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論語》十二章(學案)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_第1頁
11 《論語》十二章(學案)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_第2頁
11 《論語》十二章(學案)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_第3頁
11 《論語》十二章(學案)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_第4頁
11 《論語》十二章(學案)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 論語十二章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進一步熟悉文言文,體會其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點詞語和句式。2.結(jié)合對孔子生平與思想的介紹,正確理解論語十二章的內(nèi)容,體會其中倡導的修身和為學之道。 過程與方法1.鼓勵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并通過查字典、參考其他資料等方法,自主閱讀,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初步了解課文含義。注意引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逐步喜愛閱讀文言文。2.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提供更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在比較、分析中加深理解。介紹孔子的生平與思想,幫助學生了解論語的基本內(nèi)容,感受古代思想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積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學思想。學習重點 感受古代思想

2、家和古代典籍的魅力。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疏通課文,理解大意。 學習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當堂背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法指導講述法、誦讀法、合作討論法。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 學 內(nèi) 容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半部論語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環(huán)節(jié)二自

3、主學習一、助學資訊1.作者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至圣、萬世師表,與孟子并稱“孔孟”??鬃釉罅π麄鳌叭省钡膶W說,認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并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的春秋加以刪修,使其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環(huán)節(jié)二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二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二自主學習他知識淵博,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chuàng)者,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萬世師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

4、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對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qū)也有著深遠的影響。2.關于論語本文選自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論語,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共20篇。內(nèi)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等。教師隨筆:關于“四書五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而"五經(jīng)"則是指詩、書、禮、易、春秋,即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左傳?!八臅褰?jīng)” 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內(nèi)容。3.文體知識語錄體就是個人講話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對話的輯錄。在中國

5、古代,弟子記錄老師的言論,多用口語,故稱之為“語錄”?,F(xiàn)在也指從文學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選錄優(yōu)美警策之文辭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編輯而成的作品。作為一種文體,語錄體具有親切、警策、精辟的特點。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范。二、字詞積累1.字音論語(lún) 說(yuè) 慍(yùn) 傳(chuán)不習乎 逾(yú) 罔(wn) 殆(dài) 一簞食(dn) 曲肱(gn) 篤志(d) 逝者如斯夫(fú ) 三省(xn) 2.詞義(1)通假字不亦說乎(“說”同“悅”,愉快)吾十有五(“有”同“又”

6、,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2)詞類活用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分別譯為“舊的知識”“新的理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動用法,以為樂趣)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3)古今異義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允許或能夠。)飯疏食,飲水(古義:冷水;今義:泛指所有的水。)三人行(古義:表示多;今義:表示確數(shù)。)吾日三省吾身(古義:每天;今義:日子。)(4)一詞多義而學而時習之(表順承)人不知而不慍(表轉(zhuǎn)折)為人謀而不忠乎(表轉(zhuǎn)折)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轉(zhuǎn)折)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表順承)溫故而知新(表順承)學而不思則罔(表轉(zhuǎn)折)思而

7、不學則殆(表轉(zhuǎn)折)不義而富且貴(表順承)切問而近思(表順承)為為人謀而不忠(替)可以為師矣(做)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溫故而知新(得到,懂得)(5)語氣詞傳不習乎(相當于“嗎”)可以為師矣(相當于“了”)三、整體感知1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隨筆:朗讀提示:讀時要字正腔圓?!白终本褪亲忠魷蚀_,“腔圓”就是發(fā)音飽滿。處理好停頓,控制節(jié)奏。把握重讀和輕讀。注意語速語調(diào),做到聲韻和諧,抑揚

8、頓挫。2.結(jié)合課下注釋,將課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論語十二章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請分別找出相應的句子。分別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的內(nèi)容。(1)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謙虛好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從正面學習其經(jīng)驗,又要從反面吸取教訓)(2)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強調(diào)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jié)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品德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寬以待人)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實守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

9、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順心而為)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安貧樂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安貧樂道)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堅守志向)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仁德)環(huán)節(jié)三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三合作探究一、深層探究1.請你談談對“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钡睦斫狻T诒菊吕?,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

10、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人的一生,學習、思考、道德完善都是沒有止境的,對客觀事物、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也是沒有止境的。因此,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想。要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認識,以達到與外界的融合。2.“溫故”和“知新”是并列的兩件事嗎? “溫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兩件事。這是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絕對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可見,“溫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兩件事,關鍵在于要“知新”。3.你是如何理解“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句話的?這句話說的是:軍隊雖然人多

11、勢眾,但如果人心不齊,其主帥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帥一旦被人抓去,整個軍隊失去了領導人,也就會全面崩潰了。匹夫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只要他真有氣節(jié),志向堅定,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使他改變了。這種寧死不屈的烈士事跡,可歌可泣,在歷史上不勝枚舉。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氣節(jié),志向不堅定,則很可能在關鍵時刻受不住誘惑或經(jīng)不住高壓而屈膝變節(jié),成為人們所鄙視的叛徒。二、語言賞析1.賞析下列句子。(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辟p析:“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

12、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辟p析:孔子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和思不能偏廢。他指出學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主張學與思相結(jié)合,才可以使自己成為有道德、有學識的人。這種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動中有其值得肯定的價值。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賞析:這句話寫出了孔子淡薄的心境,以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情懷。2.試歸納文中的成語、格言。成語如:不亦樂乎;溫故知新;隨心所欲;樂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guī)?;擇善而從。格言如:用于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13、。用于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用于思想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探究寫法1.語言簡潔、含蓄雋永。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gòu)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達卻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學習。2.論語的文學色彩在于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數(shù)語中,蘊含著一個為人師者的胸襟、風范,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一個師者的拳拳育人之心。環(huán)節(jié)四點撥歸納文章主旨這十二章

14、語錄闡述了求知的態(tài)度、學習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意在啟迪我們:學習要有端正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愛之心,要心胸開闊、意志堅強、理想遠大。教學板書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學習態(tài)度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十二章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做人修身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環(huán)節(jié)五拓展延伸論語是兩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學習它,有怎樣的意義?首先,論語中包含著許多超越特定時代的內(nèi)容,如關于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及個人修養(yǎng)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鑒的,對我們的學習、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論語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上長期占據(jù)重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