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徑卵石換填地基處理技術_第1頁
大粒徑卵石換填地基處理技術_第2頁
大粒徑卵石換填地基處理技術_第3頁
大粒徑卵石換填地基處理技術_第4頁
大粒徑卵石換填地基處理技術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粒徑卵石換填地基處理技術 : Xian PowerLeader automation Limited by Share Ltd oil drilling integrated electronic control equipment production base construction, close to Victoria Peak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Nanshan, the formation is mainly the piedmont alluvial formation pebble composition. First of all, using

2、heavy ( II )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to understand pebble lay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termine the level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criteria;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embankment foundation by dynamic compaction in layers processing method, finally take the static loading test of dynamic

3、 consolidation of foundation detection of the effect, summed up the building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Keywords: foundation treatment, replacement foundation, dynamic compactio. 1 工程概況 西安寶德自動化XX公司石油鉆采一體化電控設備生產基地 工程,位于陜西省西安高新區(qū)草堂工業(yè)基地, 為鋼結構組合 廠房及框架結構一體化廠房,緊臨太平山國家森林公園終南山 下;結構設計長

4、度長,跨度大而對地基沉降敏感,其場地位于村 民取卵石回填雜土區(qū)內,坑深距原自然地面約57m。 2 水文地質條件 根據(jù)鉆探現(xiàn)場描述及室內土分析試驗結果,將場地勘探深 度范圍內的地基土可分為 2 層,現(xiàn)自上而下分層描述如下 : 1) 填土:該層包括原始地面的耕植土及修筑馬路及馬路開 挖的回填砂卵石土素填土、 場地局部為混凝土碎塊及磚瓦碎片的 雜填土、取土深坑經(jīng)回填整平碾壓形成的壓實填土; 素填土,黃褐色,松散,以粘性土為主,含植物根系及卵 石顆粒,土質不均勻;有幾處為人工挖填形成,主要為砂卵石, 含少量混凝土碎塊、碎磚瓦塊,還有村民墓地,填土深達自然地 面下約 2.10m2.40m; 雜填土,灰黑

5、色,松散,主要為混凝土碎塊,碎磚瓦片等 雜物,可見少量生活垃圾; 壓實填土,位于回填取土深坑,為異地開挖砂卵石回填, 含漂石顆粒,雜色,稍密,局部松散,壓實填土厚度差異較大, 取土深坑邊緣薄,中間厚,厚度 0.50m2.70m; 2 )卵石層:雜色,中密 密室。顆粒成分主要以花崗巖、 石英巖為主,充填物為中粗砂及粘性土,含漂石顆粒;可見最大 漂石顆粒粒徑大于500mm卵石顆粒具一定磨圓度,呈亞圓形; 實測重型動力觸探試驗錘擊數(shù)介于 11擊80擊,平均值 N63.5 大于 20 擊;本次勘察未揭穿此層,最大揭露厚度為 14.9 米,最 大鉆探深度為 15.60 米,鉆至最低處的項目標高為 85.

6、21 米。 3)在勘探深度范圍內未見地下水,據(jù)調查走訪附近水井資 料,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約為 25.0 米 30.0 米。 3 場地填方及地基處理方案 場地地基內土分為2層:原始地面的耕植土,碎塊及磚 瓦碎片等雜物,此類土挖出,回填附近卵石,回填厚度約3m; 中密密室的卵石層,最大飄石顆粒粒徑約 800mm呈亞圓形; 本工程塊石填方地基級配良好,回填方法規(guī)范,卵石層是 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層, 基礎部位開挖至卵石層, 采用卵石換填 處理。地基采用強夯法處理,夯點間距 3 米,排距 3 米;夯點采 用履帶吊車,錘重10T,錘徑2.5米,落距10米,單點夯擊數(shù)8 下,夯擊 2 遍,設計強夯地基的后承載

7、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 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 0.97 。 回填厚度約為 3 米,采用分層強夯處理的方法 1) 挖除原雜土至卵石層, 再進行回填卵石, 高度約 1.5 米, 強夯厚,再回填第 2 層,然后強夯,高度約 1.5 米。整體處理厚 度約為 3 米。 2) 對沉降敏感區(qū)域,本區(qū)實際處理范圍已縮小,再進行補 夯,以到承載力要求。 4 重型動力觸探檢測 動力觸探主要是通過重型動力觸探每貫入10cm的錘擊數(shù) N63.5, 判斷填土地基的均勻性和確定地基土承載力特征值。 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技術符合國家標準 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 (GB50021-2001): 4.1 采用自動落錘裝置; 4.2 觸探

8、桿最大偏斜度不應超過 2%,錘擊貫入應連續(xù)進行; 同時防止錘擊偏心、探桿傾斜和側向晃動,保持探桿垂直度;錘 擊速率每分鐘宜為 1530 擊; 4.3 每貫入 1 米,宜將探桿轉動一圈半; 當貫入深度超過 10 米,每貫入20cm宜轉動探桿一次; 4.4對重型動力觸探,當連續(xù)三次 N63.5 50時,可停止試 驗或改用超重型動力觸探。 5 地基強夯效果檢測 靜載試驗采用堆重工字鋼梁提供反力,堆載重約471KN試 驗壓 板為圓形鋼板,壓板直徑為 1000mm面積為0.785m2。加載 設備為一臺500KN液壓千斤頂,壓力量測采用標準壓力表; 壓板 的沉降量觀測采用 2 個百分表進行量測,與承壓中心

9、等距。 本次試驗按照國家行業(yè)標準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 (JGJ79-2002 附錄 A 執(zhí)行,如下: 5.1 荷方式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 5.2 采用分級等量進行加荷, 加荷分級 8級,首級加載量為 62.5Kpa,以后每級加載增量為 62.5Kpa,最終加載500Kpa; 5.3 測讀沉降時間間隔:每級荷載加荷厚隔 10,10,10,15,15min 各測讀一次沉降值,以后每隔 30min 測讀一 次,且每級荷載加荷維持時間不少于 2.5 小時; 5.4 沉降相對穩(wěn)定標準: 當在連續(xù) 2 小時內, 每小時內沉降 量小于0.1mm時,則認為已趨于穩(wěn)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5.5 試驗終止條件:

10、1 )沉降急劇增大,土不擠出或壓板周圍出現(xiàn)明顯的隆起; 2 )累計的沉降量大于壓板直徑 6%; 3 )當加載荷量已達 500Kpa; 5.6 卸載:卸載級數(shù)為加載級數(shù)的一半,等量進行,每卸一 級,每隔半小時,讀記回彈量,待卸載完全部荷載后間隔三小時 讀記總回彈量。 6 靜載試驗結果 根據(jù)現(xiàn)場靜載試驗記錄, 靜載試驗在最終荷載 500Kpa 下總 沉降量介于6.95910.34mm,各試驗點在最終荷載下 PS曲線呈 緩變型,根據(jù)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 JGJ79-2002 )附錄 A 的有關規(guī)定,各點靜載試驗的承載力特征值均不小于250Kpa, 相應 250Kpa 時的沉降量及 S/d(s 為沉

11、降量, d 為試驗板直徑, d=1000mr)值見表 250Kpa時的沉降量及s/d值 因此可認為本工程強夯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 7 動力觸探試驗結果 依據(jù)現(xiàn)行規(guī)范(GB50021-2001)的規(guī)定評價地基處理后地 層均勻性及密實度, 根據(jù)現(xiàn)場測試數(shù)據(jù), 動力觸探試驗統(tǒng)計結構 見表 動力觸探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 動探實測擊數(shù)(擊) 動探修正系數(shù)(擊) 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規(guī)定,由表可 知,動彈觸力試驗結果表明:各地層密實度均勻,平均值 47.7 , 密實度均判定密實,滿足設計要求。 8 結語 本工程采用強夯處理方法,效果良好,檢測點均勻布置,按 N63.5 錘擊數(shù)確定承載力特征值;地基土對混凝土結構及鋼筋混 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均具微腐蝕性;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較深(約 25 米以下),可不考慮地下水對淺埋基礎的影響;回填方法的 規(guī)范性和填料粒徑的良好,根據(jù)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