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1頁
屆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2頁
屆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3頁
屆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4頁
屆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7 年高考一輪復習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學目標1、了解高考對文言句式的要求。2理解和掌握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3通過相關練習加以鞏固和提高 , 延及高考。 考點闡釋: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高考中常見的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判斷句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 在古代漢語中,判斷句一般是以名詞或名詞短語為謂語而表示判斷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請找出它們的規(guī)律并作小結。 第一組:23456第二組:2第三組:234第四組:23第五組:1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今

2、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揪涫教攸c:】者,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夫戰(zhàn),勇氣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粟者,民之所種。、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句式特點:】,者也; ,也;者, 、此天子氣也。、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此亡秦之續(xù)耳。、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是寡人之過也。、是亦走也。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句式特點:】此;是譯為“這(是)”1、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不知木蘭是女

3、郎。、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揪涫教攸c: 】用動詞“為” “是”表判斷。1、當立者乃公子扶蘇。5 、6 、 句式特點】臣本布衣。梁父,即楚將項燕。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夫六國與秦皆諸侯。通過副詞“乃” “即”“則”“皆”等表判斷。譯時將判斷語意與副詞語意一譯出。第六組:2341、荀卿,趙人。 秦,虎狼之國。 劉備天下梟雄。 此人力士。 此子賢者。5【句式特點】 沒有詞語標志,通過語意直接表判斷。 可以轉化為“者, 第七組:23、予本非文人畫士。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4、、人死,5【句式特點: 】 【判斷句主要形式: 1、用“者”或“也” 用“ 句末用“ 前單用“2、用“此3、用動詞“4、用“即”5、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6、用“非” 等表示否定的判斷。則曰: “非我也,歲也。 ” 用“非”等詞語表示否定性判斷?!烤涫奖砼袛?。者,也”表判斷。者也”表判斷。 者”或后單用“也”表判斷。(是) ”句式表判斷。為” “是”表判斷?!澳恕薄皠t”“皆”等副詞表判斷。也” 句式。(二)課外知識知識遷移: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斷句:1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2 、鄰之厚,君之薄也。3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4 、曾不若孀妻弱子。5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人騎。

5、6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7 、是可忍,孰不可忍8 、此帝王之資也二、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二)分析下面的句子,請找出它們的規(guī)律并作小結。第一組:231、不拘于時,學于余。 、而君幸于趙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能容于遠近。、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45句式特點: 】用介詞“于”表被動。第二組:2341、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揪涫教攸c:】用“見” “見于”表被動。第三組:231、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如姬

6、父為人所殺。、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5句式特點: 】用“為” 表示被動。第四組: 1、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2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句式特點: 】用“受”“受 于 ”表示被動第五組:21、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4句式特點: 】用介詞“被”、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1、戍卒叫,函谷舉。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王之蔽甚矣。表被動,與今相同。第六組:23【被動句主要形式: 】1、用介詞“于”2、用“見”3、用“為”4、用“受”【句式特點: 】沒有語言標志,動詞從意念上表被動。表被動。見于”表被動。為所”

7、表被動。受 于 ”表示被動5、用介詞“被”表被動。 6、動詞本身表被動。二)知識遷移:1、選出不是被動句的一句(A 、同舍生皆被綺繡B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C 、帝感其誠D 、羸兵為人馬所蹈藉 2、選出不是被動句的一句( 、吾屬今為之虜矣 、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 、行將為人所并( 朱 ) 暉( huABCD3、翻譯句子: 【答案:】朱暉在做官時很剛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處常常被人彈劾。)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三、省略句、省略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 、省略介詞。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成分省

8、略的現象非常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234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翻譯下列句子,找出句子省略成分,體會省略特點第一組:、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沛公謂張良曰: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123 補充省略成分:1 、永州之野產異蛇, (蛇)黑質而白章; (蛇)觸草木, (草木)盡死;(蛇)以嚙人, (人)無御 之者。2、沛公謂張良曰: “(公) 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梁惠王 )曰:“不可, (五十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孟子)曰:“王如知此, (王) 則無

9、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省略主語】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第二組:1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補充省略成分:三 ( 鼓 ) 而竭。( 擇 ) 其不善者而改之。1 、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 ( 鼓) 而衰,2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 ( 步) 三四里?!揪涫教攸c: 】省略謂語。第三組:1、尉劍挺,廣起,奪而殺之。 屠懼,投以骨。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2、豎子不足與謀。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相如聞,不肯

10、與會。補充省略成分:1、尉劍挺,廣起,奪(僉心而殺之。 屠懼,投(之)以骨。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2、豎子不足與(之)謀。 此人一一為 ( 之) 具言所聞。 相如聞,不肯與(之)會。【句式特點: 】省略賓語:省略動詞賓語;省略介詞賓語。第四組:1、沛公軍 (于)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2、大王見臣 (于)列觀,禮節(jié)甚倨。3、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 (以)金千斤,邑萬家。 補充省略成分:1、沛公軍 (于)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2、大王見臣 (于)列觀,禮節(jié)甚倨。3、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 (以)金千斤,邑萬家。【句式特點: 】省略介詞(主要是“于” “以”兩詞) ?!臼÷跃渲?/p>

11、要形式: 】承前??;蒙后??;對話省。1、省略主語:2、省略謂語省略動詞賓語;省略介詞賓語主要是“于” 、“以”3、省略賓語:4、省略介詞: 知識遷移:補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1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3、齊威王欲將孫臏,孫臏謝曰: “刑余之人不可。 ”4、葉公見之,棄而還走。5、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 補充省略成分:1、扶蘇以數諫故,上使(之)外將兵。2、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陽。3、齊威王欲將孫臏,孫臏謝曰: “刑余之人不可(將) ?!?、葉公見之,棄(之)而還走。5、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四、倒裝句變式句)。文言倒裝句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

12、順序會發(fā)生變化,這就是所謂倒裝句 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 、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置。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或介詞的前面,以示強調。 分析下面的句子,請找出它們的規(guī)律并作小結。第一組:23一)賓語前置1 、大王來何操、沛公安在、客何為者【結論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 (疑問代詞:何、誰、孰、胡、安、焉、惡、曷等。第二組:231、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結論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第三組:234【結論三:或“之”(否定詞:不、未、莫、無、弗、勿等)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晉,何厭之

13、有 、唯命是從 、唯利是圖】用 “唯是”或“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是” 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第四組:23結論四:1 、何以戰(zhàn)、微斯人,吾誰與歸、項王項伯東向坐】介賓結構,介詞的賓語有時會置于介詞前,形成介詞的賓語前置。賓語前置有以下幾種情況: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3、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取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4、介詞賓語,有時也放在介詞的前面。練習鞏固:1、使為子孫而為之,則子孫不能我救也。譯文:假使為了子孫而去做這些事,那么子孫不能救我2、必不得宋,又且為不義,曷為攻之譯文:果真(如果確

14、實)得不到宋國,而且做不道義的事情,什么還要攻打它呢(為曷)二)定語后置概念:定語是修飾限定名詞的,要放在中心詞之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但有時也可 以放在中心詞之后,稱為“定語后置” 。翻譯下列句子,歸納句式特點: 第一組:2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求人可使報秦者、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結論:】定語后置形式之一:中心詞后置定語者第二組:21、馬之千里者、石之鏗然有聲者結論:】定語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第三組:2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結論:】定語后置形式之三:中心詞之后置定語第四組:21、嘗遺余核舟一。、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我有白璧一雙

15、,欲獻項王;玉斗一雙,結論:】定語后置形式之四:中心詞欲與亞父。數量詞定語語前置的幾種形式:1、中心詞后置定語者 2、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 3、中心詞 之后置定語 4、中心詞 數量詞練習鞏固:1、下列句中不含定語后置的一項是(B )ABC、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D2、選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語后置的一項(D)A 、疆土之新辟者,移種民以居之。B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C 、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D 、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三)狀語后置概念:文言文中介詞結構放在謂語之后做補語,而現代漢語則習慣將

16、它放在謂語之前做 狀語。這種現象又稱狀語后置。 翻譯下列句子,歸納句式特點:12345、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申之以孝悌之義。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遂與秦王會澠池。6 、得璧,傳之美人。7 、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文言文中的狀語后置一般即指介詞結構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詞結構大都會置于謂語部分后 面,其中尤以由“以” “于”構成的介詞結構居多。四)主謂倒裝概念:也叫謂語前置。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 達的需要。翻譯下列句子,歸納句式特點:1、甚矣,汝之不惠 !2、美哉,我少年中國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4、何哉,爾所謂達者

17、主謂倒置即將謂語前置, 大都是為了突出謂語部分, 適應表達的需要。 主謂倒置句以感嘆 句、疑問句居多。課本知識遷移:1、2、3、4、5、6、7、8、9、賓語前置) 定語后置)一)、判斷下列特殊句式的類型: 君何以知燕王(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賓語前置)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被動句) 會于西河外澠池。 (狀語后置 ) 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定語后置) 善哉,祁黃羊之論! (主謂倒裝)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狀語后置) 10、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被動句) (二)翻譯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子中的特殊句式:1、 邦人奉筋再拜

18、曰:“使吾君固壽,金玉之賤,人民是寶?!币暯鹩駷橘v物,視人民為寶貝或把金玉看得低賤,把人譯文:要使我們的國君長壽, 民當作寶貝(賤金玉,寶人民)2、甫抵里閈,親故問寒溫表慶賀者,肩摩踵接。,肩挨肩,譯文:剛到達鄉(xiāng)里,來噓寒問暖表示慶賀的親戚朋友(問寒溫表慶賀者親故) 腳跟腳 。3、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饑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譯文:士兵并不是喜歡戰(zhàn)死亡樂意受傷,只是因為他的將領清楚地知道士兵的冷暖饑飽,明白地見到士兵的辛勞艱苦。(審知,而明見)被他的堂弟告發(fā)。4、有滏陽人焦通,事親禮闕,為從弟所訟。 譯文:有個滏陽人叫焦通,侍奉雙親禮數缺失,5、有華生者,世家江北,備諳村落者也。譯文

19、:有個叫華生的人,世代家居江北,是十分熟悉鄉(xiāng)村的人。6、殮以嫁時之衣,甚矣吾貧可知也。譯文: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穿上入棺,我的貧窮超乎尋常,就可以知道了。7、今當事之臣,任意予奪,忠勤反捐棄,何以鼓士氣,激軍心譯文:現在當權的臣子,任意給與或者剝奪,忠誠勤勉的官吏卻被拋棄,用什么鼓舞士氣, 激勵軍心呢8、(王)剛中集三鄉(xiāng)夫共疏之,累土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譯文:王剛中召集三鄉(xiāng)壯丁共同疏通,壘土為堤,在堤防上種植榆樹、柳樹,并立石柱記載、 表彰此事。9、當涂人坐殺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師文憫而出之。譯文:當涂人因殺牛祈雨被判罪,被關押的有六十多人,暢師文同情并釋放了他們。10、(劉仁軌)

20、嘗為御史袁異式所劾,慢辱之,脅使引決。譯文:(劉仁軌)曾經被御史袁異式彈劾,袁異式輕慢他侮辱他,脅迫他自殺。2017年高考一輪復習之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 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表示疑問的習慣用法1、 庸乎”連用,表疑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哪里(怎么)呢”例:吾師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譯文:我學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歲比我大還是小呢2、何(奚)以為”、”何(奚、曷)連用,表疑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什么呢”、”要干什么呢”、”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

21、伐為譯文:顓臾是我們魯國的臣國,為什么要攻打它呢 例: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 譯文:項羽笑著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要渡江干什么呢 ”3、 安乎”、”安哉”連用表疑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怎么呢”、”哪里呢”例: 然劉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 譯文:但是劉豫州剛敗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勢呢4、 獨耶”、”獨哉連用,表示疑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難道嗎”。例: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譯文:相如我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就怕廉將軍嗎5、“如何;若何;奈何”表示疑問的習慣說法,中間可以插入名詞、代詞和短 語,可以譯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怎樣對付(處置、安頓)?!崩阂跃Γ荒?/p>

22、損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另外:】“如何(何如) ”、“奈何”、“ 若何(何若) ” 連用,表詢問或商量的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怎么樣(的) ”、“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6何者、何則(可譯為“為什么呢”)例: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譯文:百仞高的山,載重的車能登上,為什么呢是因為山勢逐漸傾斜。7.何也(何也)”、”何哉(何哉)”連用,表詢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為什么呢、 什么呢 、 怎么呢 例:而此獨以鐘名,何哉譯文:但這座山單單用鐘命名,這又是為什么呢二、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

23、1. “不亦乎”連用,表反問,語氣比較委婉,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例: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像這樣求劍,不是糊涂嗎不為乎 連用,表反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不算是例: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譯文:這不算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3. 何之有 連用,是 有何 的倒裝, 何是賓語。 何之有 表反問,相當于現 代漢語的 有什么呢 例:宋何罪之有 譯文:宋國有什么罪呢 非歟 連用,表示反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不是嗎 。例:子非三閭大夫歟 譯文:您不是三閭大夫嗎.寧耶”連用,表示反問,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哪里(怎么)呢”。 例:寧知此為歸骨所耶譯文:哪里會想到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無乃與” ,相當于“難道不是嗎

24、” 。 例:無乃爾是過與( 論語)顧哉” ,可譯為“難道嗎” 例:顧不如蜀彼之僧哉為學豈乎(哉)連用,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難道嗎”、”怎么呢” 不是嗎4、5、6、7.8、嗎例: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譯文:我們日日夜夜盼望項將軍的到來,怎么敢背叛他呢三、表示感嘆的習慣用法1、何其譯為“多么”,有時也譯為“怎么那么”或“為什么這么”例:觀慶父及叔牙、閔公之際,何其亂也賜,汝來何其晚也2、何之,可譯為“怎么這么” 或“怎么這么”,也可譯為“怎么那么” 為什么這么” 。3、4、例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實也 直耳”可譯為“只不過罷了” 。 .“何哉(也)”(可譯為“怎么能呢”)5例:何可勝道也哉

25、游褒禪山記 譯文:怎么能說得完呢! 惟耳! ”可譯為“只是罷了! ” 例: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期耳譚嗣同譯文:我已無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罷了!6、“一何”,可譯為“何等、多么、為什么那么”7.例: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何其”,可譯為“為什么那么” “怎么這樣” “多么”“怎么那么啊” ) 例: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 伶官傳序譯文:以至于剪斷頭發(fā),對天發(fā)誓,眼淚沾濕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敗?。〖偃纭敝惖脑~語即可。莊子 ? 雜篇 ? 讓王第二四、表示假設的習慣用法1、有于此(斯)翻譯時只需在有關句子前加一“假設” 例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十八晉書 ? 周浚

26、傳)。)2、“若其”相當于“假如” 。 例如:今者違命,勝不足多;若其不勝,為罪已甚。3、誠則:(可譯為“如果那么(就)”例: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 五霸之伐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五、表選擇語氣:1、 不則”、”不即連用表選擇,相當于現代漢語 ”不是(這樣),就是(那樣)”。 例: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譯文:正當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種就是養(yǎng)蠶,一點時間也分不出來。2、孰與(孰若)連用,表比較、選擇、反問等,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和(同、跟)相比,誰(哪個、哪樣)更、”比怎么樣例: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譯文: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比,哪個更厲害3、4

27、、5、 與其孰若 連用,表選擇,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與其哪里比得上 。例: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譯文:與其殺掉這個僮仆,哪里比得上賣了他。,抑,譯為“是,還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 伶官傳序 ) 譯文:或者考察其成敗的事跡,不都是由于人事所決定的嗎非則”,“非而” ,相當于“不是就是” ,“不是卻” 。例非死則徙爾。 (柳宗元捕蛇者說非字而畫。 (促織)六、表示強調的習慣用法1、2、3、“唯(惟)為”,可譯為“只”“唯(惟)所”,可譯為“任憑 非惟抑亦”相當于現代漢語“不只 例: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陳壽隆中對只有”而且”“惟獨”。例: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半S便”

28、。例: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表遞進語氣。)七、表示比較的習慣用法“何如” “何若” “孰與(孰若)”,“與孰”相 當于現代漢語的“和(同、跟)相比,誰(哪個、哪樣)”、“比怎么樣”“孰若”,譯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八、表推測、揣度、商榷的習慣用法該不會1、得無乎(耶、邪)” “無乃乎”連用,表測度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耶 譯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這莫非是指給捉蟋蟀的地方嗎例:無乃爾是過與大概(恐3、其乎(也、耶)連用,表揣測、希望、反詰等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怕

29、)吧! ”、”還是吧! ”、”難道嗎”例: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譯文: 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 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 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4、庶幾歟(可譯為或許吧) 例:吾王庶幾無疾病歟譯文:我們的國君大概沒有生病吧5、.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譯為“說的就是??! ”“大概說的就是 吧”。例:聞道百,以為莫已若也,我之謂也。諺所謂“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譯文: 民諺中說的 “嘴唇沒有了, 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大概就是說的虞國與虢國的關系吧。九、其他習慣用法1、有所、無所、何所(安所、奚所)可譯為“有什么(沒有什么) 的 “是什么”。例吾入關,秋毫不

30、敢有所近。質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十騎,幾無所逃死。(指南錄后亭2、有以 、無以, 無從、可譯為“有什么 (可以) 用來”“沒有什么 例項王未有以應。故不積跬步,4、“是故”,“是以” 此”、“以故”。譯為例:故無貴無賤,( 人、物、事 ) ”)可以) 用來”。無以至千里。,表示結果的固定結構,同義結構還有“以此” 、“是用”、“用是”、“用 因此,所以” 。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的方法”或“原因”5、所以,有兩個意義,譯為“用來 例: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 廉頗藺相如列傳 )6、“然則”,連詞性固定結構。 “然”承接上文, “則”表示推斷??勺g為“既然這樣,

31、那么” 。例: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范仲淹岳陽樓記)7. “何故”,可譯為“什么原因,為什么,怎么” 。 例: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 譯文: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樣的高潔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8 “且且”,相當于“一面一面”或者 例:見信死,且喜且憐之。 (史記 ? 淮陰侯列傳9、“而已”“焉耳”,語氣詞,相當于“罷了” 。例:其竊符也,非為魏也,非為六國也,為趙國焉耳。10、“以為”表判斷,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認為 作為”等。例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左傳?燭之武退秦師7、“因遂”,相當于“于是” 。又又”)(唐順之信陵君救趙論 )“把當作” “憑借(依靠)例如:欲自殺以激荊

32、卿,曰: “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告也。 ”因遂自刎而死。11、“于是”,一是相當于“在這時” “在這件事上” “從這時起” “在這種情況下” ;二是相當 于現代漢語“于是” 。12、 “之類” “之屬” “之倫” “之徒”,相當于“這一類的”。13、有者,譯為“有個的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久不售。14、比及 (可譯為 “等到 的時候”)”子路、曾皙、例:對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冉有、公西華侍坐譯文:冉求答道: “國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見方的國家,讓我去治理,三年以后, 就可以使百姓飽暖。15、 之謂:(可譯為“叫做,就是,才算;這就叫做;就是,說的就是?!保├河谑茄珊硬夹涿婺浚笙蛉舳鴩@曰: “野有之曰: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我之謂也。 秋水譯文:于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tài),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說: 俗語說: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已了。 這正是說我呀。 ”)16. 謂之:(可譯為“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 ”)例: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登泰山記:譯文:東邊的那道山谷,古時候把它叫作天門溪水,我們沒有到達。2017綜合練習:翻譯下面的句子,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