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路上_第1頁
走在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路上_第2頁
走在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路上_第3頁
走在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路上_第4頁
走在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路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走在幼兒園語言教學的路上 這個題目源于朱永新教授的一部作品走在新教育的路上,所以前言引用朱教授的一段話:“我一直認為,在路上,是教育者最精彩的姿態(tài),是教育最美麗的風景。只要在路上,說明我們的心就沒有死,我們的靈魂就沒有老。教育者應該一直在路上向著明亮那方!”走進幼兒園語言教學這條路上,我們首先應該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有關語言的概述。指南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貫穿于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fā)展著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通

2、過語言獲取信息,幼兒的學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边@段話兒童對語言的獲得包括對語音、語義和語法的理解與表達,同時還包括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兒童語言的發(fā)展遵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是具有階段性的。雖然不同的兒童達到某一階段水平的時間有早晚,但發(fā)展的基本階段和先后順序是一致的。進幼兒園前,幼兒已經(jīng)基本能使用語言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往,說話時開始會注意正確使用語法規(guī)則。進入幼兒園,他們的語言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著。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為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并作為支持者和平等的交流者與幼兒進行交往。在學習過程中,與幼兒一起分享和協(xié)作,允許幼兒通過不同方式探索如何使用語言,在幼兒有需求的時候及時給予指導和幫

3、助。了解語言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定位及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特點后,我們再來看語言活動設計,聊語言教學就有了“明亮的那方”!今天我從一個比你們先走上幼兒園教學工作者的角度,一個一線教師的視角來結合實際案例講幼兒園語言教學。早期閱讀徐老師已經(jīng)比較細致的講過,今天我來著重講以下三個語言教育的活動類型:一、講述活動 講述活動是以幼兒語言表述行為為主的語言教育活動類型,在講述活動中,我們著重培養(yǎng)幼兒三方面的能力。其一:培養(yǎng)幼兒感知理解講述對象的能力,要求幼兒根據(jù)要求,綜合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多種思維方式去汲取信息,把握“要說”的內(nèi)容,以便為按照主題內(nèi)容說話做好準備。其二:培養(yǎng)幼兒獨立構思與清楚完整表述的能

4、力。要求幼兒在集體場合自然大方的講話;使用正確的語言內(nèi)容和形式進行講述;學習有中心,有順序、有重點的講述。其三:幫助幼兒掌握對語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調節(jié)技能。要求幼兒在學習運用語言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交往場合各種因素關系的敏感性,包括增長對聽者特征的敏感性;對語境變化的敏感性;以及對聽眾反饋的敏感性。講述活動根據(jù)講述的對象不同,可以分為看圖講述、實物講述、情景講述等。實物講述如:小班語言活動我愛吃的餅干,運用語言描述“餅干”這個具體實物的特征,教師在幼兒講述時幫助幼兒完整語言。情景講述如戶外的情景講述活動如:中班語言活動美麗的春天,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發(fā)現(xiàn)、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天。再如創(chuàng)設情景

5、的講述活動,如:大班語言活動誰有好辦法,教師以故事情景進入,說小兔子在草地上放風箏,突然一陣風將小兔的風箏吹到了樹上,誰會來幫助他,怎么幫助他?幼兒在這樣的情景設定下,開始展開想象,組織語言進行講述。今天,你們聽到的徐老師的好消息,壞消息的語言活動,是一個看圖講述活動,具備了講述活動的特點,給了幼兒講述的憑借物,即圖片,決定了幼兒講述的內(nèi)容范圍和指向。徐老師選擇了好消息壞消息這樣一個極富教育價值又能拓展幼兒語言經(jīng)驗的作品。這個故事在畫面內(nèi)容設置上很巧妙,作者在故事里只用了兩個最簡單的詞語“好消息”、“壞消息”,就把整個故事全部串聯(lián)了起來,向讀者展現(xiàn)了兔子和老鼠一起去野餐的路上發(fā)生的事情,情節(jié)跌

6、宕起伏,妙趣橫生,一頁“好消息”,一頁“壞消息”,在閱讀的時候,心情也像過山車一樣,高興一下,緊張一下。獨特的畫面給予了幼兒豐富的視覺享受,也給予了幼兒想象的空間。教師在整個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有效地挖掘了這個作品的價值,進行了合理的設計。無論是什么講述活動,首先應該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入手,今天徐婷婷老師一直在用一句話來引導幼兒:“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猜一猜,試著講一講!”,在第一次講述時,徐老師出示三幅圖,因為是第一次講述,教師提供了幫助,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在傾聽同伴、老師的講述中,幼兒更加細致了自己的觀察,豐富了自己的經(jīng)驗,為后面獨立講述做好了準備。講述活動的語言交流有別于其他類型的活動,

7、它要求幼兒獨自構思表達對某一內(nèi)容的完整認識,這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一種特別的挑戰(zhàn)。因為有了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和幼兒間的溝通交流,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自由分組,教師根據(jù)本次活動的目標,幫助幼兒學習新的講述經(jīng)驗,根據(jù)故事發(fā)展排序,觀察畫面,想象角色的對話,引導幼兒理解講述小老鼠和小兔的心理活動,而不僅僅講述從圖片上看到的內(nèi)容。運用恰當?shù)拿枋鲂缘恼Z言講述畫面以外的內(nèi)容,豐富了故事,也豐富了幼兒的經(jīng)驗,同伴間的學習,教師的歸納,總結幫助了幼兒更加明確講述的思路和方法。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鞏固遷移新的講述經(jīng)驗,用空白的四幅圖,引導幼兒用同種思路和方法創(chuàng)編故事,幼兒在傾聽清楚別人的故事后,按照故事發(fā)展的規(guī)律續(xù)編后面的

8、故事,它要求幼兒獨自構思與獨自表達對這個故事的完整認識,這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新的挑戰(zhàn)。故事的兩個角色是一對不同性格的好朋友開朗樂觀的兔子和膽小懦弱的老鼠,“野餐過程中兔子和老鼠的遭遇,在老鼠看來是壞消息,在兔子看來卻是好消息”。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從角色心理來深入理解作品。大班下學期,教師運用最后一幅圖結合幼兒的能力挖掘隱藏在圖片中的教育意義,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就有不同的結果,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的行動是教師要傳遞給孩子的精神力量。二、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學習活動是通過欣賞文學作品來學習語言的語言教育活動類型。在文學作品學習活動中,要求幼兒積極參加文學活動,樂意欣賞文學作品,感受童話、詩歌

9、、散文等不同載體的文學作品。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培養(yǎng)他們對藝術語言的敏感性;理解文學作品內(nèi)容,學習用語言和非語言的表現(xiàn)方式表達自己對某個文學作品的理解;幼兒學習根據(jù)文學作品所提供的線索,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并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經(jīng)驗和想象。幼兒園文學作品教育活動的主旨是摒棄舊有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傳授文學作品的教學模式,以幼兒為主體,將幼兒置身于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語言文學作品,感知體驗語言文學作品,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教師應遵循新大綱的理念,結合文學作品本身的豐富性,設計和組織文學作品系列活動。文學作品系列活動是從某一個作品入手,開展一組與作品相關的活動,這組活動可以

10、幫助幼兒在活動中接受作品,理解體驗作品,遷移個人經(jīng)驗,擴展幼兒想象,并通過語言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象和認識, 如:大班文學活動桃樹下的小白兔,內(nèi)容:遠遠的,滾來一個雪球。喲,不是雪球,是一只小白兔,連蹦帶跳地跑了過來。老桃樹搖著樹枝,說:“小白兔,你就住在我這吧!這兒多美呀,有草地,有鮮花,還有一條小溪,整天叮叮咚咚彈著琴?!毙“淄命c點頭,就在老桃樹的樹根旁邊挖了個洞,住了下來。一天,小白兔跑道水塘邊,一瞧,水塘上映著藍天白云,咦,怎么還有一片粉紅色的東西?小白兔抬頭望,啊,原來是一樹套話。暖和的風吹過,花瓣落了下來,好像下了一陣粉紅色的雪。小白兔撿起花瓣,想起許多朋友?!拔乙堰@些花瓣寄給我的

11、朋友。”小白兔在每一個信封里,裝進一片花瓣,再把信往天上一撒,說:“飛吧,飛吧,快飛到朋友們的身邊去!”老山羊正在看書,小白兔的信飛來了。老山羊拆開信封,一片花瓣輕輕地落在他的書上?!鞍?,這是一張書簽哪!以后我一番看書,就能看見這張漂亮書簽,有多好呀!”小貓望著天空,她在向心思。明天是她的生日,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要是有只好看的發(fā)夾,那有多美。小白兔來信了,那是一片花瓣。小貓樂得跳了起來:“這正是我想要的發(fā)夾,還是粉紅色的哩!”小松鼠坐在樹枝上,聽媽媽給他講故事。小白兔來信了。小松鼠見到那粉紅色的花伴,嚷著說:“這是一把小扇子嗎?真好,真好!媽媽,到了夏天,你給我講故事的時候,我給你扇涼風?!?/p>

12、小雞們有了一頂太陽帽,那就是小白兔寄來的花瓣。他們春游去。這頂太陽帽,你戴一會兒,我戴一會兒。你和我,都變得更美麗了?!八?,我的寶貝”金龜子媽媽唱著搖籃曲??墒切〗瘕斪永蠋熕恢瓉砟枪麣ぷ龅膿u籃太硬了。就在這時候,小白兔來信了。金龜子媽媽看見那片花瓣,說:“這是小寶貝的搖籃呀!”小金龜子躺在新的搖籃里,軟軟的,還有點香味呢,她一會兒就睡著了。小螞蟻也收到了小白兔寄來的花瓣。他說:“這是一只小船呀,我正好乘了它,到水塘對岸搬糧食去?!狈奂t色的小船,在水塘里飄呀,飄呀,風兒吹得它輕輕大轉,真好玩。一天早晨,一只有趣的隊伍來到小溪邊。老山羊挾著書,書里露出半張粉紅色的書簽。小貓戴著一只粉紅色的

13、發(fā)夾。小雞戴著一頂粉紅色的太陽帽。小松鼠拿著一把粉紅色的扇子。金龜子媽媽背著一只粉紅色的搖籃,搖籃里躺著她的小寶貝。啊,小溪里還飄來一只粉紅色的小船,小船上乘坐著許多螞蟻。這是到哪里去春游???他們說:“我們要去小白兔的家!”大家圍著小白兔說:“哎呀,我給你們寄去的是桃花瓣呀!可是你們,嘻嘻,真逗!”桃花?什么叫桃花呀?難道這不是書簽?難道這不是小船么?難道小白兔說:“你們沒見過桃花嗎?就是這棵樹開出的花??墒?,現(xiàn)在謝了”大家抬起頭,望著高大的老桃樹。小白兔的禮物,原來是桃樹呀!老桃樹落完粉紅色的花,現(xiàn)在,又長出了綠色的葉子。在開過花的地方,長出了一顆顆淡綠色的桃子!那些小桃子是老桃樹的孩子嗎?

14、那些綠葉子是桃子蓋的被子嗎?大家圍著老桃樹,唱一支春天的歌,跳一個友誼的舞?!懊髂甏禾?,我們都要來看桃花!”大家說?!皝戆?,來吧。”小白兔高興極了,“明年,桃花會開得更美!”文學作品桃樹下的小白兔系列活動:活動前準備:春天,帶幼兒到戶外欣賞桃花,運用嗅覺、視覺、觸覺多種感官感受桃花瓣香、軟及掛滿枝頭的美。文學作品的語言交流是要有一定的相關經(jīng)驗的,感受文學作品中語言的美感是要有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的。集體活動1:欣賞故事桃樹下的小白兔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文學作品。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方式組織教學,根據(jù)作品內(nèi)容的難易程度,采用比較直觀形象的幻燈、掛圖、桌面教具、木偶、頭飾等輔助教具,多種形式展開教學。在學習和

15、欣賞文學作品這一層次,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幫助幼兒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節(jié)、人物性格和主題、文學語言方面。教師不宜過多重復講述作品。不能過于強調幼兒機械記憶背誦作品內(nèi)容,以免使幼兒對文學作品失去興趣。教師應通過有層次提問幫助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和思考。教師可通過描述性提問幫助幼兒掌握作品的名稱、人物、情節(jié)、對話、主題等,使幼兒對作品內(nèi)容有大致的了解;通過思考性提問和假設性提問,讓幼兒運用個人經(jīng)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如:為什么小螞蟻把桃花瓣當船,老山羊當船行不行?這樣的提問讓孩子理解作品中桃花瓣的作用都是從小動物自身的特點出發(fā)的。小白兔還會將桃花瓣寄給誰?他會把桃花瓣做什么?這樣的提問讓孩子基于對作品的理解

16、后展開想象,給了孩子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又如: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白兔嗎?為什么?加深幼兒對于作品中角色性格的認識,并能從對人物性格的認同中感受分享的快樂。集體活動2:美工活動創(chuàng)意桃花瓣兒開展與作品主題相關的繪畫、手工等動手動腦活動,幫助幼兒遷移相關經(jīng)驗。文學作品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學作品向幼兒展示的是建立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的間接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常使幼兒覺得既熟悉又有趣,迫切地想體驗,要使幼兒真正理解作品,就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圍繞作品內(nèi)容重點開展的可操作的或具有游戲性質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將作品各方面內(nèi)容納入自己的經(jīng)驗范疇,集體活動3:續(xù)編故事小白兔的禮物開展創(chuàng)編、續(xù)編、仿編、談話等讓幼兒嘗試藝術

17、性結構語言的活動。文學作品系列活動歸根到底是語言教育活動,最后都應該落實到幼兒語言的學習和運用上。通過前面的活動,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學習、理解和體驗已達到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可以進一步創(chuàng)設機會,讓幼兒擴展自己的想象,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想象。教師可以讓幼兒續(xù)編童話故事,仿編詩歌、散文,或圍繞作品內(nèi)容想象講述。區(qū)域活動:表演游戲:桃樹下的小白兔通過作品表演的方式幫助幼兒體驗作品。這一層次的學習是在幼兒學習和欣賞文學作品的基礎上,根據(jù)作品內(nèi)容范疇設計相關的活動,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nèi)容,體驗作品人物形象的情感心理,以便幼兒進一步認識作品中展示的生活和精神境界。文學作品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18、活。文學作品向幼兒展示的是建立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的間接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常使幼兒覺得既熟悉又有趣,迫切地想體驗,要使幼兒真正理解作品,就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圍繞作品內(nèi)容重點開展的可操作的或具有游戲性質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將作品各方面內(nèi)容納入自己的經(jīng)驗范疇,有助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也為進一步擴展想象和語言表述打下基礎。在語言教學,特別是文學活動中,教師的語氣要根據(jù)感染力,語言要復合文學作品原本的意境。如今天薛老師的活動花娘谷,在江南風景如畫的襯托下,隨著舒緩的音樂薛老師娓娓道來的語氣、語調一下子將孩子帶入故事中的意境。如果說教師的語言是組織其他活動的基礎,那么,在語言活動中就是整個活動的靈魂,如薛老師在

19、孩子觀察后總結語“古色古香,別有韻味”,不是單純的重復孩子的話,而是語詞優(yōu)美,言簡意賅,孩子表達的大都是口語化的語言,但老師在此基礎上的語言示范,給孩子感受語言的豐富、優(yōu)美,這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一種環(huán)境,文學活動一般都有一定的意境,所以教師的語言也應該在這“意境”之中。兒童文學作品的學習是一個從理解到表達,從模仿到創(chuàng)新,從接受到運用的整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視具體作品和幼兒實際情況,采用相宜的教學策略,以期豐富其語言,發(fā)展其想象,提高其審美,彰顯其個性,“美”的東西總是讓人能愉悅的接受,最重要的是在整個過程中讓幼兒享受文學作品相伴的快樂。三、聽說游戲聽說游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語言教育活動,活動的

20、目標是以培養(yǎng)幼兒傾聽和表述能力為主,活動的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聽和說的理解和表達方面。它是用游戲的方式組織兒童進行的語言教育活動,含有較多的規(guī)則游戲的成分,能夠叫哈的吸引幼兒參與到語言學習的活動中去,并在積極愉快的活動中完成語言學習的任務。使用游戲的方式開展語言活動都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因為它能滿足幼兒的學習需要,深受兒童的喜愛,并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聽說游戲的基本特征:一、 語言教育目標內(nèi)隱于游戲之中。二、 游戲規(guī)則即為語言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三、 開始于活動,結束于游戲。聽說游戲中的語言學習包含哪些方面? 發(fā)音(難發(fā)的音、方言干擾的音、聲調、發(fā)聲用氣) 詞匯(如:怎樣走:快快地走、慢慢地走、大步地

21、走,還包括量詞、人稱代詞的使用等) 句型(越來越*)我覺得聽說游戲的組織在語言教學中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在公開展示活動中我們看得很少,為什么?可能是在組織的時候有一定的難度,它的觀賞性相對其他活動會差一些,聽說游戲最主要的是游戲,如果把握不好,娛樂的成分多了,聽說的成分就少了,如果聽說的成分多了,娛樂的成分就少了,所以我們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怎么樣把握這兩者之間的度。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所以,這個學期我和我們語言組的成員們研究的內(nèi)容就是幼兒園的聽說游戲,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孩子對于聽說游戲很感興趣,只要我們掌握好目標與游戲與幼兒年齡特點之間的平衡,就能事半功倍。現(xiàn)在我們來看兩個案例,其活動的

22、主要目標是:“幫助幼兒正確發(fā)出n、l兩個音”一個是小班的聽說游戲“送南瓜”,一個是中班的聽說游戲“賽車與吊車”,我們先來看小班的案例,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了游戲情境:老奶奶的南瓜豐收了,我們要去幫老奶奶收南瓜,而且要邊念兒歌邊走(附送南瓜:小籃子,手中拿。我給奶奶送南瓜,奶奶樂得笑哈哈。)。形象夸張的老奶奶出場了,面向全體幼兒,采用集體和個別練習的方式與幼兒相互問好。如:老奶奶說:"小朋友們好!"幼兒答"奶奶好!""××小朋友好!"個別幼兒答:"奶奶好!"幫助幼兒練習發(fā)準"奶奶&q

23、uot;的字音?;顒拥牡诙€環(huán)節(jié):交代第一輪游戲簡單的規(guī)則教師用語言交待并配以動作示范向幼兒介紹游戲的過程,要求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到南瓜地里摘一個南瓜,每次只能摘一個南瓜,摘完南瓜往回走到老奶奶那里,將籃子里的南瓜送給老奶奶,并大聲地說:"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活動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幫助幼兒自主游戲,幼兒圍成圈扮演老奶奶,清楚能力較強的幼兒開始游戲,游戲規(guī)則: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圍圓走。兒歌念完后站在某一個幼兒的面前,然后將籃子交給他,說“老奶奶,這是您的南瓜。”。交換位置后,角色互換,游戲循環(huán)進行。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啟發(fā)幼兒替換送給奶奶的東西,如:辣椒、

24、梨子、牛奶等當送的東西變換時。兒歌也應做相應的變動從而豐富了游戲的內(nèi)容,進一步進行發(fā)音練習同樣是區(qū)分“n、l”兩個音,中班的聽說游戲是“繞口令”給你們一分鐘,請你們思考一下,這個聽說游戲的活動設計。這是我上的一個隨堂課,活動開始,我出示賽車和吊車兩種車子,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并對這兩種車子的特點做了分析,了解車子特點后,我引出了兩個主人公“小南”和“小蘭”,并用提問讓幼兒逐步了解這個繞口令的內(nèi)容,提問:“小南有一輛賽車,小蘭有一輛吊車,他們會怎么玩?”孩子們會結合他們的經(jīng)驗想到交換玩,這樣基本上,繞口令的內(nèi)容孩子們都了解了,但是繞口令對速度有要求的,為了幫助孩子們記憶,我做了圖文結合的

25、課件,這樣降低了記憶的難度,增加了語速、語音的要求。中大班幼兒對于有競賽性質的游戲很感興趣,班上一個小男孩叫董張在活動中戰(zhàn)勝了所有孩子,用時18秒,但是敗給了我,他很不服氣,沒想到一星期后他主動來挑戰(zhàn)我,用時9秒,整整縮短了一倍的時間。戰(zhàn)勝了我,但我輸?shù)煤芸鞓贰_@個活動在班級中刮了好一陣子的旋風,并且孩子們開始對其他的繞口令感興趣。說明這樣的聽說游戲孩子是喜歡的,在活動中他們享受到了快樂,這就是聽說游戲的“魅力”,有別于其他語言活動的特點,教師要善于把握聽說游戲隱藏的趣味,將它和活動目標巧妙的融合,聽說游戲就能展現(xiàn)自己的精彩?,F(xiàn)在我們可以熟悉一個聽說游戲的玩法:1、 小班山上有個木頭人目標:培

26、養(yǎng)幼兒的自控能力,練習“山、三上”的發(fā)音。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 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2、 小班牽?;ㄅ栏邩腔顒幽繕耍?、幫助幼兒鞏固練習發(fā)音:牛,樓,梢,墻,籬,吹等。2、要求幼兒快速輪流地接說游戲兒歌,并按照兒歌的順序,協(xié)調靈活地做連接大拇指的動作。3、培養(yǎng)幼兒在領悟游戲語言規(guī)則的基礎上,與同伴合作的能力。游戲規(guī)則:幼兒每六人為一組,圍成一個圈,每人念一句兒歌,邊念邊迅速伸出一只手,且拇指向上握住前一幼兒的拇指,如此輪流。如果人數(shù)少,幼兒可依次伸出另一只手連接進行爬樓活動。兒歌念到“不敢爬”,蹲下做吹喇叭動作,游戲結束。1 中班造火車:對量詞的正確使用(各種物品圖片) 規(guī)則:老師先挑一個人做火車頭,其他小朋友都做小車箱。游戲開始時,一邊游戲,一邊念兒歌:點兵點將,點到誰,誰就是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