸的態(tài)度,不僅廓清了一些學生對民族文化和英美文化的模糊認識,而且克服了部分學生對中西文化的認知缺陷或偽認知。文化體驗策略的實施切合學生的文化偏執(zhí)心理,因而對矯正他們的認識偏差,消除他們對英美文化的偏見及對英語學習的抵觸,促進他們對英美文化的接受和認同,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強化了其他多數(shù)學生對待英美文
16、化的正確態(tài)度,進一步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接觸、了解和比較中西文化的體驗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剖析自身文化成見,洞察他人文化臆斷;初步具備了可以貫通中西的文化視野,擁有了能夠兼容并包的文化胸襟;逐步形成了平等、寬容、順應的文化意識,養(yǎng)成了認識辨別吸納的文化能力。參考文獻:1張廣照.走出全民學外(英)的誤區(qū).2周鋒利等.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我們對“圣誕節(jié)”問題的看法.3stern, 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14-15.
17、4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57-158.5張正東.外語教學與第二語言教學的差異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10).6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90.7文秋芳.大學生學習策略變化的趨勢及其特點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6,(4).8劉元俠.從陌生誤解走向互相認同j.山東外語教學,2006,(3):105.9 tomlinson, b. material developme
18、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0劉約納.充分利用文化背景知識,促進文化導入教學a. 蔡基剛.21世紀大學英語教學論文集 c.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343.11陸國強.現(xiàn)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12barry tomalin & susan stempleski. cultural awarenessm.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1998.15.(作者單位:江西景德鎮(zhèn)高專)其他參考文獻baker, sheri
19、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壯麟, 語言學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西北狼聯(lián)盟2025屆高三仿真模擬(二)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國攜帶式布式硬度計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撥桿式安全閥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感應式停車場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
- 冀教版九年級上冊23.4 用樣本估計總體教學設計及反思
- 2025年中國手推車收集桶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報告
- 1自主選擇課余生活《課余生活我選擇》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機械工程師的職業(yè)發(fā)展與社會期望的匹配度試題及答案
- 機械工程師資格證書考試申報注意事項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國彩印產(chǎn)品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航天日知識競賽考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 物業(yè)項目經(jīng)理考題及答案
- T-JSQX 0016-2024 無人駕駛配送裝備通.用技術要求
- 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電氣設備安裝工程(2018年版)
- 書信作文(滿分范文)專練-上海新高考英語一輪總復習(解析版)
- 老年康體指導職業(yè)教育68課件
- 2025年中考歷史總復習-講練測-主題15 ??键c一句話背記(中國近現(xiàn)代史)
- DBJ04T 289-2020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資料管理標準
- 2025年巴中發(fā)展控股集團限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機械精度設計基礎 課件 第六章 典型零件精度設計與檢測-3-螺紋
- 2025年浙江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