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學說在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中的運用_第1頁
脾胃學說在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中的運用_第2頁
脾胃學說在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中的運用_第3頁
脾胃學說在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中的運用_第4頁
脾胃學說在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中的運用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脾胃學說在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中的運用【關鍵詞】 慢性腎炎;脾胃學說慢性腎小球腎炎(以下簡稱“慢性腎炎”)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原發(fā)于腎小球的一組免疫性炎癥性疾病。其臨床一般以水腫、高血壓、蛋白尿、血尿或輕度氮質(zhì)血癥為基本表現(xiàn)。根據(jù)其臨床癥狀,慢性腎炎均屬于中醫(yī)“水腫”、“腰痛”、“虛勞”范疇。腎炎水腫的發(fā)生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diào)有關。內(nèi)經(jīng)認為水腫“其本在腎,其末在肺”,“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因此,本病的發(fā)生以腎為關鍵,同時與脾胃、肺也有密切關系。金代名醫(yī)李東垣是中醫(yī)“脾胃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強調(diào)“脾胃內(nèi)傷,百病由生”;另外,脾胃屬土居中,與其他四臟關系密切,不論哪臟受邪或勞損內(nèi)傷,都會傷及脾胃。同時

2、,各臟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過脾胃來調(diào)和濡養(yǎng)、協(xié)調(diào)解決。筆者現(xiàn)就脾胃學說在治療慢性腎炎中的運用進行初步探討。1 脾與腎的關系腎為水臟,腎氣虧虛,腎陽不足,不能化氣行水,形成水腫。脾能運化水谷,能制水。脾虛可引起腎虛,腎虛可以引起脾虛。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腎藏之精有賴于脾所生化的精微充養(yǎng),脾化精微需借助于腎陽的溫煦作用。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濕,腎氣虧虛、腎陽不足,不能化氣主水,使水液代謝發(fā)生障礙,形成水腫。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一·水腫病諸候始有水腫病之稱,并提出脾腎俱虛論:“水腫無不由脾腎虛所為,脾腎虛則水妄行,盈溢于皮膚而令周身腫滿。”水腫與腎、脾、肺三臟功能失調(diào)有

3、關,其中,腎為發(fā)病之關鍵,臨床上,慢性腎炎除了有腎虛表現(xiàn)外,往往還伴有脾胃功能衰退的表現(xiàn)。治療上,歷代醫(yī)家治水腫多注意調(diào)理臟腑。如重訂嚴氏濟生方·水腫門提出:“治療之法,先實脾土,脾實則能舍水,江河通流,腎水行矣,腫滿自消。”血證論·臟腑病機論提出:“脾為水之堤防,堤防利則水道利;又腎為水之主,腎氣行則水行也?!本霸廊珪?#183;雜證謨指出:“其標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腎?!辈⑻岢隽恕爸我藴仄⒀a腎,此正法也”。益腎健脾、扶正固本是慢性腎炎治療最基本治法。腎為水火并居之臟,腎陽蒸發(fā)陰精化腎氣,故補腎宜陰陽兼顧,用懷牛膝、山茱萸、桑寄生、杜仲平補腎臟為好。腎氣受損,多累及脾臟

4、;精微下漏,多損及肝腎。病及脾,脾氣虛,下不能助腎利水,上不能散精于肺?!吧蒲a腎者,當于脾胃求之”,脾胃旺以資先天,對恢復腎功能有積極意義。因此,在調(diào)理腎氣的同時,還要注意補益脾氣,藥用黃芪、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等。所以,從脾與腎的關系而言,“從脾論治”慢性腎炎也是重要治療方法。2 脾與肺的關系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肺的宣發(fā)肅降和通調(diào)水道有助于脾的運化水液,脾轉輸水液與肺,也是肺通調(diào)水道的前提,肺氣虛衰,宣降失職,可引起水液代謝不利,濕邪停留,脾氣受困,出現(xiàn)水腫、腹脹。病久脾腎兩虛,脾氣虛弱,衛(wèi)氣必然虛而不固表。每因復感外邪而復發(fā),使水濕壅盛,腫勢加重病證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金匱要略·

5、;水氣病脈證并治提出“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fā)汗乃愈”,并創(chuàng)立防己黃芪湯、腎氣丸等方劑;在治法上,體現(xiàn)了健脾益氣利水與溫腎化氣利水的法則。景岳全書·雜證謨·腫脹認為:“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陰,故其本在腎;水化于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甭阅I炎由于脾腎兩虛,衛(wèi)陽不固,每因復感外邪而復發(fā),使水濕壅盛,腫勢加重。水本畏土,健脾固然能制水,但水氣太甚,運土難制泛濫;腎為水臟,氣化固然能利水,但腎臟本虛,溫補往往無功,此時當調(diào)節(jié)治水之上源,用浮萍、桑白皮、防己開上以復肺之宣發(fā),也可配通草、白茅根等利尿之品開決州都而利水。同時要補益脾肺,藥

6、用防己、黃芪、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以益氣健脾運濕,脾陽健運則衛(wèi)氣得以固表。所以,從脾與肺的關系來說,“從脾論治”也是治療慢性腎炎的重要方法。3 脾與化氣利水的關系脾主運化,一是運化水谷精微為生化之源,以滋養(yǎng)全身各部;二是運化水濕,將機體所需的水液上輸于肺,經(jīng)肺的宣降,內(nèi)而灌養(yǎng)五臟六腑,外而滋潤肌腠皮毛,其濁者,一部分化為汗液而排出體外,一部分經(jīng)腎下至膀胱而為尿??梢?脾在機體的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轉輸?shù)闹匾饔?。若脾失健運,水濕內(nèi)停,則泛濫肌膚而為水腫。人體之氣,一是先天之精氣,稟受于父母,藏之于腎;二是水谷之精氣,源于水谷,經(jīng)脾胃的運化而生成;三是經(jīng)肺吸入之自然界清氣,三者構成人體之氣。其

7、中,脾胃之運化功能尤為重要,人體必須依賴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以營養(yǎng)全身,而先天之精氣亦依賴水谷精氣的充養(yǎng),才能發(fā)揮其生理效應。若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濕,或腎氣虧虛、腎陽不足,不能化氣行水,則形成水腫。丹溪心法·水腫認為:“補脾使脾氣得實,則自健運,自能升降,運動其樞機,則水自行。”世醫(yī)得效方·大方脈雜醫(yī)科·集治說提出:“腫滿實者利水,虛者壯脾元兼用消浮等劑,自有奇效,仍需戒咸斷欲”的治法論點。景岳全書·雜證謨·腫脹曰:“治水必先治氣,若氣不能化,則水必不利?!敝螝庵蹨匮a腎氣,“溫補即所以化氣,氣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血證論·陰陽水火氣

8、血論曰:“氣與水本屬一家,治氣即是治水。”吳鞠通進而提出“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氣”的論點。脾虛者,應以健脾益氣利濕,可用參苓白術散為主;脾腎陽虛者,則以溫補脾腎、利水滲濕,可用真武湯合五苓散隨癥加減。所以,健脾化氣利水是慢性腎炎重要的治療方法。4 高血壓慢性腎炎之高血壓與肝、脾、腎三臟最為密切。腎為五臟之本、陰陽之根,肝木賴腎水以涵,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陽上亢;腎虛可致脾虛,脾陽不足,脾失健運,痰濁內(nèi)生,夾肝風上擾清竅,形成高血壓。其病機可概括為:病變在肝,根源在腎,關鍵在脾。治療上,多以調(diào)肝、益腎、理脾為重點。朱震亨認為“無痰則不作眩”,治暈應以“治痰為主”。前人有云“柔肝當養(yǎng)胃陰,疏肝當

9、通胃陽”。通過滋養(yǎng)胃陰以榮肝體,通胃腑以疏泄肝氣,脾健則清升濁降。治療上宜健脾化濕、升清降濁。藥用黨參、白術、茯苓、山藥以健脾益氣;半夏、陳皮、膽南星、川貝母、枳殼化痰降濁;天麻、決明子、珍珠母、石決明平肝熄風。5 蛋白尿 慢性腎炎之蛋白尿與腎脾兩虛、固攝失職最為相關。腎主藏精,為封蟄之本,脾主轉輸精微,有統(tǒng)攝之權。腎氣受損,封藏失職,脾氣虛弱,統(tǒng)攝無權,使精微漏泄,可致蛋白尿,臨床上常有脾虛表現(xiàn),故多采用補脾腎與澀精氣同用。藥用附子、干姜溫補脾腎之陽氣;黃芪、山茱萸益氣固精攝蛋白;白術、茯苓、山藥健脾利水;澤瀉、車前子開決州都而消腫。另外,還可用補中益氣湯健脾補氣為主,根據(jù)兼證加減治療。6 血尿 血尿是慢性腎炎的常見癥狀,脾腎氣虛,脾不統(tǒng)血,氣不攝血,血不歸經(jīng),均致血尿;也有因腎絡損傷,絡破血滲尿中所致,有實熱、虛熱傷腎損絡之分。血證論·尿血對尿血明確提出:“水病累血,故治水即是治血?!迸R床見脾腎氣虛、脾不統(tǒng)血之血尿,多治以益氣健脾、利濕化瘀之法,用參苓白術散加石韋等,化瘀止血用三七、茜草、益母草。7 結語根據(jù)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