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需求與權力制約:近代中國大學學科設置與變遷-一個關于北洋大學的案例研究_2_第1頁
社會需求與權力制約:近代中國大學學科設置與變遷-一個關于北洋大學的案例研究_2_第2頁
社會需求與權力制約:近代中國大學學科設置與變遷-一個關于北洋大學的案例研究_2_第3頁
社會需求與權力制約:近代中國大學學科設置與變遷-一個關于北洋大學的案例研究_2_第4頁
社會需求與權力制約:近代中國大學學科設置與變遷-一個關于北洋大學的案例研究_2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社會需求與權力制約近代中國大學學科設置與變遷一個關于北洋大學的案例研究    二、堅守與無奈:大學區(qū)制與北洋大學法科的消失(一)北洋大學法科之被迫取消晚清學制頒布前后,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建立起高水平的大學,并使它們在全國范圍內發(fā)揮最大作用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學校布局則是此問題的中心。在師法日本的基礎上,清政府試圖從制度上確立起大學分區(qū)制度。學部成立后,希望按照南、北兩大學區(qū)的思路將大學分區(qū)制度落到實處,然而,由于戰(zhàn)事持續(xù)、政局不穩(wěn)、資源匱乏、人才緊缺等現(xiàn)實問題,這種分區(qū)布局的設計直到清帝被迫退位也未能實現(xiàn)。民國建立后,北洋大學政府時期大學分區(qū)

2、設置思想與晚清相似,但在具體如何分區(qū)的問題上,教育部或因人事變動、或因利益不一而始終難以達成一致的劃分標準,從而導致大學分區(qū)狀況的頻繁變動,四大分區(qū)、六大分區(qū)、七大分區(qū)、十大分區(qū)的設想或曾被提上教育行政議程,或曾實際出現(xiàn)。但是,盡管存在種種不同的意見,以分區(qū)制度來整頓大學一直是教育部的一大管理理念。1912年,臨時教育會議出臺的劃分大學區(qū)議案將全國劃分為四大學區(qū):“全國終十年之內,先設四所大學;第一大學,以北京為本部,第二大學以南京為本部,第三大學以武昌為本部,第四大學以廣州為本部?!?6在此四大區(qū)中,北京一區(qū)高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為避免資源重合,有人提出:“第一區(qū)如能將北京、北洋兩大學合并,

3、固屬大佳。茍不能辦到,不妨分之,但令兩校所版分科不相雷同?!?7教育部同樣認為兩校距離較近,不易于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大化效果,于是開始試圖根據(jù)學區(qū)的劃分合并兩校。此議一出,立即遭到北洋大學師生與社會輿論的普遍反對,“現(xiàn)北洋大學校友,以該校開辦多年,成績素著,并至可惜呈請教育部保存此?!?8。此事暫時擱淺。半年后,教育部舊事重提,此次直接建議將北洋大學并入北京大學,這個相當于取消北洋大學的提議遭到北洋大學師生更為強烈的不滿,“為北平區(qū)制問題,幾無日不在波濤起伏中”19。無奈之中,教育部提出一個看似妥協(xié)、實則強硬的方案,并以33號訓令形式于1914年2月4日直接通告時任北洋大學校長趙天麟20:查本部

4、前議,北京、北洋大學兩大學并立于京津,咫尺之地,于學區(qū)劃分,即嫌不符,而應合應分尤須籌劃。委專門教育司長湯中會同參事王振先、許壽裳,秘書湯彥潔擬具說帖,使兩大學采相對的分立制。北京大學設文、理、法、醫(yī)四科,北洋大學專設工科而漸加擴充但是,直隸省政府認為這樣的劃分會直接減弱直隸地區(qū)高等教育的實力,因此以教育費用獨立為由強勢抵制,兩校合并一事再次不了了之。三年后,1917年,曾任教育總長、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以德、法學制為依據(jù),認為工科應皆為專門學校,再次建議將北洋大學之法科與北大之工科進行交換,并立即著手行動。此年,北洋大學預科畢業(yè)生中愿入法科學習的學生全部轉入北京大學,來年北洋大學法科也再

5、無續(xù)招新生的權利。三年后,當頭等學堂法科四年級的學生全部畢業(yè)之后,教育部于1920年5月6日正式發(fā)布訓令:是年暑假,北洋大學法科即行終結,專辦工科。所有法科經費,不再提供,并另設新款以移撥工科。至6月,北洋大學法科已班學生全部畢業(yè),北洋大學法科成為歷史,教育部在歷經7年宣布4次訓令后,終將北洋大學由一所綜合性大學改變成為一所專辦工科的學校。1928年,蔡元培再次出臺修正大學區(qū)組織條例,以北平政治分會所轄之區(qū)域,即河北、熱河、北平、天津為限,試行北平大學區(qū),同時將天津北洋大學、天津工業(yè)專門學校合并成為“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從此,無論稱謂抑或實際的發(fā)展路徑,北洋大學再無法科或任何文、政專業(yè),正式

6、進入專辦工科的時代。(二)北洋大學法科取消后之影響北洋大學法科歷史悠久,“近代中國的第一個法律教育機構”、“近代中國的第一門法律學原理課程”、“近代欽字第一號大學畢業(yè)文憑”全部出自北洋大學法科。其實力之雄厚國內學界眾所周知,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張?zhí)?、著名法學家趙天麟、第一位擔任海牙國際法庭大法官的中國人王寵惠、著名詩人徐志摩、比較法律哲學專家吳經熊,法科所培養(yǎng)出來的杰出校友不勝枚舉。將這樣優(yōu)秀的學科被迫剝離北洋大學、劃歸北京大學所有,不但“影響北洋大學非細,論者無不惜之”21148,更使得北洋大學“元氣大傷”,“永失一翼,遺患深遠”22,從此再無任何杰出的政治、外交人才誕生。作為學校內的惟一穩(wěn)定

7、存在的文科專業(yè),取消法科首先使得北洋大學再無恢復綜合性大學之機會。專辦工科的學校即使能夠獲得學理方面的相關補充,卻也難以做到真正的文理滲透,很難與在廣闊學科背景中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一樣擁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廣闊的知識儲備及扎實的理論功底,長久以往,只會形成注重技術與效率的“知識人”,而難以出現(xiàn)具備創(chuàng)新品格與學術能力的“智慧人”,使學校的發(fā)展陷入瓶頸。反觀北京大學,其工科雖然并入北洋大學,但其工科存在時間不長,不僅學生人數(shù)極少,辦學質量也無法和北京大學翹楚專業(yè)相提并論,因此幾乎無所謂有所損失,但其法科卻從此在學界內幾乎一夜崛起,顯然這是對北洋大學的極大不公。另一角度上,長期的專辦工科也使得北洋大學的學

8、生相對輕視文科。1919年北洋大學園內爆發(fā)的“驅馮運動”,雖有校長馮熙運本人行事霸道、態(tài)度強硬之因素,更與學生們普遍認為“專辦工科之學校不需要一文科出身之校長”的觀念不無聯(lián)系。但是,傷害并未停止,并入北平大學區(qū)的合并風潮中再次展現(xiàn)。1928年9月5日,北洋大學再次被降格,成為“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中的一員,師生得此消息立即發(fā)表宣言:幾年前的法科“強占”再次重演,大學區(qū)的施行竟使巍巍北洋大學成為“旁人的附屬品”,教育部的此種作為使北洋大學這樣歷史悠久、成績卓著的大學“難以保存他原來的地位、發(fā)展他固有的精神,于此絲毫不見國家培養(yǎng)建設人才的誠意?!?311月14日,為阻止北平大學區(qū)接收活動,北洋大學

9、臨時學生會組織起“武力護校團”以反對由北平大學區(qū)任命的院長石樹德接收校政。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李石曾不得不利用私交,電請茅以升出任北洋大學院長,此次風潮才得以平息。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師生在抵制合并風潮中的集體反抗成北洋大學歷史上一次浩劫的隱患。1929年春,北平大學區(qū)風波剛剛過去三個月,一場無名之火將北洋大學的主教學實驗樓付之一炬,盡管這場大火的起火原因尚無定論,但當時一些親歷者的回憶似乎能給我們提供一些隱約的線索24:這場大火中始終存在不能自解的問題:為何消防設施完備的大樓突然起火且毫無征兆?為何武裝軍警的出現(xiàn)先于消防隊員,并直接逮捕無辜的學生而對大樓的火勢無動于衷?這場大火造成如此巨

10、大的損失,但為何最終還是不了了之,并以影響教學為名禁止追查?這一連串的詰問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它似乎與日前激烈的師生抵制運動有關。誠然,物質的損失始終可以彌補,但辦學定位卻終難扭轉,最終,北洋大學還是在無奈中被迫轉變?yōu)橐凰鶎^k工科的單一大學。三、兩大要素:北洋大學學科設置與變更的原因盡管費正清關于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的“沖擊反應”學說受到柯文“中國中心說”的抨擊,但西方沖擊依然是造成近代中國“數(shù)千年來未有之變局”的最大因素。在傳統(tǒng)教育進入到一種遭受嚴重質疑且陷入發(fā)展窘境的尷尬境地時,模仿、借鑒、移植西方大學的發(fā)展模式成為中國社會尋找出路的時代強音,近代高等教育的學科發(fā)展也因此進入到一種以西方為藍

11、本的大學學科制度的移入與調試階段。此時期,學科設置的主導影響因素有兩點:社會的需求與權力的制約。(一)社會的需求西方沖擊在帶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割地、賠款的同時,也將先進的文明與技術裹挾而入,最先接觸洋務的部分士大夫成為最早了解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先行軍。強烈的對比產生深刻的反思,這些開明的官員在不斷反觀我國事事落后的現(xiàn)狀后,萌發(fā)了以“師夷長技以制夷”來抵御“數(shù)千年來未遇之強敵”的思想,由此揭開了我國早期現(xiàn)代化運動的序幕。在經歷了強兵、造器、富民后,興學也成為洋務運動中精彩的一章。作為洋務派扛鼎大員李鴻章的得力助手,盛宣懷不但深諳“經世致用”之道,更能清晰地感受時代的脈搏。在其興辦洋務的過程中,新型人

12、才的急需是最為真切的感受,由此,盛宣懷與北洋大學結下不解之緣。盛宣懷在開啟其洋務征程時便萌生了立志興學的思想。1872年,盛宣懷在李鴻章的扶掖下開始主持設立輪船招商局,這掀開了其興辦洋務的第一章。在此過程中,新型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嚴重匱乏的現(xiàn)實不斷沖擊著盛宣懷,他無奈卻又充滿感慨地在日記中寫道:“若無治人,辦事總難。故創(chuàng)業(yè)當先擇人,不得其人寧毋創(chuàng)舉。”25若無適當人才,萬事皆屬空談,興學的重要性實源于此。1875年,盛氏開始經營湖北開采煤鐵總局,但至1881年,所辦各礦均遭失敗,盛氏心痛地反思道26:督斯役者以迄員董工匠,一無所知,重聽命于洋師而已矣。而洋師實為開礦之機器洋匠,并不諳于地學、化

13、學。故曠時靡費,毫無進展。嘆開礦不難在籌資本,而難在得洋師!實踐出真知,盛宣懷在延請洋師的教訓中更加明晰新型人才是決定整個洋務事業(yè)能否成功的關鍵,他在給李鴻章之弟李瀚章信函中稱27:辦事以得人為主,而人才半在天賦,半在陶熔。方今歐洲氣象,如大列國,斷無獨居獨處之日,亦斷無百年不敗之和局。足食、足兵、民信三事,非人不辦,且非有后起之人,亦必旋得旋失。試問吾家將才如彼否?使才如彼否?理財之才如彼否?竊猶慮后起之亦無人也。樹人如樹樹,惟恐遲暮,則得人之盛,未必多讓湘鄉(xiāng)!搜羅今日之梓楠,培養(yǎng)他年之楨干,為一代得治人,勝于為百代立治法??执撕笃寰秩招?,落子愈出愈奇。盛宣懷人才觀中最為典型的這段論述已經表

14、明,他所要培養(yǎng)的人才是適應于社會與時代需求的專門人才,專才培養(yǎng)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北洋大學之中便是針對各類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當然,學科的社會實用性并不僅僅是盛宣懷個人的辦學特色,清末紳商之辦學活動多具備此特點,這與其求富求強的實踐活動密切相關。經辦新式工商企業(yè)的客觀要求促成了紳商對于新式教育的長期關注,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紳商自然需要能夠滿足工商企業(yè)所急需的專門技術與管理人才,但是,紳商的目光也并不僅僅局限于培養(yǎng)“技工”,深知高深知識是獲得實用價值的基礎,真正的人才不但要精通西學之“技”,更要深諳西學之“理”。1898年,繼任天津海關道的李珉琛(字少東)函商盛宣懷,欲將60名學生改習外語,盛宣懷當即加以阻止,稱28:頃接少東來函,欲改六十名分學法德東三國之文,是殆誤會也。學堂內有分類專門工夫,為小失大,弊莫甚焉。前據(j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